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words and stories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35396/

harvey66 : 2005-11-30#1
From chinadaily.com.cn

[size=+1]Bellwether[/size]



“领头羊”这个词在报刊杂志中常常见到,用来比喻“领头人、楷模”,英语中有个对应的说法,就是bellwether。

Bellwether是个复合词,wether的意思是“阉割的羊”,在古英语中则指“公羊”。牧羊人在放羊时习惯选一只能服众的公羊,并在它的脖子上系个领当(bell),由它在羊群前面带队,这只系铃的公羊就叫做bellwether。

有趣的是,在从前,如果说某人是bellwether,就等于说他是个“小丑或傻子”。而今天,bellwether则更多的用于褒义,比喻处于领头地位的人或物,也用于贬义,如“群泯之首”。

Bellwether引申为“领头人”的用法最早在15世纪出现。

举个例子:

Paris remains the bellwether of fashion industry.(在服装行业,巴黎仍然保持着领头羊的地位。)

sunyu : 2005-11-30#2
Thanks and Pls. GO ON

luckyluo : 2005-11-30#3
good

harvey66 : 2005-12-01#4
[size=+1]Dog and pony show[/size]



节日期间,很多商家会在购物中心地带弄个热闹的表演,每每此时,围观的人还真不少。这个表演在英语中被称作dog and pony show。

Dog and pony show是个美国俚语,并非指真正的狗戏或马戏,而是比喻那些外表很炫、场面热闹、却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盛大表演或演示”,商家常出此招以造声势,吸引人注意,达到宣传和推销产品的目的。

Dog and pony show的这一用法最早在1957年出现在报刊杂志中,但若要追根朔源,还得回到20世纪早期,那时,dog and pony show 是对小马戏团的马戏或狂欢节的蔑称。当时小城镇的狂欢节上没有大象和老虎等“重量级”动物的助阵,而只有一些狗戏和马戏上场应对,索然无味,丝毫没有狂欢的意思。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狂欢节称为dog and pony show,以示嘲笑。

直到一战时期,dog and pony show一直被用来比喻“缺乏实质内容的盛大表演”。Dog and pony show 还是个商务术语,指"商业陈述或演示",可解释为presentation。

举个例子:

My company asked me to do a dog and pony show about the new product in the exhibition next month.(公司让我下个月在博览会上做一个新产品的展示。)

harvey66 : 2005-12-02#5
[size=+1]Dimple[/size]



女孩的脸上如果有对酒窝,倒是平添了几分俏皮和可爱。“酒窝”在英语中叫dimple,所以,你要赞美人家有酒窝时,就可以说,You've got a cute dimple in your cheek. 那么这个好听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呢?

Dimple源于古代高地德语中tumphilo一词,意思是“漩涡”。Dimple最早在英语中使用是在13世纪前后,当时指的是“小凹洞”,直到14世纪,人们发现有的人的脸颊两侧有和“小凹洞”形状相似的东西,于是就将它取名为dimple。

高尔夫球上的小凹洞也是用dimple来表达的,此外,和dimple一字之差的pimple却让人郁闷了点,那就是“青春痘”。

harvey66 : 2005-12-02#6
in stead of dimples in my cheek, i've got many pimples on my face.

sunyu : 2005-12-02#7
又发现个好贴,顶!

sunjack : 2005-12-03#8
Continue and put on the top

harvey66 : 2005-12-03#9
[size=+1]Swan song[/size]



今天,人们常用swan song来比喻画家、诗人、作家、音乐家等最后的作品或是最后一次演出,“天鹅之绝唱”的比喻用在这里十分恰当,而下面这个swan song的传说也不乏几分悲壮。

天鹅虽然天生丽质,姿态优美,却不会唱歌。而根据西方古代传说,天鹅是侍奉诗和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天鹅临死时,会唱出美妙的歌声,天鹅一生中这唯一的一次歌唱就被人们称为swan song。天鹅唱着悦耳的歌,一边唱着,一边就回到了阿波罗身边,想必它是在用歌声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Swan song直到1831年才出现在书报杂志中,虽然现实中天鹅从未唱过歌,但是用swan song比喻“最后的作品”已广为流传。

举个例子:

This book is believed to he his swan song.(这本书被公认为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sunyu : 2005-12-04#10
interesting!

harvey66 : 2005-12-04#11
sunyu 说:
interesting!
thank you for your post

harvey66 : 2005-12-04#12
[size=+1]Lukewarm[/size]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warm前面多了个luke就变成了“不冷不热”了。这个luke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luke来源于中古英语中的lew一词,意思是“温暖的”,而lew又源自古代英语中的hloew,也是“温暖”的意思。再向前追溯,hleow从拉丁语的calor而来,表示“热”。

看来,lukewarm本来应该解释为warm-warm,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不冷不热的;不热情的”。

举两个例子:

He hates lukewarm coffee.(他不喜欢喝温热的咖啡。)

The government gives only a lukewarm support to this cultural event.(政府对这次文化活动的支持不够积极。)

harvey66 : 2005-12-04#13
The "english world" on this forum is always lukewarm, but i like it because I can practice my english here.

卉樱果 : 2005-12-05#14
lukewarm is better than cold

:wdb20:
harvey66 说:
The "english world" on this forum is always lukewarm, but i like it because I can practice my english here.

harvey66 : 2005-12-05#15
[size=+1]Outlandish[/size]



Outlandish 这个词一看就有点“异乡风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这个词的构成来看,“国土之外的”,那不就是“外国的”吗?好记又好懂。

Outlandish的应该是从日尔曼语系中而来,它最早出现在古英语中,表示“外来的”。直到16世纪,outlandish又可以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有外国风味的”。之后,outlandish的意思更为丰满,可用来指“奇异的;古怪的”,也许“从外国来的”事物总是让人觉得奇怪吧!今天,人们也用outlandish来形容“放纵的,过分的”。

举个例子:

The outlandish fashion show was really amazing.
这个异国风味十足的服装秀实在是精彩。

卉樱果 : 2005-12-05#16
outlandish
On the first day when I arrived Vancouver, this city did not look as outlandish style.

harvey66 : 2005-12-05#17
I used to live in Qindao, once a colony city, where there are lots of old buildings of outlandish style. And now if my dream comes true, I will go overseas and the "outlandish" will become "inlandish".

sunyu : 2005-12-05#18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young girls like the colthes with outlandish dEsigns today.

Even if the "english world" on this forum is lukewarm at present, but I slao think it will be warmly in a few days.

harvey66 : 2005-12-06#19
[size=+1]Heyday[/size]



说到“全盛时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prime time,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更加地道,就是heyday。Heyday 中有一个hey,这让我们不禁产生联想:这个词最初是不是和感叹词有关?

确实如此。Heyday 一词源于古代日耳曼语heida,heida是个感叹词,和英语中的hurrah类似,也就是“好哇!”、“好!”的欢呼声。在16世纪的英国,人们常用hey或heyda来表达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后来,heyda被用来指代“庆典时分”,而其中的da则渐渐被英语中的day所取代,便形成了今天的heyday。

举两个例子:

The Coca-Cola organization is stuck in a mindset formed during its heyday in the 1980s and 1990s.(可口可乐公司目前还固守着它在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全盛时期形成的思维模式。)

The aging athlete's heyday is over.(这个老运动员的鼎盛时期结束了。)

此外,heyday还可表示“青春期”。

harvey66 : 2005-12-06#20
I think Tang dynasty is China's heyday in history, when could we come back to that?

卉樱果 : 2005-12-07#21
My heyday on business was ended, followed by a peace and relax retirement life.

Please correct my words if you find any error. I will add you credit.

harvey66 : 2005-12-07#22
卉樱果 说:
My heyday on business was ended, followed by a peace and relax retirement life.

Please correct my words if you find any error. I will add you credit.

and which days do you prefer?

harvey66 : 2005-12-07#23
[size=+1]Top-notch[/size]



top-notch这个词在报刊杂志中经常见到,意思是“拔尖的,一流的”。大家都知道top是最高的意思,notch可解释为“刻痕”,那么top-notch中的这个“刻痕”究竟从何而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1848年前后,top-notch就开始有了“一流的,最好的”的意思,它的来源和体育比赛有关。据说,当时在某项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们的成绩是通过上移刻度板上的记号来记录的,刻度板就是notched board。记号第一个到达刻度板顶端(top notch)的运动员成绩最好,也就是比赛的冠军。之后,top notch 就被引申成了“高手”之意,常连写为top-notch。

例如:His performance was top-notch.(他的表演堪称一流。)

而另一个词top drawer则表示“一流的人或事物”,top drawer的本意是卧室梳妆台的第一个抽屉,用来存放珠宝等贵重物品。最初,top drawer被引申为"地位很高的人;社会上层人物",但是今天top drawer则常常用来指代某类物品或服务中最好的那一个。

harvey66 : 2005-12-07#24
Am I ritht ?

If you are in top drawer in the socity in China, you should not immigrate abroad;
If you want to have top-notch performance, you have to.

corrections are wellcome to my post too!

卉樱果 : 2005-12-07#25
heyday without stress, relax day with high paid,

then it would be terrific ~
harvey66 说:
and which days do you prefer?

卉樱果 : 2005-12-07#26
from when have things changed? the top-notch choice of living abroad is an old story

:wdb23: :wdb23:
harvey66 说:
If you are in top drawer in the socity in China, you should not immigrate abroad;
If you want to have top-notch performance, you have to.

corrections are wellcome to my post too!

harvey66 : 2005-12-08#27
卉樱果 说:
then it would be terrific ~

I know such a place called utopia.

sunyu : 2005-12-08#28
Wish the Chinese people whom immigrated to Canada will all be top-notch.

harvey66 : 2005-12-08#29
[size=+1]The game is not worth the candle[/size]



知道"得不偿失"的英文怎么说吗?就是The game is not worth the candle。 这句话从法国谚语翻译而来,于17世纪晚期开始在英语中使用。Game 和candle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The game is not worth the candle的说法来源于"纸牌赌博"。我们都知道,17世纪的英国虽然景象繁荣,但是到了晚上,到处漆黑一片。人们只能用蜡烛和煤油灯来照明。虽然蜡烛在今天十分廉价,但是那时一根小小的蜡烛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

比如,和朋友在家里玩牌,挑"灯"夜战,自己却输了。主人非但没有赢钱,反而浪费了一根蜡烛,当然是"得不偿失"了。

之后,the game is not worth the candle的说法迅速传开,用来比喻"某事不值得做,得不偿失"。而它的肯定形式the game is worth the candle也开始被人们使用,表示"值得一做"。

说到the game is not worth the candle,顺便提一下另一个与"蜡烛"有关的词组 can't hold a candle to,意思是"远逊于,不能与…相比"。

harvey66 : 2005-12-08#30
Somebody intends to have a "negotiated marriage" in order to be an eligible immigration applicant. Is the game worth the candle?

harvey66 : 2005-12-09#31
[size=+1]Cloud nine[/size]



从来不会想到"无比幸福"的状态可以说成on cloud nine。Cloud nine,"9号云",怎么和"狂喜、高兴"联系起来的呢?这背后可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据说,cloud nine 是美国气象服务中的一个术语。在气象服务中,各种不同的云系都有各自的数字代号,如,1号云系、2号云系。那么9号云系是哪种云呢?9号云系是一种叫做"积雨云"的特定代号。而"积雨云"的位置最高,因此,cloud nine就成了"处在世界顶峰"的形象代名词,用来形容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和现在十分流行的"High"差不多。

来看一个例子:He was on cloud nine after winning the marathon.(他赢了马拉松比赛之后,极度兴奋。)

harvey66 : 2005-12-09#32
When the two astronauts came into space by "shenzhou Ⅵ", many Chinese were on cloud nine.

harvey66 : 2005-12-10#33
[size=+1]Marmalade[/size]



Marmalade这个单词你一定不陌生吧,对了,是果酱,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很不错。你知道这个单词的来历吗?

现在,当我们说起果酱的时候,我们通常马上会想到桔子酱。其实,最早的果酱是用温柏果打碎搅拌而成的。温柏果是温柏的果实,产于西亚,它的花洁白无暇,果实非常坚硬,吃起来有点酸酸的,有点像橙又有点像梨。

有关marmalade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她什么也吃不下,除了一种由煮熟的橙、温柏果和其他水果混合而成的粘稠状食物。玛丽女王身边的仆人把女王的要求传到了厨房,其中她用法语说了这样一句话:Marie was feeling malade.意思就是玛丽女王身体不适。Malade意思是“疾病,不适”。Marie和malade连在一起就成了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marmalade

harvey66 : 2005-12-10#34
I like marmalade, but I didnt konw the word until today.

harvey66 : 2005-12-11#35
[size=+1]Call someone on the carpet[/size]



这个短语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把某人叫到地毯上”。据说,在20世纪初,每当某人被传讯到铺有地毯的上级领导的办公室时,被传讯的人往往会被上级狠狠地批评一顿。所以后来人们就将这个短语比作“谴责、批评某人”。还有人认为这个短语的意思是“把某人叫来让他跪在地毯上”。不管哪个解释更正确,call someone to the carpet都有“谴责或训斥某人”的意思。

Carpet这个单词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它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carpere。Carpere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扯,撕,撕破”,人类可能就是通过把一些凌乱的碎布拼凑起来而发明了现在的地毯。直到15世纪,carpet最常用的意思仍然是桌布或床单,所以,当时on the carpet的意思就和我们现在的on the table的意思一样,指得是“某事被提交考虑,被提到桌面上”。

后来,社会上渐渐开始流行在卧室内铺地毯,而当时,只是有钱人才能享受花花绿绿的地毯,穷人家仍然家徒四壁。所以,地毯也成了有钱人身份的象征。后来,on the carpet渐渐演变为现在的意思。

来看一个例句:

He was called on the carpet last week for being late to work three times.
上星期,他由于迟到三次而受到批评。

harvey66 : 2005-12-11#36
In order not to be called on the carpet, I have to be walking on the eggshell at work.

harvey66 : 2005-12-12#37
[size=+1]Indian giver[/size]



有一种人叫Indian giver,字面上解释为“印第安送礼者”,指的就是那些“给人送礼而指望别人还礼的人”或者“送礼又往回要的人”。

Indian giver的用法要追溯到19世纪早期,最初是用来指那些送给别人礼物,又希望能得到更贵重的“还礼”的人。而在当时,“送礼必须还礼”是某些印第安部落的风俗。

之后,Indian 逐渐成为“虚假的”代名词,Indian giver就被用来指“假礼物”,也就是"对方回送的礼物"。

值得怀疑的是, Indian giver不是从印第安人那而来,而是19世纪的欧洲殖民者们,为了掩饰自己的贪婪和虚伪,他们编出Indian giver的说法,让印第安人做了“替罪羊”。

来看例句:Toby may have given you these books, but don't start celebrating yet. He's famous for being an Indian giver.(托比可能把这几本书送给你了,但是不要高兴的太早。他送东西又往回要,是出了名的。)

harvey66 : 2005-12-12#38
I dowmloaded a wonderful software from the web which integrate the operating system and many often used tools. But I soon learned that the author is an indian giver in fact. He put a Trojan horse in it.

harvey66 : 2005-12-13#39
[size=+1]Mind your P's and Q's[/size]



你知道Mind your P's and Q's的来历吗?它的意思是be careful, behave yourself,也就是"小心、谨慎"。从17世纪晚期开始,Mind your P's and Q's被广泛使用,关于它的故事有很多。

其中一种说法和酒店有关。当时,在英国的一些酒吧里有两种盛酒器具:品脱和夸脱。品脱大,夸脱小;为了在客人们结账的时候不出差错,酒店侍者必须在酒店的小黑板上记下客人们用的到底是哪种容器,P代表pints,Q代表qauts。因此,酒店老板也不断的提醒他们:注意你们的品脱和夸脱。

另一种说法从课堂上来。小学生在拼写p和q时总是容易将它们混淆。P反着写就成了q,而q反过来写又变成了p。这两个字母不但顺序相邻,而且拼写相似,难怪老师要说Mind your P's and Q's。

再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这种说法中P指的是pea cloth,一种粗呢布料;Q代表queue,指的是"(朝臣或水手们的)辫子"。年轻的贵族们总被提醒不要将假发上的粉末弄到粗呢夹克上;另一种解释是:水手们刚上船时,有一个惯例,就是将他们的辫子放在焦油里蘸一蘸,不过要小心把油弄到粗呢夹克上。

听完了这些故事,你也明白mind your P's and Q's的意思了吧?造个句子:She told her son to mind his P's and Q's at the banquet。(她让儿子在宴会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harvey66 : 2005-12-13#40
What with being nailed misprsenting in your application forms, mind your P's and Q's when you apply to the CIC for a Canadian permenant resident.

harvey66 : 2005-12-14#41
[size=+1]Give the mitten[/size]



大家都知道mitten 常见的意思是“连指手套”,可要是把give (someone) the mitten当成“给某人手套”就大错特错了,搞不好还要闹笑话。

Give the mitten的确切含义是“拒绝异性的求爱”。此外,它还可以指“解雇、开除”,这个用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期,它的形成跟两个词有关,即mitten和mittimus。

Mitten指“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的手套”,来自古法语中的mitaine,mitaine又源于mite这个词。Mite在那时是小猫的昵称,猫的爪子和mitten所指的“连指手套”的模样相仿。这大概就是mitten用来表示拳头、拳击手套等事物的原因。

而拉丁语中的mittimus意思是“法院转移案卷的命令”。to get one's mittimus在口语中常用来表示“被解雇”的意思。

由于mitten和mittimus拼写相似,久而久之,give someone the mittimus写成give someone the mitten了。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14#42
What with I am stuck on her, I cant give her the mitten.

harvey66 : 2005-12-15#43
[size=+1]Dutch treat[/size]



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常会提到“AA制”。也就是说大家一起到饭馆去,聚在一起吃饭,但是各付各的钱。这在英文里叫做:Dutch treat。

Dutch treat翻译成中文就是“荷兰式的请客”,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人请客。因为Dutch treat是各付各的钱。既然不是荷兰人请客,那么Dutch treat和荷兰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故事得从17世纪说起。我们都知道,17世纪的英国和荷兰都在试图建立各自的世界性帝国,为此,两国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关系异常紧张。为了发泄对对方的不满情绪,两国各自发明出了各种说法来侮辱对方。Dutch treat就是其中之一。

Dutch treat的本意是“便宜的、不值钱的”,而如今Dutch treat已失去了其最初的感情色彩,成为“各付己帐”的固定说法,我们也常简单的说成go Dutch。

其他的一些说法包括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Dutch headache(宿醉不归)、 Do a Dutch(自杀)等等都出自英国人“反荷兰用语”的发明。

那么这些“反荷兰用语”为什么又在美国流行开来呢?原来,美国人为了表达对德国移民的不满,就将英国人发明的这些用语借用过来,可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这里的Dutch可不是他们想要的Deutsch(德国)。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15#44
We rarely go dutch here, while dutch treat is popular in west countries.

harvey66 : 2005-12-17#45
[size=+1]Sundae[/size]



记得第一次在肯德基吃“圣代”,就和朋友讨论了一番,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这种加了碎果仁和红樱桃的奶油冰淇淋取名为“圣代”。更蹊跷的是,它的英文名sundae的读音和拼写又和Sunday非常相似,这个“圣代”到底从哪来的呢?

“圣代”的故乡在美国,早在1897年,美国人就吃上了“圣代”冰激凌。据说“圣代”冰激凌是威斯康辛的一个名叫乔治的冰激凌店主发明的,乔治标新立异,把樱桃糖浆浇在冰淇凌上,并放上一颗糖腌樱桃卖给顾客。一开始,这种混合冰激凌只在星期天有卖,后来人们觉得这种冰激凌非常好吃,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乔治就每天向人们供应这种冰激凌。由于这种冰激凌最初是在星期天售卖的,所以店主就给它取名为Sunday。

可星期日是耶酥的安息日(Sabbath),教会认为用这一天作商品名是对神明的亵渎。于是,Sunday只好改称Sundae,一直沿用至今。为了避开禁忌,Sunday冰激凌还曾用过一些其它的名字,如sundi,sondhi。

“圣代”家族的成员不少,有巧克力圣代(chocolate sundae)、菠萝圣代(pineapple sundae)、什锦水果圣代(mixed fruit sundae)等等。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17#46
My son likes to have sundae every time he goes to KFC.

harvey66 : 2005-12-17#47
[size=+1]Egg on one's face[/size]

过生日收到生日礼物一定很开心吧?可打开一看,却发现似曾相识,原来是别人把你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不知道为什么又送给了你,这时送你礼物的人一定尴尬极了。To have egg on one's face 就是用来形容这种“尴尬”的情景的。你一定要问:用“脸上有蛋”表示“尴尬”,究竟有什么来历呢?这里有两种说法。

有语源学家推测,to have egg on one's face的用法与从前的剧院演出有关。如果台上的演员演技太业余,观众们便会毫不留情的向他们扔东西,其中就包括变质的鸡蛋。被弄的“一脸是蛋”的演员当然会尴尬了。

另一种说法更有可能。想象一下,吃完早餐后,嘴边还残留着鸡蛋,就去上班了;还和老板或某个重要人物打了招呼,后来才发现自己脸上有鸡蛋,那个尴尬劲就别提了。因此,用to have egg on one's face来形容“尴尬”再贴切不过了!

例如:If I make a slip during the performance, I'll have egg all over my face(我表演时如果出错,那就尴尬了)。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17#48
I wont feel having eggs all over my face when I make mistakes in learning English.

harvey66 : 2005-12-18#49
[size=+1]It takes two to tango[/size]



正如斗牛代表着西班牙一样,探戈是阿根廷的代名词。探戈是上流社会的色情面具,也是下层社会的欲望释放。男人的粗犷奔放,女人的妖冶放荡,形成了探戈舞的极大张力。最初的探戈被当作是交谊舞中的另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后来,几经变化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说到这个和探戈有关的短语,不得不提起上世纪50年代一首由阿尔·霍夫曼和迪克·曼宁创作、珀尔·贝利演唱的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Takes Two to Tango》,尽管这首歌早已被人们遗忘,但这个短语从此流传下来。它的意思是:探戈舞得两个人跳,也就是两者要共同为所做的事负责。和我们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意思非常相近,表达同样意思的短语还有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来看一个例句:

She says he led her astray, but it takes two to tango.(她说是他把她引入歧途,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责任。)

(中国日报网站 薛晓文编译)

harvey66 : 2005-12-18#50
It takes two to tango, so both of you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ies.

harvey66 : 2005-12-19#51
[size=+1]Eggnog[/size]



Christmas,圣诞节,一个原本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如今世界各地都在庆祝着,除了吃火鸡大餐外,西方人的圣诞节,也一定要有蛋酒(eggnog)来助兴。

Eggnog是圣诞节最具代表性的饮品,由鸡蛋、牛奶和朗姆酒调制而成。据说,在当时的美洲殖民地,朗姆酒(rum)通常被称为grog,而nog 则源于noggin一词,是一种由木头雕成的小杯子。这种特别的小杯子在酒馆中常常能见到。

由此看来,eggnog的得名其实很简单,解释一下,就是egg and grog in a noggin(小木杯中的酒和朗姆酒混合饮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蛋酒"了。

据说,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非常喜欢喝“蛋酒”,不过他的"蛋酒"配方可有点与众不同,黑麦威士忌、朗姆酒和葡萄酒调制成的“蛋酒”才是他想要的。

在圣诞节的各大小派对上,作为配搭各式各样传统美食的饮品,必定少不了eggnog,其香甜细滑的口感,加上酒香醇美,在这寒冬节日中喝上一口,足以暖透心窝。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19#52
I hope I can have a taste of eggnog one day when my dream of immigration comes true.

harvey66 : 2005-12-20#53
[size=+1]Christmas[/size]



圣诞节就要到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讲Christmas Day的故事。

Christmas是Christ(基督)和Mass(凯撒)的缩写, 恺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因而又名“耶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到了19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有人说耶稣在夏末秋初诞生,并非12月25日。然而,圣诞节究竟是否耶稣诞辰之日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它就像我们的春节一样,大家相聚一堂,交换礼物,寄圣诞卡,吃火鸡大餐,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一品红,poinsettia)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Christmas stocking),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0#54
Wish my vo a merry christmas and being in a good mood the next year.

harvey66 : 2005-12-22#55
[size=+1]PK[/size]



如果要评选2005年度最热门词汇,PK想必会光荣上榜,这都要归功于今年夏天湖南电视台刮的“超女”风,让PK一词随之家喻户晓。

PK的意思就是选手面对面的单挑独斗,站上PK台,对决双方必将拿出看家本领来,一争高下。 PK有两个渊源,一种说法人为PK来源于网络游戏中玩家之间的对打,是英文player killing的缩写,player killing是一种打斗方式,引申为“单挑”;另一种说法是PK来源于足球比赛中的罚点球,即penalty kick的缩写,PK其实就是点球大战,这一幕往往也是足球运动中最惊心动魄、决定胜负的时刻。

PK这个词虽从游戏和足球领域中出来不久,但是席卷大江南北的 “超女”风将PK理念着实演绎了一番,更是把PK精神注入了千千万万的“粉丝”心中。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2#56
why is PK popular? Maybe it meets human's initial mental need for fight.

harvey66 : 2005-12-23#57
[size=+1]Christmas cracker[/size]



Christmas cracker,圣诞爆竹,是西方人庆祝圣诞时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据说1850年伦敦的一个糖果小贩制作了第一只圣诞拉炮。现在流行的圣诞拉炮是由硬纸制成的一个筒,形状如同一个特别大的水果糖。两人一人拉一头,纸筒断开时发出小小的爆炸声。拿到大头的人获得其中的小礼物,一般包括一顶皇冠状的纸帽子、一个小玩具、一个写着笑话、谜语、或是脑筋急转弯小故事的纸条等。圣诞派对和圣诞大餐后,客人通常都会拉圣诞爆竹。

英国人经常拿圣诞拉炮开玩笑,说其中的笑话一点也不可笑,小礼物既难看又没用。历史上最大的圣诞拉炮长约181英尺,直径11英尺,是1998年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购物中心制作的。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3#58
Until now do I know that Christmas cracker is not a kind of food but a firework.

harvey66 : 2005-12-24#59
[size=+1]Jump the shark[/size]



Jump the shark 指的是“(电视节目等)失去吸引力”。一直很纳闷“失去吸引力”和“鲨鱼”到底有什么关系,直到最近偶然登陆了一个叫做jumptheshark的网站,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原来,jump the shark 是电视剧中“从鲨鱼身上跳过去”的一个情节。故事是这样的:Jumptheshark网站的开办人乔恩·海因在1985年的一天和他的大学室友科诺里讨论电视节目失去吸引力的话题。科诺里提到一个名叫《欢乐时光》的电视剧,据说自从剧中一位男演员滑水时从鲨鱼身上跳过去之后,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便越来越差,不久就被停播了。于是jump the shark的情节被认为是这部连续剧的分水岭。从此以后,这个词组就被用来描述那些流行的连续剧失去魅力。。

1997年乔恩·海因开办了一个网站,将电视剧丧失吸引力的原因分门别类的收录了起来,他的网站就是用jumptheshark命名的。

既然“失去吸引力”是因为“跳过了鲨鱼”,那么“从未跳过”就是“长盛不衰了”,所以,那些永葆吸引力的电视节目就被归入了never jumped的行列。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4#60
In China, immigrating abroad is never jumped, but who can assert when will jump the shark.

harvey66 : 2005-12-24#61
[size=+1]Laughingstock[/size]



你知道laughingstock的意思吗?可不是“会笑的树干”,而是我们常说的“笑柄”,也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嘲笑的人或事”。

Laughingstock最早出现在1533年前后,laughingstock中的laughing和“笑柄”的联系显而易见,但stock和“笑柄”的联系在哪呢?Stock源于古代英语,本意是“树干”,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stock的意义越来越丰富,如,“股票”、“高汤”等等。但这些意义和“树干”之间似乎都没有什么联系。

据推测,laughingstock中的stock应该和它早期所指的“大木块”和“人体躯干”有关,表示“被当作某种行动对象的人或物”。这样看来,laughingstock就是“被嘲笑的对象”,也就是“笑柄”啦!

类似的用法还有pointing-stock和whipping-stock。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4#62
You will never being a laughingstock when you make mistake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harvey66 : 2005-12-25#63
[size=+1]A nose of wax[/size]



汉语中,我们要说一个人“没有主见"”时,常说他"“耳根子软”,你知道英语里是怎么说的吗? 英语中把“耳朵”和“鼻子”错位了,说成a nose of wax。Are you a nose of wax?(你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吗?)

《牛津英语大词典》把a nose of wax解释为a person easily influenced, one of a weak character(无主见的人、易受摆布的人)。早在1532年,这个短语就出现在书面用语中。现在,这个短语不太常用,通常只有在最高法院的称述中才能听到这个短语。

有关 nose的短语还有很多,例如:nose to nose(面对面)、get up one's nose(使某人非常生气)、keep one's nose clean(行为检点,不做违法的事)。

(中国日报网站 薛晓文编译)

sunyu : 2005-12-26#64
来补课了,和你一起坚持!

harvey66 : 2005-12-26#65
sunyu 说:
来补课了,和你一起坚持!
ok,together.

harvey66 : 2005-12-26#66
[size=+1]Upshot [/size]



中文中有“一锤定乾坤”的说法,意思是“结果如何就看这一锤子”了;英语中有个词叫upshot,表示“结果;结局”,其中就有点“一锤定乾坤”的意味。

Upshot 最早出现在1531年,在16世纪的英国,upshot是个射箭用语,本义是射箭比赛中的“最后一射”,也就是“定乾坤”的那一射。之后,upshot很快有了引申义,用来表示“某个过程或某件事情的最后结局”。从19世纪早期起,upshot的比喻义开始被广泛使用。

看一个句子:The upshot of the disagreement was that they broke up the partnership.(争执的结局就是他们解除了合作关系。)

今天,upshot还可作“结论、要点”讲,如:the upshot of these paragraphs(这些段落的要点)。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7#67
Cumshaw



英语中有个词叫cumshaw,意思是“赏钱”,cumshaw的发音为/kQmFC:/ ,听起来和粤语有几分相似,事实上,cumshaw这个词就是从汉语中而来。

Cumshaw 源于厦门方言中的kam-sia,表示“感谢”。Kam-sia在19世纪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以经常听到,发音听上去像是“金梳”。

19世纪,欧洲和美洲的船队来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些欧美人将厦门方言中的kam-sia改编成了英语cumshaw,cumshaw在1839年前后出现在英语中,但是它已失去了最初的“感谢”的意义,而成为一个俚语,表示“赏钱;奖赏”。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9#68
[size=+1]John Doe[/size]



以后看到John Doe时,可别把它当成了一个人名,事实上,John Doe指的是“某个身份不明的人”,也就是“某约翰”,和中国人习惯用的“张三、李四”差不多。

John Doe来自英国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在当时《驱逐法案》的讨论中,虚构了两个人名,一个是John Doe,代表土地所有者;另一个是Richard Roe,是租地的人,他将租来的土地据为己有,而把John Doe赶走了。

可见,John Doe最初就是个虚构的人物。后来,John Doe和Richard Roe被广泛用于诉讼程序中对不知姓名当事人的假设的称呼,John Doe通常指收回不动产诉讼中假设的原告,Richard Roe指被告。因此,John Doe现在常用来指“诉讼程序中不知真实姓名的当事人”,也常指代“某人或普通人”。有趣的是,Doe和Roe都是一种鹿,doe是母鹿,roe是欧洲的一种鹿。

来看个句子:The alarm went out for a John Doe who stole the diamonds from the store.(警察发出命令,搜捕一个从商店里偷盗钻石的家伙。)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卉樱果 : 2005-12-29#69
To find a lover from internet is no longer considered to meet a John Doe

harvey66 : 2005-12-29#70
[size=+1]South paw [/size]



中国人把习惯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英语中可以用left-handed来表示,还有个说法叫south paw,也是“左撇子”的意思。

south paw这个说法从19世纪晚期芝加哥的棒球运动中来。当时,棒球青年队的本垒板(棒球场一角上的一垒,由一块坚硬的橡胶板构成,投手击球时站在此处,跑垒员最后必须触到此垒,才能得分)方向朝东,也就是说,投手如果是“左撇子”,那么他投球的那只胳膊应该是向着南边的(south),而paw可以指“手爪”,和投手戴的手套的形状差不多。

看来,用south paw来指代“左撇子”倒是形象又贴切。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29#71
In my opinion, the south paw is kind of talent.

harvey66 : 2005-12-30#72
[size=+1]dogsbody [/size]



狗年就要到了,狗对主人忠诚又老实,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但不知为什么,和汉语里一样,英语中也总是爱把狗和贬义词联系起来,比如,今天要说的dogsbody指的就是"做苦役的人;打杂的人"。

Dogsbody一词来源于18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当时,水兵们经常吃一种名叫"豌豆布丁"(pease pudding)的食物,这种布丁用煮熟的干豌豆和海鲜饼干混制而成,特别难吃。而水兵们则给这种豌豆布丁另起了个名字,就是dogsbody。

直到20世纪,dogsbody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被用来指那些"奉命行事的官员或海军候补军官",带有一点轻蔑的意味。后来,dogsbody的使用范围不再限于在海军领域,也渐渐少了些轻蔑的色彩,常用来指代"助手或仆人"。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31#73
Chinese has a saying of "dogslegs", while English has a "dogsbody". And it seems that they have a simliar meaning.

harvey66 : 2005-12-31#74
[size=+1]Ball of wax [/size]



如果把Ball of wax当成“蜡球”,可要闹笑话了。Ball of wax是个美国俚语,意思是“全部细节”。

追根溯源,ball of wax还是和“蜡球”有关。17世纪,英国法律有个奇怪的规定,那就是在分配财产的时候,要先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财产的具体分配情况,再将这些小纸片用蜡揉成小球,放进一个帽子里,然后“抓阄”,抓到哪个球,就意味着分到了“蜡球”内纸片上写明的财产。这样一来,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能分到多少财产全看运气了。既然一切尽在蜡球,ball of wax便成了“所有的东西、全部细节”的代名词。

Ball of wax 最早在1959年被正式使用,直到60年代中期,才流行开来。

例如:

The whole ball of wax is to go shopping, have dinner and watch a film.(所有要干的事情就是购物、吃饭和看电影。)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5-12-31#75
After putting forward my application to the CIC, I thought the whole ball of wax is waiting until I found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ean time is a wiser alternative.

卉樱果 : 2005-12-31#76
The whole ball of wax to find a GF from agency is to give your income detail

harvey66 : 2006-01-01#77
[size=+1]Roger [/size]



跟一个外国朋友在网上聊天,他动不动就在对话框里来一个roger。刚开始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后来一查字典才明白roger就是OK或者I understand,即:“好、行、收到、知道了”。

经常玩CS(Counter Strike,即反恐精英)的同学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当你接到队友的信息时,就发出roger来通知队友你已收到消息。

Roger作为无线电通讯答语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是received的缩写形式,也被简写成字母R。而在现代美国部队通讯中,代表字母R的单词已经不是roger,而是Romeo。

(中国日报网站冯明惠编译)

harvey66 : 2006-01-01#78
I added credits for you , roger?

harvey66 : 2006-01-03#79
[size=+1]Flash in the pan [/size]



Flash本身有“闪光”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瞬间即逝的现象,因此这个短语常用来形容短暂不持久的功名和成就,就是我们常说的“昙花一现”。

从字面上看flash in the pan,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法:一种把flash in the pan解释为“淘金盆里的反光”,另一种解释为“枪盘上的火光”,这句话是比喻古老的手枪走火而射不出的现象。总之,这个短语的意思不外乎“空欢喜一场,好景不长”。凡是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发展上有先威而无后劲的便可以说那是flash in the pan了。

来看两个例句:

His brilliant novel turned out to be a flash in the pan; he never wrote another one.(他的这篇极为出色的小说竟是昙花一现,再没有能写出第二篇来。)

The singer was just another flash in the pan who dropped out of sight after one hit record.(那个歌手也是昙花一现,只出了一张流行唱片就默默无闻了。)

(中国日报网站 薛晓文编译)

harvey66 : 2006-01-03#80
China is a fast-changing socity, many celebrities turned out to be flashes in the pan

harvey66 : 2006-01-03#81
[size=+1]Per se [/size]



Per se是个拉丁语,意思是"本身,本质上",和by itself的意思差不多。Per se在英语中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常被用来表示"除去其它因素不论,单考虑事情本身"的含义,还可指"亲身,自身"。

例如:Most peopl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educational process per se.(大多数人对于教育工作的过程本身并不了解。)

The water wings is not, per se, an undesirable gift, but it is winter now, taking it as a gift seems not a good idea.(浮水圈,就其本身而言,是个不错的礼物,但是现在是冬天,用它作礼物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6-01-03#82
Chinese economic system, per se, is not bad, but it is in a wrong political system.

harvey66 : 2006-01-04#83
[size=+1]Cracked up to be [/size]



昨天,和一个外国朋友聊起附近的酒吧街时,老外皱起眉头说:Oh, not it's cracked up to be. 我听了半天没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外接着说:That is to say, it is not as good as advertised. 噢,明白了,原来cracked up to be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意思是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or regarded as being(被吹捧)。所以,上面老外的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哦,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好。难怪他要皱起眉头,原来是有点失望。

Crack这个单词最基本的意思是:“使破裂;使裂开”,例如:Don't pour hot water into the glass or it will crack.(不要把热水倒进玻璃杯里,不然它会炸的。)Crack的这个意思可以追溯到古英语中一个来自德语的词根:cracian,cracian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使突然发出刺耳的声音”,所以,此后crack的许多引申义都和“突然的、刺耳的声音和动作”有关。

到了14世纪,crack出现了一个新的含义——“充满自信地、思维敏捷地说话”,在非正式场合我们可以说crack a joke(说笑话)。一直到19世纪,才出现了crack up这个词组,意思是“表扬,称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习惯用法中crack up的意思。

(中国日报网站薛晓文编译)

harvey66 : 2006-01-04#84
Is chinese economic in mint condition? It is only cracked up to be.

harvey66 : 2006-01-06#85
[size=+1]Geezer[/size]

大家都听说过电影《圣诞怪杰》吧?"怪杰"这个词就可以用geezer来表达。Geezer 的意思是"古怪的老头"。

Geezer 最早出现在19世纪晚期,最初的意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伙",是人们打招呼时的常用语,和guys的含义差不多。Geezer是guiser一词在方言中的说法,最初指代"化妆跳舞者"。之后,geezer和guiser都可用来指"角色"或"年长者",直到19世纪,geezer才成了"古怪老头"的专用代名词。

美国著名的领导学家沃伦·本尼斯罗伯特·托马斯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著作Geeks & Geezers,中译本的书名叫做《极客与怪杰》。书中提及的怪杰(Geezer)就是性格诡异、做事不同凡响的怪叟、怪老头(太),但他们都成为某些领域颇有建树和成就的名人和领导。在美国,怪杰的年龄标准在70岁以上。

极客(Geek),英文的原意是"野人"(节日巡回演出队的杂耍演员,其表演通常有咬下活鸡头或蛇头等怪招)。现指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的企业或组织的年轻领导者。在美国,极客的年龄标准是21岁到34岁。在中国,大多数"极客"都在IT行业。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6-01-07#86
[size=+1]Doozy [/size]



美国的俚语实在是数不胜数,昨天说了“怪杰”(Geezer),今天又来了一个doozy。不同于“怪杰”的是,doozy指的是“人中豪杰”,也就是“出色的人物”。

Doozy来源于daisy一词,从18世纪开始,daisy就被作为excellent和superior的同义词来使用,表示“出类拔萃的;优秀的”。而doozy最早出现于1903年,最初是个形容词,据说这个词的流行和意大利一位名叫Eleonora Duse的女演员有很大的关系,可能是因为Duse和doozy的发音十分相似。名副其实,Eleonora Duse本人就可以称的上是doozy。

此外,doozy还可以表示不寻常或怪诞的事物,如下面这句出自《星期六评论》的话:Among the delicious names taken by, or given to, minor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 . . are these doozies: Quids, Locofocos, Barnburners, Coodies, Hunkies, Bucktails. (在美国小政治党派自封或被封的各种动听的名字中有这么些怪名:咀嚼物党、磨擦火柴党、烧仓党、古德茨、亨克基、雄鹿尾等。)

(中国日报网站编译)

harvey66 : 2006-01-07#87
[size=+1]Lame duck [/size]



Lame duck这个短语很有趣,从字面上看意思是“跛足鸭”,鸭子走起路来本来就一摇三摆,再加上跛足,那更是举步维艰,一筹莫展了。因此,Lame duck的第一个意思就是:不能有效地做事的人或机构,不中用的人,经常带有贬义。

例如:A lame duck manager cannot bring his business back on to the normal track.(一个无能的经理无法把他的企业重新拉回正常经营轨道上去。)The Water Planet, another lame duck, is to have further help from the government.(水厂是另一个难以经营的企业,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扶持。)

Lame duck来自《伊索寓言》中奴隶安德鲁克里斯和鸭子的故事。在故事中,奴隶安德鲁克里斯在逃亡的途中在的树林中里遇到了一只貌似凶恶的鸭子,但是这只鸭子并没有伤害他,而只是请求他帮助自己把缠在脚爪上的荆棘解下来。安德鲁克里斯照得鸭子的吩咐做了,后来他和这只“无助的鸭子”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出没于当地的酒吧,还一起搭出租车回家。很多年后,有一次,安德鲁克里斯去参加一个宴会,当他发现宴会的主菜是烤鸭时,立刻感到反胃,他决定离开宴会。就在他匆匆忙忙离开宴会的时候一头撞在狮子的怀里,成为狮子的一顿美餐。

Lame duck还有另一个意思是:任期将满的官员。在美国政界,常用lame duck来形容任期将届满的政治人物的窘境,尤其是第二任期快结束的总统。

来看两个例句:

The president nominated a lame duck to head the commission.(总统提名一个即将卸任的官员担任委员会负责人。)

Most people expect the present prime minister will become a lame duck after the general election.(大多数人预计现任总理将在大选时竞选失败。)

(中国日报网站 薛晓文编译)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未经中国日报网站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本栏目内容。如需转载请与本网站联系。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harvey66 : 2006-01-07#88
farewell

Today I noticed that those materials on chinadaily is prohibited to be reproduced. So I'd better stop it. Anyone who want to see them can go to the website of chinadaily.
It is the swang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