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新移民之苦与乐zt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2007/

子好 : 2004-10-26#1
新移民之苦与乐
--------------------------------------------------------------------------------
加拿大家园 2004年10月26日,来源:本网编辑

在加拿大的中国新移民中,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其含义是很明确的,新移民初来咋到的头一年,找不着北,自然很痛苦。但过了两三年,找到了工作、生活也安顿下来了,就不苦了。

然而,就这个观点,署名为“穷教授老累脖”的网友(顺便说一句,把Labor音译为累脖,可能是51网友的发明),最近在51论坛上却提出了如下见解:其实新移民的头一两年虽然艰苦,但还心存希望,并谈不上特别苦。我碰到许多刚来几个月的新移民,尽管他们打着艰苦的累脖工,却仍然情绪不错,因为他们心中充满希望。即便通过一年半载的了解和奋斗之后,发现希望破灭的话,还可以打道回府,因为出来时间不长,尽管失败,还有退路。事实上,反倒是移民的第三、五年才是最艰苦的,因为如果我们通过三、五年的艰苦奋斗之后,仍然没有达到我们期望,日子仍然没有好起来,可能就使人感到失去了希望,又没有了退路。最近轻生的两位同胞都不是新来乍到的严格意义上的新移民,而是经过几年奋斗的新移民,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位“穷教授老累脖”的观点,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大多数人可能也有同感。我有一位在国内获得了硕士学位的朋友,移民5年来,一直在打累脖工,他告诉我,他最希望的就是周末加班,这倒不完全是想多得一点加班费,而是一闲下来心里就难受:平时天天上班,回家倒头就睡,倒不觉得苦,倒是休息日才不好过,免不了胡思乱想:这辈子就这么累脖下去了,还会有什么前途呢?

然而,这辈子就这么累脖下去了,确确实实又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新移民,可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找不到专业工作并不是新移民们无能,而是加拿大的专业工作的职位有限,这必然导致有能力做专业工作的人士也不得不去累脖。新移民刚来之际大都选择一边打累脖,一边练习英语和进修新的专业技能,企图找到专业工作。但这种日子能挺多久?此刻,如果您还只有30来岁,这种找到专业工作的希望不仅存在,甚至还可以说希望很大;但到了40来岁呢,虽然仍可通过进修学习来找专业工作,但很难说,这希望还有多大;目前在加拿大的大陆移民,大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可是,时光如梭,50来岁的年纪,离我们已并不是特别遥远了:如果到了50来岁还在累脖的话,大概就要一辈子累脖下去了……

不过,退一步说,一辈子这么累脖下去,就一定会如此痛苦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想象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方式,来化解这种痛苦吗?

这个问题,正是笔者,作为51网站的编辑,想与网友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追求方向上的差异:中国人过分地追求成功,似乎一个人成功了,就必定快乐,实际上成功和快乐完全是两码事。而西方人似乎更注重快乐一些,尽管快乐的人,在旁人看来,未必成功。

笔者下面写下这个亲身经历的这个例子,就是是想说明,一个并不成功的人,也可以很快乐。

Perry是笔者在4年前所居住的公寓大楼的管理员,或许他的年纪并没有太老,但看上去,至少有60出头了。60多岁的老头,在中国已是退休年龄,顶多看看大门,做做传达室里分发信件报纸的工作。但在加拿大,这60多岁的老头子还真得干体力活:剪草、铲雪、清洗楼道的地毯……最奇特的是,他仍保持着老顽童般的快乐,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有一天,我家厨房的下水道堵上了,我只好给Perry打电话,10多分钟以后,他拿了一瓶药水、带了个抽子过来,但把药水灌到下水道以后,抽了半天,还是不管用。后来,他又提来一个我也说不上名字的、带有金属杆的电动的工具,从下水管口中捅进去不停地旋转,我们家的管道这才疏通了。把这根长长的金属杆卷回的时候,家里整个厨房都弥散着一股金属杆上粘着的陈腐的味道,但此时此刻,Perry依旧快乐地哼着小曲!

这套疏通管道的工具箱很重,至少有四五十斤。所以我主动提出,帮Perry提回到他家去。那天走在路上,我问Perry,您怎么总是这么快乐?Perry回答的英文我当时没能完全听懂,大意是:这反正是我的工作,快乐也得干,不快乐也得干,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地干呢?

是的,想一想,这还真有道理:人活着,在这个世界走一回,快乐地活着是活着,不快乐地活着也得活着,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活着呢?

纵观加拿大的中文媒体,我们看到的,总是成功的故事:成功地找到了专业工作、成功地做成了自己的小生意、成功地成为了经理人,手下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这些成功的故事当然是有必要的,这能激励我们向成功者学习,把目标锁定在与他们一样地成功。但是,问题在于,成功并不是一个门槛,迈过去了就成功了,就一劳永逸了。成功更像是无休止的台阶,上了一个台阶,还有更高的台阶,永远也不会休止。如果新移民把成功作为目标,可能真正算得上公认的成功的人士,寥寥无几。为何中文的媒体不多报道一些快乐的故事故事呢?西人媒体中,诸如“如何少花钱就把家里布置得很漂亮”等文章是非常多的,中文媒体中的这类文章就少得多。

总之,我们加拿大新移民,到了这片新大陆,如果把目标锁定在快乐二字上,可能会更加现实一些:因为无论收入高低、职位贵贱、人人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但愿,笔者的这篇文章能够抛砖引玉,以吸引网友们写出一些如何使自己快乐起来的文字,让我们所有的网友也能分享您的快乐。

我爱枫叶 : 2004-10-26#2
回复

移民是自己的选择,不管是苦是乐都应该调节好心态,快乐的生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善待生命。

枫叶飘渺 : 2004-10-27#3
:wdb10: :wdb9:

子好 : 2004-10-27#4
网友陆海:关于新移民的成功和快乐

网友陆海:关于新移民的成功和快乐

--------------------------------------------------------------------------------
加拿大家园 2004年10月27日,来源:本网论坛

针对本网编辑赵平波的文章“与网友的对话:新移民的苦与乐”,网友陆海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全文转载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文章的立论基础可能是不太牢固的。这立论基础是:“实际上成功和快乐完全是两码事”。成功和快乐可能不完全是两码事。一个没有取得过成功的人想来是不会快乐的。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导致挫折感:失败是一个人的愿望没有实现的一个事实状态,它会让一个原本快乐的人失去快乐。所以成功是重要的,成功可以让一个原本失意的人变的快乐。

该文不牢固的立论可能会使得全文想要阐述的观点以及引用的例子缺乏说服力。关于什么是快乐,西方近代哲学家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尼采有一本书的书名似乎叫做“快乐的哲学”(记忆的可能不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找来看看。

然而该文还是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技术移民们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过了4、5年还在做Labour,如果自己不满意的话,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该文引述的例子也反映了另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那就是西人对“成功”或成功的目标值的定义与我们有不同。因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西人认为成功的,中国人可能认为没有意思,所以在一些事情上西人会感到“成功”并且“快乐”而中国人可能并不能有成功的感受因而“快乐”。就象最近西人在对中国的崛起的其中一篇报道中提到的在中国盛行的物质享乐主义(materialism)而西方人已经离此渐远了。他们已经过了这一段时间了。从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几本著名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他对物质享乐主义的批判,因为物质享乐主义并不能真正给人带来快乐。

中国的这种物质享受上的攀比之风盛起于80年代。我不想说这不好,因为这是对过去的“一穷二白”的反叛,是自我进步的一个可能不可缺少的过程。我们大多数移民来自90年代末和最近几年。我不敢说我们受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物质主义的影响有多深。然而有一点我相信,大多数新移民的国内生活并不理想----也就是对自己在国内的生活并不满意并且认为在国内可能很难实现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所以才移民,相信加拿大有更多的机会,并希望能在一个新地方实现自己的期望。

那么加拿大是否提供更多的机会?加拿大的竞争是激烈的。而激烈的竞争本身就代表它向更多的普通人给予机会。没有竞争的便是垄断和特权,那意味着普通大多数是没有机会的。第二个问题是能否抓住机会,这有时让人感到残酷。第三个问题是能否看到机会,这又让人感到茫然。

该文有一个很好暗示,就是我们到了另一种文化世界,这对我们从中国来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了解、认识和学习另一种文化,开拓出一种在中国不可能看到的人类的视觉。也许有人会说不要唱那么高的调子。实际上很简单,举个简单例子,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只有一条成功的路或定义:当官(政治红)。改革开放后,有了第二条成功的路:下海发财。有没有第三第四条人生成功的路或成功的定义?

山里红 : 2004-10-28#5
深刻!值得深思!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改变,然而最难改变的是思维方式!

恍然如梦 : 2004-10-28#6
:wdb10:

我爱枫叶 : 2004-10-28#7
回复

山大哥说得深刻,一语中的!

随梦 : 2004-10-28#8
所谓跟不跟得上形势(入乡随俗也算)就是看思维能不能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