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175869/

游客 : 2008-05-27#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计篇一

游客 : 2008-05-27#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纯粹谈军事作战能力,不牵扯到个人政治主张,请炮灰论及军队国家化论者止步,谢谢。

注:涉及战争过程叙述多为转贴

看到许多贴子都在就“谁是中共军队第一名将”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觉得网友们都在凭自己的片面看法评价中共军队的高级将领。而且多半在林彪与粟裕之间作高下之分。殊不知中共军队的高级将领中名将是很多的。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年代,光靠一两位名将是不可能在几年时间达到打败强敌,统一中国宏伟大业的。

    中共的元帅队伍中,共有十位成员,其中朱德元帅从未直接指挥过作战任务,是象征性的人物;罗荣桓是政治元帅,也没有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陈毅元帅虽然一直担任中共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但他的作战指挥都是依靠粟裕来完成的,而且到最后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时,他已经离开了军事指挥的第一线而被粟裕取代;贺龙元帅虽然也一直是军事干部,而且在抗日战争中长期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但中共领导人也许是知道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平平,没有交给他太多指挥作战的任务;聂荣臻元帅也曾长期担任115师政委,解放战争在华北时作战上也没大的建树;叶剑英元帅一直从事参谋工作,长期担任八路军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中共的其他九位大将,除粟裕以外都没有担任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

   在中共高级将领最优秀的名将之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但在这五个人中间,谁最有才干,指挥打胜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我觉得在这五个人中间差别是不太大的。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战区环境不同,领受的作战任务不同,战区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给予的关注程度也不同。当然,这五个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各自的战绩方面有些区别,但仅就这些区别是不能确定这几位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高低的。我认为这几位将领在战争的指挥艺术和作战功劳方面各有千秋,并不能说哪个能干很多而哪个又差很多。

    现我就自己知道和查阅一些资料所得到的结论对以上五位名将作一个粗略的评价。 
    二、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年生,湖南湘潭人,北伐战争期间在湘军当团长,1928年率部与滕代远,黄公略组织平江起义参加革命。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就是赫赫有名的红三军团总指挥,这个军团是彭德怀以平江起义部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同时是红军时期是毛泽东手上最有力也是最坚定的基本部队。
在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他与林彪的红一军团同时坚守湘江上下游两个阵地,控制了湘江30公里长的江面,为红军首脑机关安全过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壮大形成山东、华东、华北、山西和晋绥地区几大根据地后,军事指挥工作已经转到各方面大员手上,彭德怀不再承担具体指挥任务。

    彭德怀军事指挥艺术的高水平发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时彭德怀处于中央首脑机关的延安,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东北、华北、山东、苏北、中原这几大区域。1947年3月,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调集二十万精锐谪系主力进攻延安,延安当时只有所谓的留守部队两万多人。而且装备极差,但彭德怀主动要求担任西北地区的军事指挥任务,就用这两万多人与国民党胡宗南部二十万大军对抗,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要作这样的决定是要很大勇气和自信心的。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解放军以两万多人的力量,经青化贬、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榆林、宜川等一系列战役,深重地打击了胡宗南部蒋军。到1948年中旬,彭德怀领导下的西北解放军彻底扭转了西北地区敌强我弱的态势,并成功收复延安,部队已由最初的2.6万人发展到7个纵队15.5万人。1949年初全军整编后,编为两个兵团。即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然后与华北调入的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和第二十兵团(第十八兵团后入川归二野指挥)合兵一处,形成强大的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又率领第一野战军收复整个西北。并出兵新疆。彭德怀在整个解放战争开始时手上的兵力是各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少,装备最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最悬殊、地理环境最恶劣的一支部队。仗能够打成这样,并形成席卷西北之势确实非常不容易。

    彭德怀军事指挥艺术的第二次高水平发挥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前彭德怀力排众议,以超人的胆略和极强的自信心承担起志愿军的领导和指挥任务,毅然入朝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作战,并创造了解放军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美军的新纪录。彭德怀在朝鲜指挥对美军作战的经典战例是第二次战役。1950年底,美军自仁川登陆后,彻底截断了北朝鲜军队的退路和后勤补给线,整个朝鲜半岛已经落入美军之手,战线迅速逼近中朝边境。美军指挥官、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领着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美第八集团军、第十军和十多万南朝鲜军队,眼望着前面不远的中朝边境线,急切地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以取得他军事生涯中又一场辉煌的胜利。

    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取得小胜的基础上,故意示弱于美军,其实彭德怀早已在美军的进攻之路上布好了口袋。麦克阿瑟果然中计,置已经出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不顾,挥兵急进,发起了他号称的“圣诞攻势”。待美军进入预设的袋形阵地后,志愿军突然发起进攻,麦克阿瑟猝不及防,全线溃败。此战获得巨大胜利,一举将美军赶至三八线附近,而且在战役进程中多次围住了美军的重兵集团,只是由于志愿军武器装备严重不足,无法达成歼灭的目的,致使美军又多次得以成功地逃脱。

    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勇猛顽强,豪气冲天,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经历首开了中共军队对外作战并战胜世界最强大敌人的经典范例。经朝鲜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威名远播世界。

    三、林彪元帅
    林彪1907年生,湖北黄冈人,那是一个非常容易出人才的地方。中国有句名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老”。现在那个地方又是长期保持全国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地方。其教育方法和高考策略被教育界称为“黄冈兵法”。

    林彪是中共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为中共夺取天下所立战功最大的一位,林彪在1949年指挥百万大军从东北进关时年仅42岁,1955年被授于元帅军衔时年仅48岁。林彪在战争年代一直是解放军及其前身红军、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号称从没当过副职的唯一的人。其军事指挥艺术和风格以精于算计,奇出巧打而闻名于世,他在战争中总结的“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战术动作和规则成为解放军后来的战术教程。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士气正盛之时,以一个平型关大捷闻名天下。尤其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率十一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出东北,三年后的1949年初,成为统领一百万装备精良的东北解放大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由于林彪在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艺术方面的高超水平,在东北的三年中林彪连破国民党军杜聿明、陈诚、卫立煌三员大将,一时成为国民党军的克星。林彪麾下战将奇多,部队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其中38军在朝鲜战争中获彭德怀元帅“万岁军”的美誉。

    林彪的用人也有出奇之处,林彪的心腹爱将李作鹏,有“大烧锅”之称,酒量如海,原在林彪的东总司令部当参谋处长,林彪见其为人豪爽,而且胆略过人,参谋处长也当得不错,是个在前线领兵打仗的军事指挥人才,后来林彪把李作鹏放到六纵当了司令员。并兼任16师师长,纵队司令又兼师长,这在解放军中是罕有的现象。林彪破格提拔任用的另一个人是钟伟。此人原在东北野战军任第五师师长,有“小巴顿”之称。由于在1947年三下江南战役时靠山屯一仗不服从命令,调动了东野总部的指挥而打出了名。因钟伟的出色战绩,林彪破格把钟伟由五师师长提拔 为十二纵司令员。

    凭心而论,林彪在中共高级将领中最受毛泽东器重,视同已出,每每委以重任,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军队远离东北,调军队不易,国民党军与林彪带往东北的部队在数量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国民党当时进入东北的只有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新一军和新六军共五个正规军十五万人 ,加上一些收编的地方杂牌武装,能够统一指挥的兵力共二十多万人 ,八路军出关的基本部队是十一万 ,而且也是八路军、新四军中的骨干力量,到1945年底曾一度达到27万。与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只是在武器装备方面稍逊一筹。1946年国民党军在其名将杜聿明指挥下将林彪赶至长春以北后就感觉兵力不足而采取守势。由于林彪在东北靠苏联支持,并随军搜带了大量日本人留下的武器弹药,利用国民党军兵力不足而停止进攻的机会,经过最初的失败后又在短时期内迅速恢复了战斗力,而且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整个黑龙江及省内数个大城市都在解放军的控制之下。后方稳定可靠,这也是中共其他方面军事主官没有的优势。在这样的有利态势下,再加上林彪的个人天赋,取得明显的军事胜利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由于林彪作战精于算计,对客观条件的考虑过分精到,造成他在1950年对抗美援朝作战的信心不足,拒绝出任入朝作战最高指挥官,这也成了他在解放初期长期不能得到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林彪身材不高,外表文静,少言寡语,由于在平型关大捷后被阎锡山的友军开枪误伤中枢神经,致使其长期身体虚弱。他在苏联养病期间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暴发,据说在苏联的一次最高级军事会议上,列席参加的林彪对德军进攻法国的方式及线路的准确推测给斯大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斯大林甚爱其才。 1950年毛泽东首访苏联时,传说斯大林愿意用十个装甲师换林彪。这些传说使得林彪的身世颇富传奇色彩。

    林彪的另一个传奇身世是林氏有三兄弟先后在中国******内任高级领导人。林彪原名叫林育容。其堂兄之一林育南,1921年加入中国******,1927 年即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是中国******著名的早期领导人和理论家之一,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林育南与何孟雄、李求实、胡也频、殷夫、柔石等24位中共其他早期著名人物一同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时年33岁。堂兄之二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国******,1932年担任中共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 1933年1月奉中共中央委派前往苏联,并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1935年12月,林育英奉共产国际的委派,化名“张浩”经蒙古只身返回中国,并重新建立了中国******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在林育英的努力下,张国焘取消了伪中央,并同意接受陕北中共中央的领导,最终促成了三大红军主力的大会师。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林育英出任首任129师政委。因林育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身体受到严重损害,于1942年病逝于延安。林育英的去逝令毛泽东非常难过,并亲自为之抬棺送葬,他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位亲自抬棺送葬的人。 

    四、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1892年生,四川省开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了 “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是中共内少有的在苏联军事学院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高级指挥人员之一。刘伯承意志坚定,作战勇敢,北伐战争前在讨伐袁世凯的作战中伤及右眼,他在做手术时坚持不用麻药,因而被称为“当代关云长”,在川军中素有“军神”之美誉。

    刘伯承在红军时期由于没有直接担任作战部队指挥官而少有建树。1937年刘伯承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并长期担任一个战略方面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此一项任命也为刘伯承元帅提供了得以充分发挥其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表演平台。最能说明刘伯承军事指挥才华的是1945年8月抗战结束之时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打的上党战役。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阎锡山按蒋介石密令于8月16日命令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1.6 万余人袭占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以长治为中心的上党地区六座城市。刘伯承随即调集太行纵队的陈锡联部、太岳纵队的陈赓部、冀南纵队的陈再道部三个军区的主力及地方兵团共3.1万人,于9月上旬展开了******军队自建立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与城市攻坚战相结合的运动战——上党战役。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一直都是分散作战,部队还没有大兵团集中进行城市攻坚作战的经验。但在刘伯承的指挥下,用20天时间全部攻下除长治以外的5座城池,歼敌五千余人。并将长治之敌一万多人团团围住。阎锡山为了解上党之围。派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2.2万人,携带24门山炮从太原南下解长治之围。刘伯承巧施“围城打援” 之计,以其大胆而又精到的战略战术和预测能力,除留一个团一千多人看住长治之敌一万多人之外,将攻打长治的所有主力部队悉数北调参与围歼敌援兵的战斗。并将援敌合围于屯留县老爷山地区。激战5日,全歼敌援军,主将彭毓斌自杀身亡。

    用一个团一千多人看住长治城内的敌人一万多人,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又奇妙的创举,也是解放军高级将领用兵史上的一个奇迹。如果在刘伯承全力围歼援敌之时,长治城内一万多敌人破城而出,不论是夹击解放军还是弃城逃跑,对刘伯承都是一个十分难处理 问题。但是长治城内这一万多敌人就是乖乖地呆在长治城内,即没有弃城而逃,更没有出城与太原援敌一道夹击解放军,这说明刘伯承在作战指挥过程中对敌我双方的态势、心里活动、部队的作战能力、战场的地形地物的了解和掌握都达到了十分准确的程度。

    当太原2.2万援军被全歼,安守长治之敌史泽波在耽误了宝贵的五天时间后才如梦方醒,率余部一万多人弃城西逃。按刘伯承的预先布置,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立即率部队取捷径,经三天追赶,在沁河东岸的将军岭、桃川村一带截住西逃的史泽波万余人,激战6小时全歼逃敌,史泽波被俘。至此,上党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3.5万人。这次战役创造了解放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国民党军队的首次大规模运动攻坚歼灭战,并创造了在一个月内以3.1万人 全歼3.5万人的以少胜多战争奇迹。

    解放战争全面暴发后,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接连取得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吕梁、汾(阳)孝(义)战役和滑县、巨(野)金 (乡)鱼(台)等战役的胜利。到1947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发展到42万人。在这一时期内,刘伯承通过战争手段极大地发展和壮大了部队,在 1947年的时候,二野部队有这样的大发展,这在解放军各战略集团中也是少有的。

    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遵照党中央打到外线去的指示,率部执行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刘伯承是个党性原则很强的人,对中央指示坚决执行。说老实话,刘邓部队脱离根据地千里跋涉前出大别山穷困地区作战有多少战略意义那是中共中央战略家的事,但对于刘伯承及部队来说,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重武器全部丢失,人员损失也很严重。有一部电影叫《挺进中原》,看到刘伯承带部队在毫无防御手段的情况下,顶着天上敌人飞机的轰炸和地上敌人的四面围攻,一边作战,一边通过黄水漫漫的黄泛区向大别山前进,象这样的情况部队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到了大别山区以后,刘伯承又取得了一连串的战役胜利。在1948年中连续进行了 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等战役,其中襄樊战役被朱德誉为 “小型模范战役”。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主力又凭借不足的重武器,和受到极大削弱的部队,又相继攻克了郑州和开封两大坚固设防的城市,这是刘伯承指挥城市攻坚战的又一次酣畅淋漓的发挥。

    刘伯承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并不象粟裕那样抢眼,整个二野部队几乎都是在为三野当配角,主要原因是粟裕的三野部队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几乎都是在自己长期经营的根据地江淮地区作战。没有受到二野脱离根据地前出大别山那么大的损失。而淮海战役的规模是巨大的,动辄是十几万几十万人的大规模集团作战,而刘伯承带入淮海的部队只有十几万人,而且重武器十分缺乏,但这并不能说明刘伯承指挥作战能力的高下。 
    五、粟裕大将
    粟裕,侗族,1907年生,湖南省会同县人。1924年3月,十七岁的粟裕考入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师范读书,并在此加入中国******。1927年夏,国民党长沙守将许克详发动以清共为目的的“马日事变”,常德也受到影响,粟裕深夜潜出学校,前往江西参加了南昌起义。一介书生粟裕从此走上他波澜壮阔的从军道路。1955年他被授予的解放军大将军衔时,是所有十位大将中年龄倒数第二的一位,仅超过比他小的许光达大将一岁。也是十位大将中唯一担任解放军一个战略集团最高指挥员的人。

    粟裕在中国******的高级将领中属于年龄小,资历浅的人,1927年刚参加革命队伍时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粟裕凭借自己超人的才干以及对战争理论超常的悟性,使其很早就在红军中脱颖而出。他1928年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岗山,1930年12月即任红65师师长。31年9月又任红军王牌,红四军参谋长。红军长征时,他与陈毅都留在江西老根据地,没能与红军主力同行。这也为他日后与陈毅的默契配合以及对战争指挥艺术行云流水般的发挥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粟裕最初引起中共高层领导的注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7月由他指挥新四军一部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进行的黄桥决战。向他进攻的国民党韩德勤部是三万人。而当时粟裕手上只有5千人。此战的最后结果是粟裕的五千人打败了韩德勤的三万人,并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生俘。延安的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兴奋地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今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马”。

    粟裕第二次战争指挥艺术的大手笔地发挥是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对孟良崮战役的结局都知道。关键是战役展开的时间是1947 年。这时解放战争开始刚刚一年,敌强我弱的现状并未改变,而且面对的是全部美式装备、在国民党军中有“御林军”美名的敌整编第 74师。战争打到中途时,形成了解放军5个纵队包围着74师3.2万人,外围国民党25万大军又正在收拢对解放军的包围圈。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是考验战役指挥员作战意志、作战技巧和部队素质的最关键时刻。最后粟裕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全歼了74师,而且还带着缴获的大量美式装备,押着2万多名俘虏,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过后陈毅对粟裕在此战中的评价是:“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的勇气和才干,陈毅的此番评价对于粟裕来说毫不过分。

    粟裕战争指挥艺术的最高水平发挥是在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经过在中国的各种文章中记述得相当多,但粟裕在其中的表现最令人佩服的是他首次向中央提出了展开淮海战役的建议。这说明,粟裕不仅具有一般战役指挥员所应该具备的战役眼光,而且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眼光。中央也对粟裕有着充分的信任。为了让粟裕真正地全面指挥好这次战役,事先将三野司令员陈毅调到了二野当副司令。粟裕在淮海战役表现中第二个令人佩服之处是,当时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是60万对80 万,人数不占优势。而且淮海战役是由“小淮海”打成“大淮海”的,也就是说这次战役是在进行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事先并没有完整地预案或预测,这就要求作为最高指挥员的粟裕有高超的应变能力;对自己部队有最真实的了解与掌控;对敌我态势及其发展有最清晰的判断;对战争理论有最深刻的领悟和运用。显然这几点粟裕都做到了。所以淮海战役是粟裕胜利了。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三野部队一下子发展到了四个兵团,8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成为解放军中另一支与林彪部队齐名的最有实力和战斗力的部队。

    对于粟裕高超战争指挥艺术的展现还有解放战争开始时的苏中七战七捷。电影《南征北战》中反映的莱芜战役,还有济南战役。但都不如前述三个战役那么惊险,那么引人入胜,那么有代表性。正是粟裕具备了许多方面的优秀品质,使得其在新四军及后来的三野部队中由一名不起眼的支队长、师长成长为统领80万大军的一代名将。

    六、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青年时代曾幻想教育救国,山西国民师范毕业后在家乡教书。在革命思想的引导下,徐向前毅然来到广州,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粟裕一样,身材瘦弱的一介书生徐向前从此走上了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黄埔军校毕业后徐向前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副团长。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从以上简历上看,徐向前担任过的最高军事职务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到后来一直没有担任什么重要军事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时,徐向前并不是如彭、林、刘、粟等中共其他名将一样是负责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但由于他曾经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一要职,并指挥红四方面军取得过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独自一人完成了拿下整个山西重任,所以在中共元帅的行列中,徐向前仍不愧为一代名将。

    徐向前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首先表现在他在1931年11月以30岁的年龄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并在鄂豫皖苏区指挥了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尤其是在川陕根据地时期指挥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战役,是徐帅在红军时期军事指挥艺术的三次杰作。在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才能基础上, 1933年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随鄂豫皖苏区领导转移到川陕根据地,仅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作战,部队又发展到了8万人。

   由于张国焘的原因,抗日战争开始后,徐向前一直没有担任重要军事指挥职务。而且身体一直不好。解放战争打响后,在他的要求下,中央军委任命徐向前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山西方面的作战任务。

山西一直是二野刘伯承的根据地,当时的状况是,山西的解放军正规部队几乎全部被刘伯承带走了,留在山西的只有少数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经过半年的整编,徐向前硬是在这些游击队的基础上拉出了一支5万人的有很强战斗力的正规军。由此可见,徐向前不仅指挥作战有一套,对于部队的组织和训练也有着很高的水平。

    部队整训完成后,徐向前面对的是山西阎锡山20多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从1947年中旬开始,徐向前用这区区5万地方部队,在山西连续指挥了精彩纷呈的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打得阎锡山节节败退,最终攻下整个山西,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尤其是在晋中战役中,徐向前以6万解放军面对以太原为核心,布防于北起忻县、南到灵石、东至榆次、西至孝义、汾阳等15座城市的13万国民党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一个多月时间内,经一系列眼花瞭乱的运动攻坚作战,歼灭阎锡山国民党军一个总司令部、5个军部、9个师、2个总队及保警团队、民卫军等共计10余万人,解放除太原以外14座县城,生俘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赵承授。山西解放军一下子发展到包括三个正规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0万人,为最后攻克山西省会太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战役,徐向前不仅拉出了一支十多万人三个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第十五纵队)的第十八兵团。还打出了“临汾旅”这样的王牌部队。山西的城市多半有坚固的城墙,在夺取山西全省的作战过程中,也由徐向前发明了在没有重武器的条件下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攻破坚固设防城市的经典战例。

    山西王阎锡山曾经无奈地叹道:“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那里去” 。 

    七、对中共五大名将的基本评价

    一支胜利的军队,总会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将军,但是在这些将军中绝不会是千遍一律的样子,一定会是各自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只有这样,这支军队才会是一支成功的军队,一支丰富多彩的军队,一支可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军队。在上述五位中共名将中,也是这样各有特点。

    1、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不畏强敌、勇猛顽强、豪气冲天、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这与彭德怀性格耿直、脾气暴燥有很大的关系。但这种性格往往容易造成战役结局的大起大落。比如在1948年初彭德怀率一野进行的宝鸡战役,战役初期取得很大成功,不仅占领宝鸡,而且夺取了国民党军存在宝鸡的大量军用物资,完全达到了战役目的。但由于此次作战过分深入敌后,对国民党西北各部联合作战能力估计不足,致使一野部队在战役后期遭受敌西北各部联合围攻,损失很大。又比如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次战役取得大胜后,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向南进攻,造成战线太长,补给不利,攻击能力不足。由于这些原因使志愿军在第四和第五次战役中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失。志愿军第180师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是发生在第五次战役。据后来的资料反映,这与中央盲目乐观,决策失误有直接原因,但是彭德怀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没有准确判断情况,或是根据实际情况没有据理力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林彪指挥作战的特点是算计精到,细致入微,机智灵活、善于总结,但也有过分谨慎的缺点。林彪指挥作战尤其在解放战争后期很少直接上前线,但他对战场和部队的情况却掌握得非常准确。他在整个东北期间,一直呆在哈尔滨以南的双城那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里。只是到了战略决战的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才到了前线视察。林彪在东北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经常直接指挥到师一级,而且战机把握非常准确。这真的有点“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味道。所以才有四野那么多强悍无比的将军们对林彪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林彪过分谨慎的个性格却容易造成丧失战机,迟缓战役进程的结局。比如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之前,林彪见葫芦岛国民党的东进兵团增加了四个师,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我只准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两桌客”,意思是无法阻挡敌东进兵团的进攻,企图临阵退缩。

    林彪过分依懒精到的算计也让其吃亏不小。林彪在东北时打了两次大的败仗。而且都是在四平。一次是1946年4月的四平保卫战,另一次是进攻四平,尤其是1947年底进攻四平作战,林彪就是过分依赖他精到的算计,每次投入兵力都不足,致使战役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成就了国民党71军军长陈明仁的美名。另一次失败是在四野大军南下的过程中,林彪座镇武汉,摇控指挥远在湖南中部的四野大军。在湖南邵阳的青树坪那个地方,被另一个精于算计的国民党名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指挥有“钢军”之称的谪系第7军和第46军打了个解放军惯用的口袋围歼战,要不是四野部队超强的战斗力,终于突出一部分来,险些把四野第146师全部和145师一部全歼。这次是精于算计的小诸葛算计了同样精于算计的林彪。林彪在性格上的过分谨慎,也让其对一些通过努力可以取得胜利的战争抱有畏惧心理,比如抗美援朝战争。象这样的战争从表面上看谁都知道确实无法打赢,但这又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象这样的战争只有彭德怀这样性格的人才愿意去打。如果中共的将军队伍里只有林彪而没有彭德怀,中国将会怎样?

    3、刘伯承指挥作战的特点是指挥准确,战机把握非常之好。而且还有性格温和、服从性好的特点。刘伯承的服从性好的这个特点从他“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决策在战略上的优势现在也不太好考证,但对刘的部队来说却是个巨大灾难,但刘伯承还是坚决地执行了。象这样的事拿到林彪和粟裕那儿也许就并不好执行。林彪与粟裕都有几次抗命的例子。但刘伯承却一次都没有。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抗命,中央的这个“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谁执行?刘伯承的这个性格也许是一部分二野将领不太愿意直接在其手下作战的主要原因。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一个就是55年被受于大将军衔的中共名将陈赓。陈赓名义上是二野的人,其实他直接在刘伯承手下作战的时间很短。只有45年的“上党战役”和49年的 “渡江战役”两次。上党战役后陈赓直接去了豫西,成了有名的“陈谢大军”,而没有去吃“千里跃进大别山”那个亏。渡江战役后又一直独立地在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这一线作战,没有随刘伯承的二野主力从湖南进入大西南。而陈赓的部队却一直是刘伯承二野部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刘伯承作为一个战略方向的军事主官,在淮海战役时中央却没有叫他担任总前委的书记。而是安排了邓小平去担任这一职务。刘伯承在解放后也没有继续担任重要军职,而是去做了军事教育工作,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刘的个性确实有较软弱的一面。

    4、粟裕的作战指挥风格在某些方面与林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只是粟裕也许更大胆,战略眼光更强一些。也就是说粟裕在某些方面也许比林彪来得更优秀一些。这从他在1947年那个敌强我弱的年代,就敢于深入虎穴,在敌人的丛林之中割裂出国民党御林军整编第74师这样的强敌来予以全歼就完全可以看出。而且粟裕能够在1948年中旬以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的身分向中央提出展开淮海战役的天才建议,这种现象在林彪身上也是极少看到的。粟裕在个人性格方面也有与林彪的某些相似之处就是也敢于抗命。粟裕的两次重大抗命中的第一次是1948年上旬抵制中央让其带不少于三个纵队十万人的主力部队渡过长江江,脱离根据地向江南发展的命令,如果粟裕执行了这一次命令,也许又是一次损失惨重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式的作战行动。但粟裕却没有执行,而是反复向中央说明情况,最后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第二次抗命是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要调陈毅去二野当副司令,而叫年轻而又资历甚浅的粟裕接任强大的三野司令员兼政委。我觉得这次粟裕抗命的原因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因为三野当时有一大批与粟裕有着相同资历甚至高于粟裕资历的高级将领。其中有1945年党的“七大”就当选中央委员的谭震林;有同样是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新四军组建时就担任新四军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张运逸;还有黄埔五期出身,抗战时就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又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北平军调部中共执行处长的宋时轮;有1945年成立华中野战军时任司令员的张鼎丞(当时粟裕只是副司令);有曾经担任过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和新四军参谋长的陈世渠。还有四方面军出身的悍将许世友。这些人个个都不是简单可以摆平的。在这种情况下粟裕选择留下陈毅这个资格老,为人豪爽,对自己又有知遇之恩的老师兼挚友是非常合适的。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粟裕的选择是十分正确而明智的。如果粟裕看重个人名利,接受了三野司令员兼政委一职,也许淮海战役的结局就没有现在这么完美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粟裕的战略头脑不仅仅体现在作战指挥上,在政治上也显得异常成熟。

    粟裕外表文雅,性格温和,以一介书生而久历战阵,而且从不争功。在个人名誉上传说他有两让司令一让元帅的美名。但每遇原则问题又总能据理力争,充分体现了一个有高超军事指挥才能和深远战略眼光的军事家的智慧思想和坚定意志。粟裕逝世后,中央对他在军事指挥艺术方面的评价是:“尤其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所以粟裕是一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立下丰功伟绩的一代名将。

    5、徐向前的性格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十分内敛。尤其在建国后这种性格表现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其有在张国焘领导下长时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个历史污点。在抗战开始之前,徐向前对张国焘各种命令一直言听计从。由于政治因素复杂,再加上年代久远、资料散佚、依据缺乏,作为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这一问题上已经难以解释清楚。但这些政治上的原因并不能抹杀徐向前在军事指挥艺术上的高超水平。也许正是徐帅不事张扬的内敛性格,才使其军事指挥过程细致周到,少有失误,而且还往往能够在敌强我弱十分困难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川陕根据地创造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在解放战争过程中的创造地“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均堪称徐帅战争指挥艺术上的惊世杰作。徐帅在其数十年军事指挥生涯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战争范例,还在部队整编、士兵训练、战役战术协同、地形地物利用等部队作战能力和正规化训练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带有教程式的理论和方法。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既有指挥作战的水平,又有部队训练方面的理论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徐向前与粟裕一样是书生从军,不仅如此,徐向前作为一代名将,其外貌气质也与林彪、粟裕等战功卓著的名将一样稍显文弱,完全看不到长期在血雨腥风的战争生活中养成的霸气。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伟业的名将一般都具有文人与将军的双重性格。徐向前亦有此等中国人最崇拜的儒将之风。也许这正是这种性格才使徐向前在其作战指挥过程中既有军人的血性和坚强,又有文人的文雅与精细。

    徐帅逝世后,中央在对徐帅的评价中说:“徐向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自己的战争实践和理论,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徐向前元帅与粟裕大将一样为中共名将队伍中评价最高的高级将领之一。

DDT : 2008-05-27#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内战劲十足,抗日时避战求发展

yangly_3 : 2008-05-27#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推 彭德怀

经历过现代化战争历练的名将(???,帅??)

游客 : 2008-05-27#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内战劲十足,抗日时避战求发展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从纯军事上来讲,避实就虚,攻其不守,是很正确的决定。

至于战争的狗屁道德正义,那是另外一回事。就算是纳粹德国,也有着卓越的军事人才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如果DDT有什么关于政治的见解,请移步他处,谢谢。

游客 : 2008-05-27#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推 彭德怀

经历过现代化战争历练的名将(???,帅??)
我也是这么想。战争有时不是算计出来的,运气+胆略+稳持很重要。彭德怀略胜林彪的就是勇气。但彭和粟很难分高下。

yangly_3 : 2008-05-27#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从纯军事上来讲,避实就虚,攻其不守,是很正确的决定。。


呵呵,插一句,俺选彭德怀,一个原因是,是个人觉得抗战也好,内战也罢,其实都多多少少掺杂了政治因素在里面,恐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换言之,战争的胜负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取决于战术和战略的以外的其他原因的。

只有在朝鲜,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和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在真刀真枪地进行比试...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不当之处勿怪勿怪。

yangly_3 : 2008-05-27#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我也是这么想。战争有时不是算计出来的,运气+胆略+稳持很重要。彭德怀略胜林彪的就是勇气。但彭和粟很难分高下。


粟裕和彭。。。呵呵,看来真是一山容不得二虎啊

游客 : 2008-05-27#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呵呵,插一句,俺选彭德怀,一个原因是,是个人觉得抗战也好,内战也罢,其实都多多少少掺杂了政治因素在里面,恐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换言之,战争的胜负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取决于战术和战略的以外的其他原因的。

只有在朝鲜,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和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在真刀真枪地进行比试...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不当之处勿怪勿怪。

谨受教,多谢了。这大概就是山本五十六大将内心的悲哀吧。总体来说,是当时的日本大本营决策层亲手毁灭了联合舰队。

南朝梁将陈庆之大概应该算是中国古代第一将了。7000白袍军历四十七战,取得四十七胜,攻取三十二城。其每战均为兵力对比达到一比十以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不知道他搞了些什么鬼,最后居然把北朝的洛阳都给攻下来了。如此神将,可惜还是救不了南梁,呵呵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27#1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粟裕

若非有病,朝鲜战争也归粟裕指挥

游客 : 2008-05-27#1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粟裕

若非有病,朝鲜战争也归粟裕指挥

朝鲜战争,中国还是输在国力上。能最终在38线上停下来,已经是最精彩的结局了。不管是彭还是粟,持久打下去,肯定都受不了。

这场战争中,觉得美共双方军队都很顽强,也都打出了自己的特点。最傻的只有金太阳,那么好的开局居然被他打成完败,而且败了还要死撑面子,算是服了他了,这也说明金太阳的主题思想还是当不了精神原子弹的,嘻嘻。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7#1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纯粹谈军事作战能力,不牵扯到个人政治主张,请炮灰论及军队国家化论者止步,谢谢。
刚想进来,

看到这个标语,

调转马头,走也~~~

yangly_3 : 2008-05-28#1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谨受教,多谢了。这大概就是山本五十六大将内心的悲哀吧。总体来说,是当时的日本大本营决策层亲手毁灭了联合舰队。
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米内光政---:wdb31:都是反战的将军呐

游客 : 2008-05-28#1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中华抗日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当然这种鼎鼎大名并不是人们对张灵甫这个抗日名将真的有什么了解,真的就那么尊重,而是恰恰相反,人们完全是从《南征北战》、《红日》等文艺作品中认识了他。经多年的反面宣传,人们对张将军在抗战中的英姿一无所知,脑海中全是杀妻、狂傲、孤军冒进的一系列冷冰冰的形象。

今年适逢芦沟桥事变七十周年,在确定国民政府的军队是抗日主力军的前提下,也应该彻底还原张将军真实的历史形象了。

在中华五千年的神传文化中,有“兵争天下、王者治国”之理,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武灵下世助其打江山,创造一系列神传文化中千古流传的佳话,有智勇双全、有荡气回肠、有悲呛壮烈,不一而论。人们茶余饭后谈起这些武灵,都好象唤起了心灵深处的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下子仿佛自己正亲身驰骋在疆场。也许,在那世世代代的轮回转世中,你就是那当年著名的大将、勇者,一世的智勇、大胜、凯旋、壮烈成仁换来后世代代相随的潜意识、显意识有意无意的回味,有意无意的骄傲,有意无意的自豪,有意无意的觉得自己真的堂堂正正的很是个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的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张灵甫将军就是一个武灵下世,一个堂堂正正的钟爱中华社稷的中国人。

1903年,张灵甫(原名钟麟)降生于陕西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家境尚可的张父望子成龙,早早就将张灵甫送入私塾,接受中华正统文化的熏陶。张灵甫从小就对史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是手不释卷,读起来通宵达旦,多年以后,妻子王玉玲问起张灵甫为什么这么嗜好读书,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一天不读书就难受。” 除了读书,张灵甫还被古人的书法深深地吸引,刻苦临摹古人的书法,早早就显露出书法方面的天赋,在长安中学读书的时候,张灵甫一有空闲就带上纸笔去文庙临摹,加之勤奋努力,技艺大增。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一日,被称为中国近代五百年草书第一人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应邀参加长安中学的书法展,张灵甫在于老面前一口气写下了五个条幅,于老见了赞不绝口,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与人谈古道今,指点江山。1923年中学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有志难伸,遂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成为这所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如果不是生于乱世,中国说不定就会多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书法家。
张灵甫在历史系完成一年学业后,由于北京大学昂贵的学费使张父无法再负担,使张灵甫不得不中断学业。那时,从军成风,张灵甫遂顺水推舟,投笔从戎,先到河南开封加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后有幸再遇到军队做报告的于右任先生,在于右任的推荐下,张灵甫投考黄埔军校,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张灵甫一心报国,不久即因信仰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在戴季陶、王柏龄的引荐下加入了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张灵甫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任职。

1932 年,已是团长的张灵甫率部至鄂豫皖区进剿红军,于六安、苏家埠突破红军防线,将红军击溃,获蒋介石和胡宗南赞赏。在随后的麻城、黄陂战斗中,充当先锋的张团进攻红7师和红20师阵地,一天完成突破,张团一路追击,红军大败,一名师政委阵亡,一名军长重伤,团、营、连干部被俘若干,胡宗南连夸张灵甫是“黄埔英才,革命猛将”。不久,张灵甫又以一团之众,突破红军主力对卫立煌军部的包围,救出卫立煌。同年冬,在漫川关之战中,为关闭红军突围之路,率部与红34 团、219团血战,获相当战果。后在入川追剿红4方面军中,张灵甫部在广元被红军人海战术围困、攻击,张率部顽强反攻,杀出重围,突围而去。后因上马时腿受伤到西安休养,腿好后驻扎广元。期间,红军为策反张灵甫,派吴海兰主动接触张灵甫,张灵甫当时曾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老家娶有一妻,但吴海兰自然不在意这些,不久二人结婚。1935年的春节,张灵甫携吴海兰回长安老家,忽然发现皮包里的几份重要军事文件不知去向,张灵甫顿时焦虑万分,追问吴海兰,吴海兰死不开口,张灵甫本来就已怀疑她的真实身份,此时见吴海兰如此对待自己的询问,知是吴所为,取不回文件,张灵甫无法担当责任,一股怒气涌上心头,掏出手枪打死了吴海兰。

国军团长枪杀娇妻的消息很快暴光,舆论哗然,虽然他的老上司、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一再偏袒自己的爱将,言吴海兰是间谍,但舆论不干,张灵甫自知罪责难逃,不想让上司为难,主动表示去南京投案自首,后被关于南京老虎桥模范军人监狱,暂时中断了军旅生涯。

十年以后,张灵甫与王玉玲女士结婚,当王玉玲问起当年的这件事情的时,张灵甫说:“她拿了我的东西。”

张灵甫在监狱中,没有忘记自己对书法的爱好,笔润不少,作品颇多,当年南京城里有许多的招牌都出自张灵甫的手笔。

1937年芦沟桥事变,国民政府国防军事委员会发布特赦令:全面抗战不可避免,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凡服刑国军官兵,一律释放,回原部队戴罪立功。当时,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了一支新军──第74军,军长为俞济时,下辖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58师。师长王耀武知张灵甫是一员战场经验极其丰富的不可多得的悍将,遂要求在张灵甫被释放后出任自己属下的第305团团长。张灵甫上任后,率部紧急奔赴淞沪战场。在著名的罗店战役中,张灵甫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军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军800多人,取得了显著战果,受上级表扬。后日军自华北及国内来援的增援部队在杭州湾登陆,包抄国军的后方,国军濒临险境,开始全线撤退,但此时从杭州湾登陆的日军最著名的久留米师团(第18师团)已经向望亭(137号大桥)扑来,未来得及撤退的国军面临退路被切断的危险,率先发现这一险情的张灵甫未来得及请示王耀武,即率领全团在137号大桥阻击日军,与第18师团大战三天,给日军重大杀伤,直到后退的国军脱离危险,才率领剩余官兵退出战场。

就是这个日军最著名的第18师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于1942年初进攻马来西亚,以伤亡一百多人的微小代价,竟使英军十五万人投降,成为当时盟军战场的一大奇闻。张灵甫仅以一团之众就使其在望亭三天不能越雷池一步,对国军从淞沪战场安全撤退功不可没。第18师团后进攻缅甸,一直攻到中国云南境内的惠通桥,直到1944年底才被著名的全副美械装备的中国远征军---孙立人的新1军及廖耀湘的新6军彻底消灭。

从淞沪战场撤退后,张灵甫随第74军守卫南京,率领第305团在淳化一线阻击日军第18师团,战斗中,张灵甫负伤仍坚持指挥,完成阻击任务后,奉王耀武命令向雨花台一线转移。这时,日军集中主力猛攻拱卫南京的两个制高点紫金山和雨花台,守军分别为德式精锐师——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和孙元良的第88师,这两只国军精锐经过淞沪会战的严重损耗,老兵已不足30%,但即使是在战斗力大大下降的情况下仍拼死抵抗。日军见一时攻不动德式师的阵地,又向雨花台左侧的水西门、华严村、毛官渡发起猛攻,守在这里的74军王耀武师将两个旅分别布置在城墙外和城墙上,凭借简陋的防御阵地顽强抗击,寸步不让。张灵甫305团的主力位置正在华严村。在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村里村外,天昏地暗,始建于南朝梁代的华严寺竟一时间毁于战火。日军如钱塘江潮一波接一波涌过来,张灵甫率305团拼死抵抗,让日军的进攻一次次受挫,使华严村成为中华门前的一道坚强屏障。以后,随着88师两个少将旅长朱赤少、高致嵩的阵亡,雨花台阵地终于失守,与此同时,紫金山上的枪声和喊杀声也逐渐停息,日军狂涛般地冲上了这两个南京城外最重要的制高点。随后,居高临下的日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围攻孤城,日军一批又一批地猛扑过来,中华门、光华门等几处城门危在旦夕。张灵甫305团的侧翼猝然暴露在日军射程之下,遭致敌两面夹攻。不久,日军突破国军精锐88师的防线,攻入了南京城内。危急时刻,王耀武下令全线撤退,张灵甫率部突围至江边,幸运地乘临时扎的木排渡过长江,顺利脱险。南京保卫战之后,张灵甫因在淞沪及南京作战有功,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

在1938年10月的武汉保卫战中,74军参加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与友军合作歼灭了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的日军第106师团。战役中,74军第51师奉命攻占张古山,堵死第106师团的退路。王耀武观察地形发现该山易守难攻,却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必须夺占,但势必伤亡巨大。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精通古代战史,一计跃上心头,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之后,张灵甫亲自带领精兵上阵,很快占领该山。因此阵地对日军突围至关重要,松浦淳六郎率重兵配以飞机重炮攻击,张灵甫身中弹片多处仍率部死战,与日军白刃格斗,反复争夺,经五昼夜激战,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这个争夺战,日军仅遗留在张灵甫所部阵地前的尸体就达四千多具!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此役,74军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国军主力之一,而张灵甫也因此获国民党云氅勋章,升任153旅旅长。

抗战时期74军的军歌是:“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1938年年底,第74军驻扎在长沙,在著名的长沙大火中,74军帮助百姓在灰烬中重建家园,出生农家的张灵甫更是亲自率队伍帮助百姓。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第74军军长。

1941年春,国军与侵华日军展开江西上高会战,日军之第33师团被击溃,伤亡惨重。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被歼约十分之七,国军总计毙伤日军一万五千余人。战后,侵华日军主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被以指挥无能为由撤职,改由阿南惟几中将接任。

此次战役被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中“74军战斗力量坚强”(罗卓英3月29日致蒋介石电)。据国军战史记载:“中路日军第34师团22日集中万余兵力,在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阵地,74军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后,第74军因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

会战中,张灵甫率部坚守云头山,在日军铺天盖地的进攻中死战不退,激战中,张灵甫腿部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被称为“跛腿将军”。

此役张灵甫代师长因表现优异,于当年冬天升任第58师师长。不久,张灵甫将军经蒋介石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成为甲级将官班唯一的一名少将学员。

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余成万之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

1945年4月国军抗战中最漂亮的一仗,是湖南芷江的雪峰山战役,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主力血战大获全胜。张灵甫被称为“常胜将军”,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及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并升任74军中将军长。

抗战结束后74军获极高荣誉,作为御林军守卫南京,张灵甫将军兼任南京警备司令。

就在那一年, 王玉玲女士与张灵甫将军经人介绍在长沙一个理发馆里见了面,开始了他们的交往,并于这一年的金秋在上海金门大饭店举行了婚礼,之后定居南京二条巷焦园一号。据说张灵甫十分留恋这个家, 曾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住上 太太亲手布置的家,我好幸福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至1946年,国民政府因国家财政困难,大力消减军队及地方部队。依照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的计划,至一九四五年底,国内原有一二四军,三五四个师,三十六个独立旅,二十八个独立团,十五个独立营,裁减了三十一个军,一一一个师,二十八个独立旅,八十三个独立团,十个独立营。军事机关原有四五五○个单位,裁并了一七七九个,军事学校原有九十二个,裁并了七十个,总计原有兵员是五百九十余万人,整编后是四百三十余万人。国民政府的计划是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以内,用集体转业、个别转业和给资遣散三种方式,再行裁汰官兵一百八十万人。国民政府认识到庞大的军费开销,国家财政支付不起。第74军接受整编,复员了一万多人,缩编为“整编第74师”, 仅剩兵力三万两千人。

1945年底--1946年初,共军阻挡国军接收日军降地,国民政府应战。1946年7月,整编第74师在南京誓师,之后被调至苏北前线。

张灵甫率74师先后攻占淮安、淮阴、宝应等重镇和十几座县城。10月强攻军事要地涟水,两日即穿越1百多米的淤黄河攻入城内与共军激战,遭遇顽强抵抗后74师撤退。同年12月, 74师再攻涟水,仅14天就击破华野6师(纵)、10纵6旅、7师19旅13个团的防御,占领涟水城,此役共军伤亡惨重。

战后,共军从苏北撤走,进入山东。74师乘胜追击,又攻克沛 阳、新安、郊城各要点,直取临沂与蒙阴。

就在张灵甫攻占涟水之后,隐藏在国防部的作战次长、掌握国军调动大权的刘斐中将利用国防部有关人员对鲁南山区地形不熟,极力促成了置重装备的张灵甫第74师于死地的作战计划:令张灵甫军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受纵队司令李天霞指挥及支援。令驻汤头镇张淦纵队,向界湖担任右翼策应。令驻蒙阴黄百韬军向北桃墟担任左翼策应。

当时,共军在蒙阴东北集结,企图用人海战术围攻国军右翼的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并没有打算要围攻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但是,5月11日晚,共军收到刘斐送来的国军作战计划,这才打起了用十几万人围攻张灵甫的主意。

鲁南山区尽是崎岖的山路,第74师人马拥挤,宿营、补给均极其困难。因为到处都是岩石,很难构筑工事,大炮不能灵活运动,拉拉推推,几乎变成了累赘和废物。对这种“逢山不能开路,遇水(汶河)搭不成桥”的绝境,第74师将士都有怨言。据随军国民政府官员毛森后来的回忆录说, 张灵甫当时牢骚满腹:“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

张灵甫不是一个有勇无谋、急功近利、轻敌冒进的人。当年武汉保卫战中,若不是张灵甫提议奇袭张古山,安有国军抗战时期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万家岭大捷?想想那可是1938年,抗战刚刚开始不久,当张灵甫出奇兵取胜的时候,中国有几个这样智勇双全的军官?张灵甫身中七处弹片仍指挥部队击毙日军四千多人于阵地前,此前中国又有哪个将军有这样的辉煌战绩?因此张灵甫实是当时一位战绩出类拔萃的军官。

从张灵甫进入鲁南山区后,对国防部作战计划多出怨言来看,战场经验丰富的张灵甫根本不愿意将重装备的74师投入山区作战,对自己部队参与鲁南山区作战的结局似有预料。中共间谍刘斐功不可没,是他断送了74师。

在孟良崮会战前的那天晚上,国民政府的一些随军官员也发现了情况不对,立即向汤恩伯总司令报告情况:陈毅部有二十万人,都隐伏在坦埠附近,汶河 水位虽然不深,但沙滩广阔,通过非常艰苦,74师暴露在二十万敌军火力面前,太危险了;第一百军李天霞部,战斗力并不强,并且在孟良崮的西南,隔着一座大山,能否支援的上令人怀疑;张淦纵队主力在汤头镇,距离74师也有七八十里,又有河流山崖阻挡,如何策应得上;黄百韬部本来可以增援,但由蒙阴经北桃墟至垛庄的路,两旁都是高山,部队无法展开,到了垛庄之后又是山路,如令黄百韬抽出主力,蒙阴又告危险。

汤恩伯听后非常不安,立刻用电话向国防部作战厅长刘斐作了通报。但刘斐说: “这是最高统帅的决定,命令既下,不能更改。现主席已休息,不便惊动他。”汤恩伯非常不安,又打电话向徐州的顾祝同详细报告,顾祝同的回答竟是:“作战命令直达各整编师(即有关各军部),徐州陆总及你的兵团部,只是指示照办,负责督战,明晨即开始行动,照命令行事吧!”顾祝同的不警觉,终使74师走上不归路。

第二天上午,张灵甫报告说:“我军少数渡过汶河,即被共军伏击。现陈毅倾巢南下,向我两翼包抄,似有十个纵队之众,对我取包围之势,左翼一部,直趋垛庄,截断我军后路。我已命令各部队,一面应战,一面从速退回原驻地。但是大炮、马匹挤在山地、河边,敌军向我密集轰击,秩序相当混乱。”汤恩伯命令张灵甫: “切实控制秩序,集中火力,压制敌军人海冲杀。”同时命令李天霞立即日夜兼程增援。

但李天霞部增援不力,国军丢了垛庄,终使74师在孟良崮地区陷入了二十万共军的重围。

共军用人海战术进攻74师,用迫击炮炸破岩石,使拉大炮的千百马匹 狂奔,秩序大乱。危急时刻,张灵甫组织部队进行抵抗,共军不惜以人海战术作代价组织了一次次冲锋,伤亡近十万人,其惨烈程度让陈毅感叹道“今后永远不让儿子当兵”。

最后,74师配备 的大量水冷式重机枪因长时间发射导致枪管烧红,水用光后,以人尿代之,后 人尿亦无,终于无法持续使用,构筑不起强大的火网。几近弹尽粮绝的74师主力第三天开始退守主峰附近,由于人员密集,被共军迫击炮炸碎的岩石击成重大伤亡。四昼夜之后,第74师子弹火药、粮食和水全部都打光用光了。此时,通往74师指挥部的山谷中,已是尸山血海,共军因伤亡太大,最后连做警卫的何风山的特务团都用上了。最后时刻,张灵甫向国民政府国防部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同时手书给在南京的妻子王玉玲: “十余万之匪,向我围攻数日,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与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上报国家领袖,下对部属袍泽。老父来京,未克亲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抚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五月十六日孟良崮。”

随后,张灵甫与副师长蔡仁杰、旅长卢醒等集体自杀,时为1947年5月16日。

几小时后,国军后续部队赶到。孟良崮 漫山遍野都是血水,据说如今山上的土石仍然都是血红的颜色。

多少年后,参加过孟良崮会战的共军军官回忆说:“74师太能打了,就算是败局已定,他们也会拼命打下去,那时进攻部队的伤亡已经非常惨重,如果国民党的其它部队早来几个小时,可能结局就完全不同!”

这年的三月,王玉玲在南京生下儿子张道宇,几十天后就接到张灵甫阵亡的消息。那一年,王玉玲十九岁。一年以后的1948年,王玉玲告别南京,挚母将雏,坐海轮去了台湾。当初精心构建,却仅仅住了三年的别墅,饱蕴着她的多少欢乐与痛苦。她一生的爱情生活,正如张灵甫率部攻占淮阴后,寄给她的那张在淮阴农家拍摄的昙花盛开的照片一样,就像昙花一样转眼消逝了。

到台湾以后,王玉玲作为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上将的遗孀,本可以不用工作就能生活,但她念及自己才二十岁出头, 想走自己的路。因此,在王玉玲的亲戚--时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将军的帮助下,1952年,王玉玲只身赴美,就读于纽约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直到退休。 王玉玲一直想念张灵甫将军, 没有再嫁,五十多年后碾转托人寻回了将军的遗骨,安葬于上海浦东玫瑰墓园。

玫瑰墓园由黄埔将领后代兴建,座落在上海浦东最东端的一个荒凉小镇上,许多当年叱吒风云的黄埔将领安葬其中。在玫瑰园一处草坪上立有一尊父子雕像---将军轻抚飒爽少年,微微曲臂遥指远方。那是根据抗战时期率国军第10军死守衡阳四十多天,使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损兵折将达数万的抗日名将方先觉和他儿子的形象塑造的。

玫瑰墓园建成后,第一个迎来的就是张灵甫将军的灵葬。2003年12月底,王玉玲在上海浦东玫瑰园举行了灵葬安放仪式,同来的还有张将军的儿子,一位和张将军同样魁伟的北方汉子。

摆放在玫瑰墓园二楼的“室内葬纪念区”的纯白玉晶石上刻写着将军夫人王玉玲的哀思:“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肖像下方是将军的生卒年:1903---1947。1945年他们结婚的时候,将军已经四十出头,王玉玲还不到二十岁。结婚只三年,将军战死,六十年来,王玉玲没有再嫁,现已是80岁高龄。

游客 : 2008-05-28#1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国军5大王牌主力第一名,整编第74军

**********************************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冯圣法继任第58师师长。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其中第58师炮兵营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可是相当具有威力的重炮了,曾在淞沪会战中大显神威。

俞济时是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是标准的嫡系,历任蒋介石侍卫大队排长、连长,侍卫大队扩编为警卫团后任营长、团长,后任第6师31团团长、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司令兼警卫1旅旅长,警卫1旅扩编为第1师后任师长,后改任第58师师长,而74军的骨干就是58师。

74军成军不久就参加了淞沪会战,51师在罗店,58师在蕴藻滨,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浴血奋战,尤其是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非常出色,当时有名的《申报》和《大公报》都曾报道过51师的英勇作战。

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仅有4000人。

74军经过补充先后参加徐州、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74军重创日军第2师团。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苦战两个月进展甚缓,为了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第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国军。

9月25日,第106师团突破五台岭,迅速向国军防线纵深推进。10月1日,106师团主力已进至万家岭一带地区,但在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立即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这一作战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10月2日,第九战区调集12个师合击万家岭地区之敌,国军各部从各方向发起向心攻击。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便选在了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的多次猛攻,但是58师也付出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人!眼看阵地难保,58师师长冯圣法连连向军长俞济时求援,此时俞济时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

10月7日,国军调整兵力,发起全线总攻。74军作为主攻部队奉命攻击日军在万家岭地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第51师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后305团团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10月9日,薛岳令各部组织敢死队作最后决死攻击,经过激战国军攻占万家岭、雷鸣鼓两处要地,当晚国军第4军的突击部队一度曾进至106师团指挥部仅百米处,淞浦组织师团指挥部所有人员准备迎战,连自己都拿起了枪。由于第4军没有确切情报,又是夜间,才没有发现日军,使淞浦得以侥幸逃脱。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万家岭之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战役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战役开始前,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将74军调至后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绝,而74军的表现确实没让薛岳失望。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

军歌歌词如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1939年6月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军长,74军下辖51师(李天霞)、57师(余程万)和58师(廖龄奇)。王耀武,1903年出生,原字佐才后改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3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在第四次围剿战中率部孤军死守宜黄24天,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升任第1补充旅旅长,1934年11月率部与红军北上先遣队激战,将其主力击溃,红19师师长寻淮洲阵亡,红2师师长胡天陶被俘。后任51师师长,在淞沪战役中因指挥果敢得当而深受好评。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日军占领上高,既可相机拊长沙之背,又可得到进攻赣南的前进基地。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兵分三路,企图合围国军主力于高安、上高地区。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日军孤军深入,又遭到74军坚强抵抗,3月22日日军集中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日军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因此中路日军不得不于3月24日黄昏在北路第215联队掩护下开始突围,但25日夜又被国军将突围与增援之敌再次包围,终将其大部歼灭。在全线出击中74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伤亡更是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万,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此役74军被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 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74军军长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长张灵甫旅表现优异,受到表彰。



上高会战之后,74军作为首批五个军之一换装苏式装备,得到115毫米榴弹炮4门,76毫米野炮8门,37毫米反坦克炮4门,7.62毫米M1910水冷式马克西姆(即“俄国版的马克辛”)重机枪25挺,7.62毫米M1910马克西姆•托加莱和M1928德克恰廖夫(简称为DP型,即常见的转盘机枪)轻机枪70挺。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军主力74军。战役开始后74军奉命开赴沙市街增援,结果被日军情报机关侦悉,日军立即提前发动攻击,集中两个师团夹击74军,74军猝不及防与日军激战两日,57、58师伤亡过半,遭到了巨大损失。尽管此战74军失利,但在与日军遭遇之初,74军在华春山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军第3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74军一条生路,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开罗首脑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介石的战况介绍,特意将余师长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常德人民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

1944年1月军长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施中城接任军长。下辖51师(周志道)、57师(李琰)、58师(蔡仁杰)。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二、内战先锋



1946年3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张灵甫,1903年出生,原名锺麟,字灵甫,陕西西安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投笔从戎入胡景翼国民二军驻豫军官训练团。1925年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1926年升入黄埔四期步科,毕业后在嫡系第1师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6年因枪杀妻子入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释放,官复原职,戴罪立功,任74军51师153旅305团团长,在德安战役中因献计奇袭张古山而一举成名,后任153旅旅长、58师副师长、师长、74军副军长。并经蒋介石特批,成为陆军大学将官甲级班里唯一的少将。张灵甫在俞济时、王耀武的大力举荐下,才坐上这个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的师长宝座,因此得罪了竞争对手李天霞,对此李一直耿耿于怀,日后的孟良崮李见死不救,就是原因之一。

全师装备计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卡车牵引)、36门75毫米山炮(吉普车牵引)、108门105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81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37毫米战防炮(吉普车牵引)、486门60毫米迫击炮、255具火焰喷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毫米勃郎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勃郎宁M1911A1手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淮阴之战



1946年7月,国军集中58旅的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主力31个旅进攻苏皖解放区,另27个旅进攻鲁南,牵制山东解放军。而整编74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负责主攻淮阴,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当时华东解放军主力有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陈毅指挥,共约7万余人)和华中野战军(简称华野,粟裕指挥,共约11万余人)。

7月淮南战局恶化,解放军除留第6旅16团和地方部队外,主力撤出淮南。9月,国军兵锋直指淮阴,第7军进攻泗阳,掩护74师侧翼;74师配属工兵第15团沿运河主攻淮阴;整编28师之192旅为预备队,在74师后跟进。此时华野主力正在苏中作战(即苏中七战七捷),山野主力则在沭阳以南。在国军发起攻势后,解放军以华野9纵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三道防线,作为防御正面。

9月12日,经三天激战国军第7军突破9纵第一道防线。9月13日,第7军和74师同时展开攻击,于当日下午突破第二道防线,陈毅山野主力无法及时南下,只得急令2纵向淮阴开进,但沿途道路桥梁均遭破坏,无法及时赶到。陈毅只好急电粟裕:“……总之此次淮北作战,由于主观指导错误,贻误全局;五内俱焚,力图挽救,当尊重兄等建议。”粟裕见形势危急,急调第5、第13旅星夜北上驰援,粟裕亲率主力第1、第6师也随后北上增援。但是从海安到淮阴,多是水网地带,又逢大雨,道路泥泞,部队只能走水路,但一时间又没有足够的船只,一次只能渡1个旅,加上国军飞机的封锁,只能在夜间行动。华中主力赶到淮阴最快也得到20日。而事实上,19日胜负就已经定了。

9月14日,谭震林和张震在码头南岸开设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淮阴地区作战。

9月15日,双方在淮阴外围杨庄、马头、小桥一线激战,9纵及第5、第13旅拼死抗击,尤其是从高邮兼程赶来的第13旅(即皮定钧旅),是参战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对突破运河的74师连续实施了9次反冲锋,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晚74师攻占杨庄和码头,逼近淮阴。

16日,为确保淮阴,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迟滞74师的攻击。

17日,战况更为激烈,74师在炮火和飞机助战下,连续组织5次猛攻,解放军集中所有兵力火力全力抗击,但第一道防线仍被突破。

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并于午夜发起猛攻(敢于夜战的国军可没有几个),74师派出2个连从9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根据俘虏供述的口令诈开淮阴南门,进城后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建立阵地,74师主力随即从正面猛攻。解放军5旅在敌前后夹击下,被迫放弃阵地,解放军组织皮旅和9纵预备队实施反击,也未奏效。华野主力刚到淮阴城北,立足未稳无法顶住74师的猛攻,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74师继续南进,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军基本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华东局势日趋严重,解放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对于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很大困难。特别是随着两淮的丧失,华中解放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运河税务失去了,华中主要的工商区也失去了,对南线作战负面影响很大。

解放军9纵根据此次战斗总结了整编74师的战术特点:“多采取正面佯攻,侧后迂回,或超越攻击。该敌系蒋军五大主力之一,部队骄横,攻击精神较顽强。善于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阵地一点,掩护步兵攻击,且善于使用小部队,以锥形渗入我侧背,错乱我部署,但不善于近战。”

解放军参战部队对于74师的评价是:“官兵素质在蒋军中算是比较好的,老兵占很多,军官、士兵甚至马夫都经过严格标准训练,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均较正规熟练。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两淮战后,该敌伤亡惨重,敢于大胆缩编建制,也不顾兵员缺额。其官兵对蒋甚为信仰,且骄横自大。”



一战涟水



国军攻占两淮后,稍加休整,于10月开始进攻涟水、益林地区。解放军在涟水外围集中了第1、6师、第9、10、11纵队共23个团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涟水城。10月4日粟裕在涟水以北15里盐河北樊卜庄的前线指挥部里亲自召见了5旅15团团长李士怀,由15团担负城防。之所以选择15团,是因为在前2、3个月里,15团和74师在六合、天长、马坝、淮阴先后多次交锋,对74师的战术有所了解。

10月15日,15团接管城防,以第1营担任城南守备,这里是废黄河故道,视野开阔,最关键的南门渡口由第1营第2连第3排配属营直属60炮班(3门60炮)防御;第2营部署在位于盐河和废黄河之间的带河镇,构筑了3道野战工事,扼守通向涟水城的大路;第3营部署在城西关,其中第9连为团预备队。此外涟水、涟东两县成立了后勤司令部,由县长陈亚昌任司令,县委书记胡启奎任政委,组织民工2万多人支前。

10月19日,74师兵分三路,以宽正面向涟水攻击前进,东路57旅,由淮安经席桥、顺河集向茭菱镇前进;中路51旅由淮阴东马厂经钦工向涟水前进;西路58旅由王营沿盐河河堤攻击带河镇。

20日下午3点左右,74师先头部队与15团在汤庄遭遇,74师51旅前卫连遭到伏击,51旅在第二天中午才推进到涟水城南的废黄河南岸。

10月22日,74师集中全师炮火猛轰南门渡口,然后连续3次组织强渡废黄河,均被击退。74师毫不气馁,继续发动了第四次进攻,解放军南门渡口守军伤亡殆尽,终于被74师突破。解放军1营预备队和从茭菱赶来增援的5旅第13团迅速赶到,苦战之后封闭了缺口,74师也因伤亡惨重后继乏力而被迫退至废黄河边的沙滩上,重新收拢集结部队,在沙滩上建立了阵地,并冒着解放军的炮火搭建起了浮桥。同时,解放军也在废黄河的第二道大堤和城边构筑了新的工事。

74师在猛攻南门渡口时,还对带河镇和西关两地发动攻击,带河的进攻被15团2营击退,西关战况也相当激烈,3营伤亡很大一度形势危急,投入团预备队后才勉强守住阵地。同时在东路的74师57旅一部企图在茭菱镇附近强渡废黄河,也被解放军击退。一天的战斗下来,尽管解放军守住了阵地,但城防主力15团几乎死伤殆尽,才只经过一天的战斗一个主力团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这在以前还从未曾有过。当晚15团因为实力大减被迫缩小防御正面,南门渡口至杂姓庄的阵地由13团和独立第5团接替。入夜后13团在城内西南角的妙通塔上建立了重机枪阵地,以火力控制了全城制高点。

10月23日,74师在5架B-24解放者轰炸机和7架P-51野马战斗机的空中掩护下,强渡废黄河,上午8点,解放军在74师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第一道大堤,退守第二道大堤,74师后续部队开始渡河,这时妙通塔上解放军的重机枪开火,用火力封锁了74师后续部队,但是解放军已无力组织反击,夺回桥头阵地,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个白天。

入夜后,解放军5旅14团在旅长成钧带领下赶到涟水,立即发起反击,经过一夜激战,14团重新夺回了第一道大堤,将74师已过河的部队压缩到河边沙滩上。然后14团接替了独立第5团的阵地,这时沿废黄河从东向西的守备部队是:13团、14团、15团。

24日夜,在14团与敌人激战的同时,解放军神速插入74师背后,收复了顺河集和带河镇,切断了敌人的后路。

25日早晨,74师经过一天休整,直叩涟水城下,城关上下激战竟日,74师51旅主攻重点是14团阵地,战况殊为激烈,多次发生白刃战。14团1营400多人只剩下50多人,只好缩编为一个连,团里的勤杂人员也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下午,74师57旅170团投入战斗,该团以士官和老兵组成“敢死队”配备自动武器,经炮火准备后向南门阵地发起总攻,并在解放军14团3营阵地上取得突破,然后一鼓作气,接连冲过第二道、第三道大堤,其中有一个连甚至突入涟水城内。解放军5旅组织了所有部队坚守涟水城垣,从突破口两翼组织反击。就在此危急关头,解放军6师、10纵增援部队赶到,这两支生力军以一部加强防御,一部实施反击,才将74师击退,74师进入涟水城内的一个连也因被隔断了与主力的联系于当夜被歼。

26日,整编28师192旅和74师并肩发起攻击,双方在大堤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解放军主力第1、6师、第9纵队和第13旅相继投入战斗,74师经多日苦战,兵锋已疲,主力被迫撤回废黄河南岸。入夜,解放军兵分三路发起反击,2个小时便全歼黄河北岸74师57旅2个营。同时解放军一部在淮阴东20里处的老垛、新渡口一带渡过废黄河,并与收复顺河集的解放军一起击退在钦工、茭菱之间的敌人,歼灭74师58旅172团一个连和28师192旅一部。

27日早晨,解放军彻底肃清了废黄河以北的全部国军。当天解放军全线出击,第5旅配合6师从正面反击74军;皮旅、9纵继续攻击带河镇附近国军;1师、10纵从涟水东南越过废黄河,向钦工出击,配合正面作战。

30日晚,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收复了茭菱镇。

31日在茭菱镇西南,解放军歼灭28师192旅和74师57旅一部。

11月1日,整编28师192旅残部向淮安溃退,张灵甫预见到有被解放军合围的危险,于是收缩各部连夜退往淮阴东的马厂,至此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结束。此战74师元气大伤,其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根据新华社华中前线11月6日电讯:从10月19日至11月1日,共毙伤俘敌军9000余人,解放军自身伤亡也在6000以上,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这是华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二战涟水



12月,国军卷土重来,投入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由74师师长张灵甫统一指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解放军以27个团围攻鲁南临沂、郯城,另以24个团阻击华中北上之敌。担负涟水防御的是华野6师和淮南独立6旅。此次张灵甫吸取了教训,改变战术,12月3日首先以74师57旅和192旅向解放军6师17旅阵地作正面攻击,解放军沿涟水以南层层设防,4日占领解放军一线阵地。5日解放军6师分路出击,企图夺回失守的一线阵地,但均告失利。6日国军继续推进,解放军退守顺河集一带节节阻击。双方激战十日,解放军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涟水以南。

12月14日,张灵甫集中74师51旅、58旅和第7军一部共3个旅由王营、悦来直扑带河镇、大关,从西面攻击涟水,这支奇兵一举奏效,当天便突破了淮南独立6旅在带河的阵地,傍晚就已打到废黄河大堤。解放军这才察觉74师的主攻方向,从正面抽调6师16旅急返涟水,配合淮南独立6旅阻击敌人。

16日拂晓,74师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涟水城,炮击一停,即以营、团发起集团冲击,而且一波连一波,前赴后继,经白刃肉搏于上午8时突破大堤进逼城垣,中午时分便攻入城里。接到涟水以西告急华野第6师奉命兼程回师增援,结果急行军35千米,在涟水城外2.5千米处与已攻取涟水的74师接战,6师几次反击均被74师击退,6师伤亡超过5000人,被迫撤出战斗。据江渭清回忆,当时陈毅口头通知他代行司令员职务,将6师师长王必成撤职查办,押来野司。粟裕认为战役失利原因很多,不能只怪王必成一人,但作为主要前线指挥员,应该好好检查,建议留职检查。王必成只说了一句:“给什么样的处分,我都无怨言,只是希望日后打74师,绝对不要忘了6师!”粟裕立即将参谋长陈士渠召来,当面命令: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74师的战役,一定让6师参加,一定让王必成同志参加。并特别嘱咐将此命令记录在案,存档待查。——半年后,歼灭74师的孟良崮战役中,正是王必成指挥的6纵(原6师改编)从鲁南飞兵急进,夺占垛庄,切断74师退路。

二战涟水,74师终以出奇制胜攻占涟水,并给予粟裕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师重创,电影《红日》里开头讲的就是二战涟水。

由于两淮、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山东,华东地区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1月山野、华野两野战军进行了整编,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共约27.5万人。并于1月下旬在临沂附近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史称鲁南会议,以统一思想。这样,解放区面积缩小,而部队和机关相对集中,加剧了解放区人民的负担,给以后的作战带来了新的困难。

孟良崮
1947年2月,国军撤消徐州、郑州绥靖公署,组建徐州司令部,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指挥,统一指挥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此时国军在山东地区的总兵力为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师),约45万人,占进攻各解放区总兵力的27%,重点进攻兵力的64%。以整编74师、第5军和整编第11师这三大王牌部队为骨干,组建三个机动兵团,担负主要突击作战,另以第2、第3绥靖区共7个整编师(军)担负守备和配合,采取“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计划第一步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鲁南;第二步主力继续推进至泰安、莱芜、新泰、沂水一线,迫使华东解放军与之决战或压迫解放军北渡黄河,占领整个山东。

3月下旬,国军开始全面攻击,至4月上旬,基本实现第一步计划,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鲁南,随后继续向鲁中进击。其间解放军进行了高度机动回旋,以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并五次求歼来犯之敌的决心,除4月24日至26日在泰安歼灭整编72师主力(川军)外,均未实现。

5月3日,华东野战军决定以第6和第1纵队穿插至鲁南,第7纵队南下苏北,以调动分散敌人,创造战机。5月上旬中央军委指示:要诱敌深入,要有极大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在手,不要性急,不要分兵。据此,华东野战军决定原定插入敌后的第1、第7纵队停止南下,已经南下鲁南的第6纵队隐蔽潜伏待机,野战军主力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待机。

解放军主力东撤后,国军迅速跟进,于5月10日占领莱芜、蒙阴、河阳,顾祝同判断解放军主力正节节后退,国军主力应跟踪追剿,第1兵团向坦埠、沂水推进,第2兵团向博山、张店推进,第3兵团则集结于新泰、蒙阴,在第1、2兵团得手后发展进攻,实现第二步计划。

国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被解放军行动所迷惑,一改稳扎稳打的战术,不待与友邻兵团协同,立即命令整编74师、25师为主攻,从垛庄、桃墟北进,限令12日攻占坦埠;第7军和整编48师各一部向沂水行动,主力集结于汤头、葛沟,策应主攻方向;整编83师一部向马牧池攻击,掩护主攻部队右翼,主力为兵团预备队;整编65师担负蒙阴地区防御。

5月10日夜,解放军发现第7军和整编48师有进攻沂水迹象,考虑该部位于第1兵团侧翼,比较孤立,决心集中主力实施围歼。

5月11日,国军各部按计划发起攻击,74师于当日攻占重山、艾山,25师攻占黄斗顶山;83师进至孤山以南;第7军向沂水方向推进。当晚解放军掌握了第1兵团行动计划,陈毅、粟裕认为歼灭74师更为有利,因为其一该师正位于解放军主力正面,不需要作较大的兵力调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优势;其二74师虽为全美械装备,但受山区地形限制,重装备难以发挥作用;其三该部为嫡系精锐,素来骄横,与其他国军(如83师)矛盾很深,在解放军顽强阻击下不会全力援救,而且目前该师态势突出孤立,两翼空隙较大,易于被分割;其四正因为该部是国军精锐主力,战斗力强,一旦被歼将对国军造成实力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退一步,即便不能将其全歼,给予重创也将大大挫伤国军锐气,振奋解放军士气。因此决定按照原计划正向东机动准备围歼第7军各部立即重返原地集结待命,12日下达围歼74师部署命令:第1、4、6、8、9共5个纵队担负围攻,其中第1、8纵队从74师两翼穿插迂回,第6纵队从鲁南兼程北上,断其退路,这3个纵队负责割裂74师与友邻联系,第4、9纵队从正面出击;第3、7、10纵队阻击国军第7军、第5军、整编48师和11师,第2纵队保障第8纵队侧翼安全,并策应第7纵队;特种兵纵队集结于沂水、下位之间;鲁南军区部队截断临沂至青驼寺公路,并以一部袭扰临沂,牵制国军。定于13日黄昏发起攻击。

5月12日,国军第1兵团继续推进,74师攻占黄鹿寨、三角山、杨家寨,25师占领旧寨,83师攻占野猪旺。

早在11日国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命令整编83师派出1个旅(2个团)部队进至沂水西岸,掩护74师侧翼。但83师师长李天霞与张灵甫矛盾很深,他对此命令阴奉阳违,只派第19旅57团出动1个连携带报话机冒充旅部(有不少人把这一行动误以为是83师后来救援74师,特此更正),而且57团曾在苏中战役中被歼,是由新兵和收编的伪军刚刚重建,装备差士气低,战斗力最弱,李天霞这样做就是为了保存其主力。结果导致74师侧翼遭到解放军攻击,57旅一度与师主力被隔开。12日李天霞一面命令57团占领现阵地,并听从74师指挥,确保74师侧翼安全,一面又暗示57团团长罗文浪一旦发生战斗可以后撤。当晚57团就遭到解放军猛攻,损失过半,团长罗文浪想如果率部后撤,必成为李天霞的替罪羊,不如向74师靠拢,还有一线生机,便指挥余部于13日凌晨调头杀入包围圈,占领垛庄以东高地,向74师报到,与74师58旅172团并肩防守西南阵地。

5月13日,国军继续攻击前进,74师经激战攻占马山、迈逼山、大箭,距离坦埠已不到6公里。黄昏前后发现坦埠附近有解放军重兵,恐夜间遭袭,便除了在前沿要地留置少数部队警戒,主力收缩至杨家寨、马牧池、重山、艾山地区,准备次日拂晓总攻。而就在这两天里,解放军各部已完成了战役各项组织准备,并达到预定集结位置。

13日晚,第1、8纵队主力寻隙向敌纵深穿插,至14日上午,1纵以攻占曹庄、黄斗顶山、天马山等要点,割裂74师与25师的联系,并占领285和330高地,切断了连接垛庄的急造军路;8纵攻占桃花山、鼻子山,割裂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6纵也连夜急进,于14日晨到达垛庄西南观上、白埠地区;正面之第4、9纵队连夜猛攻,夺取黄鹿寨、马牧池等地。面对解放军的夜间进攻,74师最初还以为是解放军的局部反击,仍在为次日进攻坦埠进行准备,当马牧池失守后,才发现情况不妙,决定查明情况再行定夺。14日上午10时,74师师长张灵甫得知天马山等要地均被攻占,而且垛庄附近也发现解放军,意识到解放军有围歼全师的企图,立即向垛庄南撤,并组织力量向1纵迂回部队发起反击。粟裕见其南撤,也随即指挥各部发起攻击,74师在解放军各部侧击、尾击下,只得于当晚退守芦山、孟良崮以北地区。

此时,解放军已基本完成战役设想,形成了对74师的围攻态势。但合围还不严密,外围国军距离也不远,近者还不到10千米,远的也不过50千米,凭74师的战斗力,如果内外合击,突围应不成问题,即使做不到全身而退,至少大部分主力还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但是蒋介石认为74师占据着制高点,享有地利之优,加上其强劲的战斗力,附近又有兵力雄厚的外围部队,正是与华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大好时机,于是命令74师坚决固守,吸引解放军主力,来个中心开花!有关电文如下:

“顾司令祝同兄北恩伯、灵甫兄勋鉴: 今已得知灵甫之74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甚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我国军寻找了一个歼灭共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因为我74师战斗力强、装备精良,且处于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欧震三兄兵团大军云集,正是我国军同陈粟决战的好机会,现命令74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再调10个师之兵力增援74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共军,决战一场,歼陈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举改变华东战局。总之,一切均仰仗诸位精诚团结,协同作战,为党国大业献身出力,乃千秋之荣也。“同时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74师副参谋长李运良力主坚守孟良崮,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配合外线友军与解放军决战,参谋长魏振钺认为此地孤山绝地,为兵家大忌,不宜坚守。师长张灵甫认为自己部队建制完整,战斗力又强,外围友邻相距又近,虽然弹药、粮食、饮水都很缺乏,但坚持一两天没有问题,而一两天足以实现中心开花的战役企图,正是建立殊勋的时候,因此立即调整部署,依托孟良崮等险要山头进行防御,同时要求空投粮、弹、水接济。

海拔600米的孟良崮是芦山山区的主峰,芦山山区位于蒙阴东南60千米,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孟良崮、万泉山、雕窝等山峰起伏相连,山势险峻,草木稀疏。74师决定依托孟良崮坚守后,将58旅部署在孟良崮、雕窝和芦山一线的核心区域,51旅防守西北的540、520和285高地,57旅防守北面的石旺崖、大碾,这些山峰全部是石头山,石质坚硬,无法构筑坚固工事,只好用石头垒成围墙,以山沟和石头缝隙为隐蔽所,并在山路上设置鹿砦和障碍物。但是12门105榴弹炮无法上山,只好抛弃在山下。

解放军也察觉国军正在组织庞大兵力来援,形势非常严峻,一面命令阻援部队坚决顶住外线国军,一面要求主攻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略在外线国军到达前,消灭74师。

14日天黑后解放军发挥夜战优势,连夜组织连续攻击,经彻夜激战至15日拂晓,6纵在1纵协同下攻占关键要点垛庄(垛庄是74师的前进补给基地,储存有大量弹药和近百辆汽车,全数被6纵所获),8纵攻占万泉山,3个负责穿插割裂的纵队联成一气,正面的第4、9纵队也攻占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并一度攻占当阳、雕窝。至此5个主攻纵队打通相互联系,形成了对74师的合围,并构成了对83师和25师的防线;与此同时,解放军阻援部队10纵迫近莱芜;3纵到达新泰东南阻击整编11师;2纵在界湖地区压迫整编83师,并阻击第7军;7纵在河阳地区攻击第7军和整编48师侧翼;鲁南和滨海军区部队迫近临沂,威胁国军后方。粟裕在艾山脚下张林村的一个山洞里开设了前进指挥部,于当晚23时下令:明日拂晓3时发起总攻,以期尽可能于明日上午解决战斗!

15日激战全面展开,1纵除以4个团抗击25师的增援,其余部队全部投入对74师的攻击;4纵猛攻西北的540高地;9纵主攻西南制高点雕窝;在各阵地上,均展开了激烈的反复争夺。国军第1兵团的战斗详报这样描述:“匪军陆续增加,不断扑犯,枪炮如雨,火光冲天。战斗之惨烈,素所未见!万泉山失守后,匪即猛攻雕窝。同时东北麓之匪军蚁聚麋集,于其炽盛火力之下,逐波冲锋,势如潮涌。午间,垛庄方向匪之6纵沿西麓进犯,战况更为紧迫。午后至夜间,匪军更番迫近,我军抵死搏斗,反复冲杀,战斗殊为惨烈!”由于孟良崮山区全部是石头山,无法构筑工事,74师人员、马匹和物资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炮火之下,炮弹落地碎石头随着弹片四下迸飞,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炮火杀伤威力,而且弹药、粮食、饮水俱无,国军空投物资一来因为74师占领地区狭小很多落在解放军阵地上,二来74师唯一的对空联络电台又在14日战斗中被毁,无法进行准确指引空投。74师官兵伤无医,饥无食,渴无水,仍不失王牌军的风范,丝毫未见溃乱,每一阵地都经过数次乃至数十次争夺,防御相反顽强,反冲击仍是相当凌厉,战况之激烈为解放战争以来所罕见。张灵甫预感到已处绝境,于当日下午决定突围,首先在飞机掩护下兵分两路向垛庄突围,被6纵击退,再向西突围又被1纵打退,继而向东,虽然夺回雕窝高地,但突围还是被9纵所阻。

战至黄昏,74师非但没能突围,而且因伤亡惨重被解放军乘势反攻,所占阵地相继失守,被压缩在孟良崮、芦山南北不到2千米、东西不到3千米狭小区域,只控制着几个山头,74师师部退到600高地的一个山洞里,汤恩伯通过报话机指示张灵甫向万泉山突围,以求与距离最近的83师会合,但74师此时已无力组织突击了。

孟良崮地区激战正酣,外线国军也在全力进击以解74师之围。上午10时起,整编25师以2个团的兵力向覆浮山、界牌、天马山一线猛攻,25师师长黄百韬确实尽了全力,而没有像其他国军那样保存实力,他指挥所部在炮火掩护下,以连营规模连续发起集团冲锋,战至午后,已连下覆浮山、界牌,只剩下天马山一处。担负该地阻击的是由1纵1师指挥的4个团,其中2个团还是刚由地方武装升级而来的新部队,下午16时许,4个团的守军几乎已经伤亡殆尽了,25师则攻到天马山的山腰,1师师长廖政国投入了最后1个连的预备队和师部警卫排,手里只剩下师部的警卫班了,而1纵主力此时正在阻击74师的突围根本无法抽兵支援,眼看天马山即将失守,而天马山之后就再无险可守!就在此危急之时,4纵10师28团一个营正巧路过,廖政国立即拦下这个营,将其投入天马山阵地,25师此时伤亡已经近万,这时就是增加一个连都会产生压倒性的优势,何况一个主力营呢,25师最后的攻击被击退,其援救功亏一篑。

与张灵甫有着矛盾,惯打滑头仗的83师师长李天霞此时也不敢怠慢,在坦克掩护下全力向桃花山一线猛攻,攻占鼻子山,距离74师仅5千米,但仍未突破8纵的最后阵地。

整编11师从新泰南下驰援,推进10多千米,3纵拼尽全力,白天阵地失守,夜晚组织反击,终于将其阻遏于蒙阴以北。

第7军和整编48师则受到7纵侧击,无法全力攻击,前进迟缓。

国军其他部队第5军已到新泰,64师到青驼寺。

全天,国军驻济南和徐州的第5大队27中队的P51、第1大队的B25和第3大队的P51,频频出动,倾尽全力空中掩护,由于战区狭小,双方战线又是犬牙交错,空中掩护很难奏效。

当晚22时,陈毅与主攻的几个纵队司令叶飞、许世友等通电话,通报了外线战况,指出如果不能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那华野全军就将陷入被敌合围的险境,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陈毅重申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为了防止部队有保存实力之嫌,特意保证在战役结束后补足各部伤亡,打掉一千补一千,打掉二千补二千,这在解放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据说,当时陈毅是这样说的:“叶飞啊,山东解放区的安危决定于能否在1天之内歼灭74师。你们要不惜代价尽快拿下孟良崮,哪怕拼掉2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许司令吗?现在各路援敌节节逼近,打援、阻援的部队打得很艰苦、很顽强,聚歼74师,成败在此一举,我们能争取的时间已经不多,你们要尽快把孟良崮拿下来!” “蒋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现在成败在此一举,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74师,拿下孟良崮。你们打掉1千,我给你们补1千,打掉2千,我给你们补2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随后粟裕下达总攻部署:9纵以6个团攻击520高地;4纵以6个团攻击540高地;8纵以4个团攻击芦山;6纵6个团和1纵7个团分别从南、西两面攻击,然后围攻孟良崮。总共投入29个团由1纵司令叶飞统一指挥,预定于16日凌晨1时开始总攻。

16日1时,解放军集中全部炮火猛轰74师阵地,由于74师人员猬集在狭小地区,又没有工事掩蔽,一发炮弹就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战斗队形开始混乱,但当解放军攻击开始后,74师余部仍顽强迎战,与解放军拼刺刀拼手榴弹,很多阵地都是经过白刃肉搏之后才被攻占。天亮后,520高地和540高地接连失守。

8时,蒋介石亲自向外线援军下达手令:“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共军猛攻,务期歼灭共匪,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也相继电令各部加速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外线各部哪里还敢保存实力,无不全力赴援,距离74师最近的25师和83师,25师在前几天的战斗中大伤元气,已是强弩之末,再难有进展。83师李天霞知道现在可不是打滑头仗的关头,连预备队也投入了战斗,但在2纵、8纵顽强抗击下,直到当晚才占领孙祖、桃花山,可惜为时已晚。

外线阻援激战不休,孟良崮地区战斗也紧张进行,陈毅、粟裕对战况非常关心,几乎每隔5分钟就打电话向各主攻纵队询问,主攻各部也意识到情况紧急,奋力突击。中午前后,张灵甫用电台发出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围攻数日,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与仁杰(74师副师长蔡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上报国家领袖,下对部属袍泽。老父来京,未克亲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抚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13时,8纵23师在6纵一部协同下,攻占芦山。随后解放军各部从多个方向向孟良崮、600高地展开攻击,战至15时许,攻占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师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阵亡,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关于74师师长张灵甫之死则是个谜,一直没有权威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自杀,这是一个侥幸突围的74师副团长向国防部报告的,另有1位就在师部门口的74军连长回忆是张灵甫命令副官刘立智将张灵甫、蔡仁杰和卢醒打死的;二是击毙,张灵甫和警卫坚守师部所在山洞,解放军攻击时多人伤亡,只好投入手榴弹然后乱枪扫射将其击毙,这是5月30日陈毅、粟裕向中央报告的;三是被俘后被杀,4纵30团曾于16日报告华野司令部俘虏张灵甫,后又告失踪,据查押解途中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因自己部队伤亡很大,气愤不过将其枪杀。这一论点的根据是陈毅曾于5月29日在团以上干部会议就此进行过严肃批评,陈毅说:“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放下武器的自由杀害,各级干部不加责备,不追究责任。”此战由于74师顽强抵抗,解放军参战各部伤亡都相当严重,战斗结束后枪杀俘虏以报仇的事情屡屡发生,因此张灵甫被杀也在情理之中。粟裕在解放后接受《红日》的作者吴强采访时被讲到,张灵甫的致命伤口是汤姆森枪从左脑后打进,右下颚穿出(与张灵甫杀妻之弹道如出一辙)。而张灵甫身材高大,这样的弹道只有在他下蹲或弯腰姿态才有可能形成。——张灵甫的尸体被掩埋在沂水县野猪旺村后山冈上,解放军还在坟墓前树立一木牌,上书“张灵甫之墓”,以便其家属认领。蒋介石为其颁发第3号旌忠状,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纪念碑(解放后被拆毁),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1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1949年国军退至台湾,建军人祠,张灵甫为“烈士”第一人。

14时许,战斗基本平息,各部正在打扫战场,华野指挥部电台监听到孟良崮地区还有国军电台活动,立即判断74师还有残部没有解决,粟裕随即严令各部清查毙伤俘虏战果,发现所报数字与74师编制数目尚有数千之差,马上命令各部加强搜索,果然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发现约7000多人,这些官兵不开枪不走动,静静等待解放军撤走后与增援部队会合,大败之后还能如此,其战力之强军纪之严可见一斑!解放军先前曾发现过,但见其既没有开火也没有奔跑,以为是友军而未注意,解放军第4、8、9纵随即组织兜剿,这7000人枪膛里几乎都已没有了子弹,所以基本没有抵抗,很快就被全歼。

17时,孟良崮战斗彻底结束。这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这场雨要是早下一天,或是半天,74师也就不至于饱受缺水之苦,不仅士兵可以再坚持作战,而且74师营团火力骨干是美制M1917重机枪,是水冷式的,必须要靠水冷却,由于孟良崮没水,74师很多重机枪都无法正常使用,其火力大受影响,似乎冥冥天意?

对于此役,国民党方面这样描述:“孟良崮为沂山余脉,高逾千仞,乃石岩光山,构工不易,峭壁深谷,运动尤难,目标暴露,形成弹巢。且弹落石飞,增大伤亡,但灵甫势逼此处,部队既无法展开,火力亦不能发挥。虽有驻徐州、济南、青岛等处飞机增援空投物质,然孟良崮山地险要,地域狭窄,空投无效,更致张灵甫部粮弹饮水奇乏,遂致以尸体作掩护,以便溺充饮渴……”

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将军这样描述:“敌人临时占领的阵地均为岩石,无法构筑工事,人员、马匹、辎重等完全暴露在我军强大火力之下。敌人空投的粮弹也多半落在其阵地之外,为我军所获。敌饥无食、渴无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士无斗志,军心动摇,乱成一团。我攻击部队集中强大炮火,向敌群猛烈轰击。只见山上一片火海,血肉横飞。74师人马东躲西藏、互相践踏、争相逃命,战斗队形完全混乱……”

接到战斗彻底结束的报告,陈毅、粟裕都如释重负,陈毅后来坦言:“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原来解放军还计划在歼灭74师后再扩张战果,攻击83师或25师,但一来部队经过多日苦战,已相当疲乏,又没有预备队;二来国军几支部队都已经相互靠拢,队形密集难以分割,因此16日深夜,粟裕下令各部脱离战场,撤至坦埠、马牧池以北地区休整。

此役,解放军歼灭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19旅57团,毙伤敌1.3万人,俘虏1.9万人,合计3.2万人,缴获山、野炮28门,步兵炮和战防炮14门,迫击炮235门,轻重机枪987挺,长短枪9828支,火箭筒43具。解放军阵亡2043人,伤9300人(不包括阻援伤亡),几乎相当于74师伤亡数。损耗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153挺,长短枪531支,消耗炮弹3.3万发,子弹199万发,手榴弹2.9万枚。作战地区为老解放区,不仅实行了坚壁清野,还出动7.6万随军民工,15.4万二线民工,69万临时民工,运送弹药、粮食和伤员,为战役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74师在孟良崮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是地形不利,山区不利于重装备部队行动,74师无法将105毫米榴弹炮拉上山就是明证,而且孟良崮是石头山,既无法构筑工事,又没有水源,是标准的绝地;第二是轻敌冒进,认为解放军没有力量吃掉74师这样的王牌,即便在这样的绝地坚持一两天也没有问题(确实,74师坚持了3天),如果在14日就坚决组织突围,应该能突出包围;第三情报不力,对于鲁南地区有解放军6纵活动的情报,也未加以重视与核实,结果正是该部袭占垛庄,切断74师南撤之路。

有人说,孟良崮之战的失利,是张灵甫有勇无谋,把好一支王牌军带上了绝境,也有人说,孟良崮战役对于国军是个机会,但是需要作出牺牲,张灵甫毅然以单骑闯阵、匹马斫营的勇气争取这样一个机会,那是慷然赴死的无畏气概。

国军战后召开军事检讨会议,25师师长黄百韬自知难过此关,便主动承担责任,顾祝同、汤恩伯均表示张灵甫骄傲自大轻敌冒进才是主要原因,况且25师在后来救援作战中确实相当卖力,伤亡逾万,因此黄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汤恩伯因指挥不力被免去兵团司令。83师师长李天霞一开始就有意保存实力,没能有效掩护74师侧翼,念在74师被围后还算积极救援,免于一死,但被撤职送交军事法庭,后靠其家人花费巨资(据说是花了十多条金条)上下打点,才逃脱牢狱之灾,于一年后复出,任73军军长。

游客 : 2008-05-28#1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个人感觉,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并非国军战史上评论的骄傲自大轻敌冒进,而是以王牌军慷慨赴死的无畏勇气,自陷死地而后生。当时74军被华野粟裕主力包围,华野主力又被25万国军合围。如果外围国军如张灵甫计划的那样迅速成功完成对华野的完全包围,则74军必定是华野吃不下噎在喉咙里的一根钢刺,打又打不下来,走又走不脱,其结局肯定完全不同。很可惜,外围的25万国军却不是74军!!!

所以孟良崮一战,粟裕侥幸取胜,张灵甫虽败犹荣。

cgd007 : 2008-05-28#1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我喜欢这个帖子

alex_lz2005 : 2008-05-28#1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wdb10::wdb10:

游客 : 2008-05-29#1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继续。

今天来谈谈日本联合舰队。

游客 : 2008-05-29#2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人生五十年,
天下间,
一切恍如梦幻;
但凡一度得生者,
岂有永恒不灭哉。


织田信长幸若舞“敦盛”于桶狭间之战前夕。

这首诗,也是日本帝国精锐王牌,海军联合舰队命运的写照。

alex_lz2005 : 2008-05-29#2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Sofa...

游客 : 2008-05-29#2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日本联合舰队,成立于公元1903年12月28日,解散于公元1945年5月1日,是日本海权至上论精英倾全国之力打造的产物,可谓帝国军队中的军队,王牌中的王牌。曾经在甲午海战中击败清国北洋海师,日俄对马海峡海战中完败俄国波罗的海(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之战中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次作战中最终败给重建的美国太平洋舰队。

舰队历史: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是20世纪前半叶日本帝国海军在中、远海遂行机动作战任务的战略、战役军团。由两个以上舰队组成,统辖并指挥除近海防御兵力以外的大部乃至全部机动作战兵力。舰队司令或总司令直接隶属于日本天皇,在军政方面受海军大臣领导,在军令方面受海军军令部总长指挥。

  联合舰队前身是1889年7月29日组建的常备舰队。1894年常备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常备舰队先后参加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击败中国北洋海军。

  1903年12月28日,常备舰队改编成联合舰队,由东乡平八郎任总司令,下辖第1、第2和第3舰队,编有舰船100余艘,几乎包括当时日海军的全部作战舰艇。次年,联合舰队突袭驻旅顺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日俄战争爆发,联合舰队先后参加黄海海战(1904年)和对马海峡海战,消灭了俄国太平洋舰队。战争结束后,联合舰队解散。

  为适应对外扩张需要,联合舰队于1915年11月1日正式组建,成为日本海军常设建制单位,司令由第1舰队司令吉松茂太郎兼任,参谋长由第1舰队参谋长山中柴吉兼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大的海军。

  1939年8月30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任总司令。1941年11月,联合舰队扩编成大规模综合作战舰队,所辖第1舰队为战列舰部队,第2舰队为重巡洋舰部队,第3舰队为封锁运输部队,第4舰队为占领区部队,第5舰队为北方部队,第6舰队为潜艇部队,第1航空舰队为航空母舰部队,第11航空舰队为岸基航空部队,以及南遣舰队。拥有潜艇以上主要作战舰艇23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112艘、潜艇65艘),占当时日本海军大、中型作战舰只90%以上,另有飞机1000余架。活动在北起千岛群岛,南至中国海南岛,东到加罗林群岛的广阔海域,战线长达6000海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作战舰队之一。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联合舰队奉命袭击夏威夷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其岸基航空部队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国远东舰队包括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内的2艘主力舰。1942年2月在爪哇海区击溃美、英、荷、澳联合舰队,支援陆军攻占菲律宾、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以及西太平洋主要岛屿,掌握西太平洋制海制空权。4月进入印度洋,攻击锡兰(今斯里兰卡)港口。6月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失败。同年8月至次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损失大量作战舰艇和飞机,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渐丧失作战海域制海制空权。1944年6月和10月,在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中遭到决定性失败,航空母舰损失殆尽,再也无力实施有组织的舰队作战。1945年4月7日,作为联合舰队最后象征的旗舰“大和”号战列舰在驶往冲绳岛海域途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于九州以南海域。5月1日,联合舰队改称海军总队。日本投降后解散。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29#2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GCD虽然不承认天意

17时,孟良崮战斗彻底结束。这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这场雨要是早下一天,或是半天,74师也就不至于饱受缺水之苦,不仅士兵可以再坚持作战,而且74师营团火力骨干是美制M1917重机枪,是水冷式的,必须要靠水冷却,由于孟良崮没水,74师很多重机枪都无法正常使用,其火力大受影响,似乎冥冥天意?

对于此役,国民党方面这样描述:“孟良崮为沂山余脉,高逾千仞,乃石岩光山,构工不易,峭壁深谷,运动尤难,目标暴露,形成弹巢。且弹落石飞,增大伤亡,但灵甫势逼此处,部队既无法展开,火力亦不能发挥。虽有驻徐州、济南、青岛等处飞机增援空投物质,然孟良崮山地险要,地域狭窄,空投无效,更致张灵甫部粮弹饮水奇乏,遂致以尸体作掩护,以便溺充饮渴……”

游客 : 2008-05-29#2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GCD虽然不承认天意

战争本来就有运气的成分。所以虽然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坚持认为同美国交战本身就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可言,可日本大本营明知如此,还要硬来,很大程度上是赌徒的思维在起作用:一半靠计算,一半靠运气。靠运气打仗就好像打牌,你有可能拿到好牌,也有可能拿到坏牌。只不过高手好牌大胜,坏牌保平,而新手好牌打平,坏牌完败,仅此而已。

稍候继续送上日本联合舰队的日俄之战,和中途岛海战。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29#2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好象,已经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了?

lz打算绑架俺,去哪里呀?

游客 : 2008-05-29#2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好象,已经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了?

lz打算绑架俺,去哪里呀?

兴志所致,随心所欲不逾规,打算绑架秋风秋雨愁煞人藤子一起去青梅煮酒,嘻嘻

游客 : 2008-05-29#2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对马海战。

***************************

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清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清国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后来日俄战争中清国又表示‘中立’,在你的国土上打仗,你能中立吗?

日本对此极为不满,利用从清国获得的巨额赔款疯狂扩充军备,并与英国缔结军事联盟,准备在远东联合抗衡俄国。在军事实力高速膨胀又得到英国支持的情况下,日本向俄国发出挑衅,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占优势利益”。

此时的俄国政府正面临资本主义革M的压力,日本的做法正好用于分散人民的注意力,于是沙皇拒绝了日本的要求。于1904年2月6日两国断交;日本2月8日对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发动偷袭,日俄战争爆发。这里要说的是:日本人一贯认为背信弃义的偷袭就是智谋,这次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以下是摘录的陆军战况:8日夜日舰偷袭了旅顺港内毫无准备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后,9日,日舰队袭击仁川迫俄舰自沉,日军获得制海权。3月21日,日军在朝鲜镇南浦登陆,4月进至鸭绿江,30日夜突破俄军防线,5月初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5月底占领金州和大连,开始攻打旅顺。俄军用堑壕、地雷、电网加强了旅顺外围防线。8月7日,日军发动攻击,10日,俄舰队试图突围,很快被日舰队击溃。8月19日,日军发动强攻,至24日,仍未突破,开始进行围困。6月俄军企图增援旅顺被击退,在鞍山、辽阳一线组织防御,8月24日,日军发起进攻,9月3日俄军撤退。9月19日,日军对旅顺发动第二次进攻,遭俄军顽强阻击损失惨重。10月30日,日军发动第三次进攻,12月7日日军占领城外制高点,用重榴弹炮轰击俄舰队,9日,俄舰队基本被歼。1905年1月1日,俄军投降。俄军从辽阳撤退后,在奉天组织防御,2月18日夜日军发起攻击,3月9日,日军突破俄军阵地,3月10日转入追击,奉天会战中俄军损失7万人。

有史料记述:战争开始后,俄国太平洋舰队因实力不足连连失利,躲入旅顺港。日本人用沉船将旅顺口军港的主航道封死,使得俄军舰队不能出海作战。纠缠中,俄国海军指挥官,马卡洛夫在旅顺口海战中阵亡。为了扭转在远东的不利局势、沙皇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内组建出一支特混舰队,前往远东。

这支费时4个月,由7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及一些辅助舰船组成的舰队,被命名为太平洋第2舰队,由沙皇宠臣罗哲斯特文斯基中将统帅前往清国。

俄国海军在当时世界海军排行榜上列第3位,太平洋第二舰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这支由太平洋第2舰队和中途加入的太平洋第3舰队组成的特混编队,共有多达38艘战列舰。

当时陆地战况吃紧,俄军使用了新式的马克辛重机枪,日军对此事先毫不知情,战争中才发现,对此束手无策。日军唯一的对应方法就是组织敢死队,顶着重机枪的弹雨硬往上冲。阵亡者数以千计。这件事最大的功效就是提醒海军真正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指挥陆地战争的乃木大将,此人后来竟被日本人命名为仅有的两个‘军神’之一。这是一个很滑稽的事情,因为不知用计,死了那么多人还当‘军神’实在是一个国际玩笑,当时评定的标准有几个:最终的胜利是一个(此前日本从未战胜过欧洲列强);另一个就是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放进敢死队,而且全都阵亡了。乃木在国内也面临着极大的批评,所以战后他便自殺身亡。

马克辛重机枪事件使日本海军警觉起来,开始按照真正的战争准备进行动员,在情报、后勤和训练上马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情报方面的。日本人从这时开始重金收买情报,结果在欧洲的间谍在巴黎的一次舞会上发现俄国人已经组成了强大的第二太平洋舰队。

接着日本人又发现这支舰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新旧舰只不一,编队航速相当低;由于俄国舰队是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远东,途中经过北海、大西洋、印度洋、Z国海,航行220多天,航程近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在航行过程中舰队得不到可以加煤的港口,只得把军舰上一切能装东西的地方都装上了煤,结果造成整个舰队的航速更慢、舰员的生活环境变得异常恶劣。

俄国军舰表面强大,但火炮射速远远落后于日本、炮弹质量也差(前主炮俄国炮弹平均装药15磅,而日本是105磅),海战中经常出现炮弹不爆炸的情况……

训练方面日本海军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旅顺战役,联合舰队的士气异常旺盛,而且舰队中的官兵大都有战斗经验(甲午海战的经验)、训练有素;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海战,日本海军进行了近似疯狂的训练,实弹练习几乎用掉国内炮弹储备的一半,日本军舰在总吨位、航速、火炮射速、先进程度等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而且日军还进行了一个特别的训练,根据俄舰侧影判断这是什么舰,这个训练后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俄国人因为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观察哨发现远处的日本军舰时却以为是俄军的驱逐舰,结果损失了至少两艘主力舰。

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东乡中将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术,即以横队代替纵队进行作战。这种战术的具体做法是当面对敌方舰队时,一改英国的战法以纵队相向,用前主炮和部分侧炮迎战;而是改为舰队成侧面对敌,用前后主炮和一侧全部侧炮应敌,这样的战术虽然参战的炮火增加了(毕竟增加有限),但是自己暴露的面也变得非常大。评论褒贬都有。这个战术后来没有人继续采用,但是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战术随后很少有人批评,当然也很少有人评论。

大约在1905年5月21日,位于日本群岛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海峡依然是寒风凛冽。巨浪滚滚中,一支疲惫的舰队正在惶恐不安中行驶,全体船员昨夜一夜无眠,全部严阵以待,准备迎击可能出现的敌人,可是昨夜却异常地平静。今日正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日,早上8时,这支俄国舰队照例升起了桅顶旗,而就在此时,医院船“乌拉尔号”报告发现了日军的巡洋舰。可是,俄舰队的总指挥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并没有制定作战方案,只向舰队发出了一般性作战指令:巡洋舰保护供应船,其他舰只听从旗舰指挥。

南太平洋的渔民最先发现了驰援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过路的浓烟,划船24小时后找到电报局发电通知日本海军。27日清晨4时45分,严阵以待的日本辅助巡洋舰“信浓丸”发现了俄国舰队,5时5分,东乡下令全舰队出击。

日舰不声不响的开始尾随俄国舰队,终于,俄舰上的炮手忍不住,在11时15分首先向日舰开火,其他俄舰也开始射击,日本巡洋舰立即还击,可是由于双方相距较远,并未射中对方;中午11时30分,俄国舰队司令日杰斯特文斯基下令改变阵形,以利战斗。

下午1时30分,日、俄双方接近至10海里,而俄国舰队尚未把混乱的阵形恢复。1时55分,东乡平八郎模仿特拉法尔加海战时的纳尔逊,发出“皇国兴亡在此一战、各员奋励努力”信号,下午2时5分,为获得有利攻击阵位,东乡毅然下令敌前大转向,即著名的“U”型转弯。2时8分,俄国舰队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向日本舰队开火,2时11分,完成转向的日本舰队旗舰“三笠舰”发炮还击,双方主力舰在6000米距离内开始炮战,对马海战正式开始。

日本舰队利用16分钟时间完成“U”型转向后,渐次采用抢占T字横头的战术穿过俄国舰队,向俄国先头战舰攻击。在日本舰队的转向过程中,俄国舰队曾打伤了日本两艘装甲巡洋舰“出云”、“浅间”,但在转向完成后,日本舰队利用其较高的航速和射速、以及火炮彈藥威力方面的优势,渐渐夺取了战场主动权,俄国舰队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击,下午2时20分,船舵被打坏,军舰失去控制,舰队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伤,全部上层建筑都被打烂的“苏沃罗夫公爵”被迫退出战列在海面上漂浮,俄国舰队陷入没有指挥的混乱局面。

在战列舰进行交战的同时,双方的巡洋舰也在激烈交锋。巡洋舰交火约从下午2时45分开始,主要是在日本第三、四战队和俄国巡洋舰分队之间展开。战斗中,日本3艘巡洋舰被重创,俄国数艘辅助船发生火灾。至下午4时左右,俄国舰队败局已定,前往海参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锁,由于双方舰队在烟雾中经常失去接触,航线混乱,双方开始了混战。4时45分,日本第五、六战队投入战斗,不久,俄国巡洋舰“斯维特拉娜”号被击沉,另一艘旧式巡洋舰“顿斯科伊”顽强地抵抗了6艘日本巡洋舰的围攻,并击伤了其中的两艘(“浪速”、“音羽”),后为避免被俘而由船员自行凿沉。“奥列格”、“阿芙乐尔”、“珍珠”及其他几艘驱逐舰、辅助船,向北突围不成,便一直南下达菲律宾。

双方的主力舰在4时45分、5时30分曾两次相遇,但俄国战舰都受了重创,无法发起有力的攻击,结果3艘战列舰相继被击沉。晚7时,被打得千疮百孔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沉没,舰员全部遇难,10分钟后,“博罗季诺”号弹药库被日本“富士”号击中,弹药库被摧毁,并引起了锅炉爆炸,当即下沉,全舰官兵仅1人获救。在海上漂浮的旗舰“苏沃罗夫公爵”依然遭到日方炮击,俄国驱逐舰“狂暴”号冒险靠近旗舰,接走舰上伤员,其中包括舰队司令罗日捷斯特文斯基。7时20分,日本驱逐舰发射鱼雷将“苏沃罗夫公爵”号最终击沉,全舰幸存20人。

晚7时30分,日本所有重型舰只撤出战场,准备用鱼雷艇和驱逐舰发起夜间攻击,白天战斗告一段落。晚7时30分至次日凌晨5时,日方21艘驱逐舰、37艘鱼雷艇向残余的俄国舰只发起鱼雷攻击,俄国第三分队因接受过反鱼雷进攻训练,因而大都幸存下来(由此可见训练的重要性,大树注)。而第二分队的舰只大部被击沉,“西索伊-维利基”、“海军上将纳西莫夫”、“纳瓦林”先后被鱼雷击沉,旧式装甲巡洋舰“莫诺马赫”在舰艏被鱼雷炸掉的情况下,仍顽强的击沉了向它发射鱼雷的日本鱼雷艇,后因伤势严重,于凌晨5时由舰员自行凿沉。

28日清晨5时过后,残余的俄国舰队缓缓地朝海参崴方向行驶,但在上午9时,再次被日本舰队包围,遭到日舰猛烈的炮击,担任俄国舰队司令的涅鲍加托夫海军少将决定投降。10时53分,“尼古拉一世”、“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谢尼亚文”、“鹰”等4艘战列舰投降,而日本舰队在看到俄方投降信号后,依然进行不人道的炮击,直到俄国军舰挂出日本旗为止。载有舰队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的“鲁莽”号也向日方投降。但其余的舰艇或进行了抵抗后被击沉,或成功逃走。

“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号上的俄国官兵看到日本的劝降信号后,毅然用炮火做了回答,最后为了不让这艘用俄国著名海军将领命名的战舰落入敌手,舰长下令自行凿沉,巡洋舰“绿宝石”号在逃往海参崴的途中触礁,被舰员炸沉,余下几艘分别逃往上海、马尼拉、马达加斯加等中立国港口,最终到达海参崴的只有巡洋舰“金刚石”号和另2艘驱逐舰。对马海战至此结束。

战争的结果对俄国而言,异常惨烈: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8艘战列舰,6艘被击沉,2艘被俘;9艘巡洋舰,4艘被击沉,3艘被扣留,一艘逃到海参崴,一艘逃离战场搁浅后被官兵自爆;3艘海防铁甲舰,2艘被俘,一艘被击沉;9艘驱逐舰,1艘被俘,4艘被击沉,1艘被扣留,1艘遇难,2艘逃到海参崴;1艘假装巡洋舰被击沉;8艘辅助舰,4艘被击沉,2艘被扣留,2艘医院船被俘。而日本方面,仅有3艘水雷艇被击沉。人员方面,日军死亡117人,伤587人。而俄军死4830人,受伤人数不祥,5917人被俘,1862人被外国港口扣留。俄国的整个损失是其海战史上最严重的一次。

战后海战指挥东乡平八郎也被命名为‘军神’。他没有自殺,但是从此隐居不出。

游客 : 2008-05-29#2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启示:

对马岛海战在日俄两国的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日本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今年,在日俄对马岛海战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一位历史学家说:"对马岛海战标志着日本作为现代军事强国的崛起。"对马岛海战表明日本海军从19世纪末开始长达十年的转型终于取得了成功,那么胜利的启示是什么呢?

启示之一:创立特色舰——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日本认识到要想对海军进行革新,就必须要创立一支新型舰队,并且要在很多方面独具特色。主要做法有:
第一,不惜巨资创建现代海军舰队。通过包括中日甲午海战在内的多次作战,日本海军意识到自己的舰队力量还不够强大,决心创立一支新型舰队,即要有能力对付来自西方海军舰队的威胁。这支新型舰队的主力战舰共有六艘。日本海军花费巨额资金向英国购买了四艘新型战列舰,自行建造了另外两艘。
第二,认真吸取他国海军发展经验进行舰船改造。为了能够使舰队在装甲防护和武器弹药方面超过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支海军舰队,日本海军利用先进的装甲技术对由英国制造的四艘新型战列舰进行了改造,并充分考虑在速度和舰炮口径上与另外两艘已建好的战舰相匹配。这样就使六艘战舰在作为一个独立作战单位时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三,完善舰队作战编组结构。当时,许多国家都只是一味地建造战列舰。但日本海军以陆军作为参照,根据在每次作战中步兵总是需要炮兵、骑兵、工程兵等其它兵种支援的情况,得出战列舰在海战中同样也需要少量的其它类型的军舰做补充。日本海军则敏锐的认识到一支舰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它可以用装甲巡洋舰去搜寻追踪敌人,用小型鱼雷艇攻击近岸来犯之敌等。于是建造了多种类型的舰船,进一步完善了舰队的作战编组结构。

启示之二:改良武器弹药——增强战场杀伤威力

日本海军舰队的技术与构造设计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国家,但是他们在舰炮的炮弹的装药特性、弹体的厚度和引信上做了不少文章,进行了大量独特的技术革新。西摩兹炸药(译者注:Shimose gunpowder法国所发明的一种炸药,此处为音译)和以前的炸药相比,它必须在高压高温下才能引爆,引爆后威力巨大。日本海军为了把这种炸药特性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采用了一种较薄的弹壳,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装药量,而且还能产生较大的爆炸效果。在引信改革上,日本海军突破常规,使用了新型即爆冲击引信(Ijuin fuze),即一旦受到撞击就会立刻引爆的冲击引信。日军这种组合技术在近代海军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与当时的海军战术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以前的炮弹是在穿入对方船体后引信才引发爆炸。那个时候,海军所用的弹药主要是强调利用坚硬无比的穿甲弹体,在射入船体后造成其内部的爆炸,从而达到最大的破坏效果。日本人相信他们的这种特殊弹药不用穿破船甲,就可以大量杀伤对方甲板上的有生力量。在对马岛海战,日本海军将这种弹药与最新的液压控制主炮技术相结合,给俄国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启示之三:革新战术原则——挖掘新型战舰潜力

战术原则的革新应归功于当时的始建于1888年的日本海军参谋学院。这所学院立足发展新的海军战术来挖掘新型战舰的作战能力,到日俄战争时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海军的革命性发展。这所学院负责海军理论教学任务,它重点强调阿尔弗烈德·萨耶尔·马汉(译者注:1840-1914,美国海军军官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如《海上力量对历代的影响》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范围内海军军备竞赛)的观点,同时也重视海军战术的实际应用性和指挥官在激战中的思维与决策能力。日本海军思想家们运用西方的海军作战思想和他们自己的经验与大量的实战结果形成了联合舰队编队战术,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日本海军战舰要比对手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灵活的机动能力。
在这种战术思想中,日本人认识到各舰集火射击的最大效果的编队不是纵队队形,而是把自己的舰队正面摆在敌舰面前,形成T字编队,在交战时以自己的T字横头来对付对方的纵队队形,这样可以极大地发挥出交叉火力效果。在充分吸取了英国海军上将杰姬·费希尔(Jackie Fisher)的观点后(译者注:杰姬·费希尔认为当交战双方都运用横队队形时,舰队机动速度快的一方就会取得作战的胜利。)于是日本海军战术家们又进一步把"T"型战术发展成了"L"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针对"T"型战术运用中有时会让敌人从己方编队队形中逃脱出去的缺陷,日本海军认为应临时组建一支机动欺骗编队来配合主力进攻。当第一纵队与敌直接交火后,另一支从意想不到的方位向敌发起进攻,这样把敌陷入己方的交叉火力之中,这两支编队形似"L"型,迎面逐渐把敌人围住,防止他们逃跑。这两种战术着眼于日军战舰的速度优势和良好的机动性能,在对马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游客 : 2008-05-29#2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点评:劳师袭远,兵疲将怠。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日本联合舰队对马海峡一战,以怡待劳,以快打慢,俄国舰队焉有不败之理!!!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3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点评:劳师袭远,兵疲将怠。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日本联合舰队对马海峡一战,以怡待劳,以快打慢,俄国舰队焉有不败之理!!!
好,鼓掌!!!

请罐兄弟顺便分析一下马岛海战,作为对比。

期待ing~~~

斯巴达克斯 : 2008-05-29#3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纪念一下张灵甫将军!

游客 : 2008-05-29#3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好,鼓掌!!!

请罐兄弟顺便分析一下马岛海战,作为对比。

期待ing~~~

打岔涅:wdb15:

马岛之战,虽然阿根廷以逸待劳,但非真正做好了战争准备,双方也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仍然对后世有着非常的启示。既然兄弟点播,罐罐就破例一次,打乱次序吧:wdb6:

斯巴达克斯 : 2008-05-29#3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中国不是易拉罐是搞什么的呢?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3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打岔涅:wdb15:

马岛之战,虽然阿根廷以逸待劳,但非真正做好了战争准备,双方也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仍然对后世有着非常的启示。既然兄弟点播,罐罐就破例一次,打乱次序吧:wdb6:
哈哈,

不急讲马岛,

还是先听联合舰队吧,

非常想听听二战中的联合舰队的故事~~~

:wdb6::wdb6:

游客 : 2008-05-29#3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在讲述马岛之战之前,让我们先起立,向此次战争中的阿根廷空军战斗人员致敬!因为他们无畏的勇气,虽败犹荣。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It won't be easy, you'll think it strange 这并不容易,你们也会诧异
When I try to explain how I feel 我努力说出我的感受
That I still need your love after all that I've done 因为即使今天,我仍然需要你们的爱

You won't believe me 你们不会相信
All you will see is a girl you once knew 今天你们看到的,不过是曾经认识的小女孩
Although she's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虽然穿着大人的衣服
At sixes and sevens with you 举止思想依然幼稚

I had to let it happen, I had to change 我别无选择,我只能抗争
Couldn't stay all my life down at heel 无法忍受草根生活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staying out of the sun 呆望窗外,不见天日

So I chose freedom 所以我选择了自由
Running around, trying everything new 四处游历,不断尝新
But nothing impressed me at all 但我并未遇到惊喜
I never expected it to 我本来也没有奢望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The truth is I never left you 我对你不离不弃
All through my wild days, my mad existence 无论潦倒,无论疯狂
I kept my promise, don't keep your distance 我已信守诺言,请不要舍我而去

And as for fortune, and as for fame 至于荣华,至于名利
I never invited them in 我从未苛求
Though it seemed to the world they were all I desired 虽然世人眼中,这是我唯一目标

They are illusions 它们不过浮光幻影
They're not the solutions they promise to be 并非灵丹妙药
The answer was here all the time 我的答案一向都是:
I love you and hope you love me 爱人,并希望人亦爱我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The truth is I never left you 我对你将不离不弃
All through my wild days, my mad existence 无论潦倒,无论疯狂
I kept my promise, don't keep your distance 我已信守诺言,请不要舍我而去

Have I said too much? 我是否说得太多?
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think of to say to you. 其他的,暂时也想不起来
But all you have to do is look at me to know 你们看着我,就会明白
That every word is true 发自肺腑,字字真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7Ns1U0OnE8&feature=related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29#3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确如此

从日俄战争看,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很多成败因素是战前就定下的。


另外关于航母的作用,俺总觉得是导弹的活靶子,只是对付小国用的,不知有没有这类的评述?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3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纪念一下张灵甫将军!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战死孟良崮,终年44岁。

灵甫出世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0岁的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于右任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贼军西北第一路总司令。他的书法誉满天下,于是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一同谈古道今,指点江山。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采纳家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血战日寇

张灵甫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不轨,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但由于他书法出众,所以反而这段时间反而润笔颇多,南京街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但从此也看出张灵甫暴躁、多疑的性格。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分别放在东北和华东战场,而五大主力中,74师首屈一指,被认为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个主力。而74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孟良崮战役,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全歼整74师32000余人.“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还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与张灵甫死后被“嘉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鲁中“剿共”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此役对蒋介石集团震动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3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在讲述马岛之战之前,让我们先起立,向此次战争中的阿根廷空军战斗人员致敬!因为他们无畏的勇气,虽败犹荣。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It won't be easy, you'll think it strange 这并不容易,你们也会诧异
When I try to explain how I feel 我努力说出我的感受
That I still need your love after all that I've done 因为即使今天,我仍然需要你们的爱

You won't believe me 你们不会相信
All you will see is a girl you once knew 今天你们看到的,不过是曾经认识的小女孩
Although she's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虽然穿着大人的衣服
At sixes and sevens with you 举止思想依然幼稚

I had to let it happen, I had to change 我别无选择,我只能抗争
Couldn't stay all my life down at heel 无法忍受草根生活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staying out of the sun 呆望窗外,不见天日

So I chose freedom 所以我选择了自由
Running around, trying everything new 四处游历,不断尝新
But nothing impressed me at all 但我并未遇到惊喜
I never expected it to 我本来也没有奢望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The truth is I never left you 我对你不离不弃
All through my wild days, my mad existence 无论潦倒,无论疯狂
I kept my promise, don't keep your distance 我已信守诺言,请不要舍我而去

And as for fortune, and as for fame 至于荣华,至于名利
I never invited them in 我从未苛求
Though it seemed to the world they were all I desired 虽然世人眼中,这是我唯一目标

They are illusions 它们不过浮光幻影
They're not the solutions they promise to be 并非灵丹妙药
The answer was here all the time 我的答案一向都是:
I love you and hope you love me 爱人,并希望人亦爱我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The truth is I never left you 我对你将不离不弃
All through my wild days, my mad existence 无论潦倒,无论疯狂
I kept my promise, don't keep your distance 我已信守诺言,请不要舍我而去

Have I said too much? 我是否说得太多?
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think of to say to you. 其他的,暂时也想不起来
But all you have to do is look at me to know 你们看着我,就会明白
That every word is true 发自肺腑,字字真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7Ns1U0OnE8&feature=related
好歌。

最近每天上班的路上都在听这首歌~~~

游客 : 2008-05-29#3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哈哈,

不急讲马岛,

还是先听联合舰队吧,

非常想听听二战中的联合舰队的故事~~~

:wdb6::wdb6:

嘻嘻,没关系,明天再继续联合舰队之路吧,反正我这里大多数战争叙述也是转贴,不过加了点个人的感触来抛砖引玉。:wdb6:也希望看到大家关于战争本身的看法:wdb17:

You are welcome!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4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嘻嘻,没关系,明天再继续联合舰队之路吧,反正我这里大多数战争叙述也是转贴,不过加了点个人的感触来抛砖引玉。:wdb6:也希望看到大家关于战争本身的看法:wdb17:

You are welcome!
不过,兄弟偶还是有个建议。

一看到这个贴名,什么“人民XXX”的,就不太舒服。

要不罐兄弟另开一个贴,名字就取“谁是世界第一名将”或者“谁是中国第一名将”吧?

:wdb4::wdb4:

游客 : 2008-05-29#4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战死孟良崮,终年44岁。

灵甫出世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0岁的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于右任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贼军西北第一路总司令。他的书法誉满天下,于是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一同谈古道今,指点江山。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采纳家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血战日寇

张灵甫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不轨,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但由于他书法出众,所以反而这段时间反而润笔颇多,南京街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但从此也看出张灵甫暴躁、多疑的性格。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分别放在东北和华东战场,而五大主力中,74师首屈一指,被认为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个主力。而74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孟良崮战役,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全歼整74师32000余人.“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还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与张灵甫死后被“嘉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鲁中“剿共”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此役对蒋介石集团震动之大,可见一斑。

顺便加一句个人看法,74军以王牌军的必死勇气自陷绝境,采取中心开花的打法以求全局之胜,在对方围攻3天3夜之后仍对解放军造成巨大杀伤,本身就无愧王牌二字。若非外围友军支援不力,避战求全,战局怎么都不会偏向解放军三野。

孙子兵法开篇5事,第一为道。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国军派系鱼龙混杂,上下心不齐。因此蒋介石亲自电令督战,外围国军却连10公里的向74军靠拢的通道都打不开。反观当时解放军三野,上下齐心,拼死力博,如此战法,吾以此知胜负矣。只可惜了好一个抗日铁军

yangly_3 : 2008-05-29#4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哈哈,

不急讲马岛,

还是先听联合舰队吧,

非常想听听二战中的联合舰队的故事~~~

:wdb6::wdb6:

罐罐今天不肯说了:wdb5:

小伊如果感兴趣的话,先推荐伊藤正德的《联合舰队的覆亡》、王书君的《太平洋海空战》两本书
电影的话,推荐:
《山本五十六(Yamamoto Isoroku)》、
《啊,海军(Ai,kaigun)》
《虎!虎!虎!(Tora!Tora!Tora!)》
《中途岛(The middleway)》
《男人的大和(YAMATO)》
《没有出口的海(Sea without exit )》
《吾为君亡(For those we love)》
:wdb10:

游客 : 2008-05-29#4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马尔维纳斯风云--英阿马岛海空战

****************************
这是一个细雨霏霏、雾霭弥漫的上午,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军港,一艘艘军舰在海浪的涌动中上下起伏,像一条条海中巨兽延绵到天海交接的地方。平日嘈杂而忙碌的码头上,静静伫立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些军舰,注视着舰上他们的孩子、丈夫和兄弟。
  这种场面不知已经历了多少次、多少代了。在这里,他们曾送走过纳尔逊、蒙巴顿、威灵顿、蒙哥马利......他们为英国赢得了赫赫威名,用胜利一次次装点着不列颠民族的辉煌。可是这一次,惨淡的雾气似乎遮没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光芒,没有鲜花,没有笑容,有的只是人们阴沉的脸色、希冀的目光和默默的祈祷。
  一声冗长的汽笛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宁静,哗哗的铁链搅动着泛着白沫的海浪,大地一阵颤栗。庞大的舰队像巨大的鲨群,缓缓地驶离了港口。舰舷上,穿着崭新军服的水兵们像泥塑一般挺立着,向送别的人群敬礼。
  这是公元1982年4月5日。
  就在3天前,随着黎明时分的枪声,4000名阿根廷军人突然登上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武力占领了这片和英国争议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土地,这支舰队,就是要远涉重洋航行1.3万公里,去执行夺回这片群岛的使命。
  英国人在注视着这支舰队,阿根廷人在注视着这支舰队,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支舰队。
  南大西洋上空,已经密布战争的阴云。
  加尔铁里说:"我们不愿再等150年了!"
  马尔维纳斯素有"南大西洋门户"之称,200年前,一位英国海军大臣曾说过:它是英国全部海外领土和港口的钥匙。它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要冲,是巴拿马运河关闭时两洋相连的咽喉要地;它与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是日后开发这片神秘大陆的重要前进基地。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以至那位海军大臣常常在睡梦中也呼唤着它的名字。
  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朗特的航船因受到暴风雨袭击,偏离航道来到该岛,从此大英帝国的版图上,便添上了以当时的海军大臣"福克兰"名字命名的土地。争夺也由此开始,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阿根廷人,纷纷在这片岛屿中竖起过自己的旗帜。1770年,英国人被西班牙人的舰队赶走,36年后,英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驻马岛的西班牙行政长官闻风丧胆,打点行装溜之大吉。182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同时也宣称继承对马岛的主权。气傲的英国人只是一声冷笑,声明马岛从来就属于英国,并于1832年派兵进占了该岛。1908年英国人再次宣称:包括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在内的整个马岛水域,统统在英国主权范围之内。
  看着家门口猎猎飘动的米字旗,阿根廷人觉得:他们已在恶梦般的煎熬中渡过了150年,难道收回主权,还要这样无休无止地等待下去吗?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两国的争吵便带进了联合国大厦,联大于1965年和1973年两次通过决议,要求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可20年来,除了争吵还是争吵,马拉松式的会谈开了一轮又一轮,到1982年2月各自撤回谈判代表时,竟然连一个字的协议也未达成。
  今天的马岛,像一个妙龄的少女,显得那么的美丽动人,近年来在它周围,已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据说可达60亿桶,简直又是一个"科威特"。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日, 这笔巨大的财富怎能不让人垂涎欲滴,一位英国议员说:"我们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
  面对家门口的财富,阿根廷人的血也开始沸腾了。莱纳尔多·加尔铁里出任总统后, 对马岛态度日趋强硬。他上任伊始便振臂高呼:"主权问题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久又宣称:"如有必要,将以武力收回马岛。"
  可是老练的英国人只是保持着沉默。笑话!弱小的阿根廷,敢对一个兵强国盛的老牌帝国发动战争吗?
  英国人不可一世的气傲和沉默终于激怒了一个民族,150年的愤懑顷刻就要爆发。加尔铁里决心已下,他要领导他的人民,不仅仅是夺回失去的马岛,更是要夺回阿根廷的尊严。1982年4月1日,兼任陆军总司令的加尔铁里将军,健步走入国会会议厅,迎接他的,是数百张阿根廷政治和社会活动家那饱含希冀和企盼的脸庞,等着他说出150年来已变得炽热而神圣的话语。
  "现在我宣布", 加尔铁里以威严的口吻说道,"由'5月25日'航空母舰率领的第40特混舰队和'盖里科'号航空母舰率领的第60特混舰队,已在驶向马尔维纳斯。"
  数百人都屏住了呼吸,虽然他们已知道会议内容,但这一刻仍感到莫大的震撼和前所未有的庄严。
  "我们不愿再等另一个150年了, 我们的使命,就是用武力收回马岛,实现对它的主权。"
  疾风暴雨般的掌声淹没了加尔铁里后面的话语......
  回到总统府,加尔铁里便开始了焦急地等待。他非常明白,几小时后,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将要爆发,而他作为这个事件的策划与导演者,也许将赢得一生中无尚的光荣,也许将跌入无尽的黑暗。他期盼着成功,但他更担心失败。此时此刻,也许只有心中不停地祈祷:"上帝保佑阿根廷!"方能稍许缓解他心绪的不宁。
  将近清晨,门被推开,1名军官几乎冲到他的面前:"成功了!将军。"那名军官兴奋地忘了敬礼: "我军登陆成功,岛上198名英军全部向我们投降,总督雷克斯·亨特已被勒令回国。"
  加尔铁里忽然间觉得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我们终于拿回了马岛......"
  几名助手也抑制不住狂喜,激动地喊道:"阿根廷万岁!"

  "特遣舰队将永垂英国军史"

  "马岛不再属于英国"的消息,无疑像地震一般,震动了英伦三岛,当天,伦敦《泰晤士报》在头版用两个大字做了标题"可耻"。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人们被这一消息也惊呆了,文武官员们凝视着地图上那已经插上阿根廷国旗的岛屿,久久沉默不语。
  当天,英首相撒切尔夫人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所有的工作都被抛到了一边,阁员们凝神屏气,耳边只有两个炸响的字眼:马岛。半小时后,议会两院以二战后没有先例的全票,通过了她的动议:对阿根廷宣战。
  战时内阁成立了,国家战争机器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运转。
  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的几年中,英国人从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点出发,不断加强军事实力。虽然它继续为"北约"承担防御义务,但是训练、战备都明显地打着本国的印记。
  几年前,英军成立了一个"快速反应司令部",可以随时指挥适应快速反应所需要的航空兵、伞兵、炮兵、装甲兵合成部队,有直接调用一切所需军火和装备的权力。此时此刻,它派上了用场。几小时之后,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便提交给战时内阁。
  在作战命令发布的当天,快速反应部队立即做好了开拔的准备,虽然要到万里之外作战,但这支部队是有信心的。平时他们不仅进行北约防御所需要的训练,还经常进行各种作战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这次他们将到南极地区海域作战,而不久前他们还在北极搞过演习。
  30艘大型战舰在最短时间内开到了朴茨茅斯军港,与此同时,"鹞"式战斗机,"轻剑"、"海标枪"防空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也源源不断地涌到这里。
  国家战争动员体制此刻也显示了巨大威力。上百艘商船立即应征,用最快的速度就近卸货,尔后改变航向一起驶向南大西洋。这些船边航行边改装。6.7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离开英国时还是一条豪华客轮,3天后,当1架美国军用飞机从它上空掠过时,飞行员吃惊地发现:两个硕大的游泳池已被牢牢焊上,变成直升机的平台了,完全不见了昔日的豪华。
  此时,距阿根廷占领马岛仅仅只有4天,世界再次受到了震动。
  海面上,"无敌"号航空母舰的舰首下浪花飞溅,小山般的波涛不时被这艘军舰碾作齑粉。 紧跟在它后面的是它的姊妹舰"竞技神"号,随后滑过人们眼帘的是"热心"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特里斯特姆爵士"号登陆舰. .....各型军舰迤逦而行,望不到尽头。天空上,各式飞机像蝗虫一样成批成群地活动,战斗机在高空,直升机在中空,反潜机在低空。潜艇在水面上也露出礁石一样的舰桥......
  望着出征的场面,撒切尔夫人激动了,她说:"特遣舰队,将永垂英国的军史。"

  马岛变成了一只铁桶

  入夜的海风显得是那么的凶猛,小山般的海浪将航行的军舰颠簸得不停起伏着,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站在"无敌"号的指挥台上,目光深沉地注视着茫茫的海面。英国距马岛有13000公里之遥,舰队昼夜兼程,也需在海上颠簸2个星期,而阿根廷距马岛仅600公里,况且早有准备,这一仗打起来不会十分顺利的。
  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近,英军的舰队距马岛已没有多少天航程了,但布宜诺斯艾利斯此时却依然沉浸在占领马岛后一片亢奋的情绪中。总统加尔铁里一直认为英国只能承认既成的事实。阿根廷此时要做的,就是向充当调解人的秘鲁总统和美国的黑格将军一遍遍陈述阿根廷的立场。
  当他的将军们向他警告战争已迫在眉睫时,他还是不相信英国人会横跨大西洋,来同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作战。
  但为了对付英国的恫吓,加尔铁里还是向马岛增派了几千人的部队,使岛上的守军达到了1万人。然而,这支部队既不进行高寒岛屿作战训练,也不做抗登陆准备,士兵没有配备御寒装具,以至后来不少人因严重冻伤而截肢。
  一位将军向他提议:立即在岛上修建大型空军基地,否则,大多数作战飞机不得不从大陆起飞,只能在战区上空停留两分钟。
  不幸的是, 加尔铁里没能听进去这个建议:"以色列人不是一分钟就可以打个漂亮的空战吗?"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决策者们仍在犹豫不决之时,庞大的英国特遣舰队昼夜兼程、继续南下。4月9日,皇家空军1个大队向距马岛5600公里的阿松森岛转场,以此为中转站,向途经的舰只进行装备补给。4月12日,英军核潜艇进入战区,开始对阿根廷实行海上封锁,对来往于阿根廷本土和马岛间的阿海军构成了严重威胁。4月15日,英军飞机开始在马岛周围的空中进行巡逻。4月19日,英军远程战略轰炸机部署到了阿松森岛。这种"火神"式轰炸机航程达6000公里,可以由此进袭马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先进的轰炸机不但能实施大面积空袭,而且可携带原子弹,英国的核威慑意图已表露得十分明显。
  4月24日,英国特遣舰队先遣队驶抵距马岛716海里的南乔治亚岛水域。湛蓝的海面上,10余艘军舰像鲨鱼一样向目标逼近。此前,英军已侦知,岛上只有191名守军,先拿它开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天深夜,英军1架C-130飞机向岛上空投了二战期间屡建奇功的"特别舟艇中队"的14名队员, 神不知鬼不觉地对全岛实施侦察,随后,一批海军陆战队特勤人员也成功地先期登上该岛。
  进攻序幕是以击沉阿军"圣菲"号潜艇拉开的。25日晨,当这艘潜艇向南乔治亚岛首府格里特维肯靠拢时, 被英军“山猫"反潜直升机发现。随着深水炸弹和反潜导弹的一阵袭击,它便像死鱼一样搁浅在海岸边。在滚滚浓烟中,前来增援的40名阿军和潜艇人员一起仓皇逃上了岸。
  英军"安特里姆"号驱逐舰舰桥上,先遣队指挥官布赖恩上校大手一挥:攻击。
  大炮怒吼,飞机扫射,30名突击队员乘"海王"直升机迅速上岸,猛烈的火力压得阿军抬不起头来。原先上陆的陆战队又从侧面发起了迅猛的进攻,一时间,防军士兵的尸体成倍地增加,坚守的要点接连地丢失。抵抗很快就变得毫无意义。中午时分,守岛阿军指挥官亮出了白旗。
  进展顺利的消息接连地传到特遣舰队司令部。
  4月30日,英军"火神"远程轰炸机从阿松森携高爆炸弹,长驱5000多公里轰炸了马岛机场和阿军阵地,战果显著。
  5月2日, 英国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在马岛以西230海里发射了1枚"虎鱼"式鱼雷, 击沉了阿海军唯一的一艘万吨级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阿根廷海军从此再也不敢驶出自己的领海。
  4月28日后,英舰队主力已全部进入马岛水域,完成了对该岛的封锁部署。
  接到这些报告,伍德沃德按捺不住兴奋,向战时内阁发出了"战斗全胜"的电报。
  面对不利的事实,加尔铁里将军此时才清醒了,他下令:“必须以最快速度向马岛增兵!"
  但他清醒得太迟了,这件事几天前还是可能做到的,如今变得不可能了,英国人对马岛环形立体的封锁极其严密,以致阿根廷运兵船从布兰卡港开出几小时后就不得不垂头丧气地返回。
  "继续增兵,不惜一切代价。"加尔铁里震怒了。
  但无情的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阿根廷海军并不具备反封锁能力,白白损失了许多舰船和人员之后,阿根廷的将军们彻底绝望了。
  此时的马岛实际上已成孤岛,岛上守军实际已成孤军。加尔铁里与助手紧急磋商后,召见了空军司令多索。
  "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加尔铁里目光炯炯地望着他的将军,"全体空军紧急待命,从空中打击敌人。"

  "飞鱼!飞鱼!"

  1982年5月4日,注定要写进阿根廷军史,写进世界战争史。
  刚过拂晓时分,天空便一片湛蓝,东方露出的一丝朝霞,把平静的海面染得像溶化的铁汁。1艘军舰的轮廓在霞光中,缓缓地向前移动。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它正以30节的航速驶向马岛北部水域。今天,它将在那里担负警戒任务。
  索尔特舰长站在指挥塔上,望着舰尾那一道弧型的白色浪圈,心情振奋。他渴望战斗,渴望自己的军舰大显身手,几天来,他一直为见不着阿军飞机和舰艇的踪影而苦恼。
  索尔特是有理由为他的军舰骄傲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1975年才建成服役, 舰上装备有"海标枪"导弹系统以及“山猫"式直升机、114毫米舰炮。舰载电子设备除了通信声纳、导航仪外,还装有远程警戒雷达和敌我识别器。此外,还有1套"乌鸦座"干扰火箭装置。这是1艘集侦察、通讯、攻击、干扰、防空于一体的现代化军舰。
  上午10时,特遣舰队司令伍德沃德要通了索尔特的电话,询问情况并转告:根据情报,阿根廷空军活动频繁,有可能在空中采取行动......最后,伍德沃德叮嘱道:"'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我击沉,阿根廷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要高度戒备!"
  "明白了,不过"索尔特望着舰首那"零秒待发"的对空导弹,不以为然地说道,"请将军放心,他们害怕'谢菲尔德',恐怕不敢来找我吧!"
  索尔特没想到,就在他说话的时候,死神的阴影已渐渐向"谢菲尔德"号逼来。

11点, 索尔特再次收到旗舰的防空警告,但他依然不屑一顾。他知道"谢菲尔德"号发现目标的距离是400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任何敌人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只要阿根廷飞机一出现,他便能叫它葬身鱼腹。
  但索尔特没想到的是:阿根廷人也有2艘"谢菲尔德"型的驱逐舰,因此他们早已掌握了这种类型军舰的优缺点。
  现在,他们就是要利用它的缺点,对它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在距"谢菲尔德"号300公里以外的"5月25日"号航空母舰上,阿根廷的1架"超级军旗"式飞机器飞了,它的机腹下挂着1枚红色弹身、白色弹头的"飞鱼"导弹。
  阿根廷人投入了最强的空中力量。
  "超级军旗"式攻击机是法国制造的舰载机,装有高性能的电子系统和多用雷达,低空时速达1.3马赫,具备良好的突防和对舰攻击能力。
  "飞鱼"式空舰导弹,也是法国制造的。它的体积小,弹头威力大,雷达反射面仅0.1米,射程为5-45公里,发射后可在离海面2-3米的高度以接近音速飞行。它在发射后为惯性制导,接近目标后则由电子自动定向仪操纵,命中率可达95%。
  攻击是按阿根廷飞行员在法国受训时绘制的战术要图进行的。"超级军旗"并非孤军作战,已先期升空的"海王星"海军侦察机在"超级军旗"刚一升空,便将捕获的目标指数传送了过去,为了充分利用地球曲线的掩护效果,躲避英军远程警戒雷达,"超级军旗"陡然从几千米的高空下降到距海面20-30米的高度。
  发动机大声轰鸣着,在机身后掀起了数米高的浪滔,迎面,大海呈圆弧形,风驰电掣般地起来,飞溅的海水已打上了座舱罩。
  在20-30米高度, 机载测高设备已几乎岂不到作用,飞行员稍有闪失便会葬身海底。在这样的高度,再先进的雷达也是盲区。为做到完全隐蔽,飞行员还关闭了机载雷达,完全屏着经验向目标疾飞而去。
  11时10分,飞行员估计已进入"飞鱼"攻击范围之内,因此突然急速拉起了飞机,"超级军旗"像1柄海中跃起的银箭,爬升到150米的高度,同时短暂打开了雷达,指示器荧光屏上顿时出现了"谢菲尔德"的信号。在瞬间之内,"飞鱼"的计算机已获得了所需数据,飞行员狠狠按下了发射电钮。只见"超级军旗"机腹下红光一闪,1枚"飞鱼"呼啸而出,在高出浪尖2-3米的地方,似一道闪电,直奔"谢菲尔德"而去。
  导弹刚一出膛,"超级军旗"便立即返航,能否击中目标,飞行员回到基地才能知道。
  "谢菲尔德"号悠悠行驶着,丝毫没料到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索尔特舰长仍站在高处,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海空。
  突然, 他的面孔一阵痉挛,他看见了呼啸而来的导弹,“飞鱼!飞鱼!"他心中惊呼道。
  他对它毫不陌生,皇家海军仓库就有这种导弹,他熟知它的性能。
  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索尔特只是大喊了一声:"隐蔽!"
  这是一个疯狂的瞬间,火光升起,爆炸声如雷,导弹准确击中水线以上1.8米的舰舷,穿透钢甲后在舱体内爆炸。导弹燃料引燃了舰上的电缆和油漆,一时浓烟滚滚,毒气四溢。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英军水兵们表现了勇敢和沉着,想尽办法试图自救。但打击是"灾难性的", "飞鱼"摧毁了“谢菲尔德"号的控制舱,舰上动力、电力和消防系统全部遭到破坏。5小时后,索尔特沉痛地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悲愤的水兵们划船离去时,含着泪唱着海军军歌,眼望着他们的战舰--1艘价值2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徐徐沉入了海底。
  这是一场高技术时代的海战,"谢菲尔德"号成了先进的空对舰导弹的牺牲者。它的沉没,也许将预示着一个新的海空战时代的到来。

  黑色的一天

  5月4日海战的胜利,像是给布宜诺斯艾利斯打了一针强心剂,一度情绪有些消沉的人民再度狂热气来, 他们聚集在总统府外,一遍遍地高呼,"加尔铁里,决战!"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庆节。24日晚,加尔铁里召集文武官员宣布了他的决定:用置敌于死地的方式来庆祝这个不寻常的节日。
  次日下午,南大西洋上一场最激烈的海空战开始了。
  阿根廷的飞行员们早已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临出发前,他们写好了遗书,将妻子儿女的照片深情地揣进了贴身口袋,有人还对着录音机,倾诉了自己为祖国而死的最后遗言。然后,他们拎起飞行皮囊,头也不回地走向了飞机。各式各样的飞机从阿根廷本土的几个机场接踵起飞,顷刻间便扑到英国军舰的上空,呼啸的炸弹雨点般地落下。英军士兵们操纵着各种防空武器,在天空织成一道道火网,可是阿根廷飞行员以熟练的规避动作一次次穿过这片火网,在浓烟和火光中突入突出,有的甚至紧贴着军舰桅杆,俯冲而来。1架飞机由于飞得太低,碰到了浪尖,一团火球骤起,飞机一头栽入了大海。
  在马岛东侧海域,阿根廷空军的2个4机编队的"天鹰"攻击机穿云破雾,以超低空方式攻击英国2艘"大刀"型护卫舰。英舰立即作出反应。随着舰空导弹的爆炸声, 2架“天鹰"同时被击落。但其余的飞机仍奋勇气来,450公斤的炸弹击穿了军舰的舰尾,在掠过直升机甲板时,又击毁了1架螺旋桨正疯狂旋转的"山猫"式直升机。
  阿军1架"其卡拉"式攻击机被炮火击伤后,拖着浓烟眼看就要扎进大海。突然飞机一声怪叫,机头又重新抬起,直端端地向1艘英舰冲来,顷刻间碎片四裂,这艘英国军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一位英国水兵在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我们刚刚接近马岛,便遭到阿根廷飞机的袭击,它们编队而来,且飞得很低,我们发现它们时已很近,无法有效迎战。阿根廷飞机一边发射火箭,一边丢下炸弹,只见甲板上火星四溅,周围滔天的水柱把军舰颠簸得东摇西晃。忽然“轰"的一响,几个同伴满身是血地被抛到海中。'完了'我心里叫了一声。"
  英国人的灾难并没有结束,阿根廷人又把目光瞄向了特遣舰队的旗舰--"无敌"号航空母舰。
  8架"天鹰"掩护着1架"超级军旗", 以密集队形掠过浓烟四起的海面直奔"无敌"号航空母舰, 在距"无敌"号50公里处,"天鹰"立即散开,分成2组,将前来拦截的英军“鹞"式飞机和"海标枪"防空导弹引向一旁, 同时,"超级军旗"迅速发射了2枚"飞鱼"导弹。
  在此危急时刻,担负护卫任务的英军"考文垂"号驱逐舰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舰长命令开足马力迎上前去,他要用自己的军舰挡住"飞鱼",同时他又命令向空中发射金属箔,干扰"飞鱼"的飞行方向。结果,1枚导弹准确地击中了"考文垂"的侧舷,另1枚则偏离方向,扎进了不远处"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型运输舰的肚子里,只听轰隆两声巨响,熊熊大火吞噬了2条军舰的躯体。几小时后,它们双双沉入了几千米深的洋底。
  一直信心十足的英国国防大臣诺特接到报告后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好久,才愁容满面地哀叹:"皇家海军受到了沉重打击。"
  尽管英国特遣舰队的"鹞"式战斗机飞行员在空战中也表现出很高的战术水平,但相对阿根廷空军的一次次轮番攻击, 他们的拦截还是显得力量不足。不久,"普列第斯"号护卫舰、"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又相继被击沉。
  阿根廷人的勇猛、强悍和智慧,在他们的空军飞行员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损失严重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忧郁的愁云笼罩在每个国民的头上。如果说4月5日人们在朴茨茅斯是为这批"万里赴戎机"的将士壮行的话,现在,他们已对自己孩子的命运产生了"一去不复返"的预感。 一家报纸悲哀地写道:"英国也许将迎来一个阴森森的葬礼的季节。 "一位阵亡水兵的父亲岂不成声地说:“大英帝国难道非得让孩子们死在那个遥远的岛屿上不可吗?"
  这天晚上,撒切尔夫人在她日记的最后一行写道:"5月25日,黑色的一天。"

  最后的决战

  夜幕降临了,隆隆的爆炸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只有刺鼻的硝烟还笼罩着南大西洋的海面。特遣舰队的官兵还心有余悸地盯着渐渐黯淡下来的天空,救捞着自己的同伴。军舰上播发的海军军歌,也掩饰不了他们心中的悲凉。
  一直期望大英帝国庞大舰队一到,马岛上的阿根廷人就会望风披靡的英国战时内阁,此时也开始紧张不安了。大臣们一致认为:若不采取断然行动,那么滞留海上的舰队必将遭受阿根廷空军的一次次袭击,外交上也将逐渐对英国不利。
  就在这一夜,唐宁街10号向万里之外的舰队发出了一道电令:登陆。
  接到电令,舰队司令伍德沃德将军数日来阴沉的面容终于绽开了一丝笑容。
  登陆计划早在几天前就已在他心中酝酿成熟了。他要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陆军部队在陆地上创造一个奇迹。众所周知:马岛阿军有1万余人,且以逸待劳,而他的地面部队仅有6000人,如何能创造以少胜多的战绩呢?他想到了圣·卡洛斯。
  这无疑是个极具冒险的计划。圣·卡洛斯只是个小港,地形复杂,航道狭窄,舰艇接近困难。更让人头疼的是,它面向阿根廷本土,极易遭受从阿根廷本土起飞的飞机攻击。
  但圣·卡洛斯守军仅40余人,经过连日来的殊死搏杀,阿军驻岛兵力大部已被吸引到其首府斯坦利港附近,一旦在此登陆,阿军显然鞭长莫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是阿军防守最薄弱的环节。
  伍德沃德选择了"奇袭"。
  入夜,漆黑的海面像块巨大的黑幕,2艘英军登陆舰悄悄驶向圣·卡洛斯。3点30分,由3个突击营组成的登陆分队,划着橡皮艇飞快地接近海滩。
  与此同时,由"海王"式、"小羚羊"式和"支奴干"式直升机运载的2个伞兵营,也在夜空中降到了敌后。
  奇兵完全收到了奇效,当第1排枪弹划过夜空时,40名阿军便逃跑了,英军未折一兵一卒。天明时,英军已在滩头建立了一条宽4英里并有足够纵深的阵地,坦克、装甲车源源不断地开上了岸,"吹管"式和"轻剑"式防空导弹高高竖起,准备对付空袭之敌。
  马尔维纳斯之战,已到了决定胜败的时刻了。
  得到英军登陆的消息,加尔铁里震怒了,他再次召见了空军司令多索,命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立足未稳的英军赶下海去。
  多索神情严峻地望着总统,沉重地抬臂向他敬礼。他明白:整个马岛的命运,甚至整个阿根廷的命运,已经落到了他的肩上。
  天刚破晓,一架架阿根廷飞机便腾空而起,向在圣·卡洛斯登陆的英军旗去。天空中,"天鹰"攻击机,"其卡拉"攻击机发出恐怖的怪叫,"幻影"战斗机也不间断地发射密集的空地火箭,一排排尘土阵起,中弹的英军士兵在尘土中痛苦地抽搐,残缺的肢体不时被抛向天空。
  阿根廷飞机连续的猛烈突击,已基本破坏了英军登陆后的部署,阵地工事被炸得七零八落,向四面推进的英军突击队在阿空军的打击下也变得混乱不堪,其指挥官琼斯中校也被炸成了碎片。英军对圣·卡洛斯奇袭所收到的效果几乎全被阿根廷飞行员的打击抵消得一干二净。
  要是此时阿军地面部队再猛扑上来,那么圣·卡洛斯英军的末日便到了。但令人惊讶的是,万余阿根廷守军,竟未动一卒,关键时刻,阿根廷人未能给英军最致命的一剑。
  英国人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根廷有限的空中力量也在不停地被消耗着,几十架飞机被英国战斗机和航空导弹击毁,从本土起飞的许多轰炸机,由于航程太远,甚至未飞到圣·卡洛斯上空,便把炸弹扔到了海里。空中攻击渐渐减弱了。
  黄昏时分,战斗沉寂了,英军突击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守住了极其脆弱的滩头阵地。他们留在了马岛的土地上。
  加尔铁里终于喝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一位军事评论家指出:"如果马岛上修建了大型空军基地,那么结局可能完全不同了。"
  此时的阿根廷空军,在勇敢的搏杀之后,已如同一名浑身是伤的斗士,无力再发动强大的攻势了。现实是无情的:阿根廷作战飞机损失逾半;仅有的9枚"飞鱼"导弹已发射完毕;尤其严重的是,欧共体国家及北约已联合对阿实施武器禁运,阿根廷人已无法修复手中已折断的利刃了。
  胜利的天气,逐渐偏向英国一方。
  5月27日,在圣·卡洛斯站稳脚跟的英军兵分两路迅速南下。
  5月28日,英军进占达尔文港。
  5月31日,英军逼近马岛首府--斯坦利。
  此时,天空已不再有阿根廷空军的飞机了,一架架"支奴干"式和"海王"式直升机向前方输送着部队和装备, “鹞"式战斗机在空中威风凛凛地巡航待战,从阿松森岛远程奔袭来的"火神"战略轰炸机一遍遍地对斯坦利守军实施着地毯式轰炸。
  海面上,几十艘军舰的炮口,黑洞洞地指向目标。
  地面上,英军第3步兵旅和第5装甲旅像滚滚洪流涌向斯坦利。
  6月13日晚,英军向斯坦利发起了最后的进攻。10点30分,万炮轰鸣,大地震颤、"无敌"号、"竞技神"号航母上,一架架"鹞"式飞机腾空而起。
  截止14日早上6点,阿军在英军强大的攻势下,已是混乱不堪,他们的士兵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战机了。而敌人的飞机却像蝗虫般地涌来。阵地上,到处是哭声、喊声和呻吟声,战斗已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下午2时,鉴于损失严重,已无力抵抗,阿军守岛司令梅内斯将军被迫同英军地面部队司令穆尔少将举行了谈判。晚上9时,梅内斯抬起颤抖的手,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伦敦沸腾了,人们看见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那久已不见的狂热。此时此刻,人们似乎暂时忘记了"谢菲尔德"号,忘记了阿根廷飞机令人心悸的啸叫,忘记了尘土中将士们抽搐的身影,忘记了永远留在那个遥远岛屿上的几百个同胞的魂灵,忘记了4月5日那个惨淡的早晨......
  而此时的阿根廷,巨大的哀痛罩着人们的心头,他们相视无语,只用沉重的目光盯视着阴沉沉的天空,他们再度失去了马尔维纳斯,在等待了150年之后,他们还得等待下去……

yangly_3 : 2008-05-29#4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对马海战。。。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指挥陆地战争的乃木大将。。。乃木在国内也面临着极大的批评,所以战后他便自?身亡。

乃木希典1912年在明治天皇大葬时,杀妻后剖腹殉“国”(十年63岁),符合武士道(bushido)中“忠”的原则,被视为“正面典型”而大肆宣扬,“军神”一封多源于此

游客 : 2008-05-29#4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今天不肯说了:wdb5:

小伊如果感兴趣的话,先推荐伊藤正德的《联合舰队的覆亡》、王书君的《太平洋海空战》两本书
电影的话,推荐:
《山本五十六(Yamamoto Isoroku)》、
《啊,海军(Ai,kaigun)》
《虎!虎!虎!(Tora!Tora!Tora!)》
《中途岛(The middleway)》
《男人的大和(YAMATO)》
《没有出口的海(Sea without exit )》
《吾为君亡(For those we love)》
:wdb10:

除了联合舰队,太平洋战争的很多新拍的电影题材也很不错,比如《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4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今天不肯说了:wdb5:

小伊如果感兴趣的话,先推荐伊藤正德的《联合舰队的覆亡》、王书君的《太平洋海空战》两本书
电影的话,推荐:
《山本五十六(Yamamoto Isoroku)》、
《啊,海军(Ai,kaigun)》
《虎!虎!虎!(Tora!Tora!Tora!)》
《中途岛(The middleway)》
《男人的大和(YAMATO)》
《没有出口的海(Sea without exit )》
《吾为君亡(For those we love)》
:wdb10:
就看过一部‘the middleway’,以后有时间一定学习~~~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4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兄弟和老大哥都谙于此道啊,

端个凳子坐下学习……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4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除了联合舰队,太平洋战争的很多新拍的电影题材也很不错,比如《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
想问兄弟一个问题,

记得古代欧洲,战场上出现过到一种长枪兵组成的枪阵,同时欧洲还有重装骑兵组成的战斗队列,他们的作战方式都是比较整齐的。

而中国就没有出现过这类战斗单位(金国的铁甲拐子马不是大规模的重装骑兵吧?),原因是什么啊?

一直很好奇这个问题……

yangly_3 : 2008-05-29#4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想问兄弟一个问题,

记得古代欧洲,战场上出现过到一种长枪兵组成的枪阵,同时欧洲还有重装骑兵组成的战斗队列,他们的作战方式都是比较整齐的。

而中国就没有出现过这类战斗单位(金国的铁甲拐子马不是大规模的重装骑兵吧?),原因是什么啊?

一直很好奇这个问题……

俺猜想,至少有一个原因是: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战马

游客 : 2008-05-29#5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点评马岛之战:

劳师袭远,本为兵家大忌。为什么沙俄太平洋舰队折戟对马海峡,而英国特混舰队却能够反客为主?其实兵形象水,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中,没有绝对的教条。在马岛战争中,高科技的侦察手法,强大的后备运输能力,客观上都极大地抵消了主方的优势。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阿根廷从一开始就没有如80年前日本联合舰队那样充分备战,完全是以赌徒的心态以弱击强。在没有强大陆基支援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其结果只能是以无畏的阿根廷空军飞行员的牺牲铸就了悲情的结局。

故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yangly_3 : 2008-05-29#5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

:wdb10:
另外,斯皮尔伯格还在拍一部《太平洋战争》(The Pacific War),期待中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5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俺猜想,至少有一个原因是: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战马
嗯,马可能是一个原因。

不过中国古代应该也有质量不错的马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卫青霍去病击杀匈奴,用的都是骑兵。

后来铁木真横扫大草原,用的也是骑兵。

古代中国在不少朝代,统治范围都达河套一带,应该不缺养马的地方吧?

是不是还有文化的原因呢?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5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点评马岛之战:

劳师袭远,本为兵家大忌。为什么沙俄太平洋舰队折戟对马海峡,而英国特混舰队却能够反客为主?其实兵形象水,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中,没有绝对的教条。在马岛战争中,高科技的侦察手法,强大的后备运输能力,客观上都极大地抵消了主方的优势。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阿根廷从一开始就没有如80年前日本联合舰队那样充分备战,完全是以赌徒的心态以弱击强。在没有强大陆基支援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其结果只能是以无畏的阿根廷空军飞行员的牺牲铸就了悲情的结局。

故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分析得很专业。

学习了,谢谢兄弟~~~

yangly_3 : 2008-05-29#5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点评马岛之战:

。。。

故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wdb10:,另外还想狗尾续貂一把:

1、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仅凭狂热是打不赢战争的
2、民主国家间不容易发生战争,但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依然不小--特别是当非民主国家处在转型前夜,对外战争会成为独裁者转移国内矛盾,强调其存在必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当非民主国家被民主国家所环绕之时,这种可能性还会进一步的加大:wdb5::wdb13: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5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这句话非常精炼,拍案那得叫一个绝……

游客 : 2008-05-29#5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想问兄弟一个问题,

记得古代欧洲,战场上出现过到一种长枪兵组成的枪阵,同时欧洲还有重装骑兵组成的战斗队列,他们的作战方式都是比较整齐的。

而中国就没有出现过这类战斗单位(金国的铁甲拐子马不是大规模的重装骑兵吧?),原因是什么啊?

一直很好奇这个问题……

那是亚历山大著名的马其顿步兵方阵,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2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致命弱点- 攻击力强,防守力弱,移动缓慢,不适合山地作战。那是只要设法不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所以后来为罗马的短剑贴身近战所破。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5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wdb10:,另外还想狗尾续貂一把:

1、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仅凭狂热是打不赢战争的
2、民主国家间不容易发生战争,但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依然不小--特别是当非民主国家处在转型前夜,对外战争会成为独裁者转移国内矛盾,强调其存在必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当非民主国家被民主国家所环绕之时,这种可能性还会进一步的加大:wdb5::wdb13:
画龙点睛啊。

克劳塞维茨好像说过,“军事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yangly_3 : 2008-05-29#5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嗯,马可能是一个原因。

不过中国古代应该也有质量不错的马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卫青霍去病击杀匈奴,用的都是骑兵。

后来铁木真横扫大草原,用的也是骑兵。

古代中国在不少朝代,统治范围都达河套一带,应该不缺养马的地方吧?

是不是还有文化的原因呢?


呵呵,想来应该是有的。。。
而且应该是比较主要的原因罢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5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那是亚历山大著名的马其顿步兵方阵,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2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致命弱点- 攻击力强,防守力弱,移动缓慢,不适合山地作战。那是只要设法不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所以后来为罗马的短剑贴身近战所破。
被罗马破了啊……

另外,这种方阵要是没有骑兵的掩护,估计也很惨吧。

要是碰到铁木真的那些骑射手们,估计就要全部成刺猬了~~~

yangly_3 : 2008-05-29#6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那是亚历山大著名的马其顿步兵方阵,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2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致命弱点- 攻击力强,防守力弱,移动缓慢,不适合山地作战。那是只要设法不让它有个统一的战场,并且只攻其两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所以后来为罗马的短剑贴身近战所破。
:wdb10:受教啦

游客 : 2008-05-29#6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wdb10:,另外还想狗尾续貂一把:

1、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仅凭狂热是打不赢战争的
2、民主国家间不容易发生战争,但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依然不小--特别是当非民主国家处在转型前夜,对外战争会成为独裁者转移国内矛盾,强调其存在必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当非民主国家被民主国家所环绕之时,这种可能性还会进一步的加大:wdb5::wdb13:

非常正确!关于马岛之战,实际上对日后可能的台海之战非常有借鉴意义。诚如洋师弟所言,如果真的有一天必须对台作战,则仅凭狂热是打不赢战争的!!!

***********************
“愤青”误国的实例――英阿马岛之战,ZT


在经历过海湾战争的高技术风暴之后,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制海权和绝对制空权的国家怎么敢向另一个比自己先进且强大许多的国家发动一次赌博式的挑战。的确,没有十足的把握,即使是大国,也不敢对另一个小国肆意发动战争。当年越南在中国边境频频挑衅,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象一个大国一样立即作出强烈的反应,虽然按照今天某些愤青同学的观点,中国应当对一切挑衅都施加更为凶狠的反应和最为残酷的报复。不过战争就是战争,一场局部战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可以把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搞得精疲力竭,就更不用说经济形势风雨飘摇的阿根廷了。


  阿根廷人一直坚持自己对马岛(也称福克斯群岛)拥有主权,而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且事实上阿根廷人也曾经控制过马岛,只是后来在美国人的一次洗劫中丧失了对马岛的控制权,而英国人渐渐认识到了这片岛屿的重要性,在19世纪初占领了这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群岛。而恰恰是因为拥有了这个群岛,英国海军有了一个重要的远洋基地,从而在一战的时候沉重的打击了在这附近出没的德国舰队,保障了海上交通线的畅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多年以来,阿根廷人一直试图通过影响国际舆论的方法来夺回对马岛的主权。然而在那个时候,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绝对不会轻易的交出马岛主权的,况且连阿根廷人自己也对要回马岛没有什么信心,马岛上的岛民都是英国移民。在马岛海战之前,英国人在马岛的统治一直持续了140几年。


  阿根廷人似乎不知道什么叫战争,好象近百年来阿根廷人只是在内战中体会了所谓的战争。他们缺乏和大国军事接触的机会,只是偶尔从美国人法国人那里得到一些相对落后的军事装备,并由他们帮助训练一些兵员、建设一批军事基地。


  阿根廷没有一个象样的空军,尽管他们的飞行员在日后的马岛海战中被证明十分出色。阿根廷的幻影、天鹰、超级军旗飞机根本无法和英国的海鹞舰载机对抗,而且阿根廷人的航弹是13年前从美国进口的,质量已经无法保障。


  阿根廷的海军也并不怎么象样。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仅仅是二战时期的水准,阿海军的第二大战舰――一艘叫“贝尔格拉诺将军”的大型战舰排水量为1.1万吨,仅仅是轻巡洋舰的水平,阿海军的其他战舰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无法和英军抗衡。


  至于阿根廷的陆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士兵缺乏训练。在日后的马岛之战里,被精锐的英国特遣舰队陆战队大了个落花流水。


  不管怎么说,阿根廷人是战争的发动者。难道他们一直看不出来自己的劣势?他们有什么根据自信的以为,只要出动一支军队,占领了马岛,然后以逸待劳,就足以击退从万里之外远洋跋涉而来的英国特遣舰队呢?是仅有的五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和那仅有的五枚‘飞鱼’式反舰导弹?还是海军里仅有的那几艘落后的大型舰只?抑或是他们数量占优势却质量低下的一万多名陆军士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要解决这个疑团,就要从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军人政权的领导人、陆军司令加里铁尔说起。


  阿根廷当时是军人执政,军队的领导人就是政府的领导人。当时,阿根廷经济一团混乱,军人政权残酷的军政措施尽管控制了阿根廷混乱的局势,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白色恐怖”,人心惶惶。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把国内民众的不满转移到其他地方,这位军职任期将至的总统着实下了番苦心。


  不能不说,这个并不年青的总统却具备了和今天我们国家中一些愤青同学一样的心理:轻视困难,主观臆断,妄自尊大。他蛮有信心的以为,象英国这样的大国是绝对不会为了争夺马岛这个小地方而劳师袭远,跑到南半球的马岛来和阿根廷打这么一场劳民伤财的大战。而且,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认为即使英军来到马岛,就凭借马岛为基地,阿军完全能够击退他们,迫使英国承认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加里铁尔和后来在海湾碰了一脑袋血的战争狂人萨达姆有些相似,都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军队的实力。但是又略有不同:萨达姆十分重视外交手段的运用;加里铁尔则连外交手段都懒得运用。和一些愤青的行为举止很相似,加里铁尔做事情易冲动,不计后果。阿根廷在对马岛用兵之前,一直没有去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甚至没有去争取美国――这个阿根廷的重要盟友―― 的支持。美国国内舆论呈现对英国一边倒的趋势,当然这和美英之间的历史渊源有关,但是也不能忽视阿根廷人没有主动出击占领这块宣传阵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阿根廷驻美大使起初试图改变舆论上一边倒的局面,也曾经使报纸上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支持阿根廷的文章,然而当他发现同情英国的舆论依然占据主流的时候,他就放弃了继续争取下去的举动,而转入放任自流的状态。同时,在其他国家的阿根廷外交官们也并没有做什么成功的外交努力,这和加里铁尔总统的领导不力有直接的关系,倘若他能动员一切宣传机器、使用一切外交手段来争取稍微有利的国际舆论,那么阿军也不至于落入后来的境地。


  或许加里铁尔是认为,既然要打了,就要用军事手段说话。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军事手段吧:


  在马岛争夺战中,战争刚一开始,英军的直升机就重创了一艘阿根廷潜艇,而在这个时候,阿根廷的军队居然不知道英国特遣舰队已经来到马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岛之战开始后不久,在英军封锁区边缘海域,阿根廷一方面过于相信英国人,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战争经验,海军第二大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英国潜艇用一枚和这艘战舰同时代(二战)的老式鱼雷击沉;


  在岛屿争夺战中,英军以400余人的兵力,击毙阿军250余人,俘获阿军1400余人,几乎是以一敌四的情况下攻占了南佐治亚岛。而登陆作战的理论创始人认为:登陆作战攻击方必须要有3:1的兵力比,不知道这位将军见到马岛之战的局面会作何感想;


  尽管阿军空军沉重的打击了英国舰队,击沉了先进的“谢非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还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等、击伤了“朴茨茅斯”号护卫舰等,一共击沉击伤英军18艘战舰。然而他们自己也付出了117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几乎整个阿根廷空军覆没在了马岛上空,而且,他们13年前从美国进口的航弹,臭弹率高达 50%;


  阿陆军缺乏足够的战斗力,没有作出顽强的抵抗,甚至没有制订一个守卫马岛的计划。在没有工事、缺乏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一万多陆军士兵没有作出什么有效的抵抗,就在饥寒交迫中放弃了马岛。


  而且,阿军并没有等到从西德购近的数艘先进护卫舰到达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战争,根本没有为扭转自己在海空大战之中的劣势而作出积极的努力。


  其实不止是加里铁尔总统,整个阿根廷也处于一种狂热的、不冷静的状态中。且不说阿根廷当时收回马岛是否有必要,即使是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中也能轻易的看出来阿根廷没有能力收回马岛。而阿民众的狂热影响了阿政府的决策,使得阿根廷军方认为它的军队士气高昂,有决心保卫祖国。在阿根廷决定武力收回马岛之后,阿根廷首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集会,支持政府收回马岛的举动,并把加里铁尔奉为“民族英雄”,这大大刺激了加里铁尔总统,使其大胆的进行了一次毫无胜算的冒险。而在英国舰队来到马岛之后,阿民众依然狂热的支持政府为了保卫马岛而打一场耗尽本国军力的局部战争。这种愤青心理支配下的整个阿根廷,根本不可能客观的分析局面,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马岛之战,不仅没给阿根廷带来什么荣耀,反而带来了国内局面的进一步动荡和新的耻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我们再去看一看阿军队的情况吧:


  在马岛之战中,阿军军无斗志,组织不力,作战也不积极。使得数量不占优势的英军从容的歼灭了数倍与自己的阿军,而且阿军后勤保障十分不得力,并没有为战争做足够的储备,等到补给线被切断之后就束手待毙,没有组织一次象样的反击。士兵都迫不及待的想“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些士兵,正是最狂热的年龄,也有着最多的幻想。许多和他们一样年轻的在阿根廷国内的的青年们狂热的支持政府保卫马岛。我想,他们进入马岛之前,也一定是狂热的支持政府收回马岛的决定的。这些具备了愤青特征的青年们,当他们在国内的时候,肯定也象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愤青那样,嘴里说着要如何如何奋勇,如何如何顽强,要和敌人战斗到底。而真当他们见到了马岛,经历了上面的糟糕环境之后,唯一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鬼地方”以至于军无斗志,没有抵挡住英军的攻击。


  青年人的狂热,本身是一件好事,这种狂热使得青年人较老年人更有目标,更有追求。可是,如果不对这种狂热加以控制,就难免变成盲目。如果这种盲目成为了主流,变成了蛮干,那么――马岛上阿军损失掉的117架飞机、11艘舰艇、一万多士兵、以及难以洗刷的耻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充分的证明了这种蛮干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今天,我时常听我周围的同学发泄对周边和中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的不满;也时常在网络上看到所谓对日本报复的言论;仇日和仇美,在我所在的理工大学里绝对不缺乏拥护者;对于国家的部分外交政策,认为有点软弱的人在我同学里不在少数。


  愤青心理中的急噪,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流声音,否则,就会祸国殃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实,看一看历史的镜子,马岛前事,就是后人之师!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6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呵呵,想来应该是有的。。。
而且应该是比较主要的原因罢
记得在马克沁出现之前,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也是采用线性阵型的。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还特别分析了采用不同的线性阵型和不同的装弹次序时杀伤力的区别,在18世纪的欧洲人眼里,战争几乎变成了数学和物理学。

而中国古代的战争理论,则似乎一直在求变,没有太多章法。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29#6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非常正确!关于马岛之战,实际上对日后可能的台海之战非常有借鉴意义。诚如洋师弟所言,如果真的有一天必须对台作战,则仅凭狂热是打不赢战争的!!!

***********************
“愤青”误国的实例――英阿马岛之战,ZT


在经历过海湾战争的高技术风暴之后,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制海权和绝对制空权的国家怎么敢向另一个比自己先进且强大许多的国家发动一次赌博式的挑战。的确,没有十足的把握,即使是大国,也不敢对另一个小国肆意发动战争。当年越南在中国边境频频挑衅,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象一个大国一样立即作出强烈的反应,虽然按照今天某些愤青同学的观点,中国应当对一切挑衅都施加更为凶狠的反应和最为残酷的报复。不过战争就是战争,一场局部战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可以把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搞得精疲力竭,就更不用说经济形势风雨飘摇的阿根廷了。


  阿根廷人一直坚持自己对马岛(也称福克斯群岛)拥有主权,而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且事实上阿根廷人也曾经控制过马岛,只是后来在美国人的一次洗劫中丧失了对马岛的控制权,而英国人渐渐认识到了这片岛屿的重要性,在19世纪初占领了这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群岛。而恰恰是因为拥有了这个群岛,英国海军有了一个重要的远洋基地,从而在一战的时候沉重的打击了在这附近出没的德国舰队,保障了海上交通线的畅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多年以来,阿根廷人一直试图通过影响国际舆论的方法来夺回对马岛的主权。然而在那个时候,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是绝对不会轻易的交出马岛主权的,况且连阿根廷人自己也对要回马岛没有什么信心,马岛上的岛民都是英国移民。在马岛海战之前,英国人在马岛的统治一直持续了140几年。


  阿根廷人似乎不知道什么叫战争,好象近百年来阿根廷人只是在内战中体会了所谓的战争。他们缺乏和大国军事接触的机会,只是偶尔从美国人法国人那里得到一些相对落后的军事装备,并由他们帮助训练一些兵员、建设一批军事基地。


  阿根廷没有一个象样的空军,尽管他们的飞行员在日后的马岛海战中被证明十分出色。阿根廷的幻影、天鹰、超级军旗飞机根本无法和英国的海鹞舰载机对抗,而且阿根廷人的航弹是13年前从美国进口的,质量已经无法保障。


  阿根廷的海军也并不怎么象样。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仅仅是二战时期的水准,阿海军的第二大战舰――一艘叫“贝尔格拉诺将军”的大型战舰排水量为1.1万吨,仅仅是轻巡洋舰的水平,阿海军的其他战舰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无法和英军抗衡。


  至于阿根廷的陆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士兵缺乏训练。在日后的马岛之战里,被精锐的英国特遣舰队陆战队大了个落花流水。


  不管怎么说,阿根廷人是战争的发动者。难道他们一直看不出来自己的劣势?他们有什么根据自信的以为,只要出动一支军队,占领了马岛,然后以逸待劳,就足以击退从万里之外远洋跋涉而来的英国特遣舰队呢?是仅有的五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和那仅有的五枚‘飞鱼’式反舰导弹?还是海军里仅有的那几艘落后的大型舰只?抑或是他们数量占优势却质量低下的一万多名陆军士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要解决这个疑团,就要从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军人政权的领导人、陆军司令加里铁尔说起。


  阿根廷当时是军人执政,军队的领导人就是政府的领导人。当时,阿根廷经济一团混乱,军人政权残酷的军政措施尽管控制了阿根廷混乱的局势,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白色恐怖”,人心惶惶。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把国内民众的不满转移到其他地方,这位军职任期将至的总统着实下了番苦心。


  不能不说,这个并不年青的总统却具备了和今天我们国家中一些愤青同学一样的心理:轻视困难,主观臆断,妄自尊大。他蛮有信心的以为,象英国这样的大国是绝对不会为了争夺马岛这个小地方而劳师袭远,跑到南半球的马岛来和阿根廷打这么一场劳民伤财的大战。而且,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认为即使英军来到马岛,就凭借马岛为基地,阿军完全能够击退他们,迫使英国承认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加里铁尔和后来在海湾碰了一脑袋血的战争狂人萨达姆有些相似,都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军队的实力。但是又略有不同:萨达姆十分重视外交手段的运用;加里铁尔则连外交手段都懒得运用。和一些愤青的行为举止很相似,加里铁尔做事情易冲动,不计后果。阿根廷在对马岛用兵之前,一直没有去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甚至没有去争取美国――这个阿根廷的重要盟友―― 的支持。美国国内舆论呈现对英国一边倒的趋势,当然这和美英之间的历史渊源有关,但是也不能忽视阿根廷人没有主动出击占领这块宣传阵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阿根廷驻美大使起初试图改变舆论上一边倒的局面,也曾经使报纸上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支持阿根廷的文章,然而当他发现同情英国的舆论依然占据主流的时候,他就放弃了继续争取下去的举动,而转入放任自流的状态。同时,在其他国家的阿根廷外交官们也并没有做什么成功的外交努力,这和加里铁尔总统的领导不力有直接的关系,倘若他能动员一切宣传机器、使用一切外交手段来争取稍微有利的国际舆论,那么阿军也不至于落入后来的境地。


  或许加里铁尔是认为,既然要打了,就要用军事手段说话。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军事手段吧:


  在马岛争夺战中,战争刚一开始,英军的直升机就重创了一艘阿根廷潜艇,而在这个时候,阿根廷的军队居然不知道英国特遣舰队已经来到马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岛之战开始后不久,在英军封锁区边缘海域,阿根廷一方面过于相信英国人,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战争经验,海军第二大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英国潜艇用一枚和这艘战舰同时代(二战)的老式鱼雷击沉;


  在岛屿争夺战中,英军以400余人的兵力,击毙阿军250余人,俘获阿军1400余人,几乎是以一敌四的情况下攻占了南佐治亚岛。而登陆作战的理论创始人认为:登陆作战攻击方必须要有3:1的兵力比,不知道这位将军见到马岛之战的局面会作何感想;


  尽管阿军空军沉重的打击了英国舰队,击沉了先进的“谢非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还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等、击伤了“朴茨茅斯”号护卫舰等,一共击沉击伤英军18艘战舰。然而他们自己也付出了117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几乎整个阿根廷空军覆没在了马岛上空,而且,他们13年前从美国进口的航弹,臭弹率高达 50%;


  阿陆军缺乏足够的战斗力,没有作出顽强的抵抗,甚至没有制订一个守卫马岛的计划。在没有工事、缺乏有效组织的情况下,一万多陆军士兵没有作出什么有效的抵抗,就在饥寒交迫中放弃了马岛。


  而且,阿军并没有等到从西德购近的数艘先进护卫舰到达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战争,根本没有为扭转自己在海空大战之中的劣势而作出积极的努力。


  其实不止是加里铁尔总统,整个阿根廷也处于一种狂热的、不冷静的状态中。且不说阿根廷当时收回马岛是否有必要,即使是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中也能轻易的看出来阿根廷没有能力收回马岛。而阿民众的狂热影响了阿政府的决策,使得阿根廷军方认为它的军队士气高昂,有决心保卫祖国。在阿根廷决定武力收回马岛之后,阿根廷首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集会,支持政府收回马岛的举动,并把加里铁尔奉为“民族英雄”,这大大刺激了加里铁尔总统,使其大胆的进行了一次毫无胜算的冒险。而在英国舰队来到马岛之后,阿民众依然狂热的支持政府为了保卫马岛而打一场耗尽本国军力的局部战争。这种愤青心理支配下的整个阿根廷,根本不可能客观的分析局面,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马岛之战,不仅没给阿根廷带来什么荣耀,反而带来了国内局面的进一步动荡和新的耻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我们再去看一看阿军队的情况吧:


  在马岛之战中,阿军军无斗志,组织不力,作战也不积极。使得数量不占优势的英军从容的歼灭了数倍与自己的阿军,而且阿军后勤保障十分不得力,并没有为战争做足够的储备,等到补给线被切断之后就束手待毙,没有组织一次象样的反击。士兵都迫不及待的想“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些士兵,正是最狂热的年龄,也有着最多的幻想。许多和他们一样年轻的在阿根廷国内的的青年们狂热的支持政府保卫马岛。我想,他们进入马岛之前,也一定是狂热的支持政府收回马岛的决定的。这些具备了愤青特征的青年们,当他们在国内的时候,肯定也象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愤青那样,嘴里说着要如何如何奋勇,如何如何顽强,要和敌人战斗到底。而真当他们见到了马岛,经历了上面的糟糕环境之后,唯一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鬼地方”以至于军无斗志,没有抵挡住英军的攻击。


  青年人的狂热,本身是一件好事,这种狂热使得青年人较老年人更有目标,更有追求。可是,如果不对这种狂热加以控制,就难免变成盲目。如果这种盲目成为了主流,变成了蛮干,那么――马岛上阿军损失掉的117架飞机、11艘舰艇、一万多士兵、以及难以洗刷的耻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充分的证明了这种蛮干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今天,我时常听我周围的同学发泄对周边和中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的不满;也时常在网络上看到所谓对日本报复的言论;仇日和仇美,在我所在的理工大学里绝对不缺乏拥护者;对于国家的部分外交政策,认为有点软弱的人在我同学里不在少数。


  愤青心理中的急噪,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流声音,否则,就会祸国殃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实,看一看历史的镜子,马岛前事,就是后人之师!
好文。

支持~~~

斯巴达克斯 : 2008-05-29#6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有大清国和八国联军的教训在先!
哪位阿国总统可能也没学好中国历史!

yangly_3 : 2008-05-29#6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记得在马克沁出现之前,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也是采用线性阵型的。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还特别分析了采用不同的线性阵型和不同的装弹次序时杀伤力的区别,在18世纪的欧洲人眼里,战争几乎变成了数学和物理学。

而中国古代的战争理论,则似乎一直在求变,没有太多章法。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呵呵,一直以来都讲究文人治国,改朝换代之后不是火烧庆功楼就是杯酒释兵权,战争理论,在我天朝讲求的是歌舞升平,八方来仪,还要研究啥战争理论--吓,你莫不是要谋反麽?:wdb18:

斯巴达克斯 : 2008-05-29#6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呵呵,一直以来都讲究文人治国,改朝换代之后不是火烧庆功楼就是杯酒释兵权,战争理论,在我天朝讲求的是歌舞升平,八方来仪,还要研究啥战争理论--吓,你莫不是要谋反麽?:wdb18:
说到底还是奴隶主带着一群奴隶在打仗!
不是为了一个由公民组成的国家打仗!:wdb5:

游客 : 2008-05-29#6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嗯,马可能是一个原因。

不过中国古代应该也有质量不错的马吧?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卫青霍去病击杀匈奴,用的都是骑兵。

后来铁木真横扫大草原,用的也是骑兵。

古代中国在不少朝代,统治范围都达河套一带,应该不缺养马的地方吧?

是不是还有文化的原因呢?

想来应该是技术和文化两方面的原因。

技术方面,骑兵的克星一直都是强弓劲弩。亚历山大时代的秦军步兵强弩已经可以对骑兵造成巨大杀伤,比如秦赵长平之仗大规模射杀赵国精锐骑兵。所以对于以骑兵冲锋为主的游牧民族,重装步兵方阵未必有轻装弩兵来的有效,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重装步兵的发展。直到汉民族失去了出产良马的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地区,及面对游牧民族大量使用弓箭的情况下,才出现了如岳飞的重装步兵。

文化方面,希腊古典战法讲究军人专业素质和合作精神,习惯于方以重步兵在约定的时间于约定的地点展开作战,以硬碰硬。中世纪的各国甚至为了骑士荣誉而禁止使用十字弩!而反观中国。兵法开篇就是“兵者,诡道也”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所以那种西方重步兵列阵冲锋公平决斗的密集作战场景,始终很少出现。

分析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补充:wdb6:

游客 : 2008-05-29#6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有关历史上中国重装步兵的补充转贴: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同时为了更有效抗击装甲骑兵的需要,宋代还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大刀。特别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为装甲步兵(重步兵)的重要装备。例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宋军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宋将岳飞就把装备有大刀、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装甲骑兵的进攻。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宋朝并非想象中那样弱,其重装步兵更是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

游客 : 2008-05-29#6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但总体而言,除非步兵战斗素质非常高,合作非常好,否则携带弓箭等投射武器的轻骑兵一般都是重装步兵的克星。

游客 : 2008-05-29#7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说到底还是奴隶主带着一群奴隶在打仗!
不是为了一个由公民组成的国家打仗!:wdb5:
请委员长给大家考证讲解一下宋军崖山之战。:wdb10:

游客 : 2008-05-29#7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wdb10:
另外,斯皮尔伯格还在拍一部《太平洋战争》(The Pacific War),期待中

Boycott 斯皮尔伯格 because he Boycotted Beijing 2008 Olympic!

罐罐以中国不是伊拉克的名誉保证,坚决只看斯皮尔伯格的盗版!

:wdb6::wdb6: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30#7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想来应该是技术和文化两方面的原因。

技术方面,骑兵的克星一直都是强弓劲弩。亚历山大时代的秦军步兵强弩已经可以对骑兵造成巨大杀伤,比如秦赵长平之仗大规模射杀赵国精锐骑兵。所以对于以骑兵冲锋为主的游牧民族,重装步兵方阵未必有轻装弩兵来的有效,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重装步兵的发展。直到汉民族失去了出产良马的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地区,及面对游牧民族大量使用弓箭的情况下,才出现了如岳飞的重装步兵。

文化方面,希腊古典战法讲究军人专业素质和合作精神,习惯于方以重步兵在约定的时间于约定的地点展开作战,以硬碰硬。中世纪的各国甚至为了骑士荣誉而禁止使用十字弩!而反观中国。兵法开篇就是“兵者,诡道也”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所以那种西方重步兵列阵冲锋公平决斗的密集作战场景,始终很少出现。

分析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补充:wdb6:
非常精彩的分析,学习中……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30#7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Boycott 斯皮尔伯格 because he Boycotted Beijing 2008 Olympic!

罐罐以中国不是伊拉克的名誉保证,坚决只看斯皮尔伯格的盗版!

:wdb6::wdb6:
名誉是假的,纷纷才是真的。

建议改为拿兄弟的纷纷担保~~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30#74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但总体而言,除非步兵战斗素质非常高,合作非常好,否则携带弓箭等投射武器的轻骑兵一般都是重装步兵的克星。
不过大规模会战,步兵会有轻骑兵保护两翼。

正面嘛,加上一道长弓手作先锋,先射住敌军阵脚,看他怎么过得来~~

:wdb6:

yangly_3 : 2008-05-30#7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Boycott 斯皮尔伯格 because he Boycotted Beijing 2008 Olympic!

罐罐以中国不是伊拉克的名誉保证,坚决只看斯皮尔伯格的盗版!

:wdb6::wdb6:


名誉是假的,纷纷才是真的。

建议改为拿兄弟的纷纷担保~~


好,俺以中国不是伊拉克纷纷担保:坚决只看斯皮尔伯格的盗版,谁就是把斯皮尔伯格的正版硬塞到俺手上,俺也会在看完之后,坚决去二手市场卖掉它
:wdb6::wdb10:

yangly_3 : 2008-05-30#76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Boycott 斯皮尔伯格 because he Boycotted Beijing 2008 Olympic!

罐罐以中国不是伊拉克的名誉保证,坚决只看斯皮尔伯格的盗版!

小声的答罐罐兄弟一句:俺可一点都不怀疑当代中国教育是否洗脑成功:wdb13: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30#77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好,俺以中国不是伊拉克纷纷担保:坚决只看斯皮尔伯格的盗版,谁就是把斯皮尔伯格的正版硬塞到俺手上,俺也会在看完之后,坚决去二手市场卖掉它
:wdb6::wdb10:
偶以自己的纷纷担保,偶从来没买过正版碟~~~

大汗ing...

yangly_3 : 2008-05-30#78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偶以自己的纷纷担保,偶从来没买过正版碟~~~


好多碟就算想买正版也买不到:wdb4::wdb14:

斯巴达克斯 : 2008-05-30#7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崖山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与元朝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失败告终。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钓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小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在那里。端宗死后,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登基,年号祥兴。赵?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战事。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只千余艘;元军张弘范和李恒也有近十万人,战船数百艘。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饮海水之士兵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著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崖山之战是宋对蒙古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被外族征服。崖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在蒙元统治期间限于衰落;而之后推翻蒙元建立的明朝又走向保守封闭的道路。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5-30#80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游客 : 2008-05-30#81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小声的答罐罐兄弟一句:俺可一点都不怀疑当代中国教育是否洗脑成功:wdb13:
战争本无绝对正义和人权道德可言,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无所不用。为了打赢苏丹石油争夺战,选择小斯这样对国家经济利益威胁不大的洋愤青下刀可谓杀鸡吓猴,比国人动辄抵制和中国制造紧密相连的家乐福明智多了:wdb10:

所以总理遗言,洗脑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虽然是否符合人权又是另一回事,嘻嘻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82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元灭宋,
似乎是对经济或技术决定国家兴衰的反例。

Aim : 2008-05-30#83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受易拉罐委托,给帖子换了个罐罐要求的题目。希望没有打扰大家的聊兴。各位继续!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8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受易拉罐委托,给帖子换了个罐罐要求的题目。希望没有打扰大家的聊兴。各位继续!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这个罐罐不错!

游客 : 2008-05-30#8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不过大规模会战,步兵会有轻骑兵保护两翼。

正面嘛,加上一道长弓手作先锋,先射住敌军阵脚,看他怎么过得来~~

:wdb6:

一般而言,再好的步兵方阵+轻骑兵护卫也只能抵挡直行的重骑兵正面冲击。弓箭的一般作用,是用于射杀对方冲锋的步兵方阵和各类轻骑兵,面对重装骑兵,由于对方盔甲的保护和行进的速度,弓箭效果很不理想。而且弓箭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精确度。弓箭手大多是轻装仆从步兵,试想面对对方骑兵铁骑滚滚的正面冲锋时,如果不是精锐部队,要想准确娴熟地瞄准射击本身就很难,只好大家胡乱射一通。加之古代复合弓的射程大多为200米,双方对阵,矢不过三就冲到面前了,所以徒步进攻的步兵方阵中,弓箭作用不大。中国历史上步兵胜骑兵的战例,大都是依靠比弓更精确的弩(比如秦弩),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而完成的。

布置步兵方阵两翼的轻骑兵,很多情况下都是决定步兵进攻胜算的关键点。这一点在西方古典作战中是很常见的。成功的两翼轻骑兵防卫,一方面必须机动有效地驱散对方对己方两翼的威胁,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不能脱离方阵太远。这两个方面本身就是矛盾。所以很可惜,这一阵法在面对高机动的,以弓箭为主的蒙古骑兵看似毫无章法的各方向扰乱性攻击后,很快就会变得松散拖沓。这时候,行进中的步兵就只能束手就戮。

所以西方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在蒙古骑兵的攻击下不堪一击。而这种骑兵对步兵的致命威胁,直到速射枪和后装填线膛枪出现的热武器时代,才被完全消除。

游客 : 2008-05-30#8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受易拉罐委托,给帖子换了个罐罐要求的题目。希望没有打扰大家的聊兴。各位继续!
谢谢Aim大姐大!:wdb17:
这个罐罐不错!
嘻嘻,这是之前伊拉克兄弟的呼声。:wdb6:

游客 : 2008-05-30#8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



太平洋战争前的蝴蝶效应--诺门坎战役

游客 : 2008-05-30#8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不过此役后人提及甚少,诺门罕战后,苏联深陷欧洲战场,此战很快被湮没于浩瀚的卫国战争重大战役中,鲜有提及;日本在国力、军力强盛之时,尽占天时地利攻击苏联,不料关东军险些蚀光了老本,自然更不愿宣讲;伪满洲国二战后灰飞烟灭,残渣余孽作鸟兽散,也无多少记录;蒙古虽称此役为建国后惟一一战,但宣传有限、影响不大。因此,诺门罕战争世人知之不多,国内有关此战的研究和公开出版物更不多见。2005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从日本、苏联、中国多角度透析诺门罕战争的纪实图书——《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一根小小的导火索引燃了早已埋好的炸药——诺门罕战争揭开了序幕

诺门罕之战是在双方有所准备但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忙打响的。1936年6月,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把苏联列为了第一敌对国,并悄悄着手战争准备。8月,日本制定了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诺门罕处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

但斯大林并没有睡着,1938年10月,远东红军第57军更换完新装备开入蒙古。作战对象直指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这个师团以好战和擅长进攻而著名,师团长小松原长期为日本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是日本陆军中为数不多的“苏联通”,关东军的用心路人皆知。

1939年5月,“满”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关东军将领们闻之欣喜若狂。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诺门罕战争的进程如同战后一个日本老兵形象的回忆:“当时日本就像是一个半大小子,舞舞扎扎地向(哈拉哈河)河畔的俄国彪形大汉频频挑衅,最后大汉恼火了,一拳将毛小子揍到河里。”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吃了个“窝心拳”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当时日军整个处在一种病态的“亢奋”中,蠢蠢欲动。

1939年5月27日,日军向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一交手,关东军便尝到了苏军的厉害,日军的重装甲车比铁皮罐头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一会儿便被打成零件状态;日本骑兵面对苏军这些横冲直撞的“钢铁怪兽”束手无策,只好绝望地挥舞着马刀,砍得装甲丁当乱响。苏蒙军1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尔。

关东军擦拳摩掌半天,没想到上来就吃了个窝心拳,小松原中将为轻率出击感到一阵后怕,只好丧事当成喜事办,悄悄地咽下了这颗苦果准备再战。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1939年7月,《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日本第7师团的士兵们在齐齐哈尔附近尘土飞扬的草原上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三种日军所重视的技能:刺杀、射击和冲锋。他们反复练习肉搏战,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其官兵据说全来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认为盛产顽强和冷静的武士。”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为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动了老本。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小松原等人就有些小儿科了。

日军的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强攻,但坦克攻击并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从战术意义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这也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惟一的一次胜利。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将军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武器实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实有一点不好明说,用士兵组成“肉弹”攻击简单、便宜,还能体现日军的“勇敢”。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整体上看,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了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多个王牌被陆续击落后,关东军的飞机更多时间是呆在地面上了。

这期间,日军还卑鄙地动用了石井部队,(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鼻疽等烈性传染病菌,由于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所幸没有大的伤亡,日军虽三令五申不准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在极度干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细菌战的牺牲品。战后日本关东军军医部统计,整个作战期间前线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关东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肉弹”没顶住炮弹——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于是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7月15日,关东军驻满洲各地的炮兵联队纷纷忙碌起来(包括驻旅顺的守备炮兵),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关东军这次要砸锅卖铁拼老命了。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虽打得热火朝天,但前沿传回消息说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战至中午,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浓烟遮住了视线,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无一处完好的炮位。”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炮兵决战又输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月光下,几万把闪亮的刺刀明晃晃地折射出一股凶残的杀气,关东军的眼睛都红了。

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防线后缩2—3公里。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的反击

诺门罕的战事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虽一再受挫,却丝毫没有退意,一切迹象表明,继续防御无法遏止日军的疯狂意图,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总攻第二天,苏军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同时,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轰炸将日军所有前沿炮兵阵地、观测所、通讯站完全摧毁。第203伞兵旅突袭敌后,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已成瓮中之鳖。东京不肯认输,怎么也不愿相信堂堂的“大日本皇军”会失败,命令部队立刻反击,不能坐以待毙。(从总体上说,日本军队的作风二战时期应该算顽强的。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几乎没有成建制缴枪的部队,这是日军惟一可以标榜的一点资本。)

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队纷纷从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来,等日军完全脱离了阵地之后,苏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般打了过去,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一天的反击中,日军仅仅前进了不足两公里,但伤亡却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尸体多得摞在了一起,让人无处下脚。日本战史记载:左翼进攻部队只剩下7名军官和87名士兵,旅团长小林少将右腿被打断,险些让人踩死;右翼进攻部队中了苏军埋伏,森田彻大佐率队冲锋被打成了“筛子”。关东军的疯狂反击失败后,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歼灭关东军主力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不想在远东引发苏日大战。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后来这位大佐在海拉尔医院治疗时,不知怎么惹恼了伤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个诺门罕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9月3日,关东军停止了一切战斗行动。东京肯罢战的原因一方面是前线已无可用之兵,一方面缘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消息传来,无疑给日军当头一棒。签约前德国根本没打算跟日本通气,希特勒从心里瞧不起这个弹丸小国。当初《反共协定》签订后,日本一直追在德国屁股后面要求再搞个军事同盟,而希特勒则哼哼唧唧,始终不予明确答复,日本首相为此曾先后与德国进行了70多次磋商而未果,没想到德国却悄悄地先与他们共同的敌人苏联签订了和平条约,弄得日本狼狈不堪。日本政府颜面尽失,内阁只好宣布总辞职。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不仅军事上一败涂地,政治上也输得精光,成了国际舞台上一个令人耻笑的跳梁小丑。不久,“南进”派渐占上风,东京重新调整国策。日本从此将目光移向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准备与美、英分羹。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时报不屑一顾地嘲讽道“(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美国人为自己的骄傲和轻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曾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产生的“蝴蝶效应”却令人瞠目。诺门罕战争便是典型的一例,当初谁能料到亚洲腹地一场不起眼的边境冲突,会为轴心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yangly_3 : 2008-05-30#89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肉包铁”之后再也不敢去惹“铁包肉”鸟:wdb20::wdb9:

游客 : 2008-05-30#90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罐罐点评:诺门罕之战,正值苏俄红军内部大清洗运动和日本军事全盛时期。由于有过曾经完全摧毁沙俄军队的战史,使得日本军部不但因循守旧,而且从大本营到普通士兵都处于一种狂妄无知的好战亢奋情绪中。反观苏俄,虽然当时的大清洗运动而使军队处于无序状态,但由于先进的机械化作战思想的出现,使得最后的胜利天平迅速倒向俄方。“肉蛋”对“炮弹”的恐惧,使日本大本营的南下派逐渐上风,进而引发了日本步向太平洋战争的蝴蝶效应。

故曰: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yangly_3 : 2008-05-30#91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故曰: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wdb10::wdb9::wdb20:

要觉觉啦。老...罐罐日安

游客 : 2008-05-30#92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肉包铁”之后再也不敢去惹“铁包肉”鸟:wdb20::wdb9:
史实一再证明,光有神明护体的义和拳大刀队,是敌不过生番洋枪的。:wdb26:

游客 : 2008-05-30#93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wdb10::wdb9::wdb20:

要觉觉啦。老...罐罐日安

洋芋弟你跪安吧。:wdb6: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9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1939年5月,发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战争,是二战初期一场对二战战局有重要影响的战争。交战双方,一方是苏联和蒙古军队,一方是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战争持续了5个月,以日本关东军惨败而告终,被日本陆军省称作“日本陆军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诺门罕之战历时近五个月,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日本关东军损耗5.4万兵员和大量武器,伤亡最严重日第23师团总计减员为1.2万人,占其总数的77%。

相对于二次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名不见经传的战事,但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news.china.com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95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戴着老式钢盔、持M1981型莫辛步枪的第149摩步团的士兵们。注意钢盔顶上的脊棱,这是苏军1936式钢盔的显著标志。

附件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9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在诺门罕,当时还没有雷达设备和缺乏高射武器的日军只有靠这种方法对空警戒,效果可想而知。仅凭旁边的那挺重机枪想击落苏军的飞机简直比中六合彩还难。

附件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9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时,日军一个重机枪小组正火力掩护步兵班利用黄昏向前小心翼翼地攻击。在苏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夜袭或利用恶劣天气偷袭成了日军后来惟一的战法。

附件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9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苏军向日军发起猛烈的攻击。二战时期苏联红军以坚韧顽强而著称,这是东西方军事史专家公认的。

附件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99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雨季泥泞的道路使日军汽车兵和辎重部队叫苦连天,一筹莫展

附件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5-30#100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诺门罕战争期间,朱可夫(左)与蒙古人民军元帅乔巴山(右)在一起。苏蒙两军的良好合作与协同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附件


yangly_3 : 2008-05-31#101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洋芋弟你跪安吧。:wdb6:

浏览附件82578

alex_lz2005 : 2008-05-31#102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No update...Go fishing?...

alex_lz2005 : 2008-05-31#103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罐罐今天不肯说了:wdb5:

小伊如果感兴趣的话,先推荐伊藤正德的《联合舰队的覆亡》、王书君的《太平洋海空战》两本书
电影的话,推荐:
《山本五十六(Yamamoto Isoroku)》、
《啊,海军(Ai,kaigun)》
《虎!虎!虎!(Tora!Tora!Tora!)》
《中途岛(The middleway)》
《男人的大和(YAMATO)》
《没有出口的海(Sea without exit )》
《吾为君亡(For those we love)》
:wdb10:
小说类还有《燃烧的岛群》


cgd007 : 2008-05-31#10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受易拉罐委托,给帖子换了个罐罐要求的题目。希望没有打扰大家的聊兴。各位继续!
wo yao huan userID

Aim : 2008-06-01#105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这个罐罐不错!

谢谢Aim大姐大!:wdb17:

嘻嘻,这是之前伊拉克兄弟的呼声。:wdb6:
这题目变的俺摸不着头脑:既没有闻香又没有看见一张
:wdb5:

Aim : 2008-06-01#10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wo yao huan userID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cgd007 : 2008-06-01#10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擒住

cgd007 : 2008-06-01#10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擒住2

cgd007 : 2008-06-01#109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擒住3

cgd007 : 2008-06-01#110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擒住4

cgd007 : 2008-06-01#111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这题目变的俺摸不着头脑:既没有闻香又没有看见一张
:wdb5:
擒住5

cgd007 : 2008-06-01#112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这题目变的俺摸不着头脑:既没有闻香又没有看见一张
:wdb5:
擒住6

cgd007 : 2008-06-01#113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如果能给我换成“007”就好了,把cgd去掉

人如云 : 2008-06-01#11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一点也不好,cgd多好

yangly_3 : 2008-06-01#115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小说类还有《燃烧的岛群》

:wdb10::wdb10:

唉,人老咯,记性差多鸟....:wdb14:

yangly_3 : 2008-06-01#11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一点也不好,cgd多好

陈冠...东:wdb20:
城管...党:wdb26:

kiwi : 2008-06-01#11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如果能给我换成“007”就好了,把cgd去掉
:wdb26::wdb6: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6-01#11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进来再向灌灌兄弟请教一个问题: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已经非常明显。

先是日本自己用舰载机击沉了大英帝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而后又是日本自己用舰载机摧毁了珍珠港内美太平洋舰队之一部,中途岛海战更是舰载机的天下。

按理说,日本人早就该认识到大炮巨舰在航母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可是为什么他们最后还要费力气去造“大和号”和“武藏号”?

cgd007 : 2008-06-02#119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救治?

cgd007 : 2008-06-02#120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旧址

cgd007 : 2008-06-02#121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九指神尼?

cgd007 : 2008-06-02#122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就职?

cgd007 : 2008-06-02#123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酒质?

cgd007 : 2008-06-02#12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你换成酒纸得了
旧知?

游客 : 2008-06-02#125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游客 : 2008-06-02#12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偷袭珍珠港背景--ZT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对外扩张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游客 : 2008-06-02#12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虎!虎!虎!

由日本帝国海军主力编成的机动舰队,在总指挥南云忠一中将的指挥下,于1941年12月7日4时30分(珍珠港时间),到达珍珠港以北200海里的预定展开海域,进入攻击前的紧张准备。

大战前的沉静

连日的航行使日本机动舰队的官兵十分疲劳,而大战前的惴惴心理又使机动舰队上至总指挥、下至普通水兵感到十分紧张。他们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不时聚在舰上的待机室聊天,以驱散心中的烦闷。现在终于抵达展开海域,他们反倒沉静了。这就是所谓的大战前的平静吧。

舰上餐厅正在开饭。按照日本海军的传统习惯,出发作战前要吃红小豆米饭。这一次也不例外,官兵们匆匆用完早餐,并吃了栗子。栗子在日文中是胜利的谐音,吃栗子是为了取吉利的彩头。早饭过后,担任攻击珍珠港的攻击队员,一边默默祷念着什么,一边迅速爬上飞机。

黎明前的天空一片漆黑,大风怒吼,吹得日本军舰左右摇晃。风声、舰艇主机轰鸣声和飞机发动声交织在一起,掩盖了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的人声。

与此同时,珍珠港所在地瓦胡岛一片沉寂。这一天正是星期天,无论太平洋舰队的官兵,还是普通市民,都在"南柯"城中沉醉,一点也没有觉察到恶魔即将到来。


战争策动者和机动舰队的指挥者十分注意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的动静,各种渠道来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他们手里,例如:"5日(珍珠港时间为4日),'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舰入港,'列克星敦'号和5艘重巡洋舰出港。故,现珍珠港内在泊舰只有:主力舰8艘,重型巡洋舰2艘。A地区有战列舰'宾夕法尼亚'、'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珍珠港时间6日,珍珠港在泊舰有:战列舰9艘、轻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供应舰3艘、驱逐舰17艘。入坞舰艇: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航空母舰和重型巡洋舰全部在海上。未发现舰队有异常现象。瓦胡岛上平静,未实行灯火管制。"

当时,日美关系已经成一触即发之势,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策动者随时都可能对美、英宣战。已有不少情报和警告性信件放在美国领导人和军事指挥人员的案头,但是都未引起他们的重视。

轻敌与麻痹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舰载机群扑向珍珠港

珍珠港时间12月7日凌晨5时30分,日机动舰队的"零"式水上侦察机首先冲入夜空,对珍珠港进行敌前侦察。各航空母舰上的作战飞机,已按顺序排列在起飞线上,地勤人员正全力与风浪搏斗,以保证飞机在大幅晃动的甲板上的安全与稳定。一个穿着飞行服的中校军官来到旗舰"赤城"号的作战指挥室,报告说:"报告长官,我们走啦。"南云忠一中将站起身来与他握别,下令起飞。这个中校军官就是担任这次空袭的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

依照指挥飞机起飞军官手里蓝色信号灯的指示,舰载机一架接一架按顺序离舰而云。同于舰身晃动厉害,加之每架飞机都满载弹药,飞离甲板后很难迅速爬升,脱离甲板后都向海面下沉,稍不留意就会堕入海中。驾驶员全力操纵,才能将飞机逐渐拉起。15分钟后,6艘航空母舰上的作战飞机均升入空中,他们在空中用了3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编队,向南约200海里的目标地区飞去。

根据作战计划,担任空袭珍珠港的舰载机分为两个攻击波次。第一攻击波由16个飞行队编成:渊田美津雄中校率4个"97"式水平轰炸机飞行队,计50架飞机。村田重治少校率4个"99"式俯冲攻击机飞行队,计54架飞机,板谷茂少校率6个"零"式战斗机飞行队,担负制空任务,计54架飞机。合计189架飞机。因其中有6架飞机起飞前发生故障,所以,出动的舰载机实为183架。第二攻击波由10个飞行队编成:岛崎重和少校率2个"97"式水平轰炸机飞行队,计54架飞机;江草隆繁少校率4个"99"式俯冲攻击机飞行队,计81架飞机;进藤三郎上尉率4个"零"式战斗机飞行队,计36架飞机,共计171架飞机。第二攻击波的指挥官系岛屿少校,他将在渊田总指挥官的指挥下,率第二波飞机于第一波战斗1小时之后,实施攻击。

大规模使用舰载机攻击敌舰队,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多年的愿望。早在山本1930年担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时,就在发展海军航空事业上花费了不少脑盘。1936年山本出任海军航空本部长,更为重视海军航空兵的作用。山本从确保日本帝国在太平洋的侵略利益的需要出发,认为飞机将是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力量,主张日本应在海军建设中重点发展海军航空兵。山本的如意算盘是,在海军力量对比上,美强日弱,美海军如横渡太平洋袭击日本。日本可首先使用潜艇、舰载机或驻在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岸基作战飞机,去迎击美舰队,逐步削弱其力量,使力量对比向有利于日海军的方向转变。山本的这一作战思想往一直无机会实现,今天机会终于来了。

渊田中校指挥的空袭编队,利用浓云的掩护,像发狂的蜂群一样,向瓦胡岛扑去。渊田座机的后面,是水平轰炸机飞行骗队,右面500米比渊田的座机低200米的空域,是鱼雷攻击机编队,左面500米比渊田的座机高200米的空城,是俯冲攻击机编队,制空战斗机编队则在渊田的座机的上方500米担任警戒与掩护。不久,太阳跃出海面,以每小时240公里的速度飞行的编队继续利用云层悄行。渊田中校为保持航向,开始向檀香山的广播电台的电波导航。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渊田意外地收到了当地的气象预报:北风,风速10节/小时,云层底高3500英尺,半晴,能见度良好。渊田心中顿感轻松。起飞一个半小时后,日军空袭编队看到了瓦胡岛的海岸线。渊田立即指挥机群右转,沿着海岸线转向岛西侧,以便避开岛东侧的山峦和云层,发动攻击。

渊田率领的183架飞机一架也未掉队。珍珠港的耻辱之时到了!

虎!虎!虎!

珍珠港时间12月7日7时40分,渊田中校举起信号枪,向机外打了一发信号弹。根据事先规定,打一发信号弹,表明对方未使用防空兵力兵器拦截,要采用突袭的方式发起攻击。攻击的顺序是:鱼雷攻击机队打头阵,以获取最大的突袭战果;水平轰炸机队在其后攻击,以扩大战果;俯冲攻击机队向福特岛的机场攻击。打两发信号弹,表示偷袭不成,转为强攻。攻击的顺序是:俯冲攻击机队先行攻击,造成对方的混乱,吸引敌对空火力;水平轰炸机队同时对敌在泊舰艇实施轰炸,压制并吸引敌火力;鱼雷攻击机队乘敌火力和注意力分散之机,实施鱼雷攻击。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攻击,制空战斗机队均负责掩护,重点歼灭敌升空截击的战斗机。渊田打出一发信号弹后,各攻击队的指挥官都看到了,唯有制空战斗机队因云层阻隔,未看到信号。此时,渊田想既然制空战斗机队未看到信号,不如再打一发,结果引起了俯冲攻击机队高桥少校的误会,以为要实施强攻。于是他下令俯冲机队攻击。此时,正是珍珠港时7时55分,比山本五十六规定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

高桥机队的攻击,顿时使希开姆机场、福特岛机场和惠勒机场浓烟弥漫,尘柱腾空。高桥的莽撞行动,给日军攻击编队造成了一阵混乱。其他攻击机队不得不抄近或突入烟雾中对美舰攻击。水平轰炸机队有的飞机进入三次都没有瞄准目标,有的把炸弹随便投在了入海口。
美在泊舰首先发生大爆炸的是停靠在福特岛东侧的"亚利桑那"号,接着"田纳西"号也燃起大火。"马里兰"号被炸弹穿透甲板,在舰内爆炸。在福特岛西侧停靠的"犹他"号拖靶船遭到攻击后很快沉没,"西弗吉尼亚"号和"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身中鱼雷,半截沉在水中,"加利福尼亚"号命中3条鱼雷。停在福特岛东侧的"海伦那"号巡洋舰和"奥克拉拉"号驱逐舰,也被日机发现,遭到攻击。
珍珠港时间8时40分,在第一次攻击持续了约1小时之后,岛崎少校率领的第二攻击波抵达瓦胡岛,经4分钟的展开,开始了攻击。他们轮番攻击了卡内欧里机场、希开姆机场和福特岛机场,俯冲攻击机队又攻击了珍珠港的舰艇。日机专找用舰炮对空射击的军舰攻击,只到舰炮停止射击才罢手。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的旗舰"宾夕阳法尼亚"号停靠在舰坞,也被日机发现,遭到攻击。第二次攻击也持续了大约1小时。渊田中校核实了战果后,才命令驾驶员驾驶受伤的战机,最后一个退出战斗返航。
美太平洋舰队遭到惨重损失。据统计,在日军的偷袭下,共损失各种舰艇40余艘,飞机260架,伤亡4575人。所幸的是,由于华盛顿于11月27日归来了"警惕战争"的警告电报,太平洋舰队的3个航母特遣舰队提前驶离珍珠港,才幸免于难。最富戏剧性的要数"企业"号航空母舰了。该舰于12月5日驶赴威克岛,预定7日7时30分返回珍珠港,由于补给延误了时间,比预定到达时间晚了30分钟,才逃脱了灭顶惨祸。

在发出第一发信号弹后,渊田已感到此次偷袭志在必得,于是不待攻击结束,即于7时53分命电报员向机动舰队发回了突袭成功的暗码:虎!虎!虎!"赤城"号立即向停泊在日本广岛港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旗舰"长门"号转发了这个消息。其实,与此同时,"长门"号已收到了渊田座机的电报信号。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成功了。

那么,在日机肆虐之时,珍珠港内美太平洋舰队的官兵在干什么呢?

炸醒了珍珠港

自从接到华盛顿11月27日发来的警告电报之后,金梅尔海军上将指挥太平洋笕人作了些预防性准备。例如,11月28日,他令"企业"号航母率3艘重型巡洋舰、9艘驱逐舰驶往威克岛。12月5日,又令"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率3艘重型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驶往中途岛。另一个航母特遣队已先期派往瓦胡岛南700海里处举行作战演习。这样,舰队的部分主力已分散到较为安全的地方去了。在海岸基地飞机的防护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惠勒机场曾赶造了100多个飞机掩体。但是,就整个情况看,金梅尔及其下属官兵对可能遭到攻击一事,并未引起足够的警惕。夏威夷美空军司令马丁少将等人曾于8月之前写了一份报告,指出:日本可能会派舰队驶近瓦胡岛300海里处,然后向瓦胡岛美军实施攻击。为防止日机偷袭,应派远程轰炸机实施巡逻。这份料事如神的报告,竟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足见太平洋舰队是多么麻痹。


12月6日,金梅尔海军上将十分忙碌。他参加了一次冗长的会议,讨论珍珠港在泊舰还要不要疏散的问题,未得出任何结论。晚上,他参加了一个社交活动。紧张的一天,使他十分劳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太平洋舰队的官兵也都劳累了一周,好容易盼来了一个礼拜天,他们大都在睡懒觉,以补偿连日的辛勤。夏威夷是太平洋上的乐园,气候宜人。岛上的居民早已养成了安逸而闲适的性情。在这宁静的气氛中,他们是不会放弃安适的美梦的。

7日晨,金梅尔上将早早起死回生床,一觉赶走了连日的疲劳,使他充满了活力。他稍事准备,就要动身去赴约,和夏威夷陆军司令肖特中将打一次早场高尔夫球。7时30分,他正要出门时,接到舰队司令部值班军官莫菲中校的电话,说一艘驱逐舰在珍珠港附近发现一艘国籍不明的潜艇。事关重大,金梅尔立即决定去舰队司令部。莫菲手中的电话尚未挂断,勤务兵就大声叫嚷着跑进值班室。他告诉莫菲,日本飞机正在轰炸!莫菲立即跑出去观察,日机果然在狂轰烂炸。

金梅尔听到爆炸后,立即奔到院子里观察,看到日机像发狂的黄蜂一样,穿梭肆虐。他脑子里刹时一片空白,接着愤怒、痛苦、震惊一齐涌上心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他迅速登上汽车,电掣一般冲向舰队司令部。

日机狂炸之时,太平洋舰队一片混乱。基地指挥官福拉克少将起得较早,正在甲板上散步,一声爆炸使他霍然一惊。他以为是美军的教练机不慎将炸弹遗落,抬头一看,机翼下一个血红的膏药旗标识映入眼中。他大声警告:"全体注意,日机轰炸了!"舰上官兵听到少将的呼喊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有不少人跳入海中。另有一艘舰上的官兵正在做晨礼拜,听到头上飞机呼啸,还以为是美机在演习。当发觉是日机攻击之后,有的军官立即指挥用舰炮对空射击,反而防碍了对日机的射击。岛上的居民被日机的声势所震慑,惊慌失措,到处躲避。

日机飞走后,瓦胡岛一片狼藉。珍珠港内,遭到毁灭性打击的舰只东倒西歪,有的大火冲天,有的黑烟滚滚,有的半截没于水中,有的则歪斜于泊位。码头上舰艇的碎片随处可见,瓦砾成堆。湾内水中漂浮着断头缺肢的尸体,鲜血从伤处流出,很快随水波扩散,焦糊腥臭之味令人窒息。受伤者则大声呼号,有的扭动着残躯艰难爬动,有的瞪着惊恐的眼睛呆视天空。惨哪,到处是不忍卒睹的惨景。

在日机轰炸之时,也有不少官兵和市民迅速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他们或抵抗,或救援,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驻福特岛的海军航空队参谋拉姆斯中校警惕性较高,当他听到一个中尉说:"有架飞机像是投下了一枚炸弹"的报告后,立即意识到是日本来偷袭了。他大步冲出办公室,穿过走廊,跑进报务室,命令全体报务员立即用明码向首都华盛顿发报:"空袭珍珠港,这不是演习!"这份电报稍早于金梅尔的电报,因此,拉姆斯就成了第一个向全美国公布日本偷袭珍珠港消息的人。

大轰炸开始时,美陆军第14截击机飞行大队司令戴维森准将正在家里的卫生间刮胡子,听到爆炸声后,也奔出屋外,看见日机正轰炸惠勒机场,他的一对孪生女儿在草坪上已被轰炸吓呆了,他一把把女儿拖回屋里,立即冲到司令部指挥抵抗。他怒气冲天地发布着命令,并和其他官兵冒着弹雨,冲破火海,凭着双手,把一架架示受伤的飞机拖到安全地带。

在日机轰炸正炽烈之时,第1010号码头基地司令威廉少将亲自指挥一艘小艇来往于珍珠港内,将不少受伤落水官兵运往急救站,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飞行员艾伦上尉听到爆炸后,立即挂断远在美国本土的妻子的电话,冲向机场,爬上一架B-17轰炸机,发动引擎,试图升空与敌机决一雌雄。因跑道被毁,一台引擎有故障,他不得不放弃起飞打算,将飞机滑行到较为安全的地方。

艾伦所在飞行队有一名小兵,在日机大轰炸时,他不顾安危,爬上一架正在燃烧的B-18轰炸机内,操起机枪就瞄准俯冲的敌机猛烈扫射。

当日机轰炸刚结束,珍珠港在泊舰上的未受伤及轻伤的官兵,立即返舰灭火。他们不畏高温,不怕被烧伤,勇敢地同烈火展开了斗争。

空袭过后,夏威夷的民间防卫队立即行动,他们顾不上自家的损失,亲人的安危,根据军方的要求,协助驻军灭火和进行沿岸巡逻。檀香山医院内,排满了献血的群众,其中有华侨,有白人,有黑人。他们争先恐后,纷纷卷起袖子,献上自己的鲜血,以救助受伤的官兵。

珍珠港美军的顽强抵抗,使日偷袭部队付出了代价。在其两个波次共计354架飞机中,损失和被击落的有29架。

日军的炸弹炸毁了珍珠港,但也炸醒了那里及全美国的人民。

游客 : 2008-06-02#12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关于这次遭日军偷袭的经验教训,后面将在战略角度进行探讨。在此,仅从太平洋舰队这个局部,就这次事件的教训作些阐述。(ZT)

在这一偷袭轰炸事件中,付出惨重代价的美太平洋舰队有什么教训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惨重损失的呢?主要原因似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轻敌。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金梅尔上将和参谋长史密斯上校事前已得到过要准备日军发动战争的警告,但他们都未认真对待。他们认为,日本不敢轻易挑起战端,即使敢挑起战端,一是不会来得那么快,二是最多能出动1-2艘航空母舰,来骚扰一下。这个轻敌的判断,葬送了太平洋舰队的部分主力,使整个舰队半年不能投入作战。

麻痹。由于轻敌,太平洋舰队基地虽有防空部队,但配系不严密,麻痹大意,缺乏警惕,未实施24小时警戒。当敌机空袭进行了5分钟之后,高炮才开始射击。有的高炮分队直到要对敌机射风吹草动,拉了击发装置,却无发射怕响,打开炮拴一看,才发觉膛内未装填炮弹。更有甚者,据12月6日收到的通报,将有12架B-17轰炸机于次日抵珍珠港希开姆机场加油和检修,然后飞菲律宾。这一通报竟进一步麻痹了美军自己。12月7日晨,瓦胡岛北端的第55雷达站值班员,在荧光屏上捕捉到两个亮点,判断出是飞行物体,他们即将该飞行物体的距离、航向报告给情报中心。值班军官泰勒中尉安全没有敌情观念,他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们:"放心吧,那可能是我们的B-17轰炸机"。实际上,那是日军的前敌侦察机。这一由麻痹导致的轻率判断,使太平洋舰队丧失了宝贵的预警和战斗准备的时间,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寡断。金梅尔海军上将是一位在海军服役多年的军人,精明、干练,素养较高。但是,在这一次的对日战备方面,他却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轻敌,优柔寡断。这两个错误断送了他的海军生涯。12月6日,金梅尔曾参加了舰队司令部关于要不要疏散在泊舰的参谋会议。会上没有作出什么决定。金梅尔是这样考虑的:3个航空母舰特遣队都已离开珍珠港,如将现在的在泊舰疏散往海上,它们将不会得到舰载机的空中掩护。缺乏空中掩护的舰只在公海上将比在港内更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表面看,金梅尔的想法并非没有道理,但是稍一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个想法是主观的、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第一,舰艇集中停泊在基地港之内,势必成猬集之势,这样不仅目标大,而且各舰都配有一定基数的弹药和燃料,一艘遭敌击中爆炸起火,就会危及周围舰只的安全。如果敌集中火力封锁或堵塞进出航道,一艘也别想逃脱厄运。既然已知战争迫在眉睫,并且也预计敌人可能采用空中偷袭的战法,那么就应该首先想到集中驻泊的不利因素大于分散荫蔽的问题。这是十分简单的军事常识问题。第二,既然已经考虑到舰只的空中掩护问题,那么,就应该联想到珍珠港基地的地面防空和空中拦截的态势及准备程度。事关重大,作为舰队司令,应立即下达有关指令,布置参谋检查落实,并采取24小时戒备体制才对。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犹豫。可惜的是金梅尔上将没有果断地这样做,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在日机狂炸之时,有一个小插曲:金梅尔和他的中校通信官一起站在舰队司令部办公室窗前,愤怒地注视着日机肆虐。突然,一颗子弹破窗而入,打在了金梅尔的胸口,在他雪白的上将军服上留下了一点黑瘢,然后顺势掉在了脚下。金梅尔盯着地上的子弹自方自语道:"这颗子弹还不如把我打死的好。"这句话清楚地反映了他当时悔恨、痛楚、自责的心情。

指挥失当。当时除高炮、截击机外,还有一种有效的防空武器--气球。这种"武器"已经运到了珍珠港,但没有任何军官想到应尽快把它分发并放起来。这是指挥失误的例子之一。惠勒机场是美军截击机机场。基地指挥官威廉·弗雷德预先已采取了防护措施,修筑了100多个飞机掩体,可是美陆军夏威夷驻军司令肖特中将害怕进掩体的飞机会遭到日特的破坏,于12月6日特地下令把战机整齐地停在飞机掩体外,并派重兵警戒。这个命令葬送了该机场的P-40和P-36型截击机。令出多门,相互矛盾,这是美军指挥失误的例子之二。日机两个波次的攻击结束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仍未搞清日机是从南边来的,还是从北边来的问题。金梅尔开始认定日机来自北边,但是从一架被击落的日机中取出的航图标示来看来袭方向却是南边。于是,金梅尔下令"企业"号航空母舰特遣队向瓦胡岛南部海域巡逻。殊不知缴获的航图是日军为防泄密,故意将南北颠倒的一份航图。金梅尔上了一个大当。美军一架飞机的驾驶员艾伦上尉负责侦察敌人,他认定敌人在北,于是驾机向北侦察,但地面却令他掉头南巡。不久,他即发现海面上有一艘航空母舰。幸亏艾伦冷静,他经仔细辨认,认出那是"企业"号,才未实施攻击。险些造成自己打自己的惨剧。艾伦立即掉头向北飞去,可惜因燃料快耗尽了,他不得已只好中途返航。如果金梅尔稍微冷静一点,派"企业"号向南追踪敌人的同时,再派飞机向北侦察,那么南云忠一率领的机动舰队就会被发现,被攻击。战争局势可能就会有另外的变化。金梅尔的失误,使南云侥幸躲过了一场灾难。这是美军指挥失当的例子之三。

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珍珠港遭袭击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美军自己的失误,是酿成苦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游客 : 2008-06-02#129
回复: 人中龙凤: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名将?zt

小说类还有《燃烧的岛群》

对!提到太平洋战争,就必须提到该类题材中最优秀的中文小说《燃烧的岛群》。罐罐将在后面的叙述中大量引用该小说章节。:wdb10:

游客 : 2008-06-02#130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进来再向灌灌兄弟请教一个问题: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已经非常明显。

先是日本自己用舰载机击沉了大英帝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而后又是日本自己用舰载机摧毁了珍珠港内美太平洋舰队之一部,中途岛海战更是舰载机的天下。

按理说,日本人早就该认识到大炮巨舰在航母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可是为什么他们最后还要费力气去造“大和号”和“武藏号”?

[FONT=&#718][/FONT][FONT=&#718]
因循守旧![/FONT]
[FONT=&#718][/FONT]
[FONT=&#718][/FONT]
[FONT=&#718]早在19世纪,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就提出依靠战列舰实施舰队决战、进而夺取制海权的思想。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直视巨舰大炮为争夺制海权的主要武器,大力制造战列舰。然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无线电通信、潜艇、航母和航空兵等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海战领域的深刻变革。事实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引以为豪的大型战列舰就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大部分葬身于珍珠港之中,而其送葬者恰恰是日本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FONT]
[FONT=&#718][/FONT]
[FONT=&#718]珍珠港的当头一棒打醒了美国海军,其决策者在挨打中看到海战领域的新变化。他们意识到马汉的巨舰大炮舰队决战思想在新时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无论是从火力、机动力还是突击力来说,战列舰上的大口径火炮都无法与航母舰上的舰载航空兵相抗衡。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正在取代战列舰,成为争夺制海权的主打力量,这是不争的事实。为此,美国高层提出,将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作为海上决战的主要兵力,通过对海战场制空权的控制,进而夺取制海权,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决战制海战略。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美国海军甩掉了一批旧战列舰的包袱,修订了原来的造舰计划。他们把正在建造的战列舰改装成了航空母舰,把生产汽车的工厂改为生产飞机。再加上太平洋舰队虽在珍珠港损失大部分战列舰和数百架飞机,但以企业号为首的航空母舰群并不在港内,所以3艘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未受到损失。这样,仅用半年时间,美国一支适应新型海战需要的舰队迅速壮大起来。中途岛海战,美军正是以舰载航空兵为主战兵力,依靠两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的特混舰队,采用全新的海战方式迎战日军,表现出了新的战斗力。

反观日本海军,虽然它在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航空母舰的作用,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航母集团的军队,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军事思想的落后。日本海军确实在珍珠港制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但这一胜利仅限于战术层面。从战略上讲,珍珠港事件对日本海军不啻于一次失败。当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日本海军的高级将领,如山本、南云等人被一片喝彩冲昏了头脑。联合舰队用航空兵在珍珠港创造的奇迹并未能让他们看清舰载航空兵的巨大威力。他们更不可能在胜利的喜悦中看到海上作战的新变化。固步自封的日本海军又重新回到以战列舰为中心的陈旧海战决战方式上。这种战法从中途岛海战中山本大将对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位置的后方布局就可以看出,他采取的是航母作战,战列舰决胜的旧思想。否则战列舰应该环绕航母,这样也可以籍着战列舰强大的火力把因南云的失误而被击毁的航母挽救回来。由此看来,接下来的中途岛海战出现胜负易位是必然的。

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打了胜仗固然是件好事,但一支军队如果因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看不到军事变革的趋势,失败就离它不远了。
[/FONT]

游客 : 2008-06-02#131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另外一点可以作为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决胜”思想体现的佐证,就是日本海军对于其航母作战直接体现者-飞行员的态度。在日本联合舰队中,他们并不把精英飞行员作为宝贵的骨干而保护起来,反而对其损失持不重视态度。如果真正是航母决胜思想主宰决策,则应该大力抽调部分精英飞行员回后方作为飞行教官来产生高素质飞行员的可持续性战力。很可惜,日本帝国的精英飞行员们虽然个个骁勇善战经验老到,却大多消耗在了中途岛海战及后来的局部海战中,从而使得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飞机作战素质的极度下降!从而也成就了“马里亚纳猎火鸡”的笑名。

游客 : 2008-06-02#132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马里亚纳猎火鸡”

1944年初,节节胜利中的美军急欲为B-29“超级空中堡垒”寻找一个理想的中继机场,以便展开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而马里亚纳群岛正是一个绝好的地点。这一次,已经进入战时体制的美军一下子出动了15艘航母,而日军在这一地区只有9艘航母,实力明显弱于美军。

但是,马里亚纳对日本的关系太重大了,日本海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军决一死战。6月17日,美军第58特混舰队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它又分为4个航母大队,,共辖有“大黄蜂”号、“约克城”号、“贝劳•伍德”号、“邦克山”号、“黄蜂”号、“蒙特里”号、“卡伯特”号、“企业”号、“列克星敦”号、“圣贾辛托”号、“普林斯顿”号、“埃塞克斯”号、“兰利”号和“考佩斯”号14艘航母。日军的兵力为“瑞凤(Zuiho)”号、“千代田(Chiyoda)”号、“千岁(Chitose)”号、“大凤(Taiho)”号、“瑞鹤(Zuikaku)”号、“翔鹤(Shokaku)”号、“飞鹰(Hiyo)”号、“隼鹰(Junyo)”号和“龙凤(Ryuho)”号9艘航母。

6月19日上午,日军舰队抢先出动4波共计326架飞机起飞攻击美军。但就在日军旗舰“大凤”号进行起降作业而无法做反潜机动时,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了它的右舷。由于汽油蒸气外泄,该舰的腹部接二连三发生了大爆炸。祸不单行,12时30分,美国潜艇“棘刺”号又一次突破了日舰队由驱逐舰组成的外围警戒圈,向正在回收飞机的日舰“翔鹤”号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命中3枚。“翔鹤”号发生了一连串大爆炸,象一口活棺材一样飘浮在洋面上。

更为不幸的是,由于日军的精英飞行员凋亡殆尽,以致于4个攻击波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而美军航母安然无损,自己出击的326飞机竟然被击落315架,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战斗中,美军飞行员欣喜地喊道:“这就象古代的猎火鸡呀!”从此该战被戏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举世闻名。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6-02#133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溜进来,

继续学习~~~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6-03#13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珍珠港事件与罗斯福的"苦肉计"

核心提示: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罗斯福为了获得民众支持参战而采取的“苦肉计”。

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号称“太平洋十字路口”的地方,由132个火山岛组成,东距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857公里,西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8516公里。它就是美国最年轻的一个州――夏威夷。早在4世纪时,夏威夷就有了第一批居民,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来到这里定居。1527年,西班牙冒险家来到这里,就以波利尼西亚神的住地Owhyhee命名该岛,即夏威夷,也就是老家的意思。1898年,该群岛归属美国后,改称为Hawaii。该群岛有八大岛,其中之一名叫瓦胡岛,岛上有一海港,因盛产珍珠而得名珍珠港(Pearl Harbour)。自古以来,夏威夷群岛除大洋上的风暴外,很少有战祸波及。然而,1941年12月7日,一场由天而降的灾难使得这里成为人类永久的记忆。而在这记忆深处还有一些或明或暗的不解之谜。

是罗斯福在施“苦肉计”吗

1995年9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接到一位名叫海伦・哈曼女士给他的信。她在信中,暴露了有关珍珠港事件的一些内幕。

信中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罗斯福总统紧急召开了一个由极少数军官参加的秘密会议。总统在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高层已经预见到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命令与会者尽快准备将一批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集结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港口,随时待命启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禁止将会议内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红十字会的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罗斯福解释说,只有当美国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投入战争。

这封信有这样几个要点值得注意:

一是罗斯福事先就知道了日本要偷袭珍珠港;

二是为了避免因偷袭而造成人员与财产损失,罗斯福作了部署;

三是罗斯福的部署仅限于向珍珠港派遣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

四是罗斯福不想张扬这件事情,让与会者严格保密;

五是罗斯福认为只有美国遭到攻击时,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参战。

从上述5点,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罗斯福做出的决策很怪,怪在哪里?怪就怪在明知道日本人要打他,他却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式,伸着脖子让敌人打。

于是,这封信自然让人想起罗斯福是在搞什么“苦肉计”,否则,战争史上哪有明知道对方要发动战争,自己不做实质性的准备的呀!

这封信披露后,顿时引起美国国内的轰动,再次让人产生对珍珠港事件的质疑:珍珠港事件前,罗斯福等人都干了些什么?
那么,哈曼女士这封信究竟可靠吗?

有两个问题使得人们有理由认为,这封信有可能可靠:

第一,哈曼的爸爸史密斯是当时美军陆军部负责后勤保障的副主管,信中涉及的内容都是后勤方面的。如果哈曼是在编造一个神话,为什么不把神话说得大一些,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呢?

第二,信发表后,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在查阅该会1941年至1942年财政年度的有关文件中,意外发现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曾进行过非常规的人员和储备物资紧急调动。例如,在那段时间里,夏威夷分会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红十字会总部得到价值25万美元的医疗急救物品,同时,还通过秘密渠道接收到价值5万美元的药品和物资。

1941年11月的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也显示,那个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 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调去的临时人员。有关人员还从当时任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

罗斯福究竟是不是在搞“苦肉计”,才使得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

首要一个问题,美国是否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关于这一点,有关历史档案已经解密,在战前,美国确实破译了日本的绝密密码。

早在193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就是FBI)和美国海军军区情报办公室(也就是DIO)会同美国陆军共同组建代号“魔术”的密码破译小组,会集全国最有名的密码专家破译日本人的密码。其中最有名的那个专家是威廉・弗里德曼中校。

当时,美国密码破译有着分工:海军负责提供截取日本人的信号、资金和厂房设备,陆军负责破译。

弗里德曼被美国人称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密码专家”,这个人性情内向,不好动,但从不假设。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绝不承认“不可能”,他在1940年8月,就成功地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后来,弗里德曼累病了,天天睡不着,不得不进医院。接替他的人也是一个天才,名叫哈里・克拉克。

破译了日本外交密码后,日本外务省与他们驻美国的外交使团的通信联系,美国人是了如指掌,一清二楚。

12月6日,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军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吉三郎大使的电报,也就是后来所说的“14段电报”。其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与美国的“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

由于情况紧急,这封电报是分两个部分交给罗斯福的――破译一段交给总统看一段。罗斯福看完前13段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

很快,电报的最后一段被破译出来,日本政府要求野村大使于凌晨1时整,准时将电报转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美国分析,日本人所说的凌晨1时,很可能就是日本发起进攻的时间。华盛顿时间7日凌晨1时,是东京时间8日凌晨3时,是夏威夷时间7日早晨8时。在历史上的这一刻,日本偷袭珍珠港已经有10分钟了。

罗斯福看完最后一段电报只是说了句:“知道了!”

罗斯福是个注重细节的政治家,而且,作为美国最高决策者,罗斯福会忽视这样重大的情报吗?

不会,绝对不会!

罗斯福不仅没有忽视,而且还采取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措。这就带来另一个疑点。

罗斯福在得知这份情报后,却会同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中将密电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将军,立即把航空母舰从珍珠港调出外海,照例进行训练,而其他舰船一律留在港内。

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美国武装力量总司令,罗斯福有权调动部队,当然这种调动是通过海军部实施的。问题在于,罗斯福为什么只调航空母舰离开珍珠港,而不是整个太平洋舰队?

是为了正常的军事训练?不像!没有辅助舰船,航空母舰不可能进行编队训练的。即便可能,也是不完整的。

是为了避免日军偷袭遭受损失?也不全像!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把整个舰队暂时调离珍珠港?那样,岂不更加避险?

可能的答案是:罗斯福调航空母舰出港是为了航空母舰的安全。随之而来,一个谜一样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让整个太平洋舰队出港避险?

罗斯福手中拿着的这份日本的电报,是太平洋舰队第14海军军区通信参谋莱顿中校破译的。莱顿不可能直接接触到总统,他破译后,把电报交给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

可是,当时金梅尔却对莱顿说:“稳当点,不要担心。军人最大的弱点是惊惶失措。这没有什么!你已尽到职责了,可以走了。不过我提醒你一句,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那么,金梅尔为什么要训斥莱顿呢?只有一条解释,就是他见到这份情报前,就知道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将会怎么做。否则,作为战区司令官,借金梅尔一个胆子,他也不敢这样玩忽职守。

围绕珍珠港事件的疑点继续在增加……

如果是罗斯福刻意在实施“苦肉计”的话,这可是天大的事,绝对不会是一个人能干出来的。即便罗斯福可以决策这件事情,但是落实这个计谋,还要有其他人来干。即便从保密起见,不可能让太多的人知道这个“苦肉计”,但是至少在决策层还是有极少数人参与了这个计策的制定、实施与落实。

比如:当时,斯塔克这个人就值得怀疑。当时他是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太平洋舰队直接归他负责。他是最早知道日本人要对美开战的情报的人,即便出于职责的本能,他接到这样的情报,也应该预做准备呀!总统做不做,是他的事情,你是直接负责海军的最高军职人员,你不能不管吧?可是,他真的就没有管,而是去做一件非常消遣的事情――到国家剧院看新上演的话剧《学生王子》了。只是临走时,他对送情报的人说了句:“明天,我将向总统汇报此事。”

作为海军最高官员的斯塔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美国国家机器一直以其高效率运作著称,为什么现在对这件事,它的官员竟然麻木不仁?

除了斯塔克已心中有数外,没有任何解释可以说清楚这个问题!珍珠港事件后,斯塔克一度因为对事件负有责任而被解职,然而,很快他就被任命为美国欧洲海军司令兼任第12舰队司令。这种异乎寻常的使用,令人费解,更增添了人们的疑虑!

另一个疑点最大的人,要属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了。

破译日本密码是陆海军能力合作的结果。12月6日上午,美国陆军情报局远东情报科科长布拉顿上校也将侦知的日军可能即将进攻东南亚的情报向马歇尔汇报。然而,他到处找也找不到马歇尔。直到11时,才在阿林顿公园里找到正在那里牵着一只白毛黑斑狗骑着马散步的马歇尔。马歇尔似乎事先知道一样,平静地继续散步。

马歇尔是美国陆军的最高军职人员,担负整个陆军的作战指挥。从职务上讲,他不应该对这样重大的情报置之不理。

那么,从个性上看,也很奇怪。马歇尔是美国陆军的伯乐,有极高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他是世界十大优秀参谋长之一。他有一句名言:“低调做人,高效做事!”因此,无论从职务上还是从个性上,马歇尔都不应该这样做。可是,事实上马歇尔却这样做了!于是,人们在怀疑马歇尔为什么要这样做?

罗斯福、金梅尔、斯塔克、马歇尔――如果把这些人的名字与他们的职务勾联起来,立即会发现他们是当时美国军界的最高决策圈子。然而,就是这些决策圈子中人的疑点丛生,使一些美国人认为,珍珠港事件的真正原因是罗斯福对美国人自己施的“苦肉计”。

先不说“苦肉计”之说是不是真的,先分析一下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些观点认为,罗斯福是以一个舰队的代价换来美国人对日本和德国宣战的结果。

面对德国与日本的扩张威胁,罗斯福是有心参战的。然而,美国民众是不会答应他的参战政策的。

美国建国后,出于巩固政权、在美洲扩张自己的势力的需要,确立了孤立主义政策。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总统,叫约翰・亚当斯,他有一句著名的孤立主义经典口号:“美国用不着到国外去搜寻怪兽并将其消灭。”

希特勒纳粹运动的兴起与第三帝国建立后的欧洲形势,并没有逃过罗斯福的眼睛。然而,罗斯福最初选择了沉默,因为,美国是一个孤立主义传统很深的国家。孤立主义思潮并不是要真的完全与世界隔绝,其实质是追求“让美国以最小的风险和成本参与世界事务”。这种思潮深刻影响着美国外交政策史。所以,尽管美国民众对法西斯侵略政策表示反对,但是有80%以上的人认为,如果战争不蔓延到美国,就不应该参战。

然而,沉默并不代表无话可说。罗斯福密切关注着欧洲正在发生的变化。1938年4月中旬的一个周五,他给后来他最大的敌人希特勒写了一封信。他在这封信中,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询问希特勒:“阁下,你能否答应不进攻以下国家?”然后,罗斯福提出了一份31 个国家的名单,其中有波兰、捷克等。罗斯福写这封信后,为了堵住国内孤立主义者的嘴,第二天,他专门发表讲话说:“我的信并不是背离美国的政策,我们还是实行‘不卷入’,‘不承担义务’的政策。我要扮演的不是什么调停人,而是邮电局或者电报局。”

罗斯福与希特勒没有见过面,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对方政治理念的了解。罗斯福与希特勒的各自经历、家庭出身与一切背景,简直是天地之差,云壤之别。罗斯福追求的是通过民主政治与美国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世界。他反对法西斯侵略。

信发出后,立即在欧洲引起反响,舆论认为,这封信如同风暴过后的阳光,使欧洲天空灿烂起来。那么,希特勒怎样回复这封信的呢?那就是极尽挖苦、嘲弄与蔑视之能事!

希特勒是个演说天才,他能把死人说活,也能把活人说死。他在演说时对罗斯福的信逐条逐句地加以批驳。关于罗斯福开列的不要侵略的31个国家的名单,希特勒说:“罗斯福先生,我帮你问过你所开列名单上的31个国家,可是遗憾的是,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响亮地回答:‘不,我们没有受到德国的威胁!’他们为这种来路不明的谣言惟一的反应就是气愤。”

希特勒说到这里,台下一片嘲笑声。接着,希特勒提高嗓音说:“罗斯福先生,我完全理解你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仗着你们国家幅员广大、财力雄厚,想充当世界的老大。而我,亲爱的先生,却处于一个比你的国家小得许多,也逊色得多的地方。”

罗斯福的呼吁得到的是嘲弄。这使得他越来越认为,希特勒在欧洲日益坐大,对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威胁极大。当时,欧洲是美国资本和商品输出的主要阵地,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与大西洋相连的美国东海岸,又是美国经济和金融的中心。

于是,罗斯福在美国没有参战前,甚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时,就根据当时国际社会瞬息万变的局势,产生了将纳粹德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思想。

可是,怎么对付国内孤立主义的束缚呢?要知道,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度内,总统的决策行为不能不考虑民众的支持。

美国是一个两洋国家,南北邻国都是弱国,他享有天然的安全感。自从1814年结束的美英战争后,美国国土没有落下一枚敌人的子弹。罗斯福清楚,只要希特勒或他的盟友的炸弹不落在美国头上,美国很难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于是,他希望他的敌人都犯错误,自己也要为敌人犯错误提供机会。

让敌人犯错误,就是让敌人将炸弹投在美国人的头上;而给敌人犯这样的错误提供机会,就是即便知道敌人要投炸弹,也装作不知道,造成美国遭受侵略的既定事实。如果这个事实出现,那么,自己身上的孤立主义绳索,就会不解自开了!

让孤立主义绳索不解自开――如果说罗斯福拿珍珠港事件当诱饵,给美国民众下了一个套,也就是所谓的“苦肉计”的话,原因就在于此!在战争爆发之前,罗斯福对他的助手和好友霍普金斯说:“我料定我们的敌人不会永远不犯错误。如果日本人进攻我们,我将争取国会批准我参加这场战争。”

日本对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偷袭,给了具有极强心理安全感的美国人以极大的冲击。他们实在是弄不明白,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竟敢与美国开战!震惊过后,是愤怒。美国人一反原来的对日态度,坚决要求政府对日宣战。

当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当天晚上20时30分(华盛顿时间),罗斯福在秘书丽海狄的搀扶下,臂戴黑纱走出白宫,向在深夜里仍然聚集在白宫外面草坪上的无数民众说:“美国公民们,我向你们宣誓:我与我的同事,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罗斯福的老对手、共和党领袖查斯・麦克纳里听后,握着罗斯福的手说:“总统阁下,从现在起,我们的国家赶往一个政治假期。在这个政治假期里,我们在政治上的敌意消失了,我们只有一个政党,这就是美国的荣誉与尊严!”

12月8日中午,罗斯福走进国会大厦,向国会发表宣战演说。他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代表全体美国人民的思想在此讲话。由于美国在昨天――12月7日――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遭到了日本军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我要求国会自日军进攻时起,宣布国家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他的演说赢得了热烈掌声。最后,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宣战决议。

就这样,罗斯福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地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了。

在欧洲与希特勒军队奋战的丘吉尔,听说美国参战了,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说:“今晚我会睡得很香很香!”

而希特勒却狂怒道:“日本人真是太愚蠢,为什么要惹那个美国人!”希特勒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避免美国参战,曾给海军下了死令,不得主动攻击美国船只。然而这一切努力都随着珍珠港事件而消失了。

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个历史的刻度,这个历史刻度表明太平洋战争开始爆发,日本开始从战争胜利走向没落和失败。

然而,围绕珍珠港事件的疑点却一直无解,因为最权威的美国国家档案并没有公开。在美国国家有关档案解密前,人们会一直追问珍珠港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不过也难以有准确的答案,或许它会永远沉溺于历史的长河中。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政治体制的国家,如果这件事情真是事实――国家的决策者竟然要以这样狠毒伤亡几千人的苦肉计,换取自己决策的被通过,那么将要引发一场政治大地震。特别是对于美国这样标榜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国家,更是对它的价值观的一种挑战,甚至是绝杀。所以,珍珠港事件的真相恐怕永远是一个谜了!

文章摘自《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 马骏/著 中华书局

游客 : 2008-06-03#135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珊瑚岛海战,中途岛之战的前奏

珊瑚海海战(1942.5.4-1942.5.8)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5月,美、日航空母舰编队在珊瑚海进行的海战。

1942年春,日军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后,决定向西南太平洋推进,夺取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以掌握该地区制海制空权,切断美利坚合众国通往澳大利亚联邦的海上交通线。

5月初,日本第4舰队司令井上成美海军中将派高木武雄海军中将率第5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舰载机共125架)及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6艘从特鲁克出发,伺机消灭盟军水面舰只。原忠一少将率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和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从拉包尔启航,掩护登陆船队驶向目标。

美军截获日军行动情报后,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命令弗莱彻海军少将率第17特混舰队(“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舰载机140余架,巡洋舰5艘、驱逐舰9艘)在珊瑚海阻击日军登陆莫尔比兹的行动。

5月3日,日军占领图拉吉岛。接到日军正在图拉吉登陆的消息时,次日上午,“约克城”号舰载机袭击图拉吉岛外海日本舰队,击沉驱逐舰1艘和小型舰艇数艘。

5~6日,双方舰队在珊瑚海搜索。7日,日本“翔鹤”号和“瑞鹤”号派出舰载机搜索敌人。舰载机发现并击沉油船(尼奥肖号)和驱逐舰各1艘。同时,美舰载机攻击日军登陆船队和护航编队,击沉“祥凤”号航空母舰。美日双方舰队刚好处于相互攻击范围,但双方都没有发现对方。下午日本再次派出舰载机搜索敌人,在暮色中,几架迷失方向的日本飞机甚至错误地试图在约克城号上降落,被高射炮手驱散。

5月8日八时双方侦察机几乎同时发现彼此的目标。8日上午,双方航母编队在200海里距离上出动舰载机群展开激战。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共起飞82架飞机进攻日本舰队。“瑞鹤”号逃进雷雨区,免遭袭击;“翔鹤”号被两颗炸弹击中,失去作战能力。日本出动69架舰载机攻击美国舰队。“列克星敦”号中弹,2条鱼雷击中该舰左舷,又被2颗炸弹击中,后因燃油气体泄漏发生爆炸而沉没,“约克城”号被一颗炸弹击中受伤。美国损失飞机66架,日本损失飞机77架。

此次海战是战争史上航空母舰编队在目视距离之外的远距离以舰载机首次交锋,也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受挫。从战术得失来看,日本海军取得了珊瑚海海战的战术上的胜利。日本海军由于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无法立即得到补充,日军的武力扩张第一次遭到遏制,被迫中止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日本海军第五航空战队的这两艘航母原本要参加中途岛计划,由于翔鹤号受损、瑞鹤号严重减员,削弱了日军在即将举行的中途岛海战中的实力。

其他

珊瑚海海战中,列克星敦号俯冲轰炸机攻击队队长比尔·奥尔特海军中校和他的报务员在攻击翔鹤号后飞机受损,并发现自己处于飞行员的最危险的境地——在苍茫大海的上空迷失了方向,而油位指针在零度上面晃动。奥尔特可以用无线电呼叫到约克城号:
约克城号:最近的陆地在两百英里开外。

奥尔特:我们永远到不了那里。
约克城号:靠你自己了。祝你顺利。
奥尔特:请向列克星敦号转达。我们把一颗一千磅的炸弹丢到一艘军舰上了。我们两人都报告了两、三次。敌人战斗机飞来了。我改向北飞行。请告诉我你们是否收听到我的话。
约克城号:收听到了。靠你自己了。我将转达你的话。祝你顺利。
奥尔特:好,再见。我们的一颗一千磅的炸弹击中了一艘军舰!
这是人们最后一次听到比尔·奥尔特中校的声音。

游客 : 2008-06-03#13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罐罐评论,自珊瑚岛海战开始,世界海战就已抛弃了巨舰大炮,转而青睐航母了。虽然日本联合舰队略有小胜,可是大炮巨舰的战法仍然主宰了其高级将领的思维,从而为以后的失败布下了伏笔。

游客 : 2008-06-03#13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中 途 岛 海 战——太平洋上的转折点(ZT)

中途岛海战,作为太平洋战争中的转折点,永载史册。在这场战役中,日美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惊心动魄的海空战斗,为许多军事战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这就让我们从头说起:

游客 : 2008-06-03#13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一)

1942年4月,经罗斯福总统批准,由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挑选了美国陆军航空兵中的传奇人物,曾在二三十年代多次创造飞机竞速比赛记录和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仪表飞行的优秀飞行员杜立特尔中校,组织16个B—25轰炸机的机组人员,经短期强化训练后,于4月18日在杜立特尔的率领下从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东京。这次空袭给日本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不足道,但在心理上极大震撼了日本朝野,并使日本军方对珍珠港事变后的战略进攻方向的争论有了结果。——4月底,中途岛作战计划由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正式提交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迅即获得批准。5月5日,永野海军大将奉天皇敕令,发布了《大本营海军部第十八号命令》,正式下达代号为“米号作战”的中途岛作战计划。这一命令简单地命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与陆军协同,占领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西部要地”。同时,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和大本营海军部签署了联合“中央协议”,规定了陆军和海军在中途岛作战中相互协作的事项。根据这个协议,陆军将派一个加强联队参加中途岛登陆作战,这些部队在完成占领后撤出,由海军部队负责守备该岛,登陆部队将于5月25日前后在塞班岛集结。协议没有具体规定作战日期,只是说作战将在“6月份前二十天内”,与阿留申的作战同时开始。

中途岛作战计划是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亲自主持下由联合舰队司令部制定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海军少将总负责,联合舰队首席参谋黑岛龟人海军大佐筹划计划纲要和轮廓,其他参谋则按专业分工制订该计划的各个细节。作战目的一是占领中途岛,夺取航空兵前进基地,二是引诱并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为确保战役胜利,将首先对阿留申群岛发动佯攻,以分散牵制美军,日军主力则隐蔽前往中途岛,夺取该岛并消灭前来增援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如果达成战役企图,将极大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沉重打击美军的战斗意志,并能将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反击的时间至少推迟到1944年以后,为日本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积蓄起充足的力量来保持有利而稳定的战略态势。

1942年3月底计划出台,4月初提交海军军令部讨论,遭到了强烈反对,海军军令部认为由于中途岛距离较远,无法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援,而且难以做到出其不意,退一步说,即便占领中途岛,组织防御和维持补给都是非常困难的。但在山本的坚持下,军令部在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在战役发起时间等一些细节上还有分歧。而日本陆军则反对海军的计划,主张进攻澳大利亚。东京遭到空袭后,日军大本营感到了来自东面的威胁,使一切反对中途岛作战的意见烟消云散。从这一点上讲,杜立特尔无疑是中途岛大捷的第一功臣。

日军计划投入航空母舰8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8艘,潜艇24艘,扫雷舰5艘,运输舰16艘,后勤补给舰21艘,飞机700架,陆军8600人,海军2.3万人的庞大兵力来执行这一计划。战役最高指挥官为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作战序列为:

一、主力编队,由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19架,水上飞机50架,战列舰7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21艘,补给舰4艘担负策应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任务;

二、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4艘,舰载机266架,此外还搭载计划用于中途岛的岸基航空兵飞机46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2艘,补给舰5艘负责对进攻中途岛的空中支援,并寻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三、登陆编队,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23架,水上飞机40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21艘,运输舰14艘,补给舰8艘,运载地面部队5800人(由太田实海军大佐指挥的第二联合特别陆战队和由一木清直陆军大佐指挥的一木支队组成),负责在中途岛登陆;

四、北方编队,由细萱戌子郎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2艘,搭载舰载机82架,水上飞机母舰1艘,水上飞机10架,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潜艇6艘,扫雷舰5艘,运输舰3艘,补给舰3艘,运载地面部队1800人,其中穗积松年陆军少佐指挥一个步兵大队(相当于营)和一个工兵中队(相当于连)组成陆军北海支队,共约1200人负责在阿图岛登陆,向井一二三海军少佐指挥的舞鹤镇守府第三特别陆战队约600人负责在基斯卡岛登陆,作为佯攻;

五、先遣侦察编队,由小松辉久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轻巡洋舰1艘,潜艇供应舰1艘,潜艇17艘负责在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侦察美军的动向。

此外还有冢原二四三中将指挥的以南洋诸岛为基地的214架岸基飞机,其中战斗机108架、鱼雷机72架、轰炸机10架、水上飞机24架,担负空中侦察和掩护。

该计划规定6月2日侦察编队的潜艇进入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以及中途岛以东海域的预定阵位,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6月4日对阿留申群岛进行空袭,以配合中途岛方向的主攻;6月5日机动编队对中途岛进行空袭,压制消灭岛上的航空兵力,随后进至中途岛以北海域一面支援登陆作战,一面准备迎击美军舰队的反击,待夺取中途岛机场之后,其航母所搭载的岸基飞机立即转至岛上;6月6日在基斯卡岛和阿图岛实施登陆;6月7日代号为N日,登陆编队实施对中途岛的登陆,之所以选择6月7日为登陆日,因为那是6月中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主力编队于6月7日抵达中途岛西北海域,为登陆编队提供火力支援,并与美军舰队展开海上决战。该计划将在两个方向展开,中途岛为主攻方向,阿留申为佯攻方向,两个方向密切配合,相互支援,一旦美军前往任一方向迎战,都将由主力编队负责以海上决战将其歼灭。整个计划组织严密,规模宏大,日本海军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几乎投入了所有能动用的舰艇。这一行动的耗油量几乎相当于日本海军在和平时期一年的耗油量,甚至还有人说所有参战军舰的甲板面积总和比中途岛的面积还大。但该计划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犯了分散兵力的兵家大忌,当时日军在太平洋上占有绝对优势,只需集中全力进攻中途岛,就可稳操胜券,却反而把部队分为几个相距遥远又难以及时相互支援的编队,削弱了自己的优势,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埋下失败的契机。

趾高气扬的日军自峙占据优势,作战准备难免有几分疏漏,特别是既没有及时修复在珊瑚海海战中负伤的“翔鹤”号航母,也没有迅速为飞行员伤亡惨重的“瑞鹤”号航母补充飞行员,致使这两艘航母无法参加中途岛作战。如果这两艘航母能及时恢复战力,按原定计划加入南云的机动编队,那么在中途岛作战方向,日军航母在数量上就将占有6:3的绝对优势,南云就可以拥有足够的力量游刃有余地应付美军中途岛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舰载机的同时攻击,极有可能改变战役的最终结局。

5月18日,参加中途岛登陆作战的指挥官一木清直陆军大佐来到“大和”号,接受山本关于作战计划的指示。至此,各参战部队都已领受了作战任务。

5月20日,山本发布各部队作战部署的最后命令,考虑到联合舰队还需要七天才出海,为了不白白浪费这几天,联合舰队组织了为期两天的大规模实战演习。

5月25日,在“大和”号上进行了一次中途岛和阿留申作战的图上演习。演习中却最生动不过地说明了日军狂妄自大和轻率愚蠢达到了何等地步!根据演习的裁判计算,美军投中了九枚炸弹,击沉日军两艘航母。这一客观结论,却被先改为命中三弹,击沉击伤航母各一艘,最后竟索性改为一艘也没有损失。完全可以这么说,此时此刻,日军根本没有想到过失败。刚参加珊瑚海海战归来的高木武雄海军中将还向参加演习的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作了详细报告。当晚山本海军大将和参加图上演习的参战部队指挥官及参谋人员在“大和”号聚餐,喝着天皇所赐的米酒,为祝愿即将到来的作战获得成功而干杯。至此,日军战前准备一切就绪。

1942年5月27日,濑户内海西部著名军港柱岛锚地,朝霞映照着规模庞大的日本舰队。柱岛位于广岛以南,锚地周围是许多丘陵起伏的小岛,小岛上从岸边直到山顶都是农田,每座山顶都部署着严密伪装的高射炮群,锚地之大足以容纳整个日本海军,而且远离商船航道,优越的天然条件简直是为联合舰队度身定做的。开战以来,第一舰队和第一战列舰战队就一直停泊在柱岛,以等待传统的海上决战,以至于一直征战在外的航空母舰飞行军官们,以讽刺的口吻把它们称为“柱岛舰队”。

此时,这支庞大的舰队正静静地等待着出击,每艘军舰都已完成了出海准备,加满了燃油、弹药和补给品,因此沉重的载重将水线压得很低。整个锚地一片寂静,除了军舰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但是人们却分明感觉到激动的情绪弥漫着整个舰队。这天正是日本的海军节,三十七年前的今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战胜了俄国舰队。太平洋战争开始半年以来,日本海军取得的战绩足以与三十七年前的辉煌胜利相媲美,联合舰队士气高昂,官兵们都确信,此次出海将为日本海军再添新的光荣!

8时正,“赤城”号航母升起了起航信号,第十驱逐舰战队,第八巡洋舰战队,第三战列舰战队第二小队,第一航空母舰战队和第二航空母舰战队依次拔锚,开赴战场。

当舰队驶出锚地时,晚出发的其他部队官兵列队欢呼,挥动帽子为他们送行,整个气氛是喜气洋洋的,每个人都深信自己即将参加的是另一次辉煌胜利。舰队在中午前后通过了丰后水道,傍晚时已深入太平洋,以环形巡航队形向东南挺进。——出航后不久,“赤城”号飞行长,偷袭珍珠港时的空中总指挥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就因急性阑尾炎,被送进了舰上的医务室。几天后第一航空舰队作战参谋源田实海军中佐也因重感冒引发肺炎而住进医务室,这两位日本海军最优秀的航空军官因病缺阵,对于不熟悉航空业务的南云来说,简直就是失去了左膀右臂。而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此时也正遭受着胃病的煎熬,日本海军三位精通航空业务的人杰,在这大战前夕不约而同病倒,似乎预示着这次海空决战流年不利!

接下来几天其他部队也按计划出发了。细萱海军中将的北方编队,于5月28日从大凑起程;同天晚上,运送中途岛登陆部队的运输船在田中赖三海军少将指挥下从塞班岛出发,为了欺骗美军潜艇,运输船队先向西航行绕到提尼安岛南面,再转向东;几乎同一时间栗田健男海军少将的重巡洋舰支援部队从关岛出发,在运输船队西南约40海里并肩东进;近藤海军中将指挥的登陆编队和山本直接指挥的主力编队,是最后出发的部队,于5月29日清晨从柱岛启程。

游客 : 2008-06-03#139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二)

中途岛位于北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航线中点,因而得名,距旧金山和横滨均为2800海里(约5185千米),距珍珠港1100海里(约2037千米),由沙岛和东岛两个岛屿围成一个直径约6海里(约11千米)的圆形环礁,陆地面积4.7平方千米,是个天然良港。1867年被美国占领,1903年起美国在岛上开始建立海军基地和海底电缆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在中太平洋的重要的海空基地。

美军1942年5月初在太平洋上的局势极为严峻,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通过对日军现状的分析研究,判断日军如果发动攻势的话,中途岛必将是首要目标,所以他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于5月2日前往中途岛视察。尼米兹仔细检查了岛上的防御工事,查看了通讯设施和线路,尤其关心对连接珍珠港的海底电话线路的情况,因为这条线路可以直接通话,又没有遭到干扰和侦听的危险,一旦战斗打响,将是最重要的通讯线路。接着尼米兹又与中途岛守备司令西里尔•赛马德海军中校和地面部队司令哈罗德•香农海军陆战队中校进行了交谈,香农中校提出了一连串物资需求,尼米兹问:“是否解决了这些东西,你就能守住中途岛?” 香农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尼米兹随即笑着将他的要求记下来。一回到珍珠港后,尼米兹就将赛马德和香农的军衔提升至上校,以表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并竭尽所能向中途岛增调物资和人员。至6月初,中途岛的守备部队增至3000人,飞机也从24架增至120架,其中PBY“卡塔林那”水上飞机32架、F2A“水牛”战斗机27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16架、TBF“复仇者”鱼雷机17架、B—26“掠夺者”轰炸机4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17架,以至于有人笑称,这么多飞机压在小小的中途岛上,只怕中途岛要有沉没的危险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要求情报部门密切关注日军的战略动向,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电讯监听站在约瑟夫•罗彻福特中校的领导下,开展了极其艰巨的密码破译工作。罗彻福特人称“魔术大师”,曾留学日本,是美军中的日本通,同时又是通信和情报分析的专家,凭借着丰富经验和娴熟业务,领导对日军通信密码的破译工作。罗彻福特向尼米兹保证,太平洋舰队永远不会缺少情报!他和他的部下,数十名电台监听员、密码破译员、翻译和情报分析员,在警卫森严的珍珠港第14海军军区司令部大楼的地下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几乎与世隔绝,更谈不上享受珍珠港迷人的阳光了。每周工作时间高达八九十小时,日本海军90%的电讯往来都被他们所截获。作为破译小组与尼米兹的联络人,霍姆斯海军少校这样评价他们:“你绝对无法相信,有人能在如此繁重的脑力劳动,如此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坚持工作如此持久的时间!”日本海军此时使用的是1941年12月启用的代号为JN—25B密码,该密码系统主密码是由4.5万个五位数数码组组成,为增加安全保障,还配有五万组五位数乱编数码组,通信时发信方加入任意几组乱码数。其中一组告之收信方使用密码本的页数、段数,乱编数码组经常变更,但是主密码基本不变,这就大大便利了美军的破译工作。1942年1月日军伊—124号潜艇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附近被美军击沉,美军随即派出蛙人潜入海底,打捞起了JN—25B密码本,使罗彻福特的破译工作获得了飞跃性的进展,至4月底,美军已经能够了解日本海军大部分通信秘密。美军更为幸运的是,日军原定于4月1日启用新的JN—25C密码,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迅猛发展,占领区面积十分广阔,要将新密码分送到分散在各地的部队手中,需要不少时间,因此日军将新密码的启用时间推迟到6月1日,这就使得日军在中途岛作战准备期间的大量电信往来,都不得不使用旧密码。罗彻福特于5月20日截获并基本破译出联合舰队司令下发给各部队的长篇电文,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只是由于日军始终用AF作为战役目标的代号,还无法确定哪里是日军的进攻目标。罗彻福特和尼米兹都认为AF是中途岛,根据长期以来破译的日军通信中显示,日军通常用A起头的两个字母作为中太平洋一些地区的代号,如AH是珍珠港,AG是马绍尔。记忆力过人的罗彻福特还从浩如烟海的电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军电报,电报是要求水上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中途在弗里格特珊瑚礁从潜艇上接受燃料补给,再飞往珍珠港,电文还提到要注意避开来自AF的空中侦察,从地图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岛!但是对于一场决定整个战争和国家命运的海上决战,仅靠推理和判断是不够,需要确凿的证据!于是罗彻福特心生一计,要求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通过海底电话命令中途岛基地用明码报告淡水设备故障,用水困难。珍珠港的第14海军军区还煞有介事地回电:已向中途岛派出供水船!5月22日截获日军电文:“AF缺水,攻击部队带足淡水。”——一切真相大白。

5月21日罗彻福特破译出日军有关作战计划的电文,彻底掌握了日军参战部队、兵力部署、航行路线等核心机密。据此在尼米兹召集有关人员举行军事会议上,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情报参谋莱顿中校已能为与会者进行比较详细准确的敌情介绍。虽然美军掌握了敌情,但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由于兵力太少,作战失利仍将难以避免。而尼米兹对此次作战持乐观态度,并尽最大努力加强中途岛的防御,至6月3日,美军在中途岛的飞机已增至120架,守军增至约3000人,还在岛屿周围的滩头布设了大量障碍物。关于海军兵力,美军在太平洋上原有5艘航母,“列克星顿”号(CV—2)已在珊瑚海海战中战沉,“萨拉托加”号(CV—3)因伤在本土修理,直到6月1日才从圣迭戈起航,已赶不上此次海战了。尼米兹向英国海军商量,试图借用正在印度洋活动的英国航母,但未能如愿。他只好于获知日军进攻的当天即5月16日,命令在太平洋上所剩的3艘航空母舰火速返回,5月26日和5月27日,以“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为核心的第16特混编队和以“约克城”号为核心的第17特混编队分别回到了珍珠港,“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受伤,是拖着长达十海里的油迹回来的,按正常情况,修复工作需三个月,但战役迫在眉睫,作为海军工程专家的尼米兹亲自穿着长筒靴带领舰船修理专家组仔细检查“约克城”号的伤势,发现该舰的发动机、推进器、升降机、飞行甲板等关键设备都完好无损,只有舰体有些破损,修复工作根本不需要原来所说的三个月,于是命令修船厂必须在三天里完成修复工程!1400名船厂工人夜以继日地不懈努力,为满足修船时所消耗的巨大电能,檀香山停止了部分民用电的供应,引起了居民的极大抱怨。但是该舰三天就基本修好,为作战增加了一支可观的力量。就在美军紧张进行临战准备之时,指挥人事上也出现问题,首先第16特混编队司令哈尔西中将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无法出海指挥作战,他推荐第16特混编队巡洋舰部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少将代替指挥,只是斯普鲁恩斯从没有指挥过航母,就指挥如此重大的作战,不免令很多人感到不安。对于尼米兹而言,哈尔西的缺阵无疑是巨大损失,但是塞翁失马,因为哈尔西性格暴躁冲动,容易出现失误,而斯普鲁恩斯冷静沉着,指挥这样情况严峻而实力又处于劣势的作战,更为合适。其次美国舰队总司令金海军上将对于第17特混编队司令弗莱彻海军少将在珊瑚海海战中的表现甚为不满,对他的指挥才干和勇敢精神都表示怀疑。尼米兹认真阅读弗莱彻的作战报告后,致信金声明弗莱彻具备卓越的能力,是个优秀的海军军官,可以胜任特混编队司令的职责。

尽管尼米兹知道日军对于阿留申群岛的攻击是佯攻,尽管他手上兵力严重不足,但是他不能将这些即便是荒漠之地的美国领土拱手让给日本,所以仍不得不派出一支至少是象征性的部队去加强阿留申的防御。5月22日,美军组建北太平洋部队,拥有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4艘,潜艇6艘以及岸基航空兵陆军第11航空队一部,由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统一指挥,负责阿留申群岛的防御。

5月24日,尼米兹召集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情报、作战人员会议,罗彻福特却姗姗来迟,他向面有不悦的尼米兹表示歉意,解释到因为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工作,他的助手韦斯利•赖特海军少校刚刚成功破译出了日军计划中的最后秘密——日军将在6月3日进攻阿留申,6月4日进攻中途岛。可是确切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所有细节,进攻时间、地点,乃至参战各舰舰长的名字,不仅没有打消太平洋舰队和海军作战部一些人的怀疑,甚至加剧了他们的担忧,这会不会是日军的圈套?为什么日军会将如此机密的作战计划全部用电报发送,因为即便是最保险的密码,也有被破译的可能,这可是人人皆知的常识。此时,尼米兹完全显示了一位战略家的胆识,他毅然决定以这一情报准确无误为前提来制定应战计划。他的情报军官莱顿中校随即开始根据各方面的情报,以及太平洋的气象、洋流等资料,整天伏案工作计算美军最有利的截击航线。尼米兹同时还授权莱顿在不泄露情报来源的前提下,将日军作战计划用特别备用密码发送给有关人员,其中“列克星敦”号航母副舰长莫顿•塞利格曼中校看过这一计划后竟违反保密规定,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好友,《芝加哥论坛报》的战地记者斯坦利•约翰斯顿,约翰斯顿正是根据这一信息于6月7日在《芝加哥论坛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海军掌握日军作战,在海上大显身手”的文章,文章一开头便明确指出,目前正在中途岛以西海域与美国海军进行作战的日军部队的兵力编成,在战斗开始前几天就已被美国海军掌握了。文中还公开了日军主要军舰的名字,以及日军部队的分布。虽然文章没有提及破译密码,但是如果文章被日军情报人员看到,必定会查找有关泄密的渠道,从而加强密码的保密措施,也就会使美国失去最宝贵的情报来源。对此,美国情报机关为了不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而是走了一着险棋,既没有采取禁止发表的强制措施,也没有对约翰斯顿进行公开调查和审讯。结果日本情报机关或许是没有注意到这篇报道,或许以为既然可以公开发表,那就是这篇报道纯属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杜撰,而没有对其密码系统进行彻底改进。美国情报机关的小小伎俩终于得逞,美国还掌握着日本海军的核心机密!而经过秘密调查,泄密的塞利格曼中校再也没有获得晋升,于1944年被勒令退役。

5月27日晚,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以及第16、17特混编队司令部举行联合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方案。出席者有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参谋长德雷梅尔少将、作战参谋麦克莫里斯海军上校和情报参谋莱顿,第16特混编队有司令斯普鲁恩斯、作战参谋伯雷克中校,第17特混编队有司令弗莱彻、作战参谋辛德勒中校。会议决定,在处于兵力劣势但明晰对方计划的特定情况下,应以出其不意为作战原则,美军舰队在中途岛以北200海里处隐蔽待命,这一待机地点就以“幸运角”为代号,当日军舰队派出舰载机攻击中途岛之际,对日军航母实施突袭。此项作战计划编号为太平洋舰队第29—42号作战计划。为了能尽早发现来袭之敌,美军在中途岛以西700海里、300海里、150海里分别部署1艘、3艘、6艘潜艇,组成警戒线进行巡逻,在中途岛西北海域部署2艘潜艇作机动巡逻。并从五月底开始每天派出22架次水上飞机对中途岛以西700海里范围按不同扇面进行长达15小时的巡逻搜索,以便在日军舰队进入攻击距离之前就能发现。此外,尼米兹还特别命令正在珊瑚海活动的“坦吉尔”号和“盐湖城”号巡洋舰使用航母通常所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发报,实施无线电伪装,欺骗日军的无线电监听。日军果然上当,根据这一无线电信号,认为美军航母还在所罗门群岛海域活动,中途岛海域没有美军航母。

5月28日,斯普鲁恩斯率领由2艘航空母舰、5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组成的第16特混编队从珍珠港起航。出航后,将第29—42号作战计划下发到各舰指挥官,计划虽然没有说明情报来源,但对于日军作战计划的详尽程度仍令人震惊。以至于“企业”号航母的领航主任理查德•鲁布尔中校看过计划后,不禁惊呼:“我们付给情报人员的每一分钱都是绝对值得的!”虽然美军拥有情报优势,但是面对绝对优势之敌,还是来不得半点疏忽,因此尼米兹还特意指示,此次作战必须遵循“盘算好了再冒险”的原则,如果没有给予敌重创的可能,则不应将己方置于危险之地。

5月30日,弗莱彻指挥的由1艘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5艘驱逐舰组成的第17特混编队从珍珠港起航。出发前,尼米兹亲自登上“约克城”号航母,对修理工人表示感谢,并慰问了长期在海上作战而没有休整的官兵,他向舰长巴克马斯特上校保证,这次作战结束后,一定让“约克城”号返回本土,给官兵们一个长假。

尼米兹当天还从珍珠港抽调2艘重巡洋舰去加强北太平洋部队,并向北太平洋部队司令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通报了敌情,但西奥博尔德不相信日军兴师动众只是为了占领几个荒芜小岛,他认为这是日军的诡计,目的是为了吸引美军注意而在荷兰港或阿拉斯加登陆,所以他将部队布置在科迪亚克岛以南400海里海域,静候日军的进犯。

同一天,日军伊—121号和伊—123号潜艇到达弗伦奇环礁,准备为执行侦察任务的水上飞机加油,不料发现那儿有2艘美舰在游弋,二十四小时后,美舰仍未离开,日军只得取消了这一代号为K计划的侦察行动。日军之所以特别安排由前田稔海军少将指挥的K号侦察行动,是因为曾在偷袭珍珠港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夏威夷情报网,已在美国情报机关的严厉打击下无法活动。而潜艇或由潜艇携带的小型水上飞机进行侦察,由于潜艇侦察距离有限,加上又有美军空中巡逻干扰,效果不大;小型水上飞机侦察对于像夏威夷这样拥有强大空中防御的地区来说是不大可能奏效的。作为替代解决方案,联合舰队决定使用最新型的川西二式远程水上飞机,该型水上飞机时速高达435千米,续航力7400千米。但是即使如此大的续航力,仍然不足以在马绍尔和夏威夷之间作不着陆往返飞行。只有先飞到太平洋中的无人珊瑚礁附近降落,由在那里等待的潜艇加油,再飞往夏威夷执行侦察任务,然后飞回基地。这一方案曾经成功地使用过——3月4日,即在制订中途岛作战计划前三个月,两架二式水上飞机由沃特杰起飞,在夏威夷西北约500海里的弗伦奇•弗里格特礁脉附近降落,由在那里等待的潜艇加油后飞往瓦胡岛,对珍珠港进行了夜间侦察,同时为了制造心理效果,还投下了几枚炸弹,然后飞回基地。鉴于那次侦察行动的成功,日军决定,在中途岛作战计划中列入这种侦察任务。由冢原海军中将的岸基航空部队派出两架二式水上飞机到沃特杰,由小松海军中将的潜艇部队出动驻在夸贾林岛的两艘潜艇,到弗伦奇•弗里格特礁脉携带航空燃料为水上飞机加油。但现在这一行动的流产,对于日军本来就很脆弱的战前侦察计划来说,是雪上加霜的灾难!

6月2日,美军两支编队在距离中途岛260海里代号为“幸运点”的海域会合,共有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4艘,舰载机233架,由弗莱彻少将统一指挥。同时对本土也加强戒备,7艘老式战列舰因航速太低又无驱逐舰护航,就没有派往中途岛,留在美国西海岸。西部沿海城市旧金山、洛杉矶都停止民用广播,改为战时军用广播。在夏威夷,海军陆战队进入戒备状态;珍珠港已经停工停市,并由工人和职员组织了民防义勇队在街上巡逻;海军船厂等要害单位开始实行灯火管制;陆军医院腾出床位,准备接受伤员。美军已经严阵以待!

游客 : 2008-06-03#140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三)

5月29日,日军各舰队按照既定计划向各自目标挺进,除北方部队遇到大雾外,其他舰队都比较顺利。

5月30日,中太平洋气候逐渐转坏,狂风暴雨中日军各舰队航行非常困难,不得不降低航速。更为严重的是“大和”号监听到了一艘美军潜艇在运输船队附近海域发出的长篇紧急电报,尽管日军无法破译密码,无法知道电文具体内容,但毫无疑问,运输船队肯定已被发现,中途岛作战成功的前提条件保密性已荡然无存。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变化,狂妄自大的日军却丝毫不以为然,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有些军官还乐观地认为如果美军猜到我们的作战意图,出动舰队阻止我军进攻的话,正好可以达到诱敌出动之目的,为全歼美军舰队创造有利条件。

5月31日,中太平洋天气依然没有好转。“大和”号又监听到美军夏威夷和阿留申地区电信通讯异常频繁,飞机、潜艇的电讯往来尤其活跃,还有一支特混舰队出航的明显迹象。由于“K号计划”侦察行动受挫,山本无法弄清目前美军在珍珠港究竟有多大兵力,但是他仍寄希望于先遣编队潜艇所建立起的警戒线将能够提供早期预警以及美军兵力情况。可是在日军潜艇建立起警戒线之前,美军的两支航母编队就已通过了,山本的这一算盘又落空了。因此中途岛之战是在日军丝毫没有掌握美军动态的情况打响的。

同日,日军伊—9号、伊—15号、伊-17号、伊—19号潜艇分别对基斯卡岛、阿达克岛、阿图岛和荷兰港进行侦察。完成侦察任务之后,伊—19号到乌尼马克岛巡逻,伊—9号、伊—15号和伊—17号到达北纬49度、西经166度和北纬5l度、西经166度之间的丙警戒线就位。伊—25号和伊—26号在完成对阿拉斯加的奇里柯夫岛、西特基纳克岛和科迪亚克岛的侦察之后,前往西雅图巡逻,并对阿斯托里亚和温哥华等地岸上目标实施炮击。

6月1日,大雨停歇,但能见度依然很低,以至于日军主力编队被迫打破无线电静默与油船联络,以便进行海上加油。

这天,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军已经发现了日本部队,至少是明显感觉到日军舰队在向中途岛移动。日军无线电监听发现当天从夏威夷发出的电讯明显增加,在所截收到的一百八十份电报中有七十二份是急电,这已充分说明局势异常紧张了。从沃特杰起飞的三架日本水上巡逻机,在沃特杰东北500海里海域上空,与一架美军PBY水上飞机遭遇,并且互相用机枪射击,这足已说明美军中途岛岸基飞机的巡逻半径已延伸到了700海里,此外还在威克岛以北和东北约500海里的地方都发现了美军潜艇,这几乎可以肯定,在中途岛西南600海里处,美军就部署了潜艇巡逻线。

这一切,充分说明美军已提高了戒备,但日军却未能相应更改计划。

6月2日,由于海上能见度太低,日军被迫取消海上加油。按计划应该在当天到达夏威夷西北建立警戒线的第五潜艇战队,由于出航前的检修耽误了时间而推迟了从本土起程的日期,没有按时到达指定阵位。而计划在夏威夷以西建立警戒线的第三潜艇战队的潜艇,也因为“K号作战”流产的影响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这些潜艇实际上直到6月4日才到达指定阵位,因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在中途岛地区进行侦察的伊—168号潜艇,发来了一份报告:“除在桑德岛以南发现一艘警戒舰外,未发现其他舰艇;敌人似乎加强了对中途岛南西方面的巡逻,巡逻距离大概为六百海里;看来敌人在实行严格的警戒,大批敌机昼夜二十四小时在实施防御巡逻,岛上还可看到有许多吊车,说明有些设施正在扩建中。”尽管此次作战联合舰队计划主要依赖潜艇侦察,但实际上在整个中途岛作战期间,潜艇发来的重要情报只此一份!

机动编队司令南云海军中将和山本一样,一点都不了解美军舰队的动向。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南云旗舰“赤城”号无线电接收能力有限,加之在航行中保持无线电静默,南云还不知道“大和”号所接收到的很多重要情报,这些情报强烈显示出美军已经知道日军舰队正在向中途岛移动,这正是南云参谋长草鹿海军少将所担心的。——草鹿在出发前曾再三请求“大和”号将一切重要无线电监听情报及时转发给“赤城”号,但是山本显然还希望出其不意,觉得应当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因此没有将这些重要情报通报给南云,这就使南云后来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美军攻击。此刻,南云对于即将开始的作战也是忧心忡忡,因为自己受领的是双重任务,既要以航母的舰载机压制消灭中途岛美军的岸基航空兵,又要对付美军舰队的攻击。尽管四艘航母上有在编舰载机266架,和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精锐飞行员,但要同时担当这两项艰巨任务,这点兵力是有些拮据,用南云自己的话说就是像一个猎人同时要追两只兔子!

直到6月2日日落时分,日军舰队冒着恶劣天气逐渐驶近目的地。此时还没有肯定的迹象表明任何日军被发现,因此联合舰队自司令长官以下直到每一个人都还认为日军仍然掌握着出敌不意这一宝贵的有利条件。

6月3日8时,山本根据预定计划命令第一舰队司令长官高须四郎海军中将指挥第二战列舰战队“伊势”号、“日向”号、“扶桑”号和“山城”号四艘战列舰离开主力编队北上,支援北方编队的作战。

9时,第二驱逐舰战队司令官田中赖三海军少将报告,由他负责掩护的登陆编队被美军巡逻飞机发现,运输船队在机动编队空袭中途岛前被发现,这一情况完全出乎山本意料。为了确保运输船队的安全,山本在制定作战计划中就对航速较低的运输船队的出发时间,是先于机动编队出发还是后出发考虑再三。最后决定机动编队早出发,以便在运输船队在进入中途岛岸基飞机巡逻范围内之前,机动编队就能先攻击中途岛的美军航空兵力。现在运输船队先被发现,似乎预示着作战前景不容乐观。——接到发现日军舰队的报告,连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尼米兹都按捺不住舒畅的心情,喜形于色地说:“一切都明朗了!”这意味着美军根据破译日军密码所得出的情报完全正确!这也意味着此次作战美军已经清清楚楚地洞悉了日军所有作战计划!尽管美军飞行员将登陆编队误报为敌主力舰队,尼米兹和弗莱彻都对照情报准确判断为登陆编队,谨慎持重的尼米兹还特意致电弗莱彻强调这是日军的登陆编队,要求他按兵不动,继续组织侦察搜索。下午,美军9架B—17轰炸机从珍珠港起飞,对运输船队发起了攻击,但没有任何战果。次日凌晨,4架装备雷达的PBY水上飞机对运输船队发动了夜袭,击伤“曙丸”油船。——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变化,精通战略的山本竟没有做任何应变,仍坚持机动编队和主力编队未被发现,还有达成突袭的可能,继续按计划实施。

6月3日23时许(即阿留申时间3日2时许),北方编队的先锋部队——由第二机动部队司令角田觉治海军少将直接指挥的第四航母战队到达攻击阵位。天空依然是浓雾弥漫,但日军还是按计划于23时45分起飞飞机,从“龙骧”号航母起飞了11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从“隼鹰”号起飞12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空中领队长机为志贺淑雄海军大尉。起飞中“龙骧”号的一架轰炸机因机械故障坠海。由于云层低垂,无法保持编队飞行,所以各机只好各自飞往荷兰港。日军攻击飞机刚刚飞走,一架一直监视日军编队的美军水上飞机就从雾中飞出,向日舰投弹,但都没命中。

由山上正幸海军大尉率领的“龙骧”号攻击机群,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穿过低云,飞抵荷兰港上空。但是没有发现美军的飞机和舰艇,6月4日1时7分,日军轰炸机攻击了电台和油库,战斗机扫射了停在水面上的一架水上飞机。一架零式战斗机被美军炮火击中后迫降在荷兰港东北阿克坦岛南岸,其余日机全部返回了航空母舰。那架迫降的零式飞行员忠吉少尉在着陆时误将沼泽看作平地,不仅自己在迫降时丧生,而且飞机也陷入泥潭。——五个星期后,美国海军飞行员威廉姆•塞尔斯上尉驾驶着一架VP41侦察机发现了这架近乎完整无损的零式战斗机,他们下降高度并在地图上标明了位置后才返航,不久塞尔斯亲自率领一支美军侦察分队找到了这架仅有表面轻微损伤飞机,将其分解拖出沼泽,运到荷兰港进行清洗并重新组装,再运往美国本土圣迭戈岛北部的海军航空兵基地将其修复一新。这是美军缴获的第一架较完整的零式,美军对这架零式进行了细致的结构分析和研究,并在不到一个月内,由海军试飞员爱德华•桑德斯上尉驾驶进行了24次试验飞行,使美军获得了零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美军得出结论:这种飞机只有在进行较低航速下才具有极佳的操作性能和极小的转弯半径。但当航速达到371千米/小时以上时,它就会变得十分笨拙,滚翻控制就十分困难,而且这时拉动操纵杆必须付出极大的体力。零式机向左滚翻、转弯比左向右要容易得多。此外,在负加速条件下,该机的发动机极易熄火——这是它使用的浮动式化油器的最大缺点。美军从而摸索总结出针对零式性能弱点的空战格斗战术:空战中,只要以垂直方向进行动力俯冲并打开加力,就可以迅速摆脱攻击,而零式机此时往往会突然停车。还可在370千米/小时的航速时,飞机突然向右转并横滚,零式机根本无法追上。这一战术迅速在美军战斗机部队中推广,但日军发现忠吉的零式机失踪后,立即着手改进了零式飞机高速状态下的操作性,但由于时间紧、战事急,零式右侧滚翻笨拙的缺陷一直没有得到改进。战史记录表明,从1942年年底以后的空战,有大批美、英、澳等国盟军飞机员成功地以右滚翻动作摆脱了零式机的追杀。战后曾有人试图统计利用这一秘密而逃生的盟军飞行员数量,但一直没有确切的结果。对于美军来说,正如一位空军将领所说:“即使我们用忠吉的零式飞机资料只使一名美国飞行员获救,也就算值啦!” 1945年1月这架零式在圣迭戈的海军航空兵基地起飞时,美军一架SB2C“地狱潜水者”式飞机忽然从天而降,将其碾得粉碎,驾驶员获救,但飞机却彻底毁了。只留下气压计、航速计、两片折弯了的机翼以及几大片机身蒙皮,后来绝大部分残余物都被永久保存在华盛顿海军航空博物馆,而零式的操纵手册则保存在阿拉斯加的航空博物馆里。美军中将诺歇尔,曾担任过美军阿拉斯加等基地的司令,后来升任美国航空局局长,他认为,“零式的解密是美军在空战中极大的成功!”因此缴获零式,可以算是一件具有极大意义的事件,也是阿留申群岛之战美军的一大意外收获。

志贺海军大尉率领的“隼鹰”号攻击机群,因气候恶劣,未能到达荷兰港,无功而返。

这样,首次攻击没有达成预期战果。可是,攻击荷兰港时所拍摄的空中照片表明荷兰港的设施要比日军想象的好得多,该港拥有机场、现代化仓库、营房、码头、油库和完善的公路网。

山上正幸在返航途中发现乌纳拉斯卡岛北岸的马库欣湾里停着五艘美军驱逐舰。以极富攻击精神而著称的角田立即下令起飞全部飞机前去攻击,他不但派出了“龙骧”号和“隼鹰”号两艘航母上的飞机,还出动了“高雄”号和“摩耶”号重巡洋舰所携带的水上飞机,总共24架飞机,但由于天气恶劣,大部飞机被迫中途折返。出击飞机返航时,能见度极低,出击的飞机无法保持队形,只好分成小股紧挨着海面返航。所有飞机着舰后,角田率部继续前进,直到离岸约100海里的海域。在此期间,“高雄”号和“摩耶”号重巡洋舰的四架九五式水上侦察机,继续冒着恶劣气候起飞搜索。它们遭到数架美军战斗机的截击,在混战中有两架被击落,另两架负伤,最后都在降落时因伤重失控坠毁。

按照预定计划,角田的航母战队在对荷兰港实施两轮空袭之后应继续西进,于5日空袭阿达克岛,6日空袭基斯卡岛,但是鉴于对荷兰港的空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加之又发现荷兰港拥有机场、现代化仓库、营房、码头、油库和完善的公路网,无疑是美军在该地区的战略基地,因此日军北方编队司令细萱决定于次日对荷兰港实施第三次空袭。

6月5日10时,美军出动多架B—17、B—26和PBY攻击角田的航母编队,由于天气恶劣没有取得战果。当角田完成第三次空袭准备,出击机群即将起飞之际,却接到山本越过细萱直接下达给他的电令,命他立即率部南下与机动编队会合。角田不清楚中途岛方向发生了什么变故,但他认为荷兰港还没有遭到有效的压制,对于北方编队的下一步作战行动十分不利,既然已经完成了出击准备,那就完成空袭之后再行南下,于是他在11时40分派出9架攻击机、11架轰炸机和11架战斗机对荷兰港发动空袭,待这批飞机返回航母之后,角田才于15时30分率部南下。途中又接到山本命令,暂停中途岛作战,继续阿留申作战,角田所部因此又转而北上,支援在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的登陆作战。

由于中途岛方向作战的失利,山本曾命令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登陆编队返航,后在北方编队司令细萱中将的坚持下,才恢复在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登陆行动,登陆编队这才掉头继续前进。

6月7日深夜,向井一二三海军少佐指挥的舞鹤镇守府第三特别陆战队约600人在基斯卡岛登陆;6月8日凌晨,穗积松年陆军少佐指挥的陆军北海支队约1200人在阿图岛登陆,两岛的登陆均未遭到美军抵抗,这是因为美军北太平洋部队司令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不相信尼米兹通报的敌情,认为日军不会兴师动众夺取几个荒芜人烟的小岛,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在荷兰港或阿拉斯加登陆,所以他根本没有在这两岛屿上部署守备部队,主要舰艇部队也都部署在荷兰港以东,因此直到6月10日美军巡逻飞机才发现日军占领基斯卡岛和阿图岛。

阿留申群岛作战至此结束。美军荷兰港只遭到轻微损失,基斯卡岛和阿图岛的失守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都无多大意义,仅仅是颜面上难看点罢了。由于美军已经清楚地掌握日军主要攻击目标是中途岛,所以日军此次佯攻作战完全没有达到目的。

游客 : 2008-06-03#141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四)

6月3日下午,日军机动编队以二十四节航速直扑中途岛,编队采取环形队形,中央是四艘航母,四周是“榛名”号和“雾岛”号战列舰、“利根”号和“筑摩”号重巡洋舰、“长良”号轻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距离中途岛越来越近,日军上下都比较紧张,了望接连发出误报,使编队虚惊几回。

6月3日这一晚对于美军舰队的官兵而言,无疑是漫长的一夜!很多人写好了遗书,地勤人员则通宵苦干检查飞机,厨师忙碌地制作数以千计的三明治,作为明天的战斗快餐。倒是作为战斗主角的飞行员,异常的空闲,直到晚上9时,热闹的马拉松式的掷骰子赌博才宣告闭幕,因为美军历来迷信“赌场得意,战场失意”,在战斗前夕赌博中大输的人,才会在战斗中拥有好运,所以输的人无一不是心中窃喜。要知道明天,美利坚合众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240名飞行员手中!

美军根据3日的战斗接触,已预料到4日必会受到日军的袭击,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并通过破译密码已经掌握日军机动编队将从西北方向接近,只是还未发现,因此日出前,中途岛的岸基航空兵就向西北方向派出了PBY巡逻机,并出动15架B—17轰炸机前去攻击昨天发现的日军登陆编队,而在海上的美军舰队,弗莱彻也于日出后从“约克城”号派出10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前去搜索。

6月4日凌晨1时30分,美军航母上的飞行员起床,开始用牛排煎蛋早餐。几乎同时,几百千米之外,日军航母上的飞行员也开始进早餐,那是由米饭、豆汤、腌菜、干栗子,还有米酒组成的传统的征战餐,士气高昂的飞行员一边用餐,一边互祝胜利。

6月4日凌晨2时45分,日军机动编队逼近中途岛,开始进行出击准备。南云的得力助手,作战参谋源田海军中佐不顾肺炎尚未痊愈,抱病来到指挥舰桥上,航空战术专家源田的出现,大大激励了舰桥人员的士气。因为半年多来,他的筹划和参谋,在机动编队的连战连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时30分,日军机动编队到达中途岛西北240海里处,按照预定计划从“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各派出一架飞机,“利根”号和“筑摩”号巡洋舰各派两架水上飞机,“榛名”号战列舰派一架水上飞机,共计7架侦察机对东南海域进行分区扇面搜索,除了“榛名”号的飞机搜索半径只有150海里外,其余飞机搜索半径都是300海里。日军虽然拥有足够的侦察机,却没有进行更为可靠的双相侦察,而只进行了已被证实并不可靠的单相搜索,即对每个扇面只有一架侦察机,一旦发生任何意外,就难以补救!更致命的是“利根”号巡洋舰因弹射器故障,其所携的侦察机未能按时起飞,“筑摩”号的一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不得不在中途返航。这成为后来日军失利的致命原因!回顾双方在这次海战中的全部经过,“筑摩”号这架中途折返的侦察机本应该正好从美军舰队上空飞过!而在这架飞机以南搜索扇面内进行搜索的又正好是晚起飞的“利根”号的侦察机,它因为返回途中航向偏差才意外发现美军舰队,如果南云采取更周密的双相搜索,如果“筑摩号”的飞机能飞完全程,如果“利根”号的飞机能按时起飞的话,那就将使南云能在下达换弹命令前发现美军舰队,那么战役的结局或许完全不同!

南云只派出7架侦察机目的显然是为了最大限度集中兵力攻击中途岛,不愿多派飞机去进行侦察搜索,削弱攻击的力量。这一方面是南云始终担心以自己手上的这些飞机同时担负两项使命,力量不足;再一方面他认为中途岛海域不会有美军舰队,单相搜索已足够了。相反,美军在基本掌握日军作战企图的情况下,依然派出了占总数三分之一的飞机实施侦察搜索,双方对于尽快准确了解对方情况这点上,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此次海空决战的胜负!

攻击机群就要起飞去空袭中途岛了,而南云对于美军舰队的动向仍然是一无所知。此刻,南云对敌情是这样判断的:美军舰队将会在日军攻击中途岛之后或从珍珠港出海,或从所罗门群岛北上;中途岛美军岸基飞机的空中巡逻主要是向西和向南,而不是机动编队所在的北面和西北面;美军空中巡逻半径估计约为500海里(实际上,美军空中巡逻半径达700海里!);美军既未察觉日军企图,也未发现机动编队;在机动编队附近没有迹象表明有美军舰队;因此可以先空袭中途岛,歼灭岛上岸基飞机后,再转头迎击美军舰队,并予以歼灭。——这就是南云的临战判断,当然这不能认为是他个人的过失。

在此判断下,南云决定首先空袭中途岛,4时45分,从4艘航母上共起飞108架舰载机,其中零式战斗机、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九七式水平轰炸机各36架,每架九七式轰炸机携带一枚250千克炸弹,每架九九式轰炸机则携带一枚800千克炸弹。由源田推荐的“飞龙”号飞行分队长友永丈市海军大尉代替他担任空中总指挥兼轰炸机领队长机,“加贺”号飞行分队长小川正一海军大尉为鱼雷机领队长机,“苍龙”号飞行分队长菅波政治海军大尉则带领战斗机负责护航。这是友永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次出击,他在出发前刚到“飞龙”号报到,但他是中日战场上的老兵,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小川和菅波则参加了机动编队从偷袭珍珠港至今的历次作战,是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中的佼佼者,大多数飞行员也都是参加过偷袭珍珠港的老兵。这里特别要谈谈零式战斗机,1940年7月日本海军正式采用,编号为A6M1型。因为这一年是日本皇纪 2600年,日本海军飞机命名惯例是取皇纪年代的后两位数,按理应叫“零零”式,但实际只取了一个“零”,所以日军称为零式舰战,零式采用了当时所能采用的一切先进理论和技术成果,具备了重量轻、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火力强、航程远、速度快等世界级优秀战斗机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杜拉铝承力构造、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被誉为“东方战斗机的骄傲”。第一个突出特点是轻,设计师堀越二郎在飞机主桁梁上大胆采用含微量铬锰的超硬铝合金,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21型的空重仅1570千克。零式性能优势的最大来源就是轻,因为轻,翼载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转场航程高达2278千米!与此相比,同时代德国的Me—109和英国的喷火等各国战斗机均没有零式这样的大续航力,Me—109和喷火的转场航程分别只有663和1060千米。零式的优势,也是它的弱点所在,由于出于重量的要求,省略了装甲防护,而且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性很差。这一缺点在战争初期被零式相对性能比较优异,以及日军飞行员的高素质所掩盖。第二个特点是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由于零式采用了轻型结构,自重轻,机体气动外形好,翼面载荷小,发动机剩余推力大,使它的爬升率达到惊人的水平。据测算,零式一分钟内可爬升900米,3分30秒爬升 3000米,6分钟爬升6000米。与之相比,同时代美国P—39“飞蛇”战斗机每分钟爬升673米;F4F“野猫”舰载战斗机每分钟爬升747.5米;P—40“战鹰”战斗机每分钟爬升约600米;苏制依—15、依—16飞机爬升到6000米则需要15分钟。这一优点,具体表现就是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这使零式在战斗中占尽优势。与零式缠斗,很难从背后将其咬住,甚至还会遭到零式的反转被其咬住。据曾与零式进行过空战的飞行员说:“零式飞机很怪,似乎有一种神秘的性能,当你要追上它时,甚至已经看见它的翼梢在抖动,好像马上就要在空中解体,可它却突然一个斤斗翻转过来,反倒从背后将你咬住。”第三个特点是工作环境好、操纵灵敏,零式在日本舰载战斗机中首次采用了密封座舱,大大改善了飞行员工作环境。其操纵系统设计水平高,工作非常灵敏。驾驶过它的飞行员说:“只要手指稍稍一动,飞机就能有明显的反应。”最后一个特点是火力猛,除了有2挺7.7毫米机枪外还有2门20毫米航炮。当时世界上的战斗机配置航炮的为数寥寥,像中国空军使用的苏制依式战斗机仅有4挺7.6毫米机枪,美军战斗机则多只有12.7毫米机枪。可惜实际运用上存在问题,20毫米机炮的射速不高,而且备弹有限,而7.7毫米机枪的威力又太小,因此在实战中,零式的火力可能不及美军野猫式和恶妇式多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有效。

太平洋战争初期,零式性能超过所有盟军飞机,特别是其机动性和续航力更是独步天下,无人能及。当时美国的F2A“水牛”、P—40“战鹰”等战斗机,面对零式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甚至印度洋,零式统治了整个的天空。直到开战六个月后在珊瑚海,零式受到了F4F“野猫”战斗机有力的挑战,其装甲薄弱、马力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1943年后,随着美国对零式性能的熟悉,以及针对零式而推出的F6F“恶妇”战斗机,零式的性能优势丧失殆尽。再以后随着美国F4U、P—38、P—47、P—51等优秀战斗机的大量服役,零式无论从性能还是数量上均处于劣势,其机体脆弱的缺点,逐渐成为致命伤,因此在特鲁克和马里亚纳海空战中零式几乎成为被猎杀的飞鸟。从此,零式失去了昔日不可一世的威风。零式战斗机总产量为10449架,为日本二战飞机产量之最,几乎成为日本战斗机的代名词。零式有多种改进型号,其中零式21型(A6M2)是战争初期最主要的型号,单座,一台94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544千米,升限11000米,曾在珍珠港和中途岛上空大展身手,是零式神话的创造者。1942年7月,换装1130马力“荣21”发动机的零式32型(A6M3)开始服役,主翼端呈方角形,翼展减少到11米,改善了横向操纵性,时速略有增加,但航程减少。1942年秋天,在32型基础上又恢复了21型的12米圆梢主翼,翼内还增加了两个45升副油箱,其综合性能优于32型,被称为零式22型。由于日本对零式过于自信,称之为“万能战斗机”,因此故步自封,影响了换代型号的研制。由于换代的A7M“烈风”的研制一直没有成功,零式被迫不断改进来应付越来越艰难的战局。1943年8月零式52型(A6M5)试飞,翼展缩短到11米,时速增大到560千米。还进行了包括翼上机炮改用弹链供弹以增加携弹量,加强机翼刚性和加装装甲板、防弹油箱等改进。零式52型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机重增加,灵活性反而下降。零战52型共生产6000架以上,占零式战斗机生产总数一半以上。此后在零战52型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可装载一枚500千克炸弹的战斗轰炸型零战62型(A6M7),该型强化尾翼并增加了2个150L的翼尖油箱。以及换装了1560马力的发动机的最终改进型零战54型(A6M8)。零式的性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落伍,1944年零式52型时速只有565千米,最终改进型零战64型也只有572千米。而当时各国主要战斗机时速均已达到600千米以上,甚至700千米。可见日本战时的工业潜力和技术发展水平有多么低下。零式战斗机在战争后期,已无法胜任空战的任务,只好沦为自杀飞机,使大批日本青少年沦为炮灰。

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日军称为九九舰爆,爱知公司生产,是根据德国技术生产的双座俯冲轰炸机,一台130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380千米,升限9300米,最大载弹量250千克,攻击时从4000米高度开始俯冲,直到450米投弹,尽管只能携带250千克炸弹,威力不大,但命中精度较高,加上俯冲攻击可予装甲防护薄弱的航母以致命打击,因此备受日军青睐,几次海战中甚至只出动九九式。九七式水平轰炸机,实际是三座攻击机,日军称为九七舰爆,中岛公司生产,一台100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377千米,升限7600米,既可挂800千克炸弹进行水平轰炸,也可携带鱼雷进行鱼雷攻击。水平轰炸时通常采取五机编队3000米集中投弹,以确保命中率。作为鱼雷机使用时则在280千米时速100米高度,以零角度投雷,除了在偷袭珍珠港时战果辉煌外,其他战斗中就乏善可陈。

第一攻击波刚起飞,南云就命令起飞9架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另有9架战斗机在甲板上待命,随时准备起飞迎战。这点兵力来保护整个舰队似乎少了点,因为除去已经出发的第一攻击波,在甲板待命的第二攻击波外,这已经是南云手上最大兵力了!

5时,4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又摆满了飞机,这是第二攻击波,以便一发现美军舰队便可起飞迎击。第二攻击波和第一波一样,也是108架飞机,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机各36架。轰炸机队的领队长机是“苍龙”号飞行分队长江草隆繁海军少佐,他被公认为日本海军俯冲轰炸机头号王牌,在偷袭珍珠港的备战中,他和他的机队重点进行了攻击航母的强化训练,只是因为那天珍珠港内没有航母,才未能施展身手,但随后在印度洋作战中,他们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母、“多塞特郡”号和“康沃尔郡”号重巡洋舰,显示出高超的技战术水平。鱼雷机领队长机是“赤城”号飞行分队长村田重治海军少佐,正是他解决了在珍珠港浅水中使用鱼雷的难题,并在偷袭珍珠港中取得了辉煌战果。战斗机领队长机是“赤城”号飞行分队长板谷茂海军少佐,他是海军老资格的战斗机飞行员,一位王牌飞行员。可以说这三位队长都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王牌,而他们手下的飞行员也都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在训练、经验和能力方面,在整个日本海军中,再没有比他们更好的战斗集体了。虽然南云判断附近没有美军航母舰队,但为了防备万一,他还是谨慎地把第一流的部队留在手上。

5时45分,由威廉•蔡斯上尉驾驶的PBY水上飞机发现来袭的日机,立即用明码向中途岛报告。PBY“卡塔林那”水上巡逻飞机是联合公司生产,机组成员7人,两台120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278千米,升限4500米,自卫武器是两挺12.7机枪和三挺7.7毫米机枪,最大载弹量为1800千克,可挂载鱼雷和炸弹,巡航时间高达22小时,可担负反潜、侦察和救护等任务,在中途岛海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种变型型号的总产量高达3290架,创历来水上飞机之冠。

5时52分,由霍华德•艾迪上尉驾驶的PBY水上飞机发现日军机动编队,并借助云层的掩护巧妙避开日军战斗机的拦截,一面监视日军舰队一面向中途岛报告,“中途岛320度方位,距离180海里处,发现日军两艘航母及其警戒舰只!”这美军第一次同日军航母的接触。日舰无线电监听清楚地收到它拍发的电报,毫无疑问这是在报告日舰位置。一接到巡逻机报告,在中途岛机场待命的4架挂载鱼雷的B—26轰炸机、6架TBF鱼雷机、12架SB2U俯冲轰炸机和16架SBD俯冲轰炸机就立即起飞,这样既可避免遭到日军飞机的空袭,又能先发制人地攻击日军舰队。已经起飞前去攻击日军登陆编队的B—17机群也中途改变航向,飞向日军航母所在海域。

5时55分,中途岛的雷达发现日机来袭。

6时,中途岛拉响警报,并起飞26架战斗机迎击。一架美军PBY水上飞机一直悄悄尾随在日军飞机后,直到距离中途岛不到30海里处,才爬升到日军飞机上方投下一枚照明弹,向战斗机报警。美军战斗机看到照明弹后,立即上前拦截日机。从6时45分到7时10分,双方战斗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日军零式战斗机再次显示了它的优越性能,成功击退了美机的拦截。美机被击落16架,4架因伤在海上迫降,还有4架被击伤。日军只损失2架战斗机,而日军轰炸机和鱼雷机,无一损失。

小川率领的九七式俯冲轰炸机,穿过美军猛烈的高射炮火,超低空投下了所携带的250千克炸弹,九九式水平轰炸机则在3500米高度用800千克重磅炸弹集中轰炸了东岛机场,日机还轰炸了东岛和桑德岛的机库及其他地面设施。日军以3架九九式和1架九七式被击落的代价,炸毁了发电厂、储油罐、机库等一些地面设施。由于美军早有准备,岛上的飞机都升空躲避,所以友永在返航途中要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攻击。

此时,美军又有三架PBY水上飞机飞临日军舰队上空,这些PBY在云层中穿进窜出,令日军负责指挥空中警戒战斗机的指挥官忙得不可开交,不断引导日军战斗机前去攻击,但却毫无战果,一筹莫展。直到此时,日军侦察机却还没有任何发现。

6时07分,弗莱彻命令斯普鲁恩斯根据巡逻飞机报告的日舰队位置进行攻击。斯普鲁恩斯准备继续航行缩短同日军的距离,于9时再起飞飞机。但参谋长米尔斯•布郎宁上校认为如果7时起飞的话,将在日军攻击中途岛的飞机返回着舰时到达其上空,就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攻击。斯普鲁恩斯沉思片刻采纳了他的建议,于7时02分命令“企业”号起飞14TBD架鱼雷机、33架SBD轰炸机和10架F4F战斗机,“大黄蜂”号起飞15架TBD鱼雷机、35架SBD轰炸机和10架F4F战斗机,共117架飞机前去攻击,只留下8架轰炸机和36架战斗机用以自卫。而弗莱彻考虑到侦察机只发现了日军2艘航母,决定保留一半飞机,于8时30分只起飞了12架鱼雷机、17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美军航母上搭载的战斗机是格鲁曼公司生产的F4F“野猫”,也是战争初期美军唯一能与日军零式勉强对抗的战斗机,一台120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515千米,升限12000米,武备为六挺12.7毫米机枪。鱼雷机是格鲁曼公司的三座TBD“掠夺者”,一台90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330千米。轰炸机是诺斯罗普公司的双座SBD“无畏”,一台1200马力气冷活塞发动机,最大时速410千米,升限8200米,自卫武器是12.7毫米和7.7毫米机枪各两挺,载弹量545千克。

7时刚过,从中途岛起飞的美军岸基飞机开始攻击日军舰队。首先是菲伯林上尉率领6架TBF“复仇者”鱼雷机对日军“飞龙”号和“赤城”号两艘航空母舰进行攻击,在日军战斗机的拦截下被击落5架,仅1架投下鱼雷,也未击中。紧接着,柯林斯上尉率4架B—26轰炸机对“赤城”号航母进行鱼雷集中攻击,均被航母规避,反被击落2架,返回中途岛的1架鱼雷机和2架轰炸机都受了伤,无法参加以后的战斗。

日军击退美军此次攻击后,在舰队上空警戒的战斗机有一半陆续着舰,补充燃料和弹药。

南云见美军岸基飞机威胁较大,而凌晨派出的侦察机又没发现附近有美军军舰,所以于7时15分下令在甲板上待命的第二攻击波的鱼雷机卸下鱼雷,换上炸弹,准备转用于攻击中途岛的地面目标。

7时30分,从“利根”号起飞的侦察机报告在距离舰队200海里处发现10艘美舰。如果这10艘美舰中有航母的话,出动飞机前来攻击就极为不利了,南云急令侦察机查明美舰舰种。日军实在太不走运,这架侦察机如果不是因弹射器故障而延迟30分钟起飞的话,就可在南云下达换弹命令前发现美舰,这样日军的鱼雷机就可立即起飞,而不是现在的尴尬局面。

7时45分,南云命令暂停卸下鱼雷,根据形势再做决定。

7时55分,美军的岸基飞机又来了。先是亨德森少校率领的16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由于飞行员都是刚从航校毕业的新手,没有俯冲轰炸的经验,亨德森只好组织从600米高度进行下滑攻击,被击落8架,重创6架,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随后是斯威尼少校指挥的15架B—17轰炸机从6000米高空实施攻击,由于投弹高度太高,无一命中,反被击落2架。最后是诺里斯少校指挥的11架SB2C“守护者”轰炸机飞临日舰队上空,在日军战斗机拦截和舰炮射击下,被击落5架,只有4架进行了攻击,也未获战果。

8时零9分,日军侦察机报告美军舰队编成是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没有航母。南云这才放下心,考虑到美军岸基飞机不断前来攻击,威胁甚大,所以命令继续卸下鱼雷换上炸弹,准备攻击中途岛。

8时20分,日军侦察机紧急报告在美军舰队后面似乎有1艘航母,尽管还是模棱两可的报告,但南云认为这样规模的舰队也应当有航母,马上下令停止换炸弹,重新装上鱼雷。这一连串的换炸弹换鱼雷的命令,使得日军航母的甲板上和机库里非常混乱,卸下的炸弹鱼雷由于时间仓促,都堆放在一边,而未及时放入弹药舱,日军的军械员并未意识到这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8时30分,日军攻击中途岛的第一批飞机飞回母舰上空,准备降落。这时南云正处于左右为难的局面,“赤城”号和“加贺”号的攻击机正在进行换弹作业,一时无法起飞,“苍龙”号和“飞龙”号的攻击机还没有开始换弹,可以立即起飞,但所有战斗机都因为刚才抗击美军岸基飞机的战斗,急需补充燃料和弹药,无法马上出动为攻击机护航。如果先让甲板上的第二波飞机起飞,可能会因没有战斗机掩护而损失惨重。如果先清理甲板让第一波飞机降落,又可能会失去战机。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和作战参谋源田实中佐都认为应先清理甲板,让第一波飞机降落,再组织第二波攻击。“飞龙”号航母上的第二航母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见南云迟迟没有采取应对措施,便通过“野分”号驱逐舰用灯光信号向南云转发了他的建议:“我认为应立即命令攻击部队起飞!”这一建议应该说是比较积极的,虽然攻击机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会遭到不小损失,但至少要比留在航母听任美军攻击要明智,而一贯被南云倚重的源田此时没有这样建议,主要是在空中的第一攻击波飞行员大多是他的至交好友,他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因无法及时着舰而再有什么损失。山口在日本海军中被公认为才干超群,很可能成为山本的继任者,这点也为南云所深深嫉恨,所以南云不愿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反而命令将在甲板上的飞机收入机库,腾出甲板让第一波飞机和在舰队上空即将耗尽燃料的巡逻战斗机降落。

8时37分,开始接收飞机着舰。十五分钟后,飞机回收完毕,机库里疲惫不堪的地勤人员放下尚未完成的换弹任务,为这些飞机加油、装弹。

9时18分,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斗机也全部降落完毕,机库里一片忙碌。50架战斗机加油装弹完立即起飞,在舰队上空巡逻警戒。

在回收飞机的作业基本完成后,南云下令沿30度航向以30节航速北进,以尽快占领有利的攻击阵位。南云的初衷无疑是要完成充分的准备,再给予美军沉重一击,但是这样保守的作法,却失去了最有利的战机!就在此时,来自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开始了。最先飞抵目标海域的是“大黄蜂”号的35架轰炸机和10架战斗机,却未发现日舰,这是因为美机飞行高度较高,云层影响了观察,加上日舰已向北航行,美机在预定海域没发现日舰,便向西南搜索,与日舰背道而驰,没能找到日舰。后来21架轰炸机返回了母舰,14架轰炸机返回了中途岛,其中4架在着陆时坠毁,10架战斗机则因燃料耗尽都在海上迫降。

与轰炸机群失散的“大黄蜂”号的15架鱼雷机,由第八鱼雷机中队长沃尔德伦少校率领,从低空飞去,于9时20分发现日舰,立即实施攻击。但鱼雷机速度太低,又没有战斗机保护,在日军50架战斗机的拦截下还未投下鱼雷就全被击落。

9时30分,“企业”号的14架鱼雷机与轰炸机失散,单独飞临日舰上空,分成两组,向“赤城”号两舷实施鱼雷攻击。在日军战斗机的凶猛拦击下,有9架在投下鱼雷前就被击落,余下5架投下的鱼雷无一命中,又被击落1架,返航中又有3架因受伤太重而坠海,最后仅1架返回母舰。

“约克城”号的舰载机虽比其他两艘航母晚起飞一个多小时,但航向偏北,而且又在途中知道了日舰的新位置,迅速更正航线,所以只晚到了几分钟,紧接着“企业”号的鱼雷机发起了攻击。12架鱼雷机在6架战斗机掩护下攻击了“苍龙”号航母,损失10架鱼雷机和5架战斗机,未获任何战果。

[1]从清晨到现在,美军的岸基飞机和舰载机共出动了99架次,损失62架,却毫无收获,但转机终于来临了!“企业”号的第六轰炸机中队和“大黄蜂”号的第八轰炸机中队一样在预定海域没有发现日舰,但领队长机第六轰炸机中队中队长小麦克拉斯少校作出了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明智的决定:向北搜索!终于在10时找到了日军舰队。这时日军的4艘航母正排成菱形队形向北航行,“飞龙”号在北,“加贺”号在南,“赤城”号在西,“苍龙”号在东。美机从西南方向接近,小麦克拉斯将33架轰炸机分为两组,分别向最近的“赤城”号和“加贺”号进行集中攻击。

在“赤城”号飞行甲板上,所有飞机的发动机都已开始转动,航母也开始转向逆风航行,五分钟之内,全部飞机便可起飞。

五分钟!就在这短暂的五分钟里,战局就将发生大逆转!

此时天空能见度良好,云高3000米,天高云淡,为美机的攻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10时24分,“赤城”号发出开始起飞的命令,飞行长摇动着小白旗,第一架零式开足马力,飞离了飞行甲板。就在这时,瞭望哨高叫:“俯冲轰炸机!”三架美机朝“赤城”号笔直俯冲下来,日舰的部分机关炮开始射击,但已时已晚!美机从容攻击没有遭到截击,是因为日军担负空中警戒的战斗机刚刚因拦截美军鱼雷机而耗尽燃料、弹药,已经全部着舰补给,空中没有一架警戒的战斗机!完全可以这样说,美军俯冲轰炸机的得手是以鱼雷机的巨大牺牲换来的!日军航母根本来不及进行规避,而且是处在最易受攻击的脆弱情况下,——正在逆风航行进行起飞作业,飞行甲板上摆满了装好弹药和加好油准备出击的飞机!

“赤城号”被直接命中两枚450千克炸弹,一枚落在中部升降机后部,另一枚落在飞行甲板左舷后段。正常情况下,两枚炸弹对这艘巨大的航母根本不会造成致命损伤,但是,炸弹迅疾引爆了甲板上满载油弹的飞机,火势迅速蔓延,转瞬之间航母的作战能力便完全丧失了,特别是通讯联系全部中断!南云的指挥中断后,南云的次席指挥官、第八巡洋舰战队司令阿部弘毅海军少将立即接过指挥权。与此同时,第二航母战队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接替了空中作战的指挥。南云的参谋长草鹿海军少将主张立即将司令部转移到“长良”号巡洋舰,南云实在不忍离开心爱的旗舰,尤其不愿舍弃在从战争开始便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赤城”号官兵,青木舰长含着眼泪说:“长官,有我照管军舰,我们大家都恳求您转移到长良号,继续指挥部队。”草鹿又向南云作了离开旗舰的最后请求,南云知道已无法再在“赤城”号上继续指挥了,于是跟青木舰长告别,由西林副官扶着爬上舰桥的窗口,沿着绳子滑到甲板上,参谋长以及其他司令部人员,跟着也离开了烈火熊熊的舰桥。此时已是10时46分。

11时30分,南云及其司令部人员和“赤城”号伤员全都转移到了“长良”号,“赤城”号上的舰员仍在努力控制火势,但是伤亡不断增加,火势也越来越无法控制了。18时,青木舰长决定弃舰, “岚”号和“野分”号驱逐舰赶来接下全部人员,拯救工作结束后,青木舰长于19时20分从“野分”号驱逐舰致电南云请求批准将“赤城”号炸沉,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也收到了这份电报。22时25分,山本命令暂缓处置“赤城”号,青木舰长接到这一指示后,独自返回“赤城”号,把自己绑在锚上决心与舰共存亡。

山本之所以下令暂缓处置“赤城”号,是因为他的部队这时正在向东行进,要开始对美军实施夜袭,所以他认为不必急于采取这个措施。何况他自己也曾担任过“赤城”号舰长,对“赤城”号总有一丝情感。直到6月5日3时50分,山本才最后下达击沉“赤城”号的命令,南云随即将命令转达给第四驱逐舰分队司令有贺幸作海军大佐,有贺随即命令他的四艘驱逐舰,向“赤城”号发射鱼雷,“野分”号驱逐舰舰长古闲孙太郎海军中佐后来痛苦地回忆说,当他向“赤城”号发射新型93式鱼雷时,是多么痛心!这艘航母竟成为他在这次战争中的第一个射击目标!在二十分钟内,四艘驱逐舰都射出了鱼雷。七分钟后,这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开始下沉,并在水下发生了猛烈爆炸,每艘驱逐舰都感受到剧烈震动。“赤城”号沉没地点是北纬30度30分、西经179度08分。在用鱼雷击沉“赤城”号前,“赤城”号航海长三浦义四郎海军中佐登上航母,敦劝青木舰长放弃与舰共存亡的决心。青木接受他的规劝,两人最后都安全转移到了驱逐舰上。“赤城”号官兵共有263人阵亡。

几乎和“赤城”号同时被击中的“加贺”号就没有能坚持那么久。10时24分,九架美机向它俯冲,各投下一枚炸弹,头三枚炸弹都没有命中,在“加贺”号四周掀起了高大的水柱,但接着的六枚炸弹中有四枚击中了“加贺”号飞行甲板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击中舰首的炸弹正好落在舰桥旁边,炸中了停在那里的一辆小加油车,整个舰桥和四周的甲板区顿时起火,并引发巨大爆炸,舰长冈田次作海军大佐以及在指挥舰桥的所有军官都当场毙命。飞行长天谷孝久海军中佐立即接替了该舰的指挥。到处都是烈火,整个军舰上几乎找不到一处可以躲避的地方,天谷中佐等幸存者,不得不撤到右舷的小船甲板上躲避。在遭到轰炸三个半小时后,航母开始倾斜, 14时10分,损管军官国定美男海军少佐发现三道白色雷迹向“加贺”号疾驰而来!——那是美军“魟鱼”号潜艇所发射的,“魟鱼”号从当天早上起就与日军舰队保持着接触,还遭到过日舰两次深弹攻击。9时许发现日军航母,在接敌过程中被一艘日军驱逐舰发现,并遭到深弹攻击,“魟鱼”号一边下潜躲避攻击,一边从水下接近航母。10时30分在潜望镜深度发现一艘日军冒着浓烟的航母,迅疾向这艘航母接近。14时在2500米距离齐射三条鱼雷!——看来它们是一定会击中“加贺”号的。国定少佐闭上眼睛,一边等待爆炸一边祈祷,两条鱼雷从舰旁驰过,第三条鱼雷击中了“加贺”号,但却没有爆炸。这条鱼雷击中军舰后斜滑出去,断成两截,前段立即沉没,带着气仓的后半段仍在水上漂着。当时有些落海的舰员就抓住漂浮着的那半截鱼雷,用作浮子等待援救。就这样,一件杀人的武器竟成为一个救命器具!保护“加贺”号的“萩风”号和“舞风”号驱逐舰在发生鱼雷攻击前,并未发现美国潜艇,此时才醒悟过来疾驶到潜艇所在的地点,进行深水炸弹攻击,但效果不明,见再没有潜艇的踪迹,两艘驱逐舰便返回继续进行救援工作。这时,火势在“加贺”号上越来越猛,已无法控制。16时40分,天谷下令弃舰,人员转移到在旁等待的“萩风”号和“舞风”号驱逐舰。两小时后,航母火势减弱,天谷又带领损管队返回航母,希望能挽救这艘航母,但没有成功,只好再次撤出。19时25分“加贺”号在两声剧烈爆炸后沉没,地点是北纬30度20分,西经179度17分。“加贺”号舰员死亡800人,几乎占全舰官兵的三分之一。

战史界曾对“魟鱼”号的攻击有过争论,“魟鱼”号艇长在作战报告中声称攻击了“苍龙”号航母,但是第一根据日军第一航空舰队第六号作战报告,“加贺”号是在6月4日14时1O分遭到潜艇攻击,恰好与“魟鱼号”的攻击时间相吻合,而“苍龙”号在这一时间没有遭到潜艇鱼雷攻击的记录;第二掩护“苍龙”号航母的“萩风”号驱逐舰曾有向一艘敌潜艇进行深水炸弹攻击的记录,这也与“魟鱼”号遭到日军驱逐舰攻击相符;第三现有日军作战记录中既没有“加贺”遭到鱼雷攻击时的位置记录,也没有此时“苍龙”号的位置记录,而“魟鱼号”作战报告中所记录的攻击阵位北纬30度13分,西经179度17分,与“加贺”号的沉没地点北纬30度20分,西经179度17分非常接近,特别是“加贺”号这时已经完全丧失了机动能力,因此可以断定“魟鱼”号攻击的是“加贺”号。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争论,主要来自两份材料,一是美军“魟鱼”号艇长的作战报告,二是“苍龙”号的副舰长小原日差海军大佐和“筑摩”号重巡洋舰舰长古村启藏海军少将在战后审讯中的供词,小原声称“苍龙”号6月4日曾遭到潜艇的鱼雷攻击,古村则说6月4日14时许,“筑摩”号对攻击“苍龙”号的美军潜艇实施了攻击。仔细研究一下,“魟鱼”艇长是从潜望镜里断断续续进行的观察,将这两艘外型比较接近的航母搞错,也是很可能的,而且他就把伴随航母的驱逐舰错当成巡洋舰;此外小原1954年接受渊田美津雄的采访时写下了一份与他供词完全不同的书面材料:“在这次作战中,自始至终没有看见过有鱼雷水下攻击。我本人什么也没看到,舰员也没向我作任何报告。”至于古村的证词,对照第一航空舰队第六号作战报告,可以发现古村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作战报告中记载“筑摩”号派出小艇去协助“苍龙”号,是在“苍龙”号遭到俯冲轰炸机攻击后不久,即11时12分,而且“筑摩”号随后就立即北撤,为“飞龙”号航母担任警戒,根本不可能在三个小时以后,即14时许看到“苍龙”号遭到潜艇攻击!因此经过争论,目前战史界基本倾向于“魟鱼”号攻击的是“加贺”号这一论点。

10时35分,十三架俯冲轰炸机朝着“苍龙”号垂直俯冲下来,“苍龙”号在几分钟之内就被三枚炸弹击中,第一枚炸弹命中舰身前部升降机前的飞行甲板,另两枚则炸弹击中了中部升降机,飞行甲板被剧烈的爆炸炸得面目全非,烈火迅速蔓延到油库和弹药库,仅仅五分钟,“苍龙”号就完全被浓烟烈火所笼罩,火海之中不时响起阵阵爆炸,十分钟后,主机停车,轮舵系统失灵,损管系统因破坏严重而无法正常运行,二十分钟后,由于火势太猛,柳本柳作舰长便不得不命令弃舰,幸存者陆续转移到“滨风”号和“矾风”号驱逐舰上,但柳本舰长还留在指挥舰桥上,在“苍龙”号上他是极富威望的,官兵们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他救出来。大家推选海军相扑冠军阿部兵曹返回航母去把船长救出来。大家还决定,如果舰长不肯下来,阿部要凭着过人的膂力将船长背到安全的地方来。当阿部爬上“苍龙”号舰桥时,发现柳本舰长握着军刀,一动不动地凝视前方,坚定地拒绝了阿部的请求。

19时13分,“苍龙”号北纬30度38分,西经179度13分海域沉没,和军舰一齐沉没的有柳本舰长以下718人。

当三艘航母中弹起火后,接替南云指挥的第八巡洋舰战队司令阿部弘毅海军少将立即命令第十驱逐舰战队司令木村进海军少将带领“长良”号轻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护卫着受伤的三艘航母,提供警戒与必要策应,特别是在每艘受伤的航母旁都布置了两艘驱逐舰,以便在必须弃舰时接受转移下来的航母舰员。

11时45分,在部下竭力劝阻下,南云从失去战斗力的“赤城”号转移到“长良”号巡洋舰,继续指挥战斗。——远在珍珠港通过无线电严密关注战局的尼米兹,通过罗彻福特手下那些熟知日舰报务人员指法的监听员,发现以南云呼号发出的电文,发报人不再是“赤城”号那位手重的报务员,而是“长良”号的报务员,立即意识到,“赤城”号至少已遭到重创,南云不得不改换旗舰了。

美军以14架轰炸机的代价一举消灭了3艘日军航母。这一胜利来得颇有几分阴差阳错,按美军的作战条令,应由轰炸机先在高空佯攻,牵制吸引敌军,再由鱼雷机从低空进行主攻,因为鱼雷比炸弹对军舰更具摧毁力。而在实战中,却是鱼雷机先在低空吸引敌战斗机,再由轰炸机在高空进行主攻,一般地说几枚炸弹是炸不沉像航母这样的大型军舰,幸亏日军来不及将换下的炸弹放入弹药舱堆在甲板上,帮了美军的大忙。

日军机动编队仅存的“飞龙”号航母,是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的旗舰。山口多闻是日本海军将领中的佼佼者,他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海军军官学校毕业,还曾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任驻美海军武官、联合舰队首席参谋、海军大学教官、军令部课长、战列舰舰长等职。1939年,根据山本的建议,山口被调往中国汉口,任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司令,参加侵华战争;1940年,山口回国,出任第二航母战队司令官。在多年的海军生涯中以勇敢且富有远见,头脑清晰而又能当机立断而著称,堪称日本海军最有才干的将领之一,曾被普遍公认为是最有可能继山本海军大将之后出任联合舰队司令。——此刻面对这样极其严峻的局面,山口竭力组织反击,10点40分,由18架俯冲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在“飞龙”号飞行分队长小林道雄海军大尉带领下起飞。在飞往目标途中,他们发现美舰载机正在返航。小林示意他的飞行员悄悄地跟踪敌机。可是,有两架战斗机不明白小林的示意,一头扑向美机,从而暴露了目标,“约克城”号发现来袭的日机,立即起飞战斗机迎战,并让返航的轰炸机暂缓着舰。附近的“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也闻讯派出战斗机前来助战。美军共出动28架战斗机进行拦截,由于日军战斗机数量太少,难以有效保护轰炸机,在空战中被击落了10架轰炸机和3架战斗机,余下的日机飞临目标上空,其中第一架立即被美舰高射炮火击落,第二架投弹命中了“约克城”号飞行甲板的升降机附近;第三架投弹后被击落,炸弹在舰尾爆炸,引起火灾。还有三架轰炸机也投下炸弹,其中一枚命中了飞行甲板右舷中部,并引起火灾,这架飞机也在投弹后被击落。在这次攻击中,日机一共投中了三枚炸弹。“约克城”号由于锅炉气压下降,丧失了航行能力,但凭借着得力的损管,飞行甲板被炸开的大洞,仅用三十分钟就被修好。13时20分,“约克城”号动力恢复,并达到了二十节航速,舰上的火灾也被很快扑灭。但是飞机还不能在飞行甲板上降落,它们只好飞到“企业”号上降落。

在刚发现美军舰队后,南云就命令“苍龙”号派出新式高速侦察机与美军舰队保持接触,查明敌兵力。这架飞机起飞后一直没有发回报告,现在返回时发现“苍龙”号中弹起火,无法降落,因此在“飞龙”号甲板上降落。飞行员向山口报告说:“发报机发生了故障,无法及时报告,我只好返航回来报告,敌部队中有‘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三艘航母!”虽然从美军进攻所使用的飞机数量已经说明,美军舰队绝不会是如前所报的只有一艘航母,但这个消息还是令人感到十分震惊。现在,“飞龙”号要单独面对着三艘美军一流的航母,其中只有一艘受了轻伤。

山口决定使用现有的全部飞机发动第二次攻击,他命令“飞龙”号飞行队长友永丈市海军大尉带领仅有的10架鱼雷机(包括“赤城”号的1架鱼雷机)和6架战斗机(包括“加贺”号的2架战斗机)。友永的飞机左机翼油箱在空袭中途岛时受损,还没来得及修理。但他毫不在意,坚持起飞。

12时45分,第二攻击波飞机起飞。

14时26分,日机发现“约克城”号,两分钟后“约克城”号雷达也发现来袭日机,立即起飞了12架战斗机迎战,友永命令战斗机上前迎战,以掩护鱼雷机攻击,自己率鱼雷机迅速下降到100米低空,并分散从不同方向接近,在“约克城”号及其警戒舰只异常猛烈的高射炮火下,日机有4架鱼雷机和3架战斗机被击落,但仍有4架鱼雷机突破美舰防空火力投下鱼雷,其中两条鱼雷命中,将刚刚修好的“约克城”号又击成重伤,该舰丧失全部动力、照明、通讯,并向左剧烈倾斜。弗莱彻被迫转移到“阿斯托里亚”号巡洋舰,他考虑到只有在航母上才能根据飞行员的报告及时掌握战况,也只有在航母上才能有效实施战役指挥,便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

14时45分,“约克城”号沉没前起飞的1架侦察机发现了“飞龙”号航母,斯普鲁恩斯接到报告后,认为发现的日军航母就是日军的第四艘航母,决心集中最大兵力予以攻击,务求将其消灭!他立即下令从“企业”号起飞25架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起飞16架轰炸机,其中10架原是“约克城”号的,先后向目标海域飞去。

14时50分,“约克城”号横倾近25度,已无法恢复平衡,舰长巴克斯特上校只好下令弃舰。弗莱彻派出几艘驱逐舰前来接走舰员,并命令“休斯”号驱逐舰留在“约克城”号附近,以便在最后时刻将其击沉。

“飞龙”号舰载机对美舰的第二次攻击,也是日军在这场海战中的最后一次攻击,到此结束。参加攻击的飞行员和山口都认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已经使两艘美军航母遭到了致命的损伤。实际上,这两次攻击的目标都是“约克城”号。“约克城”号在遭到第一次攻击后被迅速修复,所以被日军第二攻击波当作另外一艘没有受伤的航母了。

当“飞龙”号的第二攻击波最后一架飞机于16时30分在航母上降落时,“飞龙”号只剩下了6架战斗机、5架俯冲轰炸机和5架鱼雷机。山口很清楚,要靠这点兵力在白天组织进攻是难以奏效的,决定等到夜里再发起夜袭。

16时45分,战斗出现了短暂的平静,“飞龙”号利用这个空隙时间开饭了,人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香甜可口的年糕团。即便在这短短的间歇时间里,6架战斗机还要在航母上空保持战斗巡逻,夜袭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为了找到美军航母的具体位置,山口决定派一架高速侦察机进行搜索。

17时3分,侦察机刚要起飞,瞭望哨就大声喊道:“敌俯冲轰炸机!”由于美机是从西南背朝太阳方向飞来的,加上“飞龙”号没有雷达,日军未能及时发现,面对呼啸而下的美机,“飞龙”号高射炮纷纷开火,舰长加来止男大佐急令:“右满舵!”“飞龙”号动作笨拙地向右猛转,避开了投下来的头三枚炸弹。但是,更多的美机俯冲下来,接连有四枚炸弹命中舰桥附近,舰桥上的玻璃窗全被猛烈的爆炸震得粉碎,前部升降机附近的舱面甲板被炸得面目狰狞地朝上翻卷,完全挡住了指挥区的视线。大火在飞行甲板上装好炸弹的飞机间蔓延、爆炸。巨大的黑色烟柱腾空而起,“飞龙”号的航速开始减低下来。

17时20分,“大黄蜂”号的舰载机也赶到了,见“飞龙”号已经燃起冲天大火,便转而攻击其他军舰, “榛名”号战列舰、“利根”号重巡洋舰、 “筑摩”号重巡洋舰先后遭到攻击,但都未被击中。

不久从中途岛起飞的39架B—17轰炸机也飞来助战,“飞龙”号再度中弹,伤势更重。21时23分,“飞龙”号完全丧失航行能力,并因为大量进水,倾斜增加到十五度。第十驱逐舰分队司令阿部俊雄海军大佐的旗舰“风云号”靠在航母旁边,协助灭火,并为艰苦奋战的舰员提供食物和饮水,“夕云号”驱逐舰则在旁警戒。

最后,眼看回天无力,山口通过“风云”号驱逐舰向南云报告,他已下令弃舰。6月5日2时30分,山口对集合在甲板上的大约八百名舰员最后训话:“我身为航母战队司令官,对‘飞龙号’和‘苍龙号’的损失负全部责任。我将与本舰共存亡,我命令你们全体离舰,继续为天皇陛下效忠。”山口的参谋请求跟他一起留在舰上,但被山口坚决拒绝了。他们只好忍痛以水代酒与山口黯然饮别,山口随手把他的黑色战斗帽送给了首席参谋伊藤海军中佐,作为纪念。第十驱逐舰分队司令阿部海军大佐亲自来到“飞龙”号上,再三请求山口和加来舰长离舰,也没有达到目的。

遵照山口的最后指示,阿部海军大佐下令“风云”号和“夕云”号驱逐舰击沉“飞龙”号。5时10分,“风云”号和“夕云”号向“飞龙”号发射了鱼雷,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后,“飞龙”号缓缓下沉。但一小时二十分钟后,受山本指派寻找南云机动编队的“凤翔”号轻型航母的一架侦察机发现,“飞龙”号仍然漂浮在水上,并发现甲板上还有人活动,山本将这一消息转发南云,命令他立即核实,并尽一切努力援救幸存者。南云随即派“谷风”号驱逐舰和“长良”号的水上飞机寻找“飞龙”号,但没有任何发现。“谷风”号在进行搜索的时候,遭到了美军舰载机的多批猛烈轰炸,第一批4架俯冲轰炸机于16时36分来袭;18时许第二批26架;18时45分第三批6架。但这艘驱逐舰只受到一颗近失弹的轻微损伤。由于“谷风”号吸引了美机,使附近的日军舰只没有被美军舰载机发现。因此,四艘沉没的航母上的幸存人员从救援的驱逐舰上转移的工作未受到干扰。随后驱逐舰将救起的航母人员转移到“陆奥”号、“长门”号、“榛名”号和“雾岛”号战列舰。海上风急浪高,使这一工作困难重重,汹涌的波浪使驱逐舰无法靠拢战列舰,最后只好停航,放下小艇来往输送。转移工作一直进行到深夜,各战列舰的病舱和卧舱都挤满了伤员,大部分伤员都是烧伤。

而实际上“飞龙”号一直到8时20分左右才沉没在北纬31度38分,西经178度51分海域,飞机所发现的甲板上的人员是机舱人员,驱逐舰发射的鱼雷恰好把下面甲板炸开一条出路,奇迹般地使这些人从船的底部逃了出来。“飞龙”号沉没后,他们漂浮在水上,后被一艘美国军舰救起。“飞龙”号共有416名舰员丧生。

山口死后,他的同学、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中将在6月6日的日记里写道:“山口确是一位有远见的人,他能体谅别人,为人忠厚,行动果断。他能向上司很有力地提出的积极建议,对作战的胜利贡献很大;在这方面他比其他司令官更为突出,由此而赢得了一个高尚的地位。”当山口的死讯传到北方编队时,第二机动部队司令角田觉治海军少将也对山口褒扬倍加,他向他的航空参谋奥宫正武海军少佐吐露:“山口海军少将要是担任机动编队司令长官多好!我情愿在他手下工作。”

游客 : 2008-06-03#142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五)

现在再让我们回头来看失去了旗舰的南云,11时30分,南云转移到了“长良”号巡洋舰,二十分钟前,从“筑摩”号巡洋舰起飞的侦察机报告:“在九十海里外发现美军舰队!”机动编队首席参谋大石海军大佐向南云建议:“美军比我们原先想的近得多,如果我们全速前进,就有可能与敌进行水面战斗。”日军判断,美军航母的警戒舰只有7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而日军机动编队有2艘快速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完全可以凭借炮火优势消灭美舰,但此时在“长良”号附近只有5艘驱逐舰,其它军舰,有的正在为3艘受伤的航母提供警戒,有的正与“飞龙”号航母、“榛名”号、“雾岛”号战列舰,“利根”号、“筑摩”号重巡洋舰一起北撤。

犹豫不决的南云直到11时50分才向山本和登陆编队司令近藤报告目前的不利局面和准备采纳大石的建议组织与美军舰队的水面决战,11时53分用无线电向各舰下达集结令,命令第十驱逐舰战队、第八巡洋舰战队和第三战列舰战队沿170度航向全速前进,“长良”号及5艘驱逐舰则以二十四节航速向东北航行,与各舰会合。11时56分和59分,南云两次重复此项命令。

13时,“利根”号的侦察机报告美军正在撤退,毫无疑问,只有巡洋舰和驱逐舰作为警戒兵力的美军舰队,是绝不会用火炮和鱼雷来与日军进行水面舰艇之间的决战,最聪明的办法是尽量与日军舰队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利用舰载机的空中优势,加上中途岛岸基航空兵的支援,实施猛烈空中打击。而且美军还可利用相当数量的侦察机,查明日军舰队的位置,并保持一定距离,甚至还能布置一个圈套让日军舰队来钻。因此,南云决定放弃在白昼组织海上决战的企图,但是心有不甘的南云,还决定组织夜战。于是南云下令暂时西撤,同时进行夜战准备。

当黄昏前后,“飞龙”号失去战斗力,也使南云丧失最后的空中力量。南云和他的参谋人员已经意识到败局已定,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是谁也不愿提议撤退。

17时32分,另一架侦察机报告,美军舰队还在继续东撤,夜战的希望也更加渺茫了。南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焦灼,但是大石仍继续坚持实施夜战,他建议“长良”号的一架夜间侦察机,也就是南云机动编队剩余的唯一一架侦察机作好准备,去搜索美军舰队。但是要靠一架侦察机在漆黑的夜里去寻找茫茫大海之中的美军舰队,希望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南云的其他参谋,对组织夜战的可能性越来越怀疑,但大石仍坚持他的观点,还建议把正在警戒受伤航母的驱逐舰全部调回来,以加强夜战的兵力。南云同意了这一建议,向各舰发出了集合的命令。其他参谋人员对此建议甚为担忧,倘若这几艘航母下沉而又没有驱逐舰在旁救援,航母上的人员怎么办?再说如果不能在拂晓前把航母上的人员救出,把受伤的航母处理完,并完成撤退,一到天亮,航母、驱逐舰所有一切都将成为美军飞机攻击的理想目标。——但是没有人吭声。

18时30分,“筑摩”号用灯光信号报告:二号侦察机在燃烧中的美军航母以东三十海里,发现敌4艘航母、5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正向西航行。这一情报所提到的军舰数量正确,但是把2艘巡洋舰当成了航母!实际上此时,美军除了受伤的“约克城”号航母之外还有2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这表明,美军的兵力要大大高于日军的估计,加上日军没有雷达,又只有一架夜间侦察机,要找到美军并战胜敌人,即便有天大的运气也是办不到的。而且一旦夜战失利,天亮后将无法逃脱美军的攻击,南云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最后决定放弃夜战企图。

再来说说主力编队的情况,6月4日清晨,“大和”号已驶到中途岛西北800海里处。

5时35分,“大和”号收到“利根”号侦察机发来的电报,说发现了一架美军水上飞机。山本和他的幕僚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估计这架美军飞机很快就能发现南云部队。

5点55分,“利根”号的侦察机又报告有十五架敌机飞来,南云的编队即将遭到攻击。但是山本对此并不担心,因为空袭中途岛的攻击机群已经起飞, 南云的战斗巡逻机很容易对付这几架美国飞机。战幕已经揭开,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从无线电室转接过来的扬声器上,扬声器把收到的电报向全舰转播。南云的旗舰还没有发来消息,显然还保持着无线电静默。过了一会儿,空袭中途岛的攻击机群指挥官友永大尉报告,空袭任务已经完成,并建议实施第二次空袭。山本和他的参谋期待着第二攻击波起飞的消息,山本从前一天起就深受胃病的折磨,而此时却是精神焕发。但是,接着的消息却使他们大吃一惊,“利根”号的侦察机报告“发现十艘敌舰!”和战前的估计完全相反,美军舰队就在附近,——一支美军舰队进入可与机动编队直接交锋的距离内了!人们立刻想到,一个星期前美军无线电通信异常频繁,现在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现在最大的悬念就是,美军这支舰队包括哪些兵力呢?直到8时20分,“利根”号的侦察机才报告,敌舰队的组成是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大约十分钟后,又补充道,敌舰队殿后有一艘航母。这可是一大块肥肉!“大和”号舰桥上的人们兴奋得不得了。联合舰队首席参谋黑岛问道:“南云不是要求准备好第二攻击波,可能攻击敌水面部队吗?”航空参谋佐佐木十分自信地回答说:“是的,第二攻击波很快就能干掉它们。”三和作战参谋插话说:“第二攻击波是不是已经出发去空袭中途岛啦?”刚才不久大家都还在期待南云派出第二攻击波去空袭中途岛,以歼灭敌岸基航空兵呢!佐佐木显得一阵慌乱,他急忙打电话问无线电室,有没有第二攻击波已经飞往中途岛的消息。“还没有消息。”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心想敌航母很快会被第二攻击波干掉。这种乐观情绪倒很奇怪,因为不仅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连几分钟以前,也没有人想到过会在中途岛附近与美军航母遭遇。现在这个估计突然被证明是错误的,人们虽感到意外,却没有对此很担心,也没有人会想到联合舰队司令部犯有严重的错误,人人似乎都完全相信,不管美军有怎样的准备,只要被发现,就能将它歼灭。

8时47分,“利根”号的侦察机再次报告,在中途岛东北250海里处发现另两艘美军巡洋舰。这个飞行员显然很出色,始终保持着与美军的接触,但不久,他来电报告由于燃料耗尽而不得不返航。这使得“大和”号上的人担心失去同敌人的接触,但第八巡洋舰战队司令官阿部海军少将命令该机,在另一架飞机前来接替之前必须继续保持接触,阿部的指示受到了山本的称赞。这架侦察机的飞行员是甘利洋司飞行兵曹,不知为何他的报告始终非常含糊,而且没有发现美军的另外二艘航母。因为阿部命令他继续监视,结果甘利洋司和他的飞机最终消失在茫茫海空。美国著名作者澳克在他的小说《战争与回忆》中写道:“冥冥之中叫人啼笑皆非地安排了这个侦察机飞行员,他晚起飞半小时,因此他那关键性的发现也相应推迟了,他起初看见一条航空母舰没认出来,此后也没提起另外的航空母舰,作出这番拙劣的表演后,他在历史中消失了,像咬死克莉奥特拉的那条毒蛇,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但是一个帝国的命运在这一瞬间竟令人悲痛的取决于他。”

9时,侦察机报告,十架敌机正飞向南云部队。在这以后差不多有两个小时,没有任何南云部队的消息。但是山本和他的幕僚们对于即将发生的战斗,没有丝毫感到担心。然而犹如晴天霹雳,10时50分,通信参谋和田雄四郎海军中佐一言不发地把阿部海军少将从“利根”号发来的电报送给山本。电报说:“遭敌舰载机和岸基飞机攻击,赤诚号、加贺号和苍龙号起火。拟以飞龙号与敌航空母舰交战。我们暂时北撤,重新集结兵力。”原先满以为能轻易取胜,而现在成为一场惨败。南云的四艘航空母舰已有三艘(包括旗舰)失去了战斗力,只有“飞龙”号还能继续作战。这样的惨重损失实在令山本和所有人难以置信。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也许还能使整个作战计划不致于全面失败。那就是集中所有兵力,凭借数量优势继续作战。山本决定,立即亲自指挥主力编队的战列舰去支援已遭沉重打击的机动编队。

12时20分,山本向各部队下达第155号命令:

一、主力编队12时的位置是北纬35度08分,西经171度05分,航向120度, 航速20节;

二、中途岛的登陆编队(近藤部队)派出部分兵力掩护运输船队并暂时撤往西西;

三、第二机动部队(角田部队)火速加入第一机动部队(南云部队);

四、第二潜艇战队和第五潜艇战队在丙警戒线上展开(丙警戒线的位置是在西经168度,北纬26度到36度之间。)

从这个命令中可以看出,山本还没有放弃歼灭美军舰队和占领中途岛的希望。随后不久,山本又命令运输船队在中途岛以西500海里处待机,以便一旦在需要进占中途岛时,能就近行动。

此时山本最关心的是在中途岛海域美军究竟还有多少兵力,因为这是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的。虽然机动编队的3艘航母都失去了战斗力,但“飞龙”号还完好无损。此外,还可采取水面夜战以及别的攻击手段。但是压制美军岸基航空兵只能依靠航母,而第一次空袭中途岛的结果还不清楚,所以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少将致电南云,要求详细报告第一次空袭的结果,但没有回答。山本判断,第一攻击波的攻击不会很成功的,这可从友永建议对中途岛实施第二次空袭得到证明。山本因此担心,如果不立即摧毁中途岛的航空基地,美军可能从夏威夷调去更多的飞机,这样的话,占领中途岛就更难了。联合舰队首席参谋黑岛大佐建议,派出一支水上舰艇部队对中途岛实施夜间炮击,山本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命令离中途岛最近并有高速军舰的近藤部队主力去执行这一任务。山本还决定,把原定的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登陆作战推迟到歼灭敌航母以后。根据这些决定,山本于13时10分又发出了第156号命令:

一、采取C号作战方案;

二、中途岛登陆编队派出部分兵力于今夜炮击并摧毁中途岛航空基地;

三、中途岛和阿留申登陆作战暂时推迟。

“C号作战方案”是指集中中途岛和阿留申方面的全部兵力,与敌舰队进行决战。

在下达上述命令一个多小时以前,即11时50分,山本收到南云转移到“长良”号后的第一次来电,报告他的三艘航空母舰受到的破坏程度和打算用他尚存的兵力攻击敌舰队,然后北撤。14时30分,“大和”号又收到南云发给在阿留申群岛的第二机动部队的电报:

一、6月4日14时,第一机动部队的位置足北纬30度48分,西经178度31分。我拟向东,歼灭敌特混舰队后北上。

二、望第二机动部队速与我会合。

人们一心指望着角田海军少将的“龙骧”号和“隼鹰”号2艘航母迅速南下,支援南云部队,但15时30分角田复电:“第二机动部队收回攻击荷兰港的飞机后,立即南下。6日晨,我部将在北纬44度40分,西经176度20分加油后南下,与第一机动部队会合。6月4日15时,我部位于荷兰港西南一百二十海里处。”这份电报清楚表明,角田部队仍按计划冒着大雾袭击了荷兰港,但是也说明,在8日下午以前,角田部队不可能到达中途岛地区参加战斗。

而收到的几次侦察报告也是前后矛盾,以致山本得不到关于敌航母的准确情报,直到16时15分,山口报告击伤美军两艘航母,还有一丝安慰。

17时36分,“筑摩”号的侦察机报告,在南云部队以东不到100海里的地方,发现东撤的敌舰队。因为日落时间是18时32分,所以还有希望可能进行夜战以扭转战局,何况日本海军历来很重视夜战,而且目前夜战是挽回败局的唯一机会了。

17时55分,山本又收到南云电报,“飞龙”号中弹起火。最后一艘航母也失去了作战能力。

19时15分,山本向他的全体部队下达了第158号电令。从当时的整个形势来看,这道命令所表现的乐观态度是很奇怪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山本力图阻止日军士气的崩溃。命令说:

一、敌舰队已几乎被我歼灭,正在东撤中;

二、附近的联合舰队各部队正准备追击残敌,并同时占领中途岛;

三、6月5日3时正,主力将到达北纬32度08分,东经175度45分,航向90度,航速20节;

四、机动编队、登陆编队(除第七巡洋舰战队)和潜艇部队,即将接触并攻击敌人;

日军渴望通过夜战来挽回败局,但是这种希望显然已不可能实现,因为21时30分,南云报告说:“敌兵力共有5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敌人在西航中。我军掩护‘飞龙号’向北西撤退,航速十八节。”

“南云部队不打算夜战啦!”宇垣参谋长沮丧地说,但山本仍决意要进行夜战,为确保夜战胜利,必须要有统一的指挥,因此命令近藤统率夜战部队。

但是很明显,拂晓前同美军舰队接触的希望极小,日军而最后一线希望也慢慢地熄灭。

东京军令部越来越担忧地注视着战局的发展。在收到“飞龙”号也遭到了“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同样命运的消息后,他们感到这场作战的失败已成定局。日军4艘最好的航母被击沉,而中途岛美军航空兵力没有被歼灭,还至少有一艘或者是两艘航母完好无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作战是非常愚蠢的。

“大和”号上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在放弃了夜战的想法之后,马上即转而考虑下一步行动。每一个人心里都认识到已经被打败了,但没有一个人建议中止作战。相反地,他们都拼命想方设法要从失败中捞回一些东西,犹如溺水者拼命抓住水中的稻草一样。各种各样的补救方法都提了出来,有建议用“瑞凤”号和“凤翔”号两艘轻型航母上不多的飞机,加上战列舰、巡洋舰上的全部水上飞机组成一支航空队,再去攻击敌舰队;也有人主张,应按照原定计划由近藤部队的重巡洋舰执行对中途岛航空基地进行夜间炮击;还有人乐观地认为,战列舰的高射炮火足以击退美军航母对山本部队的攻击。黑岛海军大佐根据大家的意见制定出的初步方案简直荒唐,该方案要求所有战列舰,包括“大和”号在内,于6月5日白天逼近中途岛,用大口径主炮轰击中途岛的航空基地。这个方案交给参谋长宇垣,还有几分理智的宇垣认为这是一个为了保全面子、不顾一切、自取灭亡的方案,他直截了当地否定了这个计划。有些人想到要为战败担负责任,觉得不能忍受,他们为争取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不惜弧注一掷。有一位军官再清楚不过地反映了这种态度,他向宇垣抗议说:“那我们怎么向天皇陛下交待呢?”在一旁听他们议论而一直保持沉默的山本这时突然开口了,他说:“这事交给我。对天皇陛下谢罪的只有我一个人。”山本这句简短的话表明,他已决定放弃攻击美军航母和占领中途岛的企图。说完后,他走进自己的住舱,一连三天拒绝会见任何人。南云在返航途中对自己指挥失误深感内疚,试图自杀谢罪,但被部下阻止。后调任中太平洋舰队司令,指挥塞班岛的防御,于1944年7月4日在塞班岛即将被美军攻占前夕自杀身亡。

6月5日0时15分,山本命令近藤和南云停止夜袭敌航母和炮击中途岛的准备,与主力编队会合。

鉴于美军舰队已经东撤,与其进行水面舰艇决战的可能已不可能,如果日军继续东进,天亮后必将遭到美军舰载机和岸基航空兵的攻击,山本于 6月5日2时55分,向所有部队下令:

一、撤销中途岛作战计划。

二、中途岛登陆编队部队和机动编队(除“飞龙”号及其警戒兵力 外)同主力会合,这支联合部队于6月6日上午在北纬33度,东经170度海域加油。

三、警戒部队、“飞龙”号及其警戒兵力和“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应开往上述地点。

四、运输船队西撤,摆脱中途岛敌机攻击范围。

就这样最后撤销了中途岛作战计划,但收拢被分散的日军舰队并把这支舰队安全撤出时刻受到敌人攻击威胁的战场,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

几乎就在山本下达撤销中途岛作战命令的同时,灾难又降临到日军头上, 6月4日13时10分,近藤根据山本夜间炮击中途岛的命令,指派栗田健男海军少将的支援部队第七巡洋舰战队的“熊野”号、“铃谷”号、“三隈”号和“最上号”4艘重巡洋舰以及第八驱逐舰分队的2艘驱逐舰执行这一任务。栗田于4日15时接到近藤的指令,立即率部全速前进,由于此时他在中途岛以西400海里,即便以巡洋舰的最高航速行驶,也无法在次日拂晓前达到目的地,退一步说,即便他能做到,那就必定要在白天美机威胁之下撤退。栗田因此向近藤报告,为了保证炮击的成功,希望得到其他部队的合作。近藤把这个建议呈报山本,但山本未予理睬。

栗田的舰队抱着悲壮的决心,向东急驶。各驱逐舰赶不上巡洋舰的速度,很快就被抛在后面,23时以后,驱逐舰已经远在巡洋舰视线之外了。各巡洋舰上都做好了准备,如炮击失败,就派出一支敢死队上岸去执行爆破的任务。

这时,“大和”号上的联合舰队参谋人员根据栗田的报告,核对了栗田部队的位置,发现栗田距离中途岛要比他们估计的要远,推算出炮击任务是不可能按时执行的。因此,在午夜后,电令栗田撤销原定任务。栗田在接到这一命令时,距离中途岛只有90海里了。

栗田随即遵照联合舰队的命令,掉头转向西北。不久,先头舰“熊野”号发现在右舷有一艘敌潜艇,那是美军的“红石鱼”号潜艇。栗田立刻命令部队紧急左转。“熊野”号用微光定向信号灯向二号舰“铃谷”号发出紧急警报的信号,随后向左转向;“铃谷”号接着转达了紧急转向信号,随后转向。”三隈”号也跟着发出了同样的信号,并转向。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最后的“最上”号未能及时接到转向信号,结果一头撞上“三隈”号左舷。“最上”号前炮塔以前的舰首部分被撞掉,并立即停航。“三隈”号受轻伤,幸好作战能力和操纵性都未受影响。“最上”号舰长曾尔章海军大佐报告,“最上”号仍可维持十二节航速。栗田命令“三隈”号和“荒潮”号和“朝潮”号两艘驱逐舰掩护“最上”号。随后,栗田率领“熊野”号和“铃谷”号继续驶向预定会合地点,同山本率领的主力编队会合。

破晓后“最上”号和护航舰只以十二节航速缓慢地西撤,这四艘军舰上的每个人都深知他们随时都可能受到美机攻击或美舰追击。

6月5日天亮后,中途岛美军根据潜艇的报告派出12架俯冲轰炸机攻击了这两艘巡洋舰,其中由弗雷明上尉驾驶的飞机被击伤后撞向“三隅”号,使其受到重创。下午又有12架B—17轰炸机进行了攻击,但投下的80枚炸弹无一命中。

美军航母编队也做好了追击准备,侦察机和潜艇报告在中途岛以西125海里、西北175海里和250海里都有日舰。斯普鲁恩斯判断这是日军分成几个编队撤退,由于兵力有限,只能选择一个目标追击,他斟酌再三,决定攻击最远的日军舰队,因为据侦察机报告这支舰队中有1艘航母,这就是“飞龙”号,当美军舰载机飞到时,“飞龙”号已沉入海底,所以只攻击了护航的驱逐舰。然后又三次出动飞机共计123架次攻击掉队的两艘巡洋舰,击沉了“三隅”号,重创了“最上”号,“最上”号带着满身的创伤,蹒跚地回到特鲁克,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都无法出海作战。在这次战斗中,随行的2艘驱逐舰击落2架美机,但各中一弹,“荒潮”号有37人战死,第八驱逐舰分队司令小川莛宫海军中佐重伤,“朝潮”号有22人阵亡。除了前两天被击沉的四艘航母外,“三隈”号是日军开战以来被击沉的最大军舰,“三隈”号作为“最上”号的姊妹舰,曾在3月1日雅加达海战中并肩作战,击沉了美国的“豪斯顿”号轻巡洋舰和澳大利亚的“珀兹”号巡洋舰,它们还曾一起参加安达曼群岛、缅甸攻略作战以及孟加拉湾上的作战。

斯普鲁恩斯考虑到飞行员已连续作战三天,疲惫不堪,而且附近海域可能有日军潜艇出没,加上距威克岛很近,岛上日军岸基飞机也有一定威胁,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便于6月6日黄昏下令停止追击,转向东北,撤离了战场。他的这一决定非常明智而审时度势,山本获悉美军航母在后追击,计划将美军引向威克岛,组织“凤翔”号和“瑞凤”号轻型航母上的飞机,连同战列舰、巡洋舰以及水上飞机母舰所携带的水上飞机,总共大约有一百架,和岛上的岸基飞机进行协同攻击,还组织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前去迎战。按双方航线推算,如果美军继续追击,就会在夜间与日舰遭遇。由于美军舰队的适时撤离,中途岛海战便到此结束。

作为最后的插曲,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被日机炸伤后,曾一度放弃,但一直没沉没,于是美军又打算进行抢救,先由“捕蝇鸟”号扫雷舰拖曵,但拖曵的军舰太小,力不从心,后又加派5艘驱逐舰前去支援。其中的“哈曼”号驱逐舰于黄昏时分靠上航母右舷,把舰长巴克迈斯特上校率领的由志愿人员组成的抢救队送上母舰,并为其提供灭火和排水所需的动力,其余4舰则在四周担任警戒。

伊—168号潜艇于6月1日对中途岛实施了侦察。此后直到6月4日战斗开始,伊—168号潜艇一直在中途岛附近,进行监视侦察。艇长田边弥八海军少佐虽然不太了解战局的发展情况,但他从收到的无线电通讯中了解到战局已对日本不利。6月4日20时30分,田边收到“炮击并摧毁东岛敌航空基地”的命令,这一命令还指示田边炮击要持续到5日2时,之后由栗田的重巡洋舰接替炮击以达到彻底摧毁敌航空基地的目的。

6月5日1时30分,伊—168号潜艇浮出水面后立即进入阵位,开始炮击东岛。美军的探照灯立即穿过夜幕,搜索伊—168号,岸炮接着开火。在美军的火力压制下伊—168号只发射了六发炮弹就匆匆下潜撤走。拂晓后,美军巡逻舰发现了伊—168号,对它进行了深水炸弹攻击,但伊—168号成功地避开了攻击,扬长而去。

清晨,田边收到击沉在中途岛以北,已被击伤的美军航母的命令。6月6日13时31分,在北纬30度35分,西经177度20分处,田边用潜望镜发现7艘美国驱逐舰正护卫在受创的“约克城”号周围。伊—168号凭借声纳从水下突破美舰的警戒圈,在距离航母约500米出升起潜望镜,田边见距离太近难以发射鱼雷,便驾艇后退到距离约克城号900米处才发射了四枚鱼雷,为了加强鱼雷攻击的威力,田边特意命令由一号和二号鱼雷管先进行齐射,再由三号和四号鱼雷管沿着刚才发射角度发射,这样四条鱼雷就可以攻击两点,而不是四点。鱼雷刚一射出,伊—168号就立即下潜到安全深度。五分钟后,就感到了鱼雷爆炸的震动,舷号DD-412“哈曼”号驱逐舰虽然发现了鱼雷航迹,但由于正紧靠着航母为其提供动力,无法实施规避机动,被一条鱼雷击中,剧烈的爆炸几乎当时就将其炸成两段,转眼之间就开始下沉,有80名舰员丧生。另两条鱼雷从“哈曼”号舰体下方穿过,击中“约克城”号,已经遭到重创的航母哪里还经得起如此一击,终于开始下沉。其他美军驱逐舰赶来,竟然不顾误伤海上众多落水者的危险,投下了多达六十余枚深水炸弹,每一次爆炸都使伊—168号象一片风中的叶子一样剧烈摇晃,艇首被炸开好几个小洞,海水汹涌而入,田边为了减少首倾,命令不值更的水兵都赶到尾舱,但毫无效果,最后命令每人携带一袋大米到艇尾,这才消除了首倾。当伊—168号潜航十二小时之后,不得不浮出水面充电和更换空气。美军驱逐舰随即发现并迅速赶来攻击,伊—168号施放烟雾全速西撤,美舰逼近到6000米,猛烈舰炮火力迫使伊—168号带伤再度下潜,美舰赶到潜艇下潜处,不知什么原因投下数枚深水炸弹便匆匆离去,这才使伊—168号逃过一劫。6月19日伊—168号回到吴港,受到大批日本国民的欢迎。

最后让我们转换到珍珠港,看看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在这场历史性的海上决战中的具体情况:

6月2日,没有任何消息,这令所有人都焦虑不安。

6月3日拂晓,从无线电监听中收到日军开始在阿留申进行空中行动,由于北太平洋舰队实行无线电沉默,尼米兹无法从西奥博尔德那里获得确切情报。虽然已经发现日军飞机出现在阿留申,但仍无法确定这是日军的侦察行动还是作战行动。11时,中途岛终于打破无线电沉默,一架水上飞机报告,发现日军舰队。当通信参谋莫里斯•柯茨少校将这一电报交给尼米兹时,一向以沉着著称的尼米兹竟激动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喜形于色地说:“情况终于明朗了!”尽管可以肯定美军舰队已经直接得到了水上飞机的报告,但尼米兹还是将这一电报转发给弗莱彻,并提醒他这不是日军的主力部队。随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简直就是无线电的中转站,不断将中途岛和阿留申等地的战报转发给各有关人员。当天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作战纪要这样写到:“未来两三天的战斗,将影响太平洋战争的整个进程!”当晚,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睡意,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里,尼米兹就在办公室里架起帆布床小睡片刻。

6月4日凌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有人员都来到自己的岗位,密切注意战况发展。6时刚过,就接到了中途岛转来的发现日军航母的明码急电,那是一架水上飞机报告,尽管只发现了日军两艘航母,但尼米兹立即确定这就是日军主力机动编队!他随即将日军舰队的位置标示在作战室的地图上,这与莱顿的预测只相差了五海里!

6时25分,中途岛报告遭到空袭。8时30分,中途岛报告只剩3架战斗机完好无损,轰炸机则失去联系。几乎同时,罗彻福特的电讯监听站接受并破译了日军侦察机发现美军舰队的电报,尼米兹问莱顿:“你能肯定这是我们的航母编队?”莱顿给了肯定的答复。随后由于弗莱彻保持着严格的无线电沉默,太平洋舰队收不到任何消息,尼米兹表面上镇静如常,心里是焦灼异常,他竟然激动地质问通信参谋柯茨少校:“为什么没有消息?”但柯茨也一筹莫展,无言以答。尽管尼米兹非常焦灼,却还是耐住性子没有要求弗莱彻发电报告情况。此时,尼米兹唯一的情报来源就是日军的无线电通信了!9时日军侦察机报告美军飞机正飞向日军航母。9时30分,中途岛报告了攻击机群返回,损失惨重但几乎没有战果。10时过后,“企业”号航母终于打破了无线电沉默,航母与舰载机之间的电讯频繁联络,——这意味着,美军舰载机起飞了!但随后又是令人难熬的沉默。直到11时45分,罗彻福特手下那些熟知日舰报务人员指法的监听员,发现以南云呼号发出的电文,发报人不再是“赤城”号那位手重的报务员,而是“长良”号的报务员,尼米兹立即意识到,“赤城”号至少已遭到重创,南云不得不改换旗舰了。接着,弗莱彻、斯普鲁恩斯和中途岛一一报告了战况,晚10时尼米兹知道已经重创了日军三艘航母,但“约克城”号航母也因伤势严重而被放弃。可以肯定,只要斯普鲁恩斯在以后的指挥中没有大的错误,那么美军的胜利已经到手了!尼米兹向所有参战部队发出祝贺电:“参加中途岛战斗的官兵们,你们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你们将在来日的战斗中继续全力以赴,彻底打败敌人!”当天太平洋舰队的作战纪要也乐观地记载:“今天是日德兰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如果战局真的像已经显示的那样,可以说日本自开战以来的扩张已经结束了。只是我们损失了大批有经验的飞行员,现在还无法得到补充。”

6月5日凌晨,斯普鲁恩斯报告了新的位置,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发现一个晚上舰队是在东撤,既然日军已经遭到严重打击,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还要后撤?所有人对此都感到迷惑,只有尼米兹对议论纷纷的参谋们说:“我相信,前线的斯普鲁恩斯对情况的判断要比我们在这里的判断更准确。我相信,他的做法是非常理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一定会清楚,我们在这里是没有资格对一个战地指挥官的指挥品头论足的!”确实,尼米兹的分析完全正确,如果斯普鲁恩斯没有及时后撤,必会在夜间与日军水面舰艇遭遇,那么处于数量劣势的美军舰队就会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6月6日1时30分,中途岛报告遭到日舰炮击,尼米兹认为日军还想实施登陆,莱顿肯定地说山本必会竭尽全力挽回败局。好在很快就清楚了,炮击中途岛只是日军的一艘潜艇,随即就被中途岛岸炮部队击退了。3时,美军潜艇又发现在中途岛以西90海里处出现日军巡洋舰部队,显然日军仍不甘心失败,还准备进攻中途岛。尼米兹立即命令在中途岛附近海域活动的潜艇向这一海域靠拢,准备迎击日军。但不久,无线电监听和侦察机都报告日军开始全线后撤。8时许,美军飞机攻击了日军巡洋舰部队。接着斯普鲁恩斯请求尼米兹通知中途岛海域潜艇,他即将通过美军潜艇活动区域对日军巡洋舰部队实施追击,以免发生误会。

此刻,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已是一片欢快,大家不顾连日的疲劳,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胜利。尼米兹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意识到日军仍有相当力量能够卷土重来,或者对斯普鲁恩斯进行夜战,因此他致电各指挥官,要求提高警惕,因为有充分迹象表明,日军虽遭到很大损失,但仍有占领中途岛的企图。

6月7日,美国海军总司令金上将向太平洋舰队发来明码祝捷电:“对在中途岛英勇作战,击退日军进攻的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敬佩!相信你们将会使敌人认识到,战争就是意味着死亡!”在记者招待会上,金上将透露,日军在中途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句话出自一位以严谨著称的海军高级将领,意味着美国海军确实赢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

尼米兹评价此次战役是部分地为珍珠港复了仇,但只有将日本海军打得完全失去战斗力,才能算是彻底复仇。现在最多只能说这一目标,只走了一半的路程。金上将认为这是日本海军三百五十年来首次决定性的失败,它标志着日本海军结束了在太平洋上的连续攻势,美军恢复了对日的均势。

夏威夷警备司令迪洛斯•埃蒙斯陆军中将,最初他对海军的情报持怀疑态度,现在他快乐而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送来了两打香槟酒,其中一瓶特意用海军将军的肩章图案装饰,是专门送给尼米兹的。一来表示祝贺,二来保证不再怀疑海军的情报。尼米兹在欢庆胜利的时候,没有忘记大功臣罗彻福特,特意派自己的座车将他接来。当罗彻福特到达司令部时,庆祝酒会已经结束了,因为他连日紧张的工作,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现在更衣修面,花了不少时间。尼米兹对他的迟到并不介意,还满面带笑地对整个司令部的人员说:“中途岛的胜利主要归功于这位中校!”局促不安的罗彻福特低声回答,他只不过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而且这个功劳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夏威夷电讯监听站。尽管尼米兹给予罗彻福特高度评价,并为他请功,但是由于他的孤僻性格和同僚的嫉妒,加之金上将认为在华盛顿、珍珠港等地从事密码工作的人有成百上千,不应过于突出某一个人,所以这位功臣并未获得应有的荣誉。直到四十四年后的1986年,美国海军部才向已经去世的罗彻福特追授国会勋章,以表彰他在中途岛战役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6月13日,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率领第16、第17特混编队回到珍珠港,尼米兹亲自到码头迎接,并登上两支编队的旗舰,同官兵热烈握手,以国家的名义向他们表示感谢!

这场壮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中途岛海战至此告终。日本在这场失败中得到的唯一安慰是:攻占了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但是,这个无关紧要的收获根本无法弥补联合舰队所遭到的惨重损失。日本在中途岛遭到的惨败确实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日本每况愈下,直到最后投降。

日军对中途岛战况严加保密,所有伤员回到横须贺军港后,于夜间被送上岸。在医院里伤员同外界完全隔绝,简直可以说是以医疗之名,行监禁之实。“赤城”、“加贺”、“飞龙”和“苍龙”号四艘航母的幸存者没有休假便被立即送到前线。凡属涉及中途岛海战的文件资料一概被列为“绝密”,用这些资料起草的战况报告受到了极严格的限制,并作为高度保密于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几乎都被销毁。日本当局则对公众谎称取得了大捷,宣布歼灭美军两艘航母和一百二十架飞机,6月10日,东京还为“太平洋上的赫赫皇威”组织了提灯游行。但是没有人能解释,不宣而归的联合舰队,为什么少了四艘航母?

在这次海战中,日军遭到了惨败,被击沉“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4艘航母和“三隈”号重巡洋舰,损失飞机322架,其中有283架是随母舰沉没,“最上”号重巡洋舰遭重创,“荒潮”号、“朝潮”号驱逐舰负伤,“榛名”号战列舰、“谷风”号驱逐舰、“曙丸”油船轻伤,阵亡3507人。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被击沉,损失飞机147架,其中舰载机109架,阵亡307人。

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是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无论从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还是在中途岛局部战场的兵力,日军都占明显优势。但结果却是日军遭到惨败,不仅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和322架飞机,这损失的322架飞机中,在阿留申群岛损失6架,在中途岛损失316架,其中312架是四艘航母所搭载的全部飞机,另4架是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的舰载侦察机;而在四艘航母上的312架飞机中,只有29架是在战斗中被击落,其余283架都是随着航母沉没而损失的!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一大批训练有素,技术高超,富有经验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大都是战前经过几乎千中选一的高淘汰率培养出来的,又有宝贵实战经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海军之宝!这是日军根本无法弥补的。这也反映出日本海军航空兵所采取的“精兵政策”的短浅,日军将最优秀的飞行员全都调到航母的飞行队,担负作战任务,而没有像美国那样将最优秀的和最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派到航空学校去当教官,以便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和作战经验传授给年轻的“菜鸟”学员。中途岛海战后,由于大批飞行员的损失,日本海军被迫缩短飞行学员的训练时间,将其补入作战部队,而这些训练不充分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的消耗又快又大,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越是缺少飞行员,越是压缩飞行学员的训练时间,而飞行学员越是缺乏训练,战斗中的损失就越大也越快!从此后,飞行员的短缺就成为困扰日本海军航空兵最大的难题,大大削弱了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正是由于缺少舰载航空兵的支援,日军舰艇部队就难以超越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活动,逐步丧失了主动权。因此完全可以说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战争有着决定性影响。

游客 : 2008-06-03#143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日军虽有绝对优势,却未取胜的原因有:

狂妄自大、盲目自信的作战计划。过分夸大偷袭珍珠港和珊瑚岛海战的战果。首先,日军偷袭珍珠港虽然获得了重大胜利,但美海军所遭受的打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沉重,根本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灾难,由于美国的航空母舰当时不在港内,所以一艘也没有受到损失。当时的攻击者们完全忽视了海军基地的维修设施和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那儿储藏着450万桶石油。如果这些设施和储备遭到破坏,太平洋舰队就将被迫撤回到美国西海岸。其次,山本五十六太过于自信,错误地听信战报,认为珊瑚岛海战中美军“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航母被击沉了。实际上,尽管“约克城”号航母遭到重创,但是幸存了下来,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中恢复了战斗力。

轻视情报收集,武断制定作战计划。日军上下指挥层对搜集情报也不重视,甚至对情报人员报告“美的两艘航母“大黄蜂”号和“企业”号,在所罗门群岛附近航行,远离了中途岛”这一重要信息也没有进一步核实,便以此判定敌情,均认为中途岛附近没有敌军的航空母舰能够对他的舰队构成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作战计划。

由于盲目自信和情报错误导致判断上的错误:山本认为分散他的舰队是安全的,他们甚至可以自由地攻击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敌人,特别是在他们的行动遭到预先警告的情况下。从而制定了一个将舰队分散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分队,每两支舰队之间有数百海里的距离。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而美军却是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

作战计划相互矛盾。舰队中,最主要的南云中一部所要执行的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一是6月5日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这就严格限制了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另一任务却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来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以至后来延误战机,遭受灭顶之灾。

反观美军,作战思想上,美军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训,摈弃了“战列舰至上”的传统思想,坚决以航空母舰为主来实施作战。而日军并没从战争初期的胜利中总结成功经验,仍坚持“战列舰制胜”理论,即使是力主使用航空母舰袭击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也未彻底摆脱战列舰制胜理论的束缚,在中途岛作战方案中把航母放在第一线,既削弱美军实力,又充当诱饵,为战列舰决战创造条件,而把战列舰配置在深远后方,以确保其安全,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佐证。在战役实施过程中,山本截获美军大量往来电报,已判断出中途岛附近可能有美军舰队活动,却为了不暴露自己所在的战列舰编队的位置,竟然不向南云通报这一重要情报,直接导致南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受到突然袭击。军事思想上的因循守旧,才是日军惨败的根本原因。

兵力部署上,美军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于中途岛。虽然美军通过破译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的计划,但在美军高层领导中,仍有人认为日军进攻中途岛只是假象,在兵力部署上也有不同意见。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作出正确判断,果断地集中兵力于中途岛。他把两支航母编队部署在中途岛东北海域,位于日军进攻的侧翼,既便于对日军的袭击,又能得到中途岛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三艘航空母舰既保持一定的疏开距离,以防同时遭到袭击,又在统一指挥下紧密协同。他本人则坐镇珍珠港,根据战斗进程,适时调动岸基航空兵和潜艇予以配合。在整个战役中,美军自始至终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体现了集中用兵的原则。日军却并未将参战部队集中成一支强大力量,而是分成几路。尤其是进攻阿留申,毫无必要。从战略上讲,如果中途岛取胜,阿留申岂不唾手可得?如果中途岛失利,占领阿留申又有什么意义?从战术上讲,进攻阿留申,导致战役目的不明确,又分散兵力。虽然日军的意图是牵制分散美军,但实际上日军拥有绝对优势,只要集中全力堂堂正正发起进攻,就可稳稳获胜,根本不需要这样故弄玄虚,结果是适得其反,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即使在中途岛战场,日军投入的兵力还分为数支,而且相距很远,难以相互支援。在机动编队失利后,山本曾企图收拢兵力,但为时已晚。正如尼米兹所说:“尽管美军掌握了可靠情报,但如果日军集中用兵的话,不管美军怎么走运,也难凭借三艘航母战胜日军的八艘航母、十一艘战列舰以及大量的其他军舰。”

临战指挥上,美军虽有一些小失误,如在追击日军时,要是能更早更快查清日军的情况,还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又如“约克城”号航母,要是不过早放弃,尽早将其拖带也许就不至于沉没。但在主要环节上,美军的指挥是比较果敢准确的。日军机动编队司令南云指挥上的失误则对整个战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的换弹命令,已成为二战中著名的错误命令。即使当侦察机查明美军有一艘航母,而且日军有两艘航母的攻击机已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但他认为没有战斗机护航,而不同意山口多闻立即出击的建议,错过了战机。

心理状态上,美军是谨慎持重,尼米兹遵循“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的宗旨,指示航母编队的指挥员要遵循盘算好再冒险的原则,如无机会给敌重创,则不应将己方部队置于优势之敌的袭击下。美军的航母编队在作战中至始至终贯彻了这一精神,看不到有利战机,绝不轻举妄动,一旦有了战机,则果断迅速出击。而日军因开战以来,连战连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高级将领的心理上滋生了骄横狂妄的轻敌情绪。在制定计划时,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认为美军当得知阿留申群岛遭袭一定会派舰队北上增援。在战役准备时,进行图上作业演习,根据投弹命中率统计,美军投中九枚炸弹,但日军不愿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主观臆断认为美军战斗力差不可能会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在战斗实施过程中,轻敌表现也时有发生。

情报侦察上,美军不但通过破译密码掌握了日军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而对战术侦察也极为重视,从5月底起就派出潜艇和飞机对中途岛以西七百海里进行巡逻与警戒。甚至当水上飞机的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时,不惜削弱攻击兵力从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中抽出飞机予以补充。美军航母编队也比较重视侦察,一进入可能与敌接触的海域就派舰载机进行最大距离的侦察,当击沉日军的三艘航母后,又从“约克城”号起飞十架飞机进行侦察,找到了日军“飞龙”号航母,为全歼日军四艘航母创造了条件。日军战役侦察有的因美军干扰而未实施,有的又因行动过于迟缓而起不到应有作用。即使是截获了美军电讯来往频繁,完全可推断出美军已有准备的情况下,仍未引起重视,从而采取必要措施。在战术侦察方面,南云也有失误,在攻击中途岛的当天,只派七架飞机进行侦察,其中还有两架因故未飞完全程或未按时起飞,而且进行的还是单相搜索,而不是双相搜索。结果未能及时准确查明敌情,陷入被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武器装备上,日本海军尽管拥有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和没有航迹的氧气推进鱼雷,但是在现代海空战所必须的电子设备——雷达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军。直到5月25日,即出发前两天,“伊势”号和“日向”号战列舰才安装了雷达,这还是最早装备雷达的日舰!几个月以前,日本海军就极力要求为航母安装雷达,但由于日本在电子技术和设备上的落后,最后只提供了两套雷达实验样机,而且还是安装在战列舰上,而不是决定海空战胜负的航母。如果日军提前六个月在军舰尤其是航母上全面安装雷达,那么对于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来说,将提供极其宝贵的有利条件: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现美军侦察机并测出其位置,能引导战斗机在美机发回报告之前将其歼灭;能够提早发出空袭警报,减少战斗机在空中的无谓巡逻;如果侦察机装备了雷达,就能比目力观察更早发现美军舰队。

这场海战是日本海军自1598年露梁海战被中国和朝鲜联合水师打败以来三百多年首次失败,美军从此夺回了太平洋上的主动权。中途岛海面上隆隆的爆炸声,就是敲响了日本失败的丧钟。

游客 : 2008-06-03#144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兄弟伊拉克出个题目,《从中途岛海战论中国海军航母建设的必要性与否》,也欢迎各位高人发表意见:wdb6:

alex_lz2005 : 2008-06-03#145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兄弟伊拉克出个题目,《从中途岛海战论中国海军航母建设的必要性与否》,也欢迎各位高人发表意见:wdb6:
Hehe, depends on the strategy of defence. I think developing missile and Electro-interference is very important now.

斯巴达克斯 : 2008-06-04#146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文有伊拉克,武有易拉罐!
家园可兴矣!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6-04#147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给兄弟伊拉克出个题目,《从中途岛海战论中国海军航母建设的必要性与否》,也欢迎各位高人发表意见:wdb6:
哈哈哈哈,灌灌兄弟命题了,那我还是得写两句的。

中途岛海战,日军在物质条件上并不处于下风,落后的是军事思想。

据说参加中途岛海战的日军航母都没有安装雷达,这大大削弱了日军的侦察能力,甚至还发生了日军侦察机误把美军油船当成的航母的低级失误。

不客气地说,日军把这么庞大的航母编队交给南云,是用错了人,南云根本就不具备这个能力。

日军一直固执地认为,海战的决定性力量是战列舰。但是在中途岛海战中,双方的舰队都在战列舰巨炮的射程之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海军航空部队。

落后的军事思想注定了联合舰队的失败。至于那个鱼雷和炸弹的换装问题,不过是这种落后的军事思想的体现而已――如果把作战的主要目标定在打击对方的海基和岸基航空力量,那么重点轰炸的就是岸基机场和航母,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换装鱼雷。因为鱼雷相对于炸弹而言,其杀伤的主要对象并不是航母,而是水平截面积较小的战列舰和巡洋舰。

以上算是对中途岛海战的一点总结,至于灌灌兄弟的命题,《从中途岛海战论中国海军航母建设的必要性与否》,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可待把太平洋战争回顾和总结完了之后再去思考。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8-06-04#148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文有伊拉克,武有易拉罐!
家园可兴矣!
灌灌兄弟文武双全,

有灌灌兄弟一人,中原的那只鹿基本上就挂了~~~

秋风秋雨愁煞人 : 2008-06-04#149
回复: 煮酒论史,纸上谈兵录

文有伊拉克,武有易拉罐!
家园可兴矣!

:wd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