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280213/

要努力 : 2009-09-11#1
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真诚的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给那些尚在旁徨迷茫的新移民一些启迪和帮助。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
[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

要努力 : 2009-09-11#2
这是一位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尚在迷茫彷徨的新移民一点启迪和帮助。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 [/FONT]

soleil_lee-太阳李 : 2009-09-11#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不容易 如此处心积虑 八年磨一剑

cbitmap : 2009-09-11#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不容易 如此处心积虑 八年磨一剑
万一剑磨好了,找不到地方试霜刃,估计就要崩溃了

wolfpig : 2009-09-11#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贴必须收藏了~

popka : 2009-09-11#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的不错了,顶个

跳跳虎 : 2009-09-11#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wdb17:

遥思太白星 : 2009-09-11#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贴必须收藏了~

WRAPPER : 2009-09-11#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Good points of view

saraif22 : 2009-09-11#1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必须要顶的帖子,楼主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啊!敬礼了!

白雪飘飘 : 2009-09-11#1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
I ha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 And that's why I succeed.---Micchael Jordan
前辈的经历感人至深,非常学习,非常感谢。

白雪飘飘 : 2009-09-11#1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感谢,致敬!

Luckyren : 2009-09-11#1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wdb17:Role model!

PK-BMW : 2009-09-11#1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感谢LZ传播这宝贵的经验 非常感谢

jiegz : 2009-09-12#1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得很实在,很受启发,也很感动,谢谢LZ。

yifang1996 : 2009-09-12#1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 谢谢!!!

heipi : 2009-09-12#1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up

AAAF : 2009-09-12#1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s for sharing:wdb10:

朗朗听海 : 2009-09-12#1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厉害,崇拜一下.

亲亲我的宝贝猪猪 : 2009-09-12#2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研究的太透彻了,送分分~

枫叶家 : 2009-09-12#2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 you very much.

一茕茕 : 2009-09-12#2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加声望了。

小鹌鹑 : 2009-09-12#2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作者当年的确是走了不少弯路,4年本科重读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通常移民用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状态了。感觉他当年对自己不够自信,为什么专业协会就只发中国同胞,而不选择发全部的会员呢?有时候老外也是很热心的,发不发是你的事情,帮不帮是别人的事情。还有为什么要通过monter的简历收费服务?几百刀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加拿大读了6年的书写的简历居然moster没人看?不要一看monster上没反映就付费么,自己再用心改改。我认识的一些在这里读过书或没读过书的朋友,自己写的简历post在monster都有回应,有的还不少,还没一个人用过这个服务呢。是否值得自己衡量。总的来说作者的方法和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mary6366 : 2009-09-12#2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真是不容易啊,佩服LZ

mary6366 : 2009-09-12#2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 you

mary6366 : 2009-09-12#2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楼主的精神值得敬佩,要向你学习

一切从简 : 2009-09-12#2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顶一个,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

lfangzhou : 2009-09-12#2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谢谢.

布什他哥 : 2009-09-12#2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在加州医院挣到5K落袋和在MONTREAL挣到3K落袋差不多.可能因为作者在华人老板那里的缘故吧,如能在老外老板那里工作应该挣更多.

布什他哥 : 2009-09-12#3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作者的精神是很可贵的,觉得他英文还需提高,研究生录取和MONSTER修改简历暴露了他这个弱点,最后一个工作运气好而已.而且挤走了另外一个同胞.在MCGILL他居然没有使用CAREER CENTER的简历和面试服务.

abci : 2009-09-12#3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In this article, a very critical issue has been raised - Employment gaps.

布什他哥 : 2009-09-12#3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email的500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offer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 ----- 这是一个单方面的面试,对没有工作的人来说只好如此.但对有专业工作的人来说,就要考虑.雇主啥不得花钱请你去面试,而且随便就把已经把在那实习的人赶走(实习之人本来也有机会,但雇主是这样随便),他有一天也会随便叫你走,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SEARCH COMMITTEE在那里招聘人,决策取决于某个人风险是很大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工作的电话和现场面试过程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月.除了面试,还有REFERENCE等过程.现场面试会让你和每个人面谈,一天甚至两天.最终候选人也会是2-3个.然后COMMITTEE投票决定,这样才是一般的做法.所以作者的经历是一种特殊的例子.

steveyoung : 2009-09-12#3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

小鹌鹑 : 2009-09-12#3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布什看的仔细,我先前看他那老板也觉得古怪,你一说才觉得的确是那么回事情至少要有on-site interview,应该好几个人和你谈,等等。。。原来是雇主的做法比较的。。。。大家要是遇到这类的要三思,如果反正没别的offer去就去了,要有别的选择就别考虑这类公司了。作者30好几过来花了6年的时间来改专业,近40再重新上岗也不容易。。。加洲的房子消费水平都高,作者的工资在那的确不算什么,估计是英文还不够好所以偏向为华人老板打工。不过拿offer的时候是应该考虑到以后可能的生活成本的。不过有的学校的CAREER CENTER的简历服务并不一定好,我有朋友用过感觉改的不好,可能对各专业独有的东西拿捏的不够好,但是让他们看看也好,也许有点借鉴。付了学费不用这个服务太可惜,反要自己再出钱让monster改,似乎有点。。。

大家拿加拿大 : 2009-09-13#3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励志!谢谢分享!

candy : 2009-09-13#3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佩服

故乡的云 : 2009-09-13#3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送花支持

猪鼻插葱 : 2009-09-13#38
我是此帖的原作者,因为不太了解多伦多的网站,所以偷懒让朋友帮忙转贴过来。看到有些读者有疑问,所以还是注册上来了。

我一直觉得多伦多的牛人比蒙特利尔多很多,果不其然,小鹌鹑布什他哥一看就是高人,出言不凡,很多话都说得非常合理。不过,我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很个性化的,例如,我承担风险的能力特差,所以4年前读电子工程的同班同学、在国内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几个月下来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读研了,我连电子工程的工作经验都没有。再比如,我的记忆力差、英语也很差(布什他哥猜对了),所以我觉得写信给同行的老外简直就是自曝弱点。

此外,加州的那个中国老板是过了三天才给我offer的,那三天之内他还与我通了五六次话,每次都很长,包括专门测试我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我其实也专门找熟人调查过他,他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医院集团的contractor,在他那个城市的同行中国人圈子中声誉很不错。你看,所以双方都还算慎重吧?不过,我后来因为种种offer之外的原因,反而是接受了另外一个offer,而不是他的那个。

说“旧金山生活费贵”没错,说“加州生活费贵”就好像不尽然了,一个三居室的house,旧金山要90万,洛杉矶只要50万,其他所有的小城市也就20~30万。

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参看下面的原发帖处我对其他读者提问的回答,请笑纳、拍砖。

to: Grandhomme,
[FONT=宋体]例如,同样能力,甚至能力比其他申请人优秀,如果有其他本地人申请的情况下,面试机会和工作一般会优先给予当地人,[/FONT]......
----
[FONT=宋体]我觉得你说的对,但同时我觉得这太正常了。不妨换个场景也换个角色想一想,如果是在广州我想招聘一个人,[/FONT]A[FONT=宋体]和[/FONT]B[FONT=宋体]是一个大学一个班级毕业的,[/FONT]A[FONT=宋体]的能力比[/FONT]B[FONT=宋体]强一些,成绩也好一些,但是只会说普通话,[/FONT]B[FONT=宋体]会说普通话、也说一口流利的白话。如果我是老板,我会倾向于要[/FONT]B. [FONT=宋体]就算我会要[/FONT]A, [FONT=宋体]我也会给他少[/FONT]15%[FONT=宋体]的工资。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去想。如果想不明白,我只能说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的能力不够。顺便说一句: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是每一个雇主和主管都极其看重的能力之一![/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楼主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面对一些工科的职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要求不高。我再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在国内是学或从事管理,或贸易,或教育或市场规划,来到这里以后再做回本行,我个人觉得并非好的选择。[/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绝对没错,谁都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只要是与人文有关的东西、关系越大、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这是你在出国之前就应该知道的。也就是说,以前你是习惯在空中飞翔的鸟,来到加拿大却要你游泳,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的。学科学和工程的基本上有点像是两栖动物,易于适应一些。我太太就是学中文的,我深知其中的痛苦。我自己其实以前在国内干空调暖气的本行业只干了10个月,反而是干管理5年、做销售5年,我更擅长的是管理和销售,但是我反复思量,最后还是选择了读工程,也算是白白浪费了以前10年的经验吧。但这是我在出国之前就已经考量了几个月所下的决定,我当时也犹豫了好几个月到底要不要出国。就好像我一个好友在我临出国前饯行的时候说的:“我也羡慕国外的物质生活,但是我在中国奋斗了十年,终于混到了个小康,让我出国等于让我回到十年前从头起步,我受不了。”我得说,我的朋友很智慧,因为他对自己有很清楚也很清醒的一个认识。既然出来了,就得拿得起、放得下。这种心态远比你最后到底决定干什么重要,只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心态,你到处去问、到处去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祝你好运吧!顺便说一句,我弃文从工主要是因为我深知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记忆力差,学英语特费劲,要不然我肯定还是会选择从事管理或销售,然后拼命攻克英语的。
你看,我彻底丢掉了10年的经验,来加拿大读了4年的本科还找不到工作,白读了4年不说,McGill还说我专业不对口,3.68的GPA都不要我,搞得我给一个教授做了一年的廉价劳工(programmer,$8/h),见机行事,最终才得以跨入McGill的校门,其实我在读研的时候还被我的 supervisor因为一场误会差点开除我呢,逼得我不得不上演了一场“巧除奸臣”的戏,那可是惊险无比!我现在做梦最常见的主题就是被我的系主任开除了、然后我吓得从梦中惊醒,想起来都好笑,但当时我真的是惶惶不可终日、日夜思量对策如何化解误会、建立信任的。你看,谁都有本难念的经,对吧?共勉,共勉。[/FONT]
[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还有,一部分雇主对某些民族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看到名字是某个民族的,他们往往就会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不是能力为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很多。[/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正如你所说,那是“一部分雇主”。你有没有看见也有另外那么一部分雇主,他们对中国人也有偏见:固执的认为中国人就是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好!你见过吗?我见过的太多了. 远的不说,我前文所说的那个“冒汗教授”,她的手下有3/4的研究生都是中国人. 康大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都在抱怨她对中国人有”偏见”. 你要是没见过这样的雇主我只能说你见的人还不够多。在北美有大把这样的雇主. 你要善于去主动发现他们,利用他们. 中国人在国内的时候喊得很响,“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 到了国外反而把自己的优点给忘了,非常可惜!打个比方说吧,我常常告诉别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做人要勤奋,可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说,“那早起的虫儿岂不是被鸟吃?”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事实,而在于你去看哪一面。月亮其实永远都是圆的,但是我相信你更喜欢看它亮的一面,对吧?彻底忘掉不亮的那一面,你会更快找到你想要的.[/FONT][FONT=宋体]
[/FONT]To: Openburn[FONT=宋体]
------ [/FONT][FONT=宋体]感觉有些夸张。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都是很难的,这边的一个学期只有短短3个月,大学里任何课程一般只是学个最最基本肤浅皮毛的东西。我感觉这三个月哪怕只学一门课想精通都不大容易,更何况是6门!要么作者是超人,要么CONCORDIA老师打分放水。[/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第一点我想说的,A+在北美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是指最好的5%, 而不是95分. 也就是说,我71分的成绩拿过A+, 91分的成绩却拿过A-. 这就是北美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老师放水都没用!当然了,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你从中国来。在中国现今的人才市场,精明的雇主从来不看学生的成绩。因为越是二流的大学,老师打分越放水.[/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最好把咱们中国人的聪明劲儿多用到北美来吧。一个学期只有3个月,但是我用3个半月来学习可以吧?我只不过是那个学期之前的圣诞节没过而已。3个月修6门课是超人,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呀!你不正好可以去[/FONT][FONT=宋体]利用别人的这个误解[/FONT][FONT=宋体]呀?告诉你一个秘密:科学家证实鲜鸭蛋其实远比鲜鸡蛋好吃,但人们喜欢吃鸡蛋,是因为母鸡一下完蛋就马上大叫:“我下蛋了,我下蛋了!”而鸭子下完蛋从不做声,等人们发现鸭蛋时早过了好多天了, 不新鲜了, 鸭子因为人们不喜欢吃鸭蛋,斗志渐衰,产蛋量剧减,还到处跟其它的鸭子抱怨说,所有人类都在歧视我们鸭种族!所以,不光要会干活,还得知道怎么“表功”。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能力,得多想多练. 与中国的情形不同的是,在北美要想表功,一定要以事实为载体,而不是以嘴巴为载体。所以表功的背后多了一份实力作支撑。多动动脑筋,怎么样在你的学习工作中去“制造”事实。[/FONT][FONT=宋体] [/FONT]​
To: logyliang200
[FONT=宋体]引用“很感动: 我哥哥和嫂子养了14个福建的孤儿。”[/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圣人啊!!!!!!!!! [/FONT]
[FONT=宋体]兄弟,太夸张了点吧?别搞得别人不明白的还以为你是托儿呢。:) 开玩笑了。
其实,有句俗话不是说了吗:“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你要是挣的钱开始多到你衣食无忧的时候,你的想法也会跟着变的,真的。有钱的捐助一下有 需要的人,没钱的帮助宣扬一下互助的精神,或者哪怕只是在路上帮盲人带一下路,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好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
最近这一两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个让我非常高兴的一个变化,那就是中国的政府在有意识的推广一些慈善富豪的形象,这些慈善富豪的行为确实感人,值得在中国大力推广。 我闲暇看新闻的时间不多,这里列一两个我心目中的偶像:身价高过比尔.盖茨但是只拿几千元月收入的袁隆平;四川地震亲自带着几十人和一些车辆去救灾、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的陈光标;为人谦和、待人友善的富豪余彭年。当然还有沃伦.巴菲特。[/FONT]
[FONT=宋体]
[/FONT]To: Optics[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从你的偶像都是些富人[/FONT][FONT=宋体]可以看出。。。[/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谢谢你提醒,我差点忘了解释,第一个偶像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加“乡巴佬”,只是有人把他应得的收入认真算了一下、觉得他“应有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而已,但他不要,这才正是我真正佩服他的原因。巴菲特住旧房、开破车,挣的钱几乎都捐了,所以也只是个“概念上的”富翁而已。所以你的推断似乎有失偏颇。

我眼中的富人分三类,一类是富了但从不捐钱,二类是富了也捐钱、但是他的取财之道有争议(如比尔.盖茨、黄光裕等),三类是富了而且取财有道、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辈子都在坚持做善事。只有最后一类才会上我的学习榜样的名单。

此外,我记忆力特差,五笔怎么学都不会,打字都是拼音加上“二指禅”,打这么长的文章,好像与我追求财富的目标背道而驰,假如你的推断正确的话。
[/FONT]To: Optics[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另外你纳税给加拿大了吗?考虑到你拿了这么多年纳税人的钱[/FONT]
[FONT=宋体]谢谢optics的再次出现,Optics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几年前我曾经认真思考过的。以我自己为例,我生长在中原一个小城市,却在广州工作了11年, 跑到加拿大读书,又去美国工作。理论上来说,美国欠我的,我欠加拿大的,广州欠我的,我欠我故乡的(从纳税的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也可以说,美国欠 全世界的,全世界欠中国的,对吧?这也是我将来的‘行善’对象主要定位在中国的原因,我是在还债,不是在行善。我其次的…….,哦,对了,点到为止,说多了又会有人看不惯,中国人都很聪明,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



&&&&&&&&&&&&&&&&&&&&&&&&&&&&&&&&&&&&&&&&&&&&&&&&&&&



[/FONT]​
[FONT=宋体]另:[/FONT][FONT=宋体]我朋友也帮我在这个家园论坛里转贴了另一篇掘文:[/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关于如何挑选专业、护士、及半医疗专业之浅见[/FONT][FONT=宋体]
[/FONT]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80216[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我是一气呵成的,但“挑选专业”一文却是我想了好几天,下笔时却还是有些零乱。不过想着主要是提供一些信息而已,主要不是分享经验,所以心里的担心少了一点。如果文中有误,还望大家多多指正,我只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倾囊而出,奢望着或许能帮一些人罢了。[/FONT][FONT=宋体]依然欢迎拍砖,不过更欢迎不吝指正,谢谢![/FONT]​

布什他哥 : 2009-09-14#3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是此帖的原作者,因为不太了解多伦多的网站,所以偷懒让朋友帮忙转贴过来。看到有些读者有疑问,所以还是注册上来了。

我一直觉得多伦多的牛人比蒙特利尔多很多,果不其然,小鹌鹑布什他哥一看就是高人,出言不凡,很多话都说得非常合理。不过,我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很个性化的,例如,我承担风险的能力特差,所以4年前读电子工程的同班同学、在国内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几个月下来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我毫不犹豫的就选择读研了,我连电子工程的工作经验都没有。再比如,我的记忆力差、英语也很差(布什他哥猜对了),所以我觉得写信给同行的老外简直就是自曝弱点。

此外,加州的那个中国老板是过了三天才给我offer的,那三天之内他还与我通了五六次话,每次都很长,包括专门测试我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我其实也专门找熟人调查过他,他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医院集团的contractor,在他那个城市的同行中国人圈子中声誉很不错。你看,所以双方都还算慎重吧?不过,我后来因为种种offer之外的原因,反而是接受了另外一个offer,而不是他的那个。

说“旧金山生活费贵”没错,说“加州生活费贵”就好像不尽然了,一个三居室的house,旧金山要90万,洛杉矶只要50万,其他所有的小城市也就20~30万。

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参看下面的原发帖处我对其他读者提问的回答,请笑纳、拍砖。


to: Grandhomme,

[FONT=宋体]例如,同样能力,甚至能力比其他申请人优秀,如果有其他本地人申请的情况下,面试机会和工作一般会优先给予当地人,[/FONT]......
----[FONT=宋体]我觉得你说的对,但同时我觉得这太正常了。不妨换个场景也换个角色想一想,如果是在广州我想招聘一个人,[/FONT]A[FONT=宋体]和[/FONT]B[FONT=宋体]是一个大学一个班级毕业的,[/FONT]A[FONT=宋体]的能力比[/FONT]B[FONT=宋体]强一些,成绩也好一些,但是只会说普通话,[/FONT]B[FONT=宋体]会说普通话、也说一口流利的白话。如果我是老板,我会倾向于要[/FONT]B. [FONT=宋体]就算我会要[/FONT]A, [FONT=宋体]我也会给他少[/FONT]15%[FONT=宋体]的工资。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去想。如果想不明白,我只能说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的能力不够。顺便说一句: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是每一个雇主和主管都极其看重的能力之一![/FONT]
[FONT=宋体]楼主的经历我个人觉得主要是面对一些工科的职业,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要求不高。我再举个例子,假如某人在国内是学或从事管理,或贸易,或教育或市场规划,来到这里以后再做回本行,我个人觉得并非好的选择。[/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绝对没错,谁都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只要是与人文有关的东西、关系越大、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这是你在出国之前就应该知道的。也就是说,以前你是习惯在空中飞翔的鸟,来到加拿大却要你游泳,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的。学科学和工程的基本上有点像是两栖动物,易于适应一些。我太太就是学中文的,我深知其中的痛苦。我自己其实以前在国内干空调暖气的本行业只干了10个月,反而是干管理5年、做销售5年,我更擅长的是管理和销售,但是我反复思量,最后还是选择了读工程,也算是白白浪费了以前10年的经验吧。但这是我在出国之前就已经考量了几个月所下的决定,我当时也犹豫了好几个月到底要不要出国。就好像我一个好友在我临出国前饯行的时候说的:“我也羡慕国外的物质生活,但是我在中国奋斗了十年,终于混到了个小康,让我出国等于让我回到十年前从头起步,我受不了。”我得说,我的朋友很智慧,因为他对自己有很清楚也很清醒的一个认识。既然出来了,就得拿得起、放得下。这种心态远比你最后到底决定干什么重要,只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心态,你到处去问、到处去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祝你好运吧!顺便说一句,我弃文从工主要是因为我深知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记忆力差,学英语特费劲,要不然我肯定还是会选择从事管理或销售,然后拼命攻克英语的。[/FONT]
[FONT=宋体]你看,我彻底丢掉了10年的经验,来加拿大读了4年的本科还找不到工作,白读了4年不说,McGill还说我专业不对口,3.68的GPA都不要我,搞得我给一个教授做了一年的廉价劳工(programmer,$8/h),见机行事,最终才得以跨入McGill的校门,其实我在读研的时候还被我的 supervisor因为一场误会差点开除我呢,逼得我不得不上演了一场“巧除奸臣”的戏,那可是惊险无比!我现在做梦最常见的主题就是被我的系主任开除了、然后我吓得从梦中惊醒,想起来都好笑,但当时我真的是惶惶不可终日、日夜思量对策如何化解误会、建立信任的。你看,谁都有本难念的经,对吧?共勉,共勉。[/FONT]
[FONT=宋体]还有,一部分雇主对某些民族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一看到名字是某个民族的,他们往往就会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而不是能力为先。这种情况我也碰到很多。[/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正如你所说,那是“一部分雇主”。你有没有看见也有另外那么一部分雇主,他们对中国人也有偏见:固执的认为中国人就是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好!你见过吗?我见过的太多了. 远的不说,我前文所说的那个“冒汗教授”,她的手下有3/4的研究生都是中国人. 康大来自全世界的学生都在抱怨她对中国人有”偏见”. 你要是没见过这样的雇主我只能说你见的人还不够多。在北美有大把这样的雇主. 你要善于去主动发现他们,利用他们. 中国人在国内的时候喊得很响,“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 到了国外反而把自己的优点给忘了,非常可惜!打个比方说吧,我常常告诉别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所以做人要勤奋,可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说,“那早起的虫儿岂不是被鸟吃?”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事实,而在于你去看哪一面。月亮其实永远都是圆的,但是我相信你更喜欢看它亮的一面,对吧?彻底忘掉不亮的那一面,你会更快找到你想要的.[/FONT]
To: Openburn
[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感觉有些夸张。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都是很难的,这边的一个学期只有短短3个月,大学里任何课程一般只是学个最最基本肤浅皮毛的东西。我感觉这三个月哪怕只学一门课想精通都不大容易,更何况是6门!要么作者是超人,要么CONCORDIA老师打分放水。[/FONT]
[FONT=宋体]第一点我想说的,A+在北美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是指最好的5%, 而不是95分. 也就是说,我71分的成绩拿过A+, 91分的成绩却拿过A-. 这就是北美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老师放水都没用!当然了,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你从中国来。在中国现今的人才市场,精明的雇主从来不看学生的成绩。因为越是二流的大学,老师打分越放水.[/FONT]
[FONT=宋体]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最好把咱们中国人的聪明劲儿多用到北美来吧。一个学期只有3个月,但是我用3个半月来学习可以吧?我只不过是那个学期之前的圣诞节没过而已。3个月修6门课是超人,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呀!你不正好可以去[/FONT][FONT=宋体]利用别人的这个误解[/FONT][FONT=宋体]呀?告诉你一个秘密:科学家证实鲜鸭蛋其实远比鲜鸡蛋好吃,但人们喜欢吃鸡蛋,是因为母鸡一下完蛋就马上大叫:“我下蛋了,我下蛋了!”而鸭子下完蛋从不做声,等人们发现鸭蛋时早过了好多天了, 不新鲜了, 鸭子因为人们不喜欢吃鸭蛋,斗志渐衰,产蛋量剧减,还到处跟其它的鸭子抱怨说,所有人类都在歧视我们鸭种族!所以,不光要会干活,还得知道怎么“表功”。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能力,得多想多练. 与中国的情形不同的是,在北美要想表功,一定要以事实为载体,而不是以嘴巴为载体。所以表功的背后多了一份实力作支撑。多动动脑筋,怎么样在你的学习工作中去“制造”事实。[/FONT]

To: logyliang200

[FONT=宋体]引用“很感动: 我哥哥和嫂子养了14个福建的孤儿。”[/FONT]



[FONT=宋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FONT]

[FONT=宋体]圣人啊!!!!!!!!! [/FONT]

[FONT=宋体]兄弟,太夸张了点吧?别搞得别人不明白的还以为你是托儿呢。:) 开玩笑了。[/FONT]
[FONT=宋体]其实,有句俗话不是说了吗:“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你要是挣的钱开始多到你衣食无忧的时候,你的想法也会跟着变的,真的。有钱的捐助一下有 需要的人,没钱的帮助宣扬一下互助的精神,或者哪怕只是在路上帮盲人带一下路,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好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FONT]
[FONT=宋体]最近这一两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个让我非常高兴的一个变化,那就是中国的政府在有意识的推广一些慈善富豪的形象,这些慈善富豪的行为确实感人,值得在中国大力推广。 我闲暇看新闻的时间不多,这里列一两个我心目中的偶像:身价高过比尔.盖茨但是只拿几千元月收入的袁隆平;四川地震亲自带着几十人和一些车辆去救灾、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的陈光标;为人谦和、待人友善的富豪余彭年。当然还有沃伦.巴菲特。[/FONT]

To: Optics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从你的偶像都是些富人[/FONT][FONT=宋体]可以看出。。。[/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谢谢你提醒,我差点忘了解释,第一个偶像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加“乡巴佬”,只是有人把他应得的收入认真算了一下、觉得他“应有的”财富超过比尔.盖茨而已,但他不要,这才正是我真正佩服他的原因。巴菲特住旧房、开破车,挣的钱几乎都捐了,所以也只是个“概念上的”富翁而已。所以你的推断似乎有失偏颇。[/FONT]

[FONT=宋体]我眼中的富人分三类,一类是富了但从不捐钱,二类是富了也捐钱、但是他的取财之道有争议(如比尔.盖茨、黄光裕等),三类是富了而且取财有道、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辈子都在坚持做善事。只有最后一类才会上我的学习榜样的名单。[/FONT]

[FONT=宋体]此外,我记忆力特差,五笔怎么学都不会,打字都是拼音加上“二指禅”,打这么长的文章,好像与我追求财富的目标背道而驰,假如你的推断正确的话。[/FONT]
To: Optics

[FONT=宋体]另外你纳税给加拿大了吗?考虑到你拿了这么多年纳税人的钱[/FONT]



[FONT=宋体]谢谢optics的再次出现,Optics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几年前我曾经认真思考过的。以我自己为例,我生长在中原一个小城市,却在广州工作了11年, 跑到加拿大读书,又去美国工作。理论上来说,美国欠我的,我欠加拿大的,广州欠我的,我欠我故乡的(从纳税的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也可以说,美国欠 全世界的,全世界欠中国的,对吧?这也是我将来的‘行善’对象主要定位在中国的原因,我是在还债,不是在行善。我其次的…….,哦,对了,点到为止,说多了又会有人看不惯,中国人都很聪明,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FONT]​






[FONT=宋体]附:[/FONT][FONT=宋体]我朋友也帮我在这里转贴了另一篇掘文:[/FONT]

[FONT=宋体]关于如何挑选专业、护士、及半医疗专业之浅见[/FONT]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80216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我是一气呵成的,但“挑选专业”一文却是我想了好几天,下笔时却还是有些零乱。不过想着主要是提供一些信息而已,主要不是分享经验,所以心里的担心少了一点。如果文中有误,还望大家多多指正,我只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倾囊而出,奢望着或许能帮一些人罢了。[/FONT][FONT=宋体]依然欢迎拍砖,不过更欢迎不吝指正,谢谢![/FONT]​
有些零乱,如果你能整理一下的话,更方便阅读.

橡皮铅笔 : 2009-09-15#4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个脚印

joney : 2009-09-15#4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太受用了,能否请楼主再介绍一下例如电工、水暖工、木工的情况。谢谢!

故乡的云 : 2009-09-15#4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献花

maplegulf : 2009-09-25#4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楼主绝对不是装B,而是真的很牛B.如果有机会过去玩,一定找你聊聊,我就是那种浪费时间进学校,刚毕业又赶上了经济危机,下场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老鼠爱上大花猫 : 2009-09-25#4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

moyan : 2009-09-26#4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学习!

气定神闲 : 2009-09-26#4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的太好了, 对我这样的新移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加拿大和国内最大的不同, 我想就是一份辛苦一份收获, 无论你是做专业工作还是labor,感谢楼主
这是一位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尚在迷茫彷徨的新移民一点启迪和帮助。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 [/FONT]

rachel666lhy : 2009-09-26#4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楼主太强了,羡慕啊~~~^-^
有能力的人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弄得我都好想重新回到校园读书*-*

civil : 2009-10-04#4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顶你!

枫叶家 : 2009-10-04#4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分享,希望可以有更多好文,期待着!

jessiec123 : 2009-10-05#5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有很多真知灼见。

andsun : 2009-10-05#5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得不错,但不适用所有人.

xuxia : 2009-10-05#5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清凉水 : 2009-10-05#5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可以告诉我你多大吗?

阳光家园 : 2009-10-05#5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顶!又一位牛人的励志贴!!!

游客 : 2009-10-05#5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分享

Tincafe : 2009-10-05#5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敬佩啊!崇拜啊!

四月天 : 2009-10-06#5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记号,回头再拜读!

54liu : 2009-10-06#5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可以告诉我你多大吗?
同问,楼主重新回炉时年纪多大了

zhaobin1014 : 2009-10-06#5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s for sharing

猪鼻插葱 : 2009-10-06#6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是此帖的原作者,因为不太了解多伦多的网站,所以偷懒让朋友帮忙转贴过来。正好今天上网看到有两位读者关心我的年龄,所以注册上来了。:)

我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不一定适用于别人,所以了解一下发帖者的背景更有助于决定哪些经验适合自己、哪些则不一定。老实说,我是很欣赏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与人分享经验和教训时,基本上不隐瞒任何东西,或者说有问必答。下面是一点我的背景资料:

我今年初找到工作时刚过不惑之年。我生长于湖北一个小城市,90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学的是空调暖气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从事了10个月的空调工程,觉得收入太少,跳槽到了广州地区一家香港独资的电子厂做了2年管理。有了一点积蓄之后,帮我哥一起在中山大学里面开了一个市场顾问公司,8个月后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市场学方面连基本功都没有训练过,很难长久立足,那段时间我也认识到了自己人性的弱点,就是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差,我绝对不是适合创业的人,只适合走比较平稳的路,例如读书。公司是开起来了,效益也不错,但我留给了我哥一个人打点,我又回到了那家港资厂干了2年。

后因一个非常特别的原因,96年我决定转行做专业技术方面的销售工作,挑来挑去,竟然进了广州的一家台资保险公司,后被中保强行收购,我又跳到了英国保诚保险公司,保险总共干了5年,从业务员一直干到经理,01年出国的时候(32岁),手下有66个业务员。

01年8月出国时女儿4岁,02年的夏天我带着女儿把蒙特利尔几乎所有的节日一个不漏的玩过来,大个约有30多个吧。因为我想一次玩儿个够,我接下来的几年就可以专心学习了,要不然心里很难抗拒那种时不时的诱惑。一会儿这里啤酒节,一会儿那里爵士乐节什么的。

大概就这么多吧。谢谢!

heipi : 2009-10-06#6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呵呵,后面那几句话说得太有意思了

shine : 2009-10-06#6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是此帖的原作者,因为不太了解多伦多的网站,所以偷懒让朋友帮忙转贴过来。正好今天上网看到有两位读者关心我的年龄,所以注册上来了。:)

我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不一定适用于别人,所以了解一下发帖者的背景更有助于决定哪些经验适合自己、哪些则不一定。老实说,我是很欣赏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与人分享经验和教训时,基本上不隐瞒任何东西,或者说有问必答。下面是一点我的背景资料:

我今年初找到工作时刚过不惑之年。我生长于湖北一个小城市,90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学的是空调暖气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从事了10个月的空调工程,觉得收入太少,跳槽到了广州地区一家香港独资的电子厂做了2年管理。有了一点积蓄之后,帮我哥一起在中山大学里面开了一个市场顾问公司,8个月后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市场学方面连基本功都没有训练过,很难长久立足,那段时间我也认识到了自己人性的弱点,就是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差,我绝对不是适合创业的人,只适合走比较平稳的路,例如读书。公司是开起来了,效益也不错,但我留给了我哥一个人打点,我又回到了那家港资厂干了2年。

后因一个非常特别的原因,96年我决定转行做专业技术方面的销售工作,挑来挑去,竟然进了广州的一家台资保险公司,后被中保强行收购,我又跳到了英国保诚保险公司,保险总共干了5年,从业务员一直干到经理,01年出国的时候(32岁),手下有66个业务员。

01年8月出国时女儿4岁,02年的夏天我带着女儿把蒙特利尔几乎所有的节日一个不漏的玩过来,大个约有30多个吧。因为我想一次玩儿个够,我接下来的几年就可以专心学习了,要不然心里很难抗拒那种时不时的诱惑。一会儿这里啤酒节,一会儿那里爵士乐节什么的。

大概就这么多吧。谢谢!
欢迎LZ来到家园,谢谢无私分享!写得特别好!

阳光家园 : 2009-10-06#6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猪鼻插葱”这名也太自谦了!

作者和我年龄一样、登陆时间一样、就连小孩年龄性别也一样!

感叹有志者事竟成,8年后我还在搬箱子的确要找自己的原因......

祝福原帖作者!

感谢楼主转贴!

zlure : 2009-10-06#6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立志帖感谢楼主,留爪学习。

故乡的云 : 2009-10-06#6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绝对好文,顶起来!

四月天 : 2009-10-06#6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每周60小时的工作或学习"!在哪里都会成功的!超佩服LZ。原来LZ是保诚的,我后来买的是信诚的保险。

victory111 : 2009-10-07#6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前辈是常人又非常人
谢谢分享~!

IQ不够 一定要有EQ

changjiang : 2009-10-07#6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s a lot

开心每一天 : 2009-10-07#6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牛人

生命的狂想 : 2009-10-07#7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强贴

armtotooth : 2009-10-11#7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参考!

fleurette : 2009-10-11#7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从作者的逻辑思维和文章篇幅来看,记忆力不会差的,经历实在让人佩服:wdb17:

努力学习者 : 2009-10-15#7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获益菲浅,佩服.

redwhisk : 2009-10-18#7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

dealth : 2009-10-19#7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个印慢慢看~楼主辛苦了!

franktungyu : 2009-10-19#7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向lz致敬

songf : 2009-10-19#7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s to the author of original and LZ!

大苗儿 : 2009-10-20#7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有用的帖子,谢谢lz

hkspringer : 2009-10-23#7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慢慢看。多谢楼主分享。

明亮 : 2009-10-23#8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关注.

xikairen : 2009-10-23#8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Pretty good and thanks!

Catleilei07 : 2009-10-24#8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不错,中肯实用,感谢作者的分享

tony1969 : 2009-10-27#8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

yanying : 2009-10-27#8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人!!收藏!向你学习,你是榜样!!

ysun : 2009-10-28#8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Good article, I admire the author and now is striving to success

土豆妈妈 : 2009-10-28#8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很受益。谢谢。

nash : 2009-10-28#8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慢慢看

sanina : 2009-10-28#8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不错,有很大启发,谢谢

老照片 : 2009-10-28#8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学习学习,谢谢

jewel : 2009-10-28#9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very good! very useful! and thanks very much!

sunny2010 : 2009-10-30#9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太受用了,给我新的希望了,谢谢楼主!^_*

瀞霖 : 2009-11-03#9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位前辈真是具有无比的韧性:wdb10::wdb10:

zoumi : 2009-11-03#9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民工加拿大 : 2009-11-03#9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LZ要努力,你中国的妈叫你回去吃早饭。

LS2008 : 2009-11-03#9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佩服

飞越大洋 : 2009-11-05#9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个爪。。。

时光隧道-H : 2009-11-06#9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感谢!!!

楼主把八年的经验介绍给我们,受益非浅!!!

收藏了!!!

summerzhang : 2009-11-09#9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 慢慢看

满地红 : 2009-11-10#9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站得高,不只是看得远,重要的是能看得广阔。

kingz : 2009-11-12#10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个脚印 顶

tinyhuhu : 2009-11-14#10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贴需要看上10遍。

木文 : 2009-11-17#10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需要 谢谢

vy9 : 2009-11-17#10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篇文真是很强大!!又有激励作用!
我不明白为什么就是有些人看不顺眼,对原作者提出这么多的怀疑?呵呵。。。
原作者是个“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勤奋之人,让我非常佩服!
并且,让我很感动的是,他在最后还感谢了他和太太和亲人。。。其实,他一直感恩于帮助过他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好人。

ghwnn2005 : 2009-11-22#10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太受用了,能否请楼主再介绍一下例如电工、水暖工、木工的情况。谢谢!

同问!:wdb10:

猪鼻插葱 : 2009-11-22#10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同问!:wdb10: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人问我电工之类的问题,不过既然同时有两个人问,还是回答一下感谢厚爱:
电工:
美国:http://www.bls.gov/oco/ocos206.htm
加拿大:
http://www.ontariojobfutures.ca/find_an_occupation.htmlhttp://www.ontariojobfutures.ca/find_an_occupation.html
输入 electrician搜索就行了.

水暖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11.htm
http://www.bls.gov/oco/ocos004.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plumber

木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02.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carpenter

我更喜欢查美国的网站,因为资料详细,然后再看加拿大的网站,了解一下加拿大的具体情况.

我想顺便说一下很多中国人的不好的理念:中国人如果很认同一个人,就会倾向于什么事都去问他。而老外不同,这件事只问这件事的专家,那件事就只问那件事的专家。所以你在这边的大学里上课时,有时会听到一个学生问的问题、连教授都坦诚地说他也不会。如果在中国,学生会认为教授没水平,但是在这里,学生会认为这个教授很负责任,不肯定的东西就不会贸然回答,此外,老外从来都认为人无完人,就算是最杰出的教授也一样会有很多他不懂的知识。

我的意思是:我没有资格也不是最合适的人回答你的电工水暖工之类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看一看我上面提供的网页做个初步了解,然后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他们绝对是最有资格回答你问题的人,你说对吗?

这个办法其实适合所有的人,我当初也是这样选专业的.

顺便推荐给大家一个初步了解各个专业或者行业的一个好网站:
http://www.bls.gov/OCO/
点下面的A-Z Index, 然后点A,B,C,D等等之类的索引找出你感兴趣的专业或行业就行了.

再次强调!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行业,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

谢谢关注!

农家小炒肉+鲍汁扣花菇 : 2009-11-22#10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D

水手辛巴德 : 2009-11-23#10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感谢

guk : 2009-11-23#10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谢谢!

immiwilldo : 2009-12-05#10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感谢

zhengyixian : 2009-12-05#11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xiexie:wdb9:

红叶红 : 2009-12-06#11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受益匪浅!收藏。赞一个!

merry1025 : 2009-12-06#11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有时间再详细看

steven1124 : 2009-12-07#11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都写的不错,不管是什么观点或问题,总会给大家不同的启发,学习了!

sonia2007 : 2009-12-07#11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帖,收藏了,送鲜花感谢分享!

kfp : 2009-12-07#11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分享,写的很真实自然。

qjy : 2009-12-08#11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GOOD

fwm65 : 2009-12-19#11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好,感谢!!

qcy : 2009-12-22#11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感谢

gz_wyj : 2009-12-23#11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贴

kilgor : 2009-12-24#12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个记号仔细研究。

xiran : 2009-12-25#12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绝对有用的好帖子。大力顶上去!

xiran : 2009-12-25#12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马上就准备短登了,要好好研究研究,学习学习!谢谢楼主啦!

乘着梦想的翅膀爬行 : 2009-12-25#12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学习了

zjchengqing : 2009-12-26#12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鼎鼎 受教了谢谢

十二少 : 2009-12-26#12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做个记号,谢谢

yanzi2860 : 2009-12-27#12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看了很感动,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只要有理想,并且能够脚踏实地,一定能够实现的!

sunnymummy : 2010-01-05#12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的太好了,很感动,很钦佩。
向你好好学习!

yumengdexin : 2010-01-05#12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一定要留脚印

deernina : 2010-01-05#12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好,敬礼!
另外,佩服布什他哥!

gaomiao : 2010-01-10#13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感谢LZ

forxinxin : 2010-01-10#13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早就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写的很好。。

戈壁胡杨 : 2010-01-10#13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20100111/1#

cnyycl : 2010-01-10#13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看到一楼文章原作者也来了,我想向原作者请教两个问题:
1.重读本科,原来国内已念过的本科课程,如高数、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可以转学分吗?如果不能,是不是原来的本科学历一点用也没有了?
2.我有国内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重念本科是否值得,加拿大大学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吗?与其相关或相似的专业是什么?
3.有了居民身份,重读本科是否还要向国内的高中生一样申请本科,象我这样已经有本科学历了,再申请加国本科重读,需要什么条件?办哪些手续?需要哪些文件?
相信以上问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期待楼主或文章作者答复一下,谢谢!

climberyang : 2010-01-11#13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拜读了。收藏,学到很多东西。给lz加分了。

戈壁胡杨 : 2010-01-11#13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人问我电工之类的问题,不过既然同时有两个人问,还是回答一下感谢厚爱:
电工:
美国:http://www.bls.gov/oco/ocos206.htm
加拿大:
http://www.ontariojobfutures.ca/find_an_occupation.html
输入 electrician搜索就行了.

水暖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11.htm
http://www.bls.gov/oco/ocos004.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plumber

木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02.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carpenter

我更喜欢查美国的网站,因为资料详细,然后再看加拿大的网站,了解一下加拿大的具体情况.

我想顺便说一下很多中国人的不好的理念:中国人如果很认同一个人,就会倾向于什么事都去问他。而老外不同,这件事只问这件事的专家,那件事就只问那件事的专家。所以你在这边的大学里上课时,有时会听到一个学生问的问题、连教授都坦诚地说他也不会。如果在中国,学生会认为教授没水平,但是在这里,学生会认为这个教授很负责任,不肯定的东西就不会贸然回答,此外,老外从来都认为人无完人,就算是最杰出的教授也一样会有很多他不懂的知识。

我的意思是:我没有资格也不是最合适的人回答你的电工水暖工之类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看一看我上面提供的网页做个初步了解,然后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他们绝对是最有资格回答你问题的人,你说对吗?

这个办法其实适合所有的人,我当初也是这样选专业的.

顺便推荐给大家一个初步了解各个专业或者行业的一个好网站:
http://www.bls.gov/OCO/
点下面的A,B,C,D等等之类的索引找出你感兴趣的专业或行业就行了.

再次强调!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行业,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

谢谢关注!

戈壁胡杨 : 2010-01-11#13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人问我电工之类的问题,不过既然同时有两个人问,还是回答一下感谢厚爱:
电工:
美国:http://www.bls.gov/oco/ocos206.htm
加拿大:
http://www.ontariojobfutures.ca/find_an_occupation.html
输入 electrician搜索就行了.

水暖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11.htm
http://www.bls.gov/oco/ocos004.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plumber

木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02.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carpenter

我更喜欢查美国的网站,因为资料详细,然后再看加拿大的网站,了解一下加拿大的具体情况.

我想顺便说一下很多中国人的不好的理念:中国人如果很认同一个人,就会倾向于什么事都去问他。而老外不同,这件事只问这件事的专家,那件事就只问那件事的专家。所以你在这边的大学里上课时,有时会听到一个学生问的问题、连教授都坦诚地说他也不会。如果在中国,学生会认为教授没水平,但是在这里,学生会认为这个教授很负责任,不肯定的东西就不会贸然回答,此外,老外从来都认为人无完人,就算是最杰出的教授也一样会有很多他不懂的知识。

我的意思是:我没有资格也不是最合适的人回答你的电工水暖工之类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看一看我上面提供的网页做个初步了解,然后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他们绝对是最有资格回答你问题的人,你说对吗?

这个办法其实适合所有的人,我当初也是这样选专业的.

顺便推荐给大家一个初步了解各个专业或者行业的一个好网站:
http://www.bls.gov/OCO/
点下面的A,B,C,D等等之类的索引找出你感兴趣的专业或行业就行了.

再次强调!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行业,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

谢谢关注!

这位先生很负责任!

爱心天使 : 2010-01-15#13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帖

armtotooth : 2010-01-17#13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多谢楼主奉献!
同时个人认为,税还是按规定交为好!毕竟在那个地方,不缺这点钱。但是如果偷税对将来的生活会有太大影响。

tanjingni : 2010-01-17#13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rujiangw : 2010-01-18#14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very very good !

老照片 : 2010-01-19#14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慢慢体会

byw65 : 2010-01-19#14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support

猪鼻插葱 : 2010-01-19#14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看到一楼文章原作者也来了,我想向原作者请教两个问题:
1.重读本科,原来国内已念过的本科课程,如高数、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可以转学分吗?如果不能,是不是原来的本科学历一点用也没有了?。。。。。。

[FONT=宋体]这些问题让我想起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问题很基本却也很实在。[/FONT]

1.[FONT=宋体]重读本科,原来国内已念过的本科课程,如高数、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可以转学分吗?如果不能,是不是原来的本科学历一点用也没有了?[/FONT]

[FONT=宋体]可否转学分大致上依据两个条件:一,如果国内的本科文凭是在[/FONT]10[FONT=宋体]年以前获得的,基本就当过时了,要重修。[/FONT]10[FONT=宋体]年以内的,越久就免的可能性越小。二,根据你修过的那门课的[/FONT]course description[FONT=宋体](由原学校出具)的内容与你现在专业所修的这门课的内容有百分之几十是一样的或相似的,学校会结合第一点酌情考虑。[/FONT] [FONT=宋体]“如果不能,是不是原来的本科学历一点用也没有了?”很奇怪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我的逻辑,假如你修过的课你都快忘光了的话,那你重修是应该的。而假如你真的还记得一些真刀真枪的东西的话,别人用[/FONT]80[FONT=宋体]个小时修一门课,你可能只要[/FONT]50[FONT=宋体]个小时甚至[/FONT]30[FONT=宋体]个小时就可以拿个[/FONT]A+[FONT=宋体]了,省了几十个小时你就可以再多修一门课了,那能叫“一点用也没有了”吗?反言之,假如某人侥幸免掉了一门课而他那门课的内容忘记了不少的话,那别人用[/FONT]80[FONT=宋体]个小时就能拿下的后续课、很可能他得用[/FONT]120[FONT=宋体]个小时才能啃下来。[/FONT] [FONT=宋体]到北美来上大学,重点最好别放在早日拿文凭,而要放在注重真才实学,没有真本事迟早吃亏的是你自己。所以某种程度上是你自己在把握这个度。[/FONT]

2.[FONT=宋体]我有国内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重念本科是否值得,加拿大大学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吗?与其相关或相似的专业是什么?[/FONT]

[FONT=宋体]首先,我假设你的这个问题是在与“直接上研究生”这个选择相比较。(假如你是在与“换专业”这个选择比较,那毫无疑问换专业要付出多得多,得做好心理的身体的经济的甚至家庭方面的全面准备和配合,详情烦请再次参看我的第一篇帖子的第三点)。个人觉得,重念本科值不值要看三个方面:,你的重点是想毕业后找到工作吗?如果直接读研,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在加拿大正在工作的或临近毕业的同行问一问)。假如真的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你的退路如何?你的心里承受能力如何?[/FONT] [FONT=宋体]其实,如果是真的能干的人,我还是真心希望他们直接读研的,只是这样的人我估计真的不多。[/FONT] [FONT=宋体]二[/FONT][FONT=宋体],你在国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正儿八经的搞设计?而且是比较高端的设计吗?很多国内的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在这边有点类似于技术员的工作,或者是还在采用比较落后的技术。建议你调查一下这边的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什么,他们现在采用的主要技术、工具、和手段是什么。[/FONT] [FONT=宋体]三[/FONT][FONT=宋体],你在本专业方面很有自信吗?包括专业的、心里的、和语言的。如果有,建议可以直接读研或者重点放在直接找工作[/FONT]

[FONT=宋体]加拿大如果没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话,估计得改名叫“大家拿”了。[/FONT]

[FONT=宋体]相关和相似的专业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同,我觉得你应该先定位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以前本科的[/FONT]GPA[FONT=宋体],看看够上什么级别的哪所大学?例如:常青藤?一般名校?二流学校?注意[/FONT]GPA[FONT=宋体]低于[/FONT]3.0[FONT=宋体]的话,想读好学校估计录取都有很大问题。然后你再去看那所大学的网站研究研究。[/FONT] [FONT=宋体]北美没有所谓的大学统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录取标准,非常繁杂,从国内过来的朋友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你得花相当多的、多到你难以置信的、让你屡屡有放弃的念头涌现的那么多的时间、去逐个逐个的了解每一个你感兴趣的大学的每一个你感兴趣的专业,然后才能做出不后悔的决定,否则搞不好你读了几年书才发现当初的选择失误,贻误你终生的事业。[/FONT] [FONT=宋体]我在加拿大不是读机械的所以回答不了你这个问题,还是建议你问一些这边的同行才是最牢靠的办法。当然了,有些[/FONT]homework [FONT=宋体]是你必须做的,别人可以帮你洗碗节省你一些时间,但是却没办法帮你吃饭。[/FONT]

3.[FONT=宋体]有了居民身份,重读本科是否还要向国内的高中生一样申请本科,象我这样已经有本科学历了,再申请加国本科重读,需要什么条件?办哪些手续?需要哪些文件?[/FONT]

[FONT=宋体]条件?手续?文件?只要你原大学的[/FONT]transcript[FONT=宋体],再加上你填一张申请表、[/FONT]and/or[FONT=宋体]写一份[/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谈一下你为什么想读这个专业就行了。其他的什么枫叶卡、移民纸、[/FONT]lease[FONT=宋体]之类的就很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FONT] [FONT=宋体]绝大部分大学都要求[/FONT]transcript[FONT=宋体]直接[/FONT][FONT=宋体]从你的原学校寄到你申请的学校,不能经过你的手。此外,就是你的[/FONT]GPA[FONT=宋体],如果[/FONT]3.0[FONT=宋体]以下想读任何学校的机械相关专业都可能有点麻烦,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其实,申请学校的具体手续相比起你决定读哪个专业和那个级别简单得多、也容易得多。把你的大部分时间放在选专业上吧,至于申请学校嘛,只要记得提前最少[/FONT]6[FONT=宋体]个月[/FONT][FONT=宋体]开始申请就行了。少数大学可能提前三四个月也行。[/FONT]

[FONT=宋体]不知道我回答了你的问题没有。[/FONT]

[FONT=宋体]一般的读书问题我都可以回答,但是只要是涉及专业的,就算我了解一些情况我也不会随便乱说,以防误人子弟。[/FONT] [FONT=宋体]最好、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找几个正在工作的同行、或者几个临近毕业的同行了解,我相信他们已经花了无数个小时研究过你想问的任何有关你的专业如何找工作的问题了,你说是吧?如果没帮上你什么忙还请见谅。[/FONT]

猪鼻插葱 : 2010-01-19#14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多谢楼主奉献!
同时个人认为,税还是按规定交为好!毕竟在那个地方,不缺这点钱。但是如果偷税对将来的生活会有太大影响。

[FONT=宋体]谢谢善意提醒!不过您说的“税还是按规定交为好!”,我想这不是好和不好的问题,而是犯法和不犯法的问题。该交的不交就是犯法,不该交的你交多了,加拿大税局死活都会退回给你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您“偷税”一词让我有点一头雾水。因为[/FONT]Canadian[FONT=宋体]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工作,都会有两个国家之间的[/FONT]tax treaty[FONT=宋体]作为法律依据来交税。以我为例,因为我太太还在加拿大,所以我在别的国家交完税后,还必须在加拿大再交一次(补齐差额部分),我在加拿大如果胆敢不交税的话,那就是犯法,法律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希望我的回答不是牛头不对马嘴,谢谢!
[/FONT]

nennenyang : 2010-01-19#14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获益良多!!!

peter1979 : 2010-01-20#14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s for sharing.

gaomiao : 2010-01-20#14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贴就要顶!

xuxia : 2010-01-21#14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感谢楼主无私的分享!已经看第二遍了!

DD2008 : 2010-01-22#14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感谢,楼主是一个非常热心且有责任感的人,学习!

ghwnn2005 : 2010-01-25#15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帖子太好了,感谢楼主!

ghwnn2005 : 2010-01-25#15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人问我电工之类的问题,不过既然同时有两个人问,还是回答一下感谢厚爱:
电工:
美国:http://www.bls.gov/oco/ocos206.htm
加拿大:
http://www.ontariojobfutures.ca/find_an_occupation.html
输入 electrician搜索就行了.

水暖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11.htm
http://www.bls.gov/oco/ocos004.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plumber

木工:
美国: http://www.bls.gov/oco/ocos202.htm
加拿大: 同上输入 carpenter

我更喜欢查美国的网站,因为资料详细,然后再看加拿大的网站,了解一下加拿大的具体情况.

我想顺便说一下很多中国人的不好的理念:中国人如果很认同一个人,就会倾向于什么事都去问他。而老外不同,这件事只问这件事的专家,那件事就只问那件事的专家。所以你在这边的大学里上课时,有时会听到一个学生问的问题、连教授都坦诚地说他也不会。如果在中国,学生会认为教授没水平,但是在这里,学生会认为这个教授很负责任,不肯定的东西就不会贸然回答,此外,老外从来都认为人无完人,就算是最杰出的教授也一样会有很多他不懂的知识。

我的意思是:我没有资格也不是最合适的人回答你的电工水暖工之类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看一看我上面提供的网页做个初步了解,然后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他们绝对是最有资格回答你问题的人,你说对吗?

这个办法其实适合所有的人,我当初也是这样选专业的.

顺便推荐给大家一个初步了解各个专业或者行业的一个好网站:
http://www.bls.gov/OCO/
点下面的A,B,C,D等等之类的索引找出你感兴趣的专业或行业就行了.

再次强调!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行业,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去找一个真正在做这一行的中国人问一问,或者找正在读这个专业而且又临近毕业的人问一问.

谢谢关注!


认真、负责,感谢!

粘糕 : 2010-01-25#15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楼主,很细心。由于我是刚来的,不太懂,看到楼主人好就请楼主帮忙答个问题呗。我想中国一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想在温哥华找教中文的工作,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呢?不胜感激!

nivana : 2010-01-27#15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好的帖子。

猪鼻插葱 : 2010-01-29#15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楼主,很细心。由于我是刚来的,不太懂,看到楼主人好就请楼主帮忙答个问题呗。我想中国一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想在温哥华找教中文的工作,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呢?不胜感激!


[FONT=宋体]有了我发在#117楼的帖子,之前发在这里的帖子我觉得没必要了,所以删掉了,免得浪费读者的时间。如果“粘糕”你本人需要这个回帖的话,请PS我。
[/FONT][FONT=宋体][/FONT]

nicolas.shen : 2010-01-29#15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个脚印!refresh my opinions!

驯日使者 : 2010-02-02#15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了

bettysu : 2010-02-07#15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wdb20:

maggietiger : 2010-02-08#15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受益匪浅,谢谢!

jeff021 : 2010-02-09#15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Thanks.

ditto18 : 2010-02-09#16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作者那么辛苦写出来的好东西,不回复太过意不去了。说的挺有道理了的。
前面几个跟帖的分析的蛮深刻的。

fyhfiona : 2010-02-10#16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的真好!收藏了!

manicure001 : 2010-02-10#16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的好要感谢

猪鼻插葱 : 2010-02-12#163
重要提示:如何找到本行业正在工作的人、或者快毕业的人?

[FONT=黑体]重要提示[/FONT][FONT=黑体]如何找到本行业正在工作的人、或者快毕业的人?[/FONT]

[FONT=宋体]在回答一些网友私底下的问题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帖子里面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如何找到本行业正在工作的人、或者快毕业的人?正如我曾经提到过的,这是了解你本行业或者是你感兴趣的一个行业的最有效、最可靠、也是唯一的办法。[/FONT]

[FONT=宋体]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人呢,一般人可能就是想着在网上拼命的找贴看贴,看能否找到一个本行业的人发帖就最好了。还有的人就是拼命问周围所有认识的朋友,看看朋友有没有认识这样的人,然后再介绍自己给别人认识。这两个办法都是可行的,但这两个办法都有可能失败,我这里有两个更可靠的办法,以我的经验,几乎不可能失败。[/FONT]

[FONT=宋体]第一个办法[/FONT][FONT=宋体]:打个比方说你想找一个[/FONT]ZZ[FONT=宋体]专业快毕业的人,你先去一个大学的网站找一下最新的[/FONT]calender[FONT=宋体],看看这个大学的[/FONT]ZZ[FONT=宋体]专业都学一些什么课程,然后记下这些课程的代号,一般来说[/FONT]2xx[FONT=宋体]的课程都是低年级的课程、[/FONT]3xx[FONT=宋体]的是中级课程、[/FONT]4xx[FONT=宋体]的就是高年级课程、[/FONT]6xx[FONT=宋体]的就是研究生课程、[/FONT]5xx[FONT=宋体]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修。所以,你可以找一些[/FONT]4xx[FONT=宋体]的课程然后查一查这些课程每一周的哪一天在那个教室上课,如果是临近中午吃饭下课或者是临近下午放学时间下课的更好。剩下的事就简单了,你如果中午去,就带好一个饭盒,在快下课的时候直接去到那个教室外面等,注意如果你是男的最好穿干净一点、女的最好穿靓一点,看到有中国人面孔的学生走出来,你立马迎上去,把你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画在你脸上,然后客气的说明你的来意。然后你们他乡遇故知的、高兴的一起去[/FONT]cafeteria[FONT=宋体]吃自己的盒饭,边吃边聊就行了。吃毕如能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则更好,方便以后再次请教。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去也一样,也许你还可以请别人喝个咖啡、吃个饭什么的,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当然了,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你逮[/FONT]5[FONT=宋体]个人有一个人愿意帮你就算你成功了,不要指望每个人看见你都热情似火、把他知道的东西一吐为快才肯罢休。再说了,这是你看一个人的品德的最佳时机,你也想交一个品德好的人兼前辈做朋友吧?最后强调一点的是,人家如果帮了你,一定要非常真诚的感谢别人。就算人家没帮上你,你也一定要诚恳的说谢谢别人的时间。我一向觉得,没有感恩的心的人,朋友圈子一定会越变越小,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窄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办法[/FONT][FONT=宋体]:其实你知道了第一个办法,你大致上就能猜出我的第二个办法了。就是去招聘广告上去找一下,旧的、过时的招聘广告也行,或者直接查黄页就更简单了,看看本行业或者你感兴趣的行业在本地都有哪些公司,查出地址,能查出下班时间更好。然后直接在快下班的时候去到那儿就行了,同样的原则,如果你是男的最好穿干净一点、女的最好穿靓一点,其实中午去也行,因为有些地方管得不太严的,你可以直接进去他们的[/FONT]cafeteria[FONT=宋体]吃午饭,或者他们的职员会走出来外面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什么的。如法炮制,看见中国人面孔的,你就迎上去,切记把你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画在你脸上,然后礼貌而自信的说明你的来意。剩下的事你就自己去发挥吧,我不罗嗦了。[/FONT]

[FONT=宋体]此外,不要局限你自己的思维,比如说,你找到一个在学校生的时候,很有可能通过她[/FONT]/[FONT=宋体]他还能找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同行,或者在你找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同行的时候,你也可能顺便找到一个正好在校读书的人。当然了,如果别人给你这个顺藤摸瓜的机会,那是真把你当朋友了,还是那句话,真诚的感谢别人,别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是因为你自己长得靓或者长得帅或者魅力四射别人才帮你的,那样的帅和靓基本上可以和愚蠢划等号了。越是智者越是会透过表面看实质,智者对“不懂事”的你他要是还肯帮的话,那基本上是属于圣人级别了。[/FONT]所以如果你不懂怎么感谢别人,那就研究一下在哪里可以找到圣人也行。

[FONT=宋体]最后提醒一句:已经工作了好多年的人,他们可能对目前的工作市场并不太熟悉,纵使他毫无保留;一个刚进学校的学生也很可能对本行业也是一知半解的,纵使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在接受别人的信息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信息的施者是谁,别人不保留她[/FONT]/[FONT=宋体]他的信息那是别人的品德,你如何鉴别吸收信息那是你自己的责任和你自己的能力。 我之所以在上文中建议你找“中国人面孔”,也是因为信息的施者与同是中国人的你有着相似的文化和背景。但我并没有说你不要找老外,如果你认为可以,老外的建议也许更让你开拓思维。

最后,祝你好运!顺祝新春快乐,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FONT]

jmouse : 2010-02-25#16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先留印 慢慢读

donoo1 : 2010-02-27#16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向前辈致敬.

tiyn : 2010-03-01#16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学习了,谢谢lz

潜伏 : 2010-03-01#16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

go888 : 2010-03-01#16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贴,收藏

明日会更好 : 2010-03-01#16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好,很受用

民工加拿大 : 2010-03-03#17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有一定的可读性,不过还不算很全面。大家就凑合着看吧,能写出全面文章的人是不回出现在这里的。因为他们的时间会很贵。来这里的,和我们一样,便宜。

chonba : 2010-03-03#17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A full Elevation Polish Collection. Every collection essie nail polish that I’ve put out in one single swoop. This set includes oldie but goodies rarely seen. Nya, Aurora, and an updated Ama Dablam for a total of 100 bottles of Elevation Polish.

p90x schedule might be defined as the most up-to-date big achievement inside the conditioning market place. You’ll probably understand just why is this when you observe the benefits of the ninety days plan that has been completed by people.


I'm a personal trainer and still couldn't tone up in certain areas until I started taking classes at the bar method!

千秋 : 2010-03-03#17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感动,谢谢楼主~!坚定了我移民加拿大的信心,一分耕耘一份回报,就图这句话~!

水中梦 : 2010-03-09#17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学习

紫睫 : 2010-03-10#17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有空慢慢读,谢谢转发。

虹虹123 : 2010-03-11#17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不错,留个脚印!

雨龙妈 : 2010-03-11#17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顶!

terror79 : 2010-03-16#17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非常感谢转贴的tz和作者

monk620 : 2010-03-16#17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严谨,热心。收藏

terror79 : 2010-03-22#17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猪鼻前辈的热心帮助和建议,谢谢

jetfree.qin : 2010-03-22#18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好,记号,谢谢楼主

rushan : 2010-04-04#18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

莎0002 : 2010-04-13#18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是一位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尚在迷茫彷徨的新移民一点启迪和帮助。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FONT]!

莎0002 : 2010-04-13#18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是一位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尚在迷茫彷徨的新移民一点启迪和帮助。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FONT]!

到处乱走的鱼 : 2010-04-25#18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确实是好贴,对于大家找好专业工作都有借鉴作用。

tianyan : 2010-05-02#18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作者太强了,谢谢你的好文章共享出来

xjbell : 2010-05-03#18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good

jiadongwei : 2010-05-04#18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刚来,学习下

cavabien : 2010-05-04#18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看

Leamington : 2010-05-05#18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位同胞太牛了。。。

Susanmontreal : 2010-05-30#19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过段时间就会来看看,受益非浅

北落师门 : 2010-05-30#19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哇,超有用。

justinian : 2010-05-30#19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好的转帖。 学习了。

五斗米 : 2010-05-30#19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收藏!!!!!!!!!

maggiexu001 : 2010-06-21#19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真诚的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给那些尚在旁徨迷茫的新移民一些启迪和帮助。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sinoquebec.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
[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

谢谢:wdb17:

汉中米皮哥哥 : 2010-06-21#19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强帖 力顶楼主

午后阳光 : 2010-08-10#19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very good

壮壮妈 : 2011-06-01#19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人好贴。感谢分享。

joblinkca : 2011-06-01#19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完全同意。

请帖留名。

david3709 : 2011-06-01#19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很好。
自从注册了家园网,发表了一些见解(只是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想法而已),不成想被讲“五毛”。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历和想法,讲出来不符合某些人的认知,就讲“五毛”。唉。
所以以后很少上家园网。但是看到帖子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十分佩服,所以找半天密码终于登陆上,回复这个帖子。
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
跟楼主有一个相同的座右铭: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十分欣赏迈克尔乔丹的传奇人生。
I can accept failure, everyone fails at something. 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I'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 and that is why I succeed.

proman : 2011-06-02#20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故帖重读,感慨,那是我在国内,正在打算办移民,现在来加拿大四年了。几分辛苦几分甜。

emlnx : 2011-06-08#20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joblinkca : 2011-06-08#20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贴。

前人的经验,后人少走弯路啊。

amadis2010 : 2011-06-10#20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贴,慢慢看。。

51sucess : 2011-06-14#20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学习学习

waiven : 2011-06-20#20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up

lkkkkk : 2011-07-07#20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再次拜读,依然振奋

哈娃歌恰 : 2011-07-11#20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帖,加精,收藏

红色蔷薇 : 2011-07-12#20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印儿,仔细阅读!

Hill3 : 2011-08-01#20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whether we are going to Canada or not, this spirit is priceless!

ongaku : 2011-08-06#21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接着读!

hkspringer : 2011-08-09#21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慢慢学习!

libochi : 2011-08-12#21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期待楼主再回来坐坐。。。。

天上的精灵 : 2011-08-12#21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一下

Mayeye : 2011-09-10#21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留名,感觉楼主是在用中国人的传统勤奋和拼搏精神在加拿大混。励志,但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mezzo : 2011-09-10#21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wdb5:gfghhh

javavsnet : 2011-09-12#21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写的太好了!

momofst : 2011-09-26#21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不容易,唉

涡阳吧

xiaoshan : 2011-09-28#21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

joblinkca : 2012-01-19#21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up again!

luf_7_6 : 2012-01-20#22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

ongaku : 2012-02-09#22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恩,很有意义的经验之谈

猪鼻插葱 : 2012-03-06#22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的续篇已发表

差点忘了,提醒一下碰巧来到这里的网友,我今年一月份刚刚发了一个新帖: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532057
旧帖是我2001年到2009年的总结,新帖是我2009~2012的总结,也就是最近三年。
如果你喜欢我的帖子的话,欢迎前去阅读指导。谢谢!

猪鼻插葱 : 2012-03-06#22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哦,对了,我还有另外一篇“关于如何挑选专业、护士、及半医疗专业之我见”,虽然没有上两篇帖子受欢迎,但是希望对求学的人有帮助。谢谢!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80216

llxnum1 : 2012-03-10#22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获益良多!太感谢了

zttz : 2012-04-16#22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真是工作狂啊

Elinor : 2012-05-07#22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厉害厉害

tutusun : 2012-05-15#22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贴必须收藏了~
:wdb45::wdb45::wdb45::wdb45::wdb45:

helenbaby : 2012-05-29#22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先收藏先~

skiffin : 2012-05-30#22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真的很感谢楼主的分享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 我还思索着要不要移民加拿大
楼主给了我无比的信心、

jamestang97 : 2012-07-06#23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

playaroundtoCanada : 2012-07-06#23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赞赞赞

jamestang97 : 2012-07-07#23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牛人

醒之外 : 2012-07-26#23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wdb17:

AutoCat : 2012-08-11#23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葱葱

fyhfiona : 2012-09-02#23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登陆前5个多月看过这贴,今天再读,还是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carrorbear : 2012-09-12#236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wdb17:

cindyy : 2013-01-27#237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inspiring!!! Thank you!

暖洋洋2010 : 2013-02-16#238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portia521 : 2013-02-18#239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 一下 然后仔细的看

colorful day : 2013-04-19#240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真棒,下次我好好看完,今天立贴为证 !

宣武芊芊 : 2013-07-21#241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好贴

snowflake2012 : 2013-07-30#242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mark.

大傻子 : 2013-07-31#243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今天偶然看到楼主的帖子,真好!九头鸟太厉害了。我们是老乡,我是武汉的。我非常关心楼主是何方法弄到协会会员的名单的,我也想如此这般。如果楼主不便说也无妨,我已经受益匪浅了。不过最好还是能给我发个悄悄话,秘传机宜。谢谢了老乡!

imatvancouver : 2013-08-01#244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这是一位令人非常敬佩的前辈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尚在迷茫彷徨的新移民一点启迪和帮助。

http://www..com/bbs/showthread.php?t=675926
http://www..com/bbs/showthread.php?t=679898
[FONT=宋体]来加拿大8[FONT=宋体]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FONT][FONT=宋体]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了,四前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FONT]12[FONT=宋体]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碰到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还是在今年初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FONT]5k USD[FONT=宋体]。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FONT]8[FONT=宋体]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FONT]
[FONT=宋体]我先总结性的说一下,然后加上我的一些经验细述每一条规则。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此页顶部的全文链接,然后再点击你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的阅读。[/FONT](对不起,下面的链接好像用不了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FONT=宋体]以下就是一些在北美的游戏规则[/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才开始。[/FONT]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FONT]
1. [FONT=宋体]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FONT]

[FONT=宋体]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FONT]
----[FONT=宋体]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FONT][FONT=宋体],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FONT]
----[FONT=宋体]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FONT]
----[FONT=宋体]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FONT]
2. [FONT=宋体]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FONT]

[FONT=宋体]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你,他们认为过了[/FONT]18[FONT=宋体]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业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FONT]
[FONT=宋体]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FONT]labour[FONT=宋体]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FONT]
[FONT=宋体]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辈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选择读书的话,到底是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FONT]
[FONT=宋体]这边读[/FONT]training[FONT=宋体]大多数[/FONT]program 90%[FONT=宋体]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家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而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FONT]training[FONT=宋体]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FONT]$14/hr[FONT=宋体]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两个[/FONT]$16/hr[FONT=宋体]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中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FONT]3[FONT=宋体]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了,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FONT]
[FONT=宋体]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的机会,读研究生[/FONT]2[FONT=宋体]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FONT]
3. [FONT=宋体]想办法读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FONT]

[FONT=宋体]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场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个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FONT]
[FONT=宋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是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FONT]4[FONT=宋体]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FONT]
[FONT=宋体]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FONT]8[FONT=宋体]年前去[/FONT]Corcordia[FONT=宋体]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凭,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远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的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FONT]
[FONT=宋体]这里需要用一点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FONT]no, no, no, [FONT=宋体]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FONT]let me tell you why, [FONT=宋体]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FONT]/[FONT=宋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都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写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FONT]regularions, [FONT=宋体]别错过了[/FONT]deadline[FONT=宋体]。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学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FONT]
[FONT=宋体]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个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FONT]? [FONT=宋体]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FONT]GPA[FONT=宋体]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相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别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我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FONT]GPA[FONT=宋体]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FONT]
[FONT=宋体]有在中国的几年专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FONT](GPA[FONT=宋体]别太低了[/FONT])[FONT=宋体],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FONT]
4. Job hunting[FONT=宋体]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FONT]

[FONT=宋体]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FONT]4[FONT=宋体]年甚至[/FONT]5[FONT=宋体]年,会计专业[/FONT]2[FONT=宋体]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4.9[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在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7.6[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FONT]11.5[FONT=宋体]万,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FONT]3.4[FONT=宋体]万[/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平均[/FONT]5.5[FONT=宋体]万,[/FONT]top 10%[FONT=宋体]可以挣到[/FONT]9.4[FONT=宋体]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FONT]2.1[FONT=宋体]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15.6[FONT=宋体]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FONT]28.2[FONT=宋体]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报。[/FONT]
[FONT=宋体]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FONT]”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FONT=宋体]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尽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显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FONT]
[FONT=宋体]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你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FONT]90%[FONT=宋体]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你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文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专业的。[/FONT]
5. [FONT=宋体]如果能进入[/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FONT]internship.

[FONT=宋体]重复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FONT]co-op[FONT=宋体]专业就应运而生。[/FONT]Co-op[FONT=宋体]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专业。例如[/FONT]Condordia[FONT=宋体]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也有非[/FONT]co-op[FONT=宋体]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有[/FONT]co-op[FONT=宋体]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FONT]
[FONT=宋体]当然,进了[/FONT]co-op[FONT=宋体]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FONT]co-op[FONT=宋体]只是学校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参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FONT]10[FONT=宋体]点。[/FONT]
6. [FONT=宋体]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FONT]

[FONT=宋体]前文已说,北美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学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FONT]Concordia[FONT=宋体]和[/FONT]McGill[FONT=宋体]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FONT]job hunting[FONT=宋体]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工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FONT]
[FONT=宋体]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然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FONT]personal statement. [FONT=宋体]我当时就让一个[/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专业辅导人员帮我修改了两次[/FONT]personal statement[FONT=宋体],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ONT]funding[FONT=宋体]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FONT]
7. [FONT=宋体]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FONT]

[FONT=宋体]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FONT]8[FONT=宋体]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FONT]
[FONT=宋体]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已经找工作[/FONT]12[FONT=宋体]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FONT]
[FONT=宋体]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FONT]I am graduating [FONT=宋体]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用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FONT]…,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FONT=宋体]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回答,[/FONT]google[FONT=宋体]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FONT]Career Placement Center[FONT=宋体]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FONT]
8. [FONT=宋体]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万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FONT]part time[FONT=宋体]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FONT]

[FONT=宋体]就像前文所说,不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你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FONT]
[FONT=宋体]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如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说,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FONT]
[FONT=宋体]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FONT]1%[FONT=宋体],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FONT]15%[FONT=宋体]。所以美国的失业率从[/FONT]4%[FONT=宋体]上升到[/FONT]7%[FONT=宋体],基本上可以预测[/FONT]45%[FONT=宋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FONT]8[FONT=宋体]”(保证[/FONT]8%[FONT=宋体]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把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FONT]
[FONT=宋体]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里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FONT]4[FONT=宋体]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FONT]
9. [FONT=宋体]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FONT]

[FONT=宋体]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时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对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来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做法是,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FONT]Office of Disabilities[FONT=宋体]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但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FONT]
10. [FONT=宋体]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FONT]

[FONT=宋体]幸好当时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时,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FONT]
[FONT=宋体]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FONT]50[FONT=宋体]多个人,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FONT]
[FONT=宋体]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不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FONT]A+[FONT=宋体],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FONT]50[FONT=宋体]几个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的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国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FONT]email[FONT=宋体]联系。[/FONT]
[FONT=宋体]后来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FONT]McGill[FONT=宋体]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FONT]special student, [FONT=宋体]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力,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来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FONT]17[FONT=宋体]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FONT]10[FONT=宋体]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FONT]7[FONT=宋体]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FONT]McGill[FONT=宋体]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脚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FONT]9[FONT=宋体]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我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FONT]
11. [FONT=宋体]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FONT]

[FONT=宋体]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FONT]
[FONT=宋体]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的毕业总[/FONT]GPA[FONT=宋体]是[/FONT]3.68[FONT=宋体],大约是[/FONT]top 5%[FONT=宋体]吧。虽然申请[/FONT]McGill[FONT=宋体]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们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和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作底,我想[/FONT]McGill[FONT=宋体]连做[/FONT]special student[FONT=宋体]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FONT]
[FONT=宋体]第二个例子,我在[/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时,试过一个学期选[/FONT]6[FONT=宋体]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FONT]5[FONT=宋体]个[/FONT]A+[FONT=宋体],一个[/FONT]A-[FONT=宋体],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FONT]McGill[FONT=宋体]推荐我的实力。[/FONT]
[FONT=宋体]第三,在[/FONT]McGill[FONT=宋体]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FONT]
[FONT=宋体]此外,我做[/FONT]programmer[FONT=宋体]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FONT]McGill[FONT=宋体]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FONT]600[FONT=宋体]余次,并获得[/FONT]McGill[FONT=宋体]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FONT]
[FONT=宋体]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你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FONT]
12. [FONT=宋体]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FONT]

[FONT=宋体]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FONT]offer[FONT=宋体]的话。那么我的另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FONT]6000[FONT=宋体]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FONT]500[FONT=宋体]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FONT]500[FONT=宋体]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FONT]email[FONT=宋体],简短的[/FONT]email[FONT=宋体]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FONT]20[FONT=宋体]多人回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这[/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曾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FONT]
[FONT=宋体]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FONT]email[FONT=宋体]的[/FONT]500[FONT=宋体]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电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FONT]offer[FONT=宋体]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打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FONT]
[FONT=宋体]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后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励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FONT]Offer.
13[FONT=宋体].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很值钱。[/FONT]

[FONT=宋体]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FONT]Monster[FONT=宋体]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了[/FONT]Resume[FONT=宋体]。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面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FONT]Monster[FONT=宋体]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试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FONT]Monster[FONT=宋体]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FONT]Monster[FONT=宋体]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FONT]3[FONT=宋体]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还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FONT]
14. [FONT=宋体]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锲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FONT]

[FONT=宋体]我是一直相信:人的[/FONT]IQ[FONT=宋体]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FONT]11[FONT=宋体]点所说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你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FONT]IQ[FONT=宋体]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FONT]
[FONT=宋体]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挡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NT]focus[FONT=宋体]我自己。[/FONT]
[FONT=宋体]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FONT]4[FONT=宋体]年前我从[/FONT]Concordia[FONT=宋体]大学以[/FONT]3.68[FONT=宋体]的[/FONT]GPA[FONT=宋体]毕业,可是正好碰上[/FONT]911[FONT=宋体]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FONT]12[FONT=宋体]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在打[/FONT]Labour[FONT=宋体]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生,也终于走出了阴霾。[/FONT]
FYI[FONT=宋体],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FONT]60[FONT=宋体]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成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FONT]Quebec[FONT=宋体]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FONT]

[FONT=宋体]籍此机会,很想感谢我太太、女儿、母亲、哥哥、妹妹、同学、挚友、和老师在我来加八年中的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爱他们。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也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他们无私的帮助过我,我只有无私的帮助别人来以示感谢。我哥哥和嫂子养了[/FONT]14[FONT=宋体]个福建的孤儿,每月给他们每人寄[/FONT]200[FONT=宋体]人民币,在帮助别人这方面,我还得努力向他们靠齐。每次在新闻中看见中国的那些慈善富豪的善举,就觉得自己渺小无比,只能权且阿[/FONT]Q[FONT=宋体]一下自己:没有滴水,何以成江河?[/FONT]
[FONT=宋体]此文没有任何版权,如果喜欢,请广为传播,那是对我撰写此文最大的感谢。如果是石头和臭鸡蛋,也请多多扔、用力扔,只是我恐怕没时间看和回复,还请海涵。[/FONT] [/FONT]

M

Rachel_1020 : 2013-12-19#245
回复: 转贴:“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献给想立足的中国同胞”

感谢楼主分享,正在起步选择的时候,看到很有启发。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