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对比中澳两国的新闻报道-主题: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273914/

Michelle Libra : 2009-08-14#1
在卡城华人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转贴过来。

【卡城华人网】美国之音 各位听众,现在是《对比新闻》时间。维吾尔人热比娅・卡迪尔最近对澳大利亚的访问引起中国的震怒。中国先后试图阻止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放映介绍热比娅的纪录 片,阻止热比娅在澳大利亚全国记者俱乐部讲演,均未成功。在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记者李肃比较一下中外媒体的报道。

*中国外交官向澳方施压*

《澳大利亚人报》8月11日发表的一篇评论说:“在中国大使馆企图让堪培拉的全国记者俱乐部禁声之前,他们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向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施加压力,要实 行政治新闻检查。在这些举动之前,去年,中国外交使团在澳大利亚介入组织数以千计的支持中国的抗议示威者对抗关心西藏人权的示威。”

法新社8月11日报道说:“(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和墨尔本市长多尔勋爵对中国向他施加压力,试图迫使他取消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放映热比娅的纪录片一事表示不满。”

路透社8月11日报道说:“位于堪培拉的全国记者俱乐部称,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刘进上个星期会晤了俱乐部的高层人员,要求他们撤销对热比娅星期二发表讲演的邀请。”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11日报道说:“据报道,这位中国官员说,如果实在要讲演,也不要向全国电视播出。”

《悉尼先驱晨报》8月11日报道说:“俱乐部主任莱利对澳洲广播电台说,会晤是在彬彬有礼的气氛中进行的。莱利说,这位中国官员并没有‘直接’要求俱乐部撤销对卡迪尔女士的邀请,‘但是他们希望这个讲演者不要出现,这种印象是很明确的’。”

*澳方拒绝中国压力*

澳 洲广播电台8月11日报道说:“莱利说,记者俱乐部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取消过任何人的讲演。”“记者俱乐部......决定如期进行这次讲演。莱利说:‘ 记者俱乐部和董事会有一项执行了四十多年的政策,就是要由他们自己决定谁在俱乐部讲演,不受外界影响......。’”

路透社的报道说:“自从1963年建立以来,全国记者俱乐部一直是澳大利亚政治讲演者的最高讲台,发表讲演的人都是国际人物、国家元首、宗教领袖和工商界领袖。”

《悉尼先驱晨报》8月11日的报道说:“莱利说,该俱乐部同中国大使馆一直保持着‘良好和稳固的关系’。他说:‘我们已经向他们发出邀请,下一次有中国高级官员到堪培拉来的时候,请到记者俱乐部来发表讲演。’”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报道了澳大利亚官方和民间对这两起事件的反应。美联社8月11日报道说:“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说,一位市长向澳大利亚外交部抱怨中国官员表达反对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部分行程的方式。”

法新社8月11日报道说:“史密斯告诉澳洲广播电台说:‘澳大利亚外交部为此同中国官员进行了交涉。’”

路 透社8月11日报道说:“针对中国驻澳使馆要求澳大利亚全国记者俱乐部取消热比娅演讲一事,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周二呼吁中国外交官‘礼貌得体地’表达意见。 ”“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说:‘各国大使馆、外交官和官员有权在澳大利亚的社会里表达观点。’......‘他们可以坚定地表达,但是需要礼貌地和得 体地表达。”

《澳大利亚人报》的评论说:“今年三月,中国宣传首脑李长春劝说澳洲广播电台保证报道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观点。 当时澳广正在申请在中国广播新闻。然而这个政府拥有的希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电台却给了李长春一个有礼貌但没有承诺的答复,肯定让他大惑不解,他习惯于政府 机构听从指令。他的同事们会更大惑不解地发现,澳大利亚政府竟然没有按照这个国家第三大贸易伙伴所希望的那样禁止卡迪尔女士讲话。不过,由于这些情况没有 如期发生,中国政府及其支持者想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企图制止在墨尔本电影节上播放有关卡迪尔女士的一部影片,还想取消她在记者俱乐部的讲演。这种扼杀言论 自由的企图和对他国价值观念的公然蔑视显示中国仍然是一个专制国家。”

*中澳媒体论战*

中国《人民日报》属下 的《环球时报》8月12日报道说:“中国驻澳使馆参赞刘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曾与媒体俱乐部进行沟通,但强调他是在履行一名外交官的职 责,没有做错什么。刘进说,中方从未干涉澳国内事务,他与媒体俱乐部的沟通是礼貌而符合礼仪的。”

报道评论道:“本来这只是一次外交官与驻在国间正常的私下交涉,却引发澳部分媒体和政客对中国外交官的恶毒攻击。”

报道说:“外交学院副教授熊炜11日对《环球时报》说,作为外交官,为维护本国利益与驻在国政府或民间机构进行交涉是天职所在,各国外交机构莫不如此。史密斯作为外长,应该知道自己的发言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他这么做完全无‘礼貌’可言。”

然而《澳大利亚人报》的评论说:“如果你觉得这是外交使团的正常活动,想象一下,如果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开始组织抗议示威,企图禁止放映电影,企图决定哪些人可以讲演,等等,那会引起什么反应。”

*热比娅生平纪录片--热播还是冷遇?*

关于反映热比娅生平的纪录片《爱的十个条件》参加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中国媒体形容放映现场“冷清”,而且电影导演和热比娅受到了观众的质问和指责。

《西部商报》8月10日报道的题目是:《充满无知偏见,热比娅影片上映遭冷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属的国际在线8月11日报道说:“原先声称‘爆满’的首映式,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热闹。墨尔本市政厅外,只有三五个所谓热比娅的支持者,在装腔作势地喊着口号。”

然而美国彭博通讯社8月8日报道说:“电影节宣传人员路易斯・赫赛尔廷在这个澳大利亚南方城市通过电话说,《爱的十个条件》将在墨尔本市政厅放映,有1300个座位,而先前计划的大联盟影院有750个座位。她说,票已经全部售出。”

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瑞士新闻8月9日都报道说:“全场1500个座位座无虚席。”

*偏听偏信还是采访无门?*

新 华网8月9日的报道说:“对话开始后,第一位站起来的观众质问导演:作为一部纪录片,为什么片中只有热比娅及其追随者的画面和话语,却对中国政府没有任何 介绍,也不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观点,这不是偏见是什么?”“面对这些质问,台上的导演和热比娅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不过,《环 球时报》8月10日的报道否定了新华网“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说法。《环球时报》的报道说:“新疆自治区外宣办主任侯汉敏告诉《环球时报》,拍摄宣扬热 比娅生平纪录片的导演丹尼尔被问及为何影片只有热比娅一方的声音时,曾回答,他在过去两年中曾试图采访中国政府和新疆当地政府,但接连碰壁。对此,侯汉敏 表示,他认真查证了3年的相关记录,根本没有一个叫丹尼尔的澳大利亚人提出过采访或拍摄申请。”

澳洲广播电台8月8日对《爱的十个 条件》首映式现场的报道说:“这部影片的导演杰夫・丹尼尔斯说,他曾经争取让中国方面对卡迪尔女士的故事作出评论,但是没有成功。他说:‘在过去两年半 里,我一直争取听到他们方面的看法,但是都碰了壁。他们反而马上就了解我的情况,讯问我,然后就结束了。所以我感到很遗憾的是,我们听不到中国政府方面对 于新疆局势的充分看法。’”

*中国人会抵制赴澳旅游和留学吗?*

《环球时报》报道说:“环球网8日起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近1.4万名受访者中,约有87%的人认为中国应“采取实际手段报复澳大利亚,比如抵制赴澳旅游和留学”。”

《环 球时报》8月10日报道说:“今年6月,印度限制学生赴澳留学后,中国成为澳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国,上海社科院的赵国军博士说,中国手里不是没有整治澳 大利亚的牌,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层面上都能反制澳大利亚。他说,虽然中国也需要发展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但在遏制“疆独”、“藏独”这种国家重大利益上, 中国不应怕做出一些经济利益的牺牲。”

当年,中国抗议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很多中国人呼吁抵制日货。后来,没有人统计过日货在中国的销售是否有所减少。

当年,中国抗议法国总统会见达赖喇嘛,很多中国人呼吁抵制法国货。后来,没有人统计过中国人消费的法国香水和其它高档法国货是否有所减少。

今天,由于热比娅,有人呼吁抵制赴澳大利亚旅游和留学。日后,会不会有人统计前往澳大利亚旅游和留学的中国人是否减少了呢?

Michelle Libra : 2009-08-14#2
回复: 对比中澳两国的新闻报道-主题:热比娅访问澳大利亚

【卡城华人网】近几天欧美报章有关中港台的报道和评论:(2009年8月11日)

《金融时报》和《卫报》在星期一都刊登了有关中国指控力拓在中国的商业间谍案的消息。《金融时报》报道中国说力拓在中国的商业间谍活动长达六年之久,并使中国损失7,000亿人民币。文章报道了中国国家保密局的说法,称中国逮捕四名力拓雇员决不是什么个案,它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中国国家保密局在一份报告中还说中国应该重视商业间谍,把它视作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一样严重。

《金融时报》报道,力拓表示中国的这些指控没有任何证据。《卫报》的文章则评论说中国此举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与澳大利亚的紧张关系。同时文章还说力拓的事件对所有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来说也是一个信号,他们可能面临更艰难的处境。

民权律师受打压

周二《国际先驱论坛报》就中国NGO组织公盟负责人许志永被当局拘捕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的法律维权运动已经饱受了各种打压,从对维权律师的整肃到绑架辩护证人和关闭法律咨询中心,但最近公盟负责人许志永被当局逮捕是对中国法律维权更严重的一个打击。


文章说,许志永是一位法律学者。他由于为民工,死刑犯,毒奶粉受害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而著名。当局对他的指控普遍被认为只是一个借口。他真正的所谓"罪行"是他推动中国法制的行动惹恼了中共领导。

文章指出,许志永并不是激怒中国当局的第一位维权人士。高智晟律师六个月前消失在警察的拘禁中。山东的赤脚律师陈光成由于揭露当地政府计划生育中的暴力行为而遭到殴打而后被关进监狱。

虽然人权律师和草根民间组织在中国一直受到严格控制,但许志永的国际知名度和他一直坚持在中国法律框架下行事的声誉使许多中国国内和西方的法律界人士认为这次对许志永的迫害显示中国当局对社会异见的压制达到了更严酷的程度。

文章转述"公盟"顾问,中国法律学者贺卫方的话说,中共党内的保守力量对维权律师越来越感到担忧。他们怀疑这些律师最终目的是要对中共的一党专政提出挑战。贺卫方说,中共党内保守派最担心的是维权律师和公民社会组织有朝一日可能会在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中发动一场民主运动。

关注台风"莫拉克"

台风"莫拉克"对台湾和中国浙江,福建沿海造成的灾害受到近两天此间媒体的广泛报道。《独立报》,《每日电讯报》,《国际先驱论坛报》都刊登了大幅彩色照片,显示受灾的情况和营救行动。《独立报》报道台湾担心受台风袭击的一个山村可能有多达600名村民被台风引发的泥石流掩埋。《每日电讯报》报道,台风逼近中国东南沿海时浙江,福建当局发送出了800多万条手机短信。召回了近五万艘渔船。

银行放缓贷款


此外,周末版的《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说,北京现在命令所有的国有银行放缓新贷款的借贷步伐。据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三倍。文章说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金融政策的改变。

文章表示,虽然中国领导人在两个星期前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但中国央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发出信号希望能够收紧过度的借贷。他们将通过宣布各种政策来达到这一目的。文章说,中国政府担心放出去贷款的一部分已经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泡沫的形成,同时也会造成银行系统中大量的呆帐。

做法国奶酪的中国人

星期一的《每日电讯报》有一条消息,讲的是一个中国人在北京开店做法国奶酪的故事。文章说这名叫刘阳的小伙子是第一个在北京开店尝试作法国奶酪的。 刘阳希望能够让不喜欢奶酪的中国人也能享受这个西方人离不开的食品。

文章说曾经留法的35岁的刘阳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到自己的北京布乐奶酪坊,他制作一种法式的蓝色奶酪以及一种叫"北京灰"的奶酪。从传统上讲中国人不太接受奶酪,并认为奶酪很"臭",中国人在讲到外国人体味的时候有时会说"象奶酪的味道",具有侮辱性的意味。文章说尽管这样,刘阳对此仍是充满了信心,他希望两年之后他的顾客中90%是中国顾客,而目前他的主要顾客都是在京的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