加拿大家园论坛

失眠的夜,失眠的文字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12151/

zhangyl : 2005-05-07#1
读书与随感
文/笑言

  当你为写作而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会涂上功利的色彩?当你根本不写作的时候,真觉得轻松吗?

  原以为身在海外,可以大声嚷嚷,取得绝对的自由话语权。其实不然,约束我的,并不是环境,而是思想──自己的思想。

  一年多了,一直试图在写一个家族的故事。一直在写,一直要写,一直还是些碎片。结构是清晰的,叙述方式是习惯的,素材虽嫌凌乱但并不需要凭空捏造。按理应该写得很快,但偏偏就常常写不下去。也许,实在是应该坐下来静静地读几本书了。我从不把自己当作家看,但我常有写作的愿望,一如张炜笔下的那个孩子。那孩子把碰到的人分为两类:写作的和不写作的。孩子自己不停地写作。

  总算抽空读了几本书,但只能匆匆忙忙地读。渥太华图书馆里进了一批新书,居然有很多网络名人的作品。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见到一些朋友和熟人的作品摆上书架,比如张虎生的《人在江湖》、尹丽川的《再舒服一些》、云中君的《我一定要找到你》……张炜是我喜欢的作家,随手抓了几本他的书。渥太华图书馆的规定很宽松,你可以一次借任意多本书,可以开着卡车去装,所以选书就不那么本本计较。回家一看,新借的一本张炜与以前读过的《瀛洲思绪录》是同一本书,只是换了一个书名,也换了出版社。

  《百年孤独》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巨著,严谨得象一段结构化程序。计算机程序开发新近出现一种方法叫FUSEBOX ,每开发一个网页都按功能整齐地划为四个部分。程序千变万化,但总有迹可循。由此推想,近年来文本方式的探索和流行,恐怕与理工科的方法论研究不无关系。比如拓扑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一篇小说的结构,该是这种位置关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则属于“对象”。这些对象交互作用,可以演绎出无穷无尽的故事,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早已确定的。

  身外的事很多,还有网络。网上的热闹似乎已随着网络经验的增长与实际年龄的增长失去了部分魔力。好像身处闹市,闭门掩扉。市井的喧嚣依然存在,却隔了一重门墙。耐不住寂寞时,或许就会开门开窗伸头看一看。

  人到中年,工作满负荷,体力精力却一天不如一天。读书的时间更少,读起来也浮躁。前些日子读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翻到“牛津童话”译文,忍不住在网上歪批了几句:

  “盼了很久,朋友寄出的《行者无疆》终于慢腾腾走来了!
  翻开篇目,一眼看到《牛津童话》,直接去读。边读边摇头,满心的喜悦被冲淡了不少。余教授采用的素材,实在太陈旧了。除了他登高那一节,几个典故完全是以前一套海外丛书中《英国》一书的旧料。这么随手拈来原本无伤大雅,可惜写成自己临时得来的故事,就让人觉得不舒服。比如“野猪”那一段,又比如爱丽丝那一段。
  行色匆匆,地点众多,查些资料,拼成有趣的文字,本在大家意料之中。但余教授身为做学问的人,如此直截了当的借用,恐怕总是难免遭人非议。
  依然喜欢余先生以前那些自己的文字。”
 
  其实,余秋雨的文字比起那些指责他的文字要精彩得多,也宽厚平和得多。纵有种种非议,余文字里行间传递的信息毕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种光芒不是后来者轻易可以模仿的,字句可以模仿,甚至风格,但思想的高度不可以。值得仔细阅读咀嚼的今人文字实在不多,村上春树不是只读故去作家的作品吗?可是故去的就一定可靠吗?就一定不存在炒作的嫌疑吗?贺岁片《大腕》讲述的,正是炒作死人的故事。荒诞之处也许正是人们需要大笑来掩饰的死穴。

  牛津对我已经很遥远,年初一时性起写了几页《我的牛津》,恐怕永远都只会是那个开头。太多的事情已经模糊甚至忘却,有些敏感的东西现在还不方便写出来。那时,走进图书馆,坐在钱钟书、杨绛两位先生坐过的板凳上,翻看他们曾经翻看过的书籍,心中的感受远在书籍之外。杨宪益老先生那年返回母校,我也曾有幸参加座谈,听老人讲他当年如何俘获英国姑娘戴乃迭(Gladys)的芳心,回国后如何翻译《诗经》、《周易》、《红楼梦》。许许多多这样可遇不可求的经历,正在随着岁月模糊在记忆中。

  好在这些东西原本就是准备写给自己看的。影影绰绰记下些人物、景致和事件,以便温暖日后夕阳下的回忆。

  朋友推荐Vikram Seth的《An Equal Music》,去书店没找到,顺手买了他的《A Suitable Boy》,1504页的英文,厚厚的像电话黄页。假如今年能啃下来,也算精读了一本书。摘几句书评:
  Vikram Seth's novel is at its core a love story, a tale of Lata - and her mother's attempts to find a suitable boy, through love or through exacting maternal appraisal. Set in post-Independence India and involving the lives of four large families and those who orbit them, it is also a vast panoramic exploration of a whole continent at a crucial hour as a six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faces its first great General Election and the chance to map its own destiny. 'A Suitable Boy may prove to be the most fecund as well as the most prodigious work of the latter half of this century - perhaps even the book to restore the serious reading public's faith in the contemporary novel ... You should make time for it. It will keep you company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 by Daniel Johnson, The Times

  读和写,带给我很多乐趣,也带给我很多思索。

Raymond : 2005-05-12#2

zhangyl : 2005-05-12#3
跟得挺多

小璇子 : 2005-05-12#4
我也跟,跟,跟
将灌水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