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英语口译宗教类词汇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27415/

vivienne98 : 2005-10-01#1
(帝王等)统治;朝代,在位时代 reign
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s
[宗教、政治]教义;原则 doctrine
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
...的一个主要的部分 an integral part of...
多灾多难的 calamitous
密教(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Esotericism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 MahayanaGreater Vehicle
小乘(佛教宗派之一) TheravadaHinayanaLesser Vehicle
土生土长的 indigenous
达赖 Dalai
班禅 Bainqen(Panchen)
达摩 Bodhidharma
法显 Faxian
玄奘 Xuanzang
法,即达摩,支配个人行为的宗教伦理规范 dharma
鉴真 Jianzhen
地产 landed property
废除(法令等),取消 abrogate
支柱,后盾 prop
养生法 regimen
默想;坐禅 meditation
符咒 charm
咒语 spell
苦行的 ascetic
永生 immortality
召唤,号召 summon
白云观 Baiyun Monastery
成吉思汗 Genghis Khan
征募 conscript
工匠,手工业工人 artisan
忽必烈 Kublai Khan
追随者 following
尊重;接受 honor v.
[伊斯兰教、基督教]朝圣 pilgrimage
麦加(伊斯兰教圣地) Mecca
传教士 missionary
[天主教]耶酥会会士 Jesuit
利马窦 Matteo Ricci
礼部尚书 Director of the Board of Rites
历法 calendar-study
教团,修道会 order
使改变宗教或政治信仰、意见等 proselyte
使改变信仰;使皈依;使改信基督教 convert v. n.(皈依者,改变信仰者)
主管教区 diocese
[宗]安魂弥撒 requiem mass
大弥撒(有烧香、奏乐等) high mass
小弥撒(无烧香、奏乐等) low mass
教区;教区的全体居民 parish
教区居民 parishioner
[集合词]教士;牧师(天主教神职人员,新教教职人员的统称) clergy
教士,牧师 clergyman
[集合词](与教士、僧侣等相对的)俗人 laity
传播福音的 evangelistic
金陵协和神学院 Nanji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法]规定;条款 provision
入教仪式 admittance rites
布达拉宫 Potala Palace
人民代表 deputy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学术)讨论会、座谈会 symposium
命运、天命 destiny
儒家思想 Confucianism
孝道 filial piety
国教 state religion
教规 canon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Citizens enjoy freedom to believe in religion and freedom not to believe in religion and to propagate atheism.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No state organ, mass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may compel citizens to believe in, any religion; nor may they discriminate against citizens who believe in, or do not believe in, any religion.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The state protects normal religious activities.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Nobody may make use of religion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disrupt public order, impair the health of citizens or interfere with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the state.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物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Religious bodies and religious affairs are not subject to any foreign domination.
宗教信仰 religious belief
宗教信仰自由 freedom of religion
有神论;有神论者 theism; theist
无神论;无神论者 atheism; atheist
泛神论 pantheism
多神论;多神论者 polytheism; polytheist
一神教 monotheism
神学 theology
神学家 theologian
神权统治 thearchy
神权政治 theocracy
僧侣统治;等级制度 hierarchy
偶像 idol
释迦牟尼 Sakyamuni
如来 Tathagata
佛陀 Buddha
菩萨 Bodhisattva; Buddha; Buddhist idol
观音菩萨 the Guanyin Bodhisatta; Avalokitesvara; the Goddess of Mercy
弥勒 Maitreya
安拉;真主 Allah
上帝 God, the Lord
圣父(三位一体之一者) the Father
圣子(指耶酥,三位一体之一者) the Son (of God)
圣灵(三位一体之一者) the Holy Ghost; the Holy Spirit
耶酥基督 Jesus Christ
天使 angel
魔鬼 devil
撒旦 Satan
天堂 Paradise; Heaven
地狱 hell; inferno
阴曹 hell
圣地(指巴勒斯坦) the Holy Land
圣地(指耶路撒冷、罗马、麦加等地) the Holy City(Jerusalem, Rome, Mecca)
中国佛教协会 Chinese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国道教协会 Chinese Taoist Association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Chinese Islamic Association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 China Catholic Bishop College
中国天主教爱国委员会 Chinese Patriotic Catholic Association
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 Chinese Catholic Academy of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Chinese National Christian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Committee
三自(自治、自养、自传)原则 the principles of self-government, self-support and self-propagation
宗教事务局 Bureau of Religious Affairs
宗教派别 religious sect
佛教 Buddhism
喇嘛教 Lamaism
道教 Taoism
伊斯兰教 Islam
基督教 Christianity
天主教 Catholicism
新耶酥教 Protestantism
东正教 Orthodox Eastern Church
希腊正教 Greek Orthodox Church
萨满教 Shamanism
宗教仪式 religious rites; ritual
洗礼 baptism
受洗 to receive baptism; to be baptized
忏悔 confession
圣餐 Holy Communion
宗教仪式,礼拜 religious service
做礼拜 to attend religious service; to go to church
做弥撒 to attend Mass
念经 to recitechant sutrasscriptures
念佛 to chant the name ofto pray to Buddha
烧香 to burn joss-stick(s)(before an idol); to burn incense
主日学(星期日学校) Sunday-school; Sabbath-school
讲道 sermon
传教,传道 to preach; to deliver a sermon
(基督教)传教 to do missionary work
神学院 seminary
庙宇、寺(佛、道教) temple
喇嘛庙 lamasery
清真寺(伊斯兰教) mosque
寺院,修道院 monastery
庵 Buddhist nunnery
(女)修道院 convent, nunnery
教堂(基督教) church
大教堂(天主教) cathedral
神殿(祠) shrine
祭圣坛;圣餐台 altar
圣经(基督教) the Bible
佛经(统称) Buddhist scriptures
可兰经(伊斯兰教) the Koran
信徒 believer; follower
基督教徒 Christian
天主教徒 Catholic
新耶酥教徒 Protestant
佛教徒 Buddhist
穆斯林 Muslim; Moslem
拜物教;拜物教徒 fetishism; fetishist
和尚 Buddhist monk
喇嘛 lama
活佛 Living Buddha
尼姑 buddhist nun
道士 Taoist priest
道姑 Taoist nun
阿訇 ahung, imam
教士、牧师 clergyman
教皇 Popethe Holy Father
红衣主教 cardinal
大主教 archbishop
主教 bishop
神父神甫(天主教) priest
修女(天主教) nun
牧师(新教) pastor, minister

fafan : 2005-10-01#2
好贴!加SW,加精华!

vivienne98 : 2005-10-03#3
天主教字典

AAS:教廷公报;宗座公报。全名是 Acta Apostolicae Sedis。

abba(L.):阿爸;父;父亲:耶稣对天父的称谓,表示关系密切。

abbacy, territorial:自治会院区。详见 abbot。

abbas(L.):隐修院院牧(长)。同 abbot。

abbe(Fr.):神父;司铎:原为法文,用于称呼教区神父或昔日已剪发(tonsure)而未晋铎的圣职人员;全称是 Monsieur l'abbe。

abbess:女隐修院院长:(本笃、熙笃等)女修会院长的专称。男隐修院院长为 abbot。

abbey:隐修院:依教会法所建立的独立会院;若干会士聚在一起,与外界隔离,在会院内一同祈祷和工作,共度团体献身生活。例如香港大屿山的严规熙笃会圣母神乐院于1999年9月5日升格为院牧级隐修院(abbey),由中国教会史上首任院牧 abbot江恩澄领导。参阅 abbot。

abbey nullius:圣座直辖隐修院。参阅 abbot。

Abbey of St. Jerome for the Revision and Emendation of the Vulgate:订正通俗(拉丁文)圣经本之圣业乐修院:于1932年由教宗碧岳十一世成立,为宗座永久性委员会之一。

abbot:隐修院院牧(长):源自阿拉美语,意为「父亲」,为本笃会和熙笃会等隐修院的院牧(长)。包括男隐修院之院牧(长)职务、尊位、权利、特权、管区、任期。为终身职,由全院会士投票选举产生,但可退休或辞职。中华民国前外交总长陆征祥曾晋升为比利时圣安德隐修院之院牧。依据新法典,院牧(长)能够因特殊环境,接受教宗委托,以牧人身份管理某一地区的天主子民,一如教区主教,其管区称为自治会院区 territorial abbacy(法典370)。

abbot, titular:名誉隐修院院牧(长);领衔隐修院院牧(长)。

abbot general:总院牧(长):遵守相同规则的男隐修院之首长。

Abdia(s):亚北底亚书;俄巴底亚书(基):为旧约最短的先知书,仅21节;又名 Obadiah;大约写于纪元前586年,预言以色列复兴和厄东灭亡。

abdication:辞职;让位:指圣职人员的辞职、让位。

abduction:诱拐:教会法典婚姻限制之一(法典1089)。

abjuration of heresy:(1)宣誓拒绝异端;宣誓放弃异端。(2)归正宣誓。同 Oath of abjuration。

ablution:洗手礼;洗涤礼;洗净;净身;斋戒沐浴:指在宗教礼仪中,表示内心涤除罪污。

abnegation:克苦;克己;自我节制;舍弃;拒绝。

abomination of desolation:废墟的可憎:指耶路撒冷圣殿(于公元前168年)被 Antiochus Epiphanes 的亵渎,以及(于公元78年)被罗马的占领。

abortion::堕胎;人工流产:指以人为的方式终止怀孕过程的行为。人受孕之初就有不可剥夺的天赋生存权;故意堕胎与杀人无异,严重违反道德律。

Abraham:亚巴郎;亚巴辣罕(基):他因坚信天主的话奉命离开家乡,来到福地,蒙天主祝福成为一个大民族-以色列人的始祖(创十二1-3),而他蒙受的祝福经由他的后裔默西亚、耶稣基督普及于万民。

abrenuntio(L.):弃绝;(圣洗)誓愿:领洗时弃绝魔鬼的誓言。

absolution:(1)赦罪:指赦免良心、道德上的罪过 sins(若廿22-23;法典965-986)。(2)告别礼:指昔日亡者弥撒后所举行的告别礼,为亡者祈祷仪式之一,现已废除。

absolution, formula of:赦罪经:和好(告解)圣事中,听告解的司铎代表耶稣,赦免忏悔者的罪过时所诵念的经文。

absolution, general:集体赦罪:在特殊情形下,如有死亡危险或严重需要,而无法个别告明时,可以集体方式同时赦免众多忏悔者之罪过(法典961)。

absolution, public:公开赦罪:亦即在会众面前赦罪,乃古代教会赦罪的方式。

abstinence:(1)小斋;斋戒:为使教友清心寡欲、克己苦身、补赎罪过,以纪念耶稣苦难,教会规定小斋日禁食飞禽走兽之肉,但对鱼虾类则不禁止(法典1249,1251-1253)。(2)节食;禁酒;禁欲;节制。

abuse:滥用;妄用;误用:指滥用特权、职务,收受贿赂等有亏职守之行为。

abyss:(1)深渊:旧约用语。(2)混沌;洪荒。(3)古圣所;阴间;阴府;地狱;灵薄狱(Limbo之音译):古代善人死后等候耶稣救赎的临时收容所,为新约用语。(4)地狱:魔鬼和受罚的恶人所在地(住所)。

A.C.(L.):纪元前;公元前;耶稣降生前:拉丁语原字为 Ante Christum 在基督前,今多用英语 B.C.,亦即 Before Christ。

Academy of Science, Pontifical:宗座科学院;教廷科学院。详见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

acatholicus(L):非天主教徒;教外人。

accessory to another's sin:犯罪从犯:指协助他人犯罪。

accomodation:适应。详见 inculturation。

accomplice:共犯。

acolyte:(1)辅祭职。(2)四品职位:为教会四小品中的最高级,现已取消。其职务为在弥撒中辅祭,即从旁协助司祭举行礼仪。(3)辅祭人员:(尤指)执烛者,无品级之男女教友也可担任。拉丁文称作 acolythus。

act:公报;法令;文件;案件;实现;行为。拉丁文称作 acta。

act moral:伦理(道德)行为。详见 moral act。

act religious:宗教行为。详见 religious act。

acta(L.):公报;行为。同 act。

Acta Apostolicae Sedis(L.):宗座公报;教廷公报:其前身为阿汪吉尼(Pietro Avanzini)于1865年所创办的私人刊物-Acta Sanctae Sedis;1908年由教宗碧岳十世改为官方公报。教会普通法的颁布,除因特别情形而另订方式外,均在宗座公报刊出,并在公布满三个月后生效-除非另有规定(法典8)。该公报以拉丁文出版,缩写为AAS。

Action, Catholic:(1)公教进行会。(2)公教进行运动。详见 Catholic Action。[按公教为天主公教之意]

activity, human and cultural:人类文化与活动。

Acts of the Apostles:宗徒大事录;使徒行传(基):乃新约的第五卷,为圣史路加所着,记载公元30-67年初期教会所发生的事迹。

actual grace:宠佑;现行圣宠;实际圣宠:助人为善的恩宠。

actual sin:罪行;本罪;现行罪:指人明知、故意违反天主诫命之行为,包括思想、言语、行动或疏失;与习惯罪 habitual sin 相对照。

A.D.(L.):公元;纪元;主历;耶稣降生后:为拉丁语 Anno Domini 的缩写。

Ad Gentes Divinitus(L.):《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7.12.1965)。缩写为AG。

ad hominem, argumentum(L.):人身攻击的论证:对人之弱点所作主观的(偏差)论证。

ad limina(L.):述职: limina 拉丁语是「门槛」,意即到宗徒圣伯铎和圣保禄墓的门槛,全称是 ad limina Apostolorum,引伸为主教对教宗的述职。按教会法规定,全球主教轮流每五年应赴罗马述职一次,并呈交教务报告(法典399)。

ad majorem Dei gloriam(L.):愈显主荣:为耶稣会创办人圣纳爵.罗耀拉(St. Ignatius de Loyola)习用的座右铭,简写为 A.M.D.G.。英文作 to the greater glory of God。

ad multos annos(L.):高寿:对(主教、上司)祝贺、恭维之词。

Adam(L.):亚当:人类始祖和代表,原意指「人乃属于土的受造物」。创世纪陈述了天主创造亚当和厄娃的事实,但并未涉及创造的细节。

adaptation:适应;入境问(随)俗:天主和教会是属于全人类的,教会经由本土化,使福音的真理在不同的文化中得以发芽、滋长、开花、结果。譬如教会礼仪用的语言由拉丁文改为当地通用的语言,便是本地化的起步。参阅 inculturation。

Adeste Fideles(L.):「普天下大欣庆」:是十八世纪的拉丁文圣诞歌,见于威德(John F. Wado)的圣歌集Cantus Diversi,作者不详。英译为 O Come, All Ye Faithful。基督教译作「万民颂扬」,圣诗集译为「齐来忠诚欢欣得胜诸圣众」。

adjuration:宣誓:(1)呼神立誓以证所言或所行非虚。(2)洗礼时的信仰誓言。

administration, apostolic:宗座署理区:某地区(教友)因特殊、重大理由而未成立教区,委托宗座署理 apostolic administrator 以教宗名义治理之,称为宗座署理区(法典371)。

administration of Sacraments:施行圣事;举行圣事。又可称 celebration of Sacraments。施行人称 minister,与领受人相对称。

administrator, apostolic:宗座署理:为教宗所委任治理某地区的主教(或司铎)。详见 administration, apostolic。

admonition:劝言;训诫。

Adonai(Heb.):主;上主;我主;君王;阿道纳依(音译):旧约时代对雅威(耶和华)、天主的称谓。

adopted children of God:天主的义子。

adoption:领养;立嗣。拉丁文称作 adoptio。

adoptionism:义子论;嗣子说;继承说:为基督学之异端,主张基督的双重子性:从神性而言,惦是天主的亲生子 natural son;从人性而言,惦只是天主的义子 adopted son。

adoration:钦崇;崇拜;朝拜;礼拜:世人经由言语和行动,对全能、全善、伟大、无限、荣耀的天主所表现的最高之崇敬和服从。单独对天主而言,拉丁文称作 adoratio 或 latria。至于对天使、圣人的敬礼则称为 veneration 或 dulia。而对圣母则称特殊敬礼,拉丁文称作 hyperdulia。可参阅 veneration。

adoration, perpetual:永拜圣体;经常朝拜圣体:将圣体自圣体柜中请出,供于祭台上接受信众朝拜,称之为明供圣体。有些团体(如修会)每天明供圣体,并有修士、修女、教友按时轮流朝拜。

Adoration of the Cross:朝拜十字架(苦像):尤指圣周星期五,纪念耶稣受难礼仪中对十字架之朝拜。严格的说,应为敬礼十字架 Veneration of the Cross。

Adoro Te devote(L.):「我今虔诚朝拜」;「我虔诚钦崇祢」:乃朝拜圣体的圣歌,为圣道茂.阿奎纳(St. Thomas Aquinas)所作。

adultery:通奸:指夫妻一方或双方,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外遇)。

advent:(1)将临期:耶稣圣诞前四周的准备期,以便迎接耶稣的来临。将临期第一主日为教会礼仪年的开始。(2)再临:基督第二次来临。拉丁文作 adventus。

Advent of Christ:耶稣来临:一般指世界末日时,耶稣第二次来临审判世人。而耶稣第一次来临是指惦(两千年前)在巴勒斯坦降生成人、传布福音、救赎世人。

advent wreath:将临期花环;将临圈:是由冬青树或其它树叶所作的花环,附有四支蜡烛;将临期在圣堂弥撒中或家中(晚餐时)点燃;将临期第一主日点一支,第二主日点两支,以此类推。到圣诞节时,将此花环置于圣诞像前。此风始自民间预备迎接圣诞节之用。

Adventism:再临派;复临派;安息日教派:基督新教派之一,主张基督即将再临。十九世纪米勒(William Miller 1782-1849)倡行于美国,其中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Seventh Day Adventists 教徒最多。

advocate:辩护者;护慰者;保护人;师保:(1)指基督(若壹二1)。(2)指天主圣神(若十四16)。

Advocate, Devil's:魔鬼的辩护者;列品调查员:基于调查万分仔细,毫不含糊,故名。详见 Advocatus Dei。

Advocate of God:信仰维护者。详见 Advocatus Dei。

Advocatus Dei(L.):信仰维护者;列品调查员;列圣调查审问推事;魔鬼的辩护者:教会在圣人列品案件进行时,指派专人,专司调查被列品者之言行及所显之灵迹。俗称为 Devil's Advocate,直译为魔鬼的辩护者,拉丁文称作 Advocatus Diaboli;基于调查万分仔细,毫不含糊,故名。又称作 Advocatus(Promotor)Fidei 或 Dei。英文称为 Advocate(Promoter)of Faith / God。

Advocatus Diaboli(L.):魔鬼的辩护者。详见 Advocatus Dei。

affusion:倒水礼;注水礼:在额头倒水的洗礼方式(之一),天主教惯用此方式。

afterlife:来生;来世:指人虽死却仍存在的生命现象。善人的来世指(受造界)在面对天主圣三中,走向圆满境界。

agape(Gr.):(1)圣餐;爱筵;主宴;聚会:指初期教会所举行的社交及宗教圣餐,以纪念耶稣的最后晚餐。原字为希腊文。(2)灵性之爱:指天主对人之爱、信徒间的兄弟姊妹之爱。详见 love。

age, canonical:教会的法定年龄:未满七岁者为婴儿,七岁至十八岁者为未成年人,满十八岁者为成年人(法典97)。教会法规定:满十四岁者应守小斋,满十八岁至五十九岁者应守大斋(法典1252)。结婚的最低年龄,男子应满十六岁,女子应满十四岁(法典1083)。男女修会会士发暂愿需满十八岁,发永愿需满廿一岁(法典656-658)。晋铎需满廿五岁(法典1031)。晋牧(主教)需满卅五岁(法典378)。

age of discretion:理智年龄;懂事年龄:指能分辨是非、善恶的年龄。教会通常以幼童七岁为理智年龄(法典11)。这些幼童有参与弥撒、办告解、守小斋等义务。又称 age of reason。

age of reason:理智年龄。详见 age of discretion。

agenda:议程;礼仪;通告。

Ages of Faith:信仰世纪;信仰时代:历史家称以基督信仰原则形成欧洲社会的中世纪。

Aggai:哈盖书;哈该书(基):旧约先知书。哈盖生于纪元前六世纪,为旧约十二小先知之一,鼓励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书为其弟子所写,成于纪元前 520年左右。又称 Haggai 或 Aggeus。

Aggeus:哈盖书。同 Aggai。

aggiornamento(It.):现代化运动;革新运动:为教宗若望廿三世在梵二期间,为让教会适应现代世界潮流所提倡的运动,用意是打开教会窗户,好让新鲜空气(思潮)进来。

agility:神速:肉身复活后行动快捷、来去自如,乃四大奇恩之一。其他三奇恩为:神光、神透、神健。详见 brightness。

Aglipayan Schism:菲律宾独立教会:菲律宾国阿里白神父(Gregorio Aglipay)于 1902年所创的裂教。

Agnosticism:不可知论(主义):主张理智不能认识天主的存在及其属性的理论,自认对天主的存在难以确定。

Agnus Dei(L.):天主的羔羊:(1)指基督。(2)「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颂,弥撒经文中常引用。(3)教宗祝圣的天主羔羊蜡像(蜡牌)。英文称为 Lamb of God。

Agnus Dei Paschalis(L.):逾越节羔羊。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救赎了世人,就像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时,经由逾越节羔羊的血获得解脱一样。

Agony in the Garden:耶稣山园祈祷:参阅玛廿六 36-46。玫瑰经的痛苦一端特别纪念耶稣山园祈祷时的身心痛苦情景。

alb:长白衣;大白衣:为弥撒及其它礼仪中圣职人员所穿的白长袍。alb 出自拉丁文 albus 白色。

Albigensianism:亚尔比学说;亚艳根派:指中世纪法国南部所兴起的亚尔比(皮)学说,主张宇宙有善、恶二原则的二元论。

All Saints, feast of:诸圣节;万圣节(基):人类所知的天朝圣人非常有限,为免遗珠之憾,教宗博义四世(608-616)于公元608年将罗马之万神庙(Pantheon)献给圣母及全体殉道者。教宗国瑞四世(827-844)于834年订十一月一日为诸圣节,通令普世教会特别纪念并恭敬所有已升天的圣人、圣女。英国称为 All Hallows。

All Souls' Day:追思已亡日;亡人节;万灵节(基):是隐修院院长圣奥迪洛(Odilo)于998年首先在其所属隐修院提倡、后来推展成为普世教会的敬礼,于每年十一月二日举行追思已亡日,特别为逝世(信徒)的灵魂祈祷,现已纳入教会礼仪中。教宗本笃十五世特准神父当天可为亡者举行三台(次)弥撒。中国除此日外,每年清明节教会也特别举行追思祖先的仪式和祈祷(弥撒)。

Allah:阿拉;天主;上主:回教徒对造物主、天主的(阿拉伯文)称呼。这个一神的宗教(回教)接受以色列的天主,亦即上主的称呼。

allegory:寓意;寓言:是用象征的形式描写抽象的事理,而寓意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扮演一个指定的角色。

Alleluia(Heb.):(1)阿〈亚〉肋路亚;哈利路亚(基):希伯来语原意是:「你们赞美雅威吧」,意即赞美天主。(2)赞美天主:是充满欢乐和感恩的颂词,在圣咏、圣诗、祈祷、证道中经常出现。又称 Halleluiah。

Alma Redemptoris Mater(L):大哉救主之母;万福慈亲:赞美圣母的古老歌曲。英文为 loving mother of the Redeemer。据说是由本笃会隐修士撰于公元1050年,乃每日夜祷结束时所诵圣母对经之一。

Almighty, the:全能者:指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天主。

almsgiving:施舍;救济;(行)哀矜;布施;捐献:救助有需要的人是遵守爱的诫命,也是最后审判的标准。又可简称 alms。

Alpha and Omega(Gr.):始和终;原始与终结;阿耳法和敖默加:为希腊字母表之首尾两字母「Α」和「Ω」;教会以此两字母来代表天主,因惦是一切世物的起始与终结(默一8),圣史若望并用以指称基督(默廿二13)。

Alphonsus Liguori, St.:圣雅风.力格里:义大利伦理学家,1732年创立赎世主会。旧名圣亚丰索。

altar:祭台;祭坛;圣坛:举行弥撒祭献之台或桌。教会初期,因多在殉教者墓上举行弥撒,故通常在祭台正中的圣石内藏有殉教者骨骸,称之为 altar stone。举祭时点燃蜡烛,并铺以白色祭台布 altar cloths。祭台之拉丁文是 altare(参阅法典 1235-1239)。

altar, main:正祭台;大祭台:昔日教堂中央的主要祭台,四周设有若干次要祭台 side altar。照教会新规定,教堂中只许有一个(正)祭台。

altar, side:次要祭台;偏祭台:昔日教堂两侧的祭台;与正祭台 main altar 相对照。

altar boys:辅祭童;辅祭者:举行弥撒时的辅助者。昔日多由男孩(或成年人)担任,今日女性也能辅祭。又称 server。

altar bread:面饼;祭饼:举行弥撒时,用以成圣体的圆形无酵麦面饼。又称 wafer bread。

altar cards:经牌:昔日弥撒中,祭台上所放的卡片,上面印有弥撒常用的经文。

altar cloths:祭台布;台布:举行弥撒时,铺在祭台上的白(麻)布。

altar stone:圣石:祭台正中所镶的石块,如书本大小,其中藏有殉教者的骨骸;现已非必要。

alter Christus(L.):基督第二;基督替身:多指圣职人士,近亦用以指一般教友。

ambo:读经台:早期设在祭台旁用以宣读圣经或讲道之台,亦作 ambon。同 lectern。

Ambrose, St.:圣安博:义大利米兰教区主教,圣师之一,曾协助圣思定皈依。旧名盎博罗削。

Ambrosian Rite:安博礼:为义大利米兰教区所沿用的礼仪,据说由圣安博主教创于第四世纪。十六世纪再由圣嘉禄枢机重整,使用至今。

ambry:圣油柜:通常设于教堂墙壁中,用以贮存圣油;亦可写成 aumbry。

Amen(Heb.):(1)阿门;亚孟;赞成;但愿如此:希伯来语,意即愿祷中所求都能获得,多用于祈祷之结尾。(2)郑重的;实实在在的:在福音中耶稣警告人时的惯用语。

Americanism:美国主义:指十九世纪末,欧洲人士指责美国教会的一些非正统之思想而言。

amice:方领巾;领布;方领;肩衣:方形附有两条长带的白麻布,为昔日举行弥撒所穿祭服的第一件;梵二后很少使用。拉丁文称作 amictus。

amor(L.):爱。英文称作 love。

Amos, Book of:亚毛斯书;阿摩司书(基):旧约小先知书之一;亚毛斯生于纪元前八世纪,他责斥人民的罪恶、预言北国的灭亡、也预言默西亚王国的来临和万民的归正。

amula(L.):酒水壶;酒水瓶:举行弥撒时盛酒和水的容器。英文称 cruets。

Anabaptist:重洗(礼)派;再洗派(教徒):1524年在德国倡行的基督新教派之一,主张只有成人始得受洗;凡自幼受洗者皆须再受洗。

analogy:类比:表示相似、对比的意思,是将一个概念用在不同的领域上。无限的造物主,将自己启示给有限的受造物,而人经由类比、揣摩,在天主的吸引下,努力尝试了解天主的事理,进而与天主密切共融。

anamnesis (Gr.):纪念祷词:弥撒中纪念耶稣死而复活奥迹的祷词、经文。

anaphora(L.):感恩经:乃弥撒最重要的祈祷文,包括成圣体、成圣血、领圣体等。

anathema(L./Gr.):(1)绝罚。详见 excommunication。(2)谴责异端;诅咒。

anchor cross:十字锚:锚是希望的象征,尤指永远的天堂;锚的图形上方加一个十字,称为十字锚,象征基督的十字架-早期基督徒受迫害的暗记,用来逃避迫害者的追踪,在罗马地下墓穴(catacomb)中到处都可见到十字锚图形。

anchorite:独修者;隐士;隐修士:指那些远离世俗,专心度祈祷、工作、补赎生活的基督徒,盛行于三、四世纪的叙利亚和埃及(之旷野)。与 anchoret 同。

angel:天使;奉遣天使;天神;善神:天主所造的精神体;圣经曾多次提及。Angel 源于希腊文 angelos,意为使者;若严格区分:被派遣时为「天使」,按本性则为「天神」。参阅 archangel。

angel, guardian:护守天使;护守天神:天主为每一个人所指派的守护者(玛十八10),每年十月二日为护守天使纪念日。

Angelic Doctor:天使博士;天使圣师:十三世纪大神哲学家圣道茂.阿奎纳(St. Thomas Aquinas)的尊称;着有《神学集成》Summa Theologica;1567年教宗碧岳五世封他为天使博士。

angelic hymn, the:天使之歌;光荣颂;「天主在天受光荣」颂:指弥撒中所诵(唱)的光荣颂;拉丁文为 Gloria in Excelsis Deo;又称大荣福颂或圣三光荣颂,前两句是天使向牧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4)。可参阅 doxology。

Angelic Salutation, the:圣母经:系由天使问候圣母的话、表姐丽莎赞颂圣母的话(路一28,42)、以及十六世纪教会所附加的祈祷文所组成。语体译文为:「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阿们」。文言译文见 Hail Mary。又可称 Angelic Salutation 天使问候。

Angelicum, the:(1)天使大学:中世纪道明会创办于罗马,1910年改今名,以纪念圣道茂。(2)天使大学学报。

Angelology:天使学;天神学。

angels, fallen:堕落的天使;魔鬼:有些天使,因抗拒天主的命令而失掉天主的恩宠-不能在天堂与天主共享福乐,变成了魔鬼,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Angelus(L.):三钟经:教堂于晨、午、晚鸣钟,提醒教友纪念耶稣降生救世的奥迹(参阅路一26-38;路二1-14)。Angelus 为该拉丁祈祷文之首字,意为天使。其祷词是:「上主的天使向玛利亚报喜,她因圣神受孕」、「我是上主的婢女,请照祢的话,在我身上完成」、「天主圣言降生成人,居住在我们中间」。每句中间均诵一遍圣母经,并鸣钟一次,共三次,故称三钟经。最后诵:「天主圣母请为我们祈求,使我们堪受基督的恩许。请大家祈祷:天主,恳求祢广施恩宠。我们藉天使的传报,得悉祢?的圣子降生成人,求祢因惦的苦难和十字圣架,使我们获享复活的光荣。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Anglican Church:安立甘教会;英国国教:又称 Anglicanism,是英王亨利八世脱离天主教时,于1534年所创始的独立教会。

Anglo-Catholicism:(1) 英国国教高派教会主义。(2)安(盎)格鲁大公教会教义。

anima(L.):灵魂;魂;精神。英文称 soul。

Anima Christi(L.):基督的热情;基督的灵魂:纪念耶稣苦难的祈祷文,自十四世纪即已流行。

animals in Church art:教会艺术中的动物:早期用在教会艺术中,具有象征性的动物,如鱼、鹿、羔羊等。

anniversary Mass:周年弥撒;纪念弥撒:(1)指亡者的逝世周年弥撒。(2)指任何纪念性的弥撒,如结婚银庆等。

Anno Domini(L.):主历;公元;纪元;耶稣降生后:拉丁语原文为主历,缩写为 A.D.。

annual Communion:四规圣体;教规圣体:按圣教四规的第三条规定,所有信徒,在初领圣体后,有责任每年至少应领圣体一次,通常在复活期内履行(法典920)。

annual Confession:四规告解;教规告解;四规神工:按圣教四规的第三条规定,凡达到辨别能力年龄的信徒,皆有责任至少一年一次诚实告明自己的重罪(法典989)。

Annuario Pontificio(L.):教廷年鉴:由教廷国务院以义大利文发行,每年一册,共两千余页,其中详列历代教宗、世界各国之枢机主教、总主教、主教、教廷各部会首长、各宗座直辖修会首长等详细之资料,以及有关教会的各种统计。1716年创刊,初名 Notizie 消息、报告,1860年采用今名。1870年因义大利军队占领罗马而停刊。1872年复刊,改名为 Catholic Hierarchy 天主教圣统,由梵蒂冈印刷局发行。1912年恢复今名。1924年成为教廷官方年鉴,为天主教重要官方资料。

annulment:无效声明:教会宣布婚姻无效的正式声明。

Annunci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天使报喜;圣母领报;预报救主降生:佳播天使向玛利亚预报救主基督降生(路一26-38)的奥迹。早在第四世纪初叶,纳匝肋圣母领报大殿遗址中,就明显证实圣母领报的敬礼已成惯例;而罗马于第七世纪开始,每年三月廿五日庆祝圣母领报节,一直沿用至今。

anoint:傅油;敷油;擦圣油;膏油:圣事中的敷抹(傅)油行动。同 unction。

Anointing of the Sick, Sacrament of the:病人傅油圣事;病人圣事;终傅圣事(旧称):七件圣事之一,司铎用圣油敷抹病人,并诵念规定经文,藉以将病人托付给基督,求惦赐与安慰和拯救(法典998)。因此教友病重时,应请神父傅(敷抹)圣油,使之增加恩宠,赦免罪过,并减轻其精神及肉体方面的苦痛,有时也会恢复病患之健康(雅五14-15)。旧称 Extreme Unction。

anonymous Christians:无名基督徒;匿名基督徒:指那些尚未认识或信奉基督的人,只要具有诚意,也凭良心作事,就视同对基督怀有隐含的信仰,因而亦可与基督徒一样获得救恩。

anthropomorphism:(1)拟人论:把神明人性化之谓。在教会内,指用人的形象和特性来描绘天主的属性;亦即勉强用人有限的智慧去描绘无限的天主:如绘圣父为一老者,或曰天主行走、发怒等(创三8)。(2)神人同形、同性论:此一宗教理论,强调个人的宗教经验,相信神灵附在人的灵魂内,两者变为一体。此种理论完全以人为中心,忽视了人为天主子女的事实。

Anthropos:(1)人类学。(2)民俗学志:辅大圣言会曾出版以此为名的杂志。

anthropotheism:人神一体说;人神同化说。

antichrist:假基督;假救主;反基督:意指相反天主的恶势力出现。教友应提高警觉,向黑暗势力作战。详见若望壹书(二18;四3)及圣保禄书信(得后二3-12)。

anticipate:预诵;预先诵念;提前举行:譬如主日的弥撒可提前在周六晚举行;日课经的「诵读」部分,可提前于前一天的晚间诵念。

anticlericalism:(1)反圣职主义;反教权主义。(2)反宗教主义:抹杀宗教对社会之贡献。

Antigonish Movement:成人教育运动:为加拿大圣方济.萨威大学(St.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1930年所倡导。多年来成立许多储蓄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为其教育成就的表现之一。

Antiochia(L.):安提约基雅:为初期教会主要的传教中心,在此首次用基督徒之名(宗十一26)。英文称作Antioch安提阿(基)。

antiphon(s):对经;轮唱诗;轮唱赞美诗:在日课、经文、歌曲、课本或礼仪中,轮流朗诵或歌咏的短经。

antiphons of Our Lady, the:圣玛利亚对经:共四首:大哉救主之母 Alma Redemptoris Mater、万福天上母后 Ave Regina Caelorum、天上母后欢乐吧 Regina Caeli、母后万福 Salve Regina;在每日夜祷中,分别于将临期、四旬期、复活期、常年期诵或唱。

antipope:对立教宗;假(伪)教宗:与正式教宗对立的非法教宗,计37人。最后一人为1449年自认非法而退位的斐利五世。详见本书附录。

anti-Semitism:反犹太主义;反闪族主义:因宗教、国家及种族上的偏见,反对并迫害犹太人。梵二大公会议表示此举有违基督徒精神,并强调犹太人对基督宗教及一神信仰的伟大贡献。

antitype:(1)预像;预象:新约中的某些人、地、事、物,往往在旧约中已见端倪,譬如厄娃是圣母的预像。(2)相反的类型。

Antonianum(L.):(1)安道大学:为方济会于1890年所创办的大学,设于罗马。(2)安道大学学报。

Apocalypse:默示录;启示录(基):新约中的最后一卷,为若望宗徒所撰写;完成于纪元后一百年,多以象征方式启示天主子民将来之得救。英文又称 Book of Revelation。

apocalyptic:默示:指犹太宗教和早期基督宗教,以文学类型所表达的一种未来观。

apocrypha:外经;旁经;次经;伪经;伪书(基):类似圣经而未经教会认可的初期教会作品,当作圣经的补充说明,以推广教导和信仰。有参考价值。

apologetics:护教学;辩护学;信证学:有关护卫、辨明、解释或证明基督宗教的神学科目。出自希腊语 apologia。

apology:护教;辩护;道歉。

apostasy:背教;背叛:对教会而言,有下列三种情况:(1)背教或叛教,指领洗后的基督徒,完全背弃他所接受的基督宗教信仰(法典751)。(2)放弃圣职身份,指非法还俗之已领过圣秩圣事(包括执事、司铎、主教)者。(3)放弃会士身份,指非法脱离修会之(已发永愿)会士。

apostate:背教者;叛教者:领过洗的天主教徒完全背弃其信仰者。

apostle:宗徒;使徒;门徒;传道人:被基督派往全球传布福音的人,简称 Ap.:甲:指耶稣所选的十二宗徒(玛十1-5):1/ Simon Peter 西满伯铎、伯多禄、彼得(基),宗徒之长和首位教宗。2/ James son of Zebedee 载伯德之子雅格、雅各伯、雅各(基)。3/ John 若望、约翰(基)。4/ Andrew 安德、安德肋、安德烈(基)。5/ Philip 斐理、斐理伯、腓力(基)。6/ Bartholomew 禄茂、巴尔多禄茂、巴多罗买(基)。7/ Matthew Levi 税吏玛窦、马太(基)。8/ Thomas 多默、多马(基)。9/ James, of Alphaeus 阿耳斐之子雅格、雅各伯、雅各(基)。10/ Jude Thaddeus 达德、达陡、达太(基)。11/Simon the Zealot 热诚者西满、西门(基)。12/ 出卖耶稣的 Judas Iscariot 犹达斯依斯加略、犹大(基)。犹达斯自杀后,由Matthias玛迪、玛弟亚、马提亚(基)递补(宗一25-26)。乙:后来圣保禄及其同伴巴尔纳伯也被提升为宗徒(参阅宗九1-16;宗十一22-30;迦二8)。其他追随耶稣的称之为弟子 disciples,不称宗徒 apostle(路十1)。宗徒之拉丁文为 Apostolus。丙:指特殊努力于使徒工作,或首先开教者;如东洋使徒圣方济.萨威 St. Francis Xavier 等。

Apostles' Creed, the:宗徒信经;使徒信经:相传为十二宗徒所撰写并传扬的信理纲要,共十二条,每位宗徒维护一条,全文为: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信惦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我信惦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我信惦下降阴府,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我信惦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边。我信惦要从天降来,审判生者死者。我信圣神。我信圣而公教会,诸圣的相通。我信罪过的赦免。我信肉身的复活。我信永恒的生命。阿们。又称 Apostolic Creed。「信」表示承认、心悦诚服之意。

apostleship:宗徒身分;使徒职务。

apostleship of prayer:祈祷宗会;祈祷福传会:为特敬耶稣圣心的世界性教友团体,1844年创立于法国,现有会员约数十万人。会员每日诵念「献功经」,每月以教宗所指定的意向祈祷,并勤参与弥撒、勤领圣体。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参加圣时敬礼,以纪念耶稣苦难,并领补辱圣体。在台湾出版了「和平」月刊。

Apostleship of the Sea:海员宗会:1920年创立于苏格兰,其宗旨为增进天主教海员的宗教、教育及社会福利。总会设于梵蒂冈城,分会设于世界各大港口,并有专职神父领导。

apostolate:宗徒工作;宗徒事业;使徒事业;传教事业;宗徒职位;使徒身份。

apostolate, lay:教友传教;教友传教者。又称 apostolate of the layman。

apostolatus(L.):(1)传教;传教事业;使徒事业。(2)宗徒职位。

apostolic:(1)宗徒的;传自宗徒的;宗徒时代的。(2)罗马教宗的;宗座的。

apostolic administration:宗座署理区:某地区因特殊、非常重大之理由,未经教宗成立为教区,而由宗座署理,以教宗名义照管并治理该区的教友,此地区称之为宗座署理区(法典371)。

apostolic blessing:宗座祝福。详见 blessing, apostolic。

Apostolic Church: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传自宗徒的教会:亦即天主教会。详见 marks of the Church。

Apostolic Constitutions:(1)宗座宪章。(2)宗座初期教令集:初期教会的训言及法典,相传由使徒授与教宗克勉一世。

apostolic delegate:宗座代表;教廷钦使;教廷代表:(1)指不具外交官身分的教宗使节,驻在被指派之地区,代表教宗处理事务。如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 Celso Costantini。(2)指以教宗代表名义出席国际会议的教廷代表(参阅法典363)。

Apostolic Father:使徒(宗徒)时代的教父:指第一、第二世纪教会的领袖及著作家,与使徒(宗徒)同时或紧随使徒之后,其中包括教宗克勉(Pope Clement)、殉道纳爵(Ignatius)、力康(Polycarb)等。

apostolic nuncio:教廷大使。详见 papal legate。

apostolic nuntiature:教廷大使馆。

apostolic preacher:宗座宣讲员:在将临期与四旬期,专为教宗及其属员讲道的神父,惯例由嘉布遣会神父担任。

apostolic prefecture:宗座监牧区:某地区因特殊环境而未成立为教区,委托宗座监牧,以教宗名义牧养并治理该区的天主子民,该地区称之为监牧区(法典371)。开教之初,在教务尚未完全开发的地区,习惯先成立监牧区或代牧区。

Apostolic See:宗座;圣座;教廷。详见 Holy See。

Apostolic Succession:使徒传承;宗徒继承。

apostolic vicariate:宗座代牧区:某地区因特殊环境而未成立为教区,委托宗座代牧,以教宗名义牧养并治理该区的天主子民,该地区称之为代牧区(法典371)。法典上与宗座监牧区类似,为过渡性的传教地区。

apostolic zeal:传教神火;传教热火。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L.):《教友传教》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18.11.1965),缩写为AA。

apostolicitas(L.):从宗徒传下来的。英文作 apostolicity。

apostolicity:宗徒性;使徒传承性:教会由基督的宗徒所建立,而教会的精神、教义和结构透过宗徒才能保存和发展。宗徒性是教会四特征之一,其它三特征是:至一、至圣、至公。

apparition:显现;启示:一般指圣母和圣人们显身给世人:如1858年圣母在法国露德(Lourdes)的显现。一般须经教会证实方可允许公开敬礼,以免被误导。与神的显现 epiphany / theophany 和基督的显现Christophany 相对照。

apse:教堂屋顶:教堂后部(走廊顶端)半圆形之顶。

aramaic:阿拉美(姆)语:耶稣时代犹太人所用的语言。原是南巴比伦和北叙利亚民族所使用的闪族语,犹太人充军巴比伦时取代了希伯来语。目前为叙利亚用语。目前只有叙利亚的玛路拉(Maaloula)、和它附近的巴卡、久巴汀三个村落仍然使用阿拉美(姆)语。

arcani discipline:保密规定:指初期教会的保密规定。

archabbot:大院牧(长);总院牧(长):本笃会(男)院长的荣衔,如我国的陆征祥即曾享有此荣衔。

Archaeology, Commission of Sacred:宗座考古委员会: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于1851年成立,旨在探勘并研究地下墓穴(catacombs)和梵蒂冈博物馆,其最大贡献是在伯铎大殿下发现圣伯铎之墓。

archangel:总领天使;总领天神;天使长:指高阶层的天使,圣经上提起名字的有:弥格(弥额尔)Michael(默十二7)、佳播(加俾额尔)Gabriel(路一26)、来福(辣法耳)Raphael(多十二15)等三位天使。参阅 angel。

archbishop:总主教;大主教:根据西方教会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首席主教称为(总教区的)总主教;而教省总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参阅法典431-437)。从前中文也称作大主教,如教廷首任驻华代表刚恒毅大主教,现在则称总主教。简称 abp.。

archbishop, titular:领衔总主教:即享有总主教的名衔而无管区的高级圣职人员。

archbishop-elect:总主教当选人:经教廷任命而尚未祝圣或尚未就任的总主教。

archdeacon:会吏长;总执事;总六品:初期教会由主教任命,协助主教处理事务者。中世纪时,由于权力增大,时有妄用职权之弊,故在特伦多大公会议中予以取消。

archdiocese:总教区;总主教区:教省内由总主教管理的教区。

archiepiscopal cross:总主教十字架:专为行大礼时前导之用。在一般十字架上多加一个较短之横木。

archpriest:总铎;大司铎;首席司铎:梵二前主教大礼弥撒中或晋铎首祭中之襄礼司铎(神父)。

argumentum ad hominem(L.):人为论证;有主观偏见的论证。

Arianism:亚略主义;亚流主义:为基督学之异端,是三、四世纪亚略神父 Arius 所倡的学说,否认耶稣的天主性,325年被尼西亚大公会议(Council of Nicaea)处罚并放逐。

aridity:神枯:神修学中,一种心灵缺少精神安慰的境界。

Ark, Noe's:诺厄方舟:洪水灭世时,上主指示诺厄一家八口进入方舟避难,逃过一劫(创六9;九17)。又称 Noah's Ark。

Ark of the Covenant:结约之柜;约柜;法柜:(1)以色列人在西奈沙漠中所制(可抬动)的木柜,内藏十诫约板、盛玛纳的金罐、亚郎开花的牧杖(希九4)。此柜象征天主与以色列子民间的盟约(出廿五10-22)。(2)圣母祷文中,赋予圣母玛利亚的荣衔。

Armenian Rite:亚美尼亚礼:东方教会礼(仪)之一,源于安提阿礼和拜占庭礼;六世纪末独立,以古亚美尼亚文举祭。回归天主教的约十万人,多居住在近东一带,部分散布在美国各地。其首领为西利西亚宗主教 Patriarch of Cilicia;其主教座堂位于黎巴嫩的贝鲁特 Beirut。

art, Christian:基督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教会艺术:指增进基督信仰、恩宠、热心、敬礼、圣洁的教会艺术。自地下墓穴的象征艺术开始,教会在每一世纪均有表达美术、装饰、训诲的艺术杰作,包括圣殿建筑、镶嵌细工、绘画、雕塑、木刻、金银作品…。许多美丽、高贵、而有价值的艺术品,能使人心神向往天主,经常用在教会正式敬礼上的称为礼仪艺术 liturgical art,或圣艺 sacred art。

articles of faith:信条:教友应信的各端教理。参阅 Apostles' Cree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人工受精。

Ascension of Christ:耶稣升天:耶稣基督离开尘世、投向天父的日子,表示基督通过苦难,进入光荣,成为万物的元首;同时也是人类及物质世界在末日被提升的预兆和保证。其节日在复活节后第四十日;在中国移到复活后第七主日庆祝。拉丁文称作 Ascensio Domini。

ascesis:灵修功夫;苦行;苦修;禁欲;自律。

ascetic (-al ):神修的;苦修的;禁欲的。

asceticism:宗教的修行;神修;苦修生活;克修:指伦理、身心方面的修炼之道。亦即信徒经由收敛内心和克制肉体(妄动),修炼与天主密切结合之道。

aseity:天主的自有性;天主的自存性。

Ash Wednesday:圣灰礼仪星期三;圣灰日:四旬(封斋)期的第一天,是日神父在教友额头上涂以圣灰,并说:「人!你要记着,你原是土,将来仍要归于土(创三19)。」或说:「你要悔改,信从福音。」此日应守大、小斋表示痛悔己罪。

Asperges me(L.):(1)滴圣水礼。(2)洒圣水经文:主日弥撒前的洒圣水礼或经文,此为拉丁经文的首句,采自圣咏第50首。

aspergillum(L.):圣水棒;圣水罐:洒圣水时所用的棒形用具,其中盛有圣水。

aspersion:(1)洒水式洗礼:洒水于头顶的洗礼,为三种洗礼方式之一,今很少使用。其它为注(倒)水式 immersion及浸水式 infusion。(2)洒圣水。

aspirant:望会生(者);备修生;见习生:有意参加修会的男女教友,准备接受正式培育前的适应期。

aspiration:短经;热心短诵。详见 ejaculation。

Assemblies of God:神召会:由美国当地几个小教派于1914年联合组成,强调圣经的震撼性及重要性。

assembly:(1)善会;会众。(2)集会:基督信徒得自由创立并管理善会,以促进爱德及虔诚为目的(参阅法典215)。

assist at Mass:参与弥撒;听弥撒;望弥撒;观看弥撒。

Assistant general:副总会长:修会的副上司。

assistant priest:(1)堂区的助理神父;副主任神父;副本堂神父。(2)襄礼司铎:主教大礼弥撒中的助手,或新司铎首祭的助手。与 curate 同。

associate pastor:堂区助理神父;副主任神父;副本堂神父。

association, apostolic:使徒工作;使徒传教。

association, pius:善会:乃教会认可的团体,一些志同道合的平信徒,共同努力培养更完美的生活:或推行公共敬礼、或传布基督真理、或从事其它使徒工作-为福传铺路、或举办爱心慈善事业、或以基督化精神振奋现世秩序。此种善会与献身生活会及使徒生活团不同,其成员身份不限,圣职人员及平信徒均可参加(法典298)。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前者由宗座或主教成立,后者由平信徒经教会主管批准后而设立(参阅法典312-329)。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圣母蒙召升天:教宗碧岳十二世于1950年11月1日颁布《广赐恩宠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宪章,钦定圣母蒙召升天为信条:「无染原罪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贞玛利亚,在完成她尘世的旅程后,灵魂肉身一起被提升到天堂,进入天国的光荣,节日在八月十五日。

Assumptionists:圣母升天会:(1)1845年由达松神父(Emmanuel d'Alzon)创立于法国的修会;奉行圣思定会规,着黑色会服,开办学校,编辑出版教会书籍,并负责传教工作。该会全名为 Augustinians of the Assumption,缩写为 A.A.。(2)另有一些修会也用此名。

Athanasian Creed:达修信经:罗马礼仪中三信经之一,相传为圣师达修所作。其它两式信经为日常所用的宗徒信经 Apostolic Creed,及弥撒中用的尼西亚信经 Nicene Creed。

atheism:无神论(主义):指否认造物主(超越宇宙的位格神)存在的思想或态度。亦即否定神在人的生活、思想价值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每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某种神明的概念;而承认天主决不违背人性(尊严)。拥有理智和自由的人,经由造物主的安排,生活在社会中,藉以分享天主的幸福。只有无限美善的天主,和惦预许的永生,才能破解生命中的痛苦、罪恶、死亡等等哑谜。

atheist:无神论者。

Atonement, Friars of the:赎罪兄弟会:乃美国圣公会数位神父于1898年,在华(特)逊神父(Paul James Francis Watson, 1863-1940)领导之下所创的修会;奉行圣方济会规,并提倡合一祈祷。1909年全会改宗天主教。该会缩写为S.A.。

atonement, the:神人和解;赎罪:经由基督的降生、苦难、圣死,罪人重回天主怀抱。

attributes of God:天主的属性;天主的完美:指天主的品质与特性。面对无限的造物主、天主,世人一则用有限的思维和类比方式,一则透过天主的启示,认出天主是全能、全知、全善、无限伟大、永恒不变…等属性;而这些完美属性在天主内是和谐统一的。有限的人类只能窥豹一斑而已。

attributes of the Church:教会的属性:共有三大项:(1)教会权威:教宗偕同主教具有最高训导权。(2)不可错性:教宗偕同主教对有关信仰及道德方面所作的基本宣示,靠天主圣神的协助,不会发生错误。(3)不动摇性;稳定性:教会虽历经风险,因有圣神助佑而不会瓦解。

attrition:下等痛悔;不完全痛悔;残缺痛悔:因怕被罚或因羞愧而悔罪,与发自爱天主的上等痛悔相对照。下等痛悔透过告解(忏悔)圣事,罪过得以赦免,而上等痛悔在忏悔圣事之前罪过就已蒙赦免(但重罪事后仍需办告解)。

audience, papal:觐见教宗;教宗接见群众:通常在每周三上午。

Augsburg, Diet of:奥斯堡帝国议会:由查理五世于1530年所召开,主要为解决日耳曼的宗教问题。

Augsburg Confession:奥斯堡信条:乃基督教信义宗派最重要的信条,系墨兰顿(Melanchthon)等人所拟;1530年经日耳曼奥斯堡帝国议会通过,亦经马丁.路德认同。

Augustine, St.:圣思定;圣奥斯定:教会学者、圣师、会祖(354-430)。

Augustinian Fathers:思定会;奥斯定会:教宗亚历山大四世于1256年把许多小型修院和圣思定隐修会合并,组成思定会,以教育及传教工作为目的。其正式名称为 Order of St. Augustine,缩写为O.S.A.。

Augustinianism:思定学派;思定主义:以研究圣思定(354-430)思想发展的学派,强调基督两性一位论、圣宠的重要性及天主的拣选(选拔)等,其主要思想见于天主之城 City of God及忏悔录 Confessions两书中。

Augustinians of the Assumption:圣母升天会。简称 A.A.,又称 Assumptionists。

aureole:光环;光圈:围绕在天主圣三像或圣母像四周的金叶形光环,象征天堂的荣耀,与画在圣人头上的光环 halo不同。

Aurora, Mass of the:黎明弥撒;昧爽弥撒:圣诞节三台弥撒中的第二台。其它两台是子时弥撒(第一台)和天明弥撒(第三台)。

authenticity, biblical:圣经的权威性;圣经的可靠性;圣经的正统性。

authority, ecclesiastical:教会权威:基督建立的教会,既是人间的团体,需要一些有权力的人,排难解纷、主持聚会、服务会众。这个来自耶稣任命的权力,就是所谓教会权威。掌权者像父母般,在福传上,生育、带领、训练、培育、指导天主的子女。

auto-da-fe(Sp.):宗教裁判:西班牙语,指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对异教徒的审判,若判决有罪,即送往政府依法视同叛国予以判刑。原文为信仰的表白,英文译为 edict of faith。

autonomy of culture:文化的独立。

autonomy of the local church:地方教会的自主。详见 local church。

auxiliary bishop:辅理主教:辅佐教区主教处理教务者,本人无继承权。详见 bishop。

avarice:贪婪(饕);吝啬。详见 sins, capital。

Ave Maria(L.):圣母经;圣母颂;万福玛利亚;亚物玛利亚:原为拉丁文圣母经首句。亚物系古代 Ave 的音译。圣母经古译文见 Hail Mary,语体译文见 Angelic Salutation。

Ave Regina Caelorum:万福,天上母后:四首圣母对经之一,夜祷结束时诵念,英文称为 Hail, Queen of Heaven。

aversion:回头是岸;回头:指摆脱诱惑以便迈入精神的完美境界。

Avignon Popes:亚威农教宗:指1305年至1376年间,因政治关系迁居法国亚威农城的教宗:即克勉五世(Clement Ⅴ)、若望廿二世(John XXII)、本笃十二世(Benedict XII)、克勉六世(Clement Ⅵ)、诺森六世(Innocent Ⅵ )、伍朋五世(Urban Ⅴ)、国瑞十一世(Gregorian XI),共七位教宗。

azyme:无酵饼:用不发酵的麦面糊所制成的薄饼,作为祝圣圣体之用。英文作unleavened bread。

vivienne98 : 2005-10-03#4
Babel, Tower of:巴贝耳塔;巴别塔(基);分音塔:诺厄子孙想建一所摩天塔向世人炫耀,但因此举违背天主的旨意,因此天主让他们语言分歧,以致半途而废,进而四散各地(创十一1-9)。

Babylonian Captivity:巴比伦的被掳期:(1) 指公元前 598 及 587 年,犹太人先后两次被巴比伦人征服、放逐。第二次放逐直到公元前 538 年,波斯国王居鲁士 King Cyrus 始准他们返乡。(2) 指因政治及宗教因素(1305-1376)居住于法国亚威农 Avignon 之七位教宗,史称亚威农教宗 Avignon Popes。

baculus episcopi(L.):主教权杖;主教牧杖。

bad angels:魔鬼;恶神(天使)。详见 devil。

baldachino(It.):(1) 华盖:饰于祭台上方或主教宝座上方的华丽遮蓬。(2) 圣体伞:圣体游行时由四人手执绣花的天盖。英文作 canopy。

balsam:巴尔撒末香:祝圣圣油时所搀和的香料,该香料由芳香性树脂制成。英文称 balm。

bambino(It.):耶稣圣婴像:耶稣圣婴的艺术(画)像。

ban:逐出教会;禁令:丧失教会公权的宣言。

banner:旗帜:绘或绣有宗教图像或标语的旗帜,游行时作前导或装饰教堂。

banns of marriage:结婚预告;婚姻公告:主教(团)规定婚礼前若干日,以语言或文字将结婚者之详细资料,在举行婚礼之教堂公布,以防止重婚或其它致使此婚姻无效或不合法等阻碍发生(参阅法典1067)。

Baptism, conditional:条件洗礼:当怀疑洗礼的有效性时(在不知是否已接受或能否接受洗礼的情况下),为慎重起见所举行之有条件的(第二次)洗礼。

Baptism, Sacrament of:圣洗圣事;洗礼;浸(水)礼:人经由洗礼,罪过获得赦免、重生为天主的子女、进而藉神印结合于基督而加入教会。圣洗圣事乃其它圣事之门(法典849),拉丁文称作 baptismus。

Baptism of blood:血的洗礼:指尚未受洗的人,为爱主而殉道者,亦即因坚守信仰而遭杀害者(参阅玛十39),视同「以血代水」接受了洗礼。

Baptism of desire:愿洗:人若有意奉行天主的旨意,也有悔罪领洗的意愿,如果不幸未克领洗而逝世者,即视同领了洗,称之为愿洗;而那些良心正直,愿意遵守上天规定之伦理规范的人,虽未闻福音,死后亦能得救。

baptismal certificate:领洗证:已接受洗礼的证件。通常于教堂举行婚礼或坚振时需要,尤其于领受圣秩圣事前更需此证,因为关系到圣秩圣事的有效性。

baptismal font:领洗池;圣洗池:通常位于教堂入口处。

baptismal name:领洗圣名;洗名;教名;圣名:受洗者所选带有神圣意味的圣名 Christian name,一般多选用圣人的名字。

baptismal promise:圣洗承诺:在领受洗礼前,对天主所作的承诺;又称圣洗誓愿 baptismal vow。

baptismal vow:圣洗誓愿:在领受洗礼前,对天主所作的誓愿;又称圣洗承诺 baptismal promise。

baptismal water:圣洗圣水:领洗时所用的圣水。通常于复活前夕守夜礼中特别祝圣。但于紧急时,任何清水均可用以施洗。

baptistery:施洗所;付洗所:通常位于教堂内或教堂附近。

Baptists:浸礼会;浸信会;浸礼派:十七世纪威廉斯(Roger Williams)创立于美国,主张人受洗必须浸在水中方为有效,且反对婴儿受洗。又称 Baptist Church。属基督新教的一支。

baptize:付洗;授洗;施洗;领洗。

barangay:邻里玫瑰经运动:通行于菲律宾,举行期间,教友每晚游行、朗诵玫瑰经,并在指定教友家中,恭读圣经及其他经文,或偶有神父讲道。

barret:四角帽;礼节帽;方帽:(梵二前)圣职人员所戴之帽,又称 biretta。

Bartholomew, St.:圣禄茂;巴尔多禄茂;巴多罗迈(基):耶稣十二宗徒之一。

Baruch, Book of:巴路克书;巴录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相传为巴路克流亡于巴比伦时所着;这位耶肋米亚的忠实弟子,写书安慰受难的同胞。

Basic Christian Community:基层教会团体;基督徒基层团体:是在教会内,共同分享教会生活的小团体,简称基信团或基基团。

Basil, Rule of St.:圣西略会规:为希腊四大圣师之一,圣(巴)西略(330-379)所留下的隐修规程;注重服从、清贫与弃舍世物,经常守斋、默想、读书、工作、团体祈祷。许多修会的会规均以此规程为蓝本。

basilica:圣殿;大殿;大教堂:教宗对特定教堂所赐的荣衔,主要有四「特级圣殿 basilica major」,均位于罗马,即: 圣伯铎(伯多禄)大殿 St. Peter。圣若望拉特朗大殿 St. John Lateran。圣母大殿 St. Mary Major。城外圣保禄大殿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此外,尚有许多「次级圣殿 basilica minor」;在中国有上海畲山圣殿、高雄万金圣殿、高雄玫瑰圣母圣殿。

B.C.:公元前;纪元前;基督降生前:为 Before Christ之缩写,同 A.C.(L.)。

beads:念珠:信友念玫瑰经计数之用的串珠;是描述玫瑰经 Rosary 的通用语。

beatific:有福的;真福的。

beatific union:天人合一;与主幸福共融。

beatific vision:荣福直观;享见天主;真福神视:指完全净化的灵魂直接面见无限美善天主的圆满境界。善人在今生,直接、清楚地体验到无限美善的天主,但有限的人类只能窥豹一斑,却足以使人灵魂超拔,叹为观止。而在天堂上的善人始能达到与天主合一的圆满境界。

beatification:列入真福(品);列入真福级:教宗准许某一特定地区、国家、教区或修会团体,以真福之名,并以公众敬礼方式-包括纪念弥撒,来荣耀某位圣德非凡、荣升天国(或为主殉道)的人;旨在让后人师法其芳踪,或求其代祷。是列入圣品的前奏(法典1187)。参阅 canonization。

Beatitude:真福;全福;至福:为耶稣宣讲的核心,揭开人生终极的意义及目的,足以满足人追求幸福之无穷渴望。拉丁文称作 beatitudo。详见 Sermon on the Mount。

Beatitudes, the:真福八端;八福;山中宝训:详见 Sermon on the Mount。

beatus(L.):有福的;真福。同 beatific。

Beelzebub:伯尔载布;贝耳则步;别西卜(基):新约对撒旦的称呼,有人诬陷耶稣靠魔王伯尔载布驱魔(谷三22)。

being:存有(物);存在(物);实有(物);本质:指任何事物的存在-包括任何有灵或无灵之物。天主是必然的存有、是存有本身、是最高的存有 Supreme Being,其它均为偶然的存有,包括天使、人、动物、植物、矿物。拉丁文为 ens。 the divine Being 天主的本质,即天主、上帝、神。

belfry:教堂钟楼;钟塔。

Belial:贝里雅耳;彼列(基):新约中撒旦之名(格后六15)。

belief:信仰;信赖;信心:对真理心悦诚服。

bell, book and candle:鸣钟、掩卷、熄烛:中世纪开除教籍的步骤。

Benedicamus Domino(L.):赞美上主。

Benedict, the Holy Rule of St.:圣本笃会规:为西方隐修之父,圣本笃所拟定之规则,注重自给自足,共度团体献身生活,会规要求严格、培养团队精神、强调中庸之道。其他修会多参考采用。公元529年发源于义大利喀西诺山 Monte Cassino,很快就发展开来,对欧洲的开发贡献良多。

Benedictine:(1) 本笃会士;本笃会的。(2) 甜酒:特指古代本笃会修士所酿造之一种甜酒,多于饭后饮用。

Benedictine Order:本笃会:为圣本笃 St. Benedict(480-543)于529年创立于义国喀西诺山的男、女隐修会;会士以祈祷和工作为两大支柱,每日均隆重举行弥撒,并隆重歌唱日课;对穷人、旅客视同对待基督,为当地民众服务:指导农业、推展教育、艺术,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有举足轻重的贡献。美籍本笃会士奉教廷之命于1924年来华,在北平创办辅仁社,1929年正式立案为辅仁大学。1933年该会将辅仁大学管理权移交圣言会后,旋即转往河南开封传教并兴学。之后在台北及嘉义建有会院。本笃会全名为Order of St. Benedict,缩写为O.S.B.。

benediction:(1) 祝福;祝圣;祝祷;感谢:通常圣职人员以手画十字为人或物祈求天主降福之仪式。(2) 降福:指圣体降福。

benediction, apostolic:教宗祝福。详见 blessing, apostolic。

Benedict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圣体降福:于十四世纪开始,教会习惯将圣体安放显明处供人敬礼朝拜,并于十六世纪直接用圣体降福信众。圣体降福期间,唱些敬礼圣体的圣歌,包括必须唱的皇皇圣体歌 Tantum ergo。

benedictionale(L.):祝圣仪式手册;祝福词手册。英文为 book of blessings。

Benedictus, the:(1) 赞美歌;赞主曲;以色列颂:为匝加利亚赞颂其子为救主前驱之歌(路一68-79)。(2) 有福颂:昔日歌唱弥撒中欢呼歌 Sanctus 分两段唱出,该词为后半段之首字,拉丁文为 Benedictus。现在前后两段一并唱出。弥撒中赞美歌译为:「奉上主名而来的,当受赞美,欢呼之声,响彻云霄」(玛廿一9)。

benefice:圣职俸禄;有俸圣职:(昔日)依教会规定,附有特殊俸禄的教会职务。

beneficium sacramenti(L.):圣事的功效(恩宠)。

benefit of clergy:圣职特权:过去在某些天主教国家中,对圣职人员的诉讼,由教会法庭审讯之特权,现已废止。

benemortasia(L.):善终;安死:平安地逝世,指安适无痛的死亡。与安乐死 euthanasia 不一样,后者指无痛致死之行为。

benevolence:仁慈;善行;乐善好施。

benignity:温和;柔和;慈善。

Bethany:伯达尼:耶路撒冷东方之小村,耶稣常落脚的地方(若十一 1-44)。

Bethlehem:伯利恒;白冷:耶稣诞生地。

Bethlehem Fathers:白冷外方传教会:1921年瑞士彭道非神父(Dr. Pietro Bondolfi, 1872-1943)在瑞士中部茵梦湖(Immensee)所创立的传教修会。1926年来华,在中国东北齐齐哈尔传教,并在北平管理一处堂区。大陆政权转移后,会士被逐。1953年来台,在台东各地传教。该会工作地区在亚洲及非洲。该会全名为:Societas Missionum Externarum de Bethlehem in Helvetia,简写为 S.M.B.。

Better World Movement:改善世界运动:乃1952年义大利耶稣会士龙巴地神父(Ricardo Lombardi)所提倡,以增进圣职及修会人员的圣德修养及爱德工作为宗旨,后并推及教友。

Bible, chinese:中(华)文圣经:唐朝的景教(异端)未见留下圣经译文。英国新教早在1822年就出版了「新旧遗诏全书」中文圣经。天主教在廿世纪时,始有耶稣会萧静山的「新经全集」;直到1968年,方济会思高圣经学会经过多年努力(1945-1968),才正式出版了全套中文「圣经」译本,从此天主教总算有了自己的中文圣经。1975年,台港圣经公会出版了中文译本的「新约全书」天主教版。1998年,香港天主教国际圣经学会、圣母圣心爱子会、圣言会联合出版了中文的「牧灵圣经」,提供了我中华儿女多一种的选择。

Bible, the:圣经:是一部载有天主圣言的著作,是由圣神启示而写成,也是天主向全人类发出的救恩讯息,又称 Scripture。 Bible 取自希腊文之 Biblion,意指经书,拉丁文称作 Biblia;圣基所(又称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 344-407)始用此字指新、旧约全部。圣经虽由许多人写成,却不失为一体,因为天主自己是作者。圣经共计73卷,其中旧约亦称古经 Old Testament 共46卷,新约亦称新经 New Testament共27卷。详见本书附录。

Bible Societies:圣经学(公)会:一种特为翻译及宣传(散发)圣经的机构,如1804年创立于美国的美国圣经学(公)会即是。

Bible Sunday:圣经主日:中国(台湾)主教团规定每年十二月第一主日为圣经主日,藉以唤起信友对圣经的重视和推广。

Bible Vigil:圣经圣时;圣经祈(诵)祷:属于教会最近兴起的礼仪,包括圣经选读、讲解、默想及吟唱等。又称 Bible Service。

Biblical Commission:宗座圣经研究委员会:1902年由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所创立。

Biblical Institute, Pontifical:宗座圣经学院:1909年由教宗碧岳十世创立于罗马。

Biblical Institute of Jerusalem:耶路撒冷圣经学院:1889年由道明会创办于耶路撒冷。

Biblicism:圣经主义;唯圣经主义;唯圣经论:主张可用圣经解释一切人生问题。

bibliology:圣经学。

bigamist:重婚者。

bigamy:重婚:指合法夫妇中的任何一方与第三者结婚。

biglietto(It.):通知书:是擢升枢机主教的通知文件。义大利文原意指 ticket 票(券)。

bilocation:分身;分身术:一个人同时在两地出现,亦即同时身在两处。

bination:重祭:同一司祭为了配合教友参与弥撒的需要,于同一日举行两台弥撒,被视为例外;因为司祭通常每日只能举行一台弥撒(法典905)。

binding and loosing:束缚与释放:指教会在忏悔圣事中,有基督授予的保留罪与赦免罪的双重权力(玛十六19)。

biretta(It.):四角帽。详见 barret。

birth control:节育;生育调节;节制生育:一般指自愿或有意阻止婴儿出生的行为,方法有五:完全禁欲、自然调节生育、人工避孕、结扎(绝育)、堕胎。此外,避孕是避免生命过程的开始,而堕胎是打断已开始的生命,二者截然不同。所有主要基督宗教都尊重人类生命之初的恩赐性及神圣性。

births, regulation of;调节生育。

bishop:主教;司牧:为教会高级圣职人员,简称 Bp.;拉丁文称作 episcopus。教会初期称之为监督或长老,为宗徒的继承人。主教一经祝圣,就同时接受圣化、训导、治理的圣职,而成为教会的牧人,但此类职务就本质言,非与世界主教团元首及其成员保持圣统之共融则不能执行。受委托照顾教区之主教,称为教区主教,其余称为领衔主教。教宗得自由任命主教,或批准依法选出之主教;今后不再授予国家政权有关选举、任命、推荐或指定主教的任何特权(法典375-411)。

bishop, auxiliary:辅理主教;主教代表:指因教区牧灵之需要,协助教区主教的副手,虽经祝圣为主教,但无继承权(法典403-411)。

bishop, coadjutor:助理主教;主教代表:指因教区牧灵之需要,协助教区主教的副手,一经祝圣为主教,当教区正权主教出缺时就有继承权(法典403-411)。

bishop, diocesan:教区主教:指接受委托照顾一个教区的主教。否则称为领衔主教 titular bishop(法典376)。

bishop, residential:教区主教;正权主教:为教区的主管-最高负责人。在圣统制下每若干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往往与国家的省或州相同,教省主教称为总主教,该省其他主教称为隶属主教,参阅 bishop, suffragan。

bishop, suffragan:教省隶属主教:教省中主席为总主教,其他主教均为教省隶属主教,亦即教区主教。总主教对其隶属主教只有监督教义和纪律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召集省会议与接受教会法庭上诉的职责,但对隶属主教并无治理权(法典435-436)。参阅 bishop, residential。

bishop, titular:领衔主教;名誉(义)主教:每位主教接受祝圣时,均应有一名衔;教区主教以其所属教区为名衔,而对非教区主管(主教),譬如任职教廷的高级圣职人员、助理主教、辅理主教等,教会则给予一个「古老已不存在之教区」的主教名衔。与 bishop, diocesan 教区主教相对照。

bishop of Rome:罗马主教:指教宗,但是因为教宗需要治理普世教务,分身乏术,特别委托一位枢机主教代理罗马教区教务。

bishop-elect:主教当选人;指定主教:指已经宣布,尚未祝圣或就任的主教。

bishopric:(1) 主教职位;主教权威。(2) 主教辖区。

bishop's house:主教公署;主教办事处。

bishops conference:主教团;主教会议:为一常设机构,是某国家或地区全体主教的集合体,经由彼此间的沟通与协助,为当地信众谋求适当的牧灵、传教等服务(法典447)。

bishops, collegiality of:世界主教团:以教宗为首,以众主教为成员,经由圣事的祝圣,和在圣统制内与元首教宗及其他成员的共融而组成;世界主教团以宗徒团继承人身份,在教宗领导下,治理普世教会(法典336)。

Black Franciscans:方济住院会:会服为黑色,故称黑方济会士。

Black Friars:道明会会士:乃道明会士 Dominican Fathers 的别名,因其披风为黑色之故。

Black Madonna:黑圣母:用黑色材料制成或绘成的黑面圣母像。著名者有波兰的捷思托哥瓦圣母画像 Our Lady of Czestochowa,及西班牙用黑木雕成的孟撒莱圣母像 Our Lady of Montserrat。

black Mass:黑弥撒:亦即追思弥撒或亡者弥撒,因举行亡者弥撒时主祭穿黑色祭衣之故,现多改用紫色祭衣。

black monks:本笃会会士:因其会衣为黑色而得名。

Black Pope:黑(衣)教宗:为耶稣会总会长的绰号,由于耶稣会为世界最大修会之一,其总会长常居罗马,而耶稣会士通常穿黑色会衣之故。

blasphemy:亵渎神明;冒犯天主;诅咒天主:指亵渎神明之言行。

bless:(1) 祝福;降福;祝圣;赐惠。(2) 赞颂。

bless one-self:画十字;画圣号;请圣号:以右手在额头、胸膛及左右肩作十字形,承认自己为基督徒;多用于祈祷或礼仪前后。参阅 sign of the Cross, to make the。

Blessed:真福的;荣福的;有福的;神圣的;在天堂上的:(1) 列圣品的初步。参阅 beatification。(2) 教会先贤及殉教烈士的尊称。

blessed in heaven:在天诸圣:指在天堂上与天主圣三共享真福的天使、圣人们。

blessed object:圣物:经圣职人员祝福过的物品。

Blessed Sacrament:圣体;圣体圣事;至圣圣事:在七件圣事中以圣体圣事最为尊贵,故称至圣圣事。

Blessed Virgin Mary:荣(真)福童贞玛利亚: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缩写为 B.V.M.。

blessing:祝福;降福;祝颂;颂谢:表达天主赐给人的恩宠,包括创造、保存、救援等等,而人对天主也应有适当的回应。通常经由画十字圣号或洒圣水仪式,将人或事托付给天主慈爱的照顾。拉丁文称作 benedictio。

blessing, apostolic教宗祝福:教宗接见会众或举行礼仪(结束)时的祝福。教宗每主日中午循例在伯铎广场右侧楼房第三个窗口,朗诵三钟经后,降福会众;复活节及圣诞节在伯铎阳台赐「全城及全球 urbi et orbi」降福。又称 papal blessing。

blessing, last:(1) 临终祝福:对临终者的祝福,包括颁赐全大赦在内。(2) 最后祝福:弥撒结束时的祝福。

blessing before meal:饭前经:教友在饭前所作的祈祷。

blessing of St. Blaise:圣伯拉修祝福:某些地区于圣伯拉修纪念日(二月三日),祝福喉咙的礼仪。

Blood of Christ:基督的圣血。

blood rites:血的祭礼:指耶稣在十字架上赎罪的祭祀。

blood sacrifice:血祭:旧约透过牲畜之血赎罪,新约耶稣以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救赎人的罪过。

Blue Army:蓝军:创于1946年,特敬法蒂玛圣母,为祈祷苏联归化及世界和平之运动。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之华盛顿,该团体之全名为:The Blue Army of Our Lady of Fatima。

B.M.V.:童贞圣母玛利亚:乃拉丁文 Beata Maria Virgo的缩写。

board of consultors:谘议会。

boat:船:(1) 香船:盛乳香的船形有盖的金属小器皿。(2) 教会的象征。

body, mystical:奥体;基督奥体。详见 mystical body。

Body of Christ:(1) 基督圣体;耶稣圣体。(2) 基督奥体;基督妙身:指教会。

bona (L.):财产;货物;利益;费用。

bona fide (L.):善意。

book of blessings:祝福礼典;祝福手册。

Book of Common Prayer:公祷书:为克兰麦尔于1548所制定的宗教礼仪书;英国圣公会一向奉行不悖;又于1975正式开始有新版问市,两书同时流行。

Book of Hours:日课;祈祷书:是自中古时代起,隐修士开始(圣职人员及许多修会会士随后跟进)每日使用的祈祷手册,其中包括圣咏、圣歌、对经、祈祷文等。日课内容详见 Breviary。

born Catholic出生即受洗教友;「老」教友:又称「摇篮」教友,指出生不久即受洗的天主教徒,以别于成人慕道后才领洗皈依的「新」教友 convert。

bouquet, spiritual:神花。详见 spiritual bouquet。

Boxers:义和团;拳匪:清末华北部分教外人所发起的排外、仇教运动,1900年结束,有很多基督徒殉道。

bowing:鞠躬;点头;致敬:礼仪中表示敬意的简单举动,较正式的为单膝请安,或双膝脆地 genuflecting。

bread, Eucharistic:面饼;祭饼;圣饼:原为弥撒中所用的以小麦面粉制成的无酵圆形饼,经司祭祝圣后,成为耶稣的圣体。

Bread of Life:生命之粮;常生之粮:(1) 指基督(若六48)。(2) 指耶稣圣体。

breaking of Bread:分饼;掰饼;擘饼:(1) 弥撒中领圣体前之分饼礼:分成三块,最小的一块放入圣爵与酒(圣血)溶合。(2) 耶稣复活当天,二位门徒行经厄玛乌 Emmaus 的路上遇到耶稣,并邀惦共进晚餐,一直到「分饼」时才认出耶稣来(路廿四13-35)。又称 fraction。

Breviary:每日颂祷;时辰颂祷;日课经;日课;大日课;本分经:是教会的公共祈祷,亦即圣职人士、修会会士和热心教友每日(七次)祈祷时所用的法定经书,藉此履行领洗时所接受的王者司祭职;主要由圣经、圣咏和圣人训诲组成;共分为:(1) 诵读日课(今称),即晨经 Matins。(2) 晨祷,即赞美经Lauds。(3)日间祈祷,又分为:(甲)午前祈祷,即第三时辰经 Terce;(乙)午时祈祷,即第六时辰经 Sext;(丙)午后祈祷,即第九时辰经 None。(4) 晚祷,即晚经 Vespers。…夜祷,即补充经 Compline 等部分。同 Liturgy of the Hours 或 Book of Hours。拉丁文称作 Breviarium。

bride of Christ:基督净配:(1) 指教会;因为教会是基督唯一的净配,而每一位在圣宠状态的(各个阶层)教友,以教会一份子立场,都可称为基督的净配(格后十一2)。(2) 有时也指发过贞洁圣愿的修女,与主更加接近,但此说并不恰当。

brief, papal:宗座简函;宗座特许状;教宗书简:教宗文告之一,由教廷特殊文书院签署,并盖教宗渔人指环印信者 Ring of the Fisherman,又称 breve,详见 bull, papal。

brightness:神光:光彩夺目、神采奕奕乃肉身复活后四大奇恩之一,又名 clarity。其它三奇恩为神速 Agility、神透 Subtility、神健 Impassibility(参阅格前十五42-44;若廿19)。

brother:(1) 修士:指准备升神父而就读神、哲学之学生,自愿献身天主,从事圣职工作。(2) 弟兄;兄弟;辅理修士:指自愿献身天主从事修会教职或庶务工作、而不领受神品的会士;有些修会也称初学生或望会生为弟兄。(3) 弟兄:教宗对主教之称呼。

brotherly love:兄弟之爱;手足之爱:四海之内皆兄弟,每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因此世人应彼此相亲相爱,对基督徒来说,这兄弟之爱更是基督的诫命。

Buddhism:佛教;佛法:指佛教始祖、印度佛陀29岁时出家修行,研究解决人间痛苦、生死之道,他悟出人间充满痛苦,痛苦来自欲望,灭欲可以完全解决痛苦问题。主张人死后,灵魂经由轮回赎罪,直到修成无欲后,将步入没有痛苦的涅盘境界,亦即人生回归「绝对」与「永恒」的最后阶段;而进入此境全操之在我,不需神助。

Buddhist:佛教徒;佛教的;佛陀的。

bull, papal:教宗诏书;教宗训谕:为教宗所颁发的最隆重之文告;通常以「某某主教,天主众仆之仆」字句开始;如任命主教的文告即是。拉丁语原文为Bulla,指铅封而言。教宗使用的公文程式均为拉丁文,共分五种:(1)诏书 Bulla。(2)自动诏书 Motu Proprio。(3)通谕 Littera Encyclica。(4)宗座简函 Brevis。(5)牧函 Littera Pastoralis。

Bulla(L.):诏书。详见 bull, papal。

bullarium(L.):(教宗)诏书集;(教宗)训谕集。

burial, ecclesiastical:天主教葬礼:指遵照天主教礼仪所举行之葬礼。凡已领洗之教友或未领洗之望教者,均可依礼葬于已祝圣过的天主教墓地(又称圣山),但不禁止火葬(法典1176)。裂教者、故意自杀者、公开罪人而未悔改者和被开除教籍者,昔日原则上均不得举行天主教葬礼,且不能葬于天主教公墓中。最新法典则没有明文规定,为了维护并提高墓地之神圣性,可透过特别法予以规范(法典1243)。

burse:(1)圣囊:弥撒中置放圣布(corporal)用的布质盒子,现已不采用。(2)圣盒:给病人送圣体时盛圣体的小盒。(3)奖学金:修院或大学的奖学金。

buskins:礼袜:旧日主教行大礼弥撒时所穿的袜子。

bussolante:宫廷侍从:为教宗居停处所的守卫,非圣职人员。

B.V.M.:童贞圣母玛利亚。全文是 Blessed Virgin Mary。

Byzantine Rite:拜占庭礼:东方礼之一,俗称希腊礼,通行于近东和东欧;与罗马礼相对照。归依天主教者仍保留自己的拜占庭礼:使用发酵饼祝圣圣体、同时领圣体及圣血、用浸水式洗礼、圣职人员可以结婚;美加两国约有百万该礼之天主教徒。

vivienne98 : 2005-10-03#5
Caena Domini(L.):主的最后晚餐: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共享的最后一次晚餐(玛廿六17-25)。英文称Last Supper。

caeremoniale episcoporum(L.):主教专用礼规书。

caeremoniarius:司仪:教堂礼仪中负责指挥礼节的人。

calced:着履会士:与 discalced 赤足会士相对照。譬如加美乐圣衣会 Carmelites 就有以上两种会士。

calefactory:暖室;暖瓶:(1)中古时代修道院的暖室。(2)中世纪司铎严冬送圣体时,用以暖手指的暖瓶。

calendar, ecclesiastical:教会历书;瞻礼单:记载教会全年礼仪的日历,又称 liturgical calendar。拉丁文称作calendarium。详见 Ordo。

calendar, Gregorian:国瑞历书;额我略历书;格利高里历书:原罗马凯撒于公元前46年所颁之 Julian 历,较阳历每年长11分14秒。届公元1580年已累积至10日。教宗国瑞(额我略;格利高里)十三世,于公元1582年,自10月减除10日(将1582年10月5日改为1582年10月15日),并下令规定每四年的二月增加一日,是为闰年,表示「世纪」之年。因此国瑞历每年较实际多26.3秒,届公元4316年将多出一日。目前世界通用者即此国瑞历。

calix(L.):圣爵;圣杯:感恩祭中用以盛葡萄酒,之后经由司祭祝圣为基督圣血的容器。英文称 chalice。多以金属制成,也有用其它原料者。

calling:召唤;呼唤;圣召;呼召;神召:以宗教观点论,每人所从事的各种正当职业,均有天主的感召;狭义的说,特指献身教会的圣职人士及修士、修女等。又可称 call。

Calvary:(1)加尔瓦略山;髑髅地:指昔日耶路撒冷城外一个充当刑场的小丘,亦即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处;阿拉美话称 Golgatha 或 Gulgulta 哥耳哥达或各各他(基)。(2)十字架景像:圣母玛利亚及圣若望侍立十字架旁的圣像。

Calvinism:加尔文主义;喀尔文主义:宗教改革者加(喀)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所倡的教派。在苏格兰始称改革教会;传到英美时,改称长老(教)会。以圣经作为一切教义的基础,并认为天主造世、救世的终极目的并非为了满足世人需要,而是为彰显上主的荣耀。同 Calvinist。参阅 Church, Reformed。

camauro(It.):绒帽:教宗冬天(礼仪之外)所戴之白毛边的红绒帽。

Camera, Apostolica(L.):教廷财务院:教廷机构之一,负责管理教廷财务;成立于十一世纪。或称作 Camera, Romana。

Camerlengo of Holy Roman Church:罗马教廷财务总管(枢机):教宗出缺时,该总管枢机马上以临时执政者身份接管教会事务,并安排教宗选举事宜,直到选出新教宗后,任务始告完成。

Camerlengo of the Sacred College:枢机团财务总管(枢机):该枢机负责管理枢机团的财产、账目及团内一般事务。义大利文 Camerlengo 原意指内臣、总管,拉丁文为 Camerarius,英语为 Chamberlain。

Camillians:灵医会会士;护病会会士;嘉民会士:乃义大利圣嘉民.列理斯 St. Camille de Lellis(1550-1614)于1582年创立于罗马的修会团体。男女会士以红十字作徽章,以服务病患和开办医院为其主要工作。1947年来华在云南工作,后迁台湾,在罗东及澎湖等地设有医院、护校等。该会全名为 Ordo Ministrantium Infirmis,缩写为 MI。英文为 Ministers of the Sick。

campanile(L.):钟楼;钟塔:指附于教堂旁的钟楼,以细长、高耸为其特征。

Cana Conference:加纳讲习会;圣化家庭讲习会:始于美国之家庭运动,以加强婚姻和家庭生活为宗旨。加纳一词采自耶稣参与加纳婚宴、变水为酒的事迹(若二1-11)。是 John P. Delaney SJ 神父于1943年在纽约所发起的运动,并于1949年受到美国主教们的肯定和鼓励。

Canadian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加拿大主教团;简称 CCCB。

cancellarius(L.):秘书;掌印者。

cancelli(L.):栅栏:昔日教友到祭台前领圣体时用以扶手的护栏(栏杆),现逐渐废止。又称 communion rail。

candle, paschal:复活蜡烛;五伤蜡:象征受难与复活的耶稣。

candles, votive:献愿蜡烛;献蜡:在祭台或圣像前所奉献的蜡烛,表达自己的爱心和诚意。

candlesticks:蜡烛台:固定蜡烛、摆于祭台上或祭台旁。

Candlemas:圣烛节:耶稣诞生满八日后,到圣殿受割礼时,有一正义人士名西默盎,蒙圣神启示得知孩子是上主的受傅者,便抱过惦来,称惦为「启示异邦的光明,以色列的荣耀」(路二21-32),教会以圣烛节每年在二月二日庆祝圣母献耶稣于圣殿之事迹。

canon:(1)法典;(天主教)法典:天主教法典全称为 Code of Canon Law。(2)弥撒常典。(3)正典;法规:指教会所认可的圣经、信条。(4)议员;诵经员:主教座堂的议员、咏礼司铎。

Canon Law, Code of:天主教法典;圣教法典;教会法典;教律:又可称为 ecclesiastical canons / law;拉丁文称作 Codex Iuris Canonici,简称 C.I.C.。此法典 1917年首次公布,共 2414条。1983年修订为 1752条,共七卷:(1)总则。(2)天主子民。(3)教会训导职。(4)教会圣化职。(5)教会财产。(6)教会刑法。(7)诉讼法。

Canon of the Mass:常典弥撒(弥撒常典);弥撒正则;感恩经(现称):亦即 Eucharistic Prayer。是弥撒的不变(精华)部分,包括颂谢词和感恩经-祷词、成圣体、成圣血、圣三颂等。

Canons of the Apostles:宗徒准则:早期教会法令集;又称 Apostolic Canons。

canonical:教会法的;教会法定的。

canonical hours:法定时辰:指教会的祈祷(日课)时刻,是照圣经每日七次祈祷的指示。详见 Breviary。

canonicals:(1)法定祭服。(2)法定考试:昔日司铎晋铎后,三年内应参加教会的在职考试。

canonist:教会法学家;教律学家。

canonization:列入圣品;列入圣人级;宣布为圣;宣圣;列品:教宗隆重声明某些足为教会楷模者已升天国,并应接受教会的尊敬、荣耀和赞誉。申请列品案件首先将候选人之言行、著作、声誉、奇迹(殉道者免)等项目交由主教审断,经调查属实后,送交圣座,再经专案小组审查,最后由教宗做裁决,宣布其为「真福」,可供某地区或某团体敬礼及庆贺。接着可更上一层楼,将此真福者案件送交圣座重新审查,经审查合格(非殉道者需要两个奇迹)后,经教宗裁决可宣布此真福为「圣人」,可供全球教会敬礼及庆祝。1983年2月7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颁布了新的宣圣宗座宪令,圣部法令亦于同日颁布。参阅 beatification。

canopy:华盖;圣体伞。详见 baldachino。

Canterbury:坎特伯里:英格兰首席主教座堂所在地,为英国使徒圣奥斯定(St. Augustine of Rome)所建。著名殉道者多玛斯.白克(St. Thomas Becket, 1117-1170)曾任该地主教;直到1558年前为天主教所管辖。

canticle:颂歌;赞美诗;圣歌:题材取自圣经的诗歌,如赞主曲 Benedictus、谢主曲 Magnificat 即是。

Canticle of Canticles:雅歌:旧约之一卷,诗歌体裁,相传为撒罗满(所罗门)王所作,亦称 Song of Songs。描写天主对以色列选民的爱。

cantor(L.):领唱者;歌咏团团长。

cape:白肩衣;白披肩:辅祭者或唱诗班所穿的礼服。

capital punishment:死刑;极刑。

capital sins:七罪宗。又称 deadly sins, seven。详见 sins, capital。

capitalism: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主张投资及生产工具、资本的分配和交换,均在个人或自由的公司手中。其恶性后果是,贫富不均、剥削穷人、侵犯人权等。与社会主义(以国家为主的投资者)相对照。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出交集点,正是今日人类努力的目标。

capitulum(L.):(1)参议会:主教座堂或修会之参议会;也指参议会会场。(2)简短读经:日课经圣咏后的圣经选读。

cappa(L.):披肩;大圆衣;戛巴(音译):斗蓬状的祭服,圣职人员在特殊礼仪时所穿。又称 pluviale;英文称为 cope。

cappa m/agna(L.):大礼服:枢机主教或主教行大礼时所穿的礼服。

Captivity Epistles:狱中书信:圣保禄在罗马被囚时所写的四封书信。包括厄弗所书 Ephesians、斐理伯书 Philippians、哥罗森书 Colossians 及费肋孟书 Philemon。

Capuchins:嘉布遣会士:为方济会三派之一,主张严格遵守圣方济所定会规,1525年自成独立团体。1922年来华,在东北及甘肃等地传教。该会全名为 Order of Friars Minor Capuchins,缩写为 O.F.M.Cap。

cardinal:枢机;枢机主教;红衣主教;教廷大臣:枢机本意为枢纽、关键、重要之意。枢机主教是教宗之下,教会最高的圣职幕僚,俗称教会亲王。这些才德兼备的教会菁英,是由教宗亲自甄选,协助教宗管理普世教会的事务。教宗出缺时,按法律只有他们才有权选举教宗。因戴红帽、穿红衣之故,又称红衣主教。共分三级:主教级、司铎级、执事级(法典 349-350)。古时曾有俗人担任枢机者,后来 1917年公布的教会法典规定须是神父,实际上现在都由主教担任。中国历任的枢机依次为北平总教区田耕莘(1945)、南京总教区于斌(1969)、香港教区胡振中(1988)、上海教区龚品梅(1991)、高雄教区单国玺(1998)。

Cardinals, College of:枢机团。详见 Collge of Cardinals。

Cardinal Dean:枢机长;枢机团长:为枢机团的主席,常由奥斯济亚 Ostia 教区枢机主教担任。全名是 dean of the college of cardinals。

cardinal in curia(L.):教廷枢机:指在罗马教廷担任职务的枢机。不担任教区主教的枢机,多驻留罗马。

cardinal in petto(L.):隐名枢机;内定枢机;胸中枢机:指教宗虽已内定,但尚未(或不便马上)宣布其名的枢机。

cardinal of diaconal rank:六品级枢机;执事级枢机:由教宗授以罗马城内执事区衔,共十四位。未升主教者应接受主教祝圣礼(法典 350)。

cardinal of episcopal rank:主教级枢机:由教宗授以罗马城郊教区衔者,共有七位枢机,主管以下教区:1/Ostia, 2/Palestrina, 3/Velletri, 4/Frascati, 5/Albano, 6/Sabina 及 Mentana, 7/Porto 及 Santa Rufina。东方礼之宗主教而被列入枢机团者,以其宗主教区为其名衔(法典350)。

cardinal of presbyterial rank:司铎级枢机:由教宗授以罗马城内堂区衔,实际上已经是主教(法典350),而大都担任世界各国首都或大城市的教区首长;原只有五十位,今已超过百位。现在都称他们为枢机主教。又称 cardinal priest。

cardinal protector:保护枢机;代言枢机:依教会古老习惯,各修会均由教宗指定一位枢机为该会的代言人,此习惯已被教宗保禄六世取消。

cardinal vicar:代理枢机:教宗身为罗马教区主教,因治理普世教务,分身乏术,故此委任一位枢机,代理他实际治理罗马教区的繁重事务。

cardinal virtues:四枢德:所有德行的中枢,共计四项,即:(1)智 prudence:谨慎。(2)义 justice:公正。(3)勇 fortitude:刚毅。(4)节 temperance / continence:节操。此四「伦理」枢德,与信、望、爱「神学」三德相对照。

care of souls:牧灵工作;管理人灵:负责照管教友的工作。

Caritas(L.):(1)福利会;普爱会;明爱会:二次大战后,创立于德国;今为世界性的天主教福利组织。美国亦有相同的组织,英文称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1961年香港定名为明爱会;台湾通称普爱会,1997年易名为明爱会。过去我国为受惠国,如今变为施惠国。(2)爱;爱德;慈善。同 charity。

Carmel, Our Lady of Mount:加美乐山圣母;加尔默罗山圣母;圣衣圣母:厄里亚先知曾在加美乐山 Mount Carmel 祭献天主,蒙主悦纳,于是上主的火降下,焚尽了牺牲,以民因而承认雅威是天主(列上十八 20-46)。十二世纪有一批隐修士到加美乐山隐修,日后即成为加美乐会-圣衣会。相传圣母于 1251年七月,在该山显现于圣西满.司陶克院长(St. Simon Stock),并授与他圣衣,故又名圣衣会;又称 Carmelites。1452年圣衣女隐修会亦成立,并于十六世纪由圣十字若望及圣女大德兰改革后,分成新旧(着履与赤足)两派。

carnival:(1)狂欢节;嘉年华(会):四旬期(守四十天斋期)前的欢乐期,流行于拉丁民族国家;法文称肥周二(Mardi Gras)。(2)义卖会:教会为某善事而举办的义卖会。

carol:(1)圣诞歌曲:信徒所唱有关圣诞节的通俗歌曲。(2)报佳音;唱圣诞歌。

Carthusians:嘉都西会:1084年圣布鲁诺(St. Bruno)创立于法国。规律严格,训练会士克己苦身,独居斗室,专心祈祷和工作。该会全名为 Order of Carthusians,缩写为 O. Cart.。

case of conscience:良心问题;良心个案:探讨一些教会法律或礼仪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拉丁文称 casus。

cassock:长袍;道袍:欧、美圣职人员日常穿的长袍,通常为黑白二色。又称 soutane。

Castel Gandolfo:冈道尔夫堡:位于罗马市郊东南廿公里的高冈上,为教宗的夏宫,建于十七世纪。

casuist:个案专家:研究有关伦理问题的具体个案者。

casuistry:诡辩;曲解;决疑论;是非心鉴别法;是非鉴别学。

casus(L.):事件;个案;问题;疑难案件。英文称作 case。参阅 case of conscience。

catacombs:地窟;地下墓穴;墓窖;茔窟:位于罗马东郊及东南郊之地下墓地,有一层与多层之分,为早期教友逃避教难(64-313)、举行礼仪、埋葬殉道者的处所;根据罗马法律,不得打扰墓穴,亦即不得进入墓穴捉拿人犯。据称分布罗马附近的地窟之总面积达 600英亩。教难过后(313-410),便发展为墓地,由于信徒喜欢埋在殉道圣人骨骸旁,并建有圣堂。第四世纪后即不复应用。到第七世纪时,有些殉道圣人骨骸迁往罗马(地上)大教堂内,地窟逐渐被人忽略。直至十五世纪始被发现;1849年经考古学家罗西教授(Prof. De Rossi)等专家陆续整理、规划后,逐渐从文字及绘画中,找出早期教会丰富而有价值的新旧约资料;现为考古、观光、朝圣之胜地。

catafalque:(1)安所架;安魂架:昔日在圣堂内为亡者献祭祈祷时,用以存放或代替棺材之特制木架,上覆黑布,中间用白布绣一大十字,两旁各放置大蜡台三支;现已废除,改用棺木或遗像。(2) 灵柩台:指将灵柩移入教堂所用之有轮的铁架。

catechesis(L./ Gr.):教理讲授;教理(书);要理讲授:慕道者领洗前应先接受教理讲解。也可引伸为教友间的信仰对话、见证、分享…藉以培养信仰生命。

catechetical directory:教理讲授指南。

catechetics:要理教学法;教理讲授学。

catechism:教理问答;要理问答;教理书:以问答形式讲解天主教伦理和教义之手册,一般是为了培育准备领洗、领坚振、领圣体者,始于十六世纪。梵二后,中国主教团先后出版了《天主教的信仰》、《天主教信仰问答》、《天主教教理》。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教理:一九九二年公布,共 2865条,内容分信条、圣事、十诫、祈祷四部份。

catechist:传教员;传道员(师);教理讲授员。

catechumen:慕道者;望教者;保守教友:指愿意领洗、加入教会而研习天主教教义者。有些教友虽已领洗,然而对信仰知识却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或未曾付诸实行,则应该参加慕道研习。

catechumenate:慕道期;望教期;保守期:指欲进教而研习天主教教义之过渡期。

catechumens, oil of:候洗者圣油;慕道者圣油。

catena(L.):教父圣经注释集锦。

cathedra, ex(L.):(1) 圣座隆重宣言:教宗以其不能错误的最高权威,对全教会正式颁布有关教义或道德的决定。(2)宝座:设于主教座堂,为主教专用的座位。参阅 cathedral。

Cathedra Petri(L.):伯铎座位;彼得讲席(基):天主教会最高元首席位。

cathedral:主教座堂:教区中的首要圣堂,堂内置有主教的(宝座)座位;cathedra 拉丁文意即座位,故称主教座堂。

cathedral chapter:座堂圣职(歌咏)团:是主教座堂的参议神父,协助主教处理教务,现已废除。

cathedraticum(Gr.):主教捐;座堂税:主教所辖的各堂区,每年应缴纳规定的捐献,以维持主教和教区的开销。

catholic:(1) 天主教;公教;至公:代表至一、至圣、至公、传自宗徒的真正的教会。(2) 天主教教友;信徒。(3) 天主教会。(4) 大公教会的:此字原为希腊字,指大公、普遍之义。107年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爵(St. Ignatius of Antioch)始用之。

Catholic Action:(1) 公教进行会;公进会:指平信徒有组织的使徒工作。是教宗碧岳十一世所积极推动的一种教友见证、传教团体。(2) 公教进行运动:泛指教友的一切见证、传教活动。中华公教进行会,于民国元年由山西成玉堂、刘锦文神父(后均升为主教)和天津雷鸣远神父等发起,在天津成立总支部。民国二年已遍及十余省区。后该会联合耶、佛、回、道教,共同反对「定孔教为国教」之议,终于成功。民国十七年教廷代表刚恒毅总主教(后升枢机)见该会会务衰落,拟定该会组织大纲,并编写《公进会临时守则》;同年在北平成立公教进行会总部;民国廿一年教廷正式批准公进会章程;翌年由教宗任命于斌神父(后升枢机)为总监督,陆伯鸿、邓维屏为正副会长;对日抗战时会务停顿。民国三十五年田耕莘枢机又一度提倡;大陆政权转移后又被迫停顿。其功能与今日的天主教教友传教协进会类似。

Catholic Almanac, National:美国天主教年鉴:美国方济会每年出版的手册,是一本介绍美国天主教的实用参考书。

Catholic Bishops' Conference, Chinese:天主教中国主教团。详阅 Chinese Regional Bishops' Conference。

Catholic Central Bureau:天主教教务协进委员会:简称教务协进会,1947年教廷驻华公使黎培理总主教(Antonio Riberi)成立于上海;1951年迁台;1967年中国主教团成立后,曾一度成为主教团决策的执行机构。缩写为C.C.B.。现为台湾主教团秘书处取代。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天主教会;天主堂;天主教堂。

Catholic Epistles:天主教书信;天主教公函;教会书信(公函):保禄书信以外的宗徒书信,共七封:即雅各伯书,伯多禄前、后书,若望一、二、三书及犹达书。

Catholic faith:天主教的信仰:唯独天主教拥有宗教信仰的全部真理。

Catholic-Orthodox:东方礼天主教:指采用拜占庭礼的天主教徒。

Catholic Truth Society:天主教真理学会:天主教英语国家出版机构,1889年成立于伦敦。

Catholic Truth Society of China:中华公教真理学会:1933年成立于香港,出版中英文公教书籍。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美国天主教大学:1889年由美国主教团所创设,位于美京华盛顿。其学位政府和教会均予承认。

Catholic Weekly:善导报周刊:台湾高雄教区发行的天主教周刊,由遣使会创办。又名 Shantao Catholic Weekly。

Catholic Youth Organization:天主教青年会:1930年为美国芝加哥总主教希尔枢机(Bernard Sheil)所创立。简称 CYO。

Catholicism:(1) 天主教思想与生活:可从天主教的教义、礼仪、伦理、组织四方向去探讨。(2) 天主教教义。(3) 天主教;天主教会;大公教会:虽有东、西教会之分,却归属同一(罗马)教宗。

Catholicity of Church:天主教的大公性;教会的至公性:此术语显示真宗教的大公特色,亦即天主教是属于万民的,没有语言和种族限制。

cause:因;原因;事件:泛指某物生成的理由,与结果相对照,为神哲学用语;譬如天主是宇宙万物的第一因 First Cause。

CCD:教理研究会:1905年为教宗碧岳十世(St. Pius X)所创,以训练教友讲授要理为宗旨,特以未就读教会学校的学童为服务对象。1934年在美国组成委员会,积极推动。1962年香港教区也正式成立。全文为 The Confraternity of Christian Doctrine。

CDD:主徒会:拉丁文为 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详见英文 Disciples of the Lord, Congregation。

CELAM(Sp.):拉丁美洲主教团:1955年为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教于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所组成之代表廿个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教团。CELAM 为缩写,全文为西班牙文:Consejo Episcopal Latino Americano。曾颁布普埃布拉文件 Document of Puebla CELAM。

celebrant:礼仪之主持人;主礼;圣事的主持者。参阅 caeremoniarius。

celebration:(1) 举行;礼仪之举行:例如举行弥撒等。(2) 庆祝;庆祝节日;瞻礼。

Celebration of the Word of God:圣经诵祷;圣言宣读集会:没有神父主持弥撒时,由教友主持圣道礼仪的集会。

celebret(L.):行祭证:圣职人员旅行在外,需要举行弥撒时,证明自己圣职身分的证书。

celestial:天上的;天堂(国)的。

Celestical Hierarchy:天使等级;九品天使。又称 Nine Choirs,详见 Choirs of Angels。

celibacy:独身(生活);独身制;贞洁:指西方教会中圣职人员的独身。天主教圣职人员的独身,系追随圣保禄的劝谕(参阅格前七8);司铎为了天国和服务人群之故,全心投入福传工作而放弃自己的自由,以体验在基督内的新自由。六世纪末教宗大国瑞(Gregory the Great 540-605)始规定西方(拉丁)礼高级圣职人员(五品、六品、司铎、主教、教宗)应独身。故独身制为教会法,并非绝对不可改变者。天主教东方礼(Eastern Rite)准许司铎结婚,但必须在领执事品以前。今五品已取消,西方礼的终身执事(六品)不必独身,唯司铎以上仍需独身;但偶有例外,譬如有些基督教牧师改宗天主教后,经教宗特许,晋铎后可携眷担任圣职。

cell:小屋:隐修士所居住的单人小屋。

Cena Domini(L.):主的最后晚餐。同 Coena Domini。详见 Last Supper。

Cenacle, the:(1) 晚餐厅:耶稣最后晚餐之处所。(2) 避静院:由女修会所主持的妇女避静的房舍。

censer:提炉;吊炉;香炉:内盛木炭,在重要礼仪中撒些香料(末)在燃烧之木炭上,芳香四溢,用以代表诚敬的赞颂,上达天庭。又称 thurible。

censor librorum(L.):书籍审察员:由教区主教委任的出版审察员,负责审察即将出版的书,有无违反信仰或伦理之处。审察通过后,便批「无妨出版 nihil obstat」,教区主教再签「准印 imprimatur」。英文作 censor of books。

censure:惩戒罚:教会对领洗者的制裁或惩罚,计有绝罚 excommunication、禁罚 interdict、停职罚 suspension。详见 penalty, ecclesiastical。

Centesimus Annus:《百年》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1.5.1991)。

centurion:百夫长:古罗马军制中管理一百士兵的军官(参阅玛八5-13)。

Ceremonies, Master of:司仪:教会礼仪中指挥礼节、依礼规进行的人。

Ceremonies, Sacred Congregation of:典礼部:教廷圣部之一,管理非宗教礼仪者,如教宗宫廷之礼节等;由教宗西斯笃五世(Sixtus V)成立于1588年。

ceremony:礼仪;礼节;仪式;祭礼。拉丁文称作 ceremonia。

certificate of Baptism:领洗证;领洗证明书。

Chair of Unity Octave:基督徒合一祈祷周:又称 Church Unity Octave 或 Unity Octave。每年一月十八至廿五日订为基督徒合一祈祷周,为圣公会神父华特逊(Paul J. F. Watson)于1908年在纽约州格瑞莫尔(Graymoor)所发起,自一月十八日圣伯铎宝座节(The Chair of St. Peter in Rome)开始,一连举行八天,故有 Chair of Unity Octave 之称。华神父于1909年改宗天主教。

Chalcedon, Council of:加采东大会:天主教于451年在加采东所召开的第四次大公会议,声明基督有「神、人两性一位」。

Chaldean Rite:迦(加)尔底亚礼;迦提礼:用古叙利亚文举行的礼仪。

chalice:(1) 圣爵:行祭使用的圣爵,里面的葡萄酒经祝圣后成为基督的血。(2) 苦爵:象征耶稣的苦难(玛廿六42;若十八11)。拉丁文称作 calix。

chalice veil:圣袱:与祭衣同色的方形布,用以覆盖圣爵,现已取消。

chamberlain, papal:教宗侍从:教宗所赐荣衔之一:(1)对圣职人员称蒙席。(2)对一般教友称教宗侍卫。又称 camerlengo 或 camerarius。

chancellor:教区秘书长。

Chancery, the Apostolic:教廷文书院:始于四世纪,起草并处理教廷文书;如有关列品文件及划分新教区文件等。

chancery office:教区秘书处;教区办事处:俗称主教府或主教公署。又称 ordinariate。

chant:圣歌:主要指单旋律的教会礼仪用歌曲。

chapel:小圣堂;小教堂;小礼拜堂;分堂:(1)指学校、军营、医院等附设的教堂。(2) 指大教堂内区隔的小教堂。

chaplain:专职司铎;小圣堂服务的司铎:受委任特别为某一团体或某一特殊会众,经常从事某些牧灵工作的司铎(法典564),包括(1) 军中、医院、学校和团体工作的专任神父(牧师),称之为随营司铎或军中神父、学校神父,或军牧、校牧、院牧等;(2) 管理小教堂的专任神父,如国家元首私用小教堂的管理神父,即用此称谓。

chaplain of army:随营司铎(牧师);军中神父;军中教士。

chapter:(1) 参议会:修会或教区的参议会。(2) 章:新旧约段落的分隔。

chapter, general:全体大会:指修会全体代表大会。

chapter house:会议厅:宗教团体的会议厅。

chapter of canons:咏祷司铎班:乃一司铎集团,在主教座堂举行较隆重的礼仪外,并担任法律或主教所委托的职务(法典503)。

character of Sacrament:圣事的神印:凡领受洗礼、坚振、圣秩圣事者,在灵魂上均印有不可磨灭的标志-印号,因此也无需重复领受此三圣事。

charism:神恩;奇恩;特恩;恩赐:指天主圣神赐与人特别的恩宠之礼物,如治病、显奇迹、说异语等(格前十二;罗十二6-8)。可称 charismatic gifts,又称 charismata 或 charisma(L./ Gr.)。

charismatic:(1) 蒙受神恩的;得到特恩的。(2) 圣神同祷会的;神恩复兴运动的。

charismatic renewal:圣神同祷会;神恩复兴运动:1966-67年始于美国匹兹堡 Duquesne大学的一种共同祈祷,是领受圣神洗礼或讲异语的一种运动,逐渐传遍全世界。

charity:(1) 爱;博爱;仁爱。(2) 爱德:超性三德(信、望、爱)之一,基督徒的爱是指爱天主,并为了天主而爱众人。详见faith。(3) 慈善;普爱;施舍:尤指慈善工作或机构。天主教明爱会:详见 caritas。

charity, act of:(1) 爱德颂:经文之一,大意是「天主,我爱祢在万有之上,并为了祢而爱人如己」。(2) 慈善行动。(3) 爱德行为:激发爱心的内在或外在的行动。

charity, works of:慈善事业;慈善工作;爱德工作。

Chartres, Our Lady of:沙尔德圣母大堂:该堂早在公元 67年建于法国沙尔德,并于 1220年重建,美轮美奂,堂中藏有相传圣母用过的头巾。

chasse:圣髑柜;圣髑匣;圣髑盒:多为方形,用以盛圣人遗骸-圣髑(relic)。

chastity:(1)贞洁圣德;贞德;守贞:让理智控制自己的性感、情欲,人应有羞耻之心,非礼勿思、勿视、勿言、勿动。拉丁文称作 castitas;又称贞操或洁德。任何基督徒,无论结婚与否,都应照自己身分洁身自爱。(2) 贞洁圣愿:照福音劝谕誓许天主度独身生活的信徒,譬如男女会士和拉丁礼的神父、主教即是。

chasuble:祭披:举行弥撒时主祭神父穿在最外层的祭服。共分白、黑、红、绿、紫五种礼仪颜色;有些地方在特殊(喜庆)日使用紫红色或金色。

Cherubim:普智天神;智品天使;革(盖)鲁宾:相传为天使九品级中的第二级,仅次于炽爱或赛辣芬天使Seraphim。详见 choirs of angels。

Childermas Day:诸圣婴孩殉道庆日;诸圣婴孩致命瞻礼:于十二月廿八日举行,以纪念耶稣时代,被黑落德杀死的无辜婴孩(玛二16-18)。

Children of Mary:圣母爱子会:男女青少年教友团体之一,以在青少年团体中推行圣母敬礼为宗旨,始于十二世纪。

Children's Crusade:儿童十字军:1212年先后约有五万名天真、纯朴的德、法儿童,长途跋涉走向巴勒斯坦,一心想光复圣地;结果,部分被冻饿而死,部分被卖为奴,其余则返回家乡。

chiliasm:千年说;千福年说;千禧年说;千年王国说:教会初期,根据默示录第廿章1-15节的字面解释,误认为世界末日来临前,基督将会光荣来临,建立一个为时一千年的(升平之)地上王国,又称millenarianism 或 Millenium。事实上,千年统治乃象征教会旅程-从基督复活开始,到最后审判为止。

China:中国:唐贞观九年,由天主教分出之异端「景教」传入我国。1293年方济会士孟高维诺来北京传教,到元朝灭亡时教务消声匿迹。直至十六世纪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其他修会的会士随即跟进,教务在困难中成长。民国成立后始能完全自由传教。1926年教宗碧岳十一世亲自祝圣了六位中国主教,奠下了本地教会的基础。1939年影响教务发展的「中国礼仪之争」落幕。1946年教宗任命了中国首位枢机田耕莘,并建立了中国圣统,中国教会终于正式落地生根。1949年共党掌权后,外籍传教士被逐,福传工作受到限制,面临考验;两千禧年以来,教务渐露曙光。台湾教会享有传教之自由,而海外之华人教会却发展迅速。

Chinese Martyrs:中国殉道圣人;中华殉道先烈。详见 Martyrs, Chinese。

Chinese Regional Bishops'Conference:中国主教团:又称 Chinese Catholic Bishops'Conference。1998年易名为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中国礼仪之争: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士曾因中国祭祖与敬孔的习俗发生争执,部分传教士(包括耶稣会士)认为与教义无碍,部分传教士(包括道明会士)则认为违反教义;双方相持不下而诉诸教廷;经教宗克莱孟十一世(Clement XI)于 1715年下令禁止中国教友举行祭祖、敬孔的外表仪式,并不得再讨论此类问题;传教工作因而大受影响。直到 1939年始由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正式声明:中国传统祭祖与敬孔的外表礼仪并无宗教意义,故解除禁令,教友因而可自由参加祭祖与敬孔的礼仪;华人福传的最大障碍终告解除。于斌枢机于 1971年发起春节敬祖祭天礼仪;主教团于 1974年编订了祭祖礼规。

chi-rho(Gr.):「凯乐」符号:希腊文基督「ΧΡΙΣΤΟΣ」之前两字母「ΧΡ」,两字重叠在一起:P向下拉长,X重叠于P之下方,组成一象征符号,代表基督CHRIST。

Chirograph letter:教宗亲笔函。又称 Autograph letter。

choir:(1) 圣咏团;唱经班;唱诗班;歌侣;歌席。(2) 唱经楼:教堂中之唱经楼、合唱团。

choir loft:唱经台;唱诗席。

choir monk:歌咏修士:隐修院中公诵日课的修士。

Choirs of Angels:天使歌侣;九品天使(神):天上的天使高低等级不同,共分九品,又称 Nine Choirs或 Celestial Hierarchy。九品从上到下之名称为:(1) 炽爱天使Seraphim,音译色(赛)拉芬。(2) 普智天使Cherubim,音译革鲁宾。(3) 上座天使 Thrones。(4) 宰制天使 Dominations。(5) 异能(力)天使 Virtues。(6) 大能天使 Powers。(7) 掌权天使 Principalities。(8) 总领天使 Archangels。(9) (护守)天使Angels。

choral vicar:咏礼司铎长:指座堂圣职团(cathedral chapter)唱经班的指挥。今已废除。现仍保有咏祷司铎班chapter of canons 制度(参阅法典503)。

chosen people:选民。指:(1) 旧约天主许诺亚巴郎之后代-犹太人为特选之民族,因为将产生一位救世主(参阅创十七)。(2) 基督徒-教友。

chrism:圣化圣油:旧称坚振圣油,是一种橄榄油搀合巴尔默(balm)香料之混合油,通常在圣周(星期四上午)经主教以大礼祝圣,用于坚振、洗礼、圣秩三圣事及其他祝圣礼仪中。

chrismal:(1) 圣油盒。(2) 白袍:领洗时所穿之白礼服。

chrismation:傅油;敷油:为人或物之傅油行为。

Christ:基督;基利斯督;受傅(敷)者:希腊文称「ΧΡΙΣΤΟΣ」Christos,译自希伯来文「Messiah」弥赛亚或默西亚,意即「经上主傅(敷)油者」,引伸为救主及品位尊高者,通用为耶稣之名号。拉丁文称作 Christus。

Christ the King:基督普世君王节:由教宗碧岳十一世于1925年所建立(若十八37),该节日在常年期最后的(第卅四)主日举行。

christen:授洗;付洗。或称 to christe。

Christendom:(1) 基督(宗)教国:指天主教或基督教(耶稣教)徒占多数的国家,亦即基督教国家。(2) 基督徒;基督徒世界;基督宗教界;基督宗教团体:泛指与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和信徒有关的一切。

Christian:基督徒;基督宗教的;表现基督精神的:(1) 教友;信徒(友):经由洗礼与耶稣基督关系密切的人。公元43年后,在安提约基雅首次使用「基督徒」名称(宗十一26)。(2) 信仰基督是复活的救世主的人。(3) 按照耶稣训诲生活的人。(4) 耶稣的;基督教的;表现基督精神的。

Christian Brothers:公教学校修士;训蒙会修士:1680年圣喇沙(St. John B.de la Salle 1651-1717)创立于法国,从事教育青年工作,简称 FSC。1875年来华,在香港工作。该会正式名称为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

Christian Community:公教社团;基督徒社团;教友社团。

Christian Democracy Party:天主教民主党;基督徒民主党:以信守基督徒信仰原则而组成的政党,欧洲及拉丁美洲均有此组织,而且成员多系天主教徒,但也欢迎基督教徒参加。简称 CDP。

Christian Democracy Union:天主教民主同盟;基督徒民主联盟:在德国为天主教组织,但基督教徒亦可参加。简称 CDU。

Christian Era:基督纪元;主历;公元。又称 Common Era。简称 C.E.。

Christian faithful:基督信徒;教友:因洗礼加入基督的奥体,成为天主的子民,分享基督司祭、先知、王道的职务,奉召执行天主所交待的使命(法典204)。

Christian Family Movement:天主教家庭运动;公教家庭运动:1947年在芝加哥开始,推动圣化家庭运动;简称CFM。以「共同祈祷,百年和好 The family that pray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为口号。由一对职工青年夫妇发起,初称 Christian Family Action(CFA);后改今名。

Christian Life Weekly:(1) 教友生活;基督徒生活。(2) 教友生活周刊:台湾台北总教区办的刊物,1953年创刊。

Christian name:圣名;洗名;教名:通常指接受洗礼时所取教会圣人之名。严格说来,圣名 Holy Name专指天主(耶稣)的名称。

Christian Science:基督科学教派;神圣疗病会:1879年由艾迪女士(Mary Baker Eddy)所提倡之基督教教派,凭精神方法治疗疾病为其特点。

Christian Social Union:天主教社会联盟;基督徒社会联盟。

Christianity:基督宗教;基督宗教文化;基督宗教精神:(1)基督教义。(2) 基督信仰;基督宗教;基督教会;信仰基督团体:泛指耶稣基督所创立的宗教,是普世的、整体的、历史的、启示的、有教义的、末世的、整合的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耶稣教)、东正教。(3) 基督文化世界;基督徒特征;基督徒精神。参阅 Christendom。

Christianization:基督化;信仰基督;皈依基督(宗教)。

Christifideles Laici(L.):《平信徒》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30.12.1988)。

Christlike:像基督的:试图在行为、精神、思想上仿效耶稣的人。

Christmas:圣诞节;耶稣圣诞节;耶诞节:耶稣诞生之确切日期圣经并未详细记载(路二1-20),公元354年教会始规定每年 12月25日为耶稣圣诞节。详见 Nativity of Christ。

Christmas carol:(1) 圣诞歌。(2) 报佳音:耶稣诞生时,天使向牧羊人报告救世主诞生的大喜讯-佳音(路一8-11),因此而演变为圣诞节沿门献唱圣诞歌曲报佳音的习俗。

Christmas crib:圣诞马槽:由圣方济(St. Francis of Assisi)开始,于圣诞节期间在圣堂、家中或广场陈设圣诞马槽:包括耶稣圣婴、玛利亚、若瑟、天使、三贤士、牛、羊等,以描绘圣诞情景。或简称 crib。

Christmas cycle:圣诞期:教会礼仪周期之一,由「将临期」开始,至「主受洗日」止。其中包括:(1) 将临期 Advent。(2) 圣诞节期 Christmas。(3) 主显节 Epiphany,昔日的「主显节期」今已取消。

Christmas Eve:圣诞前夕;圣诞夜:耶稣圣诞前一日(望日)。

Christmas tree:圣诞树:圣诞装饰之一,开始于德国;1840年已在英国流行;现已风行全球。

Christmas wreath:圣诞花圈;圣诞花环。

Christmastide:圣诞期。详见 Christmas cycle。

Christo-centric:以基督为中心的。

Christology:基督论;基督学:反省纳匝肋人耶稣和信仰的基督两者的关系,以及探讨耶稣为天主的基础和意义。

Christonomy:基督律。

Christophany:基督显现:指耶稣基督复活后的显现。

Christopher, medal of St.:圣多福圣牌:美国习俗,祈求行车安全的圣牌。据古老传说渡船夫圣多福曾带婴孩耶稣安然渡过溪流,被民间视为旅行主保。

Christopher movement:多福运动;多福运动提倡者:指随时随地之点滴福传运动,1945年由玛利诺会凯乐神父(Rev. James Keller, MM)倡行,「以善胜恶」为其中心思想;口号为「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鼓励人将基督的爱和真理散布到市场、政府、学校、文艺界、娱乐圈。又称 Christophers, the。

Christus(L.):基督。见 Christ。

Christus Dominus(L.):《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8.10.1965)。简称 CD。

Chronicles, Book of:编年纪;历代志(基):旧约史书,又称 Paralipomenon,意为「史事补遗」,分上下两卷,记载自亚当起,至巴比伦被掳期结束-包括居鲁士王(Cyrus)准许以色列人返回巴勒斯坦(536 B.C.)在内的事迹。

Church:(1) 教会;教会团体;基督徒团体;教派;会众:指耶稣建立的信仰团体(集会),亦即天主在世界上的家庭-教友透过洗礼而成为一家人,彼此形同手足。基督教会所有的要素,圆满地保存在天主教中,而天主教的四个特征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2) 教堂;天主堂;礼拜堂(基):为敬礼天主而专用的神圣房屋;指所有信徒都有权利到此参与(举行)天主的敬礼;其次为圣堂 oratory(拉丁文为 oratorium),专为某一团体敬礼天主之用;最后为私用小圣堂 private chapel(拉丁文为 sacellum privatum),经教区教长许可,只为私人或家族之用(法典1214-1229)。

Church, Anglican:安立甘教会;英国国教:又称 Anglicanism,是英王亨利八世脱离天主教时,于1534年所创始的独立教会。是一个在英国扎根、茁壮、成长,而逐渐遍布全世界的教会支派,称之为圣公宗 Anglican Communion。该会传至英国国外后改称圣公会 Episcopal Church 或 Episcopalianism。

Church, Apostolic: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即天主教会。详见 marks of the Church。

Church, Baptist:浸信会:基督教更生团体之一,强调施行浸礼的重要性。又称 Baptists。

Church, Catholic:天主教会;公教会:指公教会-天主教会,乃历史上由耶稣基督亲自创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教会。至于其它自称属于基督的教会,都是从这古老的天主教会先后分离出来的。明末罗明坚、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时,将公教会称为天主教(会),因此「天主教会」就是西文的「Catholic Church公教会」。参阅 marks of the Church。

Church, Eastern:东方教会:指源于东罗马帝国的教会及其信友团体。与西方曾有三次分裂经验:奈斯多利之争(431年)、一性论(451年)、新旧罗马之争(1054年)。事实上,统一的教会并不排除多元化:真理传达的方法、礼仪、法律和管理的结构容或有所不同,因而有东、西方礼仪之别。东方礼有五种:亚历山大礼、安提约基礼、加式丁礼、亚美尼亚礼和拜占庭礼。其中拜占庭礼流传既多又广,名称也不一,如:东正教、东方正统教会、希腊斯拉夫教会等等名称。东方教会有的与教宗保持共融,有的则分道扬镳。

Church, Father of the:教父:指初期的教会作家,以正统的教义和圣洁的生活著称,因此受到教会嘉许,而被视为信仰之见证人,其特征是:年代久远、正统教义、生活圣洁、教会嘉许。

church, local:地方(区)教会;个别教会:指普世教会在某地区的可见部分。泛指一个地区、国家、教省、教区、堂区等等。又称 particular church。

Church, Lutheran:路德会;信义会;信义宗:基督教派之一,1517年由马丁.路德(1483-1546)创始,强调人只要信便可得救。

Church, Methodist:卫理会;循道会。详见 Methodism。

Church, Militant:战争的教会;作战的教会:指为抵抗三仇(魔鬼、世俗、情欲)以争取永生,仍生活于现世之教会(友)。与受苦的教会-炼狱,和得胜的教会-天堂,同属基督奥体。

church, national:(1) 国家教会;独立教会。(2) 国家教堂;国民教堂;侨民教堂:以语言、文化为背景而异于当地教会的教堂;如美国各大都市的波兰语教堂、华人教堂等是。

Church, Old Catholic:老(派)天主教会:一群神父及教友,因拒绝梵一大公会议(1869-1870)带来的改革-尤其教宗首席权和不能错之信理,而另立门户,坚持原有的信仰,故名老派天主教会。

church, particular:个别教会;地方教会。参阅 church, local。

Church, Pentecostal:五旬节教会;神召会。详见 Pentecostal Church。

Church, Presbyterian:长老教会。详见 Church, Reformed。

Church, Primitive:初期教会:指第一个因耶稣基督之名而聚集的团体,源于新约。初期教会诞生于东方闪族和希腊文化交会之点,成员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

Church, Protestant:基督教:誓反教:一般指脱离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基督教会或团体。教会的角色有二:(1) 精神本质,亦即教会是信仰及友爱的团体,属于圣神的工作,非人力所能控制。(2) 外在表现,亦即教会也是一个人世间、历史中的制度,在每一时代表现出具体的生活方式的团体。后者是造成基督教会内分歧的原因。参阅 Protestant(-ism)。

Church, Reformed:改革(宗)教会;革新教会:指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所产生的教会。而长老会在许多非英语国家称为改革教会。至于天主教本身受到宗教改革运动的刺激和效应,所作的正面回应和修正,称为天主教复兴 Counter Reformation。

Church, Roman(Catholic):罗马天主教会。详见 Roman Catholic及 Church, Catholic。

Church, Suffering:受苦的教会:教会不断地接受痛苦的考验,尤指炼狱灵魂。详见 Mystical Body(of Christ)。

Church, Triumphant:凯旋的教会;得胜的教会;胜利的教会:指战胜罪恶、凯旋升天的天朝诸圣。详见 Mystical Body(of Christ)。

Church, Universal:普世教会:指全球性的信仰团体-至公性的教会,与至一性、至圣性、宗徒性共同组成教会四大特征。与地方、个别教会相对照。

Church of Brethren:兄弟教会;友爱会:基督教的一派。

Church of England:英国教会:始于十六世纪的英国国教。

Church of Rome:罗马教会:此乃非天主教人士-尤其是基督新教人士,对天主教的用语。因为宗徒之长圣伯铎乃首任罗马主教,而他的继承人也顺理成章地担任罗马主教,因此才有此说。

Church of Silence:静默的教会:指在本国因受到迫害,而无法与外界保持连系的教会,多指共党政权统治下的教会。

Church Unity Octave:基督徒合一祈祷周。详见 Chair of Unity Octave。

church-yard:教会墓地:多指欧洲(部分)教堂旁的教会墓地。

Church year:教会年;礼仪年。

Churches of Christ:基督新教:为基督使徒会(Disciples of Christ)之一支;1832年由甘贝尔(Campbells)弟兄创立于美国宾州,以圣经为唯一信仰根据,标榜浸洗式洗礼。

churching of women:产后感恩礼:妇女分娩后的感恩礼。

ciborium(L.):圣体盒:保存圣体的金属器皿。

cincture:圣索:礼仪中系于大白衣外的绳索,现已很少使用。

circumcision:割礼;割损:犹太人割除男性包皮的礼仪,变成了与天主特殊关系的象征,始于旧约以色列始祖亚巴郎 Abraham。原是古代农业社会习俗。拉丁文作 circumcisio。

Circumcision of Our Lord:圣婴割损瞻礼;吾主割礼:往昔在一月一日纪念耶稣圣婴割包皮礼,现已取消。

circuminsession:彼此渗透;互相寓居;相互交融:(1) 天主三位彼此渗透、相互内在性。(2) 基督天主性、人性的相互内在性。又称 circumincession。

Cistercians:熙笃会士;苦修会士:1098年圣罗拜(St. Robert)创立于法国,主张生活严肃,平时禁止交谈,故俗称哑吧会,重个人清贫,终身吃素,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祷。1883年传入我国,先后在察哈尔杨家坪,河北正定及四川成都等地设有会院。大陆政权转移后,也在香港大屿山设有会院。后又在台湾省南投县水里乡设有会院。英文全名是 Order of Cistercians of the strict observance,简称 O.C.S.O.。

Citta del Vaticano(It.):梵蒂冈国;梵蒂冈城:天主教罗马教廷所在地。

City of God:天主之城:(1) 四世纪圣思定之名著。(2) 圣咏上指耶路撒冷京城。

clapper:木铃:指昔日圣周星期四起,至复活前夕,为纪念耶稣苦难,用以代替铜铃(钟)的木铃,表示悲伤之意,现很少再用。

clarity:神光:复活后四奇恩之一。详见 brightness。

clausura(It.):(1) 修院禁地;教会禁地:依教会法为修会的男女会士所保留的灵修处所,俗人不得随意进入打扰。(2) 结业式:基督活力运动(Cursillo)的结业式。

Clementine Epistle:克勉教宗书简:公元95年教宗圣克勉(克来孟)所写的书简,内容讨论当时教会问题及教宗的地位。

Clementine Instruction:克勉训令:四十小时明供圣体礼规, 1736年由教宗克勉(克来孟)十二世宣布,1914年改订。又称 Forty Hours 四十小时。

Clementine popes:克勉时代之教宗:特指1378至1423年,西方大分裂时期,居住于亚威农(Avignon)的两名伪教宗:克勉(克来孟)七世(Clement VII)及本笃十三世(Benedict XIII)。当时居于罗马之教宗为伍朋六世(Urban VI)、博义九世(Boniface IX)、诺森七世(Innocent VII)、国瑞十二世(Gregory XII)及马丁五世(Martin V)。

clergy:圣职人员(界);神职人员:正式的称呼为圣职人员 sacred minister,指为主服务而度献身生活者,尤其是领过圣秩圣事者(法典1008),也有人称之为神职人员。但若严格区分,「圣职」人员指领过圣秩圣事者,而「神职」人员则泛指所有服务教会的人员,也包括修会的男女会士在内。

clergy, diocesan:教区圣职人员;教区圣职班。

clergy, married:已婚圣职人员:已婚(天主)教徒之成为圣职人员者,尤指东方礼天主教已婚的圣职人员。

clergy, regular:修会圣职人员;入会圣职人员:以别于教区圣职人员 diocesan clergy。

clergy, secular:教区圣职人员;在俗圣职人员:为直属于教区主教的圣职人员,以别于修会圣职人员 regular clergy。今多称 diocesan clergy。

cleric:圣职人员;神职人员。详见 clergy。

clericalism:唯圣职主义;圣职专权;教权主义:指圣职人员干涉其它(非其领域)事务之企图。

cloister:修院禁地;教会禁地:又称 close,详见 clausura。

coadjudor-bishop:助理主教:教宗任命的领衔主教,协助管理教区者,有继承权。

coat of arms:圣职徽章:教会高级圣职人员的徽章。

co-consecrators:陪同祝圣者:祝圣主教时普通应有三位主教联合主持,一位是主礼(主角),两位是襄礼,亦即陪同祝圣者(配角)。

Code of Canon Law:天主教法典。详见 Canon Law, Code of。

Codex:圣经古抄本:(1) 古希腊文圣经的抄本。(2) 法典手抄本。

Codex Iuris Canonici(L.):天主教法典。详见 Canon Law, Code of。

coelibatus(L.):独身制;独身生活;贞洁生活。

Coemeterium(L.):坟地;墓地。英文称作 cemetery。

collar:白领:圣职人员所戴之白领,又称罗马白领。

Collect:集祷经:指弥撒开始(为信众祈祷的)经文。

collection:献仪;捐款;捐献:为支援教会或慈善事业的捐献。

College of bishops:世界主教团;普世主教团:以教宗为首,以众位主教为成员,经由圣事的祝圣,和在圣统制内所组成的共融之团体,乃宗徒团的延续。与元首教宗紧密共融、永不分离的世界主教团,也是全球教会最高全权的主体(法典336)。

College of Cardinals, Sacred:枢机团:是有权选举教宗的普世枢机主教团体。

collegiality of bishops:普世主教集体性:教会全体主教与教宗共同治理教会的集体性、共融性团体,是梵二大公会议所创的名词。

Collegiate Church:协同教会:指由数位基督教牧师共同管理的教会。

colo(u)r, ecclesiastical:教会习用颜色。详见 colors, liturgical。

colo(u)r, liturgical:礼仪习用颜色:指祭衣(祭服)和教会饰物所习用的各种颜色,始于十二世纪。计分五色:白、红、绿、紫及黑色,间亦用玫瑰色及金色。

colo(u)r, papal:教宗旗。详见 papal flag。

Colossians, Epistle to the:哥罗森书;哥罗西书(基):新约圣保禄书信之一;是保禄写于罗马狱中的书信,除推崇基督高超的尊位外,同时也劝勉信友抗拒邪说谬理,专务修德。

Columba(L.):鸽子:象征天主圣神(玛三16)。

Columban Fathers, the:高隆(庞)会:1918年喀(贾)尔文神父(Edward J. Galvin)成立于爱尔兰的(男)修会。1920年率会士来华传教,后任汉阳主教。1922年成立高隆修女会 The Columban Sisters。

commandment:诫命。见下条 Commandments of God, The Ten。

commandment of the Church:圣教法规;圣教四规。详见 precept of the Church。

Commandments of God, The Ten:天主十诫:天主在西奈山授与梅瑟(摩西)的诫命(出廿1-17;申五6-21;玛五17-47)。十诫为:(1) 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2) 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2) 守瞻礼主日。(4) 孝敬父母。(5) 毋杀人。(6) 毋行邪淫。(7) 毋偷盗。(8) 毋妄证。(9)毋愿他人妻。(10)毋贪他人财物。又称 Decalog(-ue)。耶稣把十诫归纳成爱的法律: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爱人如己。

commemoration:(1) 纪念经文:弥撒中的纪念生者及死者的经文,拉丁文称为 commemoratio。(2) 纪念日。

commendation of a soul, the:送终祈祷;临终经:为死期已近、即将面见天主的人祈祷。

commentator:释经员;领经员:弥撒中解释经文的人员。

commissary, apostolic:教宗特使;教宗特派员。

commissary, provincial:准省会长:某些修会工作地区,因条件不足,不能成立会省,但因实际需要而仍划为会省(规模)的上司,称之为准省会长。

commissary of the Holy Land:圣地管理员:宗座通常指定由方济会士管理。

commitment, Christian:基督徒的效命;基督徒的献身。

Common Bible:共用圣经:为天主教与其他基督教派共用的圣经。

Common Era:基督纪元;主历。同 Christian Era。

common good:公益;共同福祉。

common life:共同生活:多指修会的团体生活。

Common of the Mass:弥撒常用经文:与弥撒专用经文相对照,详见 Proper of the Mass。

Common of the Saints:圣人通用经文:弥撒或日课中,为敬礼圣人通用的相同经文。

common prayer:信友祷词。详见 prayer of the faithful。

Common Prayer Book:圣公会公祷书;祈祷书。

common priesthood:普通司祭职。

communal celebration:团体举行礼仪:礼仪运动中强调团体参与的礼仪。

Communicantes(L.):共融祈祷;团体祈祷:弥撒(感恩经)中,纪念天上诸圣的经文,以其拉丁文首字而得名。

communicatio in sacris extra-sacramentalis(L.):圣事外的礼仪共享;圣事外相通:指基督徒间非圣事性的礼仪共享、相通。详见 communicatio in sacris sacramentalis。

communicatio in sacris sacramentalis(L.):圣事内的礼仪共享;圣事内相通:基督徒间圣事的礼仪共享、相通。指天主教与东正教或基督教之间,信徒偶有的交互参与教会礼仪圣事的行为。与 communicatio in sacris extra-sacramentalis相对照。有关圣事礼仪的分享,教会限制较严;至于圣事外的分享,限制则较宽(参阅法典844)。

Communio naturarum(L.):两性相通;两性共融:指基督神、人两性之相通、共融。

Communion:(1) 领圣体;领主:通常 Holy Communion两字连用。(2) 领主咏:弥撒中的领主咏。(3) 共融;契合;相通;沟通;分享:与天主教会圆满共融的成员为:受过洗礼后,在基督有形的结构内,以信德宣言、圣事和教会的治理而团结一起的人(法典205)。(4) 教派;宗教团体;团契。

Communion, first (Holy):初领圣体;开圣体:指教友初次领圣体。欧美习惯,幼童初领圣体,礼仪十分隆重,父母并为之举行庆祝。

Communion, frequent:勤领圣体:教宗碧岳十世以通谕鼓励教友和儿童每日领圣体。

Communion, Holy:圣体:本意指基督圣体与领受者的融合,亦泛指教友间的团契。

Communion, spiritual:神领圣体:指不能实际领圣体时,以心领受的善情。

communion antiphon:领主咏(颂);对经:弥撒中教友领圣体时所唱或念的经文。

communion by non-catholics:与非天主教徒共融: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教会允许天主教圣职人员为非天主教徒施行忏悔、圣体和病人傅油圣事;同样在某种情况下也允许天主教教友,由非天主教的圣职人员领受上述三件圣事(参阅法典912、843、844;并参阅 communicatio in sacris sacramentalis)。

communion of saints:诸圣相通功;诸圣相通;圣徒相通;诸圣共融:天朝圣人和现世教友间的精神融合、恩宠交流、祈祷互惠,藉以分享基督的救恩。

communion paten:圣体盘:神父分送圣体时,用以防止圣体或其碎屑落地的金属盘,简称 paten;又称 communion plate。今已很少再用圣体盘。不少地区用手掌接受圣体。

communion rail:圣体栏杆:教堂中用以间隔祭台与教友的护栏;通常教友于此处领圣体,现多已废止。又称cancelli。

communion station:领圣体区:为教友分送圣体的地方,亦即昔日的圣体栏杆前。

Communion under both kinds:兼领圣体圣血:同时领圣体和圣血。

communism:共产主义:广义而言指一种财产公有的社会制度;狭义而言指以革命运动铲除资本主义,以建立一个财产社会公有,经济由社会控制,分配依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的一种主张。与社会主义有别,参阅 socialism。

community:(1) 教会会众;团契:天主子民的组合(教会),特别指参与教会礼仪的众信友;全称为 community of the faithful。(2) 修会团体;共同生活。

community, basic:基层教会团体。详见Basic Christian Community。

community development:社区发展:教会多年前就早已在台湾各地推行社区服务运动。

comparative religion:比较宗教学:研究各宗教的异同。

complex in peccato(L.):共犯;共同犯罪者。

compline:夜课经;寝前经;夜祷:指日课经中最后阶段、就寝前的祷词,原文译为补充经。详见 Breviary。

comprecation:同祷;代祷。

concelebration:共同献祭;共祭;团祭:指多位司祭共同举行同一弥撒。

Conception, Immaculate:无染原罪;无原罪始胎:指天主在圣母受孕时,预防了她玷染原罪,亦即天主之母的一生,没有一天在罪的势力之下。拉丁文称作 Conceptio Immaculata。

conciliar:(大公)会议的;宗教会议的。

concilium(L.):会议:教会事务的会议。

Concilium Oecumenicum(L.):大公会议。详见 Council, Ecumenical 及本书附录。

conclave:(1)秘密会议:教宗选举时枢机主教所召开的秘密会议。(2) 教宗选举所。

conclavist:会场随员:指选举教宗者-枢机之随员。

concordance, biblical:圣经索引;圣经要语索引;圣经用语汇编:以圣经主要字句编排的索引,最著名者为1736年由克鲁丹(Alexander Cruden)所编着,沿用至今。

concordat:政教协定;政教条约:教廷与各国政府所订有关宗教事务之条约。

concupiscence:私欲偏情;七情六欲;贪欲;情欲:意指追求理想过程中,违反理性的(纵欲)倾向,其本身非罪,但易受误导:善用有功,妄用有过。

conference, clergy:神父会议;圣职会议;教士会议:堂区司铎集会讨论牧灵问题。亦可称为 pastoral conference。

conference of bishops:(1) 主教团:某国家或某地区的全体主教所组成的团体,共同执行某些牧灵职务,为一常设机构(法典447-459)。(2) 主教会议。

confession:(1) 忏悔圣事:详见Confession, Sacrament of。(2) 告明:告解五条件之一。五条件为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补赎。(3) 颂扬天主。(4) 信仰表白;宣信:指以言语或行动表达心中的信仰(参阅玛十32-33)。又称 confession of faith。Confession 之拉丁文是 confessio。

confession, general:总告解:将某时期内,未告过或已告过之罪,全盘告明,以示谦虚认罪决心。

Confession, Sacrament of:忏悔圣事;告解圣事;和好圣事;办告解;办神工。详见 Penance, Sacrament of。

confession, seal of:告解保密。详见seal of confession。

confession of a martyr:(1) 殉教者之墓。(2)(祭台下存放)殉教者(遗骸的)地下室:圣伯铎大殿葬有圣伯铎遗骸的地下室简称 Confession。

confession of faith:(1) 信仰宣誓。(2) 为信仰作证。

confessional:告解室;告解亭;忏悔亭;神功架:举行(办)告解的地方。

Confessiones(L.):忏悔录。详见 Confessions。

Confessions:忏悔录:是在四、五世纪之交,教会伟大思想家圣(奥)思定皈依天主教后所写的自传,共十三卷,以拉丁文写成:颂扬天主,并忏悔自己过去所犯的罪过。拉丁文为 Confessiones St. Augustini。

confessor:(1)听告解神父:拉丁文称作 confessionarius;指有主教的准许,可执行忏悔圣事的司祭。而特殊听告解神父 extraordinary confessor,则指男女修会于普通(经常)听告解神父外,所特约的听告解神父。(2) 证道者;精修圣人:以圣善的生活为主作证的(非殉道)圣人;与殉道圣人相对照。(3) 忏悔者;告解者。(4) 承认信仰者;宣信者。

confidentiality:保密。

Confirmation, the Sacrament of:坚振圣事;坚信礼(基):乃耶稣建立七件圣事之一;是主教(神父)先向领坚振的教友覆手祈祷,而后在其额上傅油,同时念:「请藉此印记+,领受天恩圣神」,透过圣事赋予的神印,使领受的人更密切地与教会结合,进而更坚强地为基督作见证(法典879)。乃圣洗圣事的补充和加强,亦即基督徒的成人礼。

Confiteor Deo(L.):吁告吾主:悔罪经。昔日弥撒开始时所诵念的悔罪经的拉丁文首句译为「吁告吾主」,现改用新版的「我向全能的天主…」经文。

conformity:遵奉国教:指遵奉英国国教。

confraternity:善会;弟兄团。

Confraternity Edition of the Bible:协会版圣经:在美国教理研究协会(Confraternity of Christian Doctrine)支持下,由美国圣经学者所翻译的圣经,是美国通行的英译圣经。弥撒的读经和福音均采用之。

Confraternity of Christian Doctrine:教理研究协会:教宗碧岳十世于1905年通令普世各教堂设立此组织,简称C.C.D.。亦即现在的教(要)理班、主日学。

Confucian:儒者;孔子的;儒教的。

Confucianism:儒家;孔教;儒教:提供人生与天意相关联的观点,虽非狭义的宗教,可称为自然神学。

Confucius:孔子:中国伟大之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学家、儒家倡导者。

congregation:(1) 修会。详见congregations, religious。(2)部:教廷所管辖的机构,如万民福音部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3) 会众:参加敬礼的天主子民。(4)区会;地方教会。

congregation of the faithful:教友团体;信徒团体。

Congregational Church:公理(教)会:1580年由圣公会教士伯朗(Brown)领导,脱离英国国教而独立的基督教派。

Congregationalism:公理会主义:基督新教派之一,主张各地方教会独立,但彼此间有合作的权利与义务。

congregations, religious:修会:指男女教友献身教会,誓发神贫、贞洁、服从三愿,共度献身生活的团体。各修会虽在生活方式或服务项目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隶属于天主教体制内的团体,亦即均与教宗共融,并非教派。

Congress, Eucharistic:圣体大会。详见 Eucharistic Congress。

conscience:(1) 良心:每人的理智赋予随机应变之行善避恶的指示,是道德对义务的认知与判断。(2) 意识。拉丁文称作 conscientia。

conscience, cases of:良心个案;良心问题:探讨在各种境遇中,应如何配合良心或教会法问题。

conscience, erroneous:错误的良心:良心对道德之判断发生主观上的偏差。

conscience, examination of:省察;反省;良心检讨:反省自己之言行是否符合天主圣意。

conscience, lax:散漫良心;马虎良心;粗心。

conscience, scrupulous:多疑良心:因违背常理的怀疑而引起心中的不安,是一种病态。

consecration:祝圣(礼);圣化;奉献:教会将人或物献于天主之隆重礼仪;如祝圣主教,祝圣教堂,成圣体等是。

consecration of a bishop:祝圣主教。

Consecration of Mankind to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 Act of:奉献人类于耶稣圣心(敬礼):天主教对耶稣圣心敬礼之一种。

consecratory:(1) 祝圣经文。(2) 祝圣的;奉献的。

consensus(L.):同意;一致;共识。

consilia evangelica(L.):福音劝谕。详见Counsel。

Consistorial Congregation, Sacred:御前会议部;教区部;教务部:由教宗思道五世(Sixtus Ⅴ)于1587年设立,今已改为主教部 Congregation for Bishops。

consistory:(1) 御前会议:由教宗主持的枢机主教会议。(2) 教会法庭。

consortium divinae naturae(L.):分享天主性。

Constance, Council of:康士坦斯大公会议:十五世纪(1414-1418)在德国康士坦斯召开的大公会议。详见附录。

Constantinople, Council of: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在君士坦丁堡共计召开了四次大公会议。详见附录。

constitutions:(1) 宪章;制诰;制书:宗座的正式法规。(2) 会宪:修会团体之基本规章。次要者称会规或会章。(3) 宪章:大公会议最重要的文献,如教会宪章、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礼仪宪章等。次要文献依次是法令、宣言。

Constitution, Apostolic:宗座宪令。

con-substantiality:同性同体:指基督与圣父同性同体;乃公元 325年尼西(才)亚(Nicaea)第一次大公会议所宣布之信条。

con-substantiation:合质论:部分基督新教人士主张耶稣体、血与饼、酒同在之学说,与天主教之质变说trans-substantiation不同。

consultors:参议员:包括圣部的、教区的或修会的。

consultor, college of:参议会:教区主教可从司铎谘议会中任命若干司铎组成参议会,享有法律所规定的职务(法典502)。修会亦有类似组织(法典627)。

consumatum est(L.):完成了:耶稣在十字架上讲的最后一句话(若十九30)。

consummation at the end of time:世界末日;时期终结时的圆满:指世界及人类终结的时刻。拉丁文称作consummatio mundi 世界穷尽、世界末日。

contemplation:默观;静观;默祷;沉思:靠直觉面对天主默想祈祷。

contemplative life:默观生活;默祷生活:以祈祷、工作、克己为主要的灵修生活方式。

contemplative orders:默观修会:以祈祷、工作、克己为主要灵修生活方式的修会,如熙笃会、圣衣会等。

contextual theology:环境神学;场合神学。

continence:节德;节制;自制:四枢德 cardinal virtues 之一。四枢德为智、义、勇、节。

contraception:节育:积极阻碍生育手段。

contribution:援助;贡献。

contrition:痛悔;忏悔;悔改:指心灵对所犯罪恶的痛恨和憎恶,立志决不再重蹈覆辙。是告解圣事五条件之一。五条件为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补赎。

contrition, act of:(1)悔罪经;痛悔经。常用者为:天主耶稣基利斯督,我重罪人,得罪于天主,而今为天主,又为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一心痛悔我之罪过(三次),定心再不敢得罪于天主,望天主全赦我之罪。阿们。(2) 发痛悔;悔罪行为。

contrition, imperfect:下等痛悔:因畏惧天主、或因羞愧、或恐受罚而生的悔罪行为。为办告解的要件之一。

contrition, perfect:上等痛悔:由爱慕天主而生的悔罪行为。告解前罪过已蒙赦免,但重罪仍有办告解的义务。

Controversy, Chinese Rites:中国礼仪之争。详见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convalidation of marriage:婚姻补救;婚姻追认:使无效婚姻,经教会法定手续,成为合法有效的婚姻(法典1156-1160)。

convent:会院:尤其指修女会院。

Conventual:方济住院会:方济会的一支,前置 O.F.M.。1415年由教宗若望廿二世(John XXII)批准;因穿黑色会衣,故又称黑方济会士 Black Franciscans。

conventual Mass:团体弥撒:指修会会院团体所举行的弥撒。

conversion:(1) 改宗;皈依;归正;归化:宗教信仰之改正。(2) 回头改过。(3) 根本的改变:指弥撒中之饼、酒,经祝圣后改变为耶稣基督的体、血;参阅 trans-substantiation。

convert:(1) 新教友;指(婴儿以外之)成人进教者。(2) 皈依者;改信另一宗教者。(3) 回头改过者。

cope:大圆衣;大外衣;戛巴(音译)。拉丁文称作 cappa。

Copernican:哥伯尼学说:波兰天文学家、天主教神父哥伯(白)尼(1473-1543)主张太阳为宇宙中心的学说。

Coptic Rite:埃及礼;高布提克礼:相传由圣玛谷建立于亚历山大的埃及教会所用的礼仪,因相信耶稣只有一性一体而脱离天主教。

Cor Unum(L.):一心:是教廷为促进人类发展而设立的一个组织。 Cor 原意为心,Cor Jesu意即耶稣圣心。

co-redemptrice:同救赎者;襄助救世者;协同救赎者:指圣母联同圣子耶稣一起救赎人类;强调圣母在救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十字架的奉献为高峰。拉丁文称 co-redemptrix。

Corinthians, Epistle to the:格林多书;哥林多书(基):保禄书信之一;分前后两书;约于公元 53-57年间写成。保禄写该书之目的是为消除教会内部的纷争和恶表,同时也为答复信友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cornerstone:角石;基石;教会基石:指基督。

cornerstone, blessing of the:奠基礼。

corona(L.):(1) 玫瑰经:每串玫瑰经各包括五端奥迹,即欢喜奥迹(Joyful Mysteries)、痛苦奥迹(Sorrowful Mysteries)、荣福奥迹(Glorious Mysteries)。这些奥迹反映圣母参与基督救赎大业的事迹。(2) 发圈:从前有些修会会士、圣职人员剃去部分头顶之头发,所留之圆圈称为发圈,今已不多见。

Coronation of our Lady:圣母加冕:玫瑰经荣福奥迹的第五端。

corporal:殓布;九折布;圣体布:弥撒中为对圣体表示尊敬所铺用的白麻布,因弥撒为纪念耶稣牺牲救世,故名殓布-裹尸之布;又因通常折为九折,又称九折布。

corporal works of mercy:物质的施舍。详见 works of mercy, corporal。

corpus(L.):(1) 身体:代表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尸体。亦指一般世人的肉体。(2) 集成;大全。(3) 正典。

Corpus Canonum Ecclesiarum Orientalium(L.):东方教会法典。

Corpus Christi(L.):(1)耶稣圣体节;耶稣圣体瞻礼;基督圣体圣血节:通常于天主圣三主日后的星期四举行,在中国延到下一个星期天。(2)耶稣圣体(圣血)。英文称作 The Body of Christ。

correction, fraternal:友谊规劝:协助他人避免犯罪或犯错(玛十八15-17;得三15)。

cosmogenesis:宇宙演化论;宇宙进化。

cosmology:宇宙论:讨论宇宙起源的理论。

Costantini:刚恒毅:全名为刚恒毅枢机 Cardinal Celso Costantini,乃教廷首任驻华代表、中国教会之密友、主徒会创办人、后升任传信部次长。主徒会为纪念他,在台北创办了恒毅中学及恒毅月刊,在马来西亚成立了刚恒毅研究中心,也将他有关中国教会、福传、神修、艺术方面的著作译成中文。

council:(教会)会议;议会;公议会;宗教会议:指主教与其他领导人召开的讨论有关教义、管理、纪律等事务的聚会。有关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diocesan:教区会议。详见 synod, diocesan。

Council, Ecumenical:大公会议:由教宗召集全球主教及有关人士参加的会议。迄今已举行廿一次;最近一次为 1962-1965年所召开的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拉丁文称作 concilium oecumenicum。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finance:经济委员会:每一教区应设立经济委员会,由主教担任主席,委员会成员中,主教应至少任命三位精通经济、民法、品德无缺的信徒(法典492)。

council, inter-diocesan:各教区间会议:如台湾地区主教会议。

Council, Lateran:拉特朗大公会议。详见 Lateran Councils。

council, national:全国会议:亦即全国教务会议。

council, pastoral:牧灵委员会:每一教区应成立牧灵委员会,对教区的牧灵工作,加以研究、探讨,并提出实际的结论(法典511)。

council, plenary:全区主教会议;全国会议:同一主教团内的所有地区所召开的会议(法典439)。中国1924年所召开的上海会议即用此称呼。

council, presbyterial:司铎谘议会:每一教区应成立司铎谘议会,代表司祭团协助主教治理教区(法典495)。

council, provincial:教省会议;全省主教会议。

Council, Sacred Congregation of:会议(圣)部:1564年由教宗碧岳四世设立。

Council, Vatican:梵蒂冈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Chalcedon:加采东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Constance:康士坦斯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consultors:参议会。

Council of Ephesus:厄弗所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Florence:翡冷翠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Lyons:里昂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Nicaea:尼西(才)亚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priests:司铎谘(参)议会;司铎代表会;神父代表会。

Council of Trent:特伦多大公会议;脱(特)利腾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cil of Vienne:维也诺(乃)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counsel, evangelical:福音劝谕:拉丁文称作 consilia evangelica,意指基督于福音圣训中,除命令世人严格遵守十诫(precepts)外,也奉劝世人更上一层楼,修炼贫穷、贞洁、服从三美德。而男女会士响应耶稣的此一号召,以贫穷(神贫)、贞洁、服从三誓愿的方式,跟随耶稣虔度献身生活。

counsels of perfection:福音劝谕;全德的劝谕。详见 counsel。

Counter-Reformation, the:天主教复兴;反宗教改革:自1545年特伦多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后一百年间,天主教内之各种复兴运动,是受到十六世纪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与天主教分庭抗礼之刺激。

courts, ecclesiastical:教会法庭。

covenant:(1)约:盟约;缔结盟约;立约:指天人之间的共融和交往,天主以无限的爱协助世人获得救恩。(2)同盟:长老制度的同盟。

covetousness:贪欲。

cowl:风帽:连于修会会衣上端的三角形帽。

creatio(L.):创造。详见 creation。

creation:(1)创造:指天主创造宇宙,使宇宙存在。在起初,除天主外,一无所有,天主创造了宇宙万物,创世纪第一章对天主造世有重要的宗教性的宣示,但并非自然科学的论着(参阅创一)。创造的拉丁全文称 creatio ex nihilo。英文为 creation。(2) 宇宙万物。(3) 任命;新设:教宗任命枢机或成立新教区。

creation of cardinals:枢机任命:唯独教宗有任命枢机主教的权力。

creationism:创造说:尤其强调灵魂由天主直接创造。

Creator:造物主;创造者;造物者。

creature:受造物;天地万物。拉丁文称作 creatura。受造的人类为 human creature。

credit union, parish:堂区储蓄互助社:为小型合作社,教宗若望廿三世曾于《慈母与导师》通谕中大加赞扬;现台湾堂区亦有成立者。

Credo(L.):(1) 信经。(2)信仰。拉丁原文 Credo 即「我信」,后面接下来是各端信条。参阅 Apostles' Creed宗徒信经及 Athanasian Creed 达修信经。

credulity:盲从;轻信;易信。

Creed:(1) 信经。(2) 信仰;信条:是主要信理的撮要。参阅 Apostles' Creed。

cremation:火葬:教会过去一向禁止,因其有损肉体尊严-曾为圣神宫殿之肉体将要光荣地复活。怀疑火葬会助长「否认复活」异端之声势。现已放宽。

crib:圣诞马槽。详见 Christmas crib。

crosier:权(牧)杖:教会高级神长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牧杖,代表掌有神权。

cross:(1) 十字架;十字。(2) 苦难:包括生活上的种种负担、试炼等。拉丁文为 crux。

cross, adoration of the:朝拜十字架(苦像):尤指圣周主受难日对十字架的特殊敬礼。又称 cross, veneration of the。

Cross, Exaltation of the:光荣十字圣架:该庆日在九月十四日。

Cross, Finding of the True:寻获十字圣架:纪念公元 326年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太后在圣地寻获耶稣被钉的十字架之事迹。

cross, pectoral:胸前十字:教会高级神长的胸前佩带的十字苦像。

cross, processional:游行十字:引导游行的十字架。

cross, profession:圣愿十字:发愿会士所佩带的十字苦像。

cross, the sign of the:十字圣号。

cross, to make the sign of:画十字;请圣号:画十字乃信仰的宣示,多用于宗教仪式前后。通常画十字时口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详阅 Sign of the Cross, to make the。

crown of thorns:茨冠:指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茨冠。

crucifix:苦像;十字架苦像;基督受难像:吾主被钉十字架的苦像。一般基督新教只有(单调的)十字架,而天主教在其上安置被钉之耶稣像。

crucifixion:钉死于十字架;在十字架上钉死:(1) 将死刑犯钉在十字架上是罗马帝国死刑之一,多用于对付反抗之奴隶。犹太人要求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视基督为奴隶。(2)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

crucify:钉在十字架上。

cruets:小壶;小瓶:弥撒中盛水及葡萄酒的小壶或小瓶。拉丁文称为 amula。

crusade:十字军:泛指中古世纪由教会所主持,以对付非信徒或异端者的军事远征队。狭义指 1095-1291年间,远赴东方,身披十字服装,立誓要收复耶稣基督故乡(圣地)统治权的军队。

crux(L.):十字架。同 cross。

crypt:(1) 地下圣堂。(2) 墓室。

CSJB:耀汉小兄弟会:乃雷鸣远神父创于河北安国的男修会;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为宗旨;全名为 Congregation of St. John the Baptist。该会在台湾、美国、越南均有工作据点。

culpa(L.):罪过;过错。同拉丁文之 peccatum。详见 sin。

culpability:罪责。

cult:(1) 敬礼;崇敬:指诚于中,形于外的行为,亦即宗教性的礼拜仪式。对天主称为钦崇礼 latria;对圣母称为超级敬礼 hyperdulia;对一般圣人称为普通敬礼 dulia。(2) 教派;宗派。

cult, private:私人敬礼。

cult, public:公共敬礼。

cura animarum(L.):照顾人灵:神父的职责以训导世人及施行圣事为主。

curate:(1) 牧灵神父。(2) 本堂助理;副本堂;副堂:通常主管堂区的神父,称本堂神父或主任司铎,其他在堂区工作的神父称助理本堂神父。同 assistant priest。

curia, diocesan:(1) 主教助理:协助主教治理教区的一些助手。(2) 教区公署;教区办事处;主教公署;主教府:由教区的某些机构与人员所组成,以协助主教治理整个教区(法典469-474)。同 bishop's house。

Curia, Roman:罗马教廷;教廷:是教宗处理普世教会事务的机构,即以教宗名义和权力,促进全教会的利益并为之服务;教廷包括国务院、圣部、委员会、法庭以及其它机构,详见本书附录。拉丁文为 Curia Romana,英文又称作 Holy See。

curial office:教廷事务处:包括两院和三局。两院是:(1) 教廷内务管理总院。(2) 教宗礼仪院。三局是:(1)教廷财务局。(2) 宗座财产管理局。(3) 圣座经济事务局。

curialism:教廷主义;教宗全权主义。

cursillista:实习员;活力员:基督活力运动的成员。

Cursillo de Cristiandad(Sp.):(1) 基督活力运动。(2) 基督活力运动实习班:1949年由西班牙主教艾瓦斯(Juan Hervas)所提倡;在短短三天时间内,以听讲、讨论及歌唱等方式,把基督的基本精神,铭刻于实习人心中。该运动很快风行全球;1968年在台湾试办,颇着成效。英文作 Cursillo in Christianity。

custos(L.):管理人;看守人;主管;修会会长。

cycle, liturgical:礼仪周期:分圣诞节和复活节两大周期,此两周期外则为常年期。圣诞节周期包括将临期、圣诞期;复活节周期包括四旬期、复活期。

vivienne98 : 2005-10-03#6
daemon:魔鬼。同 demon或 daimon(Gr.)。

dalmatic:执事服:昔日五、六品穿的祭服。

damnation:处罚;惩罚;天谴;指责:多指犯大罪之人在地狱所受的处罚-永远与天主隔离。拉丁文称为 damnatio。下地狱的灵魂英文称 the damned 或称 the lost souls。教会禁止信友妄加猜测某某人是否已下地狱。

Daniel, Book of:达尼尔书;但以理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该书主旨是:天主是惟一、真实、全能、全知、统治万国万世、超然存在的神;惦藉世界的古今万国,以达到惦建立神国之目的。

Daoism:道家;道教。详见 Taoism。

Dark Ages:黑暗时代;黑暗世纪:指四世纪末罗马帝国崩溃至十三世纪(另一说指五至十五世纪)异族侵入时代。现代学者认为不当,多不采用。在天主教内有人称之为信仰时代 Age of Faith。

Dataria, Apostolic:教廷审计院。又称 Apostolic Datary。

David:达味;大卫(基):以色列的第二位国王、耶稣的祖先,有圣王雅号。

dawn, Mass of:昧爽弥撒;黎明弥撒:圣诞节的第二台弥撒。又称 Aurora, Mass of the。

Day of Atonement:犹太教的斋戒日:在犹太历的七月初十日,为犹太教的最大节日。

day of recollection:退省日;避静日:暂时放下日常工作,从容检讨精神生活、宗教问题之日。

Day of the Lord:(1) 主的日子;主日;星期日。(2) 基督再度来临的日子。

days of penance:补赎日:基督徒应为自己的罪作补赎,教会规定在共同补赎日期,除了专务祈祷、善尽己职、实践慈善爱德工作外,全年的每周星期五应守小斋;圣灰礼仪星期三,及耶稣受难日应守大、小斋(法典 1249-1253);经由此一克己苦身方式,纪念耶稣的受苦受难,以赔补所犯的罪过。

de(L.):论;论及:是前置词。

de Civitate Dei(L.):论天主之城:圣思定名着。

De ea(L.):常态礼仪:教会礼仪日历 ordo 是以救恩史为中心,按照将临期、四旬期、复活期、常年期等四大时段安排弥撒及日课的礼仪,不妨称之为「常态礼仪」;在此前题下,教会礼仪日历用 De ea 代表主日及周一至周五,用 De eo 代表周六。与「常态礼仪」相对照的是「庆节礼仪」,就是若遇到天主或圣人的庆节如节日、庆日、纪念日时,教会礼仪日历则根据实际情况,标示应该(可以或禁止)将弥撒及日课的礼仪临时换成该庆节的礼仪。譬如八月十五日教会礼仪日历标示「应该」举行圣母升天节的礼仪,则该日的「常态礼仪」应搁置一旁,而以圣母升天节的「庆节礼仪」取而代之。

de facto(L.):事实上;根据事实。

de fide(L.):关乎信仰的。

de fide definita(L):确定当信的道理;信条:指经教宗或大公会议正式宣布某一端(信理或道德之)奥理是由天主启示的真理。英文称作of defined faith。

de jure(L.):法理上;根据法理。

de jure divino(L.):来自神的规律(定)。

de jure humano(L.):来自人的规律(定)。

De Profundis(L.):自深处:指圣咏第129首的首句「我自深处向?呼吁」;为忏悔时的祈祷文,亦用于为亡者祈祷。

deacon:执事;六品;副祭;助祭;会吏(基):原意指从事爱心工作的人,是正式领受圣秩的初级;其上二级依序为神父、主教。照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决定,已婚教友亦能领受执事,以掌理礼仪(施洗、送圣体…)为主。

deaconess:女执事;女会吏(基)。圣教初期曾有此职务;现某些基督教派中仍有此职。

Dead Sea Scrolls:死海手抄本;死海残卷(篇);死海经卷:是 1947年夏,一阿拉伯牧者在死海西北,所发现的纪元前二世纪以色列埃塞尼 Essenes 教派(圣若翰原属此派)之手抄本计九百多卷,其中最后一批被称为(讨论圣殿重建之)圣殿经卷(Tepple Scroll),系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攻占阿人领土后,在一阿人商店鞋箱内发现。该经卷又称谷木兰手抄本 Qumran Scrolls(Manuscript);不仅对旧约,甚至对新约的研究也助益良多。

deadly sins, seven:七罪宗。详见sins, capital。

dean:(1) 总本堂神父;总铎。(2) 枢机长。(3) 首席牧师(基)。

deanery:总铎区。

death:死亡:一般指肉体生命的结束,被视为原罪之处罚;而精神(生命)的死亡是指丧失圣宠的地位,被视为(个人)本罪之后果。天主希望世人由生前的时空,死而复活,转入决定性的永生境界-基督的救恩中。

death of God:天主的死亡;上帝之死:是某些无神论者自欺欺人的说词。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只是肉身的死亡;天主原是不死不灭、万世常存的。

decade of a rosary:一端玫瑰经:指一串玫瑰经的五分之一,包括一遍天主经、十遍圣母经、一遍圣三光荣经。详见Rosary。

Decalogue:十诫:指天主在西奈山授与梅瑟(摩西)的诫命(出廿1-17;申五6-20;玛五17-47)。或称 Decalog。详见 Commandments of God, The Ten。

Decency, National Legion of:良风团:为促进电影内容信守善良风俗的团体。成立于 1934年,不仅消极抵制不良电影,也主动表扬良好影片。

declaration:宣言;公告;声明。

declaration of nullity:宣布无效:指宣布婚姻无效。

decoration, pontifical:(1) 主教饰物:如胸前十字、权戒、权杖、高帽等。?宗座荣衔;宗座勋章:由教宗赐给教友的荣衔,如爵士、奖牌、十字架等。

decree:法令;决议;判决;命令:如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中的九项法令即是。拉丁文称作 decretum。

decretals:(1) 指令;教令集:教宗的覆文,具法律效果。(2) 法规的;法令的。拉丁文称作 decreta。

dedication:祝圣;奉献。多指祝圣或奉献圣堂。

Dedication, Feast of:祝圣日;奉献日:指圣堂或圣殿落成的祝圣日或奉献日。

dedication of a church:教堂落成奉献礼;祝圣教堂礼。

defender of the bond:婚姻辩护人;婚效保护官。拉丁文称作 defensor vinculi。

defensor vinculi(L.):婚姻辩护人。同 defender of the bond。

definition, papal:钦定信条;教理决定;订定信德道理:教宗以教会元首名义对有关信理和道德所作的正式宣布。

degradation:褫夺圣职;圣职降级;勒令还俗;摘权:亦即撤销圣职身分,为教会对圣职人员的最严厉的处罚。

Dei Genitrix(L.):天主之母。同 Deipara。

Dei Verbum(L.):《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18.11.1965),简称 DV。

deification:奉若神明;天主化;神化。

Deipara(L.):天主之母:指耶稣基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因为她是降生成人的永远天主子的母亲,而圣子本身就是天主。又称 Dei Genitrix。

deism:(1) 自然神论;自然神教:一种虽不否认神的存在,却拒绝接受基督徒对神和宇宙传统看法的论调。(2)理神论。

Deity:(1) 神明;神性;神碉:对造物主较抽象的称呼。(2) 天主:对造物主较具体的称呼。

delegate, apostolic:宗座代表;教宗代表:不具外交身分的教宗代表。如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蔡宁总主教等。详见 papal legate。

Deluge, the:洪水:旧约记载,天主曾以洪水处罚人类的罪行(创六9;八14;伯前三20)。又可称 Flood。

demon:魔鬼;恶魔;邪魔(神)。与 devil 或 satan 同。

demoniac:邪神的;附魔者:指着了魔、被魔鬼控制的人(玛十1)。

demoniac possession:附魔;鬼附身。

denomination:宗派;教派名称。

Deo gratias(L.):感谢天主。

Deo volente(L.):只要天主愿意;奉天主圣旨;神意。英文称 God willing。

deposit of faith:信仰宝库;信仰遗产:指教会所保存的基督启示之全部真理,包括救恩史(新、旧约)的伟大行动,以及透过圣事、圣经、圣统制度、圣神不断的助佑而在教会中流传至今的所有道理(弟前六20;弟后一12,14)。

Deus(L.):天主;神;上帝(基)。英文称作 God。

Deuteronomy:申命纪;申命记(基):旧约梅瑟(摩西)五书之一。可称为梅瑟的遗嘱-梅瑟把西奈山的法律重新详述一遍。

devil:魔鬼;恶魔;恶神;邪魔;撒旦(殚):指邪恶的精神体(存在物)。与 satan 或 demon 同。拉丁文称作 diabolus。魇首称路济弗尔 Lucifer。

devil's advocate:列品调查员。详见 advocate, devil's。

devotion:(1) 虔诚;奉献;敬拜。(2) 热心神工;敬礼。如念玫瑰经、拜苦路、九日敬礼、恭敬耶稣圣心等。

diabolus(L.):魔鬼。同 devil 或 demon。

diaconate:执事职务。

dialogue:会谈;会话;交谈;对话(集):尤指不同教派间神学性的对话、交换意见。拉丁文称作 dialogus。

Dialogue Mass:对话弥撒;共诵弥撒:弥撒中教友的角色并非作壁上观,却应亲身参与,亦即在弥撒中教友应作礼仪的回应,称之为对话弥撒。

diaspora:流徙;散居;五方杂处:(1) 指海外侨(散)居的或充军的犹太民族;引伸为某地区的少数(基督徒)宗教团体。(2)引伸为海外侨民。(3) 指现代教会。

Didache(L.):宗徒训诲录:是一本古老的基督徒训导文献,该书约于第二世纪(100-130)辑成于叙利亚,1883年始被发现;特别阐述圣洗、告解及圣体圣事举行的过程。全名为 Didache XII Apostolorum。

Dies Irae(L.):主怒之日:从前亡者弥撒中的继抒咏,现已取消;为十三世纪方济会士汤姆斯(Thomas of Celano)所写。此二字为拉丁文,意为「忿怒日」。

Dignitatis Humanae(L.):《信仰自由》宣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7.12.1965),简称 DH。

dignity of man:人的尊严:指人类(包括个人及群体)的崇高和尊贵。因为人有灵魂、是照天主肖像而受造的、由降生成人的基督所救赎得享永生。

dimissorial letter:领圣秩许可证;领圣秩委托书:本教区主教委托其他主教授与圣秩的文件(法典1052)。

diocesan clergy:教区圣职人员。详见 clergy, diocesan。

diocesan presbytery:教区圣职团:包括教区内所有的圣职人员。

diocese:教区;主教辖区:圣座所指派由主教全权管理的教会行政区域,亦即托付给主教并在司铎团协助下所牧养部份天主子民的地区教会。如台湾地区共分七个教区:即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花莲。由本堂神父管理的区域称「堂区」,与教区有别。

direction, spiritual:神修指导;灵修指导。

director, spiritual:神修指导;灵修导师;神师(神父)。

discalced:赤足的:指赤足的会士。如圣衣会、嘉布遣会等。

discernment of Spirit:分辨神类:探寻天主旨意。

disciple(s):门徒;使徒(宗徒);信徒;弟子:接受耶稣思想并追随惦的人,指:(1) 耶稣的七十二位弟子(路十1);虽然也可包括宗徒,但严格说来,与十二位宗徒 apostle 有别(玛十2-5)。(2) 宗徒所指派服务教会的人士(宗十六1)。一般信徒(宗十一26)。

Disciples of Christ:基督徒教会;基督门徒会:1827年由坎伯尔二兄弟(Thomas 及 Alexander Campell)成立于美国;其目的在于恢复早年的教会,废除一切晚近神学名称及组织等。又名坎伯尔派 Campellites。

Disciples of the Lord, Congregation:主徒会:为首任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Cardinal Celso Costantini,于 1953年升为枢机)于 1931年在中国创立的中国圣职修会,强调文化传教。除在台湾工作外(设有恒毅中学、恒毅杂志、若干堂区),并在马来西亚及印尼创办学校及活动中心,为全球华人服务。拉丁文称作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简写为C.D.D.。

discipli Domini(L.):(1) 主的门徒;主徒。(2) 主徒会士。英文称作 disciples of the Lord。

discipline:(1) 训诫;纪律;修练。拉丁文称作 disciplina。(2) 苦鞭:教会用于自责之皮鞭;中古世纪之修士、修女多用之。使用时应有神师指导,并不得残害身体。参阅 flagellation。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 Congregation for the:圣事部:1908年由教宗碧岳十世(St. Pius X)所创立,主管有关圣事事宜,如婚姻及圣秩(神品)有效的检定等。

dis-establishment:非国教化:废除政府对国家教会的支持及控制。

disparity of cult (worship):信仰不同:乃教会法律名词,指受洗的天主教徒与未受洗者未经许可不得结婚;为教会婚姻限制之一(法典1086)。拉丁文称作 disparitas cultus,亦即 matrimonium mixtum。

dispensation:豁免;宽免:在特别情况中,解除遵守教会法的义务;凡有执行权力者,在其主管权限内,均得给予(法典85-93);如斋戒日的豁免;拉丁文称为 dispensatio。但与赦免 absolution及免除 remission有别。

dispenser:执行者;授与者:指有权执行豁免者或授与特赦者。

dissenter:反国教者:指非「英国国教信徒」。

dissident:(1) 有异议者;分离者:指与天主教有异见者(参阅法典752-753)。又称 dissent。(2) 背离国教者。

dissolution of a marriage:婚姻的解除:双方己领洗的「完成而既遂的」有效婚姻,除死亡外,任何人间权力,或任何原因皆不得解除。至于己领洗的「未遂婚姻」在某种特殊情况和条件下,教宗有权解除(参阅法典1142-1147)。此外,双方未领洗者所缔结的婚姻,一方领洗后,为了保护信仰,可经由保禄或伯铎特权解除之(详阅 pauline privilege 及 petrine privilege)。

distraction:分心:多指祈祷时注意力不集中。祈祷时若故意分心走意,是对天主不够尊敬的表示。

distribution of Holy Communion:送圣体:分送圣体让教友恭领。神父不足时,受过训练的教友亦可分送圣体。

ditheism:二神论;善恶二元论。

Dives In Misericordia(L.):《富于仁慈的天主》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30.11.1980)。

Divinae Consortium Naturae(L.):《分享天主性体》宪令:教宗保禄六世所颁(15.8.1971)。

divination:占卜;卜卦;算命:为教会所禁止的迷信行为。和先知所传达天主的预言 prophecy 截然不同。

divine:神圣的;神的;天主的;神性的;天赐的。

Divine Comedy:神曲:由天主教诗人但丁 Dante Alighieri 于1321年所写,义大利原文称为 La Divina Comedia。反映但丁对十三世纪教会神学和哲学的看法。畅谈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为了纪念基督 33岁,每部共 33首诗歌,再加上序文,共计一百首。旨在让世人经由天主的助佑和自己的修炼,能够获得天主的救援。神曲亦为中古世纪的文学名著。

Divine Law:神律。

Divine Office:时辰颂祷礼;日课;大日课经;本分经:圣职人员(及虔诚教友)每日(代表教会)所诵读的经文,旨在圣化一天里的每个时辰:「伯多禄和若望在祈祷的时辰,即第九时辰,上圣殿去」(宗三1)。又称(详见)Breviary。

Divine Praises:赞美经:一连串称赞天主、基督、圣神、圣母、天使及圣人的简短经文,通常用于圣体降福后。其词为:赞美天主;赞美天主之圣名…等。此经文始于第十八世纪。

divine service:祭礼;礼仪;礼拜;宗教典礼。亦指天主教拜占庭礼(东方礼)的弥撒。

Divine Word Missionaries:圣言会:由德籍杨生神父(Arnold Janssen)于1875年所创立的国际性男性传教修会;于1932年接管北平辅仁大学;来台后在嘉义创办辅仁中学,并主持台湾辅仁大学理工、外语及民生三个学院。中国首任枢机田耕莘即为该会会士。原名 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拉丁文称作 Societas Verbi Divini,简写 S.V.D.。

divine worship:敬礼;礼拜。拉丁文称作 cultus divini。详见 worship。

divinity of Christ:耶稣的神性;耶稣的天主性(若三16;十四9)。

divinization:神化:分享天主的生命。

Divino Afflante Spiritu(L.)):《圣经注释》通谕:为教宗碧岳十二世于1943年所颁布。

divorce:离婚:指夫妻间正式的解除婚姻的关系及义务。双方已领洗教友的「完成而既遂」的有效婚姻,除死亡外,任何人间权力,或任何原因皆不得解除(法典1141)。有充足合法理由时,可允许分居(法典1151-1155)。

D.N.:我们的主:是拉丁文「Dominus Noster 我们的主」的缩写;而拉丁文的全称是「Dominus Noster Jesus Christus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简称 D.N.J.C.。

do ut des(L.):我给你,为等你还报。

Docetism:幻身论;幻象论:教会初期基督学的异端-主张基督并无真实身体。

doctor gratiae(L.):恩宠圣师:圣思定(St. Augustine)的别名,因他强调圣宠的重要而得名。

doctor of the Church:圣师;教会博士:乃教会追赠有功于教会之圣人作家的名衔,始于第八世纪。如圣安博、圣业乐、圣思定、圣国瑞、圣巴西略、圣道茂等圣师。1997年传教区主保圣女小德兰也被列为最年青的圣师。

doctrine:(1)教义;教理;道理;信条;教诲:指教会的训示,是以(导师)基督所传授的教诲-福音的救赎喜讯为主题,有系统的阐释基督宗教的教义。(2)学说;学理;主义。拉丁文为 doctrina。

dogma:信条;信理;教条;教理;教义;定论:指教会对天主启示的信仰或道德真理的隆重宣示,要求全球教友信服。又称 dogma of faith信德的道理。拉丁文称作 dogma de fide。

dogma, definition of:钦定信条;信理定断;信理界定:指教会最高训导权-教宗或大公会议的众主教,以其不可错的特恩,隆重宣布应当信从的信仰或道德教义(法典749)。

Dogmatic Theology:教义神学;信理神学:以推理方法,将启示的信条,加以解释的神学。有别于伦理神学,前者着重于认知天主及其活动,后者着重于研究应如何规范人的行为。

dogmatics:教义学;信理学。

dogmatism:教条主义;独断主义;武断主义。

Dolors of Our Lady:痛苦圣母:指圣母所受的七种痛苦:纪念日在九月十五日。详见 Seven Sorrows of Our Lady。

Dom:(1) 神父;书写时之称谓,(专)指本笃会、熙笃会、嘉都西会等。(2) 主教座堂:德文的主教座堂。(3)主日:Dominica 的简称;见于拉丁语的天主教日历 ordo。

domestic Church:家庭教会;家庭式教堂。

domestic prelate:蒙席:原指供职教宗宫廷的圣职人员,现为一荣衔,由教宗授与功在教会的圣职人员。其正式礼服与主教紫红色礼服相同;西文称 Monsignor。

domicile:设定住所:凡住在某一堂(教)区内,有意长久定居或在该区居留满五年者,即为设定其住所于该区。拉丁文称作 domicilium。

Dominations:宰制天使;宰制天神:出自圣保禄的书信(弗一21)。为九品天使之一。详见 choirs of angels。

Dominic, St.:圣道明:西班牙神父,道明会创始人。见 Dominicans。

Dominica(L.):主日:纪念耶稣复活之日;为拉丁语,全文为 Dies Dominica;英文为 Sunday。

Dominica in Albis(L.):卸白衣主日:指复活节的第二主日。古代复活节前夕受洗者,均应穿白衣,以示心灵洁白,一周后始卸除,故名;今已取消。又称作 Low Sunday 或 Quasimodo Sunday。

dominican school:道明学校(派)。

Dominicans:道明会士;多明我会士:1215年由圣道明 Domingo de Guzman(1170-1221)创立于法国的普卢叶(Prouille),为乞食修会之一,注重讲道,故亦名宣道会 Order of Preachers,缩写为 O.P.。该会对教会神哲学贡献颇多;著名学者圣大雅博(St. Albert the Great)及圣道茂(St. Thomas Aquinas)即属该会。道明会 1631年来华,在福建及台湾传教。为台湾天主教的开拓者。首任中国籍主教罗文藻(西名 Gregory Lopez, 1661-1691)亦为该会会士。

Dominum et Vivificantem(L.):《主及赋予生命者》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18.5.1986)。

Dominus Noster Jesus Christus(L.):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简称 D.N.J.C.。英文称 Our Lord Jesus Christ。

Dominus vobiscum(L.):愿主与你们同在;愿主偕同你们:弥撒及其它礼仪中,主礼司祭对会众之问候语。为拉丁语。会众答以:Et cum spiritu tuo,意为:也与你的心灵同在。英文称作 the Lord be with you,答以and also with you。

Don(It.):(1) 神父;多特指未参加修会的神父。(2) 先生:有时也指有地位的名人。

dona(L.):特恩:亦即恩典。

doomsday:最后审判日;世界末日。

door-money:入堂捐献:依照欧美习俗,除一般捐献外,于特殊机会,在圣堂入口处,设一捐献箱或捐献桌,入堂教友得自由捐献。

Doors, Holy:圣门:指罗马圣伯铎、圣保禄、圣母、圣若望拉特朗四大殿的大门,平时关闭(1975年之前由砖砌成),圣年时打开,表示圣年的开始。凡从圣门进入(并履行某些规定)者都可以获得圣年大赦。圣门之开启与关闭大礼均由教宗亲自主持。

Douay Bible:杜艾圣经:英国教难时,天主教学者在法国杜艾城及里姆斯城 Rheims 首次由拉丁文翻译为英文的圣经;新约完成于 1582年,旧约完成于 1609年,亦称 Douay-Rheims Bible,亦即杜艾-里姆斯圣经,或里姆斯-杜艾圣经。

double effect, principle of:伦理双果原则:当某一行为有善、恶双重结果时应守的原则;在某种条件之下始被允许,不可冒然行事。

dove:鸽:表示纯洁无辜,象征天主圣神。拉丁文称作 columba。

downtown church:都市闹区中的教堂:都市教堂的教友多来自他乡,流动性很大;但附近上班的人员在主日或平日的中午,可就近在该教堂参加弥撒及领受(告解…)圣事。

dowry of religious:修女的入会金:昔日修女入会时先缴交一定数目的入会金,视同修女退出修会时的保险金。现在多已取消。

doxa(L.):荣耀;光荣。同 glory。

doxology:圣三光荣颂(经);赞美词(歌):常用者为:(1) 愿光荣归于父,及子及圣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阿们。拉丁文称作 Gloria Patri…。(2) 感恩礼(弥撒)中的荣福颂:天主在天受光荣…。拉丁文称作 Gloria in excelsis Deo…。又称 angelic hymn。(3) 感恩经的结束词。

dry Mass:干弥撒;实习弥撒:(1) 病人领圣体礼仪时,念一些弥撒中的经文以资激发虔敬之心,但实际上并未举行弥撒。(2) 神学生晋铎前的弥撒实习,并无弥撒神效。

dualism:二元论;二神教。

dulia(L.):敬礼。详见 veneration 及 adoration。

Dunkers:顿克派;浸礼派;浸洗者:该基督新教提倡行三次浸礼,并拒绝宣誓、拒服兵役。

dying, Litany for the:临终祷文:专为弥留病人所诵念的经文。

dynamic and evolutionary concept of reality:由动态进化方面看现实:乃《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所提对现代世界之新看法。

vivienne98 : 2005-10-03#7
Easter:复活节;逾越节;复活瞻礼;耶稣复活。拉丁文称作 pascha。

Easter cycle:复活期:自复活节起,至圣神降临节-五旬节,共五十天。

Easter duty:复活节义务;满四规:按各地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前后,教友应办告解及领圣体,以满全教会四规中的第三规,故称。

Easter eggs:复活蛋;复活彩色蛋:复活节画彩蛋活动,象征耶稣自墓中复活。

Easter season:复活期。

Easter triduum:逾越节三日庆典;复活节三日庆典。拉丁文为 triduum sacrum。

Easter Vigil:复活节前夕;复活节守夜;圣周星期六;望复活。

Easter Week:复活周。

Eastern Catholic Church:东方天主教:指承认天主教教宗的东方教会。

Eastern Church, the:东方教会;东正教:泛指采用与罗马礼不同的东方礼之基督徒团体。

Eastern Orthodox Church:东正教会:指不承认天主教教宗的东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卓、安提阿(约基雅)、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等四个宗主教区。

Eastern Rite, Catholic of:东方礼天主教教友:包括埃及礼 Coptic、衣索匹亚礼 Ethiopian、叙利亚礼 Syrian Rite、加尔底亚礼 Chaldean Rite、亚美尼亚礼 Armenian Rite、南印度马拉伯礼 Malabar、南印度马朗卡尔礼Malankar、马劳尼特礼 Maronite、拜占庭礼 Byzantine Rite等。东方礼天主教与西方拉丁教会之礼仪虽各有千秋,但在信理和与教宗共融上却完全一致。

Eastertide:复活期。

ecce homo(L.):(1) 「看,这个人!」:耶稣戴着茨冠,披着紫红袍出来时,比拉多就对犹太人说:「看,这个人!」(若十九5)。(2) 耶稣戴茨冠像。

ecclesia(L.):(1) 教会;天主教。(2) 会众;团体。(3) 教堂;天主堂。参阅 church.。

Ecclesiastes:训道篇;传道书(基):旧约智慧书之一,主题为:「虚而又虚,万事皆虚」,因而劝人敬畏上主。相传为撒罗满(所罗门)王所写。

ecclesiastic(-al):圣职人士;教士;教会的。

ecclesiastical law:教律;教会法。与 Code of Cannon Law 同。

ecclesiastical tribunals:教会法庭。

Ecclesiasticus:德训篇;息辣书:旧约智慧书之一;详见 Sirach, Book of。

ecclesiology:教会学。

ecology: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爱护大自然的圣方济为生态学主保。

economy, divine:天主创造的计画;天主创造万物;天主永恒措施;天道。参阅弗三9。

economy of salvation:救恩工程;救赎计画。

ecstasy:神魂超拔;出神状态;身外境界:指人与天主非比寻常的结合,为宗教神秘经验之一;因热爱天主,人的感官功能暂时停止,心神游于物外之状态;又称 rapture。

ecumenical:普遍的;世界性的;大公的:源于希腊文 oikoumene;现在多用于宗教间的合一运动及大公会议。

ecumenical Church convention:基督教教派间大集会。

Ecumenical Council:大公会议:由教宗召开的全球主教会议,讨论有关教会的重要问题。现已召开廿一届;最近一次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于 1962-1965年在罗马梵蒂冈召开。详见本书附录。

ecumenical creed:大公信经:如宗徒信经、尼西(才)亚信经等。

ecumenical dialogue:大公会谈;合一会谈:基督宗教各不同派别间之会谈。

ecumenical movement:大公运动;合一运动。

Ecumenical Patriarch:大公宗主教:为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自称。其它教会均未采用。

ecumenism:大公主义;合一运动精神:指教会为了因应时代的需要,以推动基督徒合一为目标,而发起的各种活动与措施,是全球所有基督信徒合一的理想(论)和尝试。

Eden, Garden of:地堂;乐园;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人类始祖堕落前所居住的乐园(参阅创二4-17)。

Edict of Milan:米兰诏书:公元 313年(2月)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所颁布基督徒信仰自由之诏书,天主教历经三个世纪艰苦奋斗后,终能在罗马帝国公开传布福音。

edification, Christian:(1) 基督奥体;教会之建立(弗四12)。(2) 教化;启迪;立好榜样。

education, Catholic:天主教教育:父母有教育其子女的义务和权利,包括接受天主教教育在内,而人灵的牧者有责任运用一切方法,务使所有信徒均能获得天主教教育(参阅法典 793-795)。

ejaculation:短经;短诵;热心短诵:可反复诵念的简短经文。如「吾主,吾天主」或「感谢天主」。旧译射祷,意为简短祷词直接射向天庭,求主垂允。详见 aspiration。

Elevation, the:举扬(圣体和圣血):司祭祝圣圣体、圣血后,将之举起(捧举)让会众瞻仰、朝拜;感恩经结束时再度举起,是奉献的表示。前者始于十二世纪,后者始于教会初期。

Elia(Heb.):厄里亚:旧约中先知之一,极力卫护一神的信仰。耶稣显圣容时曾与梅瑟同时出现。

Elohim(Heb.):天主;上主;上帝;神;厄罗音:以色列的天主,上主,旧约用语。

Elvira, Council of:厄耳维拉主教会议:公元324年举行于西班牙厄耳维拉城的会议;会中决定主教、神父、六品应独身;为天主教圣职人员独身法之起源。

emanatism:流出说;流生论:主张受造物均出自天主本体,为泛神论的一种。

Ember days:四季特别祈祷日;四季大小斋:是教会四季的斋期,每次三天。于公元1969年改由各地主教团决定适于本地的日期及方式。

embolism:附加经;辅祷经:弥撒中天主经后之附加经文,又称辅祷经。

Eminence:卓越的(枢机);最可敬的(枢机):天主教对枢机主教的尊称。当面称枢机为 Your Eminence,第三人称为 His Eminence。

Emmanuel(Heb.):厄(爱)玛奴耳;以马内利(基):意为天主与我们同在(依七14;玛一23)。

Enchiridion Symbolorum(L.):(1) 信理资料集:又称神学资料集、古代教会史料集、训导文献选集等。(2) 信理手册:大公会议信理条例手册,以 H.J.D. Denzinger (Denzinger-Schonmetzer) 所编辑的最具代表性。简称 DS。

Enclosure:禁区;围场:指修会会院内的静修地区,闲人免进。

encyclical:教宗通谕;通牒:指教宗写给整个教会的牧函,始自教会初期。多采用拉丁文,原文的首两个字便成为通谕的名称。

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天地终结;世界穷尽:耶稣曾提起世界末日的恐怖情景(玛廿四;路廿一25-28)。

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指十八世纪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趋势:否定传统权威、理性主义抬头、强调自然、接受进步的观念。对礼仪和福传的更新、圣经的研究、打击迷信和错误的宗教习俗等等,有其正面的影响。

ens(L.):存有;存在。详见 being。

Enthronement of the Sacred Heart:圣心为王;圣心家庭之主:指奉献耶稣圣心为王于家庭的敬礼。

envy:嫉妒:七罪宗之一。参阅 sins, capital。

eparchy:拜占庭礼教区:(俄罗斯东正教)拜占庭礼所管辖的教区。其主教称为 Eparch 或 Exarch。

Ephesians, Epistle to the:厄弗所书;以弗所书(基):新约保禄书信之一,写于其被俘时期,指出基督的教会宛如基督的妙身:基督是首,与肢体-信徒合而为一,同时信徒彼此间也应密切连系。

Ephesus, Council of:厄弗所大公会议:举行于431年,会中宣布圣母得称为天主之母。

epikeia(Gr.):法律的权宜解释;公平解释法律原则:指尊重立法原意而不必咬文嚼字,亦即释法宜从宽,尽可能使人受益,而不刁难人。又称 epicheia。

epiklesis(Gr.):祝圣祷词:呼求圣神的祷词。

Epiphany:主显节;三王来朝瞻礼:指天主显现给世人。耶稣降生时,曾藉异星显现给东方贤士(博士、三王)。教会于一月六日举行主显节,藉以纪念耶稣首次与非犹太人接触(玛一1-12)。参阅 apparition。

episcopacy:(1) 主教职位。(2) 主教神品。(3) 全体主教。

episcopal:主教的;主教派的;圣公会的。

Episcopal (-ian) Church:圣公会;主教制教会:为英国安立甘会 Anglican Church传至国外后之称谓;强调主教职权来自上帝。分高派 High Church、低派 Low Church两系。高派礼仪与天主教相似,低派则否。又称 Episcopalian (-ism)。

episcopal collegiality:主教团:指以教宗为首、普世主教为成员的主教团。

episcopal conference:主教团;主教会议。

episcopal synod:主教会议。详见 synod of bishops。

episcopate:主教团;主教职;主教辖区。

episcopus(L.):主教。同 bishop。

Epistle:(1) 宗徒书信;使徒书信:早期教会流行传阅宗徒所写的书信。后来教宗也萧规曹随,以牧函 papal epistle方式向普世教会传达信息,又称 encyclical(world letter)。(2) 书信:弥撒中宣读的书信。拉丁文称作 Epistola。

epistle side:书信边(侧);书信位置:昔日弥撒中读书信的一边(侧),在祭台的左方(面对祭台时则为右方)。

Epistles, Pastoral:牧灵书信:保禄所写涉及牧灵问题的三篇书信,即弟茂德前、后书和弟铎书。

Epistola(L.):书信。同 Epistle。

epistolary:书信集:在弥撒中诵读的书信集;拉丁文称作 epistolarium。

epitome:摘要;提要。

era, the Christian:基督纪元;主历;公元:今日所使用之基督纪元,源自罗马一个隐修院的狄奥尼修院长(Dionysius Exiguus)于 532年推测耶稣诞生于罗马建城后 753年(753 A.U.C.),可能有六年的误差;倒也无伤大雅。事实上基督纪元已为全球所公认。

error:错误:是愚昧的后果,人犯错在所难免,然而,对可以而应该克服的错误,应设法避免,尤其在人际关系和宗教信仰上,宜有追求真理的决心。

eschatalogical:末世论的;末日论的;人类命运的:指有关人类结局的论述,包括死亡、复活、审判及世界的完成。来自希腊语 eschatos,中文译为「末」,终结的意思。

eschatalogy:末世论;末日论;四末论;终末论;来世论;人类命运论:讨论死亡、审判、天堂、地狱,亦即人类生命中四个归宿之理论;与 four last things同。

Esdras, Book of:厄斯德拉书;以斯拉书(基):旧约史书之一;书分上下两卷,下卷亦称乃赫米雅书或希米记(基)Nehemia。写于公元前五世纪。记述犹太人充军回国后约一百年间的历史:亦即从居鲁士解放选民开始,到领袖们重建圣殿、进行宗教革新运动止。Esdras 又名 Ezra。

essence:本质;存有:指某一存在的实质,亦即表达某事物的特质。同 being、esse(L.)。

Esther, Book of:艾斯德尔传;以斯帖记(基):旧约史书之一,记载纪元前四世纪末,犹太女英雄艾斯德尔拯救犹太人免于灭亡厄运的事迹。

et alii(L.):及其它:简称 et al.。英文称 and others。

eternal life:常生;永生;永恒的生命:人死后要永远活下去,不再死亡(若三15)。善人将分享天主永恒的生命。

eternal punishment:永罚。指地狱。

eternity:永恒:永远:指无终止的生命在同一时候完全存在。参阅 eternal life。

ethics:道德学;伦理学:发挥伦理道德的学问,引导人作善恶行为的判断。中国各派哲学都涉及伦理学,而中国儒家、道家、儒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伦理学,对我中华儿女的影响历久不衰。

Eucharist, Sacrament of the:圣体圣事;感恩祭(宴);感恩圣事(礼);弥撒:包括圣事和圣体,是耶稣亲定的至尊圣事,将饼酒变为自己的血肉,祭献天主,养活人灵。圣体圣事一方面纪念主的死亡及复活,使十字架的祭献功效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圣体又是饮食,让人的超性生命得到滋养、圣化、成长(法典 897)。原文来自希腊文 Eucharistia,意指感恩,通常称作 Most Holy Eucharist,或 the celebration of the Eucharist。

Eucharistic adoration:朝拜圣体;拜圣体:朝拜面饼形(圣体)中的耶稣基督。中世纪就已开始。

Eucharistic Celebration:举行感恩祭;感恩(圣体)圣事庆典;作弥撒。详见 Mass。

Eucharistic Congress:圣体大会:以敬礼耶稣圣体为目的,而隆重举行的宗教集会,其中包括举行弥撒、明供圣体、圣体游行、圣体降福以及公开证道等。分:(1) 国际圣体大会:为世界性的圣体大会,1881年开始于法国里耳(Lille),每四年一次轮流在各国举行。(2) 全国圣体大会,或某省、某区圣体大会等。

Eucharistic fast:圣体斋;空心(腹)斋:领圣体前需空腹以示对耶稣的敬意,往昔(第三世纪起)自半夜开始应断绝一切饮食;现今(1964年后)领圣体前一小时不得进食物和饮料,但清水和药物不在此限,而老人及病患也不必遵守此规定(法典919)。又称 fasting communion。

Eucharistic Liturgy:感恩祭;感恩礼(仪);弥撒:是基督徒最重要、最庄严的敬礼。详见 Mass。

Eucharistic minister:感恩祭主持人;主持感恩祭者。

Eucharistic Prayer:感恩经;弥撒常典(旧称);弥撒正则:亦即 Canon of the Mass,为弥撒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中包括成圣体及成圣血、举扬圣体及圣血之礼;自颂谢词 Preface 起,至天主经止。

Eucharistic Sacrifice:感恩祭。

Eucharistic Service:感恩礼;弥撒。同 Eucharistic Liturgy。

Eucharistic Species:圣体的饼、酒形像:祝圣过的饼、酒,在外观上仍有饼酒的形像,虽觉察不出有何变化,但实质上已变成耶稣的圣体、圣血。

eugenics:优生学:使用不正当方法的极端优生学,不为教会所接受。希腊文称作 Eugenes。

euthanasia:安乐死;安乐无痛致死;安死术;无痛致死术:可分为:(1) 消极安乐死-自然死:指无痛苦的(快乐)死亡,只为减轻病人死亡过程中的痛苦,让病人安详离世。这也是许多医院设置安宁病房的目的。台湾立法院于两千禧年五月廿三日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为尊重不可治愈末期病人的医疗意愿,可以拒绝施行心肺复苏术等急救,以较有尊严的方式自然离开人世,免受拖延时日的痛苦,但仍对病人施予减缓痛苦的安宁医疗照护。教会鼓励用各种方法免除病人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至于停止昂贵的、危险的、特殊的治疗,能是合法的,因为这只是接受了「不能阻止的死亡」。(2) 积极安乐死:目的不仅为减轻病人死亡过程中的痛苦,更是为加速或缩短病人死亡的过程(如服用致死药剂);故此又称慈悲杀害 mercy killing;因而构成杀人罪行,严重违反人的尊严,并对(生活的)天主不敬,而大多数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也都抱持反对或怀疑态度。

evangel:福音;好消息:基督宣示救赎世人的佳音。

Evangeliarium:福音选读集;四部福音:多在弥撒中使用。同 Evangeliar。

evangelical:福音的。

Evangelical Church:福音教派;信义教会:强调因信基督即可得救,至于教会中的礼仪及善行则属次要。

Evangelical Counsels:福音劝谕:指神贫、贞洁、服从三德。详见 counsel。

Evangelii Nuntiandi(L.):《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由教宗保禄六世所颁(8.12.1975)。

Evangelist:(1) 圣史;福音作者:指写作四部福音的人。有人以特殊的图像代表四位圣史:人代表玛窦、狮子代表玛(尔)谷、牛代表路加、鹰代表若望。(2) 布道员(师)。

evangelize:(1) 宣传福音;福传:每位基督徒均有福传义务。(2) 福音化;皈依福音。

Eve:厄娃;夏娃:人类始祖、众生之母(创三20)。

eve:前夕;望日;前日:指天主教庆节的前一日。

evening Mass:晚间弥撒;下午弥撒:1953年教宗碧岳十二世授权各地主教,准许下午或晚间举行弥撒。主日和大节日前夕晚间的弥撒被视为次日的弥撒。

evening prayers:晚课经;晚祷。

evil:缺失;缺陷;罪恶;邪恶;坏事:指某人、事、物应有而未有的优点,譬如瞎眼乃物质缺陷,而欺侮人乃伦理缺陷。

evolutionism:进化主义;演化论:主张宇宙、人类和生物的一切都来自进化,而不承认造物者的存在,教会当然不能苟同此理论;然而我们不反对天主创造多种生物的原始类型,由之逐渐演变成今日各种生物世界之学理。

ex cathedra(L.):以宗座权威:乃教宗正式宣言,教宗以其不能错误的最高权威,对全教会所颁布有关信条和道德的正式公告。

ex(de)jure divino(L.):来自神的规定;藉神力。

ex(de)jure humano(L.):来自人的规定;藉人力。

ex officio(L.):从官职来的;靠职权的。

ex opere operantis(L.):由于人效;人的效力;主观的效力;由人生效:神学名词。

ex opere operato(L.):由于事效;事的效力;客观的效力;由事(功)生效:神学名词。

Ex quo singulari(L.):《礼仪诏书》:指教宗本笃十四世于1742年所颁布,禁止讨论中国礼仪问题的通谕。

Exaltation of the Cross:光荣十字圣架庆日:在九月十四日庆祝。详见 finding of the Holy Cross。

examen:省察;反省。或称 examination of conscience。

ex-cardination:脱离教区:指圣职人员依法脱离某一管辖区,以便转入另一辖区。

Excellency(主教):可敬的:天主教对总主教、主教的尊称;当面称主教为 Your Excellency,第三人称为His Excellency。

excommunication:绝罚:属惩戒罚,旧称开除教籍、逐出教会、出通功、破门律;与 anathema同。受绝罚者禁止举行或接受圣事,也不得担任教会任何职务(法典1331)。

excommunicatus toleratus(L.):可宽容的受绝罚者:因为受罚者对他人无大妨害,故不必回避。

excommunicatus vitandus(L.):应回避的受绝罚者:受罚者恶名昭彰,视之为危险人物,应回避与其交往,以免受其害。今日不再使用此名词。

exegesis:解经学;释经学;解释圣经。又称 hemeneutics。

exegesis, allegoric:寓意释经法。

exempli gratia(L.):譬如;例如:简称 e.g.;英文称作 for example。

exempt(ion):(1)豁免:指免守某条教会法,如不必守斋。(2) 免属的;直辖的:指教会内某个人或团体(修会)不受直属上司管辖,而径自受更高层上司管辖者。

exequial Mass:殡葬弥撒。又称 Funeral Mass。

exercise, spiritual:(1) 灵修功夫;热心神工;神业。(2) 退省;避静;神操。

Existence of God, Arguments for:天主存在的论证;天主实有证明:人从外在客观事实及主观体验、思考,足以推测出天主的存在。譬如从原始动能、宇宙的基源、第一因、最高秩序的布置者和管理者、最高的立法者、真善美圣的根源、绝对的实有、科学家的惊奇发现、文学家和艺术家美妙的作品等等论证,可以发现天主就在我们四周,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惦是全能、全知、万美、万善、无始、无终…的造物主、审判官、慈爱的天父。

Exodus:出谷纪;出埃及记(基):旧约史书之一,记述上主解救选民脱离埃及,与选民订立盟约,以及颁布十诫等重要史实。

exorcism:驱魔;赶鬼;驱魔(邪)经;驱魔(邪)礼仪。

exorcist:(1) 驱魔者。(2) 三品修士。现已取消。

expiation:赎罪;补赎。

expiatory penalties:赎罪罚:用以处分犯罪人的永久性或暂时性之处罚,除法律制定的处罚外,尚能包括限制居所、褫夺公权、调职、撤职等等(参阅法典1336-1338)。

expositio(L.):阐释。

exposition of Blessed Sacrament:显供圣体;明供圣体:自圣龛中请出圣体供于祭台明显处,让教友崇拜的礼仪(法典941-943)。

extra Ecclesiam nulla salus(L.):教会之外无救恩:圣启廉 Cyprianus名言;指世人得救,皆因主恩;教外之善意人士虽可得救,其救恩亦来自基督。或谓 extra Ecclesiam nemo salvatur(L.)。

extra-liturgical worship:教会礼仪外之敬礼;非礼仪之敬礼:如圣体降福、拜苦路、念玫瑰经等。

Extra-ordinary Ecclesiastical Affairs, Congregation of:非常教务部:1793年教宗碧岳六世设立,以处理当时高卢王国事件;教宗碧岳七世于1814年扩大其范围,处理全教会一切划分教区、任命主教等事件。现改为主教部。

extra- sacramental worship in common:圣事外的礼仪共享:例如天主教与基督教人士联合祈祷等,并不涉及狭义的圣事分享。可参考拉丁文之 communicatio。

Extreme Unction:病人傅油圣事;病人圣事;终傅圣事(旧名):七件圣事之一。教友病重时,当请神父傅(敷)油,使之增加恩宠,赦免罪过,并减轻甚至消除精神及肉体方面的苦痛(雅五14-15)。现称 Anointing of the sick。

Exultet(L.):复活宣报;复活颂:圣周六复活前夕,所唱复活宣报的拉丁文首句:「请欢欣踊跃…」。

Ezechiel, Book of:厄则克耳书;以西结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厄则克耳为四大先知之一,首先预言以民因敬拜邪神及不守主诫而招致天主的惩罚-圣城毁灭及流亡异国;直到他们悔改,才能回归故里,重建家园。

vivienne98 : 2005-10-03#8
faculty:(1)权力;权;才能;特权;许可:教会赋予圣职人员行圣事、听告解、讲道等之权力。(2)官能;能力;五官;三司:即理智 intellect、记忆力 memory、意志 will。教会过去习用之三司指明悟、记含、爱欲。拉丁文称作 facultas。

faith:(1)信德;信仰;信条;信理;信奉:指人答复天主爱的邀请,让惦作心中的主人,并愿意按照惦的旨意行事;拉丁文为 fides;是天主所赐三超德之一,其它二德是望德 hope、爱德 charity。(2)信心;信任。

faith, act of:(1)信心行为;启发信德。(2)信德颂:习用祈祷文之一。

faith, profession of:信仰的宣认;信仰的表白:包括宣布信仰的行动和经文。譬如教会首长就职前应作信仰的宣认。

faith and order movement:信仰与组织合一运动:系基督教国际传教协会推行的合一运动。

faith healing:信仰医治;信心医疗;信心治病。

faithful, Mass of the:信友弥撒:今称圣祭礼仪,指自奉献礼至领圣体部分,属于弥撒的圣祭礼仪,与前一段的圣道礼仪共同构成弥撒之全部。

faithful, prayer of the:信友祷词。详见 prayer of the faithful。

faithful, the:教友;信友;教徒;平信徒;信徒。又称 Christian 或 laity。

faldstool:坐凳;跪凳:主教举行礼仪时所用的坐凳或跪凳。

fall of man:人类堕落:指创世纪二至三章记载的原祖父母背叛天主的罪行。

fallen angels:魔鬼;堕落的天使:因抗命被天主放逐的天使,圣经未曾详述。又称 Satan、demon、devil、Lucifer(魔首)、Father of Lies(撒谎之父)。

fallen nature:堕落后的人性;原罪后的人性:指旧约创世纪所记载原罪的后果,亦即亚当和厄娃因他们的罪过丧失了原始的圣德和义德。这种缺失称为原罪,其后果是:招致人性脆弱,又受无知、痛苦、死亡之困扰,并倾向于罪恶-私欲偏情。

Family, Holy:圣家:指由耶稣、玛利亚、若瑟所组成的神圣家庭。

family Bible:家庭圣经:此圣经手册附有家庭成员领洗与坚振等记录。

Family Rosary:家庭玫瑰经:由家庭玫瑰十字军发起的家庭诵念玫瑰经活动,旨在提倡家庭共同祈祷的习惯。1942年开始于纽约,其口号为 「家庭祈祷,永远和好 The family that pray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

fanaticism:狂热;盲从。

fasting:守斋;节食;禁食;大斋:为宗教、伦理理由而行的禁食,是赎罪及牺牲的表示。教会有大斋 fasting、小斋abstinence的规定:(1)大斋:未满六十岁的成年教友应守大斋,即大斋日只可饱食一次,其它两餐可略进一些食物。(2)小斋:十四岁以上的教友应守小斋,即每周五禁食肉类(鱼虾除外)。每年圣灰礼仪日及耶稣受难日应守大小斋(法典 1250-1253)。

fasting Communion:圣体斋。详见Eucharistic fast。

fatalism:宿命论:主张人生所发生的事件自己无法掌握,完全超越人的力量,而忽略了人自由之重要角色。

Father:圣父;神父:(1)圣父:三位一体天主(造物主)的第一位。(2)神父、神甫、司铎:指天主教的司祭;因为司祭施行圣事时与教友的关系类似父子的互动,因而有此称呼。详见 priest。简写为 Fr.。(3)教父 Fathers of the Church:教会初期的神学家称为教父,并非洗礼时的代父 godfather。

Father, Holy:圣父:对教宗的尊称。

father, spiritual:神师神父;神修导师:指导灵修生活的神父。

Father of Lies:谎言之父:指魔鬼(若八44)。

Fathers of the Church:教父:教会初期圣德卓越的作家。详见 church, father of the。

fathers of Council:教长:参加大公会议的主教及会长等成员。

Fatima:法蒂玛:1917年圣母显现给三牧童之地,在葡萄牙。详见 Our Lady of Fatima。

fear:敬畏:圣神七恩之一。参阅 gifts of the Holy Ghost。

fear of God:敬畏天主;畏天。(箴十五33)。

feast, cardinal:主要庆节:指主显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

feasts, rank of:庆节等级;节庆等级;瞻礼等级:目前共分主日、节日、庆日、纪念日,余为平日。

feast day:庆节;节庆;瞻礼;庆典;节日;庆日;纪念日:根据宗徒的传统,以庆祝逾越奥迹的主日为优先当遵守的庆节,其它的大庆节分别是:圣诞节、主显节、耶稣升天节、基督圣体圣血节、天主之母节、圣母始胎无原罪节、圣母升天节、圣若瑟节、圣伯铎及圣保禄宗徒节、诸圣节等。在中国隆重庆祝圣诞节,其它庆节或取消(当守的义务)、或移到主日庆祝(法典1246)。feast拉丁文称作 festum。详见 feast day。

feast of our Lady:圣母庆节:如八月十五日为圣母升天节、十二月八日为圣母无原罪节等。

feast of our Lord:主的庆节:如圣诞节、复活节等。

feast of precept:法定庆节:旧称罢工瞻礼,根据圣教四规之第一规指示,主日及法定庆节,信友应停止劳动,并参加弥撒,与 Holiday of obligation 同。

fellowship:团契;团体;会。

feria(L.):瞻礼;参礼;庆节;节庆:原意指信友每天到教堂,参与宗教礼仪,亦即「瞻」视「礼」仪。昔日每(礼仪)周的称呼是:(1) Feria Secunda 瞻礼二(星期一、礼拜一)。(2) Feria Tertia 瞻礼三(星期二、礼拜二)。(3) Feria Quarta 瞻礼四(星期三、礼拜三)。(4) Feria Quinta 瞻礼五(星期四、礼拜四)。(5) Feria Sexta 瞻礼六(星期五、礼拜五)。(6) Feria Septima 瞻礼七(星期六、礼拜六),又称 Sabbatum 安息日。(7) Dominica 主日、星期天(日)、礼拜天(日)。参阅 De ea。

ferial day:平日:与主日或庆节相对照。

fiat(L.):命令;成就:天主造世时,一言即成之命(创一3)。

fideism:唯信主义;信心主义;信仰过重说:认为只须信仰,不必靠理性。

fides(L.):信德。同 faith。

Fides, News Service:信德新闻社:1927年由教廷传信部所设立,原名为 Agenzia Fides。1998年6月4日开始有中文版,名为信仰国际通讯社-Xinyang guoji tungxunshi,旨在让中国人获知教宗的活动、以及普世教会的福传信息。E-mail:chinese@fides.org。

field Mass:露天弥撒:在教堂外所举行的弥撒。

filiation:(1)亲子关系:指天主圣子生于天主圣父,亦即耶稣基督与天主圣父的关系。(2)义子:世人经由耶稣成为天主的义子。(3)属下:修会会士中,下级与上级的从属关系。

Filioque(L.):及圣子:指圣父及圣子共发圣神。

final perseverance:恒心至死;坚持到底:是天主的特恩。

Finding of the Holy(True)Cross:寻获十字圣架:纪念公元326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之母海伦Helena皇太后,在耶路撒冷加尔瓦略山一带地下找到(传说是)耶稣被钉的十字架之事迹。君士坦丁皇帝特在原址兴建耶路撒冷圣十字架大殿供奉该十字架。庆日在九月十四日,称之为光荣十字架庆日Exaltation of the Cross。该十字架共分为三分:一分留在耶路撒冷,一分送往君士坦丁堡,一分带到罗马。

finger bowl:洗手盘;水盘:弥撒中用以洗主祭者手。

fire, hell:地狱之火:新经形容处罚恶人(永不止息)的地狱之火。

fire, holy:圣火:指复活节前夕所祝圣之火,象征从死者中复活的基督,光照普世,以惦的真光驱散世人心灵的黑暗。

first cause:第一因:根据因果律哲学,凡事有果必先有因,宇宙间的万象,因果相循,直线上推,推到最后,称为第一因,乃众果之因,亦即所有存在物之源头,哲学家圣道茂称此第一因为造物主、天主。

first Communion:初领圣体;开圣体:第一次恭领圣体,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first Friday:首星期五;首瞻礼六:每月第一个星期五是特敬耶稣圣心之日。

first fruits:初果;时鲜:圣经中以色列人把最先成熟之蔬菜水果及五谷奉献给天主(肋廿三9-21;出廿三19;申廿六1-11),以示饮水思源、感恩图报。

first parents:原祖父母;始祖:指亚当和厄(夏)娃。又称 Protoparents。

first Saturday:首星期六;首瞻礼七: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是特敬圣母的日子。

fish:鱼:基督的象征,教会初期在教难中,教友彼此间所用的暗号。希腊文鱼为 ichthus,是「耶稣,基督,天主子,救世主 Iesous Christos, Theou Uios, Soter(Jesus Christ, Son of God, Savior)」之缩写。这暗号是在地下墓穴发现的。

Fisherman, Ring of the:渔人指环(印信);教宗权戒。详见 Ring of the Fisherman。

Five Wounds, the:五伤:指基督被钉十字架上两手两足及肋旁之伤。

flabella(L.):扇子:仪礼用的扇子,昔日教宗正式巡行时用;单数为 flabellum。

flagellation:(1)受鞭笞;鞭刑:耶稣所受之刑罚。(2)打苦鞭;自笞:教会用于悔罪、苦修之行为,中古世纪的修士、修女多用之;后来被教宗若望保禄一世取消。昔日使用时有神师指导,不得残害身体,与discipline同。

flesh:血肉之躯;肉体;肉欲;情欲;肉。

Flood, the:洪水;洪水灭世。又称 Deluge(创六9;八14)。

Florence, Council of:翡冷翠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Focolare movement:普世博爱运动:由义大利卢嘉勒(Chiara Lubish)女士所创立,号召一些信友形成一个大家庭,在世俗中度福音劝谕的生活;受到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鼓励,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新兴团体,足迹遍及全球,包括台湾和香港。

folk religion:民间信仰:中国一般老百姓的信仰即为一例。

font:领洗池。拉丁文称作 fons。

forbidden books:禁书(目录):教会往昔把那些伤风败俗或违反信仰的书籍列一禁书目录,提醒教友不得阅览,以免危害人灵。今日资讯发达,却良莠不齐,防不胜防,教友应自行约束,谨守五官,免受污染。教宗保禄六世予以取消此目录。参阅 Index of Forbidden Books。

foreign missionary:外籍传教士;客籍传教士。

foreign missions:国外传教;外方传教;国外布道:到国外去传布福音,譬如保禄和伯铎二位使徒离开家乡,远赴义大利传布福音,而中国的早期传教士也多来自欧洲。

forgiveness of sins:赦罪:(1)慕道者的罪过-原罪和本罪,经由洗礼可以获得赦免。(2)教友的罪过,经由告解圣事或傅油圣事可获得赦免。(3)因爱天主而发的上等痛悔,罪过立即获得赦免,但事后(对未曾告过之重罪)仍有办告解之义务。

form:形式;形;元形:(1)形式;元形:哲学、神学用语,与物质(质料)matter 相对照。为事物形成之原素。(2)圣事的「形 form」(形式):圣事要件之一,与「质 matter」(物质)共同形成圣事。如洗礼时,主礼者所诵读之「某某,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我给你授洗。」为「形」;倒水洗涤之行动为「质」。拉丁文称作 forma。

forma accidentalis(L.):附属形式;偶然;形式。哲学用语。

forma externa(L.):外在形式。哲学用语。

forma interna(L.):内在形式。哲学用语。

forma substantialis(L.):本体形式;实体形式。哲学用语。

formalism:形式主义:只重外表,轻视内心宗教修养之学理或作风。

formula:信条;信经;公式。

formula Missae(L.):弥撒规程。

fortitude:(1)勇德:四枢德之一,详见 cardinal virtues。(2)刚毅:圣神七恩之一,详见 gifts of the Holy Ghost。

Forty Hours:四十小时明供圣体:一连四十小时将圣体隆重地恭置于圣堂,供信众朝拜;此一特敬圣体的仪式始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义大利。由教宗克来孟(Clementine)十二世于1736年正式宣布,故又称Clementine Instruction。教宗碧岳十世于1914年予以修订。

forum:法庭:教会对教友行使权力的范围或辖区。

forum, external:外庭;公开范围;外在范围:指教会处理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外在行为;属于法律范围,如打伤人,以治权可免除其罚。

forum, internal:内庭;内心范围;内在范围:指教会处理教友个人之良心问题;属于良心道德范围,如怀恨人,以圣化权可赦免之。

Foster Father of Our Lord:耶稣之养父;耶稣鞠养之父:指圣若瑟。

four last things:四末:指死亡、审判、天堂、地狱。为末世论(eschatalogy)之主题。

fraction:分饼礼;掰饼礼;擘饼礼:在弥撒中诵完天主经后、领圣体之前举行此礼。同 breaking of bread。

Francis of Assisi, St.:圣方济.亚西西:旧译名方济各(1181-1226),1224年自己的身体印了五伤,亲身体验到耶稣所受的十字架痛苦,1228年列入圣品,又称五伤圣方济,为一平民化的义大利圣人。创立了方济会;该会先后分出三支:方济小兄弟会 Order of Friars Minor(1209年),方济住院会 Conventuals(1415年),嘉布遣会 Capuchins(1525年)。

Francis Xavier, St.:圣方济.萨威:旧译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西班牙籍耶稣会神父,1541年到印度、马六甲及日本各地传布福音,达十年之久,劝化多人归正。1552年死于中国上川岛。被教会奉为传教区主保。

franciscan:方济会士;方济会的。

frankincense:乳香:耶稣诞生时,东方贤士献与耶稣的三种礼物之一;其它二礼为黄金及没药(玛二12)。

frater(L.):修士;弟兄。缩写为 fra。

fraternal correction:友谊规劝。详见 correction, fraternal。

free will:自由意志:人有自由抉择的能力,因此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freedom, religious:宗教自由;信仰自由:人类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1年所倡导的四大自由之一。梵二大公会议宣示:社会应给与个人按自己的良心信仰宗教的自由,不得用任何方式阻止或威胁之。法典227、748条亦有明文规定。

freedom of worship:信仰自由;宗教自由:人有根据自己良心敬天之权利,任何人或政权都不得干涉。

freemasonry:共济会;互助会;马松党:乃国际性之秘密互助团体,1717年成立于伦敦,直接反对基督教义,天主教严禁教友加入。其会员称 freemason 或 mason。

freethinker:自由思想者:拒绝接受宗教权威或传统信仰,亦即对宗教信仰自作主张者。

friar:会士;修士:托钵的会士,多指方济、道明、加尔默罗等会会士。

friary:会院;托钵会修院:多指方济、道明、加尔默罗及思定等会会院。

Friday:星期五;礼拜五;瞻礼六。

Friends, Society of:公谊会;贵格会;教友派:为基督教派之一支,十七世纪中叶由福克斯(George Fox)成立于英国,反对形式上的宗教,注重所谓「内心之光」。

fruits:神效;成果;神恩:指圣事的效果。

fruits of the Holy Spirit:圣神的果实;十二神恩:即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宽宏、仁慈、贞洁。前九项出自迦五22-23,后三项为教会所添加。

full of grace:充满圣宠;满被圣宠:天使祝贺圣玛利亚的辞句(路一28)。拉丁文称作 gratia plena。

fundamental option:基本抉择。

fundamental theology:基本神学:研究天主启示的神学。

Fundamentalism:基本主义(教义);保守主义;基要主义:1918年美国路德派(某一支)的主张,强调直解圣经,尤以反对进化论著称。

Fundamentalist:基本教义派。

funeral Mass:葬礼弥撒。同 exequial or burial Mass。

funeral rite:殡葬礼:教会藉此礼为亡者祈求神助、对遗体致敬、同时也为生者带来希望和慰藉。此外,教会近来虽不反对火葬,但竭力推荐土葬(法典1176)。

vivienne98 : 2005-10-03#9
Gabriel:佳播天使;加俾厄尔天使:佳播天使曾奉天主差遣,向玛利亚报告她将要作救世主耶稣的母亲(参阅路一26-38)。

Galatians, Epistle to the:迦拉达书;加拉太书(基):新约保禄书信之一,致迦拉达教会之书信,撰于公元56-57年之间;保禄一则极力证明自己的宗徒职权,一则力陈旧约法律为成义无用,必须靠对基督的信德,最后提出了生活的劝言。

Galilean:加里肋亚人;加利利人(基):多指耶稣-The Man of Galilee。

Galilee:加里肋亚省;加利利省(基):耶稣的故乡,在以色列北部。

Galileo case:伽利略事件:十七世纪教会所处理的引起争议的事件;伽利略根据哥白尼神父(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之假设,主张太阳为宇宙中心及地球转动学说,并以为此说似与圣经有所抵触;教会当局认为伽氏妄引圣经,颇为不满;将其软禁,并将其学说也判为异端。近代教会人士对当时处理此事件之双方误会表示遗憾。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业已平反此案。

Gallican liturgies:高卢礼仪:是受东方影响的早期西方礼,曾流行于西欧、法国、德国、爱尔兰、英国、义大利北部等地区。今只有法国里昂教区仍采用。

Gallicanism:高卢主义;法兰西主义;加利刚主义:乃十七世纪法国部分教会人士的主张,限制教宗权力,高抬国家的思想,强调法国教会的独立。

gate of Heaven:(1)天国:天国之门:为人类得救的途径;指耶稣打开了天门。(2)上天之门:圣母德叙祷文中的一句,指圣母玛利亚助人得救升天之意。

gates of hell:地狱之门;阴间之门:隐喻地狱(玛十六18)。

Gaudete Sunday:喜乐主日:指将临期第三主日,或四旬期第四主日;虽在补赎、等待期间,因充满希望而喜乐,因而特在该主日欢乐庆祝一番。现已不再用此名称。拉丁文称作 Laetare Sunday。

Gaudium et Spes(L.):《论教会在今日世界牧职》宪章: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中以「Gaudium et Spes 喜乐与希望」开始之宪章(7.12.1965)。简称 GS。

Gehenna:地狱:原为耶路撒冷南方一山谷,因终年烧垃圾、放尸体而被人比作地狱;新约多引用之(谷九43)。参阅 Hell。

genealogies of Jesus, the:耶稣的族谱:玛窦和路加福音分别记载了耶稣的族(宗)谱。路加从耶稣开始,经由达味王、亚巴郎,上溯到亚当,以证明耶稣为全人类的救主。而玛窦从亚巴郎开始,经由达味王,直到耶稣,证明惦就是预许的默西亚。二族谱的名字也不尽相同,路加大约着重血统关系,而玛窦可能是按照世系法列出。

general:(1)一般的;全体的;普遍的;总的。(2)修会总会长。

general absolution:总赦免;总赦罪:特殊情况或危险中不需告明立刻先赦罪(参阅法典961-962)。

general chapter:全体代表大会:多指修会全体代表的大会。

general confession:(1)办告解:信徒应将领洗后所犯的、未曾告明过的、未经直接赦免过的所有之大罪,按类别及次数告明(法典988)。(2)总告解:为了热心谦卑理由,把以前(一生或某一时段)业经告解圣事赦免过的罪,重新再告一次。

General Judgment:公审判:世界末日时天主审判全人类(玛廿五31-46)。

Genesis, Book of:创世纪;创世记(基):旧约第一部;描述万物起源,表示上主与世人和以色列最初订立的盟约。普通以为梅瑟所作,资料来源出自口传。

Gentiles, the:外邦人;异教徒:圣经中犹太人对非犹太人之总称,后来演变成基督徒对非基督徒之总称-但不包括犹太人。

genuflection:跪拜;请安:教友进入教堂时,或举行礼仪时,向耶稣圣体所行的单膝跪拜礼。又可称作genuflexion。

Gethsemani:山园;橄榄园;革责玛尼;客西马尼(基):耶稣受难前祈祷和被捕的地方(路廿二39;玛廿六36-46)。

ghetto:聚居处;居留区:原先指犹太人聚居之处,他们虽散居国外,仍有许多人保持住自己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未被当地同化;后引伸为不愿被大团体同化的小团体;今多指异族或少数族群在城市聚居的区域。

Ghost, Holy:圣神;圣灵:天主第三位。又称作 Holy Spirit。

gift of tongues:语言特恩;方言特恩;说异语特恩:五旬节当天,圣神降临时赐给在场祈祷的人,用各种语言赞颂天主的特殊恩惠(宗二4-11)。有些(圣神同祷会)信友相信、甚至体验到此种特恩今日犹存。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圣神的恩赐;圣神七恩:指来自圣神的恩惠,亦即敬畏、孝爱、聪敏、刚毅、超见、明达、上智。

Gloria in excelsis Deo(L.):天主在天受光荣:弥撒中光荣颂的首句,又称大荣福颂。同 angelic hymn;参阅doxology。

Gloria Patri(L.):愿光荣归于父:圣三光荣颂之首句,全颂译为:「愿光荣归于父,及子及圣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阿们。」。参阅 doxology。

Glorious Mysteries:(玫瑰经的)荣福奥迹;荣福五端:五端为:耶稣复活、耶稣升天、圣神降临、圣母蒙召升天、圣母加冕为母后。参阅 corona。

glosses, scriptural:圣经注解:解释圣经章句的注释。

gluttony:贪饕:七罪宗之一。参阅 capital sins。

Gnosticism:玄识论;唯识论;智识主义:流行于教会初期的异说,强调唯由知识,始能得救。

God:天主;上帝(基);上主;神;天;老天爷(天公):天主是无限美善的造物主和宇宙的主宰,惦是自有的、全能的、仁慈的、永恒的、正义的、神圣的、荣耀的、忠信的、不可见的、智慧的、无所不在的…世人都应信从惦、朝拜惦、依靠惦…好能与惦合而为一,得享永生。

God is dead theology:上帝已死神学。

God the Father:天主圣父;天主父:天主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God the Holy Spirit(Ghost):天主圣神;圣灵:天主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

God the Son:天主圣子;天主子:天主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

Godchildren:代子女;教子女;谊子女:乃洗礼及坚振礼时的代父母(监护人或陪伴者)受托所指导(善度宗教生活)的对象。形同精神上之父母子女的关系。

Godfather:代父;谊父:按教会礼仪,接受洗礼及坚振礼的男性,原则上应有男性陪伴者或监护人,以指导他(代子)的宗教生活。

God-Man:天人;神人合一;神人:指天主圣子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

Godmother:代母;谊母:按教会礼仪,接受洗礼及坚振礼的女性,应有女性陪伴者或监护人,以指导她(代女)的宗教生活。

Godparent:代父母;谊父母:洗礼及坚振礼时,按教会礼仪,应有监护人,以指导代子女的宗教生活。

God's Kingdom:天国;天主之国:乃天主旨意完满达成的境界,亦即善人获得永生,在天堂与诸圣人共融(玛廿五46;廿六29)。同 Kingdom of God。

Golden Rose:金玫瑰勋章:指昔日教宗于四旬期喜乐主日祝圣的金制玫瑰花,赠与教堂、团体或王室。

golden rule:金律:从积极角度看律法,譬如: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玛七12)。而银律 silver rule 则从消极角度去看,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Golgotha:哥耳哥达;髑髅山: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玛廿七33-38)。

Good, the Supreme:至善:神哲学用语,指天主。拉丁文称作 Summum Bonum。

Good Friday:耶稣受难日;圣周星期五;圣周礼拜五;圣瞻礼六。

Good News:福音;救世喜讯。

Good Shepherd:善牧:指基督,兼指圣职人员(若十11)。羊群则指教友。

Good Shepherd Sisters:善牧修女会:1835年由圣女白列迪埃(M. Euphrasia Pelletier)成立于法国;该会修女在台湾主要从事照顾雏妓等弱势族群的工作。

Good Thief, the:右盗:在耶稣右侧同时被钉十字架而回头改过的强盗;相传名叫狄司马 Dismas(参阅路廿三39-43)。

good works:善功;善业:(1)对他人的慷慨奉献和协助。(2)遵守十诫和劝谕、热心祈祷、守斋、救济等。

goods of this world:现世财富。

Gospel:福音;福音经:(1)耶稣带给人类天国来临的喜讯,亦即天主在耶稣基督内为人类实现救恩的宣告。(2)福音经书;指玛窦、玛(尔)谷、路加、若望所撰述的四部福音。(3)弥撒中所宣读的福音。

Gospel, apocryphal:伪福音书:近似福音而未经教会认可的初期教会(一至五世纪)之作品。

Gospel, the Last:最后福音:昔日弥撒结束时所宣读的一段福音,采自若一1-14。今已取消。

Gospel of Nicodemus:尼苛德摩伪经:撰于第四世纪的这篇伪经,作者自称是尼苛德摩。根据若望福音记载,他曾夜访耶稣,并为耶稣办理后事。该伪经对耶稣受审和死亡的描述充满不少巧思,至今仍受大众欢迎。

Gospel side:读福音处;福音诵读位置:指梵二大公会议前,司祭背向教友献祭时,在祭台之右侧读书信、左侧读福音。

Gothic architecture:哥德式建筑:哥德式教堂为十二至十六世纪常见于西欧之建筑,以尖拱、高大、多柱、密布彩色玻璃为特色。

Gothic vestments:哥德式祭衣:其祭披为圆形-掩盖肩膀和手臂;而罗马式祭衣 Romanesque vestments 则为长方形-只掩盖肩膀,而露出两侧手臂。

grace:圣宠;恩宠;恩典:上主赐与世人的恩惠,尤其经由圣事和祈祷而赐与,使人不仅死后可享永生,即使在今生,也能更自由地,以信心、以希望、以爱情欢度现世的生活(参阅法典840;844;961)。

grace, actual:宠佑;助力圣宠;现时恩宠;助人为善的圣宠:指人在皈依的开始,或在圣化的过程中,来自天主的助佑,是天主所赐的超性神恩,开导人的理智好能分辨是非、善恶,感动人的意志以便行善避恶。

grace, efficacious:实效圣宠;有效圣宠:在灵魂上能发挥功效的圣宠。

grace, habitual:宠爱;常存圣宠:是恒常的向善倾向,使人依照天主的召唤而生活和行动;是天主赐给没有大罪的善人之超性生命,得以分享天主的生命,成为天主的义子义女,蒙天主钟爱。又称圣化圣宠grace, sanctifying。

Grace, His:阁下:英国基督徒对总主教的尊称;第三人称。美国用 His Excellency。

grace, illuminating:神光:宠佑之一种,使人头脑清醒,易于行善。

grace, sacramental:圣事圣宠:领受圣事时,圣事本身所赐予之恩(圣)宠。

grace, sanctifying:宠爱;圣化圣宠。详见 grace, habitual。

Grace, Your:阁下:英国基督徒对总主教的尊称;第二人称。美国用 Your Excellency。

grace after meals:饭后经:基督徒用饭后的感恩祈祷文。

grace at meals:饭经;膳时致谢;谢饭祷告:基督徒饭前、饭后习惯诵念的祷词。

grace before meals:饭前经;谢饭祷告:基督徒用饭前的感恩祈祷文。

gradual:升阶经:弥撒中的一段经文,拉丁文为 Graduale,今改为答唱咏 Responsory。

Grail movement, the:女教友传教会:训练妇女传教领袖的团体;1921年成立于荷兰。

gratia(L.):圣宠。同 grace。

Gravissimum Educationis(L.):《天主教教育》宣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8.10.1965),简称 GE。

Great Command:伟大的命令:基督升天前所宣布的命令:「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廿八19)。

Great Commandments of the New Law:新约的伟大诫命:敬天爱人,亦即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玛廿二36-40)。

Great Schism:大分裂:指十一世纪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

Greater Litanies:诸圣祷文;圣人列品祷文;连祷文:恭敬天朝诸圣的一连串祷词。举行圣秩圣事(执事、司铎、主教)或会士发愿时多用之。

Greek Catholics:东方礼天主教徒(友)。

Greek Fathers:希腊教父:指教会初期希腊著名的虔诚神学家,即达修 Athanasius,西略 Basil,亚历山大.启禄 Cyril of Alexandria,耶路撒冷.启禄 Cyril of Jerusalem,国瑞.纳祥 Gregory Nazianzen,国瑞.尼撒 Gregory of Nyssa,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达玛森.若望 John Damascene,奥利振.若望 Origen,亚历山大.克勉 Clement of Alexandria。

Greek Orthodox Church:东方正教(会);希腊东正教。

Gregorian calendar:国瑞历:即现行公历,详见 calendar, Gregorian。

Gregorian chant:国瑞调;格利高里圣歌:天主教所用的四线谱音乐,又称素调 plain Chant,据传为教宗国瑞一世所创始,故名。

Gregorian Masses:国瑞弥撒;格利高里弥撒:为亡者连续举行卅天的弥撒。

Gregorian University:国瑞大学;格利高里大学:罗马耶稣会的大学,为该会创立人圣纳爵.罗耀拉(St. Ignatius de Loyola)所创办。1552年经教宗朱利三世(Julius III)批准,初称罗马公学(Roman College),由于教宗国瑞十三世(1572-1582)大力支持扩建,而改为国瑞大学。

gremial:盖膝布:主教行礼时用。

grotto(It.):小山洞;壁洞:如耶稣圣诞山洞、露德圣母山洞、教堂供奉圣像的壁洞等。

grotto of the Nativity:圣诞山洞:耶稣诞生在伯利恒的山洞,位于圣诞大殿地下。

Guadalupe, Our Lady of:瓜达露北圣母:1531年圣母在墨西哥瓜达露北,显现给印地安人若望.狄埃高(Juan Diego),言明自己是基督的母亲,也希望在原地建一圣殿;不久圣殿即建造完成,成为著名朝圣地,历久不衰。为墨西哥及美洲的主保,庆日在十二月十二日。

guardian:(1) 监护人:未成年人行使其权力时,依从父母或监护人的权力(法典98)。(2)院长:多指方济会的院长。

guardian angel:护守天神;守护天使:每人都有护守天神来护卫,作为天人间的桥梁(玛十八10,宗十二15),教会订十月二日为敬礼护守天使的日子。

guilt:罪咎;罪恶感:指对过错、罪恶、扰乱秩序的知觉、内疚,亦即承担自己所犯之罪行。罪人一旦感到罪咎,经由悔改及补过,可重获心灵的平安。

zhou : 2005-10-03#10
哇,这么多,晕晕

fafan : 2005-10-03#11
可以成为一门专业英语,如果有电子版的《圣经》就好了!

vivienne98 : 2005-10-04#12
zhou 说:
哇,这么多,晕晕
你还晕:wdb18: 太好啦:wdb6: 让你也知道俺看你的小车车的感受:wdb13: :wdb14:

vivienne98 : 2005-10-04#13
fafan 说:
可以成为一门专业英语,如果有电子版的《圣经》就好了!
总在斑斑这淘宝,不好意思.正好最近发疯似地找宗教的英文表达,嘿嘿,先存这,备用:wdb6:

猫人 : 2005-10-04#14
:wdb1:i 服了you

猫人 : 2005-10-04#15
不过每次和老外交流经验的时候有些单词真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宕下来了,留着用,谢谢98

vivienne98 : 2005-10-04#16
猫人 说:
不过每次和老外交流经验的时候有些单词真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宕下来了,留着用,谢谢98
匆匆上来,给你声望.怪了,总碰不上了:wdb2: :wdb24:

fafan : 2005-10-04#17
vivienne98 说:
总在斑斑这淘宝,不好意思.正好最近发疯似地找宗教的英文表达,嘿嘿,先存这,备用:wdb6:
都是为筒子们服务,大家开心!

cast : 2005-10-05#18
收啦,加SW!

vivienne98 : 2005-10-06#19
教堂弥撒时及日常祈祷用经文
天主经 the lord’s prayer
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
Hallowed be thy Name.
Thy kingdom come.
Thy will be done,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And forgive us our trespasses,
As we forgive those who trespass against u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for ever and ever.
Amen.
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阿门.

信经 The Apostolic Creed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maker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Son, our Lord; who was conceived by the Holy Ghost,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suffered under Pontius Pilate, was crucified, dead, and buried; he descended into hell: the third day he rose again from the dead; he ascended into heaven, and sitteth on the right hand of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from thence he shall come to judge the quick and the dead. I believe in the Holy Ghost; the holy catholic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the forgiveness of sin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life everlasting. Amen.

猫人 : 2005-10-06#20

vivienne98 : 2005-10-07#21
Habacuc, Book of:哈巴谷书:旧约先知书;哈巴谷为十二小先知之一,他在神视中,默观天主威严降临,执行公义的审判,并解答先知的种种疑问;该书约成于纪元前605-597年之间。亦称 Habakkuk。

habit:习惯;习性:习惯成自然,逐渐变为第二天性。好习惯称为德行,坏习惯称为毛病。拉丁文称作 habitus。

habit, religious:会衣:修会会士的制服。

habitual grace:宠爱;常恩;长存圣宠。详见 grace, habitual。

Haceldama:血田;血地:犹达斯把出卖耶稣的钱退还给大司祭,后者就买下一块地,作为埋葬外乡人用,那块地被称为血田(参阅玛廿七6)。

Haggai:哈盖书;哈该书(基)。详见 Aggai。

hagiography:圣贤传记。指教会的圣贤而言。

hagiology:(1)圣贤传记。(2)圣贤研究;圣贤学。

Hai Sing Pao:海星报:新加坡发行的公教华文报,1955年创刊。

Hail Mary, the:万福玛利亚;圣母经;圣母颂:教会最常用的祈祷文之一,又称天使致候词 Angelic Salutation,前半段由天使致候词(路一28)及其表姐丽莎(Elizabeth)问候语(路一42)所组成。后半段为十三世纪由教会所增;另说是由教宗碧岳五世(1506-1572)所增。全文见 Ave Maria。

hair-shirt:苦衣:苦行(修)时所穿的粗糙衣服。

Hallelujah:阿肋路亚;赞美天主。详见 alleluia。

Halloween:诸圣节前夕;万圣节前夕:亦即10月31日之西洋鬼节。为英语系国家的习尚。与教会的诸圣节无关。

halo:光圈;光环;光轮:画(镶)在天主或圣者头上环绕之圆圈或固体圆盘,以表示其神圣性。又称 nimbus。参阅 aureole。

Hanukkah(Heb.):修殿节:是犹太人的光明节 Festival of Light,纪念第三次重修撒罗满所建之圣殿(165 B.C.)。因其日期接近圣诞节,故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均同时分别盛大庆祝之。

Harmony of the Gospels:(1)对照福音;对观福音;福音合参:将内容类似的前三部福音(玛窦、玛谷、路加)并行排列,显示其异同之福音书。(2)综合福音:将四福音(玛窦、玛谷、路加 、若望)的内容,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出来。

Haurietis Aquas(L.):《耶稣圣心敬礼》通谕:教宗碧岳十二世所颁(15.5.1956)。

healing ministry:治愈服务;医治事工。

hear Mass, to:参与(加)弥撒;望弥撒;听弥撒:国人多用「望弥撒」,而「参与弥撒」是比较正确的用语。

Heart of Jesus, adoration of:耶稣圣心敬礼:心是爱的标记,敬礼耶稣圣心表示还报耶稣对人类的爱。参阅 Sacred Heart of Jesus。

Heart of Mary, Immaculate:圣母无玷圣心。详见 Sacred Heart of Mary。

heathen:异教徒;外教人:(1)非基督徒:指信仰唯一真神的回教和犹太教。(2)指无宗教信仰者或非主要宗教之教徒。

heaven:天堂;天国;天:天主为善人准备永远享福的地方(境界)。

Heavenly Host:天上军旅;天国万军;九品天使。

Hebrew Bible, the:希伯来文圣经:用希伯来文写的旧约圣经。

Hebrews, Epistle to the:希伯来书:新约书信之一;鼓励犹太教友要坚持信德,并说明新约超越旧约;作者大概是圣保禄或其门徒。

hell:(1)地狱;烈窑:指不知悔改的大罪人,被天主永远处罚的地方(境界),亦即魔鬼及恶人被打入地狱。(2)冥府;地狱;阴府:指死人的领域,亦即亡者的去处-暂时受罚之情况,尚未达到与主共融的荣耀境界;如耶稣被钉十字架以前,逝世的善人在冥府内等待基督的救赎。耶稣死后曾「降地狱,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旧信经)。又称 Sheol。参阅 Gehenna。

Help of Christians:进教之佑:圣母德叙祷文的一句,为十六世纪教宗碧岳五世所增。

heortology:教会节日学;教会节日研究。

Heptateuch:旧约(前)七书:包括梅瑟五书「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和若苏厄书、民长纪。

Heraldic Commission for the Pontifical Court:宗座宫殿纹章委员会:1915年由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成立,为宗座委员会之一。

heresy:异端;邪说:指人领洗后,固执地否认某端天主所启示和教会所定该信的真理,或固执地怀疑某端当信的道理(法典751)。

hermeneutics:(圣经)解释学;释经学;诠经学:解释经文的原理和规则。同 exegesis。

hermit:独修者;隐修者;隐士:为了完全奉献给天主而独居修行。

heroic virtue:超群德行;英豪之德:比一般人更多更难的道德修炼。

heterodoxy:非正统:指异于传统教理的另类(错误)意见。

Hexateuch:旧约(前)六书:包括梅瑟五书「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和若苏厄书。

hierarchical orders:教会品级;圣职等级:指圣秩圣事的三个等级,亦即主教、司铎(神父)、执事(六品)。

hierarchy, celestial:天使阶级。详见 choirs of angels。

hierarchy, ecclesiastical:圣统制;圣秩阶级;教会体制;教权制度:教会的领导阶层:(1)依圣职品位而言,指神职、神权的秩序,圣统包括主教、司铎(神父)及执事(六品)(法典1008-1009)。(2)依行政权力而言,指管理、领导的治权,圣统包括教宗、主教及其所辖之圣职人员(法典333;336)。

hierarchy of truths:真理程序;真理的层次:各种真理应有的先后秩序。

hierocracy:圣职阶级组织;僧侣政治。

hierogamy:神婚;神碉的婚姻。多象征性指修会会士与天主的神秘来往。

hierology:圣典文学;宗教文学;圣职研究。

High Church:高派教会;高教会派;教会高派:圣公会之一派,重视教会权威及礼仪,与天主教颇为相似。与低派教会 Low Church 相对照。

High Mass:大礼弥撒;大弥撒:指昔日主祭由五品、六品辅佐,并有咏唱弥撒曲(主要包括 Kyrie, Gloria, Credo, Sanctus, Agnus Dei 五曲)之隆重弥撒仪式。此为弥撒的原来形式。与小弥撒 Low Mass 相对照。

High Priest:(1)大司祭:旧约的大司祭原是以色列宗教领袖,享有管理圣殿和敬主礼仪的权利,是选民和天主之间的中保。新约中耶稣被视为真正的大司祭(希五5-10)。(2)教宗:从十五世纪起,大司祭便成为教宗的通称,意文为 Sommo Pontefice。

Hindu:印度教徒;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

Hinduism:印度教:涵盖印度地区许多不同的信仰团体,和各样的崇拜礼仪;接受吠陀(Veda)为印度启示的圣典,也参与印度的社会结构。有些人相信神明,有些人相信轮回。

history, Church:教会历史:指天国在今世的历史,天主教自成立以来,常在逆境和迫害中成长。可分为四阶段:(1)从基督降生至公元680年,是古代基督宗教时代。(2)从680年至1500年,除东正教分出外,中世纪西方基督宗教仍属同一领袖-教宗。(3)从1500年至1870年,西方基督宗教面临改革和分裂,然而在美洲、亚洲、非洲却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4)从1870年至今,面临新的时代和考验,尤其在梵二大公会议后,更不断检讨改进,迎向新的挑战。

holiday of obligation:法定庆节;义务节日:依教会规定,教友于星期日及法定节日-在中国只有圣诞节(法典1246-1248),应参与弥撒及停止劳力工作,故又称「罢工」节日。但依各地情形之不同,对停(罢)工一事,各地教会,有不同的规定。同 holyday of obligation 或 feast of precept。参阅 rest from servile works。

holiness:圣;神圣;圣德:(1)指全能天主的无限美善。(2)指人领受的天主恩宠或为爱天主而作之奉献。(3)教会四特征之一,称为至圣,其它三特征为:至一、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4)对教宗的尊称。

Holiness, His:陛下;宗座:对教宗的尊称(第三人称)。

Holiness, Your:陛下;宗座:与教宗讲话时的尊称。

holocaust:全燔祭;全祭:将(动物)祭品完全烧毁,表示对天主致敬、赎罪。

Holy Catholic Church:圣而公教会:意指天主教(会)。

Holy Child Jesus:耶稣圣婴。

Holy Childhood Association:圣婴会:儿童善会之一,1863年创立于法国,目的为促进儿童的宗教生活,并帮助传教地区的儿童归主的工作。

Holy Communion:圣体;领圣体;与主共融。

holy day:庆节;节庆;瞻礼;节日;节;庆日;纪念日:教会每年有许多宗教性的大、小庆节。如圣诞节、圣母升天节等。参阅 feast day。

Holy Doors:圣门:罗马圣伯铎、圣保禄、圣母、圣若望拉特朗四大殿右侧之第一大门,平时封闭,圣年时由教宗开启和关闭,以示圣年的开始及结束。参阅 Holy Year、Jubilee Year、Doors, Holy。

Holy Eucharist:感恩礼(祭);圣体;圣体圣事:(1)从祭祀层面看,指参与弥撒圣祭-感恩礼。(2)从圣体圣事层面看,指饮食耶稣的体血。(3)从临在层面看,指朝拜圣体中的天主。同 Eucharist。

Holy Face:圣容:指耶稣受难时的痛苦面容。

Holy Family:圣家;圣家三口:指耶稣、玛利亚、若瑟所组成的家庭。庆日在圣诞节后第一主日。

Holy Father:圣父;至圣圣父:习惯上对教宗的尊称。而天主第一位「圣父」现在习惯上称「天主圣父」,英文称 the Father God。

Holy Friday:圣周五;主受难日:纪念耶稣为赎人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

Holy Ghost:圣神;圣灵:天主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又称 Holy Spirit。

Holy Hour:圣时:司祭将圣体供奉在祭台上,长达一小时的宗教敬礼,其间诵读并默想圣经、歌唱圣诗、赞颂祈祷等。面对面向耶稣倾诉心声。

Holy Innocents:诸圣婴孩殉道庆日:纪念那些为了耶稣而被黑落德所屠杀的婴儿(玛二16-18),该庆日在十二月廿八日。

Holy Land:圣地;巴勒斯坦:耶稣的家乡。

Holy Mysteries:神妙圣事;奥秘的圣事:指不可见的基督,经由可见的圣体圣事标记,分施圣化人心的恩宠。

Holy Name:圣名:专指天主的名字,譬如天主和圣神的名字,尤其是耶稣的名字-耶稣圣名 Holy Name of Jesus(路一31)。中国教会习惯于洗礼及坚振时所取之名 Christian name 亦称圣名,而事实上应称教名、洗名较妥。

Holy of Holies:至圣圣所:旧约圣殿中最神圣的处所。

Holy Office, Congregation of:圣职部:教廷圣部之一,教宗保禄三世成立于1542年;原名宗教裁判所,曾给教会带来麻烦;现改名为教义部,专司有关信仰、道德事项。

holy oil:圣油:在圣周(星期四)由主教祝圣的橄榄油有三种:(1)用于慕道者候洗期。(2)用于圣洗、坚振及圣秩(神品)圣事等。(3)用于病人傅油圣事;此病人油在紧急情况下,任何司铎皆可祝圣之。今已不限定橄榄油,任何植物油皆可。

Holy Orders, Sacrament of:圣秩圣事;圣品。详见 Orders, Sacrament of。

holy places:圣地:指耶稣基督出生、成长、生活过的巴勒斯坦,亦即今日的以色列及约旦。

Holy Saturday:圣周六:即复活前夕,旧称望复活。

Holy Scripture:圣经。

Holy See:(1)教廷:以教宗名义和权力处理普世教会事务者,包括国务院、公共事务委员会、(圣)部、法庭、以及其它机构等(法典360)。(2)圣座;宗座:指教宗本人或教宗职位。(3)罗马教区:Diocese of Rome。Holy See 又称 Apostolic See 或 Roman Curia(参阅本书附录)。

Holy Sepulcher, Church of:耶稣圣墓大殿:君士坦丁皇帝曾在耶稣死后埋葬与复活的原址,建造了一个圣堂,后改建成大殿。

holy soul:炼狱灵魂;炼灵。参阅 souls, in purgatory。

Holy Spirit:圣神;圣灵:天主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天主透过圣言和圣神,在宇宙和人类历史中行动。同Holy Ghost。拉丁文称作 Spiritus Sanctus。

Holy Thursday:圣周星期四;主建立圣体日:纪念耶稣举行最后晚餐、建立圣体及圣秩圣事,又称司铎日;许多地区主教在该日祝圣圣油。

holy water:圣水:神父祝圣过的水,有洗涤心灵污染之意;圣水分三种:(1)普通圣水,用于祝圣一般物品。(2)圣洗圣水,用于圣洗圣事。(3)祝圣教堂圣水,用于祝圣教堂。

holy water font:圣水池:通常置于教堂入口处,教友进圣堂时用右手中指蘸些圣水,在额头上、胸前、左、右两肩画一大十字,同时口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表示对耶稣的尊敬,并提醒自己所领受的洗礼,也有净化心灵之意。

Holy Week:圣周;大主日;圣主日:复活节前之一周,包括圣枝(苦难)主日、主建立圣体日、主受难日、复活前夕。

holy women:圣妇;圣女:(1)教会对女性圣者之通称。(2)福音中,侍奉耶稣的女性。

Holy Writ:圣经。

Holy Year:圣年:自1300年起,教会习惯每廿五年举行圣年一次,又称大赦年。参阅 Jubilee Year。

holyday of obligation:法定庆节。同 holiday of obligation。

homicide:杀人:天主十诫的第五诫禁止杀人。人的生命乃天主所赐,故应受到尊重。直接、非法的杀人为谋杀;正当、必要、合法的自卫可容许致人于死地。

homiletics:讲经学:尤指以圣经题材讲道之研究。

homilia(L.):讲道(经)。同 homily。

homily:讲道(经);布道;读经分享;圣经训释:司祭在弥撒中针对福音和书信所做信仰生活之反省,为教会礼仪的重要部分。如主日及法定节日的弥撒中,均应讲道。同 ermon 或 homilia。

homo(L.):人。详见 person。

homosexuality:同性恋:指超出「传宗接代」范围,对同性者有一种强烈而持续的性方面之吸引及偏爱,为性变态之一。

hood:头巾;兜帽;风帽:修会制服中头上所戴之物。

hope:(1)望德:人对美善的天主有深刻的渴望和期待,是超性三德之一,详见 faith。参阅 infused virtues 或 theological virtues。(2)希望。

hope, the act of:(1)发望德;望德行为。(2)望德颂。

Hosanna(Heb.):贺三纳;欢呼之声:为希伯来语呼求赞美天主的欢呼;在弥撒颂谢词之后歌唱或诵念。

Hosea, Book of:欧瑟亚书;何西阿书(基)。见 Osee。

Host:(1)祭品;牺牲。(2)祭饼:成圣体的面饼。拉丁文称作 Hostia。

house church:家庭教会:专注于家庭聚会和祈祷的教会组织形式。同 domestic church。

human right:人权:乃人与生俱来的、普遍的、互不侵犯的、不可剥夺的、必然的基本权利,譬如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等等。是基于人乃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存有物。

Humanae Salutis(L.):《人类救恩》通谕:为教宗若望廿三世宣布召开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的通谕(1961)。

Humanae Vitae(L.):《人类生命》通谕:为教宗保禄六世论婚姻问题-尤其反对人工节育所颁布的通谕(25.7.1968)。

humanism: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理想和兴趣的学说或态度。

Humanity of Christ:耶稣的人性:耶稣除了无罪外,其它与世人无异。

humeral veil:披巾;披肩:捧持圣体时用,以示尊重。

hymn:圣诗;圣歌;赞美诗。拉丁文称作 hymnus。

hymnal:圣诗;圣歌集。

hymnographer:圣歌作者。

hymnology:圣歌学;圣歌研究。

hyperdulia(L.):特殊敬礼:专对圣母的敬礼。详见 veneration 及 adoration。

hypocrite:伪君子;假善人:外表看来像义人,内心却满是虚伪和不法,成为耶稣责备的对象(玛廿三13-36)。

Hypostasis(Gr.):位格;自立体。

hypostatic union:两性一位的结合;天人合一性:即天主性与人性的合一,亦即耶稣基督神性与人性的具体合一。

hyssop:牛膝草;香草:(1)犹太人行祭时用此草洒牺牲之血。(2)天主教古时用此草洒圣水,由之引伸为现今洒圣水的圣水棒。

vivienne98 : 2005-10-07#22
icon:圣相(像);画像;版画;图像:尤其指东方教会拜占庭礼天主教所供奉基督或圣人的平面画像、版画、圣像。礼仪用的圣像所描绘的是降生成人的基督,经由图像,让我们瞻仰主的荣耀;而圣母和其他圣人的圣像也表示基督在圣人身上受到光荣:使人转化成天主的模样、肖像。Icon 又称 ikon,源自希腊文。参阅 idolatry。

iconoclasts:圣像(相)破坏者;反对图(圣)像派: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主张供奉圣像不合教会精神;由东罗马皇帝 Leo the Isaurian 发动,其子君士坦丁五世之执行更为激烈。于公元787年,被第二届尼西亚大公会议所谴责。

iconography:圣像(相)学;图像学;肖像研究。

id est:就是;即:简称i.e.,英文称作 that is。

idol:偶像;邪神像。

idolatry:拜偶像;崇拜偶像;偶像崇拜:指相信某一假神临在于某塑像中,因而视之为神明,亦即把受造物-魔鬼、钱财、权势、世(伟)人等当作神(天主)来尊敬。至于教堂中所供奉的圣像(相),用以表示对天主或圣者之纪念和敬意,圣像(相)本身并非崇拜或敬礼的对象,所以不是偶像崇拜。至于人把受造物当作至高的价值、生命的最终目标,便沦为广义的(假神)偶像崇拜,如金钱崇拜即是一例。

Ignatius of Loyola, St.:圣(依)纳爵.罗耀拉(1491-1556):原为西班牙军人,蒙主召选晋铎后,于1534年创立了耶稣会;1622年列入圣品;纪念日在七月卅一日。

IHS:耶稣;人类救主耶稣。详见 JHS。

ikon:圣相。同 icon。

illumination:(1)光明;启明;启发。(2)天光说:圣思定的理论。

illuminative way, the:明路:经由积极修德,追随耶稣芳踪,走向光明大道。神修理论中,有人把神修分为三级:炼路 purgative way、明路 illuminative way 及合路 unitive way。意谓积极修德努力追随基督之阶段。明路为第二级。

image:圣像(相);肖像:详见 icon。

image of God:天主的肖像:人乃按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创一26-27),主要是人有理性和自由意志,因而人比其他受造物贵重(玛六26)。

images, veiling of:蒙盖圣像;掩像:梵二以前,自四旬期第五主日开始,将教堂中(除十四处苦路图像外)的一切圣像(相),尽以紫布掩盖,以纪念耶稣苦难。苦像之紫布于圣周五礼仪中取下,其他圣像(相)之紫布则于复活节前夕取下。

Imitation of Christ:师主篇;遵主圣范;轻世金书;师主吟;效法基督:神修名著,传为 Thomas a Kampis 或Gerard Groote 所着,1418年出版。1640年耶稣会士杨玛诺神父(Emmanuel Diaz)初译为中文,名轻世金书,后又有多种译书及译名。又名 The Following of Christ;拉丁文称作 Imitatio Christi。

Immaculate Conception, the:圣母无玷始胎;圣母无染原罪;圣母无原罪;圣母始胎无染原罪:1854年教宗碧岳九世宣布:「玛利亚在其母胎成孕之初,即因天主特恩未染原罪」为信条。其节日在十二月八日。拉丁文称作 Immaculata Conceptio。

Immanuel(Heb.):厄玛奴耳;以马内利(基):意为天主与我们同在(依七14;玛一23)。又称 Emmanuel。

immersion:浸洗;浸礼:圣洗之一种,受洗者全身浸于水中;初期教会,曾采用过此种方式;近代有不少基督徒仍采用之,如东方教会、浸信会、安息日会等;天主教现在也可采用,但较为常用注水式洗礼infusion,亦即倒水在额头上。拉丁文称作 immersio。

immolatio(L.):祭献;杀生祭;牺牲。

immortality:不死不灭性;不朽性;永存性:指灵魂之不死不灭性-包括生命结束后(与肉体分离)。拉丁文称作 immortalitas。

impassibility:(1)神健:得救者肉体复活后,不再痛苦、患病、虚弱、死亡;是四大奇恩之一。其它三恩为神光、神速、神透(格前十五42-44)。详见 brightness。(2)不能受苦性;人类在堕落前或升天后的特恩。

impeccability:无罪性;不能犯罪性:指耶稣及圣母因天主之特恩而不能犯罪。

impediments:限制;阻碍;障碍;阻挡:教会为圣秩、婚姻等圣事所设之限制。譬如有妻室者不得晋铎(参阅法典1040-1041);如未成年的儿童结婚无效(参阅法典1083)。拉丁文称作 impedimentum。参阅impediment, diriment 或 impeding。

impediments, diriment (nullifying):无效限制:使人无能力有效地缔结婚姻;其中包括由婚姻本身而产生者、为保护善良风俗者、为保护信仰者。惟有天主教最高当局可声明神律的婚姻限制(无效或不法),亦可为领洗者制定其它婚姻限制(参阅法典1073-1094)。

impediments, impeding (prohibiting):不法限制:昔日规定某些情况禁止结婚,若执意结婚,婚姻虽有效,却不合法。此种规定今已少见(参阅法典1075)。

imposition of hands:覆手礼;按手礼:用于洗礼、坚振、圣秩(神品)圣事,主礼在教友头上覆手,以示祝福或领受圣神的礼仪。

impotentia(L.):不能人道:婚姻无效限制之一(法典1084)。

imprimatur(L.):出版许可(状)。同 imprimi potest。参阅 nihil obstat。

imprimi potest(L.):出版许可:教会神长或修会会长对其属下著作所给与之出版许可。同 Imprimatur。参阅Nihil obstat。

in articulo mortis(L.):临终;弥留之际:教友面对天主审判的关键时刻,应透过最后三圣事(告解、傅油、圣体),妥善准备自己的灵魂。亦可为临终的外教人付洗。

in petto(It.):意中枢机;内定枢机;秘密任命枢机:指教宗已内定而不便马上公开宣布的枢机主教。

In Spiritu Sancto(L.):因圣神;在圣神内:祈祷或礼仪中,呼求圣神之名号。从前根据拉丁文音译为「因斯彼利多三多」。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 Amen: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是教会经常使用、朗朗上口的经文之一。教会举行每一件圣事、礼仪和祈祷的开始和结束,均呼求天主圣三的圣名。拉丁文称作 In Nomine Patris et Filii et Spiritus Sancti, Amen。

In Unitate Spiritus Sancti(L.):联合圣神;在圣神的团结下;在圣神内的合一。

incardination:入籍;归属:加入教区或修会的许可,是圣职人员正式参加某一教区或修会的法定手续(法典265-272)。

Incarnation, the:圣子降生;道成肉(人)身:指天主圣子降生成人的纳匝肋人耶稣。

incensation:上香:举行礼仪时焚烧香料(末)的献香行动。

incense-boat:香船:礼仪中盛香料(末)的小盒,通常为船形。又称 boat。

inclination:鞠躬;点头:礼仪中的礼貌表示。

inculturation:(教会信仰)本位化;本土化;本地化;本国化;本色化;文化互融;适应:教会初到外地,遇到一个新的文化,难免被视为「外国人的教会」,需要一段适应期,当有了更多本地教友-尤其本籍圣职人员后,教会必进一步深入当地文化,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传统、文化、宗教进行持续而友爱的沟通、交谈。经过整合的过程:一则忠于地方教会的本地文化,一则也忠于基督宗教的原始讯息,则本位化的教会才算大功告成。同义词有 adaptation、accommodation、accultulation、indigenization。

Indefectibility of the Church:无缺性;不致缺损性;稳定性:指教会为耶稣所创立,直至世界末日,在耶稣不断照顾下,屹立不摇,不会有任何偏差或背离其使命(玛廿八20)。

Index of Forbidden Books:禁书目录:教会所正式公布的有关违反教义或道德之书目,始于1559年;此种公布方式,教廷教义部于1966年宣布取消,但教友仍应依据个人良心的判断,避免阅读违反教义及道德之书籍,以免污染灵魂。又称 prohibition of books。

indifferentism, religious:宗教冷漠主张;宗教无差别论:主张所有宗教都有价值,都是好的,不相信只有一个完备的宗教,是对宗教信仰不求甚解的态度。

indigenization:本地化;本土化;本国化;本色化。参阅 inculturation。

indissolubility of marriage:婚姻不可分离性;婚姻不可离异性。

indulgence:大赦:是赦免罪人已蒙宽恕罪过的「暂罚」。教会身为救赎的分施者,以其权力,将基督和圣人们的(多余的)善行、功德宝藏,分施于信友,也可用以帮助亡者灵魂,使他们免除(局部或全部)炼狱的处罚。大赦分全大赦与有限大赦,全大赦免除罪过应受的全部暂罚,而有限大赦则只免除部分暂罚。获得大赦之条件为:在圣宠(无大罪)情况下的教友、按规定做某些祈祷或行某种善工、并有得此全大赦之意愿(法典992-997)。大赦只赦免罪过所招致的暂罚,并无赦罪功效,因此大赦并非所谓「赎罪券」。

indulgence, Jubilee:圣年大赦;犹比来翁大赦。详见 Jubilee Year。

indulgence, partial:(有)限大赦;局部大赦。详见 indulgence。

indulgence, plenary:全部大赦;全大赦。详见 indulgence。

Indulgentiarum Doctrina(L.):《有关大赦的教导》通谕,教宗保禄六世所颁(1.1.1967)。

indult:特许;特典;特恩:宗座所赐之恩典。拉丁文称作 indultum。

inerrancy of the Scripture:圣经之无误性;圣经之不错性:因圣经是由天主的启示而成书,凡有关教义和道德之原则,绝无丝毫偏差(若十35)。对圣经真理显示在其主旨及核心部分,不能断章取义;而是在教会指导下,方能不出差错。至于科学、历史等非宗教、伦理的成份,作者难免犯错。

Infallibility of the Church:教会不能错误性:1870年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宣布,教会于下列三种情形下不能错误:(1)教宗以教会领袖名义,对全球教会宣布有关教义及道德之事项。(2)大公会议对上列事项之决定。(3)与教宗保持共融的全球主教团对上列事项之决定(法典749)。 Infallibility 拉丁文称作Infallibilitas。

Infallibility of the Pope:教宗不能错误性:1870年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宣布:教宗以全教会领袖名义,根据圣经和圣传,对有关教义(信仰)与道德之事项,以隆重方式 ex cathedra 所作之宣布不能错误(法典749)。至于教宗以个人名义、或对部分教会所作之宣布、以及非正式之宣布,均无「不能错误性」的保障。此「不能错误性」既非不可犯罪性,亦非天主之启示或感发。

infancy gospels:耶稣童年福音。

Infant Jesus:耶稣圣婴。

Infant Jesus of Prague:布拉格耶稣圣婴像:这尊十八?高的木刻像,自十七世纪以来,就受到信友的偏爱。传说是西班牙波利色娜(Polixena)公主于1682年献给布拉格加尔默罗会的雕像。迄今仍供在该城胜利圣母教堂中。

infidel:无信仰者,不信神的人。

infidelity:无信仰;不信神:或因对信仰知识贫乏,或因对信仰故意排斥。

Infinity of God:天主的无限性:谈及天主,惦是全能、完美无缺、超越一切、不受任何限制的造物主。

infused virtues:天赐德行:亦即天主所赐的信、望、爱三德,又称超性三德 supernatural 或 theological virtues。

infusion:注水礼;灌水洗礼:洗礼之一种,付洗者在受洗者额头上倒(注)水,同时念:「某某(圣名),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授洗」。为天主教最通行之洗礼。拉丁文称作 infusio。参阅 immersion浸洗。

initiation, Sacraments of:入门圣事:指成人进入基督徒团体的全套仪式,包括圣洗、坚振、圣体三件圣事。

innocence, baptismal:洗礼后之无罪状态:领洗后,原罪、本罪都蒙赦免,灵魂享有天主的宠爱。可惜不久灵魂会因后天的罪过而遭受污染。

innocence, original:原始无罪状态:原祖亚当、夏娃堕落前之情况。

Inquisition:宗教裁判(所);异端审问:1231年由教宗国瑞九世(Gregory IX)成立之教会法庭,用以侦察、惩罚并防止宗教方面的异端,通常由道明会士主持。1542年改组,由十二位枢机主持,教宗为主席。后改为圣职部,最近又改为教义部。

Inquisition, Spanish:西班牙宗教裁判所:1478年西班牙女王依撒白拉(Isabella)要求教宗思道四世许可成立法庭,以处罚异端分子,因其手段残酷,经教宗思道四世指责,无效;直至十九世纪初始取消。

I.N.R.I.: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国王: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在十字架上端所钉的罪状牌,上书拉丁、希腊及希伯来三种文字。INRI 为拉丁文 Jesus Nazarenus Rex Judaeorum 四字的缩写(若十九19-22)。英文称 Jesus of Nazareth, King of the Jews。

Inspiration, Biblical:圣经灵感;圣经启示:特指天主对某些人之启迪、默感、默启、默示,使人知道惦对人类的计画,推动他们完成天主想要做的事,写出天主想要说的话;圣经的作者就是在这种(天主)默感推动下写成的(约卅二8;弟后三16;伯后一21)。

institute, religious:修会:是按照各自(独特)的规定,矢发终身公开(贞洁、贫穷、服从)圣愿,并度兄弟(姐妹)般献身生活的信友团体(参阅法典607-709)。

insitute, secular:俗世会:是基督徒生活在世俗中,度献身生活的团体(会),经由追求完美之爱德,从内部做起,努力使世界圣化(参阅法典710-730)。

institute of consecrated life:献身生活会:藉宣发(贞洁、贫穷、服从)圣愿遵守福音劝谕的献身生活之信友团体(参阅法典573-606)。

institution:(1)圣事的建立。(2)圣职之委任。

institutional Church:制度化教会;组织化教会。

instruction:(1)训令;指示:由教廷所颁。(2)教理讲授:为儿童讲授教理,是家长和堂区主任的职责。详见instruction, catechetical。

instruction, catechetical:教理讲授;要(教)理教学;教理训练:为人讲授天主教教义,以实践信仰和基督化生活(法典773-760)。take catechetical instruction 指听讲天主教教理。give catechetical instruction 指讲授天主教教理。

instrument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工具:牧人一则运用大众传播工具协助牧灵工作,一则提高警觉,勿让信徒的信仰和道德遭受大众传播工具或书刊的不良污染(参阅法典822-832)。

insufflation:嘘气,吹气:象征赋与圣神(若廿22)。

intention:(1)意图;目的:举行或授受圣事时,应聚精会神,不可心不在焉。(2)意向:为某人、某事而举行弥撒谓之弥撒意向;指举行弥撒时之意向及其献仪。拉丁文称作 intentio。

Inter Insigniores(L.):《妇女与圣秩》宣言:教宗保禄六世所颁(15.10.1976)。

Inter Mirifica(L.):《大众传播工具》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4.12.1963)。简称 IM。

intercession:代祷;代求;转求:代表他人向天主祈祷(弟前二1)。央求天上圣人代为向天主求情、说项。基督是我们在天父面前最有力的代祷者(中保)。拉丁文称作 intercessio。

intercommunion:相通;共融;来往:(1)指基督徒间,在不影响各宗派之基本教义原则下之共同崇拜。(2)指在特殊情形下,天主教与东正教间之圣事相通。(3)指圣体与圣事的彼此互领,被视为教会一体的象征和指标。

interdenominational:宗派间的。

interdict:禁罚;禁行圣事令:教会处罚之一,禁止受罚者举行或领受圣事。拉丁文称作 interdictum(法典1331-1332)。

interdiocesan:教区间的。

interior life:内修生活:指灵修生活。

International Catholic Association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国际天主教广播电视协会。台湾设有分会。

International Catholic Union of the Press:国际天主教出版协会。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inema and Audio Visuals:国际天主教电影电视协会(组织)。

internuncio(L.):教廷公使。教宗保禄六世于1966年取消此称呼。参阅 papal legate。

internuntiature:教廷公使馆。

interpellation:征询:享用保禄特权(处理婚姻问题)前,昔日对非教友一方所作之征询。其内容是:(1)非教友是否自愿皈依?(2)如不愿,是否愿与教友和平相处,也不阻止教友实践其信仰?(3)现在则只要求教友一方许诺尽力维持自己和子女的信仰(参阅法典1125-1126)。

interregnum(L.):空位期间;中断期间:教宗逝世后,继任者尚未选出前之虚(空)位时段。

interritual:不同礼仪间的。

inter-Testament:新约、旧约之间。

intinction:圣体蘸圣血;面饼蘸酒:弥撒中兼领圣体、圣血。

intolerance:不宽容;难耐;排斥:不能与其他宗教相容。

Introit:进堂咏;进台经:弥撒之序曲。拉丁文称作 Introitus。

intuitive Vision:直觉神视:直接面对、体验天主。

invalid:无效的;无用的。

investiture:(1)叙任;授与;授职:主教就职时接受戒指及权杖,象征在自己辖区内有宗教治权。(2)穿会衣礼:如会士入会时换穿会衣的仪式。

invitatory:序经:日课之开端经文。

invocation:祈求;祈祷;呼求:教会相信天朝圣人能听到世人的祈求,也会为我们在天主前代为祈求。

ipso facto(L.):自科罚;按此事实立即(处罚);一作某事立即(处罚):例如,对罗马教宗施以暴力者,因此事实立即遭受自科绝罚,不需事后宣布(参阅法典1314;1370.1)。

irenicism:妥协主义:指教义上的妥协,含有不正确的意味。

Isaac:依撒格:乃以色列圣祖亚巴郎之子。天主为试探亚巴郎,要他把独子依撒格献为全燔祭,他默然接受(创廿二1-14)。

Isaiah, Book of:依撒意亚书;以赛亚书(基):为旧约四大先知书之一;书分为二部,前部记述公元前八世纪以色列之情况,预言默西亚的诞生,及其赎罪救世的大业。第二部又称为「慰藉之书」,说明天主乃流徙人民之希望和精神之寄托。

Islam:伊斯兰教;回教:由穆罕默德所创的一神教,以可兰经为信仰主干,相信赏善罚恶的唯一天主,回教称其为阿拉 Allah;世人应与阿拉和平相处。

Israel:(1)以色列(人);依撒尔;义拉尔(昔日拉丁文音译):乃天使为亚巴郎之孙-雅格(雅各伯)所起的新名字,后来演变成一个民族、国家;参阅 Jacob。(2)新的选民:基督徒。

Ite Missa est(L.):弥撒礼成:宣布弥撒结束之拉丁语;直译为「弥撒完毕,请众退席」。英文是 The Mass is ended, go in peace。

Itinerarium(L.):旅行经文:(1)昔日圣职人员旅行出发前,所诵之经文。(2)圣职人员为祝福旅行者所诵之经文。

iurisdictio(L.):治权;统治权。英文是 jurisdiction。

vivienne98 : 2005-10-07#23
Jacob:雅格;雅各伯;雅各(基):(1)亚巴郎之孙,依撒格之子;天使为其改名为以色列。他所生的十二个儿子,逐渐组成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参阅创卅五22-26;苏三12-13)。(2)耶稣十二位宗徒中有两人名叫雅格。详见 James。

Jacobite:雅格(教)派:(1)强调基督一性论之异端,即否认耶稣的人性,发生在叙利亚,于451年被加采东大公会议处罚;于543年由雅格(Jacob Baradai)重组。第十七世纪时许多教徒重回罗马怀抱。(2)南印度雅格(教)派,源于叙利亚,于1653年与教会分离。

Jahveh:上主;雅威;天主;上帝;神;耶和华(基)。又称 Yahweh。

James, Epistle of St.:雅各伯书;雅各书(基):新约书信之一;作者是耶稣的堂兄弟或表兄弟、耶路撒冷的主教,又名次雅格宗徒;书信中充满山中圣训的精神,指导教友伦理生活规则。

James:雅格;雅各伯;雅各(基):(1)耶稣十二宗徒中,名叫雅格的有两人:A长雅格;载伯德之子:若望之兄。传说曾在西班牙传道,西班牙文为圣地牙哥 Santiago。B次雅各;阿耳斐之子:可能是耶稣的堂兄弟或表兄弟,也是首任耶路撒冷主教和雅各伯书的作者,为第一位殉道的宗徒。(2)亚巴郎之孙,依撒格之子;天使为其改名为以色列。详见 Jacob。

Jansenism:杨森学派:杨森主教(C. O. Jansen,1585-1638)所倡导之过激(严厉)派;强调原罪彻底破坏了人之本性,人已经没有自由意志,基督救世只限于预定者,1653、1713年两度被教宗处罚。

Japanese Christian, finding of the:寻获日本教友:圣方济.萨威于1549年登陆日本传布福音,不多几年,教友直线上升到廿万人。可惜好景不常,随即遭受教难,多人殉道,教友成了无牧之羊。其后两个半世纪,外人不得进入。直到1855年门户始有限度开放,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柏若望神父(P. Petitjean)登陆长崎传教;1865年3月17日,一群来自浦上的日本人参观他新建的圣堂,见到圣母抱耶稣像喜极而泣,并问神父是否独身?经证实与祖先所传下来的信仰相符后,赫然发现了六千多位失散达两百多年、仍有活泼信仰的教友!两年后,长崎市长奇迹式地容许当地教友自由活动。在日本每年的3月17日订为寻获教友节。

Japanese Martyrs:日本殉教者;日本致命者:日籍耶稣会会士三木保禄与其他廿五名日本教友(其中包括一名十三岁华侨名叫郑安道)共廿六人,于1597年在长崎集体殉教;后于1862年经教会列入圣品,纪念日在二月六日。

Jealousy:嫉妒:七罪宗之一。详见 capital sins。

Jehovah:耶和华:由「雅威」与「我主」两字组成;是 Yahweh 之讹体字。同 Jehowah。

Jehovah's Witnesses:耶和华见证人:1872年由 Charles Taze Russell 创立于美国;其教义侧重圣经,主张耶稣小于天主圣父;出版灯塔(The Watch Tower)杂志,认为人人皆应为耶和华之见证人;注重沿门布道、不敬国旗、不服兵役、禁止输血。

Jeremiah, Book of:耶肋米亚书;耶律米书(基):旧约四大先知之一。耶肋米亚一方面从事拔除、破坏、毁灭、推翻的任务,另一方面执行建设和栽培的使命,预言默西亚必由达味后裔中出生,并建立新的永恒盟约。

Jerusalem:(1)耶路撒冷;日露撒冷;柔撒黎(基);圣京:这古城是以色列精神和政治的中心。对基督徒来说,因耶稣的关系,意义更非比寻常。(2)教会:引伸之意。

Jerusalem, Council of:耶路撒冷会议:众使徒于公元49年,聚集耶路撒冷讨论非犹太人进教问题之会议,有伯铎、保禄、雅格等多人参加(宗十五4-29)。可算是(非制式的)大公会议。

Jerusalem Bible:耶路撒冷圣经:耶路撒冷道明会圣经学院于1956年自原文译出法文版圣经《La Bible de J(rusalem),1966年再根据此法文本而译成英文版圣经。

Jesuits:耶稣会士。详见 Society of Jesus。

Jesus:耶稣:意为上主施救 Yahweh is salvation,亦即救世主;为天使向圣母报告喜讯时所取之名(玛一21)。源自希伯来文 Yeshu;希腊话称 Iesous。在近东、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耶稣是很通俗的名字。参阅Jesus Christ。

Jesus Christ:耶稣基督;耶稣基利斯督:天主第二位圣子降生成人之名。惦的名字是耶稣-救世主;基督原文为希腊文 Khristos被选者、被傅油者(受膏者)、品位至尊贵者,代表耶稣的使命。参阅 Jesus。

Jesus prayer:耶稣祷词:源自五世纪的东方祷词:「主,耶稣基督,天主子,可怜我罪人」;英文为:「Lord Jesus Christ, Son of God, have mercy on me-a sinner」。

Jewish Faith:犹太教。又称 Judaism。

JHS(L.):(1)拉丁文 Jesus Hominum Salvator 耶稣、人类救主的缩写,也是希腊文耶稣圣名之前三字 Iesus Hagiator Soter 的缩写。(2)以此标帜你将胜利:In hoc Signo vinces 的缩写:罗马君士坦丁大帝于312年10月下旬领军出征时,见天空有十字架,四周有此字句;遂制十字旗,在旗上绣此缩写,终于获胜。(3)以耶稣为友伴:Jesum habemus Socium 的缩写。(4)藉此(十字架)得救:In Hoc Salus 之缩写。JHS 与 IHS 相同。

JMJ:耶稣、玛利亚、若瑟:亦即 Jesus、Mary、Joseph 之缩写。

Job, Book of:约伯传;约伯记(基):旧约经书之一;富戏剧性,内容为上主对人之考验以及人之反应。

Jocist Movement:职工青年运动:其名称源于法文 Jeunesse Ouvriere Chretienne(Young Christian Workers);1925年由比利时贾尔定神父(Joseph Cardijn, 1882-1967,后升枢机)创办。台湾设有分会,并出版职工青年通讯。

Joel, Book of:岳厄尔书;约珥书(基):旧约十二小先知书之一;先知劝百姓悔过自新,恳求天主怜恤,一旦悔改,天主必会再度赐给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John:若望;约翰(基):耶稣十二宗徒之一;为耶稣的爱徒,耶稣显圣容和受难的见证人,也是若望福音、若望书信及默示录的作者。

John, Epistles(I, II, III)of St.:若望一,二,三书:新约书信,为第一世纪末叶,使徒圣若望所写,为若望福音之延续。强调天主是光、是父、是爱;人应彼此相亲相爱。

John, Gospel of St.:若望福音;约翰福音(基):新约第四部福音书;为使徒圣若望于第一世纪末叶所写,较其他三部约晚三十余年。写此福音时,否认耶稣是天主子的邪说横行,为了坚固信友的信德,若望强调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而使相信的人靠惦的名获得生命。

John the Baptist:洗者若翰(望);若翰;耀汉;施洗的约翰(基):为耶稣之表兄及先驱(玛三1-16)。

John XXIII, Pope:教宗若望二十三世:近代伟大教宗之一(1881-1963),曾召开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促进教会改革,颁布《慈母与导师》及《和平于世》二通谕。

John Paul I, Pope:教宗若望保禄一世:就任教宗34天后即去世(1912-1978),世人称之为「微笑教宗」。

John Paul II, Pope: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20年生于波兰,为自1522年来第一位非义大利籍教宗。他的牧灵之旅几乎遍及全球各地,堪称现代伟大教宗之一。

Jonah, Book of:约纳书;约拿书(基):旧约十二小先知书之一,约成于公元前400年,主题是上主的救援遍及全人类。

Joseph:若瑟;约瑟(基):(1)圣若瑟,耶稣鞠养之父、圣母的丈夫。相传为木匠,约死于耶稣外出传道以前。圣若瑟为全教会的主保及中国主保,庆节于三月十九日。又被封为全球劳工主保,在五月一日庆祝。(2)旧约创世纪中的若瑟-雅格(以色列)的爱子,被兄长卖于埃及,后出任埃及首相,在荒年时,把全家接到埃及避难,多年后形成以色列民族。(3)阿黎玛忒雅 Arimathea 若瑟,曾献出自己的墓地并协助埋葬耶稣(若十九38)。

Joshua, Book of:若苏厄书;约书亚记(基):旧约史书之一,记载希伯来民族定居客纳罕 Chanaan 福地之经过。

Joyful Mysteries:欢喜(五端)奥迹:玫瑰经之前五端奥迹,纪念圣母及耶稣(幼年)的事迹。五端为:(1)天使报喜。(2)圣母访亲。(3)耶稣诞生。(4)献耶稣于圣殿。(5)耶稣在圣殿讲道。参阅 corona。

Jubilee Sunday:欢乐主日:复活后第三主日,因该主日弥撒进堂咏之首字为「Jubilate 欢乐吧」而得名;现已不用此名。

Jubilee Year:圣年;大赦年;犹比来翁大赦年(音译);禧年;金庆;银庆:原意指在重大节日,吹羊角号以示庆祝,旧约称为羊角号年、禧年。公元1300年教宗博义(Boniface)八世首次宣布「圣年」(肋廿五1-55),为特别祈祷并做补赎与天主和好之年、特赦之年,并颁赐大赦(详见 indulgence, Jubilee),开始百年一次,后改为五十年一次,最后为使更多人受惠,改为每廿五年一次迄今。但因特殊理由尚有所谓「非常禧年」,譬如迎接耶稣降生两千年禧年便是。同 Holy Year。

Judaism:(1)犹太教:包括犹太教的思想及生活,以色列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血统和宗教,不与外邦人通婚,历两千年波折后,仍能团结一齐,终于在1948年建立了以色列国。天主教原是经由耶稣从犹太教一脉相承而流传下来的宗教,基督徒不再强调他们杀害耶稣之罪。又称 Jewish Faith。(2)犹太主义。

Jude, Epistle of St.:犹达书;犹大书(基):新约书信之一,相传由使徒犹达(又名达陡)约于公元64-65年间所书;劝告信友坚持信德及爱德,扬弃假学士之邪说。

Judgement:审判:天主对人身后功过之判决,善人升天与主共享荣福,恶人打入地狱永远与主隔离(玛廿五31-46)。审判有公私之别。拉丁文称作 judicium。

Judgement, final:最后审判;公审判。详见 Judgement, general。

Judgement, general:公审判:世界末日时万民都要接受天主公开、公平、公正的严厉审判(玛廿五31-46)。又称 Judgement, final。

Judgement, last:最后审判。同 Judgement, general。

Judgement, particular:私审判:每个人死后立刻接受天主的审判。与公审判相对照。

Judges, Book of:民长纪;士师记(基):旧约七书之一,作者不详,记载自若苏厄死时起,至达味时代,众民长(民族英雄)之英勇故事。

Judith, Book of:友弟德传:旧约史书之一,记述犹太孀妇友弟德刺杀亚述国之将领,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亚述国侵袭之经过。

juniorate:(1)初试院。(2)初试期:修会训练青年会士之处所或时期。

jus(L.):权;权力;权利。

jurisdiction:治理权;治权;管理权:指耶稣赋予教会的公权力,包括教会的立法、司法、行政权(法典135)。是教会三种权力(训导、圣化、治理)之一。

jurisdiction, delegated:委任管理权。

jurisdiction, ordinary:正常管理权;正(常)任管理权。

justice:正义;义德:指忠诚地给予对方应得的同等或相称之权益,是四枢德之一,又称天国之德;参阅 cardinal virtues。

justification:成义;复义;称义(基):人因领受圣宠,获得罪赦而成为义人(铎三7)。根据天主教主张,人因信仰及善行二者而成义;换言之,人成义不仅是由于信德,也是由于善行,正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同样,信德没有善行也是死的(雅二24-26)。尽管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定义上各自表述,二者均同意罪人是经由天主的恩典,因相信主耶稣基督而得称(成)为义人。

justification by faith:因信成义;信则得救:马丁.路德之主张:人之成义只靠信仰耶稣已足够,无须自己的任何善行;此说为特伦多大公会议所摒弃。

justification by work:因行成义;善行万能:因部分天主教人士过分强调以善行得救,致使其他教派误认天主教主张只以善行即可得救。

vivienne98 : 2005-10-07#24
kenosis(Gr.):虚己;自谦:耶稣基督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斐二7)。

kerygma(Gr.):初传;原道;初期教会之福音宣报:指宗徒时代教会所教导的救恩讯息,标榜宗徒时代固定、扼要、以基督为中心的教理训诲。

kerygmatic teaching:训诲法:(1)宗徒时代之训诲法。(2)初期教会之训诲法。

keys, power of the:天钥圣权;钥匙权:教会神权之象征。

keys of the kingdom of heaven:天国之钥:首任教宗伯铎从耶稣手中接下天国的钥匙,亦即教会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大权(玛十六19)。

King, Christ the:基督普世君王(节):为教宗碧岳十一世于1925年所创立,在教会礼仪年历的常年期最后一个主日庆祝。

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詹姆士王钦定之圣经:英王詹姆士一世召集54位圣经学者所译之英文圣经,于1611年出版,为英语基督教圣经采用最广者。

King of Kings:万王之王:指耶稣(弟前六15)。

Kingdom of God:天国;神国;天主的国(统治):天国是天主为王,施行惦的统治权。旧约时代,指以色列心目中的神治(默西亚)王国。新约时代,指天国及教会。事实上,天国是表达天主救恩行动的效果,经由耶稣启示人存在的意义;在现世已露曙光,而在末世将圆满揭示出来。

Kingdom of Heaven:天国。参阅 Kingdom of God。

Kings, Book of:列王纪:旧约之一部,广义的包括四部份,计为撒慕尔纪上、下,及列王纪上、下;狭义仅指后二者。列王纪提醒人,天主对世事并非袖手旁观,一切都在惦掌控中。

Kingship of Christ:基督君王身分;基督君王职位;基督王权。

kiss of peace:和平吻礼:于天主教礼仪中,表示友爱的吻面礼。在中国,为适应本地民情,有时用鞠躬或握手代替。拉丁文称作 pax。

kneeler:跪凳。

kneeling:跪下;双膝跪下:最高敬意的表示,可(应)向圣体、圣经、十字架跪拜。拉丁礼弥撒一般要求成圣体后向圣体跪拜以示尊敬。

knight, papal:教廷爵士;教宗爵士;骑士;都骑尉:根据教廷年鉴有下列五种:(1)基督最高爵士 Supreme Order of Christ(1319年教宗若望廿二世创)。(2)圣大国瑞爵士 Order of St. Gregory the Great(1831年教宗国瑞十六世创)。(3)圣思维爵士 Order of Pope St. Sylvester(1841年教宗国瑞十六世创)。(4)碧岳爵士 Order of Pius(1847年教宗碧岳九世创)。(5)金马刺爵士 Order of the Golden Spur(1905年教宗碧岳十世创)。爵士为教宗颁赐教友之荣衔;但金马刺与碧岳两种爵士亦可赠与教外人士。

knights of Columbus:哥伦布骑士会:1882年创立于美国的教友团体。简称 K of C。

knowledge:聪敏:圣神七恩之一。参阅 gifts of the Holy Ghost。

koinonia(Gr.):共融;相通;团契。

Kung Kao Po:公教报:香港教区于1928年创刊的公教华文周刊。另有英文公教报 Sunday Examiner。

Kyriak(Gr.):主日。又称 hemera。

Kyriale(Gr.):弥撒曲集:包括常用之五首弥撒曲,即:(1)求主垂怜经 Kyrie。(2)光荣颂 Gloria。(3)信经Credo。(4)欢呼歌 Sanctus。(5)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经 Agnus Dei。

Kyrie eleison(Gr.):上主,求祢垂怜;求主垂怜(经):为用于弥撒或礼仪中的希腊文短祷。拉丁文弥撒在忏悔词后,重复念「Kyrie eleison 上主,求祢垂怜」,和「Christe eleison 基督,求祢垂怜」。英文分别为 Lord, have mercy 和 Christ, have mercy。

Kyrios(Gr.):主;上主。

vivienne98 : 2005-10-07#25
Laborem Exercens(L.):《人的工作》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14.9.1981),简称 LE。

Lady, Our:我们的圣母:对圣母玛利亚最通俗、最亲切的称呼。

Lady Day:圣母日:原指一切圣母节日,今在爱尔兰特指八月十五日圣母升天节,在英国特指三月廿五日圣母领报节。

Laetare Sunday:欢乐主日:指昔日四旬期第四主日,或将临期第三主日。参阅 Gaudete Sunday。Laetare 为拉丁文欢(喜)乐之意。

laicism:政权还俗主义;唯教友主义;教友当权:指教友过分干涉教会行政及强调极端的政教分离等主张。

laity, the:平信徒;教友;教徒;信友;在俗教友:教友的身分来自圣洗和坚振圣事,成为天主的子民;以自己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在世俗领域中表达自己的信仰;在圣统制领导下,成为教会的一份子;但有别于圣职人员 clergy。参阅 lay。

lamb:羔羊:拉丁文称作 agnus,表示:(1)基督的象征(若一29)。(2)教友的象征。(3)无罪之象征。

Lamb of God:(1)天主羔羊:若翰对耶稣的称呼(若一29)。(2)对圣体中耶稣的称呼。

Lamentations of Jeremias:耶肋米亚哀歌;耶律米哀歌(基):旧约之一部;为耶肋米亚先知所作,约成于公元前六世纪-耶路撒冷遭受破坏以后;主旨是激起以色列人之悔改心,进而应信赖上主的慈爱。

Lamp, Sanctuary:圣体灯:在供放圣体的地方所燃的长明灯。通常为红色,表示圣体之所在,代替(表)世人陪伴圣体,并提醒世人前来朝拜耶稣。

Language of the Church:教会官方语言:教会初期官方语言为希伯来文及希腊文。后来东方教会多用希腊文,西方教会则用拉丁文。今多用本地语文。

laodicean:冷淡教友:指不冷不热的教友(默三14-16):与热心(虔诚)教友相对照。又称l ukewarm Christian。

lapsed Catholic:失落的教友:(1)丧失信仰或不守教规之教友。(2)背教者;叛教者。

last blessing:(1)最后降福:弥撒结束前之祝福。(2)临终祝福:病人傅油圣事中,附有临终大赦的祝福。

last day:世界末日。

last judgement:最后审判。同 general judgement。

Last Sacraments:临终圣事;最后之圣事:指(弥留)临死之信友领受告解、病人傅油、圣体等三圣事。

Last Supper, the:最后晚餐:指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共享的逾越节晚餐,其间耶稣建立了圣体圣事,是最重要的救恩事件(玛廿六17-25;谷十四12-21;路廿二7-20若十三1-4)。拉丁文称作 Coena Domini。

last things, the:万民四末:人生的最后归宿,亦即死亡、审判、天堂、地狱。又称 four last things。

Lateran, the:(1)拉特朗大殿;拉特兰大教堂;圣若望(翰)大殿:罗马主教-教宗之座堂。又称救世主大殿。(2)拉特兰宫;昔为君士坦丁大帝赠与教宗之宫殿,多次重复修建,后改为传教文物博物馆,今为罗马教区办事处。

Lateran Councils:拉特朗大公会议;拉特兰会议:自1123年至1517年,先后五次在罗马拉特朗宫所召开的大公会议。

Lateran Pact:拉特朗协定。同 Lateran Treaty。

Lateran Treaty:拉特朗协定:是教廷与义大利间,于1929年所达成的协定。根据此协定,教廷放弃其庞大领土,而义大利则承认梵蒂冈(国)之独立,并保证教会之自由。

Latin Church:拉丁教会:指用拉丁文举行宗教礼仪的天主教会,而拉丁文原为罗马帝国官方语言。

Latin Letters, Secretariat(e)of:普通文书院:教廷中枢机构之一。

Latin Rite:拉丁礼:指用拉丁文举行的宗教礼仪(现已改用本国语言),亦即西方礼天主教所使用的语言;与希腊礼(用希腊文)相对照。

Latinization:拉丁化:尤指拉丁礼教会对(非拉丁礼)东方教会之介入。

latria(L.):钦崇:专对天主的最高敬拜,因惦是无穷美善的造物主,凌驾任何受造物之上。详见 adoration。

Lauda Sion(L.):请众赞颂救主;熙雍!请吟咏歌唱:圣道茂所撰之文情并茂的赞美耶稣圣体诗(歌),已纳入基督圣体圣血节弥撒中的继抒咏内。

Lauds:赞美经;晨祷:日课经中的一部份。参阅 Breviary。

Lavabo(L.):(1)洗手礼:指弥撒前后,及弥撒礼仪中之洗手礼。(2)洗手经:昔日弥撒中,洗手时所诵的圣咏(咏廿五6-12)。现改用其它较短之祷词。

law:法律:指由团体负责人,为了公益而订立、颁布的理性法令。对基督徒来说,法律任务有三: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为了爱天主而爱自己、爱人如己(玛廿二34-40)。

Law, Canon:天主教法典。详见 Canon Law, Code of。

law, civil:民法;国法:国民应凭良心遵守正义、合理的国法,因为其权力是来自天主。

law, divine:神律;天主的法律;永律:指天主为全人类所颁布的法律,分:(1)自然律 natural law,天主在宇宙中所定的规律,譬如人的良心便是天主为人订的避恶行善之标准。(2)明(成)文律 positive divine law,譬如天主透过梅瑟所颁布的十诫,以及耶稣所传授的彼此相爱的命令。又可称为永律 law, eternal。

law, human:人律;人的法律:指由人所订的行为的规范-包括教会和政府所颁布的法条。

law, moral:道德律;伦理律:指规范人类避恶行善的命令,包括理性生活、社会生活、基本人权等等。道德律一方面基于万物的本性,又称自然道德律 natural law;一方面基于天主的命令,对基督徒而言,具体表现在圣经的十诫中。与(不诉诸人类意志的)物理律(physical law)相对照。

laxism:放纵主义:伦理神学理论之一;1679年受到教宗诺森十一世(Innocent XI)的谴责。

lay:平信徒(的);在俗教友:指非圣职的教友,其后常加 Christian faithful 或 persons。参阅 laity 及 lay Christian faithful。

lay apostolate:教友传教:在俗教友使徒工作。

lay Brother:辅理修士;庶务修士:修会中从事庶务工作的修士。

lay Christian faithful:平信徒;在俗教友:弃俗修道之圣职人员不易深入俗世社会环境,因而造成福传的死角,而生活在世俗的教友,正好可以弥补此一漏洞,他们更能在其俗世职务中,为基督作见证。此外,具有适当才能和品德之平信徒可以担任教会职务及使徒工作,或以专业身份协助教会牧者(法典224-231)。平信徒又可称 lay persons。参阅 laity。

lay institute:献身生活会;在俗(修)会:指无需着制服,不必度团体生活,而藉宣愿或宣誓遵守福音劝谕的献身生活之男女教友。

lay missioner:在俗传教士:指在俗教友,以其特殊职业,如教师、工程师等,在家乡或在传教地区从事(短期)传教工作者。可称之为 on missionary。

lay Sister:庶务修女;辅理修女:指昔日修女会中从事庶务工作的修女。与 lay Brother相对照。

layman:平信徒;教友;在俗教友;俗人:狭义的指一切非圣职人士;广义的指既非圣职,亦非修会之人士。同 laicus 或 laikos。

Lazarist:遣使会士;文生会士;味增爵会士:称 Lazarist,因 St.Lazarus 原先是一所修院,后在该院成立了遣使会而得名;又称 Vincentian,因其会祖圣文生 St. Vicent de Paul而得名。

lectern:读经台;诵经台:设在祭台旁用以宣读圣经或证道之讲台,同 ambo(n)

lectionary:圣经选读集;读经集:在教会礼仪中读经时宣读。

lector:(1)诵读者;宣读员;读经员;读经职:现在平信徒亦可在弥撒中读经-福音除外。(2)二品:教会神品中四小品中之第二级,专司诵读。梵二大公会议后,教宗保禄六世于1972年废除旧制的「剪发」、「四小品」及「五品」,现只保留「读经职」和「辅祭职」,作为晋升执事-圣职人员的前奏。参阅 minor orders。

legate:教宗使节:圣座的代表,教宗有天赋和独立之权力,委任并派遣使节到各国、各地代表教宗处理外交或教会事务(参阅法典362-367)。

legatus a latere(L.):教宗特使:教宗委任从事某特殊任务的枢机主教。

Legion of Decency:良风团。详见 Decency, Legion of。

Legion of Mary:圣母军:1921年成立于爱尔兰的教友传教团体。1948年在教廷驻华公使黎培理(Antonio Riberi)总主教倡导下,在我国各地成立。大陆政权转移后即遭查禁。1951年在台湾成立,继续传教工作。

Lent:四旬期;(旧称)严斋期;封斋期:自圣灰礼仪日起,至复活节前的四十天之斋戒期,为纪念耶稣受难,并准备耶稣复活节,也为望教友作领洗前的准备。

Lesser Litany:小祈祷:指耶稣升天节前三日之特殊祈祷。现已废止。

lesson:经书选读:弥撒或日课中选读之圣经或教父、圣贤著作。

Leviticus, Book of:肋未纪;利未记(基):梅瑟五书之第三部;作者不详。为希伯来人的礼规手册。

lex(L.):法律。同 law。

liber(L.):书;书籍。

Liber Pontificalis(L.):(1)主教礼仪书:主教举行大礼时用。(2)最古的历代教宗传。

Liber Usualis(L.):常用歌咏集:教会之拉丁礼仪书,包括主日和(瞻礼)节日之经文及歌曲,以素调、国瑞调 Gregorian Chant 写成;昔日为教会所通用,今日仍有部分人士(尤其修会会士)采用。

liberation, theology of:解放神学;解救神学:解放原是圣经的主要观念,宣示天主如何解救惦的百姓。而解放神学是梵二后,在拉丁美洲针对殖民时期导致的普遍贫穷,所倡导的一种神学,鼓励教友积极参加改造社会之神学理论,与救主基督一齐把世界由痛苦、迫害、罪恶中解救出来。

Libertatis Conscientia(L.):《自由的良心》训令,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22.3.1986)。

lie:谎言;说谎:指有意欺骗而说假话,是对真理的冒犯,有时能侵害正义与爱德,不仅伤害他人,甚至会失信于人,损害到自己的名誉。

life, eternal:永生:泛指无限的生命,亦即与三位一体天主共融的生命。广义而言,也指人类与无限美善的天主亲密结合,分享天主的生命:藉恩宠在今生只能望梅止渴、窥豹一斑而已,于死后方能完全享有、叹为观止。

life, quality of:生活品质:泛指幸福美满、安和乐利、心满意足等生活。有好坏、高低之别。包括多层次的生活:人类环境、物质、社会、政治、思想、艺术、心理、伦理、宗教生活等等。基督徒的生活品质强调宗教经验、人的整体观、爱的付出、追求灵性和永恒的生命等等。

life in outer space:外太空的生物:外太空有无生物(命)是现代科学家和神学家研究的课题。以往科学家认为终将发现,即使是微生物;但自2000年春之消息,已不对此作任何肯定。

light of Glory:荣福之光;荣光。

lily:百合花;玉簪花:象征贞洁。

Limbo:灵薄狱;古圣所;幽域;界外;被遗忘的地方;边:根据教会初期神学家之意见,灵薄狱(音译)为在耶稣之前死去的善人等候救恩之处所;也是未受洗之婴儿,和无机会受洗又无重罪去世的成人居留之处所。拉丁文称作 Limbus,参阅伯前三18-20。

Limbus(L.):灵薄狱。详见 Limbo。

litany:祷文:连续呼求天主及天朝诸圣的祈祷方式,由教会批准可用于公开礼仪者共七则:即圣母德叙祷文、耶稣圣名祷文、耶稣圣心祷文、圣人列品祷文、耶稣宝血祷文、圣若瑟祷文、临终祷文。祷文开始均用:上主,求?垂怜(天主矜怜我等);基督,求?垂怜(基督矜怜我等)…。拉丁文称作litaniae。

Litany of All Saints:圣人列品祷文;诸圣祷文:呼求天朝诸神圣的连续性祷文。

Litany of Our Lady (of Loretto):圣母祷文;圣母德叙祷文:特敬圣母的连续性祷文。起源于义大利之劳列陶Loretto,故又名劳列陶祷文。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批准在祷文尾端「至圣玫瑰之后」与「和平之后」中间加上「家庭之后」。

Litany of the Sacred Heart:耶稣圣心祷文:特敬耶稣圣心的连续性祷文。

Little Flower:小花:圣女小德兰(德肋撒 St.Teresa 1873-1897)之绰号;圣女之灵修生活,诚朴纯真如小孩,把自己比作天主花园中小小的花朵,以娱惦的心目,故称。圣女的中文传记,苏雪林译为「一?小白花」。

Little Hours, the:时经;日间祈祷:日课经中按时公诵之四段较短经文,即一时经、三时经、六时经、九时经;目前一时经已取消,其他改为午前、午时、午后祈祷。参阅 Breviary。

Little Office of Our Lady:圣母小日课:按日课形式,用以敬礼圣母之一种较简短的日课。同 Office of Blessed Virgin Mary, Little。

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安贫小姊妹会:1839年由圣余冈贞 Jeanne Jugan 创立于法国,专门照顾穷苦无告的老人。在台北(八里乡)、香港、新加坡及其它许多国家均设有安老院。

liturgical art:礼仪艺术:泛指对天主、天使、圣人公开敬礼所用的艺术作品。

liturgical assembly:(1)礼仪集会:举行弥撒或公诵日课等。(2)参加礼仪的会众。

liturgical books:礼书;礼仪书。

liturgical commission:礼仪委员会。

liturgical movement:礼仪运动:提倡教友积极参与礼仪之运动,始于十九世纪,本笃会功不可没。

liturgical music:礼仪音乐:礼仪中所使用的歌曲或音乐。

liturgical year:礼仪年(度):共分为五期:将临期、圣诞期、四旬期、复活期及常年期。礼仪年从将临期第一主日开始。同 year, ecclesiastical。

liturgist:礼仪专家:研究教会礼仪有专长者。

liturgy:礼仪;圣仪;崇(礼)拜仪式;祈祷书:是一种公开崇拜的方式。教会透过(弥撒、日课、圣事等等)礼仪执行圣化的职务;礼仪是行使耶稣基督的司祭职务,因为在礼仪中,人的圣化藉有形的记号而表达,并以本有的方式予以完成(法典834)。

Liturgy, Constitution on the Sacred:《礼仪宪章》: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所公布的宪章(4.12.1963),是教会近代礼仪革新的蓝图。拉丁文称作 Constitutio de Sacra Liturgia。

Liturgy of the Eucharist:圣祭礼仪;感恩礼仪:弥撒中自奉献礼开始,到弥撒结束的重要部份,旧称教(信)友弥撒。圣祭礼仪与圣道礼仪共同组成全部弥撒。

liturgy of the hours:时辰颂祷礼;日课;每日颂祷;每日礼赞:教会履行基督司祭任务,举行时辰颂祷礼(参阅宗三1),聆听天主圣言,纪念得救奥迹,以歌咏和祈祷,不停地赞美主。此乃圣职人员、献身生活的会士或团员以及许多信友每日赞颂天主的祷词(参阅法典1173-1175)。

Liturgy of the Word of God:圣道礼仪:弥撒中奉献礼前之部份,旧称慕道者弥撒。与圣祭礼仪共同组成全部弥撒。

local church:地方教会;本地教会;本土教会;个别教会:教会的信仰虽是统一和大公的,但在礼仪、灵修、规诫、神学理论等表达方式上,却允许并欢迎多元化。地方教会指普世教会在某个地方的可见部分,可指:(1)某一国家、地区、本堂、堂区或教区。(2)深入某民族及其文化中的教会。

local Ordinary:教区首长(主教);区域正权人;管理教区之首长:通常为主教。共分:(1)教长:指教宗及教区主教。(2)教区首长或教区负责人:指主教、副主教及主教代表。(3)教区主教:专指教区主教;不包括副主教及主教代表。

Logos(Gr.):(1)圣言;道:拉丁文为 Verbum,音译为物尔朋,指天主第二位圣子(若一1)。(2)理思:与秘思 mythos 相对时称之。

Lord:主;上主:(1)旧约中指天主。(2)新约中指基督。(3)英国习惯对主教之尊称。

Lord of Host:万军之主。

Lord's Day:主日;星期天;礼拜天。同 Sunday。

Lord's Prayer, the:天主经;主祷文:耶稣亲授门徒的祈祷文(路十一2-4;玛六9-15)。全文为:我们的天父,愿祢的名受显扬。愿祢的国来临。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阿们。同 Our Father。

Lord's Supper, the:(1)最后晚餐:指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最后的一次晚间聚餐(玛廿六17-21),拉丁文称作 Coena Domini。(2)圣餐;圣餐礼:基督徒纪念最后晚餐所举行之礼仪。

Lourdes, Apparition of Our Lady at:露德圣母显现:1858年圣母于法国西南部小镇露德,十八次显现给牧羊少女(圣)伯尔纳德(Bernadette Soubirous),指示世人应祈祷悔改,并自称为始孕无染原罪者。此后朝圣人潮络绎不绝,并有奇迹出现。纪念露德圣母显现节为二月十一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定此日为世界病患日。

love:爱:爱表达人世间最优美和最亲密的状况。中国用仁替代爱。天主是爱,因爱而创造并救赎了人类。人分享天主爱的奥秘之余,应尽力回应天主的爱: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爱人如己。同 charity 及agape。

love of God:(1)天主的爱:从天主角度看,天主是爱,天主造人是为让人分享惦的爱,惦为了救赎人类,甚至赐下惦的独生子。(2)爱天主:从人的角度看,造物主天主本身是无穷美善、可爱无比的,人应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为了天主而爱人如己。

love of neighbor:爱人;爱邻人:爱主、爱人是天主的最大诫命(玛廿二36-39)。

Low Church:教会低派:英国教会之一派,强调简单之仪式及宣传教义。与教会高派 High Church 相对照。

Low Mass:日常弥撒;简礼弥撒;小弥撒:与隆重礼仪之大礼弥撒 High Mass 相对照。

Low Sunday:卸白衣主日。详见 Dominica in Albis。

Lucifer:路济弗尔;魔王:堕落天使-魔鬼的首领、黑暗之子,因领导天使反叛天主而被处以永火之刑。

Luke, Gospel of St.:圣路加福音:新约四福音之一,为希腊人路加所写,约成于公元62年前,为使外邦人对基督之福音获得正确的认识,强调基督是全人类的救主,而对基督诞生的描述更是脍炙人口。

lukewarm Christians:冷淡教友:不够虔诚、忽略宗教生活之教友。同 Laodicean。

Lumen Christi(L.):基督之光:乃复活前夕祝圣五伤蜡时所唱拉丁经文之首句(若八12)。

Lumen Gentium(L.):《教会》宪章:梵二大公会议(21.11.1964)文献之一。简称 LG。

lunette:圣体月牙座:显供圣体时,司祭先将祝圣过的圣体安置在月牙形的金属座上,然后再放入圣体光中间,供人朝拜。

Lutheranism:路德会;信义会。同 Lutherism。详见 Church, Lutheran。

lux mundi(L.):世界之光:(1)指基督(若八12)。(2)指基督门徒(玛五14)。英文称 light of the world。

LXX:七十贤士译本:希腊文旧约圣经。LXX是罗马数字的七十。

Lyons, Councils of:里昂大公会议。详见本书附录。

Lyons, Rite of:里昂礼:梵二前法国里昂教区专用礼仪,亦即昔日的高卢礼。

vivienne98 : 2005-10-07#26
Machabees, the Books of:玛加伯书:旧约史书最后一部,分上、下两书,记载纪元前二世纪,犹太人保卫宗教自由的战争,书以希腊文写成。亦称 Maccabees。

Madonna(It.):(1)圣母抱耶稣像。(2)圣母:原为义大利文,即英文之 Our Lady。

Magi:众贤士;贤士(博士):耶稣诞生后,有数位贤士从东方(波斯)跟随异星来到伯利恒,拜见耶稣基督,并奉献黄金、乳香、没药三礼(参阅玛二1-12)。旧称三王,今称众贤士,基督教称博士,应该是对星象学有研究的知识分子。根据第七世纪传说,东方三位贤(博)士的名字是嘉斯巴 Gaspar、默尔爵 Melchior、巴尔大撒 Balthasar。中世纪时曾误信他们为国王。

magisterium(L.):训导权;训导当局:指教会的训导权或教会训导当局,源自以伯铎为首的宗徒训导权(玛廿八19)。

Magistery and Infallibility:训导权与无误特恩:指基督赐与教会的训导权与无误(不错)的特恩。

Magnificat(L.):谢主曲;圣母颂词;「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歌;「圣母尊主」颂(基):为圣母赞颂上主之歌,其首句为「我的灵魂颂扬上主」(路一46-55)。

major orders:大品:从前西方礼教会中,大品包括五品、六品、司铎、主教。教宗保禄六世于1972年取消了五品(及四小品),而保留了执事(六品)、司铎(神父)和主教圣秩。

Malachia, Book of:玛拉基亚书;玛拉基书(基):旧约先知书最后一部,成于公元前五世纪,指出上主对以色列人之仁爱及对旷职司祭之谴责。又称 Malachi。

mammon:金钱;不义之钱财;玛门(音译):圣经中用词,指对人有害之财富、钱财(玛六24;路十六9)。亦即俗称之财神。

Mandatum(L.):(1)委任状;命令:教宗所颁。(2)洗足礼:于圣周星期四建立圣体日举行的礼仪(若十三4-17)。

Man-God:人而天主:指天主第二位圣子、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

Manicheism:摩尼教(派);马尼教:源自波斯之 Mithraism,传入意大利,流行于三、四世纪之教派,主张善恶二元原则论(dualism principia)。认为人之灵魂为善神天主所造;黑暗、罪恶、欲望、身体、物质类则由撒殚所造。善恶二元绝对对立。圣思定起初曾一度误信该论点。

manifestation of conscience:诉心;披露良心:属下自动向上司或神师(神父)表露内心情况。

maniple:手带:昔日弥撒祭服之一种,原为古罗马贵族之手帕,后以之象征司铎之辛苦及其酬报。今已不再使用。

manna(Heb.):玛纳;吗哪(音译):希伯来语原文指「这是什么?」之意,因初见此物,互以「这是什么 manna?」相问,故名(出十六);是天主神奇地赐给流浪荒野之选民的长期食粮,亦为圣体之象征。

mantelletta:短外套:高级圣职人士所穿之无袖短上衣。

Mardi Gras(Fr.):狂欢节;嘉年华会:原文为肥周二,意为可食肉的星期二,亦即圣灰礼仪斋戒前夕,有些教友认为,时日无多,欢乐及早,因为次日就要守斋了,故有狂欢节之说,又称 carnival。

Marialis Cultus(L.):《圣母敬礼》劝谕:教宗保禄六世所颁(2.2.1974)。

Marian:圣母的;玛利亚的:例如为了纪念圣母显现露德百周年(1954-1955),由教宗所宣布的圣母(圣)年 Marian Year。

Mariolatry:玛利亚教;玛利亚崇拜:对玛利亚之过分敬礼,是若干非天主教人士对天主教敬礼圣母玛利亚之误解。

Mariology:圣母论;圣母学;玛利亚研究:研究天主之母圣玛利亚在救恩史上的角色、与圣三和教会的关系,既不夸大她的特权,也不贬抑她的荣耀。

Marist Brothers:圣母昆仲会:为法国圣塞林.尚巴纳(Marcellin Champagnat)神父于1816年所创立之非圣职的男性修会,以从事中小学教育为宗旨。1893年来华,先后在北平、天津、威海卫、烟台、青岛、汉口、上海、重庆、高雄等地创设中小学。在香港及南洋也有他们的足迹。简称 F.M.S.。

Mark, Gospel of St.:马谷福音;马可福音(基):新约四部福音之一,相传为新约成书最早之一部,用希腊文写成,写作的对象是信奉基督的外邦人,曾具体描述基督所行的奇迹,以证明惦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marks of the Church:教会特征;教会标记: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英文为 Unity(oneness)、Holy、Catholic、Apostolic。

Maronite Rite:马劳尼礼:指黎巴嫩阿拉伯语天主教礼。其名称始于隐修院院长圣马洛 St.Maro(+ 433)。今日使用此礼之天主教徒分布于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塞浦路斯、美国及澳洲。

Marriage, Sacrament of:婚姻圣事;婚配圣事:婚姻契约是男女双方藉以建立终身伴侣的结合,旨在夫妻的福祉,以及生育和教养子女;而两位领洗者的婚姻被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法典1055)。又称 Matrimony。

marriage bond:婚姻约束;婚姻效果:有效婚姻(夫妻间)产生的约束,其本质是永久和排他性的;而基督徒的婚姻,藉婚姻圣事,使夫妻的身分、角色更加坚强(法典1134),因为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玛十九6)。

marriage by proxy:婚姻代理(人):结婚时男女双方若一方不在场,按法律手续可授权由他人代理,但须有委托人和当地教长(神父),或二位证人签字始有效(法典1105)。

marriage encounter:夫妇恳谈会:此一新兴活动是运用心理学和福音牧灵的方法改善夫妇的关系,效果甚佳。教会一向重视婚姻辅导及婚前准备(参阅法典1063-1072)。

marriage impediments:婚姻阻碍;婚姻阻挡;婚姻限制:导致婚姻无效或不合法之因素,如亲兄妹结婚即为无效婚姻阻碍。

martyr:殉教者;殉道者;致命圣人:为了坚持信仰而牺牲性命者;原文为希腊文,意为作证或证人。

martyrdom:殉教;殉道;致命:为了信仰不惜牺牲性命。未领洗的人为基督的信仰而舍身致命,视同血的洗礼。

Martyrology:殉道圣人录:记录(殉道或精修)圣人言行的年表。以罗马殉道圣人录为代表。

Martyrs, Chinese:中国殉道圣人;中华殉道先烈:天主教传入中国后,教难接二连三,多人为主殉道。教难的起因,非常复杂。清代初年的主要祸源,是中国礼仪之争,不许尊孔祭祖,加上白莲教作乱,「反清复明」受了株连。清末的不平等条约和保教权,国人怀恨在心,而导致「扶清灭洋」的庚子拳匪之乱(1900)。在众多殉道者中,有122位先后由教宗封为真福。其中的董文学神父已于1996年正式列入圣品;而其他120位真福也于2000大禧年的十月一日在罗马隆重列入圣品;另一殉道真福杜仲贤神父,因错过申请手续而仍为真福。

marxism:马克斯主义。详见 socialism。

Mary, the Blessed Virgin:童贞圣母玛利亚:是雅敬和安纳的女儿、达味的后裔、若瑟的净配、耶稣的母亲、充满圣宠者、无染原罪和本罪者、第一位基督的信徒、赎世者的伴侣、蒙召升天之后。福音曾多次提起她(玛一;谷三;路一;若十九)。在她一生中,有三种境遇显示出她中保 Mediatrix 的角色:圣子降生、耶稣被钉十字架、荣耀的天上母后。教会对她以特殊的敬礼 hyperdulia 礼遇(参阅veneration)。而玛利亚(玛丽)在耶稣时代是巴勒斯坦最通俗的名字,也曾多次出现在新旧约内。

Maryknoll Fathers:玛利诺会神父:全名为美国天主教外方传教会 The Catholic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of America。由华尔实(James Anthony Walsh, 1867-1936)及波拉斯(Thomas Frederick Price, 1860-1919)二位神父提倡,1911年经美国全国主教会议通过成立,同年获罗马批准;为美国本土成立的第一个外方传教会。1918年波神父及其他三位会士应邀来华工作。1927年管理广东江门教区,后由华理柱(James Edward Walsh, 1918-1981)主教主持。该会并在抚顺、梧州、桂林及梅县等地主持教务。梅县教区福尔德主教(F. X. Ford)于1952年死于狱中。台湾台中教区曾由该会蔡文兴主教(William F. Kupfer)于1962年接掌。该会分布于中南美、非洲、亚洲等地。Maryknoll 为该会在美国总会所在地之地名,原意为圣母山。简称 M.M.。

Maryknoll Sisters, the:玛利诺会修女:以外方传教为职志的道明修女会,母院设在美国纽约的玛利诺。透过教育、医疗、福利等途径从事福传工作,足迹遍布美国、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包括台湾在内。

Masonry:共济会之主张。同 freemasonry。

Mass:弥撒;感恩祭:乃天主教最崇高的祭礼,是基督自己和教会的行动;主基督由于司祭的职务,把自己奉献给天父,作为牺牲;再经由饼和酒的形像,将自己作为信徒的精神食粮(参阅法典899)。弥撒的规程包括:进堂式、圣道礼仪、圣祭礼仪、感恩经、领圣体礼和礼成式。Mass 之拉丁文为 Missa,采自弥撒最后遣散会众之句:Ite Missa est,亦即弥撒礼成。英文是 The Mass is ended, go in peace。参阅 Eucharist。

Mass, application of:奉献弥撒;申请弥撒:请司祭在某一弥撒中特别为某人、某事祈祷,称为奉献弥撒,通常也捐薄酬,聊表谢意,此酬金称为弥撒献仪 stipend,又称分配弥撒果实。

Mass, burial:安葬弥撒;殡葬弥撒。

Mass, funeral:安葬弥撒;殡葬弥撒。同 funeral 或 exequial Mass。

Mass, high:大弥撒;咏唱弥撒:通常歌唱「求主垂怜经、光荣颂、信经、欢呼歌、除免世罪天主羔羊」等歌曲的弥撒。是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称呼。

Mass, low:小弥撒:只念不唱(某些经文)的弥撒,以别于大弥撒。是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称呼。

Mass, midnight:子夜弥撒;子时弥撒:子夜时举行的弥撒;如圣诞节前夕的弥撒。

Mass, nuptial:婚礼弥撒;婚配弥撒。

Mass, obligation of:弥撒义务:教友于主日及教会法定节日(圣诞节)有参与弥撒之义务。

Mass, ordinary of the:弥撒常用经文:弥撒经文中,通常不改变的部分。

Mass, parochial:堂区弥撒:堂区中在固定时间供大众参与的弥撒。

Mass, pontifical:主教弥撒;教宗弥撒:指主教或教宗主持的弥撒。

Mass, private:私诵弥撒;私人弥撒;私弥撒:司祭个人为私自的虔诚理由所举行的弥撒,以别于为会众福祉而举行的堂区(公)弥撒 Mass, parochial。

Mass, Requiem(L.):亡者弥撒;追思弥撒;安魂弥撒;殡葬弥撒;炼灵弥撒;黑弥撒:拉丁文 Requiem 意为安息,为早年亡者弥撒经文的第一句;全句为:「主啊,求?赐与他们永远的安息」(加下十二38-45)。亦即 Mass of the dead。

Mass, solemn (high):大礼弥撒:旧称五、六品大弥撒,指附带歌唱、奉香等较隆重礼仪的弥撒。是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称呼。

Mass, sung:咏唱弥撒:指咏唱圣歌而无襄礼人员的弥撒。是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称呼。

Mass, the four ends of the:弥撒四目的:崇拜、补赎(痛悔)、谢恩、祈求。

Mass, votive:私愿弥撒;还愿弥撒;任选弥撒;敬礼弥撒:神父按某种意向或为还愿所(选择)举行的弥撒;如特敬耶稣圣心的弥撒、求和平的弥撒等。

Mass book:弥撒经书;感恩祭典。

Mass card:弥撒卡:记载(通知)弥撒意向的卡片;如母亲节、父亲节、生日祝贺、亡者炼灵等。

Mass for the people:义务弥撒:教区主教及堂区主任司铎,于主日及教会特定节日,有义务特别为所属教友精神和物质的福祉举行弥撒,不得收受弥撒献仪。

Mass of the catechumen:慕道者弥撒;望教弥撒;候洗弥撒:弥撒开始至奉献礼前之部分,今称圣道礼仪。古代慕道者只参与此部分,而不准参加信友弥撒 Mass of the faithful,亦即奉献礼后之最隆重的部分,因慕道者尚未有充分的准备;现在虽仍有此称呼,但欢迎慕道者全程参与弥撒。

Mass of the dead:追思弥撒;殡葬弥撒;亡者弥撒;黑弥撒。又称 Requiem Mass。

Mass of the faithful:信友弥撒:弥撒自奉献礼以后之部分。现已废止此名称。

Mass offering:弥撒献仪:教友请司祭为特殊意向举行弥撒的捐献,为供给司祭的生活费用(格前九13-14)。又称 stipend。

Masses, Gregorian:国瑞弥撒:为同一意向连续举行卅日的弥撒。

Master:(1)老师;师傅:门徒对耶稣的称谓。(2)硕士:学士与博士之间的学位,一般来说,有此学位即可在大学执教。

master general:总会长:为道明会及圣母赎虏会所专用。

master of ceremony:司仪;管礼节的(人):教会礼仪中的司仪。

master of novice:初学导师:修会初学期之男性领导人。女导师称作 mistress。

Mater Dolorosa(L.):(1)痛苦之母。(2)痛苦之母像:指受苦的圣母玛利亚。

Mater et Magistra(L.):《慈母与导师》通谕:为教宗若望廿三世所颁布(15.5.1961)之有关社会问题的通谕。简称 MM。

materialism:唯物论:指以物质作基础来解释世界的理论,而否认超物质的因素。

Matins:诵读:日课中之诵读(晨经)部分。今称 office of readings。

matrimonial court:婚姻法庭:教友婚姻问题可经由教会法庭解决。

matrimonial impediments:婚姻限制;婚姻阻碍;婚配阻挡:教会为保证教友婚姻之幸福所宣布或规定之婚姻限制;如已有配偶者,未成年之儿童等均有婚姻之限制。

matrimonium(L.):婚姻。同 matrimony。

matrimony:婚姻;结婚;婚礼;婚姻关系;婚姻圣事。拉丁文称作 matrimonium。详见 Marriage, Sacrament of。

matter and form of Sacraments:圣事之「质」与「形」:属于哲学名词;如圣洗圣事中倒水为「质」,诵念付洗经文为「形」。

Matthew, Gospel of St.:玛窦福音;马太福音(基):新约四福音之一,传说玛窦于公元60年以阿拉美语写成;后译为希腊文,原文已不复见。此福音是写给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故多引用旧约,以证明耶稣为先知所预言的救世者。

Matthew, St.:圣玛窦;圣马太(基):原是税吏,后被耶稣召选为宗徒(玛九9),也是玛窦福音的作者。

Matthias, St.:圣玛弟亚;圣玛迪;圣马提亚(基):犹达斯死后,递补其缺之宗徒(宗一1-26)。

Maundy Thursday:圣周四;耶稣建立圣体日:Maundy 原意为命令,是指耶稣受难前,在晚餐厅嘱咐门徒相亲相爱,并亲自为门徒洗足,称之为新命令(若十三34)。圣周四礼仪中有洗足礼,即为纪念此事(若十三1-38)。又称作 Holy Thursday。

May devotions:圣母月敬礼:每年五月百花齐放,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即有以祈祷、游行、献花等方式在五月敬礼圣母的习惯。1815年教宗碧岳七世鼓励全球教友参加此项敬礼,现已成为例行活动。参阅 month of Mary。

medals, religious:圣牌:刻有宗教人物之金属小牌。教友佩带圣牌,以提高宗教虔诚。

mediator:中保;中间人;媒介:(1)指基督是天人间的中保(弟前二5)。(2)指为人代祷者,如梅瑟、先知、司祭。(3)中人;中保;中介;仲裁;调解;和解。

Mediatrix of all graces:诸惠(宠)中保;女中保:指圣母以慈母的心肠,关怀所有的人,她在天主、尤其在圣子耶稣前不断为人祈求必要的恩惠。

meditation:默想;心祷;冥想;沉思;省思:泛指探测人、事、物及自我的真相。基督徒反省某些灵修课题,经由热诚的反省和善念,激发宗教情绪,进而举心向上,与主密切结合。默想亦即 mental prayer,以别于口祷 vocal prayer。

Melchisedech:默基瑟德;麦基洗德(基):旧约中的司祭,曾向亚巴郎献饼、酒,为新约弥撒之象征(创十四18)。

Melkite Rite:麦尔基特礼:天主教东方礼之一,是用希腊文及阿拉伯文举行的礼仪。原为五世纪反对聂斯多略派的希腊教会信徒,后归宗天主教。教友散布于埃及、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又称 Melchite Rite。

members of the Mystical Body of Christ:基督奥体的肢体:指教友。详见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Memento of the dead:纪念亡者;为亡者祈祷:弥撒中为亡者的祈祷文是:「主,求祢也垂念祢的仆婢,他们保持着信德,先我们而去,如今正在安眠休息」;「主,我们求祢赏赐他们进入永福、光明和安宁的天乡…」。

Memento of the Living:纪念生者;为生(存)者祈祷:弥撒中为生存的人祈祷文是:「主,求祢垂念祢的仆婢,和所有参礼的人…以获得他们自身的得救,和所希望的身心安全…」。

Memorare(L.):求尔记忆:为圣伯尔纳多(St. Bernard of Clairvoux, 1091-1153)所撰依赖圣母的祈祷文,全文是:「吁至仁童贞玛利亚,求尔记忆:自生民以来,未闻有求尔护卫,望尔助佑,祈尔转达,而被弃绝者。今我罪人,怀此依靠之心,趋赴童贞之母台前,叹泣侍立尔侧,恳求圣子之母,勿弃吾言,俯听允诺。阿们」。

memorial:纪念日:教会庆节中的最低等级。详见 feasts, rank of。

memorial service:追思礼仪(拜)。

mendicant friars:乞食会士:指道明会、方济会、思定会、加尔默罗会…,这些古老修会创始时,特重清贫之德,会士均应托钵乞食,后因环境改变,此风始废。

Mennonites:门诺会(派):十六世纪在荷兰成立的新教派别,因其领袖之一门诺 Menno Simons 而得名。

mental prayer:默祷;心祷:以别于口祷 vocal prayer。详见 meditation。

mental reservation:意中保留;心中保留:指发言者之原意与其表面意义不尽相同;如秘书对来客挡驾时说:「经理不在」,意思是「经理不便会客」,即为意中保留。又称 mental restriction。若听者可意会言者之意,则情有可原;若听者信以为真,则难逃撒谎之嫌。

mercy:(1)慈悲;怜悯:人虽犯罪,天主对人却慈悲为怀,怜惜众生。(2)功德;哀矜;施舍;援助;关怀:人应有同情心,尽力满足他人的需要,这也是正义和爱德之要求。

mercy, corporal works of:物质援助;物质的布施或施舍;(有)形哀矜:如捐款给穷人。详见 works of mercy, corporal。

mercy, spiritual works of:精神援助;精神方面的布施或施舍;(精)神哀矜:如为病人祈祷早日痊愈。详见works of mercy, spiritual。

mercy killing:安乐死;仁慈杀害。详见 euthanasia。

merit:功劳;功德;功绩:行善者应得报酬之名分;神学上通常分为两种:(1)义理功劳 merit de condigno,指狭义的功劳,即功劳与报酬旗鼓相当,譬如做多少工,就给多少工资。(2)情谊功劳 merit de congruo,指广义的功劳,即功劳与酬报并不完全相称,靠付款者(赏报者)慈悲或承诺,譬如发给员工奖金多寡不一。

meritorious works:善功;善工。

Messiah(Heb.):救世主(者);基督;受傅(膏)者;默西亚;弥赛亚(基):源自希腊语 Christos 被傅油者,指某人被傅(膏)油以便接受诸如国王、司祭(司祭)等崇高的职位。逐渐变成耶稣的别名,指其身分。又称 Messias。

metanoia(Gr.):悔改;皈依。同 conversion。

metempsychosis:轮回:指灵魂一旦离开某一肉体,便进入另一肉体,直到完全净化、臻于永福为止的学说。

Methodism:卫理会;循道会(派);美以美教派:十八世纪中叶由卫斯理兄弟(John Wesley, 1703-1791、Charles Wesley, 1707-1788)所提倡之教派;遵从《师主篇》之精神,注重虔诚,追求上帝,是由圣公会所分出的一派。

metropolitan:教省总主教:总主教。西方教会的总主教在省属教区内有督导保持信德和认真遵循教会纪律之权责(法典435-436);而东方教会的总主教则不一定有省属教区。详见 province, ecclesiastical 及 archbishop。

Mgr.(It.):蒙席;我主:monsignor 蒙席之缩写,英文称作 My lord,为教宗赐给神父之荣衔。详见 monsignor。

Michael, St.:圣弥格;圣弥额尔;米迦勒(基):总领天使之一(默十二7);庆日在九月廿九日。现多用Micah。

Micheas:米该亚;弥迦书(基):旧约米该亚书著者,为小先知之一,与依撒意亚先知同时,曾预言基督诞生于伯利恒(米五1-3)。

Middle Ages:中古时代;中世纪:(1)十至十五世纪。(2)自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起至1494年查理八世侵入义大利止。(3)五世纪末至十五世纪。(4)近代学者订为公元476年(西帝国灭亡)至1453年(东帝国结束)。

Migne Edition:米聂版本(教父全集):指米聂 Jacques Paul Migne(1800-1875)所编之拉丁教父全集(1844-1855)及希腊教父全集(1857-1866),出版于巴黎。

Milan, Edict of:米兰诏书:公元313年2月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宗教信仰自由之诏书。

Milan Catholic University:米兰圣心大学:为(方济会)哲麦利神父(P.Gemelli)于1920年所创。意文为 Universita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

military chaplain:随营司铎;军中教士;军营牧师。参阅 chaplain。

military order:军人修会:十字军时代保护朝圣者之修会。

military vicar:军中教士总监(督)。

military vicariate:军中教士总监(督)区。

Mill Hill Fathers:圣若瑟外方传教会:为英国 Herbert Vaughan 枢机于866年成立之英国天主教外方传教会,俗名磨房山神父,简称 M.H.M.。

millenium, the:千年(说);千福年;千禧年王国;太平盛世:教会初期,有人根据默示录(廿4-6),误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来临前将有千年之升平时期(盛世)。事实上,千年只表示一段不确定的时期而已。又称 Chiliasm。

minister:(1)圣事施行人;施(执)行圣事者;司祭;圣职人员;服事者;事奉者。(2)基督教牧师。(3)辅祭者;助祭:旧礼大礼弥撒中的五、六品。(4)会长:指方济会。(5)理家:指耶稣会院的总务。

ministerial priesthood:公务司祭职:指圣职人士,以别于一般教友之普通司祭职 common priesthood。

Minister of the Sick:灵医会会士;嘉民会士;护病会会士:义大利圣嘉民.来理斯 St. Camille de Lellis(1550-1614)于1582年在罗马创立之修会。男女会士以红十字作徽章;服务病患,开办医院为其主要工作。1947年到我国云南工作;后迁台湾,在罗东、澎湖等地设有医院、护校等。又称 Camillians 嘉民会士,或 Ordo Ministrantium Infirmis 护病会会士;简称 MI。

ministry:圣职;神职;牧职;圣工;事奉;使徒工作;服事;司祭职:服务是基督徒生活的根本,具体表现在仁爱的工作上。教会的职务包括教诲、圣化、治理等,有些职务需圣职人员担任,有些平信徒亦可充当。拉丁文为 ministerium。

ministry of the Divine word:圣道职:宣讲天主圣道的职务,是教宗、主教及其助手司铎、执事、会士及平信徒的神圣职责(参阅法典756-780)。

ministry, pastoral:牧灵职务:指牧者为人群服务,多指经由圣职圣事(受祝圣的)接受的管理、培养、领导等职务,亦指(未受祝圣的)全体教友的一般牧灵职务。

Ministry, Sacrament of:圣秩(职)圣事。详见 Orders, Sacrament of。

minor orders:小品:指五品以下之圣职品级。梵二以前在西方教会中,小品包括一品(司门者)、二品(读经者)、三品(驱魔者)、四品(辅祭者)。这些品级统称为教会职务(ministry),目前只保留读经者及辅祭者两项职务。参阅 lector。

minotanti:低级职员:罗马教廷之职员。

miracle:奇迹(迹);圣迹;神迹(迹);灵迹:指某些奇异事迹的发生,超乎自然律的正规,只能归功于造物主天主的大能。基督所显的奇迹是证明惦的天主性。奇迹是天主能力的表现、是天主触动人心的召唤。拉丁文称作 miracula。

Miraculous Medal:圣母显灵圣牌:为纪念1830年圣母显示于仁爱会修女圣加大利纳(St. Catherine Laboure)而铸之椭圆形圣牌,其正面为圣母像,背面为M(代表圣母Mary)字,上有十字,下有耶稣圣心及圣母圣心标志。

Miserere(L.):怜恤:取自圣咏第五十首的第一句「天主,求祢按祢的仁慈怜恤我」,为悔罪圣咏之一。

Missa(L.):弥撒;感恩祭。详见 Mass。

Missa cantata(L.):简礼歌唱弥撒:早年歌唱弥撒(Missa in Cantu)之一种;主祭者与教友唱和,并无高级圣职人士襄祭。

Missa in cantu(L.):歌唱弥撒:早年弥撒举行方式之一;即主祭者与教友唱和之弥撒。又分为大礼歌唱弥撒 Missa solemnis 及简礼歌唱弥撒 Missa cantata。称大礼歌唱弥撒,因除主祭者外,尚有高级圣职人士襄祭。今日已不太严格区分。

Missa lecta(L.):诵读弥撒:弥撒举行方式之一;主祭者并不歌唱之弥撒。

Missa solemnis(L.):大礼歌唱弥撒。详见 Missa in cantu。

Missal:弥撒经书;弥撒经本;感恩祭典:指罗马礼的经书,涵盖弥撒礼仪和祈祷文。

Missal stand:弥撒经本架:祭台上放置弥撒经书的(木制或金属)支架。

Missale Romanum(L.):罗马弥撒经书(本):始于第九世纪的拉丁文弥撒经书,经多次更改,梵二大公会议后,大都改用本国语文(的弥撒经书)。

missiology:传教学:研究在(尚未完全实行圣统制的)传教地区,传布福音的学问和方法,是神学的一支。

mission:(1)传教;宣教;布道;(教会的)使命;派遣;受遣传道;传教事业;传教团体。(2)传(宣)教区。(3)下会:交通不便或缺少司祭之处,神父每年于指定时间,前往某地施行圣事、讲道等,谓之下会或满四规。(4)培灵会:特别邀请非本堂区之神父,主持讲道及圣事,以加强教友之宗教生活,通常举行一周。我国尚不多见。

mission, foreign:到国外传教(布道);外方传教:指遵照基督的命令:「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十六15)。

mission, home:在国内传教(布道):有些(不属于传教区的)国家,因缺少司铎而号召修会会士或其它地区神父,来主持并开展国内教务。

mission society:传教会;传教团体;传教修会;差会。

Mission Sunday:传教节;传教主日:通常在十月倒数第二主日;是日全教会为传教事业祈祷及捐献。

missionary:传教士;宣教师;传教性的;受遣传道者;传教工作:指以耶稣和教会的名义,到尚未信仰基督的人群中去宣传福音,并培植教会的信徒。教会整个本质上是传教性的,而福音传布工作又是天主子民的基本职务,为此所有基督信徒应有此共识,而参与传教工作(法典781)。

missioner:传教士;宣教师。同 missionary。

Missions Etrangeres de Paris(Fr.):巴黎外方传教会:1662年由两位在越南传教的 Pallu 及 Lambert 主教,发起并组织的传教团体;完全以传教为目的,注重培植当地圣职人员,建立当地教会,会士无修会三愿之约束,只守公规,度团体生活;1683年来到中国,传教于东北、川贵、云南、两广地区。现亦在花莲教区服务。全称是 Societe des Missions Etrangeres de Paris,简称 MEP。英文称 Paris Foreign Missions。

mitre:礼帽;主教帽;牧冠;法冠;制帽:教会高级圣职人士行圣仪时所戴用的礼冠。拉丁文称作 mitra。

mixed marriage:混合婚姻;异宗婚姻:尤指天主教与其他基督徒之婚姻。若无主管当局的明示许可,下列已领洗的双方不得结婚:一方在天主教,或皈依天主教,另一方加入与天主教不完全共融的教会而领洗者(法典1124)。

modernism:现代主义;近代主义:乃十九至廿世纪初叶的学说,否认天主存在、耶稣的天主性、圣经的启示、教会为神所建立以及圣事的神效。教宗碧岳十世曾于1907年予以谴责。

monastery:(1)隐修院;修道院:共诵日课、度团体奉献生活的修院。(2)会院:专指与外界隔绝、遵守禁地规则的男女会院。

monasticism:隐修生活: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全心侍奉天主,远离世俗、遵守严规、共度团体共融的生活。

Monday:星期一;礼拜一;瞻礼二。

monism:一元论;一体论:主张仅有一种根本实体「心」或「物」掌控一切事物。

monk:隐修士:(1)度隐修、祈祷、补赎、遵守三圣愿生活的人士,包括本笃会、熙笃会等会士。(2)僧侣;和尚(佛):系借用此字,实际上二者之生活方式并不相同。

monogamy:一夫一妻制:指在婚姻中,一夫一妻的结合。天主教和中国民法倡导一夫一妻制,但不反对配偶去世后再婚。

monogenesis:人类一元论;单偶论:教会主张人类由一对夫妇而来;并反对人类多元论 polygenesis 的主张。Monogenesis 又称 monogenist。

Monophysism:(基督)一性说;基督单性说:主张基督之人性被神性吸收;451年被教会处罚。加采东大公会议声明基督有「神、人两性一位」。又称 monophysitism。

Monotheism:一神论;真神唯一论:相信只有一位超出世界并有位格之神。

Monothelism:基督单一意志说:主张基督只有一个意志,否认基督兼有神、人两意志的说法;680年被教会处罚。同 Monotheletism。

monsignor(It.):(1)蒙席:教宗颁赐有功神父的荣衔,通常可穿与主教近似之主教服装。(2)主教:拉丁国家都用此称呼。Monsignor 缩写方式甚多:英语通用者为 Msgr., Mgr.,拉丁国家则用 Mons.。法文称作 monseigneur。

monstrance:圣体光(环);圣体发光(座);显供圣体容器:显供圣体时所用之状如光环的金属装饰品,中间存放圣体以供人瞻仰、敬礼。拉丁文称 monstrantia,又称 ostensorium。

Monte Casino:喀西诺山;喀西诺山本笃会院:由圣本笃于公元529年创建于喀(加)西诺山的本笃会院,曾多次被毁,尤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甚。于1954年全部修复,1963年并增建一座新圣堂。详见 Benedictine Order。

month of Mary:圣母月。参阅 May devotion。

month of special devotion:圣月:教会规定特别祈祷之月份;如五月为圣母月、六月为耶稣圣心月、十月为玫瑰月等。

Month's Mind Mass:忌月弥撒:亡者去世(或埋葬)后满一个月的追思弥撒。

moral:(1)道德的;伦理的;良心的。(2)(morals)道德律;伦理学;品行。

moral act:伦理行为;道德行为:指俱备灵性上的洞察力、个人知识和自由意志的行为,又可称人的行为 human act。

moral person:法人:根据教会法,指非自然人的社团或财团,作义务及权利之主体,如堂区、修院、修会等。

Moral Rearmament Movement:道德重整运动:为1909年信义会牧师布克曼博士(Dr. Frank Buchman)在美国普林斯顿所发起的运动,以正直、无私、纯洁、博爱为号召,重整人心。简称 MRA。

moral theology:伦理神学;道德神学。

morality:伦理(学);道德(律);德行。

morality play:宗教剧;寓意剧:流行于十五、十六世纪之宗教剧,内容以善恶对比为主,劝人行善戒恶。

Mormonism:摩门教;摩尔门教;基督末世圣徒会:又称 Mormon,乃1830年美国人史密斯(Joseph Smith, 1805-1864)自称受摩门先知指示所建立之教会;教规禁烟酒、准多妻。又称基督教末世圣徒教会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morning offering:早晨献功经;晨祭。

morning prayers:早课经;早课;晨祷。

Morning Star:晓明之星;晓星;晨星:(1)指耶稣(默二28)。(2)指圣母,见于圣母德叙祷文。拉丁文为 Stella Matutina。

mortal sin:大罪;死罪:指与天主严重对抗、分裂的行为。按神学家意见,形成大罪有三条件为:在「重大」事件上,「明知」、「故犯」天主的诫命。

mortification:克苦;克己;禁欲;苦行;苦修。

mortuary chapel:(1)墓地小教堂:指墓地中特设的小教堂。(2)灵堂。

Mosaic Law:梅瑟律;摩西律(基):指天主藉梅瑟给以色列人所宣布的法律,在世上建立起神权政体的神国。内容以天主十诫为主,散见于旧约梅瑟五书中,希伯来人称之为托辣。

Moses:梅瑟;摩西(基):旧约中领导以色列民族摆脱埃及控制、并给他们宣布天主法律的领袖。

Moslem:回教徒;穆罕默德信徒;回教(徒)的。

Most Reverend:至可敬的主教;主教阁下:对(总)主教之尊称。

motet:多声合唱乐曲;多声合唱圣歌:又称 motette,多取材于圣经,用拉丁语唱出,著名作曲者为帕勒斯特里纳 Giovanni Palestrina 及巴哈 Sebastian Bach 等。

Mother:修女会的院长:若干修女会上司之习用称谓。

mother church:(1)主教座堂。(2)母堂:附有若干支堂的大型圣堂。

mother house:(1)母院:指修会的第一所会院,有别于其他分院。(2)总会院:指修会总会长所驻之会院。

Mother of God:天主之母:教会在很早就尊崇圣母为天主之母,因为耶稣基督是天主又是人。拉丁文称作Dei Genitrix 或 Deipara。

motu proprio(L.):教宗手谕;自动诏书:教宗所颁一般的行政命令之文件,只有教宗签名。其它文件见 Bull。

Mount Carmel, Our Lady of:加美乐山圣母。详见 Carmel, Our Lady of Mount。

movable feasts:可移动庆节;非固定庆节:日期每年变换、不固定的庆节(瞻礼),如复活节、耶稣升天、圣神降临、天主圣三等。

movement, ecumenical:大公运动:乃廿世纪以来,用来称谓基督信徒(各宗派间)努力谋求合一的运动,甚至将此运动扩展到与犹太教和其他非基督宗教的交谈上。简称 EM。

mozzetta(L.):肩衣:主教所穿附有小风帽之衣服。

Mulieris Dignitatem(L.):《妇女的尊严与圣召》书函: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15.8.1988)。

mundus(L.):世界;地球;世人;世俗;世界恶势力。参阅若十五19。英文称作 world。

Munificentissimus Deus(L.):《钦定圣母升天》诏书:教宗碧岳十二世所颁(1.11.1950)钦定圣母玛利亚灵魂与肉身升天为信理之诏书。

Muratorian Canon(Fragment):穆拉多利经目;姆拉多利残卷:最古老的新经书目,约成于185年;为义大利人(Lodovico Antonio Muratori,1672-1750)在米兰盎博图书馆所发现,于1740年出版。

Musicae Sacrae Disciplina(L.):《圣乐规章》通谕:教宗碧岳十二世所颁(25.12.1955)。

Muslem:回教徒;伊斯兰教徒;穆斯林教徒:信徒皆归顺阿拉。同 Muslim 或 Moslem。

myron:香膏;圣油:东方礼教会为坚振所用的圣油。

myrrh:没药:新约中东方贤士所献给耶稣的三礼之一,象征耶稣的人性。其它两项礼物是黄金、乳香。

mystagogia(L.):释奥;解释奥迹;传授奥秘。英文称作 mystagogy 或 mystagogue。

Mysterium Fidei(L.):《信德的奥迹》宣言:教宗保禄六世所颁(3.9.1965)。

mystery:奥迹(迹);奥理;奥秘;圣餐礼:从神学角度看,富有神圣特性的隐密或神秘之事迹。乃非经天主启示,理性无从得知的真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譬如圣三奥迹、降生奥迹、恩宠奥迹等。天主本身和惦的救恩计画以及基督事迹,分别构成奥秘的核心意义。

Mystery, Paschal:逾越奥迹:指基督超越死亡、光荣复活,亦即由黑暗至光明、战胜奴役、恢复自由之救世奥迹。

mystery of faith:信德的奥迹:(1)指一般信德的奥迹,如天主降生救世,天主圣三等。(2)特指弥撒圣祭。

mystical:奥秘的;神秘的。

mystical body (of Christ):奥体;基督奥体;基督妙体:根据圣保禄的训诲,耶稣为教会之「首」,圣神是「灵魂」,生者和死者信友皆为「肢体」(哥一18;二19;弗一22;四4-16)。基督奥体说明教会由于分享基督的生命而成为团体,也宣示教会与基督,以及信徒之间的密切结合。

mystical marriage (union):神婚;神秘之结合:指基督与教会之结合,也指基督与人灵之结合。

Mystical Rose:玄义玫瑰:圣母德叙祷文之一句,指圣母。

mystical theology:神秘神学。

Mystici Corporis(L.):《奥体》通谕:教宗碧岳十二世所颁(29.6.1943)。

mysticism:(1)神秘义;天人合一:指超乎寻常的与神明结合共融。又可称神秘思想或生活。(2)神秘神学。(3)默想;默观:与天主结合以至忘我的境界。

myth:秘思;神话:泛指一般有深度、含终极意义的故事,以暗示超越的境界,引人去正视生命中庄严的主题。

vivienne98 : 2005-10-07#27
Nahum:纳鸿;那鸿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曾预言尼尼微城之毁灭(公元前608年)。

name, Christian:圣名;洗名:一般都取自圣人的名字,包括:(1)领洗时所取之名,又称洗名,参阅 baptismal name。(2)领坚振圣事者、或修会会士发愿者所起之名,又称会名。

name day:主保瞻礼;主保圣人瞻礼;主保(圣人)节:教友或会士纪念自己所取圣人(圣名)的纪念庆日(瞻礼日),视同自己的生日庆祝。

names of God:天主的圣名;天主的名字: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圣经揭示了天主许多名称:高高在上的神(El Elohim)、雅威(Yahweh)、造物主(Creator)、耶稣(Iesus)、阿爸父啊、主(Kyrios)、至高神明、天主。中国人称天主、上帝、老天爷、造物主等等。

National Catholic Welfare Conference:美国天主教福利会:为美国主教团于1919年所创立,为推动教育、社会福利、移民、青年等事业。简称 NCWC。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天主教全国主教会议:简称 NCCB。

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全国基督宗教协(进)会。

native clergy:本籍教士;本地(土)圣职界:指本土的圣职界;与外籍圣职界相对照。外籍传教士乃传教区的福传先驱,其最终目的是提拔当地本籍人士,以便建立由本籍教士组成的本土教会。

Nativity of Christ:耶稣圣诞;圣(耶)诞节:简称 Christmas。新约路加福音记述,若瑟从纳匝肋城到犹太名叫伯利恒(白冷)的达味城去,好同自己怀孕的聘妻玛利亚去登记,他们在那里的时候,她生产的日期满了。便生出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褓将惦裹起,放在马槽中…忽有一大队天军,同那天使一起赞颂天主说: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4-14)。

Nativity of Our Lady:圣母诞辰。圣母玛利亚的生日,庆日在九月八日。

natural law:自然律:基于人性、物性之法律。

natural religion:自然宗教:从自然现象产生的宗教;以别于启示宗教。

natural theology:自然神学:主张不以启示,而用理性论证,就可证明天主之存在的哲学思想。

naturalism:自然论;自然主义:主张只有自然世界,否认超自然和启示的思想系统。

nature:本性;本质;性体;自然;性质;体:如三位一体。

nave:中央走道:教堂中间自入口处到祭台前的走道,是进出圣堂必经之路。

Nazarene:纳匝肋人;拿撒勒人(基):(1)耶稣。(2)轻蔑教友语。

Nazareth:纳匝肋;拿撒勒(基):耶稣的故乡。

necessitas(L.):必要(需);紧要:圣思定名言:在紧要的事上应一致,在怀疑的事上可任选,在一切的事上要友爱-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tas, in omnibus autem caritas 。

necrology:亡者名录。

Nehemiah, Book of:乃赫米亚书;厄斯德拉下;尼希米记(基):旧约中的一部,记述犹太人由充军地回国后,省长乃赫米亚整修耶京城墙、整顿政风、并与厄斯德拉一起恢复梅瑟与主所立之盟约等事迹。

Neo-Catholics:新天主教派:泛指基督教派中认同天主教神学或仪式者。

neophyte:(1)新教友;新皈依者。(2)新手:甫踏入某一新生活(舞台)者,如新司铎、新加入修会的修士或初学生。

Neo-scholasticism:新士林派;新经院学派。

Nestorianism:景教;聂斯多略派;涅斯多留派:为五世纪聂(奈)斯多略 Nestorius 所创立之教派,主张基督有两位格及两性体,玛利亚只是基督人性的母亲,并非天主之母;431年被教会谴责;636年唐贞观九年传入中国,名为景教,在新疆遗留下大量的活动遗迹,包括文书、绘画、墓碑。

new birth:重生;新生:悔过后重新作人。

New Covenant:新(盟)约;新律:乃天主与世人之间经由耶稣所订立的新盟约,(业已实践并)胜过天主与梅瑟所订之「旧约」(玛廿六28;路廿二20)。

new heaven and new earth:新天新地;天堂:公审判后,天主与义人团聚的地方或状态(默 廿一1-4)。

new humanism:文化新时代;新人文主义。

New Law:新约;新律。详见 New Covenant。

New Testament:新约;新经:天主与以色列在西奈山所建立的关系称为(旧)盟约,后因这约每下愈况时,经由耶稣的宣讲和救赎建立了新的盟约,称为新约。盟约记载于经书内,称为圣经,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新约就是指天主与人类所订立之新的盟约,共27卷,包括四福音书、宗徒大事录、21封书信、默示录。计为:玛窦福音、玛(尔)谷福音、路加福音、若望福音、宗徒大事录、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得撒洛尼前书、得撒洛尼后书、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希伯来书、雅各伯书、伯多禄前书、伯多禄后书、若望一书、若望二书、若望三书、犹达书、默示录。New Testament 简称 NT。(依据思高圣经学会译释本)。

new world:新天地;新世界:世界末日来临时,天主将消灭被罪恶所污染的天地,另创一个新天新地-天堂,为安置凯旋教会中的义人,与天主共享永福(默廿一1-8)。new world 又称新天新地 new heaven and new earth。

Newman, John Henry, Cardinal:纽曼枢机:英国神学家和作家(1801-90),由英国国教皈依天主教,并升为枢机。

Newman Club:纽曼社:非天主教大学中的天主教同学会。

Nicaea, Councils of:尼西(才)亚大公会议:因在小亚细亚古城尼西(才)亚召开而得名。第一届于325年召开,声明基督与圣父同性同体;第二届于787年召开,声明敬礼圣像合乎教理。

Nicene Creed:尼西(才)亚信经:为325年第一届尼西(才)亚大公会议所宣布的信经。参阅 Athanasian Creed。

Niceno Constantinopolitan Creed:尼西(才)亚.君士坦丁堡信经。见 Nicene Creed。

Nicholas of Myra, St.:圣尼阁;圣尼各老:(第四世纪)小亚细亚之米拉城主教,经常扶弱济贫,是一位极受人欢迎的圣人,在每年十二月六日庆祝,为传说中的圣诞老人。

Nicodemus:尼各得睦;尼苛德摩;尼哥底母(基):新约中耶稣的私淑弟子,曾在夜间拜访耶稣(若二11;七50),并为耶稣料理后事(若十九39)。

nihil obstat(L.):审查通过;无妨出版:出版品经教会当局审查通过之证明,一般先经教会学者、专家审查通过后,再由教会上司核准出版 imprimatur 或 imprimi potest。

Nine Choirs:九品天使(神);天使等级。又称 Celestial Hierarchy。详见 Choirs of Angels。

Nine Fridays:首星期五九日敬礼;首瞻礼六九日敬礼:连续九个月,在每个月之首星期五,为赔补耶稣圣心所受之侮辱,以办告解、望弥撒、领圣体方式特别荣耀耶稣圣心之敬礼。

nirvana:涅盘;超脱;圆寂;解脱:因彻底断绝贪爱和执着而达到完全自由、宁静、解脱的境界。

Noah:诺厄;诺亚(基):洪水时代之古犹太族长(创六9…),又名 Noe。参阅 ark, Noe。

Noble Guard:贵族卫士;贵族卫队:教宗卫队之最高级,共七十七人,选自罗马贵族,作教宗之贴身侍卫;于大节日时,身穿鲜艳之服装,参加游行等活动;始自1801年。

Nocturn:夜课经:今称诵读日课。详见 Breviary。

Noe ark:诺厄方舟:又称 Noah's ark。参阅 ark, Noe。

Noel(Fr.):(1)圣诞节。详见 Nativity of Christ。(2)圣诞歌;圣诞诗。

noli me tangere(L.):别拉住我:玛达肋纳见到复活后之耶稣,情不自禁地想上前拉住耶稣,耶稣向她说:「你别拉住我不放…」(若廿17)。

non expedit(L.):碍难照准:教会公文中拒绝请求时用语。

Nona(L.):午后经;九时经:日课之一部份。详见 Breviary。

non-Catholic:非天主教徒:指虽领过洗礼,但非天主教一分子,如基督新(誓反)教徒、裂教徒等。

non-Christians:非基督信徒:尤其指犹太教徒、回教徒、异教徒。

norms of the life:生活的标准。

Nostra Aetate(L.):《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8.10.1965)。简称 NAE。

notes of the Church:教会的特征;教会的标记(记号):指唯一、至圣、至公、由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拉丁文称作 notae Ecclesiae。

Notre Dame(Fr.):(1)我们的母亲:指圣母。(2)圣母大学:美国印底亚纳州圣母大学。(3)圣母大教堂:巴黎出名的圣母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原为法文,与英文 Our Lady 同。

novena:九日敬礼:一连举行九日的宗教活动,如祈祷、听道、游行等。连续举行九日,或每周、每月于特定日期连续举行九次。源自圣神降临前之九日祈祷(宗一12-14)。教宗逝世举行的九日敬礼弥撒称为 Pope's Novena。

novice:(1)初学生:欲加入男女修会的信友,必须经过一年或多年之适应、学习阶段,期满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该修会;这些人称之为初学生,或称为初学修士或修女。(2)新教友;新皈依者;新信徒;见习生;新进者。

novitiate:(1)初学。(2)初学期。(3)初学院:欲加入男女修会,所必经的一年或多年之学(见)习阶段。在此时期,初学生通常不得参加影响灵修的院外活动。初学期之领导人,称男、女初学导师 novice master /mistress。

N. T.:新约:新约之简写,全文为 New Testament 或 Novum Testamentum(L.)。

Numbers, Book of:户籍纪;民数记(基):旧约梅瑟五书之一,为出谷纪之延续,因记有许多数字,故名。书中记载希伯来族分为十二支派,各自独立,但藉由同一宗教盟约的信心而团结。他们虽曾与梅瑟发生争执,但由此书可看出他们的社会及宗教组织是以信德(心)为基础。

nun:修女;女修道士;尼姑(佛教):原字来自拉丁文 nonna,意为保姆;按原意 nun 与 sister 有别:前者指矢发盛式愿,又称特典愿 solemn vows 之修女,后者专指矢发简式愿,又称常典愿 simple vows 之修女;今则通用。

Nunc Dimitis(L.):西默盎赞歌:亦即 canticle or song of Simeon,其首句为:「主啊!现在可以照祢的话,放祢的仆人平安去吧!」(路二23-32)。用于日课经之夜祷中。

nunciature(L.):(1)教廷大使馆。(2)教廷大使职。(3)教廷大使任期。同 embassy。

nuncio, apostolic:教廷大使:驻在大部为天主教徒国家的教廷大使,为使节团之团长。详见 papal legate。

nunery:修女院;女修道院:nunery 为古用法,今多用 convent。

Nuptial Blessing:婚配降福;婚礼祝福:婚配弥撒中,天主经后给与新郎新娘的特别祝福。

Nuptial Mass:婚配弥撒;婚礼弥撒:为结婚夫妇所举行的特别弥撒。

vivienne98 : 2005-10-07#28
O Antiphons:长对经:圣诞节前七天,在日课晚祷中所诵的七端长对经,每端皆以「O」开始。

O Salutaris(L.):赎世羔羊曲:拉丁文圣体歌之一,为十三世纪圣道茂.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所作。歌名来自全歌之首句:「O Salutaris Hostia」,直译为:「吁,使人得救之牺牲」。

OAR:重整思定(奥斯定)会:为 Order of the Augustinian Recollects 之缩写。

oath:宣誓;誓言:乃呼求天主之名,为真理、正义作证,证明自己所言属实之行动。通常手按圣经以示隆重,拉丁文称为 iusiurandum(法典1199)。世人不可滥用天主圣名,更不可发假(虚)誓,呼号天主为自己的谎言作证,或作出无意履行的承诺。

Obadiah:亚北底亚(先知)。详见 Abdia。

obedience:服从;听命:指放弃自己的主张,屈服于上司的旨意,可分为:(1)一般的服从,譬如听从父母的话。(2)修会中三愿之一。参阅 vows, religious。

Oberammergau:奥伯郎麦高:为德国巴伐利亚之一村庄,自十七世纪起,每十年在该村盛大扮演基督受难剧一次,闻名世界。又称 Passion Play。

Oblate of Mary Immaculate:无玷圣母献主会:为法国马赛主教马则诺(Charles Joseph de Mazenod)在1816年所创立,以对贫苦人传教为宗旨。该会东方传教地区有锡兰、菲律宾、寮国、日本、香港等地。简称 O.M.I.。

oblate:(1)献身会士:为了精神的向往而加入某一修会,如加入撒勒爵献身会(O.S.F.S.)。(2)献身者;献身人士:即住于修会中,遵守修会规则,而非正式入会的信友。(3)献身儿童:指父母将幼童献于本笃会度会士生活者。(4)奉献物:特指弥撒中饼酒等奉献。

oblation:奉献;献祭;捐献:(1)奉献行为。(2)奉献物。

obligation, holiday of:教会法定节日;停工瞻礼:按教会规定,法定节日(在中国指主日及圣诞节),教友应参加弥撒并停止劳力工作,旧称「罢工」瞻礼(参阅法典1246-1247)。

observe abstinence:守小斋;(吃)小斋:按教会规定,小斋日禁食热血动物的肉,但鱼、蛋及乳类食物不在此限(法典1251)。

observe fast:守大斋;节食;(吃)大斋:按教会规定,大斋日只能饱食一餐,其它两餐可进少量食物(法典1252)。

observe the holy days:守瞻礼日;过宗教节日:指按照教会的规定,善度宗教节日;譬如当天应该参加弥撒、禁止劳役(法典1246-1247)。

obsession, diabolical:附魔;着魔。

occasion of sin:犯罪的机会。详见 sin, occasion of。

occult compensation:暗销;暗中抵销:债权人在不通知债务人情况下,暗中取回其所欠财物之行为。宜谨慎行事,避免他人受到伤害。

occurrence:庆节相逢;相会;相冲:通常指可移动之庆节与固定庆节重叠在同一日。

O.C.D.:圣衣会;加美乐会;加尔默罗会:为 Ordo Carmelitorum Discalceatorum(Discalced Carmelite Order)之缩写。

octave:八日庆期;八天庆日:往昔在圣诞、复活、圣神降临三节日之后,一连庆贺八日;现今复活节和圣诞节仍保留八日庆期。

of Faith:信德道理;信仰道理;信条:教会规定教友应信奉的信理。拉丁文称作de Fide。

offering:(1)奉献礼:弥撒礼仪的一部份。(2)奉献物;祭品:弥撒礼仪中奉献的饼与酒。(3)献仪:为宗教目的所作之捐献。

Offertory:(1)奉献经:弥撒经文的一部份。(2)奉献仪式:弥撒礼仪的一部份。(3)奉献咏:弥撒礼仪奉献时所唱(念)的乐曲。(4)献金;捐款。

Office, Divine:日课。详见 Breviary。

office, ecclesiastical:教会职务:指为达成神性目的,由天主或教会以固定方式所设立的职务(法典145)。

Office of Blessed Virgin Mary, Little:圣母小日课:采取日课形式,但较日课简化的特敬圣母之祈祷文,昔日不少会士及教友诵念之,今多改念(已简化之)日课。

office of readings:诵读日课;时辰礼仪:日课的一部分;详见 Breviary。

office of sanctifying:圣化的职务:教会以特殊方式,经由礼仪执行圣化的职务(法典834)。

office of the dead:亡者日课:为死者所念的日课。

O.F.M.:方济会;方济小兄弟会:全名是 Order of Friars Minor,拉丁文称作 Ordo Fratrum Minorum。

O.F.M. Cap.:方济嘉布遣会;嘉布遣兄弟会:全文为 Order of Friars Minor Capuchin,拉丁文称作 Ordo Fratrum Minorum Capuchinorum。

O.F.M. Conv.:方济住院兄弟会:全文为 Order of Friars Minor Conventual,拉丁文称作 Ordo Fratrum Minorum Sancti Francisci Conventualium。

oil:圣油:古人相信,傅(敷抹)油能增加力量及心神健康;教会自古以来,即祝圣橄榄油,在举行圣洗、坚振、圣秩(神品)及病人傅油圣事中使用。圣油分圣洗(候洗)、圣化(坚振及圣秩)及病人圣油三种。今已不限定用橄榄油,任何植物油皆可经祝圣后使用。

oil of catechumen:圣洗圣油;候洗圣油:用于洗礼时。

oil of chrism:坚振圣油;圣化圣油:用于坚振礼时。

oil of the sick:病人圣油:用于病人傅油礼时。

oil stock:圣油盒:存放圣油的盒子,将圣洗、坚振、病人三种圣油连成一组。

ointment:傅油;敷油;膏油:将圣油擦在人的额头上、手上等仪式。

Old Catholics:老天主教派;旧天主教派:指德国及瑞士的一些神学家,因反对「教宗不能错误」的教义,于1870年自行组成的教派。

Old Covenant:旧(盟)约。同 Old Testament。

Old Testament:旧约;古经:指在基督之前,天主与世人所订立的盟约,大部分由以色列人所保存,简称 O.T.,共46六卷,包括史书、教义、先知等书。计为: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若苏厄书、民长纪、卢德传、撒慕尔纪上、撒慕尔纪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编年纪上、编年纪下、厄斯德拉上、厄斯德拉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艾斯德尔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约伯传、圣咏集、箴言、训道篇、雅歌、智慧篇、德训篇、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哀歌、巴路克、厄则克耳、达尼尔、欧瑟亚、岳厄尔、亚毛斯、亚北底亚、约纳、米该亚、纳鸿、哈巴谷、索福尼亚、哈盖、匝加利亚、玛拉基亚。若把耶肋米亚及哀歌视作一书则为45卷。(依据思高圣经学会译释本)。

o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

Olives, Mount of:橄榄山:乃耶路撒冷城东北的小山,耶稣由此山升天(宗一12)。

ombrellino(It.):圣体伞:圣体游行时用。

Omega(Gr.):终极;最后;最末;欧米加;欧梅格:希腊文最后一个字母「Ω」。

O.M.I.:无玷圣母献主会:Oblate Fathers of Mary Immaculate 的缩写字。

omnipotence of God:天主的全能:无所不能。

omnipresence of God:天主的无所不在:指天主处处都在,亦即举头三尺有神明。

omniscience of God:天主的全知:天主无所不知,惦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我们最隐密的思想。

Oneness of the Church:教会至一;至一教会:详见 Unam Sanctam。

O.P.:道明会;道明修女会:拉丁全文为 Ordo Praedicatorum,英文称作 Order of Preachers。

opera(L.):工作;劳动;行为。

Optatam Totius(L.):《司铎之培养》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8.10.1965)。简称OT。

Opus Dei(L.):主业会:善会之一,其宗旨是让神父或教友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成己成人、传播福音。为巴拉盖蒙席(Msgr, Josemaria Escriva de Balaguer)在1928年创立于西班牙,1950年获得批准,分布于全球很多国家。Opus Dei 原意为天主的工程、作为、事业。

ora pro nobis(L.):为我们祈求;为我等祈:祈祷的回应。英文称作 pray for us。

oral tradition:口传:乃教会现有的许多圣经以外之信理和教诲,在圣神庇佑下,代代相传,一直流传下去。

oratio(L.):(1)祈祷文;经文。(2)证道;讲道。英文称作 prayer。

oratio imperata(L.):特令祈祷文:昔日由教宗或主教指定在弥撒中所加念之经文。

Oratorian:司铎祈祷会会士:由圣斐理.乃立(St. Philip Neri, 1515-1595)于1564年所创立;又名 Presbyteri Oratorri。著名的牛曼枢机即为该会会士。

oratorio(L.):圣乐;圣乐演奏:十六世纪由圣斐理.乃立(St. Philip Neri, 1515-1595)所提倡,取材圣经,在小教堂内演唱的圣乐。

oratory:圣堂;小教堂:拉丁文称作 oratorium,是经教会教长之准许,开放为敬礼天主的地方,以便利某一团体的信徒使用(法典1223);与公开之大教堂 church 相对照。参阅 church。

oratory, private or domestic:私用小圣堂:按教会法,仅为私人或一家庭所设立之小教堂。譬如天主教国家之元首即可拥有此种小圣堂。详见 church。

oratory, public:公开小教堂:修会或某社团公用之教堂,一般教友亦可入内参礼。

oratory, semipublic:半公开小教堂:修会或某社团之专用教堂。

order:(1)圣秩;品位;修会;秩序;命令;训令。(2)勋章:罗马教廷所颁。

order, confer the Holy:授圣秩(职);授圣品。

order, receive the Holy :领受圣秩(职);领受神(圣)品。

order, religious:修会:由教会批准,矢发三(显式)圣愿、度共同奉献生活之教会团体。Order 狭义仅指古代修会:如本笃会 O.S.B.、思定会 O.S.A.、方济会 O.F.M.、道明会 O.P.等。广义则指一切修会。

order, third:第三会:有些在俗善会(教友)成员,分享某修会之精神,并在该会高级上司指导下,度使徒生活,此种社团称为第三会,或其他名称(法典303)。

Order of Christ, Supreme:基督最高爵士章:教宗若望廿二所创之勋章。详见 knight, papal。

order of Christian funerals:基督宗教殡葬礼。

Order of Friars Minor:圣方济小兄弟会;圣方济会:为圣方济于1209年所创,详见 Francis of Assisi, St.。

Order of Pius:碧岳爵士章:教宗碧岳九世所创之勋章。详见 knight, papal。

Order of Preachers:道明会;多明我会:1215年圣道明 Domingo de Guzman(1170-1221)创立于法国之普卢叶(Prouille),为乞食修会之一,注重讲道,故称宣道会,简称 O.P.。又称道明会 Dominicans,为纪念其创会人圣道明。

Order of St. Gregory the Great:大国瑞爵士章:教宗国瑞十六世所创之勋章。详见 knight, papal。

Order of St. Sylvester:思维爵士章:教宗国瑞十六世所创之勋章。详见 Knight, papal。

Order of the Augustinian Recollects:重整思定会: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期间,部分思定(奥斯定)会院重整会务,仍属思定会总会。1962年来高雄大寮乡工作。

Order of the Golden Spur:马刺爵士章:教宗碧岳十世所创之勋章。详见 knight, papal。

Orders, Sacrament of:圣秩圣事:七件圣事之一,是在基督徒中,某些男性透过圣秩圣事的神印,被立为圣职人员,就是被祝圣,并被委任,按照不同的等级,负起教导、圣化、治理的职务,并牧养天主的子民。圣秩等级分为主教、司铎(神父)、执事(六品)(参阅法典1008-1054)。又称 holy order。

ordinariate:(1)主教办公处;主教公署;教区秘书处:与 chancery office 同义。(2)教长区:非(无)地区性之教友及圣职人员所组成的教会行政单位。如美国军中教长区 Military Ordinariate,即管理所有散布国内外之军中司铎及教友军人。

ordinary:教区首长(主教):有权治理教区 diocese、代牧区 vicariate、监牧区 prefecture 的首长,通常都称(是)主教。详见 local ordinary。

Ordinary of the Mass:弥撒常用经文:与弥撒专用经文相对照。详见 Proper of the Mass。

ordination:授品典礼;授秩礼:教会授与圣秩(品)圣事之仪式;领受者应有天主之感召并经教会上级之认可。可参看圣秩(神品、圣品)圣事 holy orders。分主教 of bishop、司铎 of priest、执事 of deacon 三等级。

ordination of bishop:晋升主教;晋牧。

ordination of deacon:晋升执事。

ordination of presbyter(priest):晋升司铎;晋铎。

ordo(L.):(1)日历;天主教所使用的日历:列举全年主日、庆节、平日弥撒以及日课诵念规程之日历。(2)圣秩;圣职;品级;神(圣)品;秩序。

Ordo Missae(L.):弥撒规程:弥撒经书的一部分,涵盖弥撒常用的经文。

Oremus(L.):请众同祷;请大家祈祷:教会共同祈祷经文开始之惯用语。英文称作 Let us Pray。

Oriental Churches:东方教会:指用希腊语或其它近东语言举行仪式的教会。又称 Eastern Churches。与西方教会相对照。西方教会指以拉丁语举行仪式,梵二后西方教会均已改用本地语言举行仪式,但名称依旧。

Oriental Churches, Sacred Congregation of the:东方礼仪部;东方教会部:1862年由教宗碧岳九世所成立,原附属于传信部。1917年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使其独立,主管东方教会的一切事务。梵二后,教宗保禄六世于1967年又重新改组,负责处理与罗马教会合一、而在礼仪上仍保持东方教会传统的事务。

Oriental Rites:东方礼:天主教内以希腊语、斯拉夫语或其它近东各种语言举行礼仪之通称。

Oriental Studies, Pontifical Institute for:教廷东方研究所:1917年由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所创立,研究东方教会的一切事物,附属于罗马国瑞大学 Gregorian University。

Orientalium Ecclesiarum(L.):《东方公教会》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1.11.1964)。简称OE。

original justice:原始纯真;原始义德;原来的正义:指人类堕落前之纯真境界。又称 righteousness。

original sin:原罪:原祖犯罪后遗留给世人之不良影响,世人因此失落原始的纯真,身受私欲偏情的困扰而倾向于罪恶,本身非罪。「原罪」与后代人所犯之「本罪」有别。前者来自遗传,身不由己;后者咎由自取,后果自负。

Orthodox Church, Eastern:东正教会:指十一至十五世纪间与天主教会分裂之东欧及西亚一带之教会,分裂原因多为个人恩怨及政治性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声明天主教友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领受东正教之圣事。称东正教以别于东方之基督一性教派及聂斯多略异端教派。

orthodoxy:(1)正统信仰(派);信奉正教;东正教界:泛指教会创始时所传授下来的稳健教义,亦即耶稣基督所创立的真信仰。(2)希腊或东方正教:亦即 Orthodoxy。

Orthodoxy, the Feast of:保持正统信仰庆节:指东方拜占庭礼天主教,于四旬期第一主日所举行之庆节,是日纪念终结(瓦解)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tic movement),而圣像(相)icon 终于在842年得再悬挂于教堂中。

O.S.A.:思定会:为 Order of Saint Augustine 之缩写,或称思定会神父 Augustinian (Order)Fathers。

O.S.B.:本笃会:为 Order of Saint Benedict 之缩写,或称本笃会神父 Benedictine(Order)Fathers。

Osee, Book of:欧瑟亚书;何西阿书(基):旧约十二小先知书之一,预言天主以慈爱怜悯(对待)不忠的百姓。Osee 又称 Hosea。

Osservatore Romano(It.):罗马观察报:1860年创刊,原为梵蒂冈城义大利文普通日报,由教友经营。1890年经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购得,改为教廷之半官方报纸。现以数种语文发行。1968年发行英文版周刊。

ostensorium(L.):圣体光(环);圣体发光(座);显供圣体容器:显供圣体时所用的类似光环的金属装饰品,又称 monstrantia,英文称 monstrance。

Ostiarius(L.):司门;一品:神品之第一级。现已废止。

Ostpolitik:外交手腕:指教宗保禄六世以外交手腕缓和东欧教友处境之措施。

O.T.:旧约;古经:为 Old Testament 之缩写。

Our Father, the:我们的天父;在天我等父者;天主经;主祷文:耶稣亲授门徒祈祷文之第一句。全文见 Lord's Prayer。

Our Lady:圣母:是对耶稣之母玛利亚的尊称,其后习惯再加些头衔(如下列)。

Our Lady of China:中华圣母:教会当局鉴于中国教友特别恭敬圣母,特别选定河北省清苑县(保定)东闾村为中华圣母朝圣地,故名「中华圣母」或「东闾圣母」;节日订在母亲节前夕(前一日)。每年五月为朝圣季,全国教友前往朝圣的人络绎不绝,该月的廿四日「进教之佑圣母」节为最高峰。

Our Lady of Fatima:法蒂玛圣母:1917年圣母在葡萄牙之法蒂玛,显现给路济亚、方济各和雅琴达三位小牧童,因此而成为著名之朝圣地。全年都有朝圣者,尤其是每年五月至十月的「十三日」-圣母显现日,均有大批朝圣人潮。许多国家的法蒂玛圣母堂于圣母显现日也同步在自己的堂区庆祝。其中方济各和雅琴达二位小牧童已于两千禧年5月31日,由教宗保禄二世宣布为真福。

Our Lady of Lourdes:露德圣母:1858年圣母十八次显现给(圣女)纳德于法国之露德 Lourdes,不久便成为著名之朝圣地。每天均有来自全球、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包括无数乘坐轮椅的病患到露德朝圣,取用露德圣水,晚间的烛光游行,万福玛利亚之声响彻云霄。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永佑圣母;永助圣母;永援圣母;万应圣母:指十三世纪拜占庭式之圣母像,由于该像曾援助不少求恩之人,多次「有求必应」故名。赎世主会士推行此敬礼最力。

Our Lady of Sorrows:圣母七苦:纪念圣母玛利亚与耶稣母子连心,因耶稣的种种苦难,所感受之(心如刀割的)七种痛苦。节日在九月十五日。详见 Seven Sorrows of Our Lady。

Our Lady of Zose:畲山圣母:中国著名之圣母朝圣地之一,圣殿于1935年竣工,位于江苏松江县畲山山顶。教宗碧岳十二世于1943年册封该圣地为我国的首座次级圣殿 minor Basilica。各地朝圣人潮络绎不绝。

Our Lord(Jesus Christ):吾主;我等主:指耶稣。拉丁文为 Dominus Noster(Jesus Christus)。而 The Lord则指天主。

Outdoor Mass:露天弥撒。

Oxford Movement:牛津复兴运动:英国众多国教教士于1833年在牛津大学所提倡之运动,主张恢复宗徒传授和圣事的圣宠功效。透过该运动有多人改宗天主教,其中包括著名之纽曼枢机 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而英国天主教亦受其影响。

vivienne98 : 2005-10-07#29
Pacem in Terris(L.):《和平于世》通谕:教宗若望廿三世(11.4.1963)所颁布的走向和平必要步骤的通谕。简称PT。

Padre(It.):神父;司铎:义、西、葡语;英语民族中偶亦用之。英文称 father。

padroado(Port.):保教权:指历史上葡王对其所属地区享有之保教权,如任命主教等权,严重妨碍教廷的权限与传教的发展。后来再加西班牙、法国争相分一杯羹,令教廷不胜其烦,至廿世纪初终于废除。

paenula(L.):斗篷:罗马时代旅行时所穿的外衣,为弥撒祭披 chasuble 之前身。

pagan:(1)教外的;外教人(的);异教徒;非基督徒:指不信真天主的人,故不包括犹太教徒及回教徒。(2)无信仰者:pagan 来自拉丁文 paganus,意指乡下人。因基督宗教在都市中发展虽迅速,但无法顾及乡下人,致使他们未能接受基督信仰,因而将乡下人归类为无信仰者。

paganism:异教;非基督教思想。

pain of loss:失苦:即人灵在地狱或炼狱中,不得享见天主美善之苦。

pain of sense:觉苦:即人灵在地狱或炼狱中,除不得见天主之失苦外,尚感觉到其它各种痛苦。传统说法地狱之刑称为「永火」(玛十八5-9)或「哀号和切齿」(玛廿二13)。

Palatine:(1)巴拉丁山:罗马七山丘之一,旧罗马城建于其上。(2)教宗宫廷的:引伸为与教宗宫廷有关的人或物。

Palatine cardinals:宫廷枢机:指因职务关系,与教宗特别接近之两位枢机;即教廷国务卿 Cardinal Secretary of State,及审计院院长 Cardinal Datary。

Palatine Guard of Honor:教廷仪队:1850年由教宗碧岳九世组成,计两营共500人,直属教廷国务卿。

pall:(1)圣盖:盖圣爵之用。(2)黑布罩:昔日追思弥撒中盖棺材或安所架之用。

palliative care:安宁照顾。

pallium(L.):披带;肩衣;礼披:乃教省总主教在自己教省掌权之记号,披带由教宗颁授,象征与罗马教会共融(法典437)。

palm:(1)棕榈枝;圣枝。(2)得胜枝:殉道圣人胜利的象征(默七9-17)。

Palm Sunday:圣枝主日;棕榈主日;苦难主日:指四旬期最后的一个主日,纪念耶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群众高举棕榈树枝以示欢迎的情景(玛廿一8-9)。参阅 Passion Sunday。

Panchristianism:泛基督教运动:指企图将一切基督信仰混而为一的运动;因主张不同教义间之妥协,故此教宗碧岳十一世曾于1928年予以警告。

Pange Lingua(L.):「信友齐来」歌:圣体歌之一,为圣道茂.亚奎那(St.Thomas Aquinas)所作,多用于圣体降福或游行。其最后两节为圣体降福必唱歌曲,称之为「皇皇圣体」歌,即取其(最后两节之)首句。

pantheism:泛神论:将天主和宇宙混为一谈,称万物是天主的一部分。

papa:(1)教宗:见 pope。(2)爸爸。

papable:教宗热门人选;准教宗:泛指有希望当选教宗之枢机主教。拉丁文为 papabile。

papacy:(1)教宗职位;教宗权力。(2)教宗任期。(3)历代全体教宗。

papal:教宗的;宗座的。

papal blessing:宗座遐福;教宗降福:指教宗本人的降福,或教宗授权(代表教宗)的降福。

papal flag:教宗旗;梵蒂冈国旗:1808年教宗碧岳七世所开始采用的旗帜。天主教典礼中,亦用此表示教宗的神权。旗为黄白二色,左右分开,黄色近旗杆,白色中有教宗徽号:三重宝冠和金银二钥,三重宝冠象征教宗训诲、圣化、治理三种职务,金银二钥象征伯铎之天钥圣权。与本国旗并列时,本国旗应居上位。

papal legate:教廷使节:非正式外交使节称宗座代表 Apostolic Delegate,譬如刚恒毅总主教称为教廷驻我国的首任宗座代表 Apostolic Delegate。而与教廷互换使节者称公使 Internuncio。以前驻在大部分为天主教徒国家者称大使 Nuncio;而驻在非天主教国家、与教廷维持良好关系者称准大使 Pro-nuncio,譬如教廷驻我国的高理耀总主教1966年升格为准大使 Pro-nuncio。现在教宗已取消教廷公使名称,统称为教廷大使。

papal letter:教宗文告:包括教宗的宪章、通谕、诏书、答书、书简等。详见 Bull。

Papal States:教宗领土;教皇国:指公元754-1870年间教宗所保有之领土。

Papist:教皇党人:对天主教的讽刺语。英国圣公会曾用此词。

parable:比喻;寓言:用说故事方式,揭示超性真理、伦理或宗教事务。比喻的目的不在于故事之细节,而是要听众采取具体回应行动。在福音中耶稣所讲的比喻共约三十余则。如天国比喻(玛十三3-9)、亡羊比喻(路十五3-7)、荡子比喻(路十五11-32)等。

Paraclete:师保;安慰之神;护卫者:指圣神(若十四16)。拉丁文称作 Paraclitus。

paradise:(1)天堂。(2)乐园;伊甸园;地堂:指充满和谐、享受的花园,代表天主完美的计画,也表达天主许给人类的未来圆满境界(参阅创二8-16)。拉丁文称作 Paradisus。

Paralipomenon:编年纪;历代志(基):旧约史书之一,分上下两卷。详见 Chronicles, Book of。

paraliturgy:礼仪外敬礼:虽非正式礼仪,却与礼仪类似的敬礼,如守圣时、念玫瑰经等。

paraments:祭衣;祭服。

parish:堂区;本堂区;堂口:乃天主教教务辖区的最小单位,为一固定区域的信友团体,由堂区主任负责其牧灵事务(参阅法典515-552)。合本堂区而为教区,合教区而为教省。譬如台湾地区共分七教区,即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花莲;其中台北为总教区,而台北总教区内又分若干堂区,如主教座堂、圣家堂、华山堂等。基督教称之为教区、牧区。

parish church:堂区圣堂;本堂区圣堂。

parish priest:堂区司铎;本堂神父:狭义讲,指专职管理堂区的主任司铎 pastor;广义讲,则指任何于堂区工作的司铎。此职务由教区主教指派。拉丁文称作 parochus。

parishioner:堂区所属教友;本堂教友:居住于某堂区(之辖区)内的教友,即为该堂区教友。教友在领受洗礼、结婚、圣秩等圣事之前,应与其所属本堂神父联络、注册、登记。基督教称之为教区民。

parochial:堂区的。

parochial school:天主教堂区学校:譬如美国天主教各堂区所创立的小学,由修女管理,经费大半由堂区教友捐献,政府亦加补助。按统计,美国天主教堂区创立的小学,黄金时期曾超过一万余所,学生近五百万人。

parochial vicar:堂区副主任;助理本堂;副本堂;副主任司铎。详见 pastor。

parousia(Gr.):基督再来;复临:圣经中耶稣预许,于世界末日,要隆重而荣耀地光临于人间,并审判生者、死者(得前四16-17)。同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parson:牧师:基督教专用名词,与天主教的司铎(神父)相对照。

particle:(1)小圣体:教友所领之小型圣体。(2)圣体小片:在弥撒中,神父将大型圣体分为三片,投入圣爵中之最小的一片,称为圣体小片。

Particular Church:地区教会;个别教会;地方教会:根据教会圣统制,在唯一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教宗、世界主教团)之下的教会为地区教会,其中首要者为教区,与此类似者有自治监督区、自治会院区、宗座代牧区、宗座监牧区、宗座署理区等(参阅法典330-368)。

particular examination of conscience:私省察:在神修操练时,针对特定某些言行规范之反省。譬如探讨修炼克己苦身、坚守贞操、舍己为人等德行。

Pasch (Pascha):逾越节;复活节;巴斯卦(音译):原为以色列民族纪念摆脱埃及控制的节日-逾越节;耶稣在过逾越节时,建立了圣体圣事、被钉十字架、复活,而将逾越节演变成基督的复活节。又称 Passover。

paschal candle:五伤蜡;复活蜡:复活前夕所祝圣的大蜡烛,象征基督为世界之光,在复活期弥撒中点燃之,到五旬主日-圣神降临止。

paschal candle, grains of incense for the:五伤钉:五伤蜡上的五枝用乳香制成的钉子,代表耶稣被钉的五个铁钉。

Paschal Lamb:巴斯卦羔羊;逾越节羔羊:(1)犹太人礼仪中所使用之羔羊。(2)指耶稣为赎世人之罪而牺牲自己(参阅:出十二;若十三),成了代罪羔羊。

Paschal Mystery:逾越奥迹:指基督消除黑暗、战胜奴役、超越死亡、光荣复活之救世奥迹。

Passion of Christ:耶稣受难;耶稣苦难史。

Passion Play:耶稣苦难剧;宗教剧:以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地区(Bavaria)奥伯郎麦高村(Oberammergau)所演出的最著名。

Passion Sunday:苦难主日:现在的苦难主日指四旬期最后的一个主日,又称圣枝主日。过去指封斋期最后的两个主日:(苦难第一主日,旧日俗称掩像主日,因自该日起,教堂中之圣像均以紫布掩盖,以示哀悼。?苦难第二主日,亦称圣枝主日。

Passionists:苦难会:1721年由圣十字保禄神父 St. Paul of the Cross(1694-1775)创立于义大利,以特别默想耶稣苦难圣死为宗旨,并担任下会(missions)和指导退省等工作。1921年到中国主持湖南省沅陵教区。后来撤往菲律宾古达描岛服务。著名之英文杂志「征兆Sign」即为该会所主编。该会正式名称为 Congregation of the Passion,缩写为 C.P.。

passions:(1)情欲;热情。(2)苦痛;苦难。(3)耶稣受难:亦即 Passion。

Passiontide:苦难期:自苦难主日至复活前夕;此时期为教会哀悼耶稣苦难之时期。主教团可规定将教堂中之十字架和圣像(相)以紫布掩盖,凸显哀悼之意。

Passover:(1)逾越节;巴斯卦节:参阅出十二。(2)复活节:亦即 Passover of Christ。

pastor(L.):主任司铎;堂区主任;牧者;司牧;牧师(基):主持某一堂区的圣职人员:(1)天主教称为主任司铎、堂区主任、本堂神父,是在主教权下,负责堂区训导、圣化、治理事务的牧者;副主任称为 parochial vicar(参阅法典515-552)。(2)基督教称为牧师。拉丁文原意为牧人,目前英文亦用此字。

pastoral:(1)牧灵的;牧民的;灵牧的:指对教友的照顾。(2)牧函;牧书。

pastoral anthropology:牧灵人类学。

pastoral care:牧民职务。

pastoral counseling:牧灵辅导;教牧谘商。

pastoral letter:牧函:主教对所属教友之公函。

pastoral ministry:牧职;牧灵职务。

pastoral staff:牧杖:主教在行大礼时用,象征职权;又称 crosier。

pastoral theology:灵牧神学;神牧学;教牧学;牧灵学。

Pastoralis Actio(L.):《牧民行动》训令: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20.10.1980)。

pastorate:牧职;教牧职。

paten:(1)圣盘:弥撒中放置圣体的金属小盘。(2)领圣体时用以接碎屑的小盘。

Pater Noster(L.):我们的天父;天主经;主祷文:为拉丁文天主经之前二字,是耶稣亲授之经文(路十一2-4;玛六9-15);英文称 Our Father。经文见 Lord's Prayer。

patriarch:(1)圣祖;(旧约中的)族长:如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等。(2)宗主教;教长;创始者:第四、五世纪时变为教会的头衔,享有宗主教尊称的有: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底约基雅等五城之主教。东方教会法规定,教宗授权赋予宗主教特殊治理权。

patriarchate:宗主教区;宗主教品(位);宗主教职(制)。

patristic age:教父时代:此处教父系指教会初期至第八世纪的著名神学家;前两世纪者又称宗徒时代之教父Apostolic Fathers,如克来孟 Clement 及殉道者依纳爵 Ignatius M.。其他教父如:大国瑞 Gregory, the Great 及若望.达玛森 John Damascene 等。

patrology:教父学:专门研究教父的生平、著作及思想的学科,将教父视为基督信仰的主要见证人。同 patristics。

patron:主保;保护者;守护者(神);赞(援)助者;恩人。

patron saint:主保;主保圣人;主保圣女;守护圣人:选定为特定之个人、国家、教区、堂区、职业等在天主前代祷之圣人或圣女,如中国主保为圣若瑟。

patron saint for a parish:本堂主保;堂区主保:堂区选定之主保圣人。

patron saint for Baptism:领洗主保:领洗时选定之主保圣人,称为领洗圣名、洗名、教名。见 Christian name

patron saint for Confirmation:坚振主保:领坚振时选定之主保圣人。

Paul, St.:圣保禄;圣保罗(基):又名扫禄,于公元二或三年生于小亚细亚之塔尔索,父母为犹太人,曾在耶路撒冷深造,由于对犹太教和祖传法律的热诚维护,因而竭力迫害新兴的基督教会,就在他前往大马士革途中,蒙耶稣显现,特选为自己的宗徒;自此改弦易辙,为福传事业到处奔波,足迹从以色列、塞浦路斯、叙利亚、马其顿、雅典、厄弗所、格林多…远至义大利、西班牙。最后在罗马为主殉道,所遗留下的十四封宝贵书信,留传千古。

pauline privilege:保禄特权;保禄特恩:是有关婚姻之特权,根据保禄书信,夫妻之间不信主的一方若要离去,就由他(她)离去,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友一方则不必受拘束(格前七12-15)。准此,双方未领洗者所缔结的婚姻,一方于领洗后,为了保护信仰,可用此保禄特权解除之。遇此特殊情形,信友应请本堂神父向主教办理解除手续(参阅法典1143-1147)。

pax(L.):和平吻礼:礼仪中之友爱表示,英文称 kiss of peace。

Pax Romana(L.):罗马和平会:又名国际天主教大学生联合会,乃国际性之天主教大学生组织,主要在推动世界和平;1921年成立,总部在瑞士福利堡 Fribourg,台湾天主教大专同学会亦为会员。

peace, sign of:和平吻礼。同 pax。

peccatum(L.):罪(过)。同 sin。

pectoral cross:胸前十字:指教会高级神长(主教)所佩带者。

Pelagianism:白拉奇(齐)学说:五世纪初之异端学说,否认原罪及圣宠之重要性。圣思定曾为文驳斥。

penalty, ecclesiastical:教会的惩(刑)罚:又称 penal sanction。教会对领洗者的制裁或惩罚,共分三种:(1)惩戒罚:计有绝罚 excommunication、禁罚 interdict、停职罚 suspension。(2)赎罪罚 expiatory penalties。(3)预防罚 penal remedies。

penance:(1)补赎;赎罪善功:对违反教会法者,所规定之处分,包括祈祷、克己苦行或善行。又称 works of penance。(2)忏悔;悔罪。(3)告解圣事;忏悔圣事:七件圣事之一,是告明自己的罪过而求赦免之圣事。

Penance, Sacrament of:忏悔圣事;告解圣事;和好圣事;办告解(神工):信徒怀着悔改之心,向合法的司祭(铎)告自己(领洗后所犯)的罪,后者代表天主赦免其罪,使之与天主及教会重修旧好(法典959)。又称 Confession, Sacrament of。

penitence:悔悟;忏悔;悔罪。

penitent:忏悔者;悔罪的人。

Penitentiary:圣赦院;内赦法院:教廷三法院之一,主管内心范围之问题;成立于1917年,专责免除教宗所保留之(五种)处罚。

Pentateuch:梅瑟五书;摩西五经(基):圣经最早的五本书,亦即: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记述救赎史的开端,从天主创造天地开始,到梅瑟给以色列人所宣布的法律,故又名法律书,希伯来人称之为托辣 Torah。

Pentecost:五旬节;圣神降临日;圣神降临瞻礼:纪念耶稣复活后第五十日派遣圣神降临(宗二2-4);是教会的大庆节,因为是日教会正式向全人类传布福音的任务。称五旬节(主日),源自希腊文 pentesoste五十日节,原指犹太人逾越节五十天后所举行的感恩庆典-五旬节,亦即收成(丰年)节。早期基督宗教(借)用五旬节庆祝复活节后第五十天的圣神降临。

Pentecost, Octave of:五旬节八日庆期;圣神降临节八日庆期。今已取消

Pentecost, Vigil of:五旬节前夕:圣神降临前一日。

Pentecost season:五旬节后的时期:昔日从五旬节(圣神降临)至(圣诞节前的)将临期,约有24至28主日,为教会礼仪年最长之时期。今已取消,纳入常年期。

Pentecostal Church:五旬节教会;神召会:基督教卫理会 Methodism 支派之总称;后分为神召会 Pentecostal Assemblies、神的教会 Church of God、圣洁会 Holiness Church 以及五旬节教会 Pentecostal Church等。强调圣化,包括皈依、成义、圣神之洗礼以及圣神降临之特恩。

Pentecostal movement:圣神同祷会;神恩复兴运动:指廿世纪初由美国发起,信友聚会同祷,恳求圣神惠赐各种神恩、助佑的运动。

Pentecostalism:圣神同祷派;神恩复兴派。

People of God:天主子民;天民;上帝的子民;基督信徒:基督信徒因洗礼成为天主的子民,成为基督的奥体,因此每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王道的职务,进而奉召执行天主赋与教会在世界上应完成的使命(法典204)。

per accidens(L.):偶然地;意外地。

peregrinator:旅客;朝圣者。

Perfectae Caritatis(L.):《修会生活革新》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8.10.1965)。简称 PC。

perfection:全德;完美;成全;成德;十全十美:本是天主的属性,只有天主是绝对完美无缺的。但人亦应追求此美德,福音记载:「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五48)。爱主至上、爱人如己便是此德的最高境界。

perfection, state of:完美境界;成全地步:(1)绝对完美境界:指在天堂上与天主永远完美无缺的结合。(2)相对完美境界:指在世界上(以炼路、明路、合路三步骤)与天主有限度的结合。(3)修会生活(玛五48)。

Perfections, Divine:天主的美善:天主的全美、全善。

pericope(Gr.):圣经选读:譬如弥撒和日课中选读的圣经。

perjury:虚誓。

permanent deacon:永久执事;终身执事。

perpetual adoration:永朝(永拜)圣体;经常明供并朝拜圣体;昼夜明供圣体。详见 adoration, perpetual。

Perpetual Help, Our Lady of:万应圣母。详见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persecution:教难;迫害:指外力(个人、社会、国家)以各种手段企图压制或攻击宗教信仰。天主教曾多次蒙受教难,而殉道者的血,成为新教友的种子-教会作家载都良(Tertulian)名言。

perseverance:择善固执;坚忍:指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恒心行善到底。

person:位;位格;个体:人是由灵魂和肉体结合为一、具有理性的个别体,是整个存在及活动的主体。位际关系包含彼此交谈、共融、临在等关系。拉丁文称作 persona。

person, juridical:法人:(1)天主教会及宗座均有法人资格,乃天主所制定。(2)教会的法人指依教会法符合其性质作义务及权利的主体。此法人或为社团,或为财团(参阅法典113-123)。

person, physical:自然人:人因洗礼加入基督的教会,成为教会的一份子,并享有基督徒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年满18岁者为成年人-有能力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行使其权利时,得依从父母或监护人的权力(参阅法典96-112)。

Person, Divine:天主位格;神格。详见 Personal God。

Persona Humana(L.):《人的位格》宣言:教宗保禄六世所颁(29.12.1975)。

Personal God:位格神:指有灵性、位格之神。

personal inspiration:个人灵感:尤指圣神对圣经作者之灵感。

personal sin:本罪;个人犯的罪:通常与原罪 original sin 相对照时用之。

Peter, Epistles of St.:伯多禄前、后书;彼得前、后书(基):新约宗徒书信之一,分前、后书。旨在坚固小亚细亚教友的信德,也驳斥假教师的谎言。

Peter, primacy of:伯铎首席权:伯铎因率先承认耶稣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而被主立为宗徒首领、教会的盘石,掌管天国之钥(玛十六16-19),并要他牧放自己的羊群(若廿一15 ff.)。参阅 Peter's Chair, St.。

Peter, St.:圣伯铎;圣伯多禄;圣彼得(基):原为渔夫,被耶稣选为宗徒,并封为十二宗徒之长,改名叫盘石。他是首位罗马主教-教宗,在罗马殉道,在其墓上所建之伯铎大殿成为天主教领导的中心。

Peter's Chair, St.:圣伯铎宝座;建立圣伯铎宗座:(1)相传圣伯铎曾坐过的铜椅,现存于罗马圣伯铎大殿。(2)纪念建立圣伯铎宗座之庆日在二月廿二日。

Peter's Pence:圣座献金;伯铎献金:世界各地主教指定每年为圣座之捐献。八世纪时,英国国王奥法 Offa于圣伯铎节日,倡导全国人民每人捐献一枚辨士 Penny(单数),故名。又称 Peter's Penny。

petrine privilege:伯铎特权;伯铎特恩:是指罗马教宗以基督在世代表的身分,以信仰理由,解散按自然律缔结的婚约。譬如,一位未领洗者,若同时拥有许多未领洗的妻妾,在其接受天主教洗礼后,如与其正妻长期生活实难忍受时,得从其妾中择一为妻,而遣散其他妻妾。上述规定,对拥有许多外教丈夫的未领洗女子,领洗后亦同样适用(参阅法典1148条)。至于「既成已遂」的圣事性婚姻,除死亡外,连教宗也不能拆散(法典1141)。

Pharisees:(1)法利赛人:耶稣时代巴勒斯坦的党派之一,以严守梅瑟(摩西)律法(Torah)及传统著名。因其中部分人士,曲解法律,吹毛求疵,不为一般平民所欢迎,耶稣也曾加以责斥、指正。(2)假善人;伪君子。

Philemon, Epistle to:费肋孟书;腓利门书(基):保禄书信之一。保禄要求费肋孟不要处罚畏罪脱逃的一个奴隶、已领洗的敖讷息摩,应以弟兄之谊相待,堪称基督自由宣言。

Philippians, Epistle to the:斐理伯书;腓立比书(基):保禄书信之一;流露出保禄对信友的亲切慈爱,就像父亲规劝子女一样。

philosophy:哲学:原意指爱智之学。泛指对世界、他人、自己所进行的反省及所提出的终极问题和解答。而中国、印度、西方对哲学各有不同的诠释。尤其中国哲学是普世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思想传统之一。

phoenix:长生鸟;凤凰:埃及神话称由灰中复活之鸟,为长生不死之象征。基督徒用以指复活之耶稣基督。

Picpus Fathers:比布斯二心会:1800年由顾德兰 Coudrin 创立于巴黎之比布斯街 Rue de Picpus 故名;其正式名称应为耶稣圣心、圣母圣心会 Congregation Sanctissimorum Cordium(L.)。以特敬耶稣圣心和圣母圣心为目的。?疯病使徒圣达勉(1840-1889)即为该会会士。该会于1922年来到中国,在海南岛布道。该会名称缩写为 C.SS.CC.。

Pieta(It.):痛苦之母雕像;必哀大(音译):描绘圣母玛利亚紧抱耶稣尸体之像,最出名者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十字架下的痛苦圣母雕像,现存罗马圣伯铎大殿。原字为义大利文,意为母子之情。

pietism:虔敬主义;虔信派:是十七、十八世纪基督教发起的一种运动,主张将实践与神秘合而为一,以取代过度系统化、僵硬化的教义教条。

piety:(1)孝爱:圣神七恩之一。参阅 gifts of the Holy Ghost。(2)虔诚。

piety, forms of:热心善功。

pilgrim:(1)朝圣者;进香客;参拜圣地。(2)清教徒:指初期去美洲大陆之清教徒。

pilgrim Church:旅途中教会;今世的教会:又称作战的教会,详见 Mystical Body (of Christ)。

pilgrimage:朝圣;朝谒圣地;精神之游历:因虔诚理由-敬礼、还愿、求恩而到朝圣地旅行。旅行到圣地并参拜圣堂可算作敬礼行为。朝圣者因到达圣地雀跃之余,也会激发彼此携手走向圆满救恩的心愿。

Pisan Popes:比萨教宗:指十五世纪西欧教会分裂时期,比萨会议所选出之前后两位伪教宗:亚历山大五世及若望廿三世,排除在合法教宗之外;因此召开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宗仍称若望廿三世。

piscina(L.):圣井:圣水或洗涤圣物之水倾倒其中以示尊敬;原字为拉丁文,指鱼池。详见 sacrarium。

placet(L.):赞成;同意;认可:教会人士开会时表示赞成所习用之拉丁语。

placet, non(L.):不赞成:教会人士开会时表示反对所习用之拉丁语。

placet juxta modum(L.):有条件的赞成:教会人士开会时,所习用之拉丁语。

plain-chant:平调;素调;平调圣歌:教会所用之四线谱音乐,相(误)传为教宗国瑞一世所创始,故又称国瑞调 gregorian chant。

plenary council:全区主教会议:主教团所召集的该区全体主教会议(法典441)。

plenary indulgence:全大赦。详见 indulgence。

pleroma(Gr.):充盈;充满;充实:指基督德能充满宇宙、教会;又指充满天主性的基督(哥二9-10;弗一22-23)。

pluviale(L.):圆氅衣;大外(圆)衣;袈裟:教会礼仪中所穿的外衣。原字为拉丁文,意为雨衣。音译戛巴,即拉丁文之 cappa,英文称 cope。

pneuma(Gr.):灵魂;精神;气;生命:(1)指人的灵魂或精神。(2)指天主圣神。(3)指圣神的恩惠。

pneumatology:圣神学;圣灵学。

poena ferendae sententiae(L.):待科罚:指一般罪罚,通常非经宣判,犯人不受其约束。与自科罚 latae sententiae相对照,后者若法律或命令明言为自科罚时,则犯罪事实一旦成立,不需宣判,犯人立即受其约束(法典1314)。

poena latae sententiae(L.):自科罚:不需宣判,犯人立即受处分(约束)。换言之,若法律或命令明言为自科罚时,犯罪一旦成立,不需等待宣判,犯人立即受到处分。与待科罚 ferendae sententiae 相对照,后者指一般罪罚,通常非经宣判,犯人不会受到处分(法典1314)。

polemic:论战;辩论;争端:指神学的意见表达。

polygamy:一夫多妻制;多偶制:狭义的指某人同时有两个妻子(配偶)。回教、美国摩门教、部分远东和非洲国家均准多妻。旧约犹太教曾准许多妻,基督却提升婚姻为圣事,强调一夫一妻,至死不渝。多偶制包括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多夫多妻制。而 polyandry 一妻多夫制则寥寥无几。

polyglot Bible:多语圣经:多种语言合刊之圣经,旨在透过比较,能更清楚了解圣经的原意。

polytheism:多(泛)神论;多神教;多神崇拜:指承认并崇拜多位神碉。有些无神论者,认为科学能够取代多神论。多神论与一神论相对照。

Pontifex Maximus(L.):教宗:Pontifex 即 Pontiff,原意为(天人间之)桥梁,引伸为司祭;Pontifex Maximus最大(高)司祭,亦即教宗。又称 Pontifex Romanus 或 Pontifex。义文为 Sommo Pontefice,英文作 Supreme Pontiff。

pontiff:(1)教宗;宗座。(2)主教;教长;大司祭。原文为拉丁文,直译为造桥者,引伸为教宗及主教乃天主与世人间的桥梁。同 Pontifex。

pontifical:(1)大司祭的;教宗的;主教的。(2)主教礼仪书。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宗座科学院:始于1603年柴西公爵(Federico Cesi)创立之灵杰(林才)学院(Accademia dei Lincei);院士包括伽利略等著名科学家。1847年经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改组为新灵杰学院,并升格为宗座学院(Pontificia Accademia dei Nuovi Lincei);碧岳十一世于1936年改今名,并由教宗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为院士,总名额为70人。我国之杨振宁和张德慈于1997年4月17日首次名列金榜,为我中华儿女争光。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Codification of Oriental Canon Law:宗座东方教会法典编纂委员会:由教宗碧岳十一世(Pius XI)于1935年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Ecclesiastical Archives of Italy:宗座义大利教会档案委员会:1955年由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宗座拉丁美洲委员会:1958年由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Artistic Monuments of the Holy See:宗座保护教廷历史及艺术文物委员会:教宗碧岳十一世(Pius XI)成立于1923年。教宗保禄六世(Paul VI)于1963年改组。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Revision of the New Vulgate:宗座修订圣经新通俗本委员会:于1965年由教宗保禄六世(Paul VI)成立,以加强原有之「圣热罗尼莫修院」圣经研究。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cred Archeology:宗座考古委员会: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成立于1852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cred Art in Italy:宗座义大利圣艺委员会:教宗碧岳十一世(Pius XI)成立于1924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nctual of Pompei and Loreto:宗座庞培(贝)及劳莱多朝圣地委员会:由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成立。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Code of Canon Law:宗座教会法典修订委员会:教宗若望廿三世(John XXIII)成立于1963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of Biblical Study:宗座圣经研究委员会: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成立于1902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of Historical Science:宗座历史学会: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成立于1954年。

Pontifical Commission on Social Communications:宗座大众传播工具委员会: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于1948年首先成立试验性之委员会,其间改组三次。教宗若望廿三世(John XXIII)于1959年决定其为永久性组织。教宗保禄六世于1964年改为今名,并授权执行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大众传播工具法令》。

pontifical Mass:(1)主教弥撒。(2)教宗弥撒。

Pontifical Relief Organization:宗座福利组织:成立于1953年,为宗座委员会之一。

Pontificale Romanum(L.):主教礼仪书;主教礼节本。

pontificals:主教(礼仪)用品:包括主教礼仪用之礼服、礼冠、权戒、胸前十字、权杖、宝座、礼鞋、礼袜、手套等;现已简化很多。

pontificate:(1)主教职务;教宗职务。(2)主教(举行)弥撒;教宗弥撒。

poor box:济贫箱:教堂中收集慈善(济贫)款项之奉献箱。

poor soul:炼灵;炼狱灵魂:炼狱中受暂罚的灵魂,极需他人代祷,以便脱离炼苦、早日升天与主团聚。

pope:教宗;教皇;教化皇(旧称):罗马教会主教享有耶稣特别赐给宗徒之长伯铎的职位,此职位亦应传递于其继承人,因此教宗为世界主教团的首领、基督的在世代表、天主教的首领、普世教会在现世的牧人、主教团的首领;而经由此职务,教宗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完全、直接的职权,且得经常自由行使之(法典331)。首位教宗为圣伯铎,至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共计265位(详见本书附录)。教宗又可称 Papa,简称 PP.或 Pp.。法典未明定教宗的任期(法典335)。

pope, election of:教宗选举;选举教宗:教宗是由全体枢机选举产生的。当选教宗者由于其本人接受合法选举,同时已被祝圣为主教(大都已经是主教,否则,应立即祝圣为主教),而获得教会完满的、最高的权力(法典332)。

pope, primacy of the:教宗的最高神权;教宗首席权;继承圣伯铎首席权。详见 pope 和 Peter, primacy of。

Populorum Progressio(L.):《民族发展》通谕:教宗保禄六世(26.3. 1967)所颁,阐述当代之社会问题。简称 PP。

portable altar:轻便祭台;旅行用祭台:可携带之活动祭台。

porter:(1)司门。(2)一品:四小品之一,昔日准备神品圣事之第一级,即最低级。今已取消。

Portiuncula(L.):宝尊小圣堂;博俊古拉小圣堂:十三世纪初,本笃会赠与圣方济的小圣堂,为圣方济创会后的第一座圣堂。后在其四周另建一大圣殿,称为天使之后大殿,将此小圣堂包在殿内,该圣殿在义大利亚西西 Assisi。每年八月一日中午至八月二日午夜,教友在此圣堂,只要诵念指定之经文,即可得全大赦,称之为宝尊大赦或博俊古拉(音译)大赦 Portiuncula Indulgence。

positive theology:实证神学:指在救恩过程中过度强调外在及历史论证,而忽略了天主的启示的重要性,以及天主在人类心灵深处的救恩。

possession, diabolical:附魔:指某人被恶神的奇特力量所支配之现象,因而导致自我意识失控。新约称此力量来自魔鬼或撒殚。有些征状与精神病类似,若就医无效,最后教会再决定可否行驱魔(邪)仪式。又称 possessed by the devil。

Postcommunion:领圣体后经:弥撒领圣体后所诵之经文。

postulancy:望会期;请求时期;试修期;保守期;见习期:教会法规定有志入会做修士、修女者,应先有相当时期之考验,故名。合格者可入初学期 Novitiate,期满发愿后,始称为正式的修士、修女。

postulant:望会者;试修生;保守者:指参加望会期 postulancy 的信友。

postulate:申请圣职;申请任命。

postulator:(列品)申请人:通常指向教廷申请将某一过世之虔诚教友列入真福品或圣品的(法)人。事先需要齐备各种有关资料。

potestas(L.):权能;权力;权。同 power。

poverty:(1)神贫;清贫;贫穷: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五3)。人只有摆脱世物的诱惑,完全依赖天主,始能得救。(2)贫穷(神贫)愿;绝财愿:修会男女会士所矢发三誓愿之一,其它二愿为服从及贞洁。

power of governance:治权;管理权:教会的治理权由天主所订定,依法由领有圣秩者享有之,而平信徒得依法协助之(法典129)。

power of the Church:神权;教会权力。

power of the Church, the governing:教会的治理权。详见 power of governance。

power of the Church, the Sanctifying:教会的圣化权。

power of the Church, the teaching:教会的训导权。

power of the key:天钥圣权;钥匙权;教会神权。

Powers:大能天使(神)。详见 Choirs of Angels。

practicing catholic:热心教(信)友;虔诚教友:指忠实履行信仰义务之教友。

pragmatism:实用主义:指以实际效果为真理的标准,而不以道德规范来判断是非善恶。

praxis:实践;实际行动。

prayer:(1)祈祷;祷告:是人心灵经验的宗教行为,生活在神的氛围内,使人举心赞颂、感谢、祈求天主。有心祷(默想)和口祷(念经)之别。(2)祈祷文;经文;经:常用多数 prayers。

Prayer, Apostleship of:祈祷宗会。详见 Apostleship of Prayer。

prayer, mental:心祷;默祷;默想。

prayer, vocal:口祷;念经。

prayer-book:经本;祷告书;祈祷手册。

prayer of the faithful:信友祷词:弥撒信经后、奉献前,全体信友综合各种意向的祈祷文。是梵二大公会议后的创举。

preacher:(1)传道员;讲道员;宣讲师:圣职人员的天职是宣传天国喜讯,而训练有素的平信徒,亦能依法共襄盛举。(2)牧师。(3)训道篇;传道书 Preacher,又称 Ecclesiastes。

Preacher General:道明会总会长。

Preachers, Order of:道明会;多明我会:1215年圣道明 Domingo de Guzman 创立于法国,以讲道为宗旨。会名缩写为 O.P.,会士则称 Dominican 道明会士。

preaching of the word of God:圣道宣讲;讲道;宣讲天主圣道:向万民宣讲天主的福音,使之获得信仰和天主的爱,乃圣职人员及平信徒的天职(参阅法典762-772)。

pre-Cana conference:婚前辅导讲座:加纳 Cana 为巴勒斯坦之小城,新约中记载耶稣曾在该城参加婚宴,并显「变水为酒」的奇迹(若二1-11),故以此字象征婚姻。此讲座始于纽约,为耶稣会士 John P. Delaney于1943年所创,美国主教团于1949年推荐在全国推展。

precedence:先后次序;排位顺序;优先权:教会游行礼仪或其它集会时排列的先后位置。

precept of the Church:圣教法规;圣教四规:广义讲,泛指教会所制定的一般性规条;狭义讲,教会具体列出的四项规定,即(1)在主日及法定节日(圣诞节),该参与全弥撒。(2)遵守圣教会所定的大小斋期(圣灰礼仪及耶稣受难日应守大小斋;每周五守小斋)。(3)妥当告解并善领圣体,至少每年一次。(4)当尽力帮助圣教会的经费。又称 commandment of the Church。

pre-Christian:基督前的;纪元前的。

Precious Blood, the:基督宝血;耶稣宝血:(1)耶稣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救赎了人类。(2)司祭祝圣过的葡萄酒变成了耶稣的宝血。(3)基督宝血弥撒:特别敬礼基督宝血的弥撒。昔日在七月一日有基督宝血节。

Precursor, the:基督先驱:指圣若翰洗者 John the Baptist(路一17,76),他是耶稣的开路先锋,教人悔过自新,准备救世主的来临(参阅玛三1-17)。

predestination:预选;预定:天主造人,也预定人会达到惦创造人的初衷(目的),即进入惦的永福,与惦合而为一;某些人若达不到此目的乃个人之错,非天主应负责。天主预知人的结局并未干涉人的自由选择。

pre-evangelization:接受福音之准备:为了接受福音,须先排除某些心理、精神、社会…等障碍,始能水到渠成。

Preface:颂谢词;序经:弥撒中感恩经(旧称弥撒正典)之开始部分;依教会季节和主祭者之特殊意向而有各种不同祷词之选择。拉丁文称作 Praefatio。

prefect:(1)部长:指教廷各部会之首长。(2)司仪:教宗礼节中之司仪。

prefect, apostolic:宗座监牧;监牧:某些地区(教友),因特殊环境而未成立教区,委托宗座监牧 apostolic prefect以教宗名义治理之(法典371)。通常由神父担任,我国亦尊称为主教。但亦有主教出任此职者。

prefecture, apostolic:宗座监牧区:通常在传教地区,尚未建立教会圣统 hierarchy 时期的一种初期传教行政区域;我国通常亦称为教区。其负责人称之为监牧 apostolic prefect。

prelate:(1)教长;高级神长:依教会法有治理权者,包括主教、代牧、监牧、男隐修院长、直属宗座男修会高级上司等。同 prelatus(L.)。(2)监督:详见 prelature, territorial。(3)蒙席:对有功于教会圣职人员的荣衔。

prelate, domestic:蒙席:原指供职教宗宫廷的圣职人员,现为有功于教会的圣职人员的一个荣衔。

prelature, territorial:自治监督区:因特殊环境而托给某一监督 prelate,管理某一特定地区教友,以牧人身份治理之,一如教区主教(法典370)。与自治会院区 territorial abbacy,以及自治社团 personal prelature很类似(法典294)。

preliminaries of faith:初步信仰;信仰开始:即承认被钉、受死、及复活之基督。

presbyter:神父;司祭(铎);牧师(基);长老。希腊文为 presbyteros。

Presbyterian:长老会;长老教会(派);长老宗:以长老制管理教会的基督教派,其中心思想依据喀(贾)尔文(John Calvin)之神学而创立。

Presbyterianism:长老制:基督教组织系统之一,其教会行政权属于长老,长老与牧师同一阶级,并有同等之权利。

Presbyterorum Ordinis(L.):《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7.12.1965)。简称 PO。

presbytery:(1)(本堂)神父住宅:昔日同一地区之神父共度团体生活,其住所称作 presbytery。今英国仍称神父住宅为 presbytery,美国则称作 rectory。(2)长老部(基):基督教长老制教会内之团体,由牧师及该区各堂所推荐的长老所组成,负责督导该区教友之精神生活。(3)圣所:指教堂前的圣体栏杆内,专为圣职人士保留之处所,现已废除。

presence:临在;鉴临;亲在:指两存有物某种程度的互相渗透。造物主天主临在于宇宙,尤其与我们人类同在,包括基督亲临信徒中,尤指基督亲在圣体圣事中。

presence at Mass:参与弥撒;与祭。

presence of God:天主的鉴临;天主的临在:无所不在的天主,此时此刻就在我们面前,善人的灵魂是天主的圣殿。

Presentation of Mary:献圣母于圣殿(主堂);圣母奉献日纪念:根据伪经 Apocrypha 记载,玛利亚幼年时,其父母将她献于圣殿;教会早在第六世纪就庆祝此节日。曾一度被取消,十六世纪又恢复,在十一月廿一日庆祝。

Presentation of the Lord:圣母献耶稣于圣殿(主堂):庆日在二月二日。

presumption:妄望:指罪人不肯痛改前非,却妄想天主无条件施援、纵容。违反望德之罪有二:过者为妄望,不及者为失望、绝望。推定:法律名词,乃未定事实之盖然忖度;其由法律规定者,谓法律之推定;其由审判官所忖度者,谓人为之推定(法典1584)。

preternatural:本性外的;超自然的。

preternatural gift:本性外的恩惠:如原祖堕落前不死、不病等特恩。

pride:骄傲:爱自己过当而自我膨涨,不把他人放在眼中;会导致专横、野心、反叛、伪善。是七罪宗之首。

prie-dieu(Fr.):小跪凳:指供一人跪用者。

priest:神父;司铎;司祭;祭司:是神与人之间的桥梁,负责举行祭祀、施行圣事、代天主祝福人民并教人认识天主法律、为福音作证,以奉行主旨,也是教宗、主教的助手。在各宗教史中,司祭大都是男性,极少例外。拉丁文是 sacerdos。

priest, high:大司祭。详见 high priest。

priesthood:司祭职;司祭性;司祭品;司祭团。

priesthood of Christ:基督司祭职:耶稣基督是唯一、最高、永恒的大司祭。包括惦牧者的三重任务:宣讲与训诲、牺牲与圣化、领导与管理等任务。

priesthood of laity:教友司祭职;普通司祭职:亦即 common priesthood,指基督的司祭职,与每位基督教会的成员分享。身为基督奥体的教友,皆有参与基督圣化人类及为福音作证之权利及义务;与狭义之司祭职即「公务司祭职 ministerial priesthood」相对照。

primacy, papal:教宗首席权。详见 Peter, primacy of。

primacy of St. Peter:圣伯铎首席(位)权。详见 Peter, primacy of。

primate:首席主教:(1)依教会法,唯有教宗方能称为首席主教。(2)通常每一国家虽亦有一首席主教,但仅为荣衔。

Prime:午前经;一时经:从前日课之一部份,今已取消。

primer:袖珍祈祷手册;小经本。

primitive Church:初兴教会;初期教会。

primus inter pares(L.):同辈中之首席。

prince bishop:采邑主教:拥有政、教双重权力的主教,又称封建诸侯衔主教,指中世纪采邑之主教。

prince of darkness:黑暗之王:指魔鬼。

Prince of the Apostles:宗徒之长:指宗徒的领袖-圣伯铎。

prince of the Church:教会亲王:指枢机主教,由于枢机主教历来多参与教会最高行政,故名。

Principalities:统权天使(神);率领天使。参阅弗一21;哥一16;详见 Choirs of Angels。

prior:上司;会长:指管理数个会院的修会领袖,又分为:(1) conventual prior:独立隐修院之上司。(2) provincial prior:修会之省会长。(3) general prior:某些修会(如思定会…)的总会长。

prioress:女会长:女修会之上司,包括总会长、省会长、院长。特指本笃、道明等修女会的最高上司。

priory:隐修院:包括男女修会在内。

private devotion:私人敬礼:以别于公开敬礼。

private revelation:私人启示;私人默启:天主所赐与个人之启示,以别于以色列及宗徒时代之一般的大众启示。如圣女贞德(St. Joan of Arc)、法蒂玛(Fatima)三儿童的启示即为私人启示。

privilege:特恩;特权:乃以特别措施,由立法者赐予某些自然人或法人的恩惠(法典76)。

privilege, pauline:保禄特权。详见 pauline privilege。

privilege, petrine:伯铎特权,详见 petrine privilege。

privileged altar:特恩祭台:能为亡者得全大赦之祭台。

privilegium(L.):特权;特恩。详见 privilege。

Pro Ecclesia et Pontifice(L.):(为)教会和教宗勋章:1888年由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所创,多颁赠予有功教会的非圣职人士。

probabilism:或然论;盖然论(主义):在神学(教理、伦理)问题上尚无定论时,可自由决定的理论。

probation:考验;试探:晋升圣秩或加入修会前所作的考验。

pro-cathedral:临时主教座堂;临时座堂:亦即代座堂。

process:程序;手续:如列品案件之调查手续。

procession:游行;出巡:宗教性之游行。

process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圣体游行;圣体出巡。参阅 Eucharistic Congress。

Procession of the Holy Spirit:圣神的发生(源头):指圣父圣子共发圣神。

proclamation:宣布;公布;公告;声明;宣言(书);(福音的)宣布。

procurator:(1)会计;司账;总务:教会之会计。(2)代表:修会(驻罗马)之代表。(3)代理人:教会首长之代理人。

profanation:亵渎神灵;亵神;亵圣;渎神。

professed:发愿者:指修会中已发「贫穷(神贫)、贞洁、服从」三愿之会士。

profession, religious:修会誓愿;会士发愿:经由贫穷(神贫)、贞洁、服从三愿加入某修会团体、遵守同一会宪(章)、共度献身生活者。

profession of faith:信德宣言;信仰宣言;信仰宣誓;信德誓词;信经(Creed):在特殊机会上,如晋牧、晋铎等,教会要求当事人,公开宣布承认教会的信仰(训诲)。

profit, spiritual:神益。

prohibition of books:禁书。详见 index of forbidden books。

Promised Land:福地:(1)指天主预许以色列之土地,即迦南地区。(2)指天国。

promoter of justice:检查官;保义官:指教区法庭之检查官、保义官。

promoter of the faith:列品调查员。详见 advocate, devil's。

pro-nuncio:准教廷大使:指驻于不以教廷大使为使节团团长的(天主教徒较少国家的)教廷使节;教宗保禄六世于1966年取消此名称;现已统称教廷大使。参阅 papal legate。

Propaganda:(1)罗马传信大学;圣伍朋(吴尔班)大学:1627年教宗伍朋八世为培养传教区人才而设;1933年起授与学位。(2)传信部:现更名为万民福音部。(3)传道;传播;宣传。

propagandist:传道者;宣讲者;宣传者。亦指传信大学校友。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 Sacred Congregation of the:传信部;布道部:为教廷圣部之一,由教宗国瑞十五世(Gregory XV)成立于1622年,管理世界传教地区,现改称「万民福音部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 Society of the:传信善会;传信会:由法国雅丽歌小姐(Pauline Jaricot 1799-1862)于1882年成立于里昂,以帮助传教地区之经费为目的。1923年由传信部接管。传信会在世界各地设有分会,向教友劝募后,汇集罗马总会,再由总会按各地需要分配。

Proper of the Mass:弥撒专用经文:弥撒经文中常变动的部分;弥撒中有些经文会随节庆或礼仪周期而变动,如集祷经、读经、献礼经等,称为弥撒专用经文;也有些经文固定不变,如求主垂怜经、天主经等,称为弥撒常用经文 Common or the Ordinary of the Mass。

Proper of the Season:季节专用经文。详见 Proper of the Mass。

Prophecies:旧约选读:复活前夕礼仪中,祝圣新火后所诵读之四段旧约圣经。

prophesy:(1)预言:预言未来要发生、而事先照常理无法探测的事。(2)宣示主旨:旧约时代传达天主的旨意,不仅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也谴责罪行,并讲解法律。

prophet:先知:(1)天主的代言人。(2)旧约时代先知是在天主默示下,解说天主旨意的人。(3)新约的先知是指作宣道员,协助宗徒传道,有些人还能说预言(宗廿一9)。

prophets, major:大先知:指旧约中的依撒意亚 Isaiah、耶肋米亚 Jeremiah、厄则克耳 Ezechiel 和达尼尔 Daniel等四人。

prophets, minor:小先知:指旧约中的欧瑟亚 Osee、岳厄尔 Joel、亚毛斯 Amos、亚北底亚 Abdias、约纳 Jonas、米该亚 Micheas、纳鸿 Nahum、哈巴谷 Habacuc、索福尼亚 Sophonias、哈盖 Aggeus、匝加利亚 Zacharias和玛拉基亚 Malachias 等十二人。

propitiation:赎罪:(1)指经由祈祷、献祭、施舍、克苦等方式请天主息怒。(2)弥撒四目的之一。四目的是:崇拜、感恩、赎罪、求恩。

proselyte:归宗某宗教者;改教者;改宗者。

prostration:伏地礼;俯身致敬。

Protestant(-ism):基督(新)教;耶稣教;福音教;新教;分袂(离)弟兄;誓反教(意译);复原教;更正宗:因抗议1529年德国斯拜尔议会(Diet of Speyer)的决议,而与天主教势不两立、分庭抗礼之教派;最初信徒只是分开「天主教」和「基督教」两组,逐渐结晶出特别的教会 Churches 来。以德国之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会为主要代表。参阅 Church, Protestant。

proto-evangelium:原始福音;元始福音:旧约创世纪:「我要叫你和女人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创三15),预言基督战胜死亡、救赎人类。故称原始福音。

protology:创世论;创始学:指专门研究天主对世界和人类创始有关的启示教理。

protomartyr:最初殉教者;首先致命者:特指圣德范(斯德望)St.Stephen(宗七54-59)。

protonotary, apostolic:(1)教廷高级书记;宗座总书记官:简称 P.A.。(2)教会荣衔。

protopresbyter:首席司祭:指东方教会的首席司祭。

Proverbs, Book of:箴言:旧约智慧书七部之一,具有文学小说体裁,全书共分八篇,内容为劝人立身处世、推己及人和敬畏天主的至理名言。

providence, divine:天主照顾;天主上智的安排;天佑:指慈爱与全知的天主对受造物的照顾和引导。拉丁文为 providentia divina。

province, ecclesiastical:教省:为在数个毗邻教区之间,按人事及地方环境促进共同的牧灵工作,并为更适当地培养教区主教之间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教省(法典431)。相邻之教省又可由圣座联合成为区域性教会 ecclesiastical region。通常每一国家分若干教省,教省中又分若干教区,教区中再分若干堂区。如台湾地区共分为七个教区,其中台北称为总教区,其它(六个)称为教区。

province of a religious congregation:修会之会省;会省:分布较广的修会之地域划分。如道明会早年在远东设有玫瑰省 Province of Santo Rosarie,该会省包括菲律宾、中国、日本等地区,省会长驻于马尼拉。

provincial:省会长:修会会省之首长。

provision, canonical:法定授予;法定任命;法定委任。

provision of ecclesiastical office:教会职务之授予:为取得教会职务,授予方式不一:(1)由教会有关主管自由授予。(2)经推荐而予以任用。(3)由选举或申请后加以批准或接受。(4)选举无需批准时,由单纯之选举与被选人之接受(法典146-147)。

prudence:智德:乃理智合乎人终极目的之选择,是四枢德之一。四枢德为智、义、勇、节四德。参阅 cardinal virtues。

Psalmody:圣咏吟唱。

Psalms, Book of:圣咏集;诗篇(基):为旧约智慧书七部之一,原为以色列人赞颂天主的诗歌。全书共150篇,其中半数为达味 David 所作,故又称达味圣咏。是一部修心养性的万用祈祷手册,耶稣经常引用圣咏向圣父抒怀、感谢、赞颂、祈求。圣咏集在教会礼仪祈祷中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弥撒和日课均大量采用。

psalter:(1)圣咏集;诗篇集。(2)竖琴。

Pseudepigrapha:伪经:圣经以外之作品,托名为圣贤先知所写,如尼苛德摩福音(Gospel of Nicodemus)、伯铎福音(Gospel of Peter)等。

pseudo-christ:假基督;伪基督:特指那些无法无天、用伪迹异事行骗的人(若壹二18;若贰7;得后二3-12)。

public absolution:(1)公开赦罪;公开忏悔:指于殊情形下,公开举行之(告解)赦罪圣事。如士兵赴战场前(法典961)。(2)有些教会团体之成员虽当众悔罪,但并非忏悔圣事。

public life of Christ:耶稣的公开(传教)生活。

public penance:公开补赎;明补赎;当众做补赎。

public worship:公开崇拜;公开敬礼:指教会对天主之正式敬礼礼仪,以整个教会名义举行者。

publican:税吏:罗马帝国一向委托(属国的)私人代为收税,称为税吏;其超收者,即为税吏所有;假公济私,在所难免;故新约中税吏每被民众视为贪财(媚外)的罪人(玛二13-17)。

pulpit:讲道台:圣堂内司祭在弥撒中读经、讲道的平台。

punishment, eternal:永罚:指罪人下了地狱,永远与天主隔离的处罚。

punishment, temporal:暂罚:指人在世间或在炼狱里所受之暂时性的罪罚。

pure spirit:纯神;纯粹精神体。

purgative way:炼路:神修三级之初级,旨在炼净灵魂,以便与主结合;其它二级为明路及和路,详见 illuminative way。

purgatory:炼狱;炼所:是那些死在天主恩宠中却仍有些瑕疵的人,补赎罪罚、炼净罪污的暂时受罚之过程(所),是一种进入天堂过程中被炼净的体验。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免除或减轻炼狱的罪罚(加下十二45)。

Purific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圣母献耶稣于圣殿:纪念圣母将婴儿耶稣献于圣殿的事迹。又名Presentation of the Lord,庆日在二月二日。旧称圣母取洁,又称圣烛节 Candlemas。

purificator:圣爵布;拭爵布:擦拭圣爵所用之白布。

puritan:清教徒;度严肃生活的人:指十六世纪英国教会加(喀)尔文派之奉行严肃教规者。

purity:洁德;贞洁;纯正:(1)心灵远离一切罪过和妄念。(2)按照每人身分保持贞洁,避免不正当的情欲。

purity of intention:意向纯正;目的纯正。

purple:紫色;红色:(1)柴色;祭衣之颜色,象征补赎、忧苦。(2)高位圣职者之礼服颜色,如主教、蒙席等礼服之颜色。(3)红衣:the purple,指枢机主教所穿之礼服,又指枢机之地位。

purpose of amendment:定改:决志痛改前非,乃告解五要件之一;五要件为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补赎。参阅 confession。

putative marriage:善意婚姻;推定婚姻:婚姻本身无效,然而当事人因不知其无效而结婚者。如不知兄妹关系之婚姻。

Pyx:圣体盒:(1)为病人送圣体用之小圣体盒。(2)贮藏圣体之盒。同Pyxis。

vivienne98 : 2005-10-07#30
Quadragesima(L.):四旬期;严斋期;封斋期:指自圣灰礼仪 Ash Wednesday 起,至复活节 Easter 止,为期四十日之斋戒期。

Quadragesimo Anno(L.):《四十年》通谕:教宗碧岳十一世为纪念教宗良十三颁布有关劳工的《新事 Rerum Novarum》通谕四十周年,而颁布的纪念性通谕(15.5.1931)。简称 QA。

Quaestor(L.):劝募者:历史名词,指中古时代教会指定之募捐者,给予捐献者大赦,以示鼓励(详见indulgence)。道明会士若望(Johann Tetzel)到德国为罗马伯铎大殿募款,而导致马丁.路德借机公布其「九十五论题 Ninety-five Theses」与罗马对抗。为防止将大赦误认为赎罪券,脱利腾大公会议自此加以禁止这种募款活动。

Quakers:贵格会;公谊会;震颤派;战竞者:乃基督教支派之一,1648年由佛克斯(George Fox)创立于英国,强调内心之光,自称光明之子。英文又名 Society of Friends 公谊会。

quasi-domicile:准住所;寄居:凡住在某一堂(教)区内,有意或实际居住满三个月者,即为设定其居所于该区。

Quasimodo Sunday:卸白衣主日。详见 Dominica in Albis。

quasi-parish:准本堂区;准堂区。

Queenship of Mary:圣母(封为)元后;圣母天地母皇:纪念日在八月廿二日。

quest:(1)托钵;乞讨(修会):指昔日方济会、道明会等之乞讨、托钵。(2)捐款:慈善事业之捐款。

Quietism:寂静主义:十七世纪在法、西等国流行之静观的神秘思想。于1675年被教会谴责。

Quinquagesima(L.):五旬主日:指四旬期前之主日;教会于1970年正式取消此名称。

Qumran Manuscripts:古木兰手抄本;死海残卷:1947-1952(亦有一部系1967取得者)在死海附近山洞发现之圣经手抄本及其它文件。又称 Scrolls of the Dead Sea。

Qu'ran:可兰经:是回教之经典,很多题材取自新、旧约。又名Koran。

vivienne98 : 2005-10-07#31
rabat:翻领;拉巴特(音译):(1)(法国)圣职人员所用白领下相连之布。(2)圣母昆仲会(Marist Brothers)和基督学校兄弟会(Christian Brothers)所戴之白领。

rabbi(Heb.):(1)拉比;老师;经师:圣经用语,为希伯来语。(2)现在犹太教之圣职人员。(3)圣职人员所戴白领下相连之布。为 rabat 之俗称。

Raccolta(It.):祈祷经文集:附有大赦之祈祷经文集,1807年在罗马出版。

rank of feast:庆节等级:瞻礼等级:从前庆节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如复活节为一等庆节,圣若望宗徒为二等庆节。1969年教会重新调整庆节等级,主日以外,共分为三种:(1)节日Solemnitas;如复活节、耶稣圣诞节。? (2)庆日Festum;如圣若望宗徒庆日。(3)纪念Memoria;如圣母无玷圣心纪念。余为平日。

Ransom, Our Lady of:圣母赎虏瞻礼:于十三世纪因圣母显现而组成之特别为被俘者赎身的修会。

rapture:神魂超拔;出神状态;身外境界:宗教神秘经验之一,因热爱天主,使感官功能暂时停止,心神游于物外之出神状态。又称 ecstasy。

rash judgement:妄断;武断:判断他人有罪而缺乏有力根据。

ratified marriage:礼(既)成未遂婚姻:指(两个受过洗的)婚礼完成后却未同房者,以别于礼(既)成已遂婚姻 ratified and consummated marriage,后者指婚后已同房者。

reader:读经员;宣读员:礼仪中,非圣职人员担任宣读职务者。同 lector.

reading, spiritual:阅读圣书;看圣书。

real presence:真实临在;亲在。参阅 presence。

reason:理性;理智;明悟: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reason, age of:理智年龄;懂事年龄:指明辨是非、善恶的年龄;教会通常以七岁推定为理智年龄,因而也应受到法律规范。

rebirth:再生;重生。

reception of a Sacrament:领圣事;领受圣事:如领圣洗或领圣体等。

recite prayers:念经;诵经。

recollection:(1)收敛心神:灵魂试图集中精神面对天主的临在。(2)小避静;退省:指一天或短时间之精神修养、培灵神工。

Reconciliatio Et Paenitentia(L.):《和好与忏悔》劝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2.12.1984)。

reconciliation:(1)和解;和好;修好;重修旧好;复和。(2)重新祝圣:圣堂或其它圣所被亵渎后之重新祝圣。

Reconciliation, Sacrament of:和好圣事;告解圣事。详见 Penance, Sacrament of。

rector:(1)大学校长。详见 rector magnificus。(2)神学院院长;修院院长。(3)教堂住持。详见 rector of church。(4)教区牧师;教区长:圣公会多用此名称。

rector magnificus(L.):尊贵的校长:用指天主教一些重要大学的校长,如辅仁大学校长,即用此称谓。

rector of church:教堂主管:管理某教堂之司铎,该教堂既非堂区教堂或座堂,又非会院圣堂(参阅法典556-563)。

rectory:住宅;职位(薪俸);堂区;教区(基):指本堂神父的住宅,美国多用此字,英国则多用 presbytery。

red:红色:(1)礼仪颜色之一:表示殉教、热爱、圣神等。(2)枢机礼服之颜色,因此俗称红衣主教。

red hat:红帽;枢机职:枢机之礼帽为红色,故用以指枢机职。

Red Pope:红(衣)教宗:传信部长之绰号。因其他部长只管理已成立圣统地区(非传教地区)的该部有关事项,而传信部部长则综理整个庞大传教地区所有事宜,权限很大,故有红(衣)教宗之称。

redditio of Creed:背诵信经礼。Redditio 为拉丁文。

Redeemer:赎世主;拯救者:指耶稣基督。

Redemption, the:救赎;拯救;救援:世人因原罪而失宠于天主,但天主因爱人而派遣了救赎者-圣子耶稣降生、被钉十字架,让世人重回天主怀抱。

Redemptor Hominis(L.):《人类救主》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4.3.1979)。

Redemptoris Mater(L.):《救世主之母》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25.3.1987)。

Redemptoris Missio(L.):《救主的使命》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7.12.1990)。

Redemptorists, the:赎世主会:乃1732年圣雅风(亚丰肃)Alphonsus Liguori 创立于义大利的修会,以在教友生活落后地区(乡村)传教为目的。1928年来到中国察哈尔省辅佐新创立的主徒会;后到河南西平传教。该会全名为 Congregation of the Most Holy Redeemer,缩写为 C.SS.R.。

reed:芦苇;(领圣血用之)吸管:(1)古代教友用以领圣血。(2)教宗大礼弥撒时用以领圣血。现很少使用。

refectory:餐厅:教会团体之餐厅。

Reformation, the Protestant:宗教改革;改教运动:十六世纪的西欧信友,对宗教生活的反感而导致的宗教改革。发起者是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原为天主教思定会会士,因不满当时教会之某些故步自封作风,于1517年提出「九十五论题 Ninety-Five Theses」,与教会分道扬镳;是为基督教更正宗(或称耶稣教、誓反教 Protestants)之开始。当时天主教斥之为拒绝基督徒真理之行动;然而痛定思痛之余,在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中也适时激发了内部的改革而得以复苏。

Reformed Church:改革教会;革新教会;改革宗:指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所产生的教会。

Refuge of Sinners:罪人之托:指圣母为罪人之依靠。

regeneration:重生;更生;再生。

regent:校务长;院务长:教会大学之校务长、院务长。

Regina Coeli Laetare(L.):天皇后喜乐;天上母后欢乐吧:圣母喜乐经之首句。

region, ecclesiastical:区域性教会:某些国家,相邻之教省可由圣座联合成为区域性教会(法典433-434)。

regnum(L.):王国;王权;国家。

regula(L.):会规:男女修会团体应遵守之规范、准则。

regular clergy:修会圣职人员:以别于非修会之圣职人员 secular clergy。

regular priest:会士司铎:以别于教区司铎 secular priest。

Reign of God:天主之国:基督宣道的主题。

relationship, spiritual:神亲:如洗礼圣事中,受洗者与其代父母结为神亲。

relic:圣髑;圣人遗物:狭义而言,指列品圣人或真福的遗体、遗骨;广义而言,指圣人生前用过的物品,或触及过遗体的物品。敬礼圣人的同时,对其遗骸、遗物理当予以尊重,(触景生情之余)以纪念圣人的芳表并求圣人转祷。拉丁文称作 reliquiae。

religion:(1)宗教;宗教信仰;宗教生活:指人类与神明之间的交往。宗教乃世人对天主表示尊敬和崇拜的美德,具体来说,宗教是信仰、恭敬天主的团体。自然律要人恭敬天主;天主更透过旧约和新约命人恭敬天主。(2)钦敬;修道生活。

religion, jewish:犹太宗教:指犹太民族对唯一真神上主(雅威)天主的信仰、礼仪朝拜以及遵守法律的生活态度。由始祖亚巴郎开始,组成了一个敬拜唯一天主的民族,再由梅瑟正式立法。

religion , natural:自然宗教:指以自然为中心的宗教,认为宇宙实体含有灵性的生命和力量,是神临现的处所,而应以宗教情绪相待。亚洲的自然宗教虽倾向于多神崇拜,但经常也混合着至上神的信仰。又称原始宗教。

religion, popular:民间宗教:指民间基层的信仰,是一种对生命的目标及其终极意义的直觉性之理解,表达在(优良)习俗、传统及民间活动中。又称通俗信仰或常民信仰,其特色是:(1)没有教主,(2)没有入教仪式,(3)没有教团,(4)教义是儒、释、道、巫四部份的混合:儒的祖先崇拜、释的经典、道的仪式、巫的法术融合而成。是道地的民族性传统宗教。

religion from Abraham:源自亚巴郎的宗教:包括犹太教、回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等与亚巴郎的信仰多少有些关连的宗教。其它的宗教像印度教、佛教、自然宗教等则与亚巴郎的信仰并无交集,故称之为非源自亚巴郎的宗教 religion non from Abraham。

religiosity:(1)宗教情绪。(2)外表虔诚。

religious:(1)宗教(性)的;虔诚的。(2)修道的;修会的;会士;修士;修女。

religious act:宗教行为:指人对自己存在中的超越奥秘的表达,使人对自己的存在作全面、深入的探索,进而把人领到神面前。

Religious, Sacred Congregation of:修会圣部:罗马教廷部会之一,1586年由教宗思道五世(Sixtus V)成立,几经改组;主管有关修会及度共同生活之教会团体(religious Institutes)之行政、纪律、学术研究、财产、特权等。1967年8月教宗保禄六世(Paul VI)改名为修会及俗世部(Sacred Congregation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 Institutes)。今改为奉献生活及使徒团体部 Congregation for Institutes of Consecrated Life and Societies of Apostolic Life。

religious congregation:修会;献身生活团体:男女教友献身教会,矢发贫穷(神贫)、贞洁、服从三愿,度共同献身生活之团体。此类团体系天主教体制内之社团,各修会之工作和服务的方式或对象虽有所不同,但均有同一之信仰,并非教派;也都与教宗保持共融。

religious house:会院;会馆:修会人士共同居住之处所。

religious institute:(1)教会事业。(2)教会献身生活团体。(3)修会团体(机关)。

religious liberty:宗教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乃天赋人权之一,任何权力,都不能强迫任何人,在宗教信仰上,违反其良心行事。人有权依其本人意愿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因为每人受其天性的驱使,负有道德责任去追求真理,尤其是有关宗教的真理,而人除非享有心理自由,便不能完成此一责任(参阅梵二:信仰自由宣言)。但宗教自由并不表示各宗教皆为真宗教。

religious life:(1)宗教生活。(2)修会生活;献身生活。

religious name:会名:修士、修女入会时所取之名。参阅 Christian name。

religious order:修会:由教会批准矢发三愿,度共同献身生活之教会团体。Order 广义地说指一切修会,狭义地说仅指古代修会,如本笃会、思定会、方济会、道明会等。

religious rule:会规;会典:修会或献身生活团体共同遵守之规则。

religious spirit:(1)宗教精神。(2)修会精神;献身生活精神。

religious superior:修会会长;修会院长;修会上司。

religious vocation:修会圣召;献身生活圣召:内心受到天主的召唤去参加修会,而度献身的生活。

religious vows:圣愿;修会圣愿;献身生活圣愿:参加修会之人员所矢发的贫穷(神贫)、贞洁、服从三誓愿。

reliquary:圣髑盒:存放圣髑 relic 之器皿。

relish, spiritual:神味:神修方面之乐趣,亦即天人合一之乐趣。

remission:赦免;豁免;宽恕:(1)赦罪:罪过经由圣洗、告解、病人傅油等圣事或上等痛悔途径可以获得赦免,灵魂得与天主重修旧好。又称 absolution。(2)赦免罪罚:罪过获得赦免后,其所招致的处罚,可经由补赎、祈祷、苦行等善行获得赦免 remission of punishment,此与赦免罪过 absolution of sins 有别。教会也可将圣贤储存的功劳-尤其基督的无限宝藏,透过大赦方式,使人的罪罚得以减轻或免除。详阅大赦 indulgence。(3)赦免刑罚:因触犯教会法而应受之刑罚,得依法定程序和条件获得免除(参阅法典1354 ff)。

renaissance:文艺复兴:原指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传统的再生,后来也指所有求助于自己的历史源头以促进更新者。此运动使人由被操纵的仆人,摇身一变成为共同负责的主人。

renegade:背弃宗教者;背教者;叛教者;脱教者;变节者。

renewal, charismatic:神恩复兴运动。

renewal of the baptismal promises:重宣(许)圣洗誓愿:通常复活前夕礼仪中,全体会众重宣圣洗誓愿,以纪念洗礼后之重生。

renunciation:(1)弃绝;?弃;自制:如洗礼中弃绝魔鬼。(2)放弃;弃权:如放弃产权、圣职等。

reparation:补赎:为所犯的罪作赔补。

Reparation to the Sacred Heart, Act of:向耶稣圣心赎罪(颂)敬礼。

repentance:(1)忏悔;悔改:痛改前非。(2)痛悔:告解五条件之一;五条件为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补赎。

repository:临时祭台:指圣周四及圣周五所供奉圣体之临时祭台。昔日又称坟墓祭台 sepulcher。

reprobation:排斥;被弃;永罚:照基督教喀尔文派说法,指人被天主所?弃。事实上,人只要一息尚存,天主准备随时宽恕他的罪过,唯有至死不悟的大罪人,死后才被天主所?弃。

Requiem(L.):(1)安魂曲:昔日追思(殡葬)弥撒进台咏(Introit)之第一字;拉丁文原意为安息。(2)追思弥撒;殡葬弥撒;安魂弥撒。为 Requiem Mass 之简写。

Requiem Mass:追思弥撒;殡葬弥撒;安魂弥撒;亡者弥撒:拉丁文 Requiem 意为安息,乃昔日追思弥撒进台咏之第一字,故称作 Requiem Mass。

Requiesca(n)t in pace(L.):息止安所;愿他(们)安息:教会习用为亡者祈祷之短经。缩写为 R.I.P.,多写于墓碑之上。单人称「Requiescat in pace愿他(她)安息」。昔日也用于亡者弥撒的礼成式。

Rerum Novarum(L.):《新事》通谕:教宗良十三世于1891年所颁布的劳工问题通谕。

rescript, papal:教宗覆文;圣座答书:乃教宗或有关主管以书面发布之行政措施,赐予申请者特恩、豁免、释疑或其它恩惠(法典59)。通常只对询问或请求人有效。答书言简意赅,譬如:诺 affirmative,否 negative,不宜 non expedit,特许 pro gratia,欣然准予所请 gaudeat impetrates 等。

reservation:保留;保存;限制;预约;预定;隐匿;隐藏。

reservation, mental:意中保留。详见 mental reservation。

reservation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供放(奉)圣体;保存圣体:祝圣过之面饼-圣体,放入圣体龛(柜)中,供人来朝拜,或取出供人恭领或送往病人处恭领(法典934-944)。又称 reservation of Eucharist。

reserved case:保留个案:某些特殊罪过或教会处罚由上司-主教或教宗所保留,一般听告解司铎,除特别授权外,无赦免权。

Responsorial Psalm:答唱咏:弥撒中读经后的答复。

Responsory:答唱咏;启应经;对答经:在时辰礼仪中,宣读圣经后所咏唱之经文。

rest from servile works:停止劳力工作;旧称罢工:指主日及特定节日应停止劳力工作。参阅 holiday of obligation及 servile works。

restaurare omnia in Christo(L.):在基督内重整一切:台湾高雄教区单国玺枢机主教牧徽上即以此语为其格言(参阅玛十七11-13)。

restitution:归还;物归原主;补偿;复原;复职。

restriction, mental:意中保留。详见 mental reservation。

Resurrection of Christ:耶稣复活;复活节:耶稣基督死后第三天从死者中荣耀地复活,为惦的教诲作了最明显、最坚强的证明(谷十六6;格前十五14)。

resurrection of the body:肉身复活:世界末日时,每人的肉身都要复活,再度与灵魂结合(格前十五1-58)。

retreat:退省;避静:在一段时期中,暂时离开日常的俗世生活,静下心来,祈祷默思,作一心灵上的反省,分辨并检讨自己对天主和对他人的关系,若发现有违天主旨意的地方,则设法加以改善。退省院称 retreat center。

retribution, day of:最后审判日:指世界末日时,天主对人类善行及罪过赏罚的终结之审判,亦即所谓最后的因果报应。基督宗教相信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

reunion of the Churches:基督教会之合一运动:指联合所有信仰基督的信徒和教派,在善牧教宗带领下重归一牧、一栈运动。

revelation:启示;默示;默启;天启:指天主向人类披露其心意(天机),透过言语和行动首先在以色列民族中,之后经由耶稣向人类通传救恩。圣经及圣传皆以此为中心。启示是天主的超性恩惠,单靠人之理性无法(很难)窥其堂奥。

Revelation, Book of:默示录;启示录(基):新约中之最后一卷,为若望宗徒所写,约完成于纪元后一百年。是新约中唯一的先知书,作者以七个教会象征全教会;并以基督的最后胜利,鼓励遭受迫害的教友。又称 Apocalypse。

Reverend:可敬的:英、美风俗对神父、修女之尊称,对牧师亦用之。缩写为 Rev.。美俗对蒙席 Monsignor尊称为 Very Reverend 或 Right Reverend;对主教或总主教尊称为 Most Reverend 或 Right Reverend。英俗称 Right Reverend 只用以对主教;对总主教则用 Most Reverend。基督教圣公会对主教尊称为 Right Reverend;美以美会对主教只用 Reverend。而 Reverend 出自拉丁文的 reverential 尊敬、敬礼。

Reverendus Pater(L):可(尊)敬的神父:简称 R.P.。英文称 Reverend Father,简称 Rev. F.。

Revised(standard)Version:圣经修正译本;圣经校订本:指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1611年出版之英文圣经修正译本,刊行于1881至1895年之间,简称 R.V.。

reviviscence of merits:善功复生;善功恢复:指罪人悔改后,重获超性生命,其犯罪前所行之善功,得以恢复。

Rheims-Douay Bible:里(莱)姆斯.杜艾圣经:英国教难时,天主教学者在法国杜艾及里(莱)姆斯二城首次翻译之全部英文圣经;新约完成于1582年,旧约完成于1609年;又称杜艾圣经 Douay Bible。

right, human:人权。详见 human right。

right of sanctuary:教堂庇护权;圣所保护权:指人犯逃入教堂,非经教会当局许可不得逮捕之特权;始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代。近代国家多不承认。

Right Reverend:最可敬的:美俗对蒙席 Monsignor 之尊称;英俗则用以尊称主教;缩写为 Rt. Rev.。详见Reverend。

rigorism:严格主义;严峻主义:伦理学之严格主义,其主张为:法律约束力不明确时,应以法律为先,不得按个人良心决定。此主义曾导致 Jansenism 杨森异端,为教会造成很大伤害。

ring, episcopal:主教权戒:为主教圣秩和权力之象征,始于第六世纪。

Ring of the Fisherman:渔人指环(印信);教宗权戒:教宗当选时所接受的指环形金制印信,其上刻有伯铎之渔船,围以在位教宗之名号,代表教宗封印,用之于教宗书简 briefs。教宗去世后,由临时执政枢机 Camerlengo 当众销毁之。

RIP(L.):息止安所;愿他(们)安息:教会习用为亡者祈祷短经之缩写,多用于墓碑;全文为 Requiesca(n)t in pace。英文作 May he(she/they) rest in peace。

rite(s):礼仪;仪式;礼节;典礼:(1)教会举行圣事或敬礼时所用的仪式。如洗礼、婚礼、坚振礼、丧礼等。? (2)天主教信理虽统一,但礼仪却因地(因人)而异,逐渐形成不同礼仪之教会。教会所应用的主要礼仪共九种:拉丁(罗马)礼 Latin(Roman)、拜占庭礼 Byzantine、埃及礼 Coptic、衣索匹亚礼 Ethiopian、加尔底亚礼 Chaldean、亚美尼亚 Armenian、马劳尼特礼 Maronite、叙利亚礼 Syrian、(印度)马拉伯礼 Malabar。近年来教会转向中央集权,礼仪逐渐形成西方礼和东方礼两大支,但并不排斥特别礼仪的自主性。

Rite Controversy:礼仪之争:十七、十八世纪在中国传教修会之间,对天主、上帝名称问题及敬祖尊孔问题所引起之争辩;详见 Chinese Rite。

Rites, Sacred Congregation of:圣礼(圣)部:教廷部会之一,1587年由教宗思道五世(Sixtus V)创立,管理圣礼及有关圣人列品等事项,现已改分为两组:(1)礼仪或敬礼组:审查有关敬礼的礼仪。(2)司法或调查组:管理列品(真福,圣品)案件。

Rites of the Eastern Church:东方礼:与西方礼相对照。西方礼指以拉丁语举行礼仪之教会,东方礼则指用希腊语或其它近东语言举行礼仪之教会。东方礼主要者为拜占庭礼 Byzantine Rite、亚美尼亚礼 Armenian Rite、加尔底亚礼 Chaldean Rite等。参阅 Eastern Rites, Catholics of。

Ritual:礼典(典礼);礼仪的;礼仪手册;礼节本:包括施行圣事Sacraments或祝福Blessings等所用之经文和仪式的书本。拉丁文为Rituale。详见Roman Ritual。

rochet:短白衣;小白衣:圣职人员或辅祭者在礼仪中所穿之白衣。

rock:盘石;岩石:指宗徒之长伯铎-盘石,基督在这盘石上,建立了惦的教会,并赐给他天国之钥…因而他就成了教会的首位教宗(玛十六18)。

Rogation Days:公祷日;大祈祷日:昔日举行于耶稣升天节前三天,及四月廿五日圣玛尔谷节(St. Mark)。今由各国主教团决定此敬礼的日期及举行方式。原先罗马民间有祭犬节(Robigalia)以求丰收,教会以公祈祷日代替之。

rollo(Sp.):课题讲授:基督活力实习班中的课题讲授。

Roma locuta, causa finita(L.):罗马一发言,问题就解决:乃圣思定名言,表示教宗一言九鼎,罗马说了,便决定了。

Roman Breviary:罗马日课经本;日课:圣职人员每日所用之祈祷书,今称时辰颂祷礼。详见 Breviary。

Roman Catholic:罗马天主教徒;天主教徒:原为基督教用以贬损天主教者,今天主教亦用之,因罗马为圣座所在地。简称 R.C.。

Roman Church, Holy:罗马天主教会;罗马圣教;天主教:(1)特指罗马教区。(2)指西方、拉丁礼教会。(3)也可指整个天主教,包括东、西方礼。

Roman collar:白领;罗马领:圣职人员所用。

Roman Congregations:罗马教廷各部会。

Roman Curia:教廷;教廷中枢:天主教中枢机构之总称,包括(圣)部、法庭、办公处、秘书处。又称 Holy See;详阅本书附录。

Roman Martyrology:罗马殉道录;罗马致命圣人传:为殉道录之一种,于578年由圣伍苏阿(St. Usuard)授意罗马本笃会所编辑,最近已完成修订版。

Roman Missal:罗马弥撒经书;天主教弥撒经书:举行弥撒所用之经书。

Roman Patriarch:罗马宗主教:教宗头衔之一。

Roman Pontiff:罗马教宗。

Roman Pontifical:主教礼书。

Roman Rite:罗马礼:指遵从罗马天主教礼典而举行圣祭、施行圣事、念日课或其它教会礼仪。有别于西方礼或拉丁礼中之道明礼 Dominican Rite、安博礼 Ambrosian Rite、嘉都西礼 Carthusian Rite 等。更有别于东方礼 Eastern Rite。

Roman Ritual:罗马礼典;罗马礼仪手册;圣事礼典;礼节本:其中包括施行圣事 Sacraments 或祝福 Blessings等所用之经文、仪式。除圣经外,此书为神父常用三书之一,其它二书为弥撒经书 Missal 及日课经书 Breviary。

Roman Rota:罗马圣轮法院:乃教宗所设,受理上诉之普通法院(法典1443)。

Roman style:罗马式:罗马人的建筑、雕刻、绘画、衣着之风格,三世纪起盛行于中南欧一带;以罗马圣母大殿 Santa Maria Maggiore、罗马城外圣保禄大殿 San Paolo fuori delle Mura等为代表。

Romanesque:罗马乃斯克式:十世纪至十三世纪间流行于欧洲之建筑形式,源于罗马;以义大利比萨主教座堂及其钟楼,和德国梅因次(Mainz)大教堂等为代表。

Romanesque vestments:罗马式祭衣:为长方形-只掩盖肩膀,而露出两侧手臂;而 Gothic vestments 哥德式祭衣,其祭披为圆形-掩盖肩膀和手臂。

Romans, Epistle to the:罗马书:圣经新约中,保禄书信之一,书信写于公元57年或58年。信中讨论人染有原罪,只靠己力无法得救,应藉天主恩宠始能成义 justification。

rood:大十字苦像:有受难基督雕像之大十字架,通常架下有圣母及若望雕像,尤指置于欧洲大教堂内者。

rood screen:教堂内的祭台屏风:在教堂正中的祭台前上方(的墙上),传统上挂一大十字架苦像或圣像。

Rosary, the:(1)玫瑰经:古代修士每日有诵念50首圣咏之习惯。中世纪圣母敬礼流行,修士用以献给圣母,犹如壹串玫瑰花,故称玫瑰经。一般教友不谙(拉丁文)圣咏,遂以50次圣母经代替,并以串珠计数,谓之(玫瑰)念珠 Beads。念珠每串53小珠,6大珠及一苦像,每小珠念圣母经,大珠念天主经及圣三光荣颂,并默想耶稣及圣母之事迹,每串又分欢喜、痛苦、荣福各五端,参阅 corona。Rosary 又称Rosarium。(2)念珠:念玫瑰经时计数之用。早期隐修士为虔诚理由,愿意多念些经文,用卵石果核投入篮内计数,之后逐渐演变成今日多采多姿的念珠。

Rosary, Blessed Virgin of the:圣母玫瑰节;玫瑰圣母节:庆节日在十月七日。

Rosary, Confraternity of the Holy:玫瑰会:为教友善会,参加者每周应诵念三串(份)玫瑰经,以表孝爱圣母之热忱。

Rose window:玫瑰花窗:此种水晶花窗多用于哥德式大教堂。

Rota, Sacred Roman:教廷高等法院;圣轮法院:成立于十三世纪的圣座法院,因法院建筑为圆形又称为圣轮法院。

rubrics:礼规:礼仪手册中,礼仪规程之说明,为了醒目(或避免混淆)多用红字。Rubric 源自拉丁文 ruber红色。

rule, religious:修会会规。

rule of Faith:信仰准则;真理准则;信仰标准:天主教相信这些信仰准则散布在圣经、圣传和教会的教诲中。而基督教只相信圣经为唯一的信仰准则。又称 rule of truth。

Russian Orthodox Church:俄国东正教;俄国正教会。

Ruth, Book of:卢德传;路德记(基):旧约史书之一。中心人物为卢德,她原是外邦女子,嫁与犹太人为妻,丈夫死后自愿留在犹太,与守寡的婆母相依为命,堪称忠孝典型。后改嫁丈夫的亲戚波阿次-达味(David)之先祖,亦为耶稣家谱中四位著名妇女之一。此书指出上主虽选取以色列民族,但未忘其他民族,却足以彰显救恩之普遍性。

vivienne98 : 2005-10-07#32
sabaoth(Heb.):万军(之主);军旅;撒巴特(音译):整句是 Dominus Deus sabaoth 万军之主,弥撒中译为万有的天主,表示天主统治天地万物。

Sabbatarian:(1)安息日派:基督(耶稣)教派别之一,坚持信守星期六为安息日,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Seventh-day Adventists。(2)谨守主日派:清教徒之一派,严守主日(星期日),禁止娱乐。

Sabbath:安息日;瞻礼七;礼拜六;星期六:根据旧约,天主于六日中创造天地,第七日休息,称为安息日;犹太教至今仍以星期六为安息日。天主教因纪念耶稣在安息日的次日复活,延后一天为主日(安息日、星期天、礼拜天),而演变成今日国际公认的星期天假日,许多基督教亦认同。Sabbath 拉丁文称 Sabbatum。

Sabbatical:安息日的;安息的:譬如 Sabbatical year 是七年一次的安息年-休假年。

sacerdos(L):司祭(铎);神父。同 priest。

Sacram Unctionem Infirmorum(L):《病人傅油》宪令:教宗保禄六世所颁(30.11.1972)。

sacrament:圣事;圣礼:圣事乃主耶稣亲自建立的有形可见的宗教仪式,为把天主的圣宠,经由教会施予领受的人。天主教和东方教会有七件圣事: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秩、病人傅油、及婚姻(参阅法典840-848)。其它基督教派只承认圣洗、坚信(坚振)或圣体等少数几件。拉丁文称作 sacramentum。

sacrament, minister of the:施行圣事的人;主持圣事的人:一般都由司祭(司铎、主教)主持。与领受圣事的人或领圣事者相对照。

Sacrament, Most Blessed:圣体圣事:耶稣最后晚餐时,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你们应为纪念我而行此礼。」晚餐以后,耶稣同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为你们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约。」(路廿二19-20)。教会举行此成圣体礼称为举行(作)弥撒或感恩祭。弥撒中的圣体圣事是纪念基督的死亡及复活,是敬礼的巅峰和泉源,是最崇高的圣事-因基督自己兼作奉献和牺牲(食粮),也是其它圣事及使徒工作的连系中心(法典897)。弥撒中祝圣圣体、圣血后,司祭和教友领受此圣饼(圣血)称为领圣体(圣血);敬礼此圣饼(圣血)称为朝拜耶稣圣体。

Sacrament of the altar:祭坛(台)之圣事:圣体圣事。

sacramental character:神印;圣印:领受圣洗、坚振、圣秩三圣事时,灵魂获得不可磨灭的印号。

sacramental grace:圣事的恩佑;圣事的恩宠:基督藉圣事所赋与人的特殊恩宠。

sacramentals:(1)圣仪;准圣事:圣仪是神圣的记号,因其在某方面摹仿圣事,藉此象征精神效果,且透过教会的转祷而获得(法典1166)。如祝圣 consecration、祝福 blessing、驱魔(邪)礼 exorcism 等。拉丁文称作 sacramentalia。(2)圣物:如圣牌 medals、念珠 Rosary等。

Sacramentary:圣事手册;主礼圣事书:乃古代最完备之礼仪手册,始于六世纪,其中包括举行弥撒、圣事等礼仪之详细说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后,又发行新圣事手册。拉丁文称作 sacramentarium。

sacraments, last:临终圣事:包括告解、病人傅油、临终圣体等对弥留病人施行的三件圣事。

Sacraments, Sacred Congregation of the:圣事部:教廷部会之一,管理有关圣事之一切事项,由教宗碧岳十世(St. Pius X)成立于1908年,现改为 Congregation for Divine Worship and the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 敬礼与圣事纪律部。

sacraments, the seven:七件圣事:指圣洗 baptism、坚振 confirmation、圣体或感恩 Eucharist、告解或忏悔 penance、病人傅油 anointing of the sick、圣秩 holy orders、婚姻 matrimony 等七件圣事。

sacrarium(L.):圣井:(昔日)为了对圣物表示敬意,将洗濯圣物之水及焚毁圣物之灰,投入井中,因形如水井,故称圣井。同 piscina。

Sacred College of Cardinals:枢机团:教宗管理教会的主要助手。

Sacred Congregation for Catholic Education:教育部:教廷部会之一,旧名 S. Congregation of Seminaries and Universities 修院暨大学部,管理天主教教育事业。其下分修院司、大学司、中小学司。

Sacred Heart:圣心:通常指耶稣圣心或圣母圣心。一般人认为心为爱情之源,称耶稣圣心或圣母圣心乃象征耶稣或圣母对世人之爱。

Sacred Heart of Jesus, devotion to the:耶稣圣心敬礼:心为爱情之象征,耶稣圣心像,心露于外,绕以茨冠,并有伤痕,上有火焰,表示耶稣对世人之大爱,藉以呼吁世人赔补己罪,并彼此相爱。方式包括:欢度耶稣圣心节,每月首星期五参与弥撒、守圣时、念圣心祷文、念圣心入主家庭等等。

Sacred Heart of Mary, devotion to the:圣母圣心敬礼:圣母玛利亚圣心像,心露于外,绕以玫瑰,被利刃穿透,上有火焰,象征圣母与耶稣一同受苦受难,旨在提醒世人,赔补己罪,并彼此相爱。方式包括:欢度圣母无玷圣心节、每月首星期六参与弥撒、念圣母祷文、玫瑰经等等。

sacred image:圣像(相)。详见 icon。

Sacred Orders:圣秩;神品;大品:指六品(执事)、司铎和主教。往昔也包括五品,现已取消。

sacred place:圣所:是按照礼仪书规定,藉奉献礼或祝福礼定为恭敬天主或殡葬信徒的地方,如圣堂、朝圣地、墓地即是(法典1205-1243)。

Sacred Roman Congregations:罗马圣部:指襄助教宗领导教会的教廷各部(门)。如教义部、教育部、传信部等。各部名称详见本辞典附录。

Sacred Species:饼、酒形像:已由司祭祝圣为耶稣圣体、圣血的饼、酒形像,详见 Species, Eucharistic。

sacrifice:祭献;祭祀:将牺牲(祭品、供品)由合格司祭献给天主的最崇高、最隆重的敬神仪式,藉以承认造物主至高无上的权威。祭献是透过向神献礼而与神相接、交往,进而对神表达尊敬、感恩、祈福的行为。中国自古就有祭祖、社祭、祭天等三种祭礼,对发挥孝道、民间团结、敬天爱人影响深远。

Sacrifice of Calvary:加尔瓦略山之祭;髑髅之祭:又称十字架之圣祭 Sacrifice of the Cross。指耶稣基督在加尔瓦略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自我奉献,为世人赎罪,连同最后晚餐,形成了新约独特的、永久的祭祀-涵盖了旧约的感恩祭、赎罪祭、祭宴,亦即新约的感恩祭-弥撒。

Sacrifice of the Mass: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教友透过聆听圣道及参加圣祭,亲身参与耶稣基督自我奉献于天主圣父的大礼。教会初期称为分饼,西方教会604年后始称弥撒。同 Eucharistic Celebration。

sacrifice to heaven:祭天:在中国敬天祭祖有四千多年悠久历史;天指主宰的天,是有位格的至上神。帝王时代只有皇帝才能代表全民主持祭天大典。于斌枢机曾倡导民间首长祭天礼仪,台湾主教团特编春节弥撒和祭天礼仪经文。

sacrilege:亵渎;亵圣:指对圣职人员、圣事、圣物之侮辱或冒犯之行为。拉丁文为 sacrilegium。

sacrilegious Communion:冒领圣体;冒领圣血:明知身有重(大)罪,不合领受圣事条件,而冒然领受圣体、圣血之不敬行为。

sacrilegious confession:冒告解;冒办告解:告解时故意隐瞒重(大)罪,无意悔改,徒有告解形式,不但罪不得赦,而且罪上加罪-亵渎圣事之罪。

sacrilegious reception of a sacrament:冒领圣事:不符合领受圣事之重大条件而冒然领受该圣事之行为。如有婚姻无效限制者仍然领受婚姻圣事,即其一例。

sacristan:(圣堂)更衣所管理人;管更衣所的人;管堂的人:管理圣堂、装饰祭坛、准备祭服等事务的人,通常多由教友担任。

sacristy:(圣堂)的更衣所;祭衣间:为举祭者更换祭衣之所。

Sacrosanctum Concilium(L.):《礼仪》宪章:梵二大公会议(4.12.1963)文献之一。简称 SC。

Sadducees:撒杜塞党人;撒都该人(基):耶稣时代犹太教教派之一,包括司祭和富有人士,否认死人会复活(路廿27),亦不相信身后之赏罚。

saint:圣者;圣人圣女:(1)经教会列入圣品 canonization 者。与列入真福品者 Blessed 有别:前者称「圣」,简称 St. 或 S.。后者称「真福」,简称 Bl.,或称「可敬者」,简称 Ven.。参阅 canonization。(2)泛指已在天国之人。(3)指享有天主宠爱的人。

Saint Mary Major:圣母大殿:罗马四大圣殿之一,为教宗立柏(Pope Liberius)于366年兴建;相传圣母曾于盛夏降落白雪告诉教宗大殿的轮廓,因此又称圣母雪地大殿。

Saint Peter's Basilica:圣伯铎大殿;圣彼得大殿(基):乃世界最大的教堂,与梵蒂冈宫为邻,相传大殿原址建在圣伯铎的坟墓上。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将原有之小教堂,改建为大教堂;文艺复兴时代又重建为现有的大殿;主要设计人有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ti)、贝尼尼(Gian L. Bernini)及拉斐尔(Raphael)等。大殿完成于1626年,殿中可容五万人,为世界最大之教堂。

Saint Vicent de Paul Society:圣云仙(文生)会:天主教教友团体之一,从事精神及物质救济工作,1833年由奥撒南(Frederic Ozanam)创立于巴黎。1863年传入香港。

saints, communion of:诸圣相通(功):指教会所有成员,包括天堂上的、炼狱中的、现世的成员,在天主圣三的生命与幸福中互相依赖、彼此援助。

saints, veneration of:圣人敬礼:指恭敬那些在世效法基督,蒙召升天的基督徒。教会初期开始敬礼圣母和宗徒,后来也敬礼为主舍生的殉道者,逐渐延伸到生活像似基督的圣人,视为基督徒生活的见证和模范。中世纪又借重圣人与天主共融的关系,将圣人当作求恩的对象,发挥诸圣相通功的功效。参阅 veneration。

Salesians, the:慈幼会(士);鲍斯高会;撒肋爵会:义大利人圣若望.鲍斯高 St. Giovanni Bosco(1815-1888)于1859年创立于义国北部杜林(Torino)之男修会。以普及平民教育、救助失学青年为目的。首创青年之家,收留街上流浪之不良少年,设职业学校、孤儿院、并出版优良读物。1902年到中国,在广东传教。于香港、澳门、上海、北平等地创设学校、孤儿院、青年中心等。在澳门开办慈幼印书馆。1951年来台湾,在台北创办华明书局,在台南设慈幼高工,在屏东潮州接办少年城。该会全名为 Society of St. Francis de Sales 或称 Salesian of Don Bosco,简称为 SDB,旧称 SS。

salvation:救恩;救赎;拯救;救世;救灵;得救:指天主圣三救赎人类的事实。是人蒙天主垂爱,是人的自由意志与天主的恩宠合作之成果,也是一种自由愉快的境界。拉丁文称 salvatio。

Salvation Army:救世军:由英国循道会(Methodists)牧师卜维廉(William Booth)于1865年在伦敦创立之贫民救济会。1878年该会采用半军队化组织,有各级军官,遂名救世军。该会除传扬福音外,并注重各种社会服务。

Salvation history:救恩史:天主拯救人类的历史,始自创世(创十二1-3),直到世末。

Salvation outside the Church:教会之外的救恩: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中记载:「那些非因自己的过失,尚未认识天主的人,却透过天主的圣宠而勉力度着正直的生活,天主上智也不会使他们缺少为得救必须的助佑。在他们中所有的任何真善的成分,教会都视之为接受福音的准备,是天主光照众人得到生命而赐与的。」(16节)。

Salvatorian Fathers:救世主会;救主会:1881年义大利人约旦(Franciscus Maria de Cruce Jordan)创立于罗马之男性传教修会,1922年来中国,在福州地区传教。1959年来台湾在宜兰工作。该会全名为 Society of the Divine Savior,简称 S.D.S.。

Salve Regina(L.):恭贺母皇歌(经);申尔福歌(经);又圣母经:取自古代特敬圣母祷词歌的首句;1135年左右法国克吕尼(Cluny)隐修院于列队游行时开始诵唱。1218年起熙笃会每天咏唱。1239年教宗国瑞九世(Gregory IX)曾通令每周星期五咏唱。十四世纪全欧各地即普遍诵唱。1884年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曾规定每日弥撒后跪诵(现已取消)。是流行最广的圣母歌(经)之一,今日教会在日课的夜祷中仍诵念(唱)。

samaritans:撒玛黎雅人:被犹太人所敌视的(以色列与外族混血的)撒玛黎雅人,却受到耶稣的垂青,向他们显示自己默西亚的身分(若四25-26,42)。

Sampietrini(It.):圣伯铎大殿维修小组:负责修理伯铎大殿之技师团体,义大利原文的意思为「圣伯铎之人 St. Peter's men」。

Samuel, Books of:撒慕尔纪;撒母耳记(基):旧约史书之一,分上、下两卷,作者未详,约成于纪元前622年以后。书中记述由民长末期至达味老年为止的重要历史(纪元前1070-970)。依希腊及拉丁通行译本,将本书上、下与列王纪 Books of Kings上、下合并,通称为列王纪,共四卷,为记载以色列历代君王之正史。

sanatio in radice(L.):根本补救:使无效的婚姻藉有关主管的赐予,无须重行合意,便能获得补救,并附带豁免限制-包括豁免法定仪式,而其法定效力亦追溯已往(参阅法典1161-1165)。

sanctification:圣化;成圣。

sanctifying grace:圣化圣宠;宠爱:人灵参与天主的生命、与主合而为一的境界。无(大)罪的灵魂是天主的住所(若十四23),蒙天主宠爱。

sanctity of the Church:教会至圣性;至圣教会。详见 Mystical Body(of Christ)。

sanctuary:(1)圣所:教堂中祭台附近的空间。(2)朝圣地;圣地:是教区主教(教长)批准的教堂或圣所,以便信徒前去祈祷、朝圣(法典1230);又称 shrine。

Sanctus(L.):(1)「圣、圣、圣、」颂:弥撒中颂谢词后的欢呼歌。(2)圣人。

Sapiential Books, the:智慧书:旧约歌颂天主及人类智慧的丛书,包括圣咏、箴言、训道篇、雅歌、智慧篇。

Satan:撒殚(但);魔鬼:罪恶之源,新约经常提起。又名 Devil。

satisfaction:补赎;赎罪:(1) 用各种措施去赔补因罪恶所招致的对天主之冒犯,包括用各种善工(克苦、斋戒、祈祷、施舍等)去满全天主之正义要求。(2)告解圣事中,司祭对告解者所犯之罪规定应做的补过事项,如诵经、守斋等。

Saturday:星期六。详见 feria。

Saviour:救主;救世主:亦即耶稣基督。

Say Mass:作弥撒;举行弥撒;举祭;奉献弥撒:司祭举行弥撒圣祭。

Scala Santa(It.):圣阶;圣梯:为罗马拉特朗宫圣堂内的一段台阶,共廿八级,相传为当年基督被捕受审时所经过的比拉多衙门之台阶,由海伦母后带到罗马。现为朝圣目标之一。拉丁文为 Scala Sancta。

scandal:恶表;坏榜样;丑闻:能陷人于不义的不良示范。希腊文原字 skandalon 直译为罗网、陷阱、绊脚石、绊脚之事(玛五29-30;路十七1-2等)。拉丁文称作 scandalum。

scapular:圣衣:(1)原为本笃会修士之工作服,形如长坎肩,后来演变成修会制服。(2)部分修会第三会会友(即赞助会员)所佩带约1至2?之长方形布块以代替会士制服,以便分享该修会的一些神恩。拉丁文称作 scapularium。

scapular medal:圣衣圣牌:俗人因佩带圣衣不便,教宗碧岳十世(Pius X)于1910年特准以固体(如金属)圣牌代替圣衣。

scapular promise:圣衣特恩;周六特恩:相信经常佩带加美乐圣母圣衣或圣衣圣牌、洁身自好、念某些经文、善度教友生活者,死时必蒙圣母特别照顾。

Scheut Fathers:圣母圣心会:是1862年由比国南怀仁神父(TheophileVerbist, 1823-1898)创立于比国斯格德Scheut 的外方传教会,以在中国传教为主要目的。1865年由创始人南神父率领第一批会士到中国,传教于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及晋北等地。会士除传教和兴学外,并辅助开垦、改善农民生活等,对开发西北贡献很大。大陆政权转移后,于1956年来台湾,接办台北华明书局、主持台中圣神修院、创办台北光仁中小学等。该会除在中国外,尚在蒙古及非洲等地传教。该会正式名称为 Congregatio Immaculati Cordis Mariae,缩写为 C.I.C.M.。英文为 Congregation of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schism:裂教;宗教分裂;宗派;派别:指有意从教会团体的共融中分离的行为,亦即在领洗后不愿服从教宗,或是不愿与隶属教宗的教会成员共融(法典751)。希腊文 Schisma 原意为分裂;现指与天主教会之分离、分裂、分立。教会史上最严重的两次分裂是:(1)十一世纪中叶,因东西罗马的分治而引起的东西方教会。(2)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所导致的基督教各派别及英国国教。为了重修旧好,合一运动正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schismatic:裂教人;裂教的:自愿与天主教分离的人。

schismatical Church:(分)裂教会;裂教:指与(由)正统教会分离之教会;主要有东方(分)裂教会,即在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间,因政治原因或个人恩怨,使东欧及西亚一带之教会与罗马天主教分离,通称为东正教会 Orthodox Church。参阅 Orthodox Church, Eastern。

schola cantorum(L.):(1)唱诗班;唱经班;歌咏团。(2)音乐学校:训练宗教歌曲之音乐学校:教宗怡乐(Pope Hilary)初创此类学校,教宗圣国瑞一世(Pope Gregory, the Great)时始具规模。

scholastic:(1)士林学派人士;士林学派的;经院派:源自拉丁文 schola,原本泛指一般学派,后则专指以中古思想为主的学术思想。(2)(耶稣会在)修院读书的修士。

Scholasticism:士林哲学;经院哲学:即十一世纪至十六世纪教会所倡导的哲学及神学。其主要研究之问题为信仰与理性间之协调,因多用演绎法,分析精密,迄今仍为天主教神哲学院和大学研究的必修科目。

school:学校:父母应将子女托付给能提供天主教教育的学校,否则,应设法在堂区或其它地区让子女接受天主教教育。教会有权利创设并管理任何学科、种类和等级的学校和大专学院,信徒亦应尽力协助天主教学校的开创和维持(参阅法典796-821)。

Schoolmen:士林哲学家;士林哲学学者:(1)指中世纪认同教会所倡导的哲学家,以圣道茂圣师为代表。(2)指现代学者认同中古世纪思想者。

scientia(L.):知识;学问;学术;科学。

Scribes:经师;文士:犹太教中的知识分子,通常被视为法律专家及犹太文化传统之权威;新约中曾谈及经师和法利赛党人(玛廿三1-36)。

Scripture:圣经:拉丁原文 Scriptura 指书写,教会初期用以指圣经-新约和旧约。Scriptures 之前多加 Sacred。详见 Bible。

Scripture, inerrancy of:圣经之无误性。详见 inerrancy of the Scripture。

Scrolls of the Dead Sea:死海书卷;死海抄本:又称 Qumran Scrolls 古木兰手抄本。详见 Dead Sea Scrolls。

scruples:多疑;疑心病;心窄(病):良心混淆,通常指毫无理由地怀疑自己不能达到道德或信仰之要求而产生之过度疑虑。将无罪看作有罪,或将小罪看作大罪。原字为拉丁文 scrupulous 意即小石:有石在心,坐卧不宁。

scrutiny:(1)秘密投票:选举教会高级领袖,如选举教宗即采取此方式。(2)考核礼:领受圣秩及洗礼仪式中之考核礼,其表达方式在主礼人与领受人之间的问答中。

seal:印号(信、章);神印;封(印):指圣洗、坚振、圣秩三圣事,除赋予圣事恩宠外,灵魂上还赋予不会消失的神印或印号。

seal of confession:告解圣事的保密:听告解司铎对教友所告之罪有严重保密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泄露,就像贴了封条、盖过印一样(法典983)。

Seat of Wisdom:上智之座:教会对圣母玛利亚之尊称;圣母德叙祷文中的一句。

secession Church:分离(裂)的教会。

Second Coming of Christ:基督再(复)临:圣经中耶稣预许,将于世界末日凯旋地再度降来,审判生者、死者(得前四16-17)。希腊文称作 parousia。

second order:第二会:因会祖相同、会规类似,而依附某一男修会的修女会;如道明修女会、方济会修女会等即是。

secret:(1)奉献经;献礼经:在弥撒圣祭部分开始时,主祭者先接受饼、酒及其它礼品,放置祭台中央后,向上主所诵念之祝文。Secret 字,原为拉丁文 secreta,兼有秘密或分开之意,旧译秘祷经,今称 oratio super oblata,译为献礼经。(2)秘密:对不应揭露之事(隐私)应予保密。

secret marriage:秘密结婚:有重大而迫切的理由,教区教长可允许秘密结婚(参阅法典1130-1133)。

Secretariate of State:教廷国务院:处理教廷与其它国家事务之机构,始于十五世纪。

secular:(1)世界;世俗:与精神相对照。(2)世俗人;在俗教友;平信徒:与圣职人员相对照。

secular clergy:教区司铎;教区神父;在俗司铎(神父);教区圣职人员:天主教会中,司铎分为两种:(1)加入修会者,称修(入)会司铎,或在会司铎 regular clergy。(2)不加入修会而(必)加入教区者,称教区司铎或在俗司铎 secular clergy。

secular institutes:俗世会;教友传教团体;在俗传教团体:指男女教友在世俗中,经由誓愿或承诺信守福音劝谕,从事使徒工作的团体。于1947年由教宗碧岳十二世批准。新法典(710-730)也予以正式承认及定位。

secularism:世俗主义;现世主义:生活于现世,排除天主及宗教影响之主义。在神学意义上,指漠视造物主对世界的影响力,进而排斥天主降生人间、救赎人类的美意。

secularization:(1)还俗:指圣职人员及会士之还俗。(2)世俗化。

sede impedita(L.):受阻;(主教)牧座障碍。详见 see, impeded。

sede vacante(L.):出缺;(主教)牧座出缺。详见 see, vacant。

Sedes Sapientiae(L.):上智之座:指圣母,为圣母祷文所引用。

see, episcopal:牧座;主教座;教区:主教所辖之区域及权限。如台北总主教,大台北地区和宜兰县即为其牧座。

See, Holy:圣座;宗座:教宗所辖之区域及权限-全球的天主教会。又称 See, Apostolic。参阅 Curia, Roman。

see, impeded:受阻;(主教)牧座障碍;(主教)职权障碍:指教区主教因被囚、放逐、充军或因无能力,完全无法在教区内行使牧灵职务,包括通信在内(法典412)。Sede 原意为座位,引伸为(教区)职权。拉丁文称作 sede impedita。

see, vacant:出缺;主教牧座出缺:指主教因死亡、调任、辞职、免职时,主教席位即告出缺(法典416)。Sede 原意指座位,引伸为(教区)职权。拉丁文称作 sede vacante。教宗也能因死亡或辞职而出缺。

self-denial:克己;弃绝自己。

self-love:私爱;自私的爱。

seminarian:修生;修士:修(道)院中之学生,通常指有意作圣职人员者。(1)小修生(士):在小修院攻读的修生,相当中学程度;称为小修生(士)minor seminarian。(2)大修士:在大修院攻读神哲学的修士,相当大学程度;称为大修士 major seminarian。

Seminaries and Universities, Sacred Congregation of:教育(圣)部:详见 Congregation for Catholic Education.

seminary(L.):修道院;修院;神哲学院:训练未来圣职人员之机构,依年龄和教育程度有大小修院之别。

sententiae, ferendae(L.):待科罚。详见 poena ferendae sententiae。

sententiae, latae(L.):自科罚:详见 poena latae sententiae。

separated brethren:分袂弟兄;离异弟兄:指所有信仰基督之非天主教人士。包括基督教、东正教。大家正尝试合一,目前都承认天主为万民之父、基督为普世兄长。

separation of the spouse:夫妻分离:包括婚姻之解除和分居。(1)解除:某些婚约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教会可以解除;然而,男女基督徒间的「完成而既遂」之有效婚姻,除死亡外,任何人间权力,或任何原因,皆不得解除。(2)分居:夫妻有同居之权利和义务,但有合法理由者,可免除之-亦即允许有条件的分居(参阅法典1141-1155)。

Septuagesima(L.):七旬主日;七旬日:拉丁文原文为第七十天,在圣灰礼仪前的第三周,是准备封斋期的时段;新礼仪中已被取消。

Septuagint(Gr.):七十贤士译本:圣经旧约希腊文译本。相传纪元前250-100年间,七十二位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Alexanderia)将旧约由希伯来文译为希腊文,为教会初期所用之圣经,简称 LXX,即罗马字的七十。

Sequence:继抒咏;随属经;延续词:弥撒中在答唱咏 Responsory,亦即旧称升阶经 Gradual 后所加之诗歌,始于十世纪。初为阿肋路亚的尾歌,后演变成独立的诗歌。十二世纪为最盛时期,多至五千首。十六世纪教宗碧岳五世加以简化,现仅存三首,只在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体圣血节时诵念(唱)。

Seraphic Doctor:炽爱天使圣师:指圣文德(或文都辣)St. Bonaventura(1221-1274)的美号,这位十三世纪的方济会士乃著名的思想家,强调爱德之重要:人若不爱天主,便不能真正认识天主,因而被尊称为炽爱天使圣师。

Seraphim:炽爱天使;赛拉芬天使;色辣芬;撒拉弗:为九品天使之一,侍立天主左右,歌颂赞美天主,高呼圣、圣、圣(依六2-6)。此语出自希伯来文 rarap,意为炽热如火。详见 Choirs of Angels。

sermon:(1)讲道;宣讲圣道。(2)讲道词;证道词:弥撒中福音后之讲道;现在称 homily。

Sermon on the Mount:山上圣训;山中圣训;山中宝训;真福八端;天国宪章:指耶稣在山中的讲道,其内容包括福音精神之精华,指出到达真正幸福之八端道路:甘贫乐道、哀恸忧伤、温和善良、渴慕义德、恻隐之心、心地纯洁、缔造和平、为义受难(玛五1-12)。要人摆脱世物,在天父慈爱照顾下,彼此友爱互助。参阅 beatitudes。

sermones(L.):讲道集。

Serra Club:圣召联谊会;培圣联谊会:1938年成立于美国之教友组织,以推动圣召为目的。称 Serra 为纪念 Junipero Serra 神父(1713-1784)-美国加州著名的方济会传教士。1960年在香港成立分会,称培圣联谊会;在台亦成立分会。Serra Club 又称 Serra International。

server:辅祭:弥撒及其它宗教仪式中之辅助者。过去一向为男性,并多为幼童,故又称为辅祭儿童 Altar boy,现在女性亦可辅祭。

service, religious:宗教仪式。

servile work:劳力(苦)工作:指主日及教会法定节日,应从事恭敬天主及休闲活动,禁止某些工作,亦即劳力(苦)工作。所谓劳力工作,就是从前奴隶所作的工作,故称 servile works;而自由人所作的工作,如写字、绘画、读书等均不禁止;但若为了爱德或重大不便,则不禁止劳力工作。参阅 rest from servile works 停止劳力工作。

Servus Servorum Dei(L.):天主仆中之仆;天主众仆之仆:教宗之谦称,尤其在通谕上经常出现。教宗圣国瑞(St. Gregory, the Great)于595年首次用此称呼。英文称 the servant of the servants of God。

seven deadly sins:七罪宗。详见 sins, capital。

Seven Last Words:临终七言;架上七言:耶稣去世前在十字架上,最后所说的七句话:(1)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廿三34)。(2)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路廿三43)。(3)女人,请看,你的儿子!请看,你的母亲(若十九26-27)。(4)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为甚么舍弃了我(玛廿七46)?(5)我渴(若十九28)。(6)完成了(若十九30)。(7)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祢手中(路廿三46)。

Seven Sorrows of Our Lady:圣母七苦:指圣母一生所受之七种巨大痛苦;传统之圣母七苦经文如下:(1)闻西默盎,预言吾主,受难之状,圣母一苦。(2)王黑落德,心生恶计,谋?吾主,圣母二苦。(3)京都瞻礼,行归在路,不见吾主,圣母三苦。(4)主负十字,重压跌仆,苦街相遇,圣母四苦。(5)见举圣架,通体全伤,七言而终,圣母五苦。(6)吾主圣躯,二圣取下,白布敬殓,圣母六苦。(7)圣身已葬,石板盖墓,忧闷回府,圣母七苦。纪念圣母七苦的节日始自1668年;于1817年教宗碧岳七世(Pius VII)订为普世圣教会之节日,于每年九月十五日纪念。

Seventh day Adventists:安息日会;复临安息日派;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基督教之一派。固守周六为安息日;生活严谨,禁酒禁烟;相信世界末日时善人复活与主共享永生;恶人灵魂被毁灭,不信有地狱。

Sexagesima(L.):六旬主日:拉丁原文指第六十天,在圣灰礼仪前的第二周,是准备封斋期的时段;新礼仪中已被废除。

Sext(L.):午时经:日课中规定正午时所诵念之经文。拉丁原文意为第六(时辰),换算现在时间是中午十二时。参阅 Breviary。

Shaker:震教徒;信徒会:1747年源于英国之基督教派,主张共有财产,强调独身,以舞蹈为敬礼上帝方式之一,故名震教徒,又俗称 Shaking Quakers,但与 Quaker 贵格会不同;原名为信徒会 Society of Believers。

shalom(Heb.):平安;和平;救恩:以色列的问候语。

shared time:分得时间;分配时间:指美国堂区在不影响正课情况下,找出时间,为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童安排宗教课,以便达到全人教育目标。

sharing of merits:善功相通;相通功:基督徒同为基督肢体,因此他们的善功也彼此相通、共享。

Sheol:地狱。见 Hell。

Shepherd, Good:善牧:指基督。

Shepherd of Hermas:神牧启示录:作者为赫而马,约生于第二世纪。

shrine:(1)圣髑龛;圣髑箱:存放圣人遗骸之容器。(2)圣地;朝圣地。详见 sanctuary。(3)灵位;朝圣地或其它供奉圣髑、圣像处。

Shroud, Holy:圣殓布:耶稣圣尸所用之殓布。现存于义大利都林主教座堂中者,相传即为包裹耶稣的(长约十四英尺之)殓布,因为上面印着模糊的被钉者的全身肖像,1898年开始接受科学家考证殓布的真伪。至今尚无定论,教会静观其变。但私人敬礼络绎不绝。

sick call:访问病人:尤指神父访问病人、听告解、送圣体、行病人傅油礼等。

sign of the cross, to make the:画(请)十字圣号;画十字;请圣号:十字圣号表示基督徒基本信仰之记号,因为十字乃耶稣死而复活之标帜。画十字圣号之方式如下:(1)小圣号:用右手姆指在额头、口唇上及胸前各画三个小十字,其过程是:以十字圣架号-在额头上画十字,天主我等主-在口唇上画十字,救我等于我仇-在胸前画十字。弥撒中福音前画此圣号。(2)大圣号:用右手由额头至胸,再由左肩至右肩,画一个大十字,其过程是:因父及子-用右手由额头转到胸口,及圣神之名-再由左肩转到右肩,阿们。一般祈祷前后多画此圣号。(3)有时大、小圣号合用,先画小圣号,再画大圣号。(4)神父祝福或降福时,面向会众用右手画一大十字,又称 bless,主教和教宗祝福时则画三个大十字。

Signatura Apostolica(L.):宗座圣玺最高法院:乃天主教最高法院,审理天主教法典所列之案件,并平息教会机关之间的争端。

signs of the times:时代的讯号;时兆:天主的圣意,透过不同时代,在宇宙万物和人类历史的变迁中显示出来。

Silent Church:沉默教会;蒙难教会。参阅 Church of Silence。

simony:买卖圣职或圣物;贩卖圣事:宗徒大事录记载,巫人西满 Simon,企图购买圣权被圣伯铎严辞拒绝,此罪行因而得名(宗八17-24)。

sin:罪;罪恶;罪过;过(缺)失:指违反良心判断的行为,亦即明知故犯天主的诫命,亦即违反天意之思想或行为。拉丁文称作 culpa 或 peccatum。参阅 guilt。

sin, grave:大罪;重罪;死罪:在严重事项上明知故犯天主的诫命,因犯罪者自绝于天主之宠爱,与天主为敌,形同自杀,故又称作死罪。

sin, mortal:大罪。详见 sin, grave。

sin, occasion of:犯罪的机会:某些外在环境(人、地、事、物)能制造犯罪的倾向和机会,譬如在花街柳巷闲逛,难免不起淫念、失去理性,而犯下罪过。所以世人应尽力避免犯罪机会,以免陷入诱惑。

sin, original:原罪:(1)指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所犯背叛天主之罪。(2)指原罪对原祖后裔之遗害,详见 original sin。

sin, personal:本罪;己罪:指个人违反自然律或神律的行为,由本(个)人负责。与原罪 sin, original 有别,因为原罪直接由始祖亚当与夏娃负责。

sin, venial:小罪:在小事上违反天主的诫命,或虽在大事上,但并不太明了、或并非完全故意的违反天意,因此并未自绝于天主,故易于获得赦免。

sin against Holy Spirit:违反天主圣神的罪:是不可宽恕之罪(玛十二31-32)。耶稣治好了又瞎又哑的人后,硬心肠的法利塞人,不归功于天主,却将此圣神的善行归功于恶魔(谷三23-30)。此罪不得赦的原故,是因犯罪的人,立意不看真理,缺少了得赦必具的痛悔条件。圣思定解释为「拒绝天主,至死不悔改者」,就是说,罪人若无心悔改,天主就无法宽恕他。

sin that cry to Heaven for vengeance:呼吁上天惩罚的罪;招天怒之罪:如任意杀人、欺压孤儿寡妇、剥削劳工等不义之罪,有时会招致天主立即的惩罚。

sinner:罪人:有罪过的人,就是犯了罪的人。

sins, capital:七罪宗;罪源:各种罪恶的源头,可归纳为七项,即骄傲 pride、悭吝 covetousness/avarice、迷色 lust、贪饕 gluttony、嫉妒 envy、忿怒 anger、懒惰 sloth。又称七死罪 deadly sins, seven。

Sion:熙雍山:(1)耶路撒冷的同义字。(2)指以色列国家。(3)基督徒也泛指天主的家人(家眷)。

Sirach, Book of:息辣书;德训篇;教会经典:旧约智慧书之一,劝人应以敬畏上主为生活的准则,并以守法为获得幸福的基础。

Sister:修女;女修会之会员:矢发简式三愿的女士,最普遍之称呼为修女,但部分地区亦称为姆姆,修姆,姑姑,姑,姑奶奶,小妹妹,姑娘,修道等。简称 Sr.。与矢发盛式三愿的女士 nun 相对照,但分别不大。详见 nun。

Sistine Chapel:西斯丁小圣堂:由教宗 Sistine 西斯丁(思道)四世于1473年所兴建,故以教宗名称之,是梵蒂冈宫主要圣堂之一,堂内墙壁和天花板所有壁画皆为米开朗基罗所绘制;于2000禧年整修一新。选举教宗即在此举行。

Situation Ethics:情况伦理;场合伦理:主张人在具体情况中,凭良心做事即可(称为善行)。

slavery:奴隶:将人视同物品,归为己有、为所欲为,乃人间悲剧。古时胜(强)者为王,败(弱)者为奴,时有所闻。十五世纪葡萄牙发现非洲西海岸后,黑奴的凄惨命运更令人发指。经过教宗良十三世的呼吁和各界的响应,迫使各国领袖在1890年的布鲁塞尔 Brussels 国际会议中,正式废止黑奴交易。今日黑社会秘密贩卖人口现象也屡见不鲜,可谓另类奴隶。

slander:中伤;毁谤:违反正义和仁爱的罪行。

sloth:懒惰:厌恶精神事物-天主的法律,是七罪宗之一。详见 sins, capital。

social justice:社会公理;社会正义。

socialism:社会主义:指各种社会思想付诸行动的政治性运动的总称。是工业革命的后遗症:反对资本主义及自由市场导致的不义、贫富不均和痛苦。1914-1918年间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义;迄今又分成共产、修正、自由民主等三派。

Societas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L.):白冷外方传教会:简称 S.M.B,英文称 Society of Bethlehem Missionaries。.

Societas Verbi Divini(L.):圣言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新兴传教修会,由德籍真福杨生神父 Bl. Arnold Janssen于1875年所创立,很快就分布于全球,会士服务于台北的辅大以及台港的堂区。简称 S.V.D.,英文称 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其姐妹会为圣神婢女会 Missionary Sisters Servants of the Holy Spirit,简称 SSpS。

society of apostolic life:使徒生活团:此(献身生活之外的)团体的成员虽然不矢发修会圣愿,却追求团体的本有使徒目的,共度手足般共融生活;并依照本有的生活方式,经由团规而追求完美的爱德(参阅法典731-746)。

Society of Jesus:耶稣会:由圣纳爵.罗耀拉 St. Ignatius de Loyola 于1540年所创立,从事教育文化、外方传教、大众传播、社会…等工作。俗称 Jesuits。

sodality of Our Lady:(1)圣母会:1563年由耶稣会神父洛尼(John Leunis)创立于罗马之教友组织,英文简称为 Sodality;现已改名为基督生活团。(2)男修会中有圣母小昆仲会 Marist Brothers,亦简称为圣母会。

sola fide(L.):唯信:马丁.路德名言:只靠信仰-接受基督为主即可成义,不靠个人之守法善行。英文称作 through faith alone。

sola gratia(L.):唯恩:马丁.路德名言:只靠天主的恩宠即可成义,不需个人之善行。英文称作 through grace alone。

soldier of Christ:耶稣的勇兵;基督勇兵;基督勇士:指教友为了信仰,应不惧一切,奋勇抵抗魔鬼、肉欲、世俗三仇。坚振圣事可助一臂之力。

Solemn Mass:大礼弥撒;庄严弥撒;盛式弥撒:昔日主祭者与教友唱和之弥撒,并有圣职人士襄祭,又称为大礼歌唱弥撒,或五、六品大弥撒。

Solemnes:索来(列)木:法国本笃会会院,以保存、发展教会之国瑞圣歌著称。

Soli Deo Gloria(L.):光荣只归于主;荣耀只归于天主。

Sollicitudo Rei Socialis(L.):《社会事务的关怀》通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30.12.1987)。

Solomon:撒罗满;所罗门:达味之子、以色列国王,又称智慧之王。

Sommo Pontefice(It.):大司祭。详见 High Priest。

Son, the:圣子;天主圣子;子:三位一体天主的第二位。拉丁文为 Filius,昔日音译为「费略」,今已不用。

Son of God:天主子;天主圣子;神之子;上帝之子:(1)三位一体天主的第二位。(2)耶稣基督,降生成人之天主第二位。(3)天使(约一6);先知;预言者;帝王等。(4) 救世主耶稣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成为天主的子女 son of God(迦四6-7)。

Son of Man:人子:新约中耶稣自称人子。意指:(1)判官(玛廿四30-31)。(2)世人的弟兄(玛廿五31-46)。

Song of Songs:雅歌:旧约圣经中之一部,以诗歌方式描述天人之间的爱。

Sophonias, Book of:索福尼亚书;西番雅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完成于公元前七世纪,明言天主的正义不会宽恕叛逆的百姓。也可写成 Zephaniah。

Sorrowful Mysteries:痛苦五端奥迹:玫瑰经中纪念耶稣受难的五端事迹。五端为:(1)耶稣山园祈祷。(2)耶稣受鞭打。(3)耶稣受茨冠之苦辱。(4)耶稣背十字架上山。(5)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参阅 corona 或 Rosary。

soteriology:救赎论:有关耶稣救赎之神学理论。

soul:灵魂;魂;心灵:人由灵魂和肉体所组成;而灵魂是人生命的主因(人性的来源),具有理智、意志、记忆等功能。

soul, immortality of the:灵魂不灭:指人死后,其自我意识的灵魂继续存在于不灭的状况。

soul, intellectual:灵魂;理性之魂:指灵魂使人拥有理性、人格。唯独人具备生魂、觉魂和灵魂。「魂」字乃士林哲学用语。

soul, sensitive:觉魂;感觉之魂:指动物之魂,动物有生魂和觉魂,但无灵魂;为士林哲学用语。

soul, vegetative:生魂;生命之魂:指植物之魂,植物只有生魂;为士林哲学用语。

souls, in purgatory:炼狱灵魂;炼灵:那些没有重罪或重罪已得赦免,但因有小罪或罪罚尚未解除的人,死后需经过炼净-称他们为炼灵,等炼净俱备必要圣德后方能升天。

soutane(Fr.):(司铎)长袍;道袍:圣职人员所穿之西式长袍;通常采用黑白二色;此字为法文,英文为 cassock。

speaking in tongues:说异语;说方言:(圣神)神恩之一(格前十二28)。

speciali modo(L.):特殊方式:指教廷保留的重要案件的术语。

specialissimo modo(L.):最特殊方式:指教廷保留的最重要案件的术语。

Species, Eucharistic:圣体之(饼、酒)形像:祝圣后之面饼成为耶稣圣体,葡萄酒成为耶稣圣血,但外表的饼、酒形像依旧。又称 Sacred Species。

spes(L.):(1)望德:渴望得到天主,并相信天主必会协助,是三超德之一,称为望德(spes / hope)。其它二德是信德(fides / faith)、爱德(caritas / charity)。(2)希望。

spirit:(1)精神;精神体。(2)鬼神。(3)心灵;个人的心智。(4)灵魂。

Spirit, Holy:圣神;圣灵;天主第三位:圣父、圣子、圣神是三位一体的天主,而圣神是三位一体天主的第三位。同 Holy Ghost。

spiritism:通灵术(论);降神术;招魂术:与相识的死者沟通,如台湾之乩童,使亡魂附体而与活人交谈。魔鬼有此能耐。

spirits, discernment of:辨别神类:清楚指出一些善神(天主或天使)与恶神(魔鬼)的行动特征,是灵修术语。圣罗耀拉.纳爵对此很有经验。其心理过程是:由外在经验、感受去了解事物,透过反省、审断就采取行动。

spiritual being:神体;精神体:任何有神性的个体;如天主、天神、灵魂等。

spiritual bouquet:神花:教友为某(些)人祈求某种恩惠所作的善行,如祈祷、克苦、捐献等,犹如一束鲜花献给天主希望获得所求;通常将善行之项目及次数写在卡片上,送给上述的受惠者。

spiritual direction:灵(神)修指导。

spiritual dryness:神枯:表示对天主、宗教事务失去兴趣,感觉枯燥无味。

spiritual exercises:(1)神操:一如士兵之操练,特别指耶稣会会祖圣纳爵于1541年所写结构严谨的全套灵修生活操练法,亦称圣纳爵神操。(2)避静;退省:经由默想、反省、阅读、祈祷等练习,藉以增进自己的精神生活。(3)神工;热心功课。

spiritual life:精神生活;灵(神)修生活;宗教生活:以别于物质的超性生活。

spiritual practice:神工;热心功课;神业:教徒当遵守或奉行的宗教教规或仪式。

spiritual reading:精神读物;灵修读物:精神读物可增进个人的祈祷精神,以充实其超性生活。最佳读物首推圣经-尤其是记载耶稣言行的新经。

spiritual theology:神修学;有关灵修之神学:即解释如何善度宗教生活。

spiritual works of mercy:灵性哀矜;精神性的施舍:以祈祷、善行或劝言帮助别人,亦即灵性的施舍。详见works of mercy, spiritual。

spirituality:灵修:指协助人修持身心,以到达人性所向往的终极圆满境界。其基本信念正如《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落实在《大学》之「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上。

sponsor:(1)代父母;陪伴者:准备领受洗礼或领坚振者,当请已领受过此圣事之虔诚教友为代父母、陪伴者,作为楷模和监护人。在中国男性请代父,女性请代母。又称 godparent。(2)赞助人。

Spouse, the chaste:净配:指未圆房之夫妻。天主教专指圣母与圣若瑟的婚姻关系为净配。

Stabat Mater(L.):「圣子高悬十字架上」歌:乃拉丁文歌曲之首句,Stabat Mater dolorosa 原意「站立的痛苦圣母」,描写圣母站在十字架旁之痛苦心情。多数史学家谓方济会士雅各包乃(Jacopone da Tobi 1230-1306)为作者。

stability, oath(vow)of:恒心愿;固定愿:会士在修会中所矢发的终身不渝之誓愿。

state of grace:圣宠的境界(状态);蒙受恩宠的境界:是指灵魂上没有大罪的状态,蒙受天主之特殊眷爱。

State of the Church:教廷:天主教教宗所在地,亦称 Vatican City 或 Holy See,通称梵蒂冈。

stational churches(days):定期聚会;集合站圣堂:往昔罗马教友和圣职人员,与其主教在特定日期集会祈祷的教堂。

Stations of the Cross:十字架苦路;十四处苦路:在天主教教堂内(或它处)悬挂或摆设之十四处苦路像,描绘耶稣身背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途中所经历的事迹。有些堂区加上第十五处-耶稣复活,为苦路的终极目标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statute:法令;规章。

Stella Matutina(L.):晓明之星:圣母祷文中之一句,指圣母为晓明之星,为人类带来得救的曙光。

sterilization:绝育手术。

stigmata(L.):五伤:与耶稣受难时钉痕相似的记号,曾在(亚西西Assisi)圣方济及其他人身上出现过。拉丁文 stigma,原意指伤痕、印记。

stipend, Mass:弥撒献仪:请司祭(神父、主教)为某特别意向奉献弥撒时,所致送的献仪,通常是现金。是教友支持教会的表示,圣保禄曾提出牧羊人有权吃羊奶的理论根据(格前九7)。

stock:圣油盒。详见 oil stock。

stole:领带:圣职人员执行宗教仪式时,佩于颈间约长80?之丝带(围巾),加在白衣之外,象征神权。拉丁文称作 stola。

stole fees:礼仪谢金;谢礼;规费:圣职人员除奉献弥撒外,因举行圣事或圣仪所应得之献仪,如证婚、丧葬、施行祝福等宗教仪式。参阅 stipend, Mass。

stoup:圣水池:贮存圣水的水池,置于教堂入口处;教友进入教堂时,以手指沾圣水,而后画十字以纪念所领受的洗礼,并求内心之清洁。

striking the breast:?胸:古教时犹太人为表达谦虚、悔罪、难过而捶胸,今日信友在念「忏悔词」时,亦捶胸以示悔罪之意。

stripping the altar:清理祭台;撤除祭台装饰:圣周四(建立圣体日)晚间弥撒结束后,将祭台上的一切物品全部撤除,以表示基督被捕后所呈现的荒凉景像。是仿效古时教会的作法。

stylite:柱头(顶)隐修者:圣西莫盎(Simeon Stylites 391-459)在60?高柱上苦修30年,向人宣讲耶稣道理、说先知话,曾感化多人归主。中东曾有少数人取法。

Sub Tuum Praesidium(L.):「接受你的保护」经:约在公元200-300年写成,强调圣母转祷的功效,中译全文是:「天主圣母,我们投奔到你台前,接受你的保护。请勿嫌弃所求。若遭遇急难或危险时,恳请救援我们」。

Subdeacon:五品;副助祭:天主教圣职原先分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及七品。现在一、三、五品取消,只保留读经员(从前之二品)、辅祭(四品)、执事(六品)、司祭(七品)。

Submersion:浸水式洗礼。

substance:(1)主体;自立体;物质。(2)本质。(3)要义;真义。(4)个体。

subtilty:神透。同 subtlety。

subtlety:神透:可透过物质障碍,乃肉身复活后四大奇恩之一,又称 subtilty 或 spirituality。其它三奇恩是:神光、神速,神健(格前十五42-44)。参阅 brightness。

suffering servant:受苦的仆人:指基督(依四十九)。

suffragan:辅助的;副的:通常称 suffragan bishop,指在同一教省内除总主教外的其他主教。详见 bishop, suffragan。

suffrage:(1)为炼灵代祷;求圣人转祷;代行善工。(2)选举;投票。(3)投票同意。

suicide:自杀;自我摧残:生命乃天主所赐,人不能自我了结。

Summa(L.):(1)神学集成:Summa Theologica之习用简称。(2)大纲;大全。

Summa contra Gentiles(L.):护教大全(集成);哲学大全:圣道茂.亚奎那着。

Summa Theologica(L.):神学集成;神学大全:圣道茂.亚奎那所着,其模式为先设难、后解答,是教会内很完备的一部神学巨著。简称 S. Th.。

Sunday:主日;星期日;礼拜天(基):主日表示恭敬天主的日子,礼拜天表示崇拜上帝的日子。该日被视为崇拜、休息、体验天主永恒之爱的日子。Sunday出自古代西方之太阳日,同 Dominica 或 Lord's day。

Sunday Law:主日法令:天主教四规中的第一条,规定凡受过洗之教友,主日(及圣诞节)应赴教堂参加弥撒,也叫守主日。

Sunday school:主日学(校);主日要理班:工商忙碌社会中的教友儿童,在平日没有时间,只好在主日天,专为他们开班讲授宗教教义。

Sunday Service:主日宗教仪式;主日服务:(1)天主教通常指弥撒。(2)在基督教通常指礼拜。

Sung Mass:歌唱弥撒;大礼弥撒:弥撒中经文以歌唱方式唱出,以示隆重。

supererogation:额外的付出;诫命以外的付出:指男女修会的成员(以及一些热心的基督徒)除严守十诫外,更额外信守的福音劝谕,即贫穷、贞洁及服从三圣愿。

superior:上司;长上;会长;院长:修会上司可分:general superior 总会长,provincial superior 省会长,local superior 地方(会)院长。

superior, ecclesiastical:神长:职掌教会团体事务的圣职人员,通常也称上司或长上。

superior, general:总会长;总长:职掌某修会全会会务者。

superior, local:修会之地方(会)院长:职掌修会之基层团体-会院者。

superior, major:高级上司(长上):职掌修会会省以上会务者。

superior, minor:地方上司(长上):职掌修会会省以下会务者。

superior, provincial:修会之省会长;省长;区会长:某修会依其人数之多寡或地区之特性,将某些会院划为一个会省之负责人。

supernatural:超性;超自然;超本性;神奇的;超自然能力的;超性的:超越本性、在本性之上的。

supernatural gift:超性神恩:包括经由洗礼获得天主的宠爱-圣化恩宠,使人了解并愿意克制私欲,接近天主。

supernatural life:(1)超性生活;超自然的生活。(2)超性生命:指宗教灵修方面的生活,亦指来世的生命。

supernatural order:超性界;超自然界。

supernatural virtues:超性之德;超性德能:超越本性之德行,如信、望、爱三德。参阅 infused 或 theological virtues。

superstition:迷信:敬神方式不当,或将受造物当真神来敬拜,包括:(1)面对未知、陌生或神秘事物的本能恐惧而有的非理性反应。(2)对巫术、占卜、命运、伟人…之信仰或崇拜。

superstitious practice:迷信举动;迷信行为;迷信习惯。

supplied ceremony:补礼:主礼者若对某种举行过的(圣事)仪式之有效性存疑,或怀疑应举行的宗教仪式并未举行时,为慎重起见,再作一次,谓之补礼,如补行洗礼、补行婚配礼等。

support of the Church:支持教会:以各种捐献支持教会的经费。教会四规中第四条明文规定教友当量力帮助教会的经费。不少基督徒将收入所得捐献十分之一。详见 tithe。

surplice:小白衣:圣职人员或教友参加宗教仪式时,所穿的短小之白色衣服。

surrogate motherhood:代(理)孕母职。

suspension:停职罚:禁止圣职人员全部或局部的圣职行为、治理行为以及与公职相连之权利(法典1333)。

Swiss Guards, the:教廷侍卫(卫兵);瑞士卫队:主要任务是护卫教宗安全;梵蒂冈的警卫皆为(讲德语的)瑞士籍卫兵负责。由教宗犹利 Julius 二世于1510年组成。必要时罗马警察也会从旁协助。

Syllabus, the:谬说表;异端邪说录:(1)1864年教宗碧岳九世所公布。(2)1907年教宗碧岳十世把极端现代主义亦曾列入表中。

symbol:(1)信经。(2)象征;表记;标记;符号:即 symbols,如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鱼是基督徒的象征。同 symbolon。拉丁文为 symbolum。

symbolic theology:象征神学;信条学。

symbolon (Gr.):信经;象征。同 symbol。

synagogue:地方教堂;集会会堂;聚(集)会:犹太教徒集会祈祷之处。

synaxis:聚会;感恩聚会:指东方礼教会的聚会。

synod:会议;教会会议;宗教会议;主教会议:讨论决定教会政策、管理、和教义等等问题的宗教会议。

synod, diocesan:教区会议:教区主教所召开的全教区会议,出席成员除主教、副主教、主教代表外,也包括司铎、平信徒、修会代表等(法典460-468)。

synod, national:全国教务会议:某国的全体主教共同召集的宗教会议,以商讨全国性的宗教事务。

synod of bishops:世界主教会议:乃世界各地区主教定期之集会,以促进教宗与主教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协助教宗,保全及发展信德和道德、维护及加强教会的纪律、研究教会在现世行动的有关问题等(法典342)。

synopsis:(1) 对观福音:详见 synoptic Gospels。(2)大纲(意);概要。

Synoptic Gospels:对观(照)福音;福音合参:玛窦、玛谷和路加三福音的内容、结构及文词彼此非常相似,并列印在一起,谓之对观福音(书)。

Syrian Rite:叙利亚礼:举行宗教仪式时,采用叙利亚的礼仪,即安提约基雅礼。又称 Syriac Liturgy of Antioch。

vivienne98 : 2005-10-07#33
tabernacle:(1)圣龛;圣体龛;圣体柜:指天主教圣堂内存放耶稣圣体的柜子。(2)会幕;帐棚神幕:指旧约可移动的帐棚式神殿,其中存放结约之柜。(3)会堂;教堂;礼拜堂。拉丁文称作 tabernaculum。

tabernacle veil:布幔;帐幕:(1)指罩在圣体柜外的布幔,又称圣体龛幔、柜帘。(2)古教时围在圣所外的帐幕。

Talmud:犹太法典:犹太民族口传法律汇集成册之文集。

Tantum Ergo(L.):「皇皇圣体」歌:圣体降福时所唱圣歌的前两字;是一首歌颂至圣圣体伟大神奇的诗词,详见 Pange Lingua。

Taoism:(1)道家:指以老子、庄子思想为主的哲学体系,通称道家或老庄哲学 Taoist philosophy。(2)道教:指公元二世纪末,融合古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和习俗而成的宗教体系 Taoist religion。同 Daoism。

Te Deum Laudamus(L.):「天主,我们赞美祢」诗:「赞美天主」诗歌的首句,于感恩礼仪时,向天主表示感恩及赞颂之意的拉丁圣歌。

teaching office of the Church:教会训导职;教会教诲权:主基督曾将信仰宝库托给教会,使其因圣神的助佑,得以保全、探究、宣讲并阐明启示的真理。此一天赋义务和权利,得用所有传播工具向全人类宣讲福音,不受任何人间权力的限制。此外,无论何时何地,亦有权宣报有关社会秩序的伦理原则,以及判断攸关人灵得救的事物(法典747)。同 magisterium。

teaching order:教职修会:以从事教育为目标的修会,如慈幼会、圣母昆仲会等。

temperance:(1)节德:是控制感官的(过分)贪求,乃四枢德之一。(2)节制:言词及行为上的自我约束,尤指洁身自好、节食、节酒等。

Templars, the:圣殿骑(武)士团:由九位法国骑士在1118年创立于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附近)的大厦,宣誓保护穷人和教会。又称 the Knight of the Templars(Temple)。

temple:圣殿:专为敬神用的处所,尤指古代犹太圣殿,以及希腊、罗马、埃及、近代印度教以及佛教之庙宇。拉丁文称作 templum。

Temple of the Holy Spirit:天主圣神的宫殿:指善人的身体为圣神的宫殿,因为圣神住在善人的心中(格前六19)。

temporal power:教宗之世俗权力:(1)指教宗以梵蒂冈自主国元首的身分,自由掌管梵蒂冈国的事务。(2)指昔日教宗有领土时代的元首之权。

temporalities:教会财产:通常用复数。

temporary vows:暂愿;小愿:指修士及修女完成初学训练后,先矢发过渡性的暂愿,通常是三年到六年。经过长年考验,认为可以适应此种生活方式后,才矢发终身愿,即永愿 perpetual vows。

temptation:诱惑;引诱:来自世俗、肉体、魔鬼等各方面的不良煽动,其进行步骤是:暗示→高兴→同意,同意表示陷入诱惑,是决定罪过的最后关键。天主从不诱惑人,却允许诱惑发生,而助人抗拒诱惑,进而立下功劳以赚取天国。

ten Commandments:十诫;天主十诫。见 Commandments of God, ten。

Terce:辰时经;午前经。参阅 Breviary。

terminus a quo(L.):起点;出发点。

terminus ad quem(L.):终点;目的。

Terra Sancta(L.):圣地:指耶稣在世时所居住过的地方-巴勒斯坦。英文称为 Holy Land。

tertiary:第三会会友:一般指认同某修会宗旨的外围组织、赞助者。参阅 third order regular / secular。

Testament:盟约;经:天主与人订立的盟约,分为:(1)天主与以色列所订立的盟约称为旧约-古经;(2)基督以圣父名义与人类所订立的盟约称为新约-新经。testament 也指遗嘱(命);约。

text:经文;正文:指圣经文句。

thanksgiving after Holy Communion:(感)谢圣体:领完圣体后用一些时间与主密谈,感谢光临心中的耶稣。

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美国感谢天主所赐种种恩惠的节日,在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thaumaturgus(L.):行(显)奇迹者;奇迹行使者。有些蒙受天主特别恩惠的圣人可以显奇迹─神奇功能。最著名的是第三世纪的显奇迹者.圣国瑞 St.Gregory Thaumaturgus,所以用他的名字为行奇迹的代言人。近代有圣安道-安东尼 St. Anthonius de Padua。

Theism:有神论;一神论:此理论相信天主存在和启示,但不一定相信三位一体或降生等。与无神论 atheism相对照。

theo-:神:原为希腊字「神」,其后习惯再加其它的字,如 theo-logy就是「神学」的意思。

theocracy:神权政治(国家);神治国:神透过其代表掌管国家(政治)和宗教等事务,由此而产生政教合一的所谓僧侣政治(统治)。早期以色列曾有此种体制。天主教主张政教分离。

theodicy:自然神学;原神学:经由理性研究天主的事理。拉丁文称作 theodicea。

theologian:(1)神学家。(2)神学生;神学修士:(在天主教神学院中)读神学的修士。

theological life:超性生活:亦即信、望、爱(天主)的生活。

theological virtues:超性三德:信、望、爱三德,是人直接对天主的敬礼行为。同 infused 或 supernatural virtues。

theology:(1)神学:对神及超自然界的探讨。(2)宗教学:对宗教的知识和信仰作有系统的研究。拉丁文称作theologia。

theology, ascetical:神修学;灵修(神)学;苦行学:讲授有关爱主爱人、克己苦行、度严格自律生活的神学。

theology, biblical:圣经神学;圣经中的神学:讨论有关圣经的神学。

theology, dogmatic:教理神学;信理神学;教义神学:列举有关天主的各种信理之神学。

theology, moral:伦理神学;道德神学:讨论有关人的品行、风纪、行为标准、是非原则、伦理道德等学问,指导人类透过分享天主的生活,以便报答天主对世人的爱。

theology, mystical:神秘神学:讲授、寻求、接近天主,藉以了解人类所不能明白的真理。

theology, natural:自然神学;原神学:讲授基于理性的宗教及伦理知识,亦即从人的理性,探讨天主及超自然的学问;与启示神学 theology, revealed 相对照。

theology, pastoral:牧灵神学;神牧神学;传教学:讲授圣职人员如何做好圣职人员分内之工作,就是效法善牧耶稣,牧放羊群-人灵(若十1-20)。

theology, positive:实证神学:利用启示、圣经、圣传(传承)等方法的神学研究。

theology, revealed:启示神学:从天主启示而得来的有关天主的知识;与自然神学 theology, natural 相对照。

theology, scholastic:士林神学:中世纪之经院神学。

theology, spiritual:神修学;灵修学:是助人修持身心,以达到与天主合一的终极圆满境界之学科。

theonomy:神律。

theophany:神的显现;天主显现。

Theotokas(Gr.):天主之母:第四世纪时东方教会对圣母玛利亚的称呼。拉丁文为 Deipara 或 Dei Genitrix。

Thessalonians, Epistle to the:得撒洛尼书;帖撒罗尼书(基):乃圣保禄宗徒于公元51-52年间写给得撒洛尼信友的书信,为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并改正他们的毛病。共分前、后书。

third order regular:修道第三会;第三会会士(友):指认同并依附某(古老男)修会之会规,而矢发简式圣愿的会士,多为女修会。如署名为方济的修女会即是。

third order secular:在俗第三会:指认同并依附某(古老)修会之会规,却不矢发圣愿的一般男女教友,只以灵修为目的,而仍在世俗中生活者。如在俗圣衣会即是。同 tertiary。

Thomas Aquinas, St.:圣道茂.亚奎纳:旧名多玛斯(汤姆斯、汤玛斯),乃道明会士,著名神、哲学家,著作等身,以神学集成为代表作,被封为教会圣师。

Thomism:道茂(多玛斯)学派:主张圣道茂的哲学或神学观点的学者。

throne, episcopal:主教宝座:在主教座堂内专为主教设立的座位。

Thrones:上座天使(神):围绕在天主四周的天使。参阅 Choirs of Angels。

thurible:提炉;香炉:在礼仪中奉香所使用之金属容器,将乳香撒在燃烧之木炭上,芳香上升天空,聊表对造物主崇敬的心意。

thurifer:司香;拿提炉者:在仪式中手拿香炉的辅祭者。

Thursday:星期四;礼拜四;瞻礼五。

tiara(L.):三重冠;教宗冠:象征教宗之训诲、圣化、治理三项神权,今已废止,只戴一层冠,与主教所戴者相同。

Timothy, Epistle to:弟茂德书;提摩太书(基):圣保禄宗徒写给弟茂德的书信,劝勉爱徒弟茂德,应如何管理教会及照顾人灵。共分前、后书。

tithes:什一捐:教友将收入(薪资所得)的十分之一捐赠给教会,以维持教会必要的开销(肋廿七30)。旧约视为理所当然,天主教未曾严格要求,基督教却有不少教派严守此项规定。

titular bishop:名义主教;荣誉主教:享用古老而今已不存在的(某地)主教之荣衔,只是名义上的领袖而已。如某位主教为某地之名义主教,实际上对该地并无实权。与有实权的教区主教相对照。

Titus, Epistle to:弟铎书;提多书(基):乃圣保禄宗徒写给门生弟铎的书信,约于公元65年所写,教导弟铎管理教会与人灵之道。

Tobit, the Book of:多俾亚传:旧约之一部,记述一个充军亚述,热心犹太家庭的传奇故事。又称 Tobia。

tolerance, religious:宗教容忍:指尊重、同情、友爱地对待与自己信仰不同的人。是基于对人权的尊重;但容忍不等于赞成对方的信仰,也不表示对宗教信仰持模棱两可态度。

tongues of fire:火舌:耶稣升天后的五旬节,天主圣神降临在宗徒身上时,所呈现火舌的形象,因此火舌成为圣神之象征(宗二3-4)。

Tonsure:(1)剪发礼:昔日修士在领受神品前的第一步骤。现已废除。(2)发圈:圣职人员在头顶所剪之光秃圆顶;现已废除。

Torah:梅瑟五书;摩西五书(基);律法;托拉(音译);教律;法律书:指梅瑟的法律,涵盖梅瑟给以色列人所宣布的最重要之历史和法律,计有五书: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

toties quoties(L.):有几次算几次;次数不限、每次可得:天主教之全大赦恩宠,只要符合条件,领多少次皆可,并无次数之限制。为拉丁文之术语。

Tract:连唱咏;连吟词:昔日弥撒中福音前代替阿肋路亚的简短忏悔词。

tractarian:单张运动者;时代小册子作者;牛津运动者。亦即 Oxford movement。

tractatus(L.):讲论;解释。

tradition:圣传;传统;传承:指教会信仰、教理、礼仪和圣经的传承,亦即启示的流传。起初,耶稣和众使徒用口传方式传布福音,而远在新约问世之前,教会就教导人类遵守耶稣所吩咐的一切(玛廿八20)。在教会流传的教导(道理、文献、教父著作、礼仪、习惯)中,有的列为编写新约的题材,有的虽未直接列入新约,但教会视为祖传至宝,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圣经以外的信仰启示源头,我们称之为圣传、传统、传承。

tradition, apostolic:宗徒传承;宗徒圣传:拉丁文称作 traditio apostolica。

tradition, divine:圣传。详见 tradition。

tradition, ecclesiastic:教会传统(承)。

train, bishop's:主教长(尾)礼服:往昔主教大礼服的长尾巴-拖曳至地的长袍。现已废除。

transcendence:超越;超越性;卓越。

transfer:调职;调任;转移;转换;迁移。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耶稣显容;耶稣变圣容:耶稣在世时曾在三位宗徒面前,显示惦天主性的荣耀,藉以彰显其默西亚的使命(参阅玛十七)。

transfinalization:目的变换;目的转换:指复活的耶稣基督临在于圣体圣事的饼酒形内,乃神学上的用语。

transmigration:轮回;转生:从宗教角度看,指死时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佛学相信有再生(再世),过程是生、死,接着是另一个生命的循环,直到这轮回的主体进入涅盘 nirvana-完全自由、宁静的境界,此过程称为轮回。

trans-signification:意义变换。

transubstantiation:实(本)体变换;体变;变质(质变):指面饼和葡萄酒经司祭祝圣后,转变为耶稣的圣体、圣血,只留下饼酒的外形。

Trappist:苦修会士;熙都隐修会士:以禁言及严肃规律度苦修生活的隐修士。

Treasury of Church:教会宝库;善功宝库:又称 Treasury of Merits;指教会所珍藏的一切善功。耶稣基督以天主圣子身分所立下的功劳是无限的,再加上圣母玛利亚和圣人们的(多余的)功劳;教会将这些精神的资源拿来帮助需要的人,包括悔过后死去的炼狱中的灵魂,希望天主看在耶稣和圣人们的功劳分上,让他们少受些炼狱之苦,称之为大赦-只赦免暂罚;而这些功劳只为补偿罪过之「罚」,并无法赦「罪」,故不能称大赦为赦罪券。

Trent, Council of:脱(特)利腾大公会议;特伦多大公会议:从1545-1563年由教宗保禄二世、犹理二世及碧岳四世在脱(特)利腾(特兰特)所召开和主持的大公会议。

Tribunal of Apostolic See:宗座法院:罗马教宗为普世天主教之最高审判官,得以其本人,或以宗座普通法院,或以其所委派之审判官,行使其审判权(法典1442)。

Tridentine Mass:脱(特)利腾弥撒:指脱利腾(特伦多)大公会议所制定的弥撒礼仪,即梵二前用拉丁文所举行的弥撒。又称特伦多弥撒。

triduum(L.):(1)三日敬礼:天主教为祈求某种特恩而举行的连续三日的祈祷仪式。(2)圣周最后三日的敬礼:主建立圣体日、主受难日、复活前夕。同 Triduum, Easter。

Triduum, Easter:逾越节三日庆典;复活节三日庆典:从圣周四开始的三日庆典,包括主的晚餐弥撒、主受难日(纪念救主受难仪式)、复活前夕守夜礼。

triennial vows:三年圣愿:通常修士或修女在矢发终身圣愿前,先矢发为期三年的过渡性(考验性)圣愿。

trination:三重祭特权:正常情况下每位司祭每天只准举行一台弥撒。教会只准许圣诞节和追思已亡日一天可以举行三台弥撒。此外,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教友牧灵的需要,始特准一天举行三台(或二台)弥撒。

Trinitarian:三位一体的;圣三的。

Trinity, Holy:三位一体;天主圣三:即圣父、圣子、圣神(灵)。唯一的天主,却有三位。天主圣三奥迹包括爱的给予〔阳〕、爱的接受〔阴〕、爱的合一〔合〕。又称 Blessed Trinity。

Trinity Sunday:圣三节(瞻礼);圣三主日:特别敬礼天主圣三的主日,通常在圣神降临后的主日。

triptych:三折圣画像;三连圣像:三幅相联的圣人(天主)图画或浮雕。

truth:真理;真相;真实:(1)哲学方面指名副其实。(2)伦理方面指言行一致。(3)神学方面指天主揭示的事物真相,让世人认识天父,好能在天国与主永远团聚(参阅若十八37)。

truth, revealed:启示真理:天主所揭示的真理。

Tuesday:星期二;礼拜二;瞻礼三。

tunic:五、六品祭衣:类似古罗马及希腊时代所穿的长及膝部、短袖或无袖的宽大外衣;现已取消五品,但仍在使用六品(执事)祭衣,又称执事服。

tunicle:五、六品祭衣。同 tunic 执事服。

tutiorism:安全主义:一种用较妥当的方式,解释法律的伦理原则。

Twelve Apostles:十二位宗徒。详见 apostle。

twice-born:重生的;改过自新的。

type:象征;预兆;预像;模范;典型;原型。

type, messianic:救世主的预像;救世主的预兆:指默西亚的预像(兆)。

typology:预像学;预示论;预兆学:研究旧约中的人物及事件在新约中实现的学问。

vivienne98 : 2005-10-07#34
ubiquity of God:天主无所不在;天主到处都在:指天主处处都在,也就是天主的遍在性,亦即我国民间所流传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UIOGD(L.):在一切事上光荣天主:本笃会标语,是拉丁文 ut in omnibus glorificetur Deus 的缩写。英文称作that God may be glorified in all things。

Ultra-montanism:教宗至高无上论。

ultreya(Sp.):小组会;励志会:指基督活力运动的集会,每周一次,每次以十五分钟为限,检讨灵修及福传工作。

unam sanctam(L.):(1)至一、至圣:通常前面加 Credo 我信,后面加 Ecclesiam 教会,即我信至一、至圣的天主教会。整体来说,应再加上「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方能完全解释天主教会的属性。(2)至一、至圣诏书:教宗博义(Boniface)八世于1302年颁布之诏书,声明圣座之首席权。

un-bloody sacrifice:不流血的祭献:指弥撒中的祭祀,即耶稣圣体圣血的祭献。

unction:傅(敷)油:擦圣油可增加精神的力量,譬如教会在坚振或病人圣事中的傅油礼即是。同 anointing。

understanding:明达:对信仰和宗教有充分的认知,乃圣神七恩之一。详见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Uniate Churches:合一教会;复合教会:指与天主教复合的东方礼教会。

Unigenitus(L.):唯一圣子:(1)指独生子耶稣基督。(2)1713年教宗克勉十一世排斥杨森学派 Jansenism 之通谕亦用此名称。(3)1343年教宗克勉六世以此名称宣布圣年大赦之诏书。

union, hypostatic:位格联合:神学上基督之天主性位格与人性位格之合一。

union, mystical:神秘结合:灵魂与天主的密切结合,是天主赐与的特殊恩惠。

union with God:与主结合:指人灵与天主密切结合。

Unitatis Redintegratio(L.):《大公会议》法令: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之一(21.11.1964)。简称 UR。

unitive way:合路:经由耶稣与天主稳定而密切地结合为一,为神修学天人合一之路的最后阶段,另两路为炼路及明路。详见 illuminative。

unity:至一;唯一(性);独一:教会特征之一,其它三特征为 Holy 至圣、Catholic 至公、及 Apostolic 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Unity, Christian:基督徒的合一。

universalism:救恩普遍论;大同论;普世论:(1)主张全体世人都终将得救,天主教曾斥为异端。(2)四海之内皆兄弟,每人都奉召为基督神秘的肢体。

universality:全体性;普遍性;普及性。

universities, pontifical:宗座大学:由教廷(教育部)设立的大学。

unleavened bread:无酵饼:西方教会祝圣圣体所用之未发酵的饼。

Urban University, Pontifical:伍朋大学;吴尔班大学;传信大学:1627年教宗伍朋(吴尔班)八世创立于罗马。开始为学院 College,后改为大学。

Urbi et Orbi(L.):罗马城及世界;教宗特别祝福:指教宗登极或于圣诞节、复活节时,在圣伯铎大殿阳台上,为罗马及普世祝福;原字为拉丁文,意为「罗马城及世界」。

Ursuline:吴苏乐(修女)会:由圣安琪拉.麦莉奇(St. Angela Merici)于1537年所创立之从事教育工作的修会,全名为 Order of St. Usula,简称为 O.S.U.。

use of reason:运用理智;开明悟:指(儿童开始)懂事,并能分辨是非、善恶。

usual conditions:普通条件:指获得教会全大赦 plenary indulgence 之条件,亦即办告解、领圣体及照教宗意向祈祷。与特别条件 special conditions 相对照,亦即(一般指)诵念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各六遍。

utopia:乌托邦:原意指不存在的地方,或望梅止渴的理想境界;就像儒家的大同世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最早提出的是柏拉图;后来又有数位学者潜心研究;最为学术界注意的是 Thomas More 的乌托邦理论。可见乌托邦思想反映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远景,也正是基督所宣传的天国:基督徒的乌托邦在不断改造的世界中,终将具体实现出来。

vivienne98 : 2005-10-07#35
vacancy:出缺:教会职务因死亡、辞职或解职而出缺。

vacant see:主教牧座出缺。详见 sede vacante(L.)。

vagus(L.):住所不定者;居无定所者:指无住所 domicile,或无准住所 quasi-domicile 的教友。没有(不在)住所或准住所者称旅客、侨民 peregrinarian。是教会法名词。

vain observation:迷信行为:如占卜、招魂、看风水等。

Valentine's Day:圣华兰亭节;情人节(俗称):第三世纪时,罗马仍在用兵时期,已结婚青年在战场自以保身为重,心中难免有所牵挂,故禁止役男结婚。传说圣华兰亭原是一位神父(主教),曾秘密为役男证婚;皇帝奥列利安(Aurelia 270-275)发觉后,于公元273年2月14日将其斩首;情人节的故事可能由此而来,但教会并未订情人节。

valid but illicit:有效但非法:教会法用语,多指婚姻案件。

validity of marriage:婚姻之有效性。

vas sacra(L.):圣器;祭礼用具。

Vatican:梵蒂冈宫;梵蒂冈国:指教宗居住地和教廷(政府)所在地,座落在罗马西北的一个小山岗上。目前是教宗的行政中心。详见 Vatican City, the State of。

Vatican City, the State of:梵蒂冈国;梵蒂冈城邦:远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公元313年)公布米兰诏书后,教宗就陆续接受教友捐献的土地,十五世纪时教宗的土地累积到一万六千多平方哩,居民三百万。自1860年始,义大利王国逐渐并吞教宗的国土,至1870年连罗马也据为己有。教宗自囚梵蒂冈宫内以示不满。1929年义大利政府与教宗缔结「拉特朗协定」,正式成立梵蒂冈独立国,成为世界最小的国家,位于罗马市西北隅,占地108.7英亩-包括著名的伯铎大殿和博物馆,教宗为元首,仅有约一千居民-多为办公的神父及会士,另有数百教友公务人员。1985年义大利再将另十所(教堂)建筑和教宗的冈道尔夏宫也归还梵蒂冈教廷。

Vatican Council I:第一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由教宗碧岳九世召开并主持(1869-1870)。共八百位主教参加,会议中确定圣座不可错误的教义。

Vatican Council II: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由教宗若望廿三世召开(1962-1965),教宗保禄六世完成,简称「梵二」。主题为教会现代化的革新。参加的主教和教长共2860人,公布了四件宪章、九件法令、三项宣言,作为教会改革之蓝图。

vegetative soul:生魂。

veil:(1)圣覆:盖圣爵之罩布。(2)修女的头纱。(3)披肩:圣体降福所用的披肩。拉丁文称为 velum。

Venerable:可敬的;尊敬的;真福的(圣人):简称 Ven.。指:(1)列入圣人(品级)前的初步头衔,又称真福的。(2)对圣职人员的尊称。(3)教宗称主教为可敬的弟兄Venerable Brother。

veneration:敬礼;恭敬;敬奉:又称 dulia。指教会针对一般列品圣人(真福),所推动的真诚和正确的敬礼,使信徒藉圣人的榜样而圣化,并赖其转祷而获得支援。为促进天主子民的成圣,教会也鼓励信徒以特殊孝爱之情敬礼童贞圣母玛利亚(法典1186),此种对圣母之特殊敬礼称为 hyperdulia。至于对造物主天主的专用敬礼,就截然不同,称为 adoration 钦崇、崇拜。

Veni Creator Spiritus(L.):「造物者圣神,请降临」诗;伏求圣神降临诗:乃向圣神祈求的拉丁文诗歌,为中世纪七大圣诗之一,相传为 Rabanus Maurus(776-856)所作。圣秩圣事或重要会议时多采用之。英文称作 Come Creator Spirit。

Veni Sancte Spiritus(L.):「圣神,请降临」经;圣神降临经:是拉丁文的圣神祈祷文。圣神降临节必念(唱)之。英文称作 Come, Holy Spirit。

venial sin:小罪;轻微的过失。详见 sin, venial。

Verbum(L.):道;圣言:指天主圣三的第二位圣子,亦即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若一1-18)。英文称作 Word。

vernacular Bible:母语圣经;本地语圣经;本国语圣经:将圣经译成当地语文以便阅读。

Veronica's Veil:圣帕;圣颜巾:相传耶稣背十字架途中(苦路第六处),圣妇勿洛尼加呈献与耶稣拭面之圣帕,耶稣受苦难的圣容就神奇地印在帕上。

version of the Bible:圣经之译本:最初有希腊、阿拉美、叙利亚语等译本。圣业乐的拉丁文通俗译本成为教会指定的标准本。中文也有多种译本,目前教会(包括本辞典)多采用香港思高圣经学会译释的圣经。

Very Reverend:极可敬的:缩写为 V. Rev. 或 Very Rev.,是对主教、蒙席等教会高级圣职人员之尊称。

Vespers:晚祷;晚课:日课经中于晚间诵念的经文。参阅 Breviary, Liturgy of the Hours。

vessel, sacred:祭器;圣器:举行圣祭时所使用的器皿,如圣爵、圣体盒等。

vestments, sacred:祭衣(服):司祭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穿的特制服饰。

Vetus Testamentum(L.):旧约;古经:简称 V.T.,英文称 Old Testament。

Vg.:通用本(圣经);普及本(圣经):乃拉丁通用圣经本 Vulgate 的缩写。

via(L.):(1)路;道路:耶稣自称是道路-领人走向天国之路。(2)十字苦路:亦即耶稣背十字架赴刑场时所走过的苦路 Via Crucis。

viaticum(L.):临终圣体;天路行粮:教友病重垂危或年老力衰时,所领的圣体。via 原意为路,表示请耶稣圣体伴随临终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领他到天国里去。

vicar:代表;代理;副手:依法代理教会主管处理其事务者。

vicar apostolic:宗座代牧:简称 V.A.。详见 apostolic vicariate。

vicar capitular:代理主教:教区主教出缺、新主教尚未产生前,执行经常性(主教)职务的圣职人员。

vicar episcopal:主教代表:教区主教为妥善治理教区,可任命一位或数位主教代表,代其承担某些职务(法典476)。

vicar forane:总铎;总本堂司铎:一个教区可划分为若干总铎区,负责总铎区之司铎为总铎,总铎区下又可分为若干(本)堂区。又可称作 dean 或 archpriest(参阅法典553-555)。

vicar general:(1)副总会长:修会中辅佐总会长的上司,在其出缺时负责全会事务。(2)副主教:每一教区应设立副主教,以协助主教治理整个教区(法典475),简称 V.G.。参见 vicar episcopal。

Vicar of Christ:基督之代表:指罗马教宗。

vicariate, apostolic:宗座代牧区。详见 apostolic vicariate。

Vicegerent:(1)基督之代表:指教宗。(2)副主教:罗马教区之副主教。

Vicesimus Quintus Annus(L.):《第廿五年》书函: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公布的有关礼仪与文化的书函(4.12.1988)。

victim of divine love:神圣牺牲;神爱牺牲:指基督在十字架上为全人类的罪过所作的牺牲。

Victimae Pascali(L.):复活节继抒诗:原意指逾越节的牺牲,取自该诗的首句。

Vidi Aquam(L.):我见到水:指复活期弥撒前洒圣水礼时,所用拉丁文圣歌之首句,是由厄则克耳先知「神视之水」章句改编而成(则四十七1-12)。

Vienne, Council of:维也诺大公会议;维安乃大公会议:1311年-1312年在法国维也诺(维安乃)所举行的大公会议。

vigil:(1)前夕;望日:教会庆节前夕。(2)守夜祈祷。

vigil light:圣体灯;常明灯:指点燃在圣体、圣像前或墓地上的长明灯,象征祈祷之灯。

Vincentians, the:遣使会;文生会:由圣文生(万生、万桑).味增爵 St. Vincent de Paul(1580-1660)于1625年创立于法国的修会,该会以培育圣职人员和救济穷人为宗旨。1699年来到中国,除供职朝廷外,并在河北、蒙古、河南、浙江等地传教。台湾光复后也来台北、嘉义、台南及高雄教区服务。旧称味增爵会。

violation:亵渎;冒犯;破坏:(1)亵渎圣堂。(2)亵渎圣职人员。(3)亵渎圣地。(4)破坏秘密;泄密:因职务或承诺守密而泄露者。

virgin:(1)童贞;(童)贞女;处女(的):拉丁文称作 virgo。(2)至圣童贞:指圣母玛利亚(Virgin)。

Virgin, the Blessed:至圣童贞圣母。

Virgin Mary:童贞玛利亚:通常称 Blessed Virgin Mary,简称 B.V.M.。

virginal conception:童贞怀孕:圣母玛利亚因圣神受孕,仍保留其童贞状态。

virtue:(1)德行;德性;美德:易于向善的能力。一般分为本性的智、义、勇、节四枢德,和超性的信、望、爱三超德。(2)能力;德能;神能;德。拉丁文称作 virtus。

virtue, heroic:英勇(豪)之德;超凡之德: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表现出的德行。

virtue, infused:天赋德性;注赐之德:指天主赐与善人灵魂的特殊宠爱,使之直接与主(秘契)结合之德。

virtue, moral:道义之德;伦理之德;伦理德性:指一切合乎人性及神律修养(向善)的好习惯,使人易于正确地达到超性目的,主要有智、义、勇、节四枢德和服从、贞洁、谦虚、善良等等。

Virtues:异能(力)天使。详见 choirs of angeles。

virtues, intellectual:理智之德:追求真理的好习惯,如聪明、智慧、谨慎等。

virtues, supernatural:超性之德:天主直接灌注人灵之德,让每一受洗者得以获得超性的力量,以助其修德立功。

virtues, theological:神学德性;超德;天赋之德:单独直接以天主为追求之对象和目的,亦即信、望、爱天主之三德。

visibility of the Church:有形教会:指现世之教会。教会的训诲经由圣职人员、礼仪、教宗、主教、神父…等活动显而易见,虽然精神方面的恩宠和效益或许是看不到的。

vision, beatific:荣福直观。详见 beatific vision。

vision, mystical:神见;神示;神视;异象;直观:指人祈祷时,突然由内心浮现的某种形像或知觉,感觉与天主近在咫尺。

visit, pastoral:牧灵访问。

visit ad limina(L.):述职:教区主教每五年应赴教廷晋见教宗述职;详见 ad limina。

visit to the Blessed Sacrament:(朝)拜圣体:到供有耶稣圣体的教堂,去朝拜圣体,与耶稣密谈。

visitation:视察:教会上司,如主教、会长有视察辖区和部属之权利和义务。

visitation, episcopal:主教视察:主教依法典要求,须视察其辖区的各个堂区和机构(396)。

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圣母访亲;圣母探亲(往见):圣母得知其表姐丽莎怀孕后,立即前往探视,共谢主恩;庆辰在五月卅一日。

visitor, apostolic:宗座视察员:代表教宗(廷)视察教区或修会的专员。

vitandus(L.):应回避者;拒绝往来者;被公开除名的教友:指恶名昭彰的教友,应尽量避免与之交往,恐受其恶行感染,但其教会成员身分未被剥夺。新法典中此罚似已不存在,多以禁止或剥夺(某些公权)所取代。

vocal prayer:口祷;念出声的祈祷:以别于 mental prayer 心祷。

vocation, Christian:圣召;神召;神命;使命:基督召唤人时,要人听从惦、跟随惦、师法惦,进而变成惦的肖像,并宣扬救恩的喜讯:就广义而言,指每位教友(生活中)个别的机遇和工作,都可说是天主的召唤和考验,亦即每件事-除了罪过以外,都可与天主圣意相调和。就狭义而言,指蒙天主召选愿意献身于教会者,如作神父、修女等。

vocation to the priesthood:司铎圣召:蒙天主召选去作神父。

vocation to the religious life:修会圣召:蒙天主召选加入教会的信仰团体(修会),度修会团体献身生活,以特殊方式(三愿)为教会和人类服务。

votum(L.):誓愿。同 vow。

votive Mass:还愿弥撒;随意弥撒;任选弥撒;特别敬礼弥撒。

vow:许愿;誓愿;愿:是向天主慎重而自由地所做之承诺,以虔敬的态度去实践一件可行、而更好的善事(法典1191)。最传统的、团体性的许愿通常指修会会士所矢发的贞洁(独身)、贫穷(神贫)、服从(听命)三圣愿;其它多针对私人许下做某个别善功。

vow, dispensation from a:豁(宽)免守愿:许愿后因无法、或不愿实践誓愿(约)时,可经由教会主管解除之。

vow, private:私愿;私人誓愿:个人私下向天主所许诺的誓愿(约)。与公愿相对照。

vow, public:公愿;公开誓愿:信友在教会见证下,向天主许诺的誓愿(约)。与私愿相对照。

vow, to make a:许愿;发愿:向天主宣誓遵守某善行。

vow of stability:恒心愿:指恒心不变的誓愿。

vows, final:终身愿;大愿;永愿;末愿:修士或修女(在暂愿期满时)向天主宣誓,承诺信守终身的三个圣愿。

vows, first:初愿;小愿:通常以一年到三年为期的过渡性三圣愿。

vows, perpetual:终身愿;永愿;末愿;大愿。同final vows。

vows, simple:简愿;简式誓愿:泛指一般后起(非古老)的修会所矢发的愿,实质上与古老修会所矢发的显愿无异。

vows, solemn:显愿;盛式誓愿:泛指一般古老的修会所矢发的愿,实质上与新兴修会所矢发的简愿相同。

vows, temporary:暂愿;小愿;有期誓愿:指有期限、过渡性的圣愿,如一年、三年等。

vows of religion:修会圣愿:指男、女会士所矢发的贞洁、贫穷、服从三个誓愿。

vox populi vox Dei(L.):民意即天意:亦即民众的声音就是天主的声音;为古老的格言。

V.T.:旧约;古经:乃拉丁文 Vetus Testamentum 的缩写。

Vulgate, the:拉丁圣经通俗本(圣经):指从公元382到405年间由圣业乐 St. Jerome 所译成的拉丁文圣经。拉丁文称作 Vulgata,简称 Vg.。

vivienne98 : 2005-10-07#36
wafer bread:面饼;祭饼:西方礼弥撒中所用之无酵薄祭饼,与东方礼所用之发酵面包相对照。wafer bread 又称 altar bread。

wages of sin:罪的代价;罪的报应。

wake:(1)觉醒;警觉;醒悟。(2)守夜:庆节前夕的祈祷或敬礼活动。(3)守灵;陪灵祈祷:出殡前教友在灵前之(吊唁)敬礼和祈祷。

washing of feet:洗足礼;濯足礼:为旅客洗足原是古代东方风俗,耶稣受难前夕曾为十二位宗徒洗脚,有些教会上司追随基督芳踪,于主建立圣体日也为属下举行洗足礼。

watcher:朝拜圣体者;陪伴圣体者:明供圣体时前来朝拜圣体的信友。

water:水:象征清洁、纯正。教会(1)在弥撒中将一滴水注入葡萄酒内,之后被祝圣为基督圣血,象征天主取了我们的人性,愿我们也分享基督的天主性。(2)使用圣水为人授洗。(3)使用祝圣过的圣水降福圣堂、房屋等。

water, blessing of:祝圣圣水:通常在圣周六复活前夕礼仪中祝圣圣水。

water, holy:圣水;祝圣过的水:通常置于圣堂入口处,教友沾圣水画十字以求净化心灵。有时弥撒开始前,先举行洒(撒)圣水礼。

Way of the Cross:十字苦路;十字架的道路;十四处苦路;苦路经:纪念耶稣受难途中所历经之十四项事迹。拜苦路经为天主教(隆重)祈祷之一,源于第十五世纪,由方济会大力推广。拉丁文称为 Via Crucis。参阅 Stations of the Cross。

Way of the Cross, Perform the:拜苦路:四旬期教友通常(在星期五)集体拜苦路;私人或团体皆可随时拜苦路,与主共患难。

WCC:普世基督教协会。是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的缩写。

Wednesday:星期三(礼拜三);瞻礼四。

Wednesday, Ash:圣灰礼仪星期三:指纪念耶稣受苦受难的四旬期开始,在星期三举行圣灰礼仪仪式-在额头上敷以圣灰,提醒教友「人原来是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创三19),或「你们要悔改,信从福音!」(玛一15)。

Week, Holy:圣周;圣主日;大主日:复活前的一个星期,从周一到复活主日,纪念耶稣在世最后一周的事迹,主要包括主建立圣体、主受难、耶稣复活等。

Western Church, the:西方基督教会;西欧天主教;拉丁礼(仪)教会:以拉丁文为教会语言、隶属于教宗的天主教会。与东方礼(仪)教会相对照,东方礼天主教虽然礼仪和语言有所不同,但仍隶属同一教宗,同为一个天主教会。

Westminster Confession:威斯敏斯特信条:为普世英语长老会信徒所接纳的基本信仰。

White Fathers:白衣神父:在非洲传教的修会成员,1868年由拉威热里(Lavigerie)枢机创立,因其会服为白色而得名,原名 Society of Missionaries of Africa。简称 S.M.A.。

White Sisters:白衣修女:在非洲传教的修女会成员,1869年创立,因其会服为白色而得名。

Whitsunday:圣神降临主日:耶稣复活后第七个星期天庆祝圣神降临,乃英国名称,又称白衣主日 White Sunday,因当天领洗者都穿白衣之故。同 Pentecost。

will, divine:天主的圣意(旨);天主的安排:旧约指天主的忠告、恩惠、渴望;新约指天主救人的永恒计划。

will of God, to accomplish the:奉(承)行天主圣意;顺从天主的安排:指奉行天父在基督内所定的救恩计划。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讨及分辨天主的旨意,之后采取行动,予以实践。耶稣所传授的天主经内指示:「愿?(天主)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wimple:头巾:指今日修女的头巾,原为中世纪时欧洲妇女所用之头巾。

Window Press:闻道出版社:社址在台南,全名是 Catholic Window Press。

wine, altar:弥撒酒:弥撒中为祝圣耶稣圣血所用的(特制)纯葡萄酒。

wisdom:(1)智慧:指从宇宙整体层面看事物的最后目的之特殊知识。(2)古圣先贤之格言。(3)上智:指在生活与言行上的正确判断,乃圣神七恩之一。

Wisdom, Book of:智慧篇(书):旧约之一,写于公元前第二世纪初,作者不详,书中将自己的训诲、教导归功于「智王」撒罗满,旨在安慰并坚固侨居海外的犹太同胞。

wisdom of God:天主的上智:天主属性之一。

witness:(1)见证;证人;证明:基督徒的见证是以信仰眼光所体会到的宝贵经验,包括以言语、行动甚至以生命去证实自己所信仰的真理。(2)见证月刊:台湾天主教牧灵中心发行。

Word:道;圣言:指天主圣三的第二位圣子,亦即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若一1-18)。同拉丁文之 Verbum。

Word of God:圣言;天主圣言:指天主的一切圣训,首先是圣经(尤其指福音),然后是教会的宣讲。狭义的圣言指耶稣基督。

work:工作:工作不仅可以维持生计,而且也能发挥人的智慧及潜能。是义务,也是权利;有痛苦,也有乐趣;利己,也利人;改善今生,也营造天国。人类经由工作得以继续发展造物主的工程,实现天主的计划。

works of mercy, corporal:有形哀矜(施舍);物质援助(布施);慈善工作:按昔日要理问答记载共七项:食饥者、饮渴者、衣裸者、探病者、舍旅者、赎掳者、葬死者(参阅玛廿五31-46)。

works of mercy, spiritual:神哀矜(施舍);精神援助(布施):如祈祷、克苦等;按昔日要理问答记载共七项:以善劝人、启诲愚者、责有过者、赦侮我者、恕人丑行、为生者祈(祷)、为死者祈(祷)。

World Communication Day:世界传播日:1967年教宗保禄六世宣布每年耶稣升天节至圣神降临节之间的主日为世界大众传播日。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普世(世界)基督教协会;普世教协:1948年开始的基督教联合组织,按照圣经承认主基督是上帝、救主,应荣耀唯一的上帝、救主。不再为教会的本质订定精确的定义。简称 WCC。

world view:世界观;宇宙观:指宇宙本身的终极根源之意义与目的。可分为有神论、一神论、泛神论、无神论等。

worship:崇敬;敬礼天主;朝拜;礼拜;崇拜;崇拜仪式(礼仪):乃承认天主无限美善的最高敬意表示。有时 worship 之前加一 divine 字。

worship, ancestor:祖先崇拜;祭祖;敬祖: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基于灵魂不死的信念,是对祖先怀念、感恩、尽孝的表现。天主教赞成祭祖,只是对祭祖仪式是否含有迷信成分曾一度意见分歧,因而发生所谓中国礼仪之争,现早已雨过天青。详见 Chinese Rite Controversy。

Wounds, the five Sacred:五伤: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身上共有五处伤口,即双手、双足及肋旁。

wrath of God:天谴;神怒;天主的义(愤)怒。

Wreath, Advent:将临期花环:指在将临期,置于教堂或家中的花环,每周点燃一枝蜡烛,以迎接圣诞,详见Advent Wreath。

Wycliffites:威克里夫教派:乃英国宗教改革者威克里夫 John Wycliffe(1320-1384)所创。

vivienne98 : 2005-10-07#37
Xaverian Brothers:圣方济.萨威会:乃1839年创立于比利时的传教修会,原名 The Congregation of the Brothers of St.Francis Xavier。拉丁文称作 Societas Xaveriana,简称 S.X.。

XP(Gr.):基督:为基督希腊文之前两字母,详见 Chi-Rho。
 

Yahweh(Heb.):雅威(玮);上主;耶和华(基):是旧约以色列人对造物主、最高主宰、天主、上帝的称呼。由 YHWH 四个希伯来子音字母组成,同 Jahveh。

year, ecclesiastical:教会年(日)历;礼仪年:比一般的年历约早一个月,从圣诞节前四周之将临期开始,详列全年教会的各个节庆和节期,作为教会举行弥撒、日课及礼仪的指南。

year, liturgical:教会年(日)历。同 year, ecclesiastical。

year, sabbatical:安息年;休假年:源自犹太人每七年就休耕并缓债一年(参阅肋廿五章)。

Yehowah(基):耶和华;雅威;上主:基督教多用耶和华,天主教多用上主。同 Yahweh。

YHWH:雅威。同 Yehowah 或 Yahweh。

Young Christian Students:天主教青年学生会:简称 Y.C.S.。

Young Christian Workers:天主教职工青年会:1925年由贾尔定(Cardijn)枢机创立于比国。简称 Y.C.W.。台湾有分会,并出版天主教职工青年通讯。

Young Churches:新兴教会;后进教会:指第三世界的教会。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基督教男青年会:由奥人乔治.威廉 George Williams(1821-1905)于1844年所创立的团体。简称 Y.M.C.A.。台湾有分会。

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基督教女青年会:由劳巴兹(E. Robarts)于1855年所成立,简称Y.W.C.A.。台湾有分会。

Yule:圣诞节;圣诞期:古时对圣诞节的称呼。

Yule-tide:圣诞节。与 Yule 同意。
 

Zachary, Book of:匝加利亚书;撒迦利亚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先知在该书的前编(一至八章)劝百姓改恶迁善,后编(九至十四章)描述征服敌人后,那位和平的君王(默西亚-弥赛亚)要凯旋地建立普世的王国。亦称 Zachariah 或 Zacharias。

Zachary, Canticle of:匝加利亚歌;赞主曲:出自路一68-79,教会于每日晨祷时诵念。

zeal:热心;心火;神火;热忱:爱天主的实际行动。

zeal, apostolic:传教神火;宣传宗教之热忱。

Zealots:狂热份子;热诚派;爱国份子。

Zephaniah:索福尼亚书;西番雅书(基):旧约先知书之一,完成于公元前七世纪;先知苦劝百姓悔改以免受上主惩罚,并预许以色列遗民必得救援。同 Sophonias(L.)。

zimarra(L.):主教常服:指主教所穿之(附带紫色钮扣、滚紫边的)黑色长袍。

Zion:熙(西)雍;锡安;郇山(基):以色列人故乡,象征犹太民族,也当作犹太人之宗教及其文化的象征。

Zionism:犹太人民族运动:使以色列成为犹太人的政治及宗教国的运动。

Zionist:犹太民族运动者。同 Zionite。

Zionite:犹太民族运动者。同 Zionist。

zone:圣索:昔日弥撒时系白长袍所用之绳索。

zucchetto(It.):圆形小帽:高级圣职人员所戴的小圆帽,教宗用白色,枢机用红色,主教用紫色,总院长用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