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646489/

故乡的云 : 2013-05-22#1
我相信在此时此刻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中,99%的人英文水平都差强人意。你不必为此懊恼,因为你就是普通人,学不好英文实乃人之常情,学好了那才叫变态。而学好英文的第一步,是认清一个现实:99%的人注定学不好英文,他们这辈子都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英文文章,说出口的鸟语从来都是支离破碎,其无论语调还是内容都乏善可陈并十分国情化。

  认清了这个现实之后,你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放弃学英语,或者说,放弃学好英文。原因十分简单,首先,如前所述,99%的人注定学不好,奔着1%的目标死磕,显然不靠谱。其次,学英语是典型的thankless job,说白了,吃力不讨好,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有关学好英文具体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和成本,本文之后将详述一二,但我可以提前给诸位打个预防针,一般来说,学英语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妄想学好英语改变人生的,可以省省了。英语是锦上添花的装饰品,罕有雪中送炭的属性,不信的话,你去问问大多数靠英语吃饭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水平也很水),英语到底为他们带来了多少人民币呢?很多人问过我如何学英语,我无一例外地都首先劝他们放弃。别误会,在学英语这个问题上,放弃绝对是一种美,而且更重要的是,英语不好怎么了呢,难道英文水平差些人生就黯然失色了?屁大个事儿而已。

  第二个选择,死磕剩余1%的机会,梦想着变身英语大神。重复一遍,如果之前的几百字已经让你认清了现实,你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自己的“平庸”,请就此打住,不要继续浪费时间看这篇文章,因为你不会喜欢它的内容。平庸是一种美,拒绝平庸是另一种美,二者并无优劣之分,it’s all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闲言少叙,继续正题。如果你选择死磕那1%的机会,你十有八九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学英语,什么方法好呢?”。我在此为你默哀半分钟,原因是,问出这么个问题,你也便在一瞬间重新回到了那99%的行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问出这种问题的人,连最起码的思考精神都欠奉,而缺乏思考精神的人什么都做不好,更不要谈学好英语(吃力不讨好是学英语的本质属性)。

  你也许要问了,楼主既然在此兜售自己的所谓“饱和英语学习法”,却为何口出狂言,很傻很天真地说不能过问方法呢?从经验方面看,真正努力学习过的人,不会祭出此等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付出过时间和成本学习的人,其问出的问题也比较具体直观,针对性很强,绝不会泛泛而谈。总之,问题的深度与已经付出的学习实践成正比,而越初级的学习者,其问出的问题越让人火大。本人所谈的方法,绝非不劳而获,夸下海口,让你一步登天,比如几个月内达到母语水平,抑或15天突破口语之类。我的方法,只针对某一部分人,有着自己的普适性原则,关于这一点,本文后续将详述。

  Ok,现在开始谈本人自创的“饱和英语学习法”。关于“饱和英语学习法”,我相信,你只关心一件事,即,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百分百有用,但这等于没说,毫无意义,我姑且做个简单的解释。如果某人感冒发烧,用了毛巾冷敷的办法,且对缓解发烧有一定作用,我们就可以认为冷敷是有用的。但你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治疗发烧唯一的有效手段,便是冷敷。决定是否应该冷敷,抑或该挂点滴,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同理,任何所谓的英语学习法,有用乃是一种必然,甚至极端错误的骗子学习法,也会有用,但我们判断一个方法是否有用的标准应该是,以标准的学校英语教育(甚至应该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为准绳,超过学校教育进步曲线的,认定为高效,低于该进步曲线的,认定为扯淡。平日里见过太多方法论大神,什么千万法、疯狂法、左脑右脑前后脑等等,这帮家伙五一不认为自己的办法十分管用,但一旦要求他们用英语出来遛遛,便好似被照妖镜摄住了一般,半步都挪不动。

  好了,经过上面的说明,我给出了所谓有用的定义。那么按照刚才的比喻,本人的方法是类似毛巾冷敷还是吃一粒康泰克呢?答案是,这个办法好比直接挂水,不来虚的。当然,从普适性的角度来说,针对的是特定人群,应该冷敷的,你也没必要我这挂水。

  你可能会问,楼主本人水平如何啊?你是来忽悠炒作的吧,搞不好自己的水平其实十分低下,充其量只是在坛子里找点平衡而已。十分合理的质疑,我也有义务作出回答。

  理论上来说,只要一个观点的持有者,只要其水平超过听众的水平,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认定此观点的正确性。具体到“饱和英语学习法”,即,本人应该具备比之大多数英文学习者而言比较好的英文水平,且口齿清楚,逻辑清晰。本人不需要具备英文教授的水平,也无需在语言学基本理论和英美文学方面颇有建树(皮毛姑且懂一点,十分肤浅就是),我需要的是比较好的综合英文能力,即基本上比听众的水平要高。有一种论调是,方法的提倡者不需要比听众的水平高,好比孙海平跑的也没有刘翔快,但这无损于孙海平作为教练的属性。这种观点乃是名符其实的偷换概念(大多数方法论大神十分热衷于这个逻辑),对此逻辑上的漏洞我不想赘述。我想说的是,你也许需要知道我的水平,才能相信我的观点。我也认为这十分合理,因为将心比心,换了是我,我将提出同样的质疑。而我既然在这里大放厥词,也自然有义务回应所有质疑。本人也修习过一些语言学之类的玩意,但我不想借用任何权威,那毫无意义,乔姆斯基也好,克拉申也罢,他们的理论再牛逼,我如果当真是英语上的矮子,牛皮也必定是一吹就破。我索性用最直观的办法,直接在此贴出几篇自己的英文习作和翻译,以后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和大家语音聊天交流一下。我的宗旨是,我不为显摆自己的水平(我也不敢,牛人多的是,我没必要自取其辱),我只为大家知道,我不是来这瞎忽悠的。我贴出的习作,全部是自己的原创,帖出来前,我也懒得再次润色,所以,高手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漏洞,我也欢迎大家多批评,唯一的目的仅仅是告诉大家,我没忽悠你而已。

故乡的云 : 2013-05-22#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帖这些习作之前,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相信这对于大家理解后面将要阐述的“饱和英语学习法”,是有意义的。因为大家无非关心这样几个问题。

  1, 这办法多大程度上有用?是不是在忽悠人?
  2, 楼主含金量如何?含金量有两方面,我如果是大忽悠,自然一切都毫无意义。另外一个可能是,比如楼主已经留美十年(出国不代表英文一定多好),那说服力自然要弱了很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出国的机会。
  3, 这个方法多快可以见效?

  我的简要自我介绍将有助于对大家理解上述几个问题。

  本人本科就读于某二本院校英语专业,除大一认真学习过两三个月左右以外(年轻不懂事),大学四年期间不学无术,此处不学无术的定义是,几乎没看过一页书、不背单词、不等等等。因为严重旷课险些被劝退,且挂科数量大,险些无法毕业(马哲毛概邓论全部重修过)。大学期间唯一的成绩是组建摇滚乐队一只,吉他弹得不错,架子鼓水平挺好,参加了无数演出,收获了虚荣心,并交了个女朋友。大学期间不学无术导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吧做乐手。。。后来间接也做过外贸之类的工作。毕业几年后,痛定思痛,决定重新学好英文,自己前后恶补了有一年左右,目前从事翻译工作。本人大学期间学习英语的总时长,比之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只有更短,没有更长,可以这么说,如果用我大学期间学习英语的时长作为分子,那求出的结果,都将无限接近于零。所以,我英语学习的成果,基本来源于毕业以后的恶补,而在恶补期间,我发现英语其实是可以用不太长的时间(我不能说十天半个月的,那是骗人的说法),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废话不多说,我贴几篇习作 (因为内容校多,着实懒得润色,如有个别拼写错误,甚至个别语法错误,如第三人称单数错误等等,大家还请见谅)。大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要求我的录音什么的。说实话,本人语音语调尚可,不会非常灾难,我只是认为,英语的语音不是特别重要,带一点中国腔也完全不是问题,内容远比形式来得重要.

  首先贴一篇英文写作。

  The Backwater Town

  The little town comes round with melodious cries of the tofu vendor. It’s a frigid wintry morning, sunbeam barely peeping out of the horizon. The cold sinks its fang into every pore, yet the vendor’s hawking remains stentorian. By and by, housewives crane their necks outside, spring back, and then scurry out to the tofu tricycle, trays and plates in hands. By the time he finishes the last stoppage, the whole town is vibrant with life.

  Chimneys puff out plumes of smoke, into the sky always endearingly indigo. Sunshine disperses more cold, and some children, heavily muffled, come out horsing around in threes and fours with sledges on their backs. They are heading for the frozen pool. Grown-ups seldom stay alfresco, except those who have to ply a trade in the open air. The town is a long strip, with many an oneness---one primary school, one middle school, one post office, one bank, and one bazaar, thus life here is perennially rustic.

  Or parochial. Demos here are accustomed to how they are, where “how they are” stands as an oxymoron. Teachers cranked out by nonlocal secondary schools are the constituency of intelligentsia, civil workers make for real burghers, and only if you work with brawn you are called who you are. Whichever tier they belong to is bound to be self-blinkered. Teachers’ progeny tend to teach, officials’ offspring grow to officiate, while children of peasants and peddlers are destined to sell their muscle. Like father, like son.

  Which doesn’t mean folks here have no aspirations. Their aspirations are thirty miles in length, at the far end of which stands the Grand County, where everything is all the more iridescent and incandescent. Townfolks occasionally find a respite at the Grand County, but they know they don’t belong there and end up more pathetic. True, living in pitch darkness is never tragical. That chink of light is.

  Lowlife needs more phantasmagoria, which explains the wanton profusion of mahjong playing. This little town has no illiterate citizens thanks to mahjong playing which requires the minimal literacy of “萬”, “東”,”西”, “南”, “北”, “中”, “發”. It’s a zero-sum game, so nothing short of great valor and brinksmanship could ever square it away. But that’s no subject, coz any youngster with a pedigree falling between the stools of intelligentsia, officials, and brawn vendors is sensitive enough to the dog whistle of brinksmanship. Thanks to it, the town boasts a number of nationwide illustrious criminals, ranging from Sino-US drug trafficker to DPRK-China kidnapper.

  Cool hah? But such bigwigs, even in their dizzy heights, contribute little to local conversational fodder. People are more watchful of the “snake pits” within their earshot, so gulp down a jar of pesticide (No.1 choice locally) or develop a hide of the rhinoceros if your daughter-in-law is caught having an affair (something happening on a regular basis). Count on not that time may wash it away, coz folks here have a good memory and may dredge up your blot any time. Little wonder the annoyingly stable suicide rate here(with pesticide of course).

  The backwater town is where I was born and raised, and I wonder at how little it has changed each time I brave a long journey home, it’s people still gossipy and organization flabby. Yet I keep longing for it and it seems a wrench to me to be apart for too long. Why?

故乡的云 : 2013-05-22#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下面贴一篇翻译,是当初闲着蛋疼,就把刚才这篇英文写作,给翻成了中文,所以算是一篇英译汉。

  The Backwater Town
  荒僻的小镇

  The little town comes round with melodious cries of the tofu vendor. It’s a frigid wintry morning, sunbeam barely peeping out of the horizon. The cold sinks its fang into every pore, yet the vendor’s hawking remains stentorian. By and by, housewives crane their necks outside, spring back, and then scurry out to the tofu tricycle, trays and plates in hands. By the time he finishes the last stoppage, the whole town is vibrant with life.

  小镇在旋律十足的豆腐叫卖声中醒来。天微微亮的冬日清早,刺骨的寒冷渗入每一个毛孔,但这豆腐的叫卖声却鸣若洪钟。不一会儿,主妇们探头出来,又缩了回去,之后便纷纷提溜着碗碟小跑着出了门来。待到最后一块豆腐卖完,这小镇也便熙攘起来。

  Chimneys puff out plumes of smoke, into the sky always endearingly indigo. Sunshine disperses more cold, and some children, heavily muffled, come out horsing around in threes and fours with sledges on their backs. They are heading for the frozen pool. Grown-ups seldom stay alfresco, except those who have to ply a trade in the open air. The town is a long strip, with many an oneness---one primary school, one middle school, one post office, one bank, and one bazaar, thus life here is perennially rustic.

  如常的靛青色天空下,根根烟囱里升起了缕缕青烟。阳光驱散严寒,裹着棉猴儿的小孩儿们背上背着冰车,三三两两地在路上打闹嬉戏,正要去冻住的池塘滑冰。大人们可没有兴致呆在室外,除非是为了生计,迫不得已露天摆摊儿。小镇成狭长的条状,镇上的许多物事都是个一字---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一家邮局、一家银行、一个集市。也难怪小镇生活是如此质朴醇厚了。

  Or parochial. Demos here are accustomed to how they are, where “how they are” stands as an oxymoron. Teachers cranked out by nonlocal secondary schools are the constituency of intelligentsia, civil workers make for real burghers, and only if you work with brawn you are called who you are. Whichever tier they belong to is bound to be self-blinkered. Teachers’ progeny tend to teach, officials’ offspring grow to officiate, while children of peasants and peddlers are destined to sell their muscle. Like father, like son.

  说狭隘也不为过。小镇的子民已习惯了日复一日的庸碌,这庸碌二字怕是要加个引号才成。出身外地中专的本地教师是谓知识分子,公务员自然是权贵阶层,只有靠力气吃饭的才犯不着寻摸个头衔。知识分子也好,达官显贵也罢,狭隘面前,人人平等。教师的子女十有八九要拿教鞭,公务员的后代必然生活在体制内,农民和小贩的儿女嘛,自然还是农民和小贩。

  Which doesn’t mean folks here have no aspirations. Their aspirations are thirty miles in length, at the far end of which stands the Grand County, where everything is all the more iridescent and incandescent. Townfolks occasionally find a respite at the Grand County, but they know they don’t belong there and end up more pathetic. True, living in pitch darkness is never tragical. That chink of light is.

  莫要以为人们便就此没了追求。小镇人民的追求有四十公里长,四十公里之外的地方乃是一座县城。煌煌县城,灯红酒绿和声色犬马自然是少不了。镇上的人们隔三差五总要去游逛一番,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儿,游玩之后这心里便打翻了五味瓶。的确,生活在黑暗中从不是悲剧。黑暗中的一丝光线才最要命。

  Lowlife needs more phantasmagoria, which explains the wanton profusion of mahjong playing. This little town has no illiterate citizens thanks to mahjong playing which requires the minimal literacy of “萬”, “東”,”西”, “南”, “北”, “中”, “發”. It’s a zero-sum game, so nothing short of great valor and brinkmanship could ever square it away. But that’s no subject, coz any youngster with a pedigree falling between the stools of intelligentsia, officials, and brawn vendors is sensitive enough to the dog whistle of brinksmanship. Thanks to it, the town boasts a number of nationwide illustrious criminals, ranging from Sino-US drug trafficker to DPRK-China kidnapper.

  匍匐之下,便要找得些刺激,所以麻将盛行。小镇的文盲率为零,这归功于麻将的普及,毕竟想打得麻将也须认识“东南西北中发万”这几个字才好。麻将并不能生钱,套来他人的钱才是中心思想,这要求极高的心理素质和兵行险招的精神。无须担心,试想,小镇的年轻人如果恰巧当不得教师、公务员、抑或靠力气吃一碗饭,除了铤而走险,只怕也没别的可选。所以嘛,小镇上也是结结实实地出过几个大人物的,从横跨中美的毒枭,到中朝人口贩子,都是小镇的特色产品。

  Cool hah? But such bigwigs, even in their dizzy heights, contribute little to local conversational fodder. People are more watchful of the “snake pits” within their earshot, so gulp down a jar of pesticide (No.1 choice locally) or develop a hide of the rhinoceros if your daughter-in-law is caught having an affair (something happening on a regular basis). Count on not that time may wash it away, coz folks here have a good memory and may dredge up your blot any time. Little wonder the annoyingly stable suicide rate here (with pesticide of course).

  吓傻了吧?不过,这种大腕并不能主导小镇人民的谈资。这里的人更留心街坊邻里同事之间的花边新闻,所以,您要是很不幸地恰巧自己的儿媳妇和人跑了(这种事儿,隔三差五,在所难免),您干脆,要么买瓶农药尝尝(本地特色),要么练出一套金钟罩铁布衫才成。您还甭指望时间长了也许就没人记着了,本地人记忆力超群,时不时地一准儿得拿这事儿提醒提醒您。这不,本地的自杀率一直稳定得很(肯定是喝农药,没跑儿)。

  The backwater town is where I was born and raised, and I wonder at how little it has changed each time I brave a long journey home, it’s people still gossipy and organization flabby. Yet I keep longing for it and it seems a wrench to me to be apart for too long. Why?

  荒僻的小镇是生我养我的小镇,每次我千里迢迢的回去总惊异于家乡的变化之小---人还是嚼舌头的人,事儿还是乌七八糟的事儿。可我仍旧如此渴望它,离家太久每每令我神伤。咋回事儿呢?

故乡的云 : 2013-05-22#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接下来贴两篇汉译英。第一篇是梁实秋的《男人》。

  男人 (梁实秋)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Men strike people the most by their dirtiness. Admittedly, there are some men well cleaned and preened and even some carefully pomaded and powdered, but men in general consume less soap and water. One boy’s school is said to make bathing an injunction, to be signed in and checked up on a weekly basis, and the unbathed risk being namechecked initially and forced to bathe regularly under surveillance; however, as the discipline slackens over time, phony sign-ins are imbued. Some men appear neat in slick suit, but their ear tips and necks are fertile enough to grow wheat. With never a knowledge of washing their socks and handkerchiefs, they leave used ones piled up and randomly stashed, and pluck out the least dirty one to meet emergency when clean stuff is exhausted. Some men’s handkerchiefs are as presentable as dried marmalade, sooty and sticky with rich ingredients. That pair of a man’s feet is endowed with the scent between pickled cabbage, dried vegetable, and syruped garlic, hence the saying “cleanse my feet in the river a thousand miles long”---a basin of water would be of no avail. Yet many a man is mean enough over this basin of water, fearing compromised sap. Dirty as such a pair of feet can be, there are some “stench junkies” well into the fetish of dredging about such extreme quarters and then taking much delight in sniffing at the very finger! How many men there who, when washing their faces, look after only the facade without the least care for the flanks, and could even finish cleaning themselves up with their back of hands dry. Some men don’t brush their teeth until getting married, some chitchat while delousing themselves, and---behold---a tale goes that a man scratches his itchy back and produces a mouse off his sleeve! Apart from that stamp of being sloppy, probably men are dirty by virtue of their laziness.


  对了!男人懒。他可以懒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连同他的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动,像呆鸟一般;“不闻夫博弈者乎……”那段话是专门对男人说的。他若是上街买东西,很少时候能令他的妻子满意,他总是不肯多问几家,怕跑腿,怕费话,怕讲价钱;什么事他都嫌麻烦,除了指使别人替他做的事之外。他像残废人一样对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乐”。他提前养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Exactly! Men are lazy. He could lounge in the swivel chair with his countenance, limbs, and brain (if any) in total inertia, like a numb bird. “Gallivanting around is still better than mere sitting about” is something tailored for men. He barely satisfies his wife when doing shopping alone, always tired of an extra inch of legwork and one more round of bargaining. He is weary of everything, except when pushing others around doing his own bidding. He enjoys being serviced without toiling the least bit, and credits it as “familial bliss”. He starts a retired life early, at least some twenty thirty years in advance.

故乡的云 : 2013-05-22#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紧毗连着“懒”的是“馋”。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时候多。他吃饭时总要在菜碟里发现至少一英寸见方的半英寸厚的肉,才能算是没有吃素。几天不见肉,他就喊“嘴里要淡出鸟儿来!”若真个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兽来!有一个人半年没有吃鸡,看见了鸡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馔之后,他的人生观都能改变,对于什么都乐观起来。一个男人在吃一顿好饭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硬是感谢上天待人不薄;他饭后衔着一根牙签,红光满面,硬是觉得可以骄人。主中馈的是女人,修食谱的是男人。

  Bordering on laziness comes gluttony. Most men have a hearty appetite, and their mouths, for most of the time, are for eating. Without spotting a chunk of meat one inch long and half-an-inch thick, he would have decried a vegetarian regimen. Short of meat for days, he would cry: “insipid as hell”. Then what kind of doom shall befall him, say, without meat for three months? A man was said to be drooling over a feather duster after being denied chicken for half a year. A sumptuous meal changes his philosophy, setting him rosy towards everything. While relishing a dainty meal, a man is telling, by his visage, “thank Heaven for treating me well”; after the meal, toothpick between teeth and his face ruddy, he is aglow with contentment all over. Women do the cooking, whereas men come to set the recipe.


  男子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观中有一基本认识,即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的舒适而安排下来的。除了在做事赚钱的时候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向人奴颜婢膝外,他总是要做出一副老爷相。他的家是他的国度,他在家里称王。他除了为赚钱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个“伊比鸠派”,他要享受。他高兴的时候,孩子可以骑在他的颈上,他引颈受骑;他可以像狗似的满地爬;他不高兴时,他看着谁都不顺眼;在外面受了闷气,回到家里来加倍的发作。他不知道女人的苦处。女人对于他的殷勤委曲,在他看来,就如同犬守户鸡司晨一样稀松平常,都是自然现象。他说他爱女人,其实他不是爱,他是享受女人。他不问他给了别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别人身上尽量榨取。他觉得他对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赚来的钱全部或一部拿回家来,但是当他把一卷卷的钞票从衣袋里掏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的表情是骄傲的成分多,亲爱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说:“看我!你行么?我这样待你,你多幸运!”他若是感觉到这里不复是他的乐园,他便有多样的借口不回到家里来。他到处云游,他另辟乐园。他有聚餐会,他有酒会,他有桥会,他有书社画会棋会,他有夜会,最不济的还有个茶馆。他的享乐的方法太多。假如轮回之说不假,下世侥幸依然投胎为人,很少男人情愿下世做女人的。他总觉得这一世生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继续努力。

  Men are assumably selfish. There is a rudiment in his philosophy that the whole cosmos is created to suit his comfort. Except resorting to servitude while earning a living, he always wears an air of a lord. His home is the dominion, where he is the King. Apart from the toil for making some money, he’s a sheer epicure, finding all pleasures wanting still. When in cheerful mood, he lets his children mount onto his neck, crawling about like a dog; being sulky, he grouches at everybody. Once getting piqued outside, he takes it out at his family, with a vengeance. He shows little empathy for the hardships of a woman. In his eye, tendance out of a woman is natural law, like a dog guarding a home or a rooster crowing the dawn. He claims to love his woman, which basically means to enjoy rather than to love. He asks not how much he’s given to others, but is well into the art of wringing more out of others. The greatest mercy to his woman, as he views it, is to bring home all or some of his earnings, but as he produces wads of cash from his pockets, his expression reads more pride than care, as if saying: “see, can you? Feel lucky about where you are.” Once he grows tired of his home, he has inexhaustible excuses to stay away and find new fairylands. He enjoys the dinner party, cocktail party, bridge gathering, reading party, art party, chess party, night clubs, at least the teahouse which suits the strapped. He simply has too many ways to enjoy himself. If transmigration is real, given the chance, few men will choose to be born women. Having not fully enjoyed himself as a man in this life, he is determined to strive harder in the next.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原是人的通病,但是言谈的内容,却男女有别。女人谈的往往是“我们家的小妹又病了!”“你们家每月开销多少?”之类,男人的是另一套。普通的方式,男人的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这一个题目对男人最有兴味。如果有一个桃色案他们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们好议论人家的阴私,好批评别人的妻子的性格相貌。“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Grouping together while gossiping around” seems to be a common foible, but men and women are diabolically distinct gossipers. Women tend to chat about “my sister got sick again!” or “how much do your family spend each month?” Men would take another approach. Generally, chinwags among men are topped off with women, the juiciest topic for them. Once there is any sex scandal, they wish the least that it should settle soon. They dig into others’ privacy and pick on the appearances and characters of others' wives. “Big mouth men” abound, but it’s unknown why such term never catches on.

故乡的云 : 2013-05-22#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第二篇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Historically, philosophy is to Chinese culture what religion is to other cultures. In China, philosophy is a bond shared by all intellectuals. Philosophy used to serve as the enlightening rudiment for education, where children started schooling by reading the “Four Books”, namely, Analects of Confucius, Menciu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four fundamental books of Neo-Confucianism. More often than not, children that barely started reading began studying a text book called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which rhymes in even-numbered lines for easy memorizing. This book is in fact a read-and-write primer, starting with “all men are born virtuous”, one of the Mencian fundamentals.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Westerners see a Confucianism-permeated China to presume Confucianism to be a religion. Yet realistically speaking, Confucianism is no more religious than the teachings of Plato or Aristotle. The “Holy Bible” as it is for Chinese, the Four Books mentions no Genesis, nor Heaven and Hell.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dmittedly, are polysemous and thus open to interpretations by different people; therefore, the two terms can be mirrored in as many ways as there are numerous minds. As I understand it, philosophy is systematic and retrospective thinking of life. Everyone is in their life given that they are alive, but sadly, few people ever pick up any retrospective thinking, and even fewer with their retrospective thinking being systematic. Philosophers must go to philosophize; that is to say, they ought to look into life in a retrospective manner and present their train of thought systematically.

故乡的云 : 2013-05-22#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某些哲学家所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Such way of thinking is termed as retrospective because it designates life as its subject, from which the conception of life, cosmos, and knowledge sprouts. The origina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cosmos is based on that cosmos is the backdrop of life---the theater of life drama; likewise, the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came into being, resting upon that thinking belongs to knowledge. Invoking some western philosophers, for thinking’s sake, we ought to know what we could think up, that is, conceptualizing our conceptualization prior to conceptualizing life.

  凡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本身,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Whatever conceptualization falls outcome of retrospective thinking. Even the conception per se of life, cosmos, and knowledge is produce of retrospective thinking. We are in our life regardless of how we think and talk about life, so is how we are part of the cosmos. Yet a philosopher’s cosmos differs from that of a physicist’s in terms of inner reflection. The philosopher’s cosmos consists in its holistic existence, which can be likened to the “Great Oneness” by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Huishi which features “Ubiquitous Wholeness”; therefore, every person and every stuff should be viewed as part of the cosmos. All in all, a mind thinking into the cosmos is one thinking in retrospect.

 大家也许也能发现,就是大多谈论英语学习方法的人,都只妄谈方法,从未在文章中加入任何自己的英文,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他通过他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英语。谈论方法十分容易,你找个不懂德语的,他也能侃侃而谈,告诉你怎么学德语才好(这种人十分多见)。我刚才贴出的英文习作和翻译作品,自认为在诸多方面仍有待提高,但仍斗胆献丑,为的是buck the trend,扭转目前互联网上一大批大忽悠只谈方法,只在陆地上学游泳的陋习。诸位高手牛人,如针对本人的习作有何意见,欢迎直陈,即便阁下言辞锋利,在下也一定“闻过则喜”。

  今天就先这么多,本帖将在未来持续更新。虽然针对本人自创的“饱和英语学习法”,现在还未切入正题,我可以先给各位打个预防针。这绝对不是免费的午餐,换句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定律仍然有效,我所期望的是,在大部分人耕耘一分,却只能收获半分甚至更少的情况下(这是事实),让你尽量能收获一分半,甚至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故乡的云 : 2013-05-22#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上文给大家说明了两件事:1, 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终将失败;2,本人并非大忽悠。说明这两件事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十分热衷于方法论,在陆地上讨论如何学游泳,却很少有人下水,自己从网上下载了上百GB的英文资料,新闻美剧样样齐全,研习过的却少得可怜。“饱和英语学习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阅读的量及选材;听力的量及选材;词汇学习及复习循环机制(这是精华所在);另外附带包括写作练习的要点等。

  讲解具体方法之前有必要澄清几个英语学习的误区,说弥天大谎也不为过。大家也许注意到了,我给出的方法中没有提及语音和口语,这似乎十分怪异。难道我又在宣扬另一种哑巴英语不成?“饱和英语学习法”中的口语部分,是内嵌在听力练习中的,我也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口语的练习,口语的提高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换句话说,口语不是练口语练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的。我们姑且先戳破英语学习中诸多谎言,大家自然会明白我为何如此安排。

  弥天大谎之一:语法无用论。

  此类观点称语法无用,给出的论据包括英美母语者在说话时也经常不遵守语法规则,等等。在此,我不想探讨各种语言习得机制和原理,如果你认为此观点正确,请找到一个语法破烂,却口语地道,文章顺畅的英语学习者来佐证。除了母语者,你找得到这种人吗?

  弥天大谎之二:语法自然习得论。

  乃是语法无用论的变种,倡导所谓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掌握语法,看几部电影,阅读几部书籍,语法便自然内化,一切发生地都如此和谐,根本无需花时间专门学习语法。此种论调基本以母语者的自然习得机制作为主要论据,张口不离母语者如何如何,动辄搬来各种理论,语言学、心理学、左右脑,等等。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不管理论,你如果持有这种观点,把你的水平拿出来我看看。记住,这是学一门外语,不是母语。


弥天大谎之三:自然习得论。

  千万法是个中代表。除倡导之前的语法自然习得论之外,以千万法为代表的各种所谓方法好似邪教一般,鼓吹通过非常有限的输入材料掌握英文之要义,只要精听一盘磁带、看几份报纸,英文水平便能鲤鱼跃龙门,因为英文本不难,而论据依然是,英美人在儿时根本没专门学习,却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笔者接触过一大批千万法的拥泵,甚至自己亲自践行过千万法(一个星期左右),此类人最大的特色乃是,谈论起方法来个个都是大神,对其他人十分不屑。我挑战他们的办法就一个:哎,咱用英文聊行不,语聊也行的。基本无人应战,偶尔出来的,都是炮灰。甚至有人钻研千万法五六年之久,结果说出口的英文十分灾难。我们依旧不管理论,总之,你能找个自然习得论的成功范例,才算数,否则就是骗人,就是邪教,就是扯淡。

  弥天大谎之四:口语是练出来的。

  口语不是练出来的,是听出来,和看出来的。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出国,情形会稍有不同,但这一原则仍然大体适用。我们不否定练习的作用,我们否定的是基本不读也不听的情况下,天天找机会练口语,甚至专门找老外练口语的做法。语言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输入,你的口语将是无源之水,虽然和别人练习的过程中也有输入产生,但对国内学习者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和本国人说英文,这样一来输入的信息很可能是chinglish,那就有可能适得其反。重复一遍,我不反对练习口语,但你也别指望口语能被练习出来。很多人都说,我不要求写很好的文章,我也不要求会翻译,我就要交流,口语流利就够了----凡是这么说的人,基本都是一辈子的英语矮子,包括口语方面,我打赌你身边有这种例子。

  弥天大谎之五:背熟新概念,走遍天下都不怕。

  背新概念这个玩意害人着实不浅。也许确实有人背熟了新概念,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事实是,这个比例确实太低了。我认识不少背新概念的,自己还亲自尝试过(毕竟十分诱人,背了新概念便一劳永逸),自认为有一定的发言权。我们依旧不谈原理,我只要例子。我自己认识一些能把新概念倒背如流的家伙,平心而论,他们的水平不如我,或者说吧,大部分人水平比我差了N个档次。你也许会问,楼主能认识几个人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十分有道理的质疑,所以我之前特意加入了N个新概念背诵QQ群,亲自验证广大新概念背诵者的含金量,结果找不到半个像样的英文使用者。结论是,不要妄图以有限的输入材料来覆盖无限的英文海洋(基本适用于以上各个谎言),投机取巧只会赔本。

故乡的云 : 2013-05-22#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弥天大谎之六:看美剧能学英语

  似乎是近几年流行开来的时髦方法。更有甚至,标榜所谓一部老友记攻克英语的各个方面。这其实同上述几个谎言如出一辙。当然,客观地说,如果你能细致研究几百部电影或者美剧,英文水平自然不会太差, 但这本就是悖论。看懂美剧(即便是搞懂剧本文稿,姑且撇开听力不谈)需要相当的英文水平才可以做到,但这种基础能力通过单单学习美剧或者电影却并不容易获得。抛开美剧学习的效率不谈,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英语学习一般来说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大多数人学英文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因为自身的工作和学习要求良好的英文水平。美剧和电影中的各种表达看似十分个性帅气,但在工作和学习环境中的用处基本为零,因为这类场合一般要求严肃英文,说一口educated English外加写一手decent English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至于各种fripperies (矫饰),大可在基础打牢以后慢慢补充,却决不能本末倒置,将美剧神马的当成救命稻草。重复一遍,剧也好,电影也罢,本着为自己的英文锦上添花的精神来学习,未尝不可,但妄图通过美剧之类的学好英文,无疑是绕了个弯子,事倍功半。当然,如果某人纯粹只是因为闲的蛋疼而来学英文,且唯一的目的就是娱乐,就不在讨论之列了。总之,在英文水平达不到大神级别的情况下,尽量少看娱乐性质的东西,多看严肃题材的材料,培根固本,先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到如鱼得水,再来培养各种周边的装饰,此谓正途。你的目标应该是educated and decent English,老友记拯救不了你。

  弥天大谎之七:词汇量不重要,日常交流几千单词足够了

  如果你想做一个英美文盲,那么随便你。如果不想,那么我告诉你,你应该追求的词汇量应该是,至少三到四万。六万是比较满意的情形,七八万也不嫌多。没错,一个还凑合的英专毕业生,充其量也就认识一万来个词,那我这个说法岂非是write them off了?没错。大部分英专毕业生的水平,就是很差劲(我没说都很差,有好的,不多而已)。一万来个词,你连英美的初中生都不如。记住一点,those who aim high never miss the low,正所谓取乎法上,得乎其中。你如果一开始的目标便是日常交流,你一辈子都不能交流。随便找一本外文报刊,是不是生词一大堆,压根看不下去呢?别骗自己了,你需要的是如何掌握几万个词汇,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几千个词汇足矣走遍天下。

  弥天大谎之八:词汇数量不重要,质量才重要

  乃是谎言之七的变种。我依旧不讨论理论,我只想说,你找一个只会几千个单词,却掌握得特别棒的来给我瞧瞧。 你肯定找不到,因为就不存在这种人。现实的情况是,词汇量越大的人,一般来说其词汇的质量也比较好,词汇越是贫乏的人,往往也用不好几个简单的词。

  总之,在认真学习英语之前,请丢掉幻想,放弃任何一步登天和以点带面的意淫。“饱和英语学习法”的目标不是为了你能考过四六级,也不是为了你能去做口笔译,而是让你具备扎实的英文功底,顺畅的听说读写能力,至于各种考试也好,各种证书也好,全部是副产品,你可以追求,虽然我个人对此并不感冒。

  “饱和法”的大致学习周期在半年左右,强度为每天至少保证3小时(多了自然更好),而如果能全心投入全职学习,每天保证12小时以上的学习,三个月绝对会产生极其惊人的质变。

故乡的云 : 2013-05-22#1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下面说一下适应人群。

  适应人群应该有有基本的语法概念,有CET4和CET6基础则更好,但英文写作一团糟,口语也说不出几句的英语学习者。关于是否适合零起点学习者的,我个人认为适用,但不敢下十分肯定的结论。本人对零起点如何学习外语也有一套系统的认识,但因为尚未亲测,故不表,本人准备采用自己的零起点办法另外认真学习一门二外,如果在几个月半年内取得可喜的成绩,则可认为其十分高效,届时将会公布零起点的具体学习法。

  我现在具体讲一下,何谓具备基本的语法概念。比如,你分不清(或者压根不认识)incredible VS incredulous,那问题不大,但你如果连tiring VS tired都搞不清楚,那你可以歇菜了。你需要懂得非谓语动词、倒装句、虚拟语气等语法难点(不知其所以然没关系,但要做到知其然)。如果上述几个语法难点你全部一头雾水,我建议你利用几个星期啃一本语法书,再来实践我的方法。归根结底,“饱和法”的目标是将一名高考成绩在110+的学生,半年左右变身成为英语大神。你如果高考只考60分,那你需要提高到110分,再行后续。题外话一句,从60分,到110分,作为有着成熟逻辑思维的成年人,几个星期,至多一两个月个月的时间足够了,而如果连这也做不到,你可以放弃学英语了。

  所以,归根结底,“饱和法”对适应人群只要求一件事,即,大致靠谱的语法,其不求完美,只求凑合。对此我曾专门咨询过英美人,他们说即便是母语者,语法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误,但对基本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而认真细致的母语者,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法(比如在写作时碰到不明所以的时候,查询工具书等),所以,基本的学习模式是这样的:有基本的语法基础→良好的应用→在不断应用中不断完善语法→至臻完美的语法,这是一个循环,理论上永无止境。所以,我们只要求大致靠谱的语法,靠谱的原则如前,即,如果连非谓语、倒装神马的也搞不清,请利用几个星期回炉。

此外,“饱和法”的目标是educated and decent English,所以学习材料不包含任何影视剧类的娱乐材料。“饱和法”的学习材料在理论上是开放的,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并不完全认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Stephen Krashen (克拉申)i+1的原则。这里稍微科普一下,免得有些同学摸不着头脑。所谓i+1,意即,你本身的现有水平为i,i+1代表理想的学习材料的难度。也就是说,如果你刚考过CET4,就应该以CET6为学习材料,如果你一下子像跳跃到专八的程度,那就是无效输入,所谓无效输入,好比给初中生讲量子力学,接受者根本不具备理解能力,也就是形成了i+5甚至i+10面,Krashen同学认为i+1是最为理想的情形,大于1的情形将导致无效输入的风险增加。“饱和法”将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这一原则,但绝非照搬。这也是为何其要求基本语法概念的原因,因为如果有基本的语法概念,只要你不去要求“量子力学”,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培根或者艾默生的散文,某些艰深的文学批评之类,无效输入的情形,还是十分少见的。事实上,“饱和法”一般主动追求i+2或i+3,这也是其超高效率的根本所在。

  “饱和法”不包含语音学习的内容。从其针对人群来说,“化石化”(fossilization,也译为僵化)早已形成,对此语言学家都束手无策,我自然也提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其实语音并不太重要,只要你不至于让别人听不懂,发音不至于特别灾难,那你说出的内容,远比形式要重要许多。别的不说,高校英语专业至少开设一个学期的正音课,就没见半个能纠正过来的。总之,关注你说的内容,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玩意。

  前面的一万多字,都是写为什么。现在来讲什么的问题,我将带领大家正式走进“饱和英语学习法”。

故乡的云 : 2013-05-22#1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简要说明一下“饱和法”的学习机制和原理,免得大家“学而不思则罔”。

  “饱和法”将语言学习的本质认定为记忆的达成,即,无论是语法规则,抑或是词汇学习等等,归根结底是人对目标结构的一种记忆行为。记忆分为大脑记忆和肌肉记忆。大脑记忆的特点是记忆过程快,但容易遗忘,比如学英语;肌肉记忆的特点是习得速度十分缓慢,但习得成果十分稳固,基本是终身不忘,比如开车、打篮球等。学英文既然属于大脑记忆,那么在不讨论学习质量的前提下(“饱和法”对此有专门要求,后将详述),提高学习效率的法门无外乎有两点:第一,提高初次记忆的绝对数量;第二,降低初次记忆后的遗忘率。“饱和法”中的饱和意为挑战大脑初次记忆的极限,意即,以记忆单词为例,你如果一个晚上可以背500个单词,那你绝对不能背400个,因为500是你初次记忆的极限,达到极限意味着高效率。但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加大初次记忆的数量意味着遗忘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家都知道的,此处不再赘言,总之,你即便一天晚上能背下500个单词,过不了几天,也许就一个都不剩了,而阻止这种遗忘的最佳方法是在最有效的时间点进行复习(背了500个单词,一个月之后进行复习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基本都忘光了),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原因十分简单,在记忆工作量很大的情况下,假设每天只背100个单词,那数日之后对于如何复习,你也注定要崩溃的,因为你很难确定最有效的复习时间点,即便可以确定,多个记忆计划的重叠也会导致你无所适从。

  对此,“饱和法”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规定每日的阅读和听力输入量,该输入量依学习者的真实水平而定(弹性设定,后文将详述)。其次,给出最有效的复习时间点(弹性设定,后文将详述),保证在每日极限效率的学习模式下,做到极少遗忘。总之,“饱和法”追求对输入材料吸收的最大化,同时有效阻止初次记忆后的遗忘问题。

  “饱和法”对极限效率的定义为:至少200个记忆点/天,该值适用于每日3到4小时左右的学习量。全职学习应达到至少500个记忆点/天。

之前所讲的其实是disillusionment的部分,意即,想学好英语,首先要摒弃幻想。先打破所有的肥皂泡,才能触碰到学习的本质。我在此申明,如果有任何方法告诉你,你可以不学语法,也不用从ABC学起,而可以直接通过情景法等无需出国便直接攻克英语,达到流利口语,顺畅文章的,那一定是在骗人!!!切记!!!

故乡的云 : 2013-05-22#1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饱和法”有几个基本的学习要求。

  1. 为适应目前大部分人的学习需要(包括我本人),“饱和法”大部分操作植根于鼠标和键盘。不适应此办法的,可以自行修改为纸笔(这十分容易的,不需要说明)。
  2. 要求做笔记(word文档,不适应电脑的可以用纸笔做笔记,或者形成word文档后打印)。笔记的形式,将在后文中详述。
  3. 电脑上装有Microsoft outlook, word,和excel软件(不适应电脑者可以用纸笔做表格和计划表)。
  4. 每天至少保持3小时的学习时间。
  5. 每周写至少两篇英文习作。
  6. 准备好工具书,具体包括:
  美国传统字典
  韦氏大学词典
  科林斯词典
  朗文词典
  牛津双解(版本推荐第四版)
  (上述几本工具书都可在灵格斯词霸中实现。也可使用纸质词典,或者其他镜像版本)

  好了,实行“饱和法”的第一步,是确定学习材料。如前所诉,“饱和法”的目标是educated English,所以在听力材料方面将以hard news为主,阅读材料方面则以严肃刊物为主(non-fiction),觉得不好玩的,娱乐性差的,请放弃,因为“饱和法”不是用来娱乐你的,换句话说,它要做的是撕碎你,让你释放从未释放过的能量。阅读和听力将贯穿始终,作为主要的输入形式而存在,配合记忆点策略,达到输入材料的吸收最大化,同时辅以写作和说话练习,做到输入到输出间的完美衔接。

学习材料的确定,需要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而定。但大多数学习者可能对自身的水平难有客观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姑且将所有学习者分为以下几类,并硬性规定学习材料。总之,如果你知道怎么办,自然十分完美,也无需百分百follow我的指定材料,而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办,那也没关系,你跟我走就是。分类标准以写作能力为准,因为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口语是不靠谱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个性外向与否、心理因素、filler的使用等等,总之,口语很多时候是看起来流利,但内容极有可能乏善可陈)。再次重复,“饱和法”的目标是near-native的水平,不是随便玩玩。你大可写一篇英文习作,找身边的同学也好、老师也好,或者熟悉的英文高手来点评一下,找不到这类人的,大可发到网上(实在找不到地方发的,加此QQ群184134247,群内有英美人士,相信有资格为您的文章点评一二),自会有人告诉你水平如何。当然,我十分清楚,即便如此,你十有八九也不会写这样一篇文章出来,以此判断自己的英文水平。这也没问题,我姑且这一步也帮你做了,看以下的分析便是了。总之,依照写作水平,学习者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这并非意味着“饱和法”只针对写作,只是因为写作的可判定性较高而已)。

  PS,我其实十分不想搞这种分类什么的,很想直接进入“饱和法”的精髓部分,直接告诉大家具体的学习方法,但为了提高大家的效率,此类步骤却又是必须的,否则大家只会无所适从。所以,请耐心些,毕竟只有后认清了病情才好对症下药。

故乡的云 : 2013-05-22#1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1. 英语矮子。此类人几乎从未写过任何一篇英文习作,词汇量在4k以下(对词汇量无概念者,请使用http://testyourvocab.com 经本人及多人亲测,已经确认该工具的准确度的确较好。测试的时候,请仔细看说明,千万要诚实),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规避英文,看到双语网站一定点选简体中文,从不去英语角(虽然英语角唯一的作用便是给口语好的同学建立自信用的),考不过四六级或者低空飞过,遇到不得不张口或动笔使用英文的时候,第一句便是:my English is very poor. 鉴定完毕。你很不幸地属于英语矮子,不过也请不要对我使用这个字眼儿而介怀,你看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成为巨人。套用newsroom里的一句话: the first step in solving any problem is recognizing there is one,既如此,认清自己,正是腾飞的第一步。

  硬性规定学习材料如下。

  阅读方面,直接选用英语教材,因为此类人百分百连教材都没认真读过的。不要小看教材,你学好了吗?“饱和法”对于学习材料是否有营养的标准是:只要你原创不出学习材料中那么地道的英文,那该材料就可选用。但是,本着“饱和法”i+2的原则,我不推荐你使用新概念(虽然你必定写不出如新概念三四册那般地道的英文)。推荐使用比较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或直接采用各类英语专业用教材。学习时限和具体方法后文将详述,但请记住,决定水平的,不是学习材料,而是学习材料的人。

  听力方面,英语矮子没必要进行任何泛听练习,一概采取精听模式。选用材料为,CNN Students News,具体学习方法后文将详述。没必要采用VOA Special English之类的玩意。记住,你姑且直接跳下水,感受英语的惊涛骇浪,没必要担心被淹死。先找个浅水区(比如special English)test the water,乃是完全意义上的浪费时间。

  2. 大路货。此类人同样几乎从未练习过任何英文习作,词汇量在4-7k之间,但对英文并不排斥,四六级成绩尚可,偶尔还会在聊天工具上用英文聊天,聊出的内容虽不乏然中式英文、差强人意,却聊胜于无。对日常工作学习中遇到的严肃性翻译及写作需求,基本难以胜任,但和老外随便扯扯皮,还是不成问题的。

  阅读方面,选用英语文摘或者英语专业用教材。

  听力方面,大路货仍然没有进行任何泛听练习的必要,一概采取精听模式。选用材料按照痛苦值选用CNN Students News或VOA standard(要求带文稿),即,如果觉得VOA standard过于痛苦难以接受,选用students news,其实二者语速差别不大,主要是用词严肃程度稍有差别。(推荐的材料以美音为主,毕竟现在美音是主流,本人也是美音)

3. 伪英语高手。此类人大部分为非英专毕业生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英文不错的,或者干脆就是英专毕业,词汇程度从6、7k到1万左右不等,可惜学艺不精。此种人在日常小圈子里或者网络中能偶尔收获一些虚荣心,偶有英文初学者将其冠以“大神”的称号,他们也便真的信以为真,且颇引以为豪,认为自己的英文已经过关(a false sense of being okay),但此种人说出的英文十分喜爱绕圈子,多为N个简单句的叠加,口语中几乎看不到which等词的身影,写出的文章也以简单句居多,偶尔用个复杂句,还有可能搞错了先行词神马的。总之,此种人乃是伪英语高手,较不得真,在真正的大神面前一戳就破,但却时刻沐浴在虚荣的光环之下,所以多年来自身的进步曲线乃是一条直线。

  阅读方面,选用The Economist或者TIME,也可二者一并采用。

  听力方面,采用每日泛听及每周精听相结合的原则。每日泛听材料选用BBC World News以及MSNBC电视台的Today, NBC Nightly News等。每周精听材料选用MSNBC的Meet the Press及CBS电视台的60 Minutes。

  4. 英语大神。词汇量超级大,以万为基本单位,各个方面均比较牛逼。诸位大神,如看到小弟的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故乡的云 : 2013-05-22#1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大家请不要问我,为什么要听NBC呀,为什么不听CNN呢,为什么不XXX呢?我已经告诉你了,你如果知道怎么做,就无需我来指定。我指定的原因,是因为你并不知道该怎么做。NBC不见得比CNN更好,你无论听哪一个,在理论上都不影响学习效果。我推荐NBC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本人NBC看的多,说白了吧,我喜欢Savannah Guthrie, 我就是觉着Brian Williams比Anderson Cooper瞅着顺眼,这理由够充分不?别管啥材料,学好了,你就是神仙,记住这一点。

  关于记忆点。

  这是我准备着重讲述的一个概念,即,何谓记忆点。如前所述,“饱和法”对于每日应做到的记忆点数量是有标准的,一般不应低于200个记忆点/天。经本人亲测,200个记忆点/天的工作量并不至于让学习者感到崩溃,并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现在我具体解释下记忆点这一概念。我先用比较恶心的语言解释一遍,之后通过实例进行说明。(恶心的语言还是十分必要的,我想尽量做到准确,所以大家请忍耐下。。。)记忆点即可进行直接记忆并可在大脑中储备的单个记忆单元,记忆点的记忆和提取过程应该是瞬间的,换言之,不能够进行瞬间存储和提取的目标结构,则不具作为记忆点的属性。现在我举例说明关于记忆点这一概念。

  大家先看几句话。

  例1,I don't think we'll succeed. Still, we can but try.
  例2,He's but a boy.
  例3,There is not one of us but wishes to help you.

  在上述三个例句中,例1中的but作为副词出现,类似于only的用法,表示“仅仅”,“只”的意思,例2中的but用法与例1完全相同。例3中but的用法用作关系代词,表示“没有人不”,该句可译为“我们没人不想帮你”,即我们大家都想帮助你。这三个例句将组成2个记忆点,即,例2和例2中but(1)的副词用法,及例3中but(2)的关系代词用法。此时你需要做笔记,笔记具体内容为:在word文档中输入“but(1);but(2);”笔记内容绝不能记做but了事,因为你极其可能在复习的时候遗忘之前学习过的单词意思。关于笔记内容为何记做如此,后文还将详述。总之,笔记中的单个记忆点内容必须足够纯粹,以保证记忆和提取过程的顺畅度。当然,but还有其他意思,比如作为介词的属性,这里姑不表,又或者你连例句中的but意思都不懂,这都没有关系,一切都只为大家能够明白记忆点这一概念而已。

故乡的云 : 2013-05-22#1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你八成要批评我故弄玄虚了。楼主无非旨在强调单词的意思应该记忆全面而已嘛,何必标新立异搞出个所谓记忆点这种恶心的概念呢?你是这么想的吧。并非没有道理,且听我慢慢道来。平心而论,我也不想自己生造出一个概念,摆出一副学究故态,搞得好像自己多厉害似地,但没有这个概念,有些东西我无法解释清楚。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3,Many country parishes were still living in blissful ignorance of the post-war crime wave.
  例4,Wasp stings are serious, as I know to my cost.
  例5,Modern paintings don't bear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old masters.
  例6,The papered-over cracks in front-bench unity were now beginning to show through.

  在不查字典的情况下,请回答我几个问题。
  例3中Blissful ignorance如此美妙的用法,你是否觉得很帅气?如果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出此等给力的短语,是不是非常牛逼的一件事情呢?
  例4中,to my cost,是作为一个整体理解好,还是分成三个单词好呢?另外,to my cost的帅气程度姑且不提,as I know….这个用法,我知道你看得懂,但你写得出吗?如何最大化地吸收这个句子的营养呢?
  例5中,你也许大致看懂了这句的意思,那么我问你,这句到底是在说现代绘画好,还是古董好?想好了再回答。是不是懵了?
  例6中,papered-over和show through这两个牛逼用法的衔接可谓行云流水,你舍得把它们分开吗?

  (对某些同学而言,上述几个例句也许难度稍大了些,个别同学也许会碰到几个生词也说不定,但这关系不大,用不了多久你就不会觉得它们难了)

故乡的云 : 2013-05-22#1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也许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很多时候,用单个单词作为独立的记忆单位,不见得是最高效的方法。以上述几个例句为例,如果将单个句子化零为整,作为单个的记忆单位,即一个记忆点进行学习,显然是效率最高的做法。因此,上述4个例句,每个例句都将作为独立的记忆点而存在,而且想必你也发现了,如果把每句话都当作独立的记忆点来看待的话,无论记忆还是提取都变得十分轻松省力。而针对上述4个例句而形成的笔记,其内容也完全不变,即,将4句话原原本本地照抄到笔记当中(笔记的具体形成方法,后文还将详述)。

  好了,记忆点的基本概念就是这样。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你作为学习者,需要决定记忆点的具体构成,你需要决定到底是拆开了好,还是捆在一起好。我之所以说“饱和法”在各个方面都是开放的,意思便是如此。当然,你也许会问,仍以上述6个例子为例,如果我不知道该拆开还是捆绑,该怎么办呢?十分简单,如果你看到一句话,突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自言自语道,我擦,这句话真是太牛逼了,那请不要拆开,保持它本来的面貌,因为这样一来,你在笔记中每次看到这句话都会有“我擦。。。”的冲动,想忘都忘不掉。

  不要以为这一切很麻烦,又是做决定呀,又是记笔记的,实践了你就知道,整个过程其实十分迅速,如果是用鼠标键盘操作,更是快得一塌糊涂。再给大家看一句话,Wantology does not create vacuous wanting any more than psychologists creates anxiety.看懂了吗?如果看懂了,是扫了一眼便懂,还是看了好几遍才懂?如果你能写出类似的句子,是不是非常牛逼?

  所以,如果你说出或写出的英文没有我漂亮,不见得是你读的书一定比我少,或者我长了三头六臂,而是你很可能读的英文比我多,却食而不化,书读了不老少,却都大多还给了作者。所以,“饱和法”倡导的是,学了什么,要煮熟了吃,全部消化干净,绝不能生吞活剥,那样你即便读了几百本书,又有多少变成了自己的玩意呢?

故乡的云 : 2013-05-22#1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之前已经给出了记忆点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办法,以及最最初级的做笔记的办法。现在我详述一些细节,并将在其后给出具体的操作范例,方便大家理解整个流程的操作。我先主要讲阅读这个部分,因为饱和法认为,单个英语学习者的各方面能力,即听说读写(偶尔包括译)的能力大致是均衡的,通俗一点讲就是,听力特别好的人,写作自然不会太差,反过来也基本成立,总之,你很难找到一个口语特别特别地道,但却连个便笺都不会写的英语学习者。原因十分简单,除了个别人群(比如读物理专业的博士生,他们要求看大量的英文物理学文献,但口语的用处却不大,这类人群一般口语和阅读能力是不成正比的。但此类人群,属于isolated case,整体来说比例很小),大部分英语学习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均衡发展(均衡的意思也很可能是,各方面都比较差,不均衡才怪。均衡的另一层含义,我将在后文详述,此处因篇幅所限姑不表)。当然,平心而论,从绝对的角度来说,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最弱的环节自然是听力,但解决之道并非是简单的磨烂耳朵。磨烂耳朵自然有用,但如前所述,不能因为毛巾冷敷有用,就不管青红皂白地看到有人发烧就给人冷敷。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最高的效率,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有用。在讲解精读方法之前,先解释一下为何首先讲解的是阅读,而不是听力或其他(大家必然有此疑问)。

  以下是一个递进逻辑推导过程,所以请不要掉队。

  1. 我们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决定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歪脖树”,无论是哑巴英语也好,聋子英语也罢,只是歪的具体形态稍有差异而已。(也请不要盲目BS哑巴英语,姑且问问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到底几何。大部分的真实境况是,连哑巴英语都不达标)
  2. 饱和法的目标是矫正这颗歪脖树(传统教育重视的书面英语,也在矫正之列,因为也是歪的)。
  3. 最佳的矫正办法是全部锯掉,但这显然不现实。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没人能够承认这种成本。从语言学上来说,已经僵化的坏习惯也注定了即便全部锯掉也是枉然。
  4. 针对上述问题,饱和法的解决方案是:老树发新芽。即,让已经停止生长或者生长极其缓慢(而且是歪的)的部分重回正途,起码先做到新长出来的部分不歪,至于已经长歪的根部,你也无需担心,只要新生长的部分足够茂盛,垂下来的枝叶便是完美的包装(也只能包装而已,别追求完美。你不是老外,请接受这个现实。完美的包装,已经算稀有品种了,我们不能太贪心)。
  5. 要做到老树发新芽,不但不能彻底推翻歪脖树的根部,即原有的以视觉输入为主的学习原则,还必须因势利导,利用以阅读为主的传统办法,稍加变通,横向刺激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听力、写作等。(没什么东西是一定好或者一定坏的,如同很多人争论是否有必要使用英英字典一般,英英字典当然好,但你要是碰到kiwi这个词,还坚持只看英英字典才算数,我会认为你神经有问题。我们只要结果,过程不论)
  6.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视觉输入学习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信息量大,十分直观,而且准入门槛低。换言之,如果你词汇贫乏、阅读能力弱,想直接提高听力绝对是humanly impossible,几乎是人力不可为(对此后文也会有专门的讲解)。我们崇尚勤奋,但你没必要拿鸡蛋碰石头。总而言之,饱和法是一种大剂量突击学习法(突击,此处为中性词),突击的本质决定了必须以阅读作为主要输入手段,因为其他任何输入方式,例如听说材料,皆不能够满足突击学习所要求的大剂量输入。

  综上所述,饱和法将把阅读作为核心。但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而之所以把阅读作为核心,是因为这样能取得最高的效率。

故乡的云 : 2013-05-22#1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现在开始讲具体的阅读,即精读方法。饱和法所要求的精读法和传统学校教育中的精度概念稍有不同。区别如下:

  1. 传统精读的精髓是慢工出细活。比如,一本精读教材要学习一个学期(有时候还上不完),一个单元就可以讲好几个课时。欲速则不达,是传统教育法提倡的种优良传统。

  饱和法中的精读要求速度,比之于传统精读法,速度可能会快上十倍甚至几十倍(指学习进度而言)。

  2. 传统精读要求学习者经常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课业内容,甚至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说。

  饱和法中的精读对原文内容只要求快速学习一遍,之后便彻底丢掉原文内容,但要求复习精读过程中形成的笔记。

  这一点也是饱和法效率更高的原因之一。因为传统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该模式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首先,学习效率不好保证,其次,复习的对象过于宽泛,这导致了复习过程的低效。所以,饱和法在初次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将目标材料转换为记忆点,并以笔记的形式保存。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第一,记忆变得更为简单(详见前文有关记忆点的部分),第二,只复习笔记,大大节省了复习时间,并能保证高效率。

现在我从具体操作步骤方面入手,详细解释一下饱和精读法。依然和前面的讲解类似,我先给出操作说明,之后给出操作范例。范例包含两个具体的阅读片段演示,第一个是针对之前分类中的“伪英语高手”的材料,选自The Economist,第二个针对之前分类中的“英语矮子”,材料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还没开始具体举例子呢,祈祷到时候自己表变卦)。好,我们开始。

  首先讲解理论上的要求。

  1. 穷尽式记忆。饱和精读法原则上要求记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单词,类似schadenfreude这种偏门的德语词(幸灾乐祸之意),demos这种不常用希腊词(庶民、屁民之意),bravo这类拟声词,以及modus operandi这类拉丁词通通要求记忆和应用,对,你没看错,不但要记住,还得会用。概括来说,大词VS小词,简单词汇VS复杂词汇,初级词汇VS高级词汇,常用词汇VS装逼词汇等等分类,饱和法在原则上一概不予承认。另外,饱和法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不存在绝对的同义词。想必你已经懂了,饱和法对词汇学习的要求是穷尽式的,传统教育中所奉行的,“单词不懂没关系,靠上下文进行猜测,以此浑沦吞枣读读原版小说”式的方法是饱和法所坚决反对的。(我没说传统教育就百分百没道理,记住,饱和法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不是比谁对谁错,那毫无意义)

  2. 穷尽式查阅。对阅读中碰到的任何生词,饱和法要求进行穷尽式的字典查阅。即,对单个生词的字典查阅,原则上要求至少查阅牛津、朗文、科林斯、韦氏、美国传统这五本字典(个别时候甚至需要动用牛津大词典这种大杀器,或者利用google),并在原则上完全掌握全部字典中的全部释义(是原则上的,因为个别时候,这并不现实,我们不能太死心眼,记住,一切都是为了效率)。至于为何如此,原因是,每种字典的针对人群是有区别的,也各有优缺点。例如,韦氏大学词典和美国传统词典一般针对的是母语者,其释义无比精确,但缺点是释义用词艰深,低水平学习者难以读懂,且很少提供例句,不利于理解。牛津、朗文、科林斯虽然释义浅显易懂(牛津的稍难一点点)且例句丰富,但释义准确度较之韦氏和美国传统而言要差一些。另外,韦氏和美国传统的释义十分全面,几乎能够囊括所有词义,而其他三本词典在这方面要逊色许多,以科林斯为甚,其只收录最常用的词义,让人十分火大。以上各类词典皆要求使用英英版本,同时配以一本英汉词典,推荐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手头没有的,也可以使用有道等,但英汉词典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即,前述各本英英词典查询后,仍然弄不懂词义的情况下,才可以看汉语解释,或者个别事物名称,如我之前给出的例子,kiwi,猕猴桃,这种东西,一旦发现是具体的物事名称,直接看汉语解释便好。至于某些自己难以把控的“灰色地带”,也不要着急,随着学习的深入,你自然变得游刃有余。

故乡的云 : 2013-05-22#1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3. 你需要记忆的有两种东西。你不会的+你用不出的。单单记忆你遇到的生词和新鲜用法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看得懂并不代表用得出,所以你的笔记将既包含你不会的用法,也包含你用不出的用法。举例来说,even so, according to Milica Delevic, the head of the Serbian parliament’s EU committee, things are looking up for next year,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看得懂这句话,look up表示好转,有起色之意,我知道你看得懂,但你是否用得出,就不好说了。至于你是否能够用得出,我相信你自己知道,判断标准很简单,看到look up的时候,如果觉得很潮、帅气,那你必定是用不出,如果你毫无反应,认为稀松平常,那你便用得出。既然用不出,请老老实实记笔记,将look up收入你的笔记文档。

  4. 关于笔记的形成。笔记的内容必须足够简单。采用极简笔记法有几个优点。首先,笔记的形成将十分便利,例如上文的look up,你需要做的就是把look up原封不动地记入笔记,作为一个记忆点,仅此而已。笔记中的词汇一定不能带有任何中文或英文的解释,必须是“光杆司令”。同样以look up为例,你的笔记绝不能记成, look up: be improving / promise more success这种格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不给出解释的情况下,笔记的作用其实便类似一个微型的词汇测验,这样一来,每复习一次,便是测验一次。我们知道,所谓的复习,其意义主要在于温习已经忘却或濒临忘却的内容,而如果你的笔记包含了关于记忆点的解释性内容,对记忆点是否已经熟记于心将变得无法判断。所以,极简笔记的意义在于,首先将学习材料转化为笔记,笔记的内容应该做到足够简单纯粹(记忆点),随后对笔记进行测验式复习,这样一来,只要能保证复习的高效率,一切都将变得更美好(后文将详述复习的时间点安排及复习效率的优化问题)。

5. 关于笔记格式的分类。笔记格式分为两种,即,纯词汇文档,以及例句文档。词汇文档中既包含单个的生词,也包括短语;例句文档则只包括各式例句(详请请参阅前文,有关记忆点定义及分类的相关部分)。所以,你需要备有两套笔记,第一套用于词汇,其中只包含各种“光杆司令”摸样的单词和短语,另一套则只包含大量英文句子。

  6. 关于笔记的内容上限。纯词汇文档的内容上限为200至500个记忆点;例句文档的内容上限为200个记忆点(二者皆是弹性设定,可自行调整,但建议采用推荐设置)。达到内容上限后,应重新建立新文档。例如,假设你需要建立包含500个记忆点的纯词汇文档,你需要建立3个文档,分别为vocabulary list 1(200), vocabulary list 2(200), vocabulary list 3(100),括号内的数字代表记忆点数量。之所以如此设定,是因为每个文档将作为独立的复习单元而存在,以前述3个文档为例,为了达到最优的记忆效率,3个文档的初次及后续复习时间点是完全相互独立的,所以必须进行标记(后文将详述复习计划的细节)。

  你也许有点看晕了,但为了说清问题,这又是必须的。晕了也没关系,既然理清了上述6点,我现在总结下饱和精读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包你一看便懂,即,阅读过程中发现记忆点→查阅工具书→记忆点横向扩展(后文将配以实例进行阐述)→形成笔记→复习笔记。

  很土是吗?是很土。我之前和大家说过了,这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万灵药,饱和法只帮你实现两件事情而已:学了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以及学了就忘,即所谓左耳进右耳出。我之所以在前面花了将近两万字来作铺垫,就是希望你能懂得一件事:在饱和法中,任何东西都是量化的存在,即,你背了多少单词,看了多少书,记了多少个例句,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进行量化。在饱和法的模式下,在任何时间点,你都将对以下几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到了如指掌:

  我已经学了多少东西?
  已经学过的内容中,我忘却了多少?
  已经学过的内容中,哪些内容是我将要在近期忘却的?
  我将在未来的一段既定时间内学习多少知识?
  。。。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可以随时使用数字来回答。当别人问你,你掌握了多少词汇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回答:“4M”。4个MB容量的文字文档能包含多少东西,你懂的。前面说过了,饱和法是一种突击学习法,更进一步来说,饱和法是用数学的态度来对待英语的,将所有步骤进行量化。当你想追求效率的时候,数学永远比其他东西更靠谱。

故乡的云 : 2013-05-22#2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接下来我直接给出饱和精读法的具体操作范例,以便于大家理解。给出的两个范例分别是针对前文所述的“伪英语高手”和“英语矮子”,至于“大路货”则没必要给出具体的操作范例,参考其他两个例子便是了。

  (此处括号里的字,是我写完范例后加上来的,我发现范例完成后(工作量十分惊人,图片太难贴了),具备全能的参考价值,所以,此处只给出针对“伪英语高手”的精读范例,其他两类学习者只要参考本例即可)

  针对“伪英语高手”的精读范例:

  材料选自The Economist, 原文如下:

  Firly resilient
  ----However hard-up people are, they will buy a Christmas tree

  AS AN unholy triad of recession, global warming and bulging populations is playing havoc with farm-commodity prices worldwide, one small niche has proved surprisingly robust: Christmas trees. Poul Copmann, a Christmas-tree field manager, who oversees plantations in Ireland as well as in his native Denmark, says people will go into debt rather than do without Christmas trees, lights and sparkly baubles.

  Even so, Christmas-tree growers are battling on several fronts. One of them concerns plastic imitations. Synthetic Christmas trees (mostly made in China)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as manufacturers become increasingly adept at making their imitations more lifelike. Practical concerns and a trend for living in smaller, cleaner spaces has boosted their popularity. Bans by property managers who fret about fire hazards play a role. Yet purists abhor these synthetic pretenders. As the association of Danish Christmas-tree growers snootily points out on its home page, the plastic impostors were invented by an American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loo brushes.

  A variety of natural hazards have caused another headache for the festive-tree business. This year, an exceptionally hot and dry week in late July in Denmark triggered an outbreak of what locals call “red-needle syndrome”, a condition that makes the foliage wither and die. Researchers at Copenhagen University explain that unusually high July temperatures and a lack of rainfall dehydrated the trees and left them prey to sunburn.

  The healthy specimens that grew strong and green despite the sunshine now command higher prices. Denmark is one of Europe’s largest Christmas-tree exporters: some 3,500 growers export over 10m trees each season, mostly to Germany and Britain. Danish trees are popular in Norway’s living rooms and even end up in such far-flung places as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the Dutch Antilles.

  The Danes’ favoured variety is Nordmann fir, beloved for its intense emerald hue and its resistance to needle-shedding. Its popularity has helped to boost Danish tree exports from DKr500m ($86m) in 1996 to around DKr1.5 billion today. Danish growers are optimistic for the future as they are convinced that the real thing will continue to sell well. The alternative is too cheerless. “If you invited me to dinner and I brought you a bunch of plastic flowers, you wouldn’t be too happy, would you?” suggests Mr Copmann.

  现在我将大家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包括你不懂、以及用不出的),以下划线标出,并详解具体的工具书查阅和笔记形成方法。以该文前两段为例。

故乡的云 : 2013-05-22#2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这一段英文一共175个单词,其中有16个可能需要学习的语言点(其与学习者个人水平相浮动,我只是给出范例而已)。这里必须强调一句,作为学习者,你必须能够判断记忆点的价值,即,你必须决定某个语言点是否应该进入你的笔记,而标准在前文中已经给出,即所谓的“眼前一亮”。这看似有些无厘头,其实并不难操作。以词汇为例,稍微学过英文的人都会知道积极词汇(active vocabulary)和消极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这两个概念(为节省篇幅,这两个概念我不再科普,不了解的朋友请自行百度),从输出方面讲,你的写作和口语水平,基本上取决于你积极词汇的质量和数量。我们现在谈的饱和精读法,是一种输入过程,其要求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时时将自身水平与当前的学习材料进行对比,找出高于自身输出水平的各个语言点、并将其收入笔记,以求为我所有。这也是为何饱和法要求每周至少练习两篇英文习作的原因,因为只有不间断的练习输出,才能不断掌握自己在进步曲线中的动态输出水平,进而在新的学习周期中有效对新语言点的价值作出评判。而当你在面对一个语言点,拿不准其是否该收入笔记的情况下,请一概收之。记住,饱和法的目标不是日常交流,而是in-depth English,否则我们也没必要费此周折,直接去找疯狂英语,英语900句,岂不快活许多?

  回到该范文,现在以上述16个语言点中的前10个作为例子,详述具体的穷尽方式。

  1, firly,该词是个比喻用法,看完全篇即能理解(其实第一自然段就够),因不具代表性,故不详解。

  2, unholy。

  第一步,查询工具书。“伪英语高手”查询工具书的顺序应该是,韦氏→美国传统→牛津→朗文→科林斯。采用此查询顺序的原因是,“伪英语高手”之所以带了个“伪”字,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自我满足,永远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此种人大多连韦氏为何物都不愿知晓,更罕有日常使用者,所以必须强迫其使用高端工具书。另外,“伪英语高手”本就具备相当的英文实力,看懂韦氏和美国传统等工具书问题不大,所以要求先查询这二者,如果其中有不懂的细节,自然也会在之后查询其余三本字典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查询到的字典内容,按查询顺序贴图如下:

附件


故乡的云 : 2013-05-22#2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大家可以看到,诸多字典对unholy给出的释义基本有3条:

  Wicked,邪恶的
  Not hallowed,亵渎的
  Unpleasant,让人不愉快的
  另外还有一个惯用搭配unholy alliance

  形成的笔记格式如下:

  unholy(1); unholy(2); unholy(3); unholy alliance;

  在这里,虽然unholy alliance的意思在事实上是涵盖在其他三个解释内的,但考虑到unholy alliance作为短语的特殊性,所以作为独立的记忆点收入笔记。

  3. triad,该词的词义较为单一,就表示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东西。需要和大家说明的是,如下图所示,



该词另有两个词义,分别为,三和弦,以及xxxx(恕楼主愚钝,这种诗歌用语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不想知道,总之,这个玩意也是三个部分组成的就对了)

  对于这另外两个词义,大家可以无视。当然了,我本人是记住了三和弦这个意思的,毕竟我玩过音乐。总之,中心思想是,对这种特别边角料的东西,大家是可以放弃的,没必要牛角尖钻得太厉害,说了穷尽便真要上天入地一样也完全没必要。终极的标准是,你之所以可以无视三和弦,是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也不懂得三和弦是什么,我这么说,相信你懂了。

  所以,此处形成的笔记为:triad;

  (以下开始,为节省篇幅,将不再贴图,相信大家也能够读懂)

  4. bulging,有必要针对这个词进行一些说明。Bulging是从bulge变化而来的,而bulge有两个基本词性,即名词和动词,这里我想说的是,大家千万不要把词性记得过于死板,在实际的应用中,老外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新潮的usage(报刊杂志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经常无视字典标准,所以大家最好在原则上将单词的词性认定为开放的。这不是说完全无视词性,而是不能过于死板。好了,回到bulging这个词,如果你懂bulge是凸出的意思,但觉得bulging population十分给力,便可以将笔记记为:bulging; 而如果你对bulge本身也不了解,笔记则应该记为:bulge(1), bulge(2)。

  另外,我之前提过所谓的“横向扩展”,其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所有的派生词必须一网打尽,具体到bulge就是,你必须也把bulgy记入笔记(这一点需要区别对待,比如,你完全没必要因为学习了teach,将teacher也记入笔记,因为这过于简单了,但是如果你学习了exhaust,则要求你必须掌握exhaustive和exhausting的意思及应用,事实就是很多人的确分不清exhaustive VS exhausting的区别。你分得清吗?)。第二个方面是,查询字典过程中所产生的单词也必须记入笔记。仍以bulge为例,如果查询韦氏的时候,遇到jut,但不懂其意思,则需另外单独查询jut的词义,并将其收入笔记中。但这有可能导致一个循环,即,词汇量越少的人,查询字典的过程越痛苦,而且可能不断产生新词汇,导致字典查不完的恶性循环。其实解决办法十分简单,以bulge为例,在查询韦氏的过程中看到jut→查询jut并收入笔记,而在查询jut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生词则请无视。

  考虑到bulge这个词并不难,所以最终形成的笔记大致是:bulging; bulgy; jut;

附件


故乡的云 : 2013-05-22#2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5. havoc,该词除独立使用外,相当多地情况下以短语的面貌出现,具体短语形态字典也都明确给出了,这种情况下最好将整个短语记入笔记,所以最终的笔记形态为:make havoc of; play/wreak havoc with/on; (一般情况下,havoc就不用单独作为记忆点记入笔记了,因为短语中已包含了该词)


  6. niche。这里需要深入讲解一下记忆点的形成问题。以niche为例,其基本意思为“壁龛”,其他意思乃是此意的引申,如 he’s found his niche in the company。如果在查询字典的过程中碰到了令你眼前一亮的句子,例如,Amanda soon found her niche at the club,以及He spotted a niche in the market,则应以句子的形式记入笔记,其原因已在之前的部分讲解过,此处不再赘述。另外,由于niche这个词的形象程度极高,详见下图




所以在明确了niche这个单词的image之后,只要配合几个例句,便能轻松做到完美的应用。所以,形成的笔记如下:

  niche(1);niche(2);

  I don't think he's yet found his niche in life;
  He spotted a niche in the market;
  One niche that is approaching mass-market proportions is held by regional magazines

  (笔记中的niche1为本意,niche2代表比喻义。3个例句则单独记入例句文档)

  另外一点,例句文档除收录查询字典过程中产生的经典例句外,还应收入阅读材料中的“亮点”句子。

  从以下开始,为节省篇幅,将不再讲解具体的思考流程,而是直接给出笔记。具体的思考流程大家可以根据笔记进行逆推。总之,要点是,在决定记忆点的时候,要灵活变通。记忆点的设定并没有黄金准则,但必须遵守足够纯粹简单这个大前提。换句话说,你今后对某个记忆点的应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初次设定的细致程度,你初次设置的越painstaking, 则今后的应用效果越好,你设置的越糊弄,则今后的应用效果越差。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记忆点设置流程,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sweet spot.

  7. Oversee: oversee(1); oversee(2);
  8. Do without: We can't do without the help of your organization; He could do without her rhetorical questions at five o'clock in the morning.
  9. Bauble: bauble;
  10. Front: Her rudeness is just a front for her shyness;
  The jewelry firm is just a front for their illegal trade in diamonds;
  hotels that front onto the sea;
  Dan Davies has been chosen to front a new discussion programme;
  The monument was fronted with stone;
  Sonja's husband is fighting at the front;

附件


故乡的云 : 2013-05-22#2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做完上述工作后,笔记的最终形态将可能如下:

  词汇笔记


  



  例句笔记


  


  二者相加,总的记忆点数量为24。就是说,如果你的英文水平与“伪英语高手”相当,那么每天达到200记忆点的要求阅读量只需要不到1000英文单词。

  你现在也许会有两个疑问,第一,如此穷尽的查字典方式肯定特别耗时,如何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例如几小时内,完成相当数量的阅读任务呢?第二,照这个速度,岂非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这也太坑爹了吧?

  回答如下。

  针对第一个疑问:饱和法规定的每日工作量是以记忆点数量为标准的,而非阅读字数,我在前文中已经说过,在理论上饱和法的各方面都是开放的,从工作量上来说即是,你选取的材料越难(不能超越i+2或i+3),则单位材料中包含的记忆点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所以,只要将难料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选取太简单的,否则失去了饱和的意义),则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记忆点数量将保持稳定。

  针对第二个疑问:日常交流用词汇只有几千个,其中大部分你也都掌握的还不错,外刊中常用词汇在两三万左右,也就是说,单以词汇为例(以词汇为例容易说清楚,虽然词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你能具备25000+的词汇,则阅读外刊将变得不再痛苦(也是会遇到单词的,这个一辈子你都逃不掉,无论你词汇量有多大),换句话说,如果你已经超越了25000+的词汇量,你也随即超越了饱和法的适用范围,说白了就是,你可以出师了。我们姑且用简单的数学来解释。我们仍然以词汇为例,假设你每天达成200个记忆点,那么一个月便是6000个,半年便是36000个(先不要考虑遗忘的问题,后文将详述饱和法的抗遗忘策略)。36000个记忆点,换算成单词,分子为3有12000个,分子若为2则有18000,加上你现有的词汇量,你觉得你将达到什么水平呢?另外,由于你是以记忆点策略来进行学习的,你的应用水平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明白了这一点,你便会懂得,饱和精读法的阅读速度在初始阶段确实不快,但将在一两个月后明显加快,呈几何级数递增趋势,这一趋势将在达到一个瓶颈后趋缓并最终下落。个人亲测,达到该峰值的时间大致在半年左右。

故乡的云 : 2013-05-22#2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大家知道,无论学习任何东西,其进步曲线的形态都大体相当。时常有人提,说英语是入门容易却难以学得精深,说出这话的一般都是英文高手,而且这话说的也十分有道理。所谓入门容易,即是说,在开始阶段容易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因为你会的内容还很少,相对于广阔的未知领域,只要你肯花一点时间,就能取得很大的收益。但随着水平的提高,这种边际效益将变小,这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问题在于,99%的学习者从来没想过,更没尝试过将边际收益推向极致,饱和法则要求你做到这一点。而当你“饱和”到一定程度,你也随即失去了“饱和”的基础,即,你的水平已经足够好,你发现你已经很难每天都轻松收集几百个记忆点,这也意味着,你不必再继续“饱和”下去了。

  帖子写到这,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不再继续关注饱和法。因为他们发现,饱和法居然需要付出,需要努力。恭喜他们,但也为他们默哀。我默哀的对象,并非英文水平不高的人,而是整日梦想着一步登天,想学好英语却不肯努力半分的人。胡乱学习半年也是学,系统学习半年也是学,花同样的时间,为何不追求高效率呢?

  在之后的部分,我将讲述饱和法的抗遗忘策略。

我已经在上次更新的内容中给出饱和精读法的具体操作范例,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阅读速度等问题也进行了答疑。QQ群内仍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也觉得有一定借鉴意义,所以在此补充几点。

  1. 在精读的过程中,学习者既可以采取排雷法,即,遇到一个问题立马解决,也就是遇到值得记忆的语言点便立马查询工具书并记笔记,也可以采取先标记再汇总解决的办法,即,先在每个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语言点上做记号(我个人是划横线),然后在整篇文章通读之后一并解决。我个人两种办法都采用过,效率无所谓高低,纯粹个人习惯问题。
  2. 饱和法要求学习者在精读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必须做到心无旁骛。饱和法不建议你一边嗑着瓜子、听着小曲儿一边啃英语。全身心投入是高效学习的前提,饱和法虽然并不要求你每天学习十个小时,但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必须充分挖掘效率。
  3. 我个人承认天赋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但天赋显然不是一切,再好的天赋都需要勤奋来浇灌,而资质平平的学习者(比如楼主)就更需要多多积累。请记住,勤奋本身便是最高贵的天赋。饱和精读法最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记忆点的设定,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在精读过程中发现记忆点价值的能力将决定你的学习效果,而学习者个人的天赋在记忆点价值的定位和记忆点设置的有效性方面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但这里要求的并不是语言天赋,而是理解问题和领悟逻辑的天赋。语言虽然并不能用数学从根本上来解释,但学习方式却可以被量化,所以,请尝试将英语看作一种量化的存在,这将有助于你的学习。

  另外,我之前给出的精读范例,也许有人会觉得范例文章有难度过高的嫌疑,尤其是英语水平尚不很好的朋友。对此,我想说的是,该文确有一定的难度。英语水平尚达不到“伪英语高手”的学习者可回看前文,在分类标准中合理定位自身,并选取相应的学习材料。再者,请重新思考你学习英文的目的,我一再强调,饱和法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你能学会几句俚语并以此向同伴炫耀,或者服务你和老外之间的相互扯皮,饱和法的目标是深层次的英语,即in-depth English,其希望你达到能够进行深度交流的水平。如果BBC今天来采访你,那些在你平常看来十分拉风的slang或者其他非正规英语,你觉得它们有多大用处?如果BBC问你: How do you make of china’s rising status? 你在well一下之后,能言之有物吗?当然,也许言之有物这一标准过于苛刻了些,毕竟能用汉语做到言之有物的人,也属小众。但请思考一下,如果BBC就问你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How do you make of china’s rising status”,我没和你开玩笑,请假设现在你就在接受BBC的采访,并请打开你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你的回答,你有勇气回放这一条录音吗?或者换个问题,”why most Chinese don’t’ study English well”,这够简单了吧?Tape yourself!

故乡的云 : 2013-05-22#2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前文已经说过,饱和法要求学习者每天至少达成200个记忆点的学习,而200个记忆点则推荐作为独立文档保存,作为独立的复习单元,以此与其他复习单元相区分。复习分为每日复习与循环复习两种(后文将详解循环复习的各项操作流程和原理)。当单个笔记文档(词汇笔记或例句笔记)达到记忆点上限时,应在当晚对笔记进行整体复习,即每日复习,并于第二天启动循环复习机制。复习的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学习者对照自己所做的“光杆司令”笔记,进行回想测验式复习。如当天采集的记忆点未达到上限,学习者仍然必须在当晚将本日的记忆点整体复习一遍(即每日复习)。例如,假设学习者将单个笔记文档的记忆点上限设置为300,若当天内达到上限,则当晚复习一遍,并与第二天启动循环复习机制(后文将详解);若当天只收集了200个记忆点,则应在当晚复习这200个记忆点,在此基础上,假设学习者第二天采集的记忆点数量仍为200,则学习者应将其中的前100个记忆点记与第一天形成的200个记忆点进行汇总,形成笔记文档1(内含300个记忆点),并另立笔记文档2,其中收入剩余的100个记忆点,而学习者在第二天应复习的内容仍然为当天收集的200个记忆点(文档1中新收入的100个记忆点 + 文档2中的100个记忆点),之后一天,也就是第三天,文档1的循环复习机制将启动,以此类推。一句话概括即为,每日复习是一种必须,其复习内容为当天所采集的记忆点,循环复习的开始时间则为笔记文档达到记忆点上限的之后一天,而每个文档在进入循环复习之前,其内包含的记忆点一般只复习一遍(以当日复习的形式完成)。关于每日复习,你不用担心,这花不了多少时间,实践了便会知道。另外,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跳过每日复习而直接进入循环复习。很多事情,立马做便十分容易做好,但如果你该做的时候不做,等需要的时候再来补救,不但要还清欠款,还得付利息的。你欠得越久,利息便越高,请记者这一点。不单单是学英文,这几乎是一条普适法则。

我在此必须说明,你不能做这样一种极端假设,假设内容为:记忆点上限为500 + 每日采集记忆点50个。你不能用这样一种假设来将问题复杂化,因为这已经完全失去了饱和的意义。

  我知道关于复习,大家会有几个特别关心的问题,所以我姑且解决大家的疑虑先。

  1. 无论记忆点在最初被设置的如何完美,总难免会有被遗忘的部分,难不成要再去查一遍字典,这岂非让人十分崩溃吗?

  回答如下:

  首先,因为你设置的是记忆点,不是单个单词或者别的东西,所以这本身就更不容易被忘掉。其次,对于忘掉的部分,的确要求你重新查询字典,但因为你之前(很可能是当天,即便不是,时间差也一般不会超过30个小时)已经查过一遍字典,第二次查阅的速度会加快很多,具体来说,便是,你很可能看了释义开头的几个单词,便完全回想起来了。再次,有了每日复习作为基础(每日复习并不消耗大量时间,前面说过了,在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是不需要消耗太多时间的),加之记忆点的引入,你会忘掉的部分不会太多的,这一点请放心。我将在之后公布自己保存的复习表格,大家只要看一下其中的各项数据,便一目了然。

  2. 既然饱和法是开放的,那么词汇笔记中是否可以强行加入除派生词以外的同反义词,或其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记忆点呢?

  回答如下:

  这因人而异,饱和法本身对此不进行评价。在我个人看来,这种强行“开外挂”的方式是值得采用的。我个人在曾经的学习中曾采用过穷尽同义词的办法,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你一下子多整理了好多词汇,但坏处也不小。第一个坏处是,耗时太大,你可能承受不住,我个人也只是曾在几个月的学习中实行了加入同义词的原则,而且,当时并没有工作,没什么其他事情,就是学英文。总之,如果你并非处于全职学习的状态,则不推荐你使用该办法,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一天时间除了整理词汇,其余的什么的做不成。第二个坏处是,因为额外加入的词并不来自你的学习材料,所以,即便你对其设置了较为科学的记忆点,但较之来自于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点,这些词总是更容易被遗忘,这一点已经在我过往的学习中得到了证实。但我个人仍然列出这个办法的原因是,对个别猛人,也许是适用的,意即,如果你在实行饱和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行有余力(我认为很难),觉得不够刺激,完全可以选择额外这个“外挂”。至于同义词典,推荐使用罗杰斯,普通的牛津同义词典神马的弱爆了,不推荐(牛津的找不到几个生词。既然你选择开挂,就玩大一点,直接来罗杰斯。否则就本份一点)。

3. 复习应该占用多少时间呢?如果复习不完怎么办?

  回答如下:

  复习所占的时间,是包含在每日总的学习时间之内的,即,如果你规定每天学习三小时,那这三小时本身就包括复习时间,其不应额外占用其他时间。至于复习用时的比例问题,这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复习用时不应该大于总学习时长的三分之一。按照个人经验,阅读(包括记忆点形成,即形成笔记的时间)、听力、复习,三者所占的学习时长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因个人特殊情况导致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学习者应该尽力调整,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分配方式。

故乡的云 : 2013-05-22#2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前面已经给出了复习机制的操作方法,现在我以范例的形式给出操作样本。每日复习的操作方法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所以此处讲解的将主要是循环复习机制的操作办法。

  首先说明一下需要使用的软件工具和注意事项。

  1. 需要用到的软件有excel表格以及outlook(主要使用其“任务”功能)。推荐大家使用电脑操作,对电脑有抵触心理的朋友也可以改为纸笔操作或考虑将文档打印出来使用,但学习效率将会打个小小的折扣。
  2. 整个循环复习机制是针对饱和法所产生的海量记忆点而设计的,所以学习者必须严格执行复习机制的各个细节。具体来说,如果学习者某天的任务无法完成,将会导致隔天、或者后几天的任务量膨胀数倍,如果学习者连续两天没能完成复习机制中当天所要求的任务,将会导致一个难以解决的恶心循环,即,每天都在补之前欠下的债,却又很难补齐。所以,学习者本人必须严格执行复习计划,绝对不能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你将痛不欲生,相信我,I’ve been there)。
  3. 你必须诚实。饱和法的循环复习机制要求你记录每个笔记文档的复习时间点并进行百分制评分,在对自己进行评分的时候请务必对自己诚实。这听起来似乎非常滑稽,既然笔记文档是自己的,对自己的评分也不对其他人开放,只有自己知道,难道自己还会对自己撒谎不成?这还真难说。。。总之,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撒谎,但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起码我曾有强烈的“作弊”欲望。总之请牢记,我们要做诚实的人,因为你的自我评价很可能会影响你进一步学习的效率。

  现在我先给出循环复习机制的excel图片,并对照图片进行讲解。

附件


故乡的云 : 2013-05-22#2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wdb6:这一部分将是饱和法的精髓所在,当然,和之前相比,其操作流程也略微更复杂一些。所以,请大家一定不要掉队,紧跟我的讲解。

  其实只要详细研究一下这个表格,你自己便能发现一些奥秘,当然,不太可能是全部,所以讲解是必须的。饱和法的复习方式采用循环的办法,即,以上图中Grand Review 1 (500)这一笔记文档为例,10月30日为第一次复习的时间点(之前已经进行过每日复习),之后每一轮复习的间隔分别为1天、2天、4天、和7天。当然,这并不是全部,我将在后文详细讲解具体的操作流程及总的复习轮数。我现在首先讲解此种复习机制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即,抗遗忘最最重要的一环是在最为合适的时间点对即将遗忘的知识进行复习,而相比之下,针对已经记牢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其意义要小得多,因为对即将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复习过程痛苦小(你毕竟还没忘掉,所以,复习速度会很快,效率也高),第二是收益大(复习过后便随即做到了有效抗遗忘)。因此,在每日复习的基础之上,能够满足痛苦程度小 + 复习效率高的复习方式,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前提:

  1. 正确的复习时间点设置。
  2. 对即将遗忘的知识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即,对没有进入即将淡忘区域的知识点暂不进行复习。
  3. 对难以记忆的顽固性知识点有一套处理办法。
  4. 容易操作,并能提供清晰的每日复习计划。
  5. 能够进行自我修正,即,复习机制本身应该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复习机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高的记忆效率。

故乡的云 : 2013-05-22#2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同时满足以上几点并不容易。我相信很多人其实或多或少都尝试过饱和法所包含的学习方式,但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个人的学习效率也很少能得到充分开发。我本人也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一瓶颈,发现如果每日摄取的记忆点数量过多,则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抗遗忘,所以开发了这个循环复习机制,并借此解决了该难题。其间我曾研究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并查阅了supermemo这一记忆软件创始人所撰写的论文,深入思考了有关复习时间点分配的问题,以这些文献做基础,自己总结了一套记忆办法并在自己身上进行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效率最高的一套模式固定下来,而其最终的结果便是饱和法中的循环复习机制。我之前说过,饱和法在各个方面都是开放的,循环复习机制当然也不例外。这个办法是我自己所创,所以很多地方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烙印,所以我从不认为这个办法是完美的,它必须是开放的,同时能够根据学习者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而我要给大家讲解的循环复习机制,其本身也正是我本人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对象和产物。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第一,我不是孙悟空,我的英文是一点一滴学出来的,我从来都认为自己属资质平平之辈;第二,我也不是傻瓜,意即,我花两天时间做到的东西,你想一天就办到的话,一般是不现实的,除非你真的是天才。我就是普通人,所以你完全能做到我可以做到的事情,加之饱和法的开放属性,我相信你完全能够把他变成属于自己的学习利器。

  现在我将省却一切恶心的理论(各种理论对学英文就从来都没太大用处,真刀真枪地干才管用,千万记住这一点),直接告诉各位,饱和法循环复习机制的组成部分。我仍然分点来叙述,其中穿插有关上图中各个记号功能的讲解。罗嗦一句,以下几点,是整个饱和法的最精髓部分,请一定要跟上思路并认真揣摩!

故乡的云 : 2013-05-22#3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1. 图中Project一列为笔记文档的名称,每个文档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代表其包含的记忆点数量。大写字母R代表复习轮数,其为英文单词Round的简写。饱和法循环复习机制从第一轮复习起,即从R1开始,其后每轮复习的时间间隔为,1天、2天、4天、7天、15天、2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16个月、2年、4年、6年。。。(其后未列出,不代表循环结束,而需学习者自行根据之前的学习成果自行定义)。总的思想为,每轮复习的时间间隔逐渐拉长,这也与记忆原理的要求相符。

  2. 学习者必须对每次回想复习中未能回忆起的记忆点进行标记,并进行百分比评分。以上图中Grand Review 1 (500)为例,Ass.(%)一列代表熟练掌握的记忆点所占的百分比,即,在R1的复习中,有50个记忆点未能成功回想起来,所以整体的得分为90分。学习者可以自己创造各种记号,我本人是进行加粗标记。做好标记并完成评分后,请保存文档当前的格式。

  3. 完成一轮复习后,学习者需要标记下次的复习时间点。以Grand Review 1 (500)为例,在完成了R1后,应在Next Re.(Next Review之简写)一列对应的空格内标记下一轮复习的具体时间。之后,请打开outlook,使用“任务”功能,新建一条任务,其内容为:“Grand Review 1 (500) R2*”,任务日期为10月31 日(对于不喜欢outlook的同学,该步骤也可通过纸笔实现,我个人是非常喜欢outlook的)。

  4. 偶数次轮数只复习上次复习中未能掌握的记忆点,为以示区别,偶数轮数中的大写字母R之后追加星标符号(R2*,此星号代表本轮只需复习上一轮复习中未能掌握的记忆点)。仍以Grand Review 1 (500)为例,R2*中,学习者需要复习的内容为R1中未能掌握的50个记忆点,复习过程中仍然需要对本轮中未掌握的记忆点进行标记,并给出评分。具体来说,在Grand Review 1 (500)R2*中,得分为86,其意味着学习者掌握了50个记忆点中的86%,即43个,而遗忘了7个。R2*复习结束后,需在excel表格中标记下一次复习的时间点,同时在outlook中新建任务,任务内容为“Grand Review 1 (500)R3”,任务日期为11月2日。

  5. 奇数次轮数,如在R1、R3中,学习者必须复习笔记文档内的全部内容,即,完成R2*后,应清除文档内所有格式,在R3中重新标记评分。原因是,R2*只针对R1中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而R2*中未复习的知识点,在R3的时间点上已经濒临遗忘,同时,R2*复习的知识点为R1中未能掌握的,这意味着R2*的内容具有相当的顽固性,所以应在R3中汇总,总体复习一遍(速度会比较快,因为已经经过了每日复习以及R1和R2*)

  6. 以上的操作模式在R5!!!之前不变。R5!!!将加入新的操作,即,学习者需要将R5!!!中未能掌握的记忆点重新写入新的记忆文档。举例来说,学习者应该把Vocabulary 10 (200)R5!!!中仍不能掌握的记忆点加入Vocabulary 15 (200)(也可能是Vocabulary 18或20,即,加入你当前还为达到记忆点上限的笔记文档中,此时该未达到上限的文档还未进入R1)。这样做的原因是,R5!!!仍不能解决的记忆点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必须重新加入新的笔记文档重新进行R1至R5!!!的循环,以保证记忆效果。写入新的笔记文档不意味着将这些记忆点从原文档中清除,即,仍以上例来说,Vocabulary 10 (200)R5!!!未能掌握的记忆点将同时存在于Vocabulary 10 (200)R5!!!和Vocabulary 15 (200)中,而Vocabulary 15 (200)中的这些新加入的记忆点并不具备任何新的属性和特权。

故乡的云 : 2013-05-22#3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7.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R6*之后的操作进行定义。学习者既可以选择遵循之前的设定,即在R6*中复习R5!!!未能掌握的记忆点、标记并评分、标记R7的复习时间点,就此完成R6*,也可以选择自R6*开始,将未能掌握的记忆点写入新笔记文档。

  8. R5!!!是一个分水岭(三个惊叹号即表示这个意义)。考虑到个别记忆点的顽固性,R5!!!后所有的奇数次轮数都必须将本轮中未能掌握的记忆点加入新笔记文档,而偶数次轮数是否遵循该原则可由学习者自由掌控。大家不必担心新写入的记忆点数量过多,有了每日复习及R1至R5!!!的基础,新写入的记忆点数量将很少。这种新写入的方式是极其必要的,否则很难记住个别极其顽固的知识点。

  9. 请尽量不要因怕麻烦而跳过复习步骤中的评分环节。前文已经说过,请对自己诚实一些,客观地评分,而加入该步骤正是饱和法具备开放属性的体现。具体来说,学习者在进行过多轮复习后,可能产生几种可能:认为工作量太大,难以承受;或者认为工作量不够大,不够刺激。完全感到满意的学习者相信是极少数。而如果学习者认为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复习机制进行调整,则需要参考之前各轮复习的评分来制定进一步的计划。分数过低自然是效率不高的体现(此时可以考虑加大复习密度,即减小复习的时间间隔,或考虑减少每份笔记文档中的记忆点数量),分数过于高(比如普遍高于90甚至93以上)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过高的得分意味着你的工作已经过于轻松,即,学习者在记忆点摄入量方面完全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总之,你也许很难找到黄金分割点,但无限接近该点是正式饱和法的精神所在。

故乡的云 : 2013-05-22#3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图中所示的excel记忆表格只是整个循环机制的一部分,学习者应该以此为范本,自行制作完整的复习表格。完成一轮复习后,可在各列直接标记done或其他记号,以示完成。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发生无法完成当日计划的情况(如图中R5!!!一列中后两格所示),则不能再以done作为完成标记,而改用实际的完成日期,同时下一轮复习的时间点也将因此而相应延后(但间隔不变,只是延后)。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喜好制定自己的循环表格,甚至可以将数据细化到分秒,总之,一切都是开放的。当然,我推荐你在初始阶段采用我的推荐设置,在今后的学习中再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一般来说,单个记忆点的掌握将在达到R9之后才能变得十分稳固,在此之前,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浮动性仍然较大,切记不可跳过任何一轮,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绝对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根据本人的经验,如果该复习机制因外力而暂停一星期,重新追上原有进度将至少需要花费两个星期,且常常需要砍掉其他部分的学习计划,如听力、阅读等,这绝对是让人崩溃的经历。饱和法循环复习机制的本质决定了后一步必须以前一步的学习为基础,记忆点决定笔记、笔记决定复习、复习的前一步决定复习的后一步、等等,所以,切记不可跳跃式前进。

  我给出的复习间隔在本质上也是开放的,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修改,尤其是后面跨至数年的间隔,我自己也还未实践呢,这些也只是我根据一些文献加之自己的思考提炼的数据而已。总之,饱和法的精神便是,你大脑中任何知识的记忆都是暂时的,你不能指望它们能被永久保存,而延长保存期限的最佳办法是在正确的时间点加深对他们的认识。

  完成了这一切之后,其实你每天的工作会变得十分简单:打开outlook,找到今天需要做的任务,做完它们就是了。记住,尽量不要让outlook中的内容变成红色。

  也许你认为这一切都太复杂了。事实是,找到一个规律并遵循它,那一切都将变得无比简单,而如果能完善正在遵循的规律,你将变得更出色。

故乡的云 : 2013-05-22#3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之前更新了饱和法中的核心部分---循环复习机制,不过某些同学表示,其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其实,是看起来繁琐而已,我打赌所有认为其繁琐的人都还没真正操作过。你试过了才知道。

  昨天也收到了各式各样的提问,有一些我觉得蛮有意义的,私以为对其他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一并汇总回答如下。

  问:我是否适用饱和法?
  答:首先,我给出了饱和法的适用前提,即,凑合的语法。其次,你需要每天拿出几个小时来学习。另外,你的学习一定不能间断。如果你只能断断续续地学,那我建议你采用传统的办法,徐图进取,也不失为好的选择。当然,待本楼主全部更新完之后,你完全可以参考其中的一些部分,留为己用。

  问:饱和法有什么缺点没有?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非常非常好。我现在便公布饱和法的缺点,以便于大家在实践饱和法之前综合考量。这也没什么好逃避的,我也绝不会宣称饱和法就是外语学习第一神器,因为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办法。缺点如下:

  1. 要求每日学习,不能间断。这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很难做到。每天几个小时,为期至少半年,试想,除了睡觉和打魔兽,你这辈子还有哪件事情坚持过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所以,别以为每天几个小时,坚持半年是十分简单的事儿。我可以告诉你,这真的不容易。
  2. 即便在半年、甚至一年后,你也必须坚持学习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将之前学的知识巩固好。原因十分简单,饱和法的输入量过于庞大,虽然有循环复习机制作为辅助,能够有效解决遗忘问题,但请不要忘了,人的记忆永远是暂时的,所以即便你通过饱和法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你也必须保证每日学习,当然,学习的量绝对是递减的。别忘了,循环复习的表格,包括了以后数月甚至数年的循环时间点。当然,我个人希望你能够坚持学习,无论是学什么。从终极的意义上说,小火慢炖才是学好语言的最终手段,这一点永远不会错。
  3. 饱和法要求一些“天赋”。这里指的不是语言天赋,我之前说了,饱和法要求的天赋是理解问题和深入逻辑的天赋。如果你实在理解不了饱和法,对记忆点、循环复习机制等等完全不明所以,你完全可以无视他。条条大路通罗马,重要的是,你要脚踏实地,只要别去相信那些一步登天的传奇,你迟早能成功。

  问:我基础非常非常差,几乎和初中水平相当,但我想使用饱和法,怎么办呢?
  答:我个人建议你采用传统的办法。大家也许已经发现了,我是个尊重传统的人,此处的传统,即指外语学习中最常采用的学校教育模式,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教育模板。这个模板很好吗,不见得。但问题是,你也找不到更好的,即所谓的the least bad option,算是最不差的选择吧。你可以针对该模板的各项缺点,自行纠错,但你不能直接说它毫无价值。我们只看结果,毕竟市场上其他任何宣称自己有灵丹妙药的机构也好、品牌也罢,他们从没培养出几个像样的英文使用者(新东方不在此列,人家是专门帮你考试的,对此新东方是做出了不小贡献的)。我建议你在恶补英文之前请教一些身边的英文高手,问问他们是怎么学的。没有人是傻瓜,如果某品牌能够造就出色的英文使用者,北外早就可以关门了,如果有一年让你腾飞的办法,人们何必花四年去读外语专业的本科呢?如果你基础真的非常非常差劲,我建议你按部就班,先精读几套教科书,就选择市面上口碑最好的教科书就可以,有了一些基础之后,你可以采用饱和法,也可以采取其他办法,但总的原则不变,即,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故乡的云 : 2013-05-22#3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很多人不明白饱和法的精神是什么。我在此做一个终极的解释,以后也不再赘述。我直接用一个比喻说明问题。如果把外语学习比作赚钱的话,在传统的外语学习模式下,你必须先按部就班地赚够了钱,才能买你喜欢的玩意;而饱和法类似信用卡,你可以短期就刷出来,之后分期付款,但你需要付一点利息。

  饱和法能让你在短期内掌握更多东西,但这不是免费的,甚至代价比传统的学习办法更高,对此我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它唯一能做到的,是速度。记住,任何东西都不是免费的,你需要付出代价,而且,效果越好的东西,付出的代价也必定越高。这完全是个选择问题。

在之前的更新中,我已经详细给出了饱和精读法的操作流程及循环复习机制的循环办法,至此,可以说关于阅读部分的讲解已告结束。饱和法的后续内容主要包括听力练习方法和针对写作练习的一些注意事项等。在今天的更新中,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听力的问题。

  听力是个老大难。国内英语学习者的各单项能力中,听力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而口语也连带地受到了不良影响,这当然要部分归咎于所谓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但既然大家都知道“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不好,为何多年来英语学习者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却难以提高呢?所以,还是那句话,批判一个东西十分容易,但重要的是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实际的情况就是,几乎没办法解决。

  这听起来十分滑稽,却是不争的事实。初中高中自不必说,英语教育以无限接近150分为唯一目标,可以说,已经错过了锻炼听说的黄金年龄段。大学里也好不了多少,四六级一统天下,听力水平只需提高到能解决一部分单选题的程度便可(你能全部做对吗),至于口语,基本上仅仅是为了在英语角能说出为数不多的几句开场白而服务的,“my English is very poor”“what’s your major”“what’s your hobby”,说完这几句便直接冷场,然后静静聆听全场仅有的几名高手抑或伪高手胡侃一气,开始练习起了听力。去过英语角的都知道,全场的人,会分几个地方扎堆儿,每堆儿的组成部分便是一个做演讲的独白者 + N个提简短问题的哑巴。

  这诸多的囧境咱也就不多说了。但你要明白为何大部分人既听不懂也说不出。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没有听,便要去说,即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便要去强行要求输出,此种无源之水自然不可能存在,而遇到非要说不可的时候,便不得不借助自己的母语知识,生搬硬套出许多chinglish来充数。所以说,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基本是成比例的,你如果说不出几句像样的英文,你也绝对不可能听懂多少像样的材料。别以为听懂外国人几句鸟语,自己的听力便过了关,原因在之前我已经说过,要以外国人不再夸奖你的英文,并对你马力全开为奋斗目标。

  听说听说,听在前,说在后,必须先搞定输入,再来谈输出。那听什么呢?老友记更好还是BBC更好呢?材料本身无所谓好坏,但饱和法要求你不能够以美剧等娱乐性材料作为学习对象,原因是,饱和法中的精读材料基本来源于严肃英语,而为了取得最大化的加成效应(synergy),你必须仍以严肃英语作为听力对象。具体来说,学习者在精读过程中所摄取的营养必须能尽可能地为听力训练服务,二者之间不能存在过大的断层,如果你已经选择了The Economist作为阅读材料,在听力方面则不应该选择friends或者newsroom,而应选择hard news作为主要的听力材料(BBC纪录片之类的也不是太合适)。严肃英语的阅读材料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这也正是hard news所关注的主要方面,所以如能二者配合学习将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此有必要先给大家泼一瓢冷水。你不能妄想着什么都能百分百听懂,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虽然我们可以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英文能达到接近母语的水平,但请记住,我们也只能接近而已,near-native很可能是你唯一能指望达到的水准,达到与英美人完全同等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现实。每当我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式辩护时,总是有很多人用这样一个论点反驳我,即,四年本科下来,过了专八的英专毕业生几乎没人能完全听懂美剧,既然连美剧都不能完全听懂,那英专存在的意义何在呢?虽然我自己曾是个不学无术之徒,但我对身旁很多勤奋的同学和老师还是心存敬佩的,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确实听不懂美剧,但是,难道各种骗人英语大法就能培养出美剧听译大神吗?

故乡的云 : 2013-05-22#3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在此我也必须向大家承认,我并不能完全地、毫不费力地、百分百地听懂美剧,如果你对我失望了,我虽然会有些郁闷,但也无可辩驳。我可以欣赏美剧,这毫无问题,但我从不敢说自己能每句话对听懂。事实上,我听不懂的地方,仍然为数不少。我必须承认,美剧中出现的很多俚语、方言、黑话、物事名称等,我不要说听懂,你写在纸上,我都不认识。我曾经为此十分苦恼,为什么我用了不长的时间可以把新闻听得十分清楚,但却至今仍然对影视剧做不到十拿九稳呢。我还曾经为此请教过美国人,请对方为自己指点迷津,美国佬也表示爱莫能助,最后甩出一句,“也许你来美国生活十几年,会好些”。要十几年!而且,还不能保证!后来我自己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认为,以我现有的英文水平,如果我能去美国生活十年左右,我确实有可能听懂大部分美剧。是的,我同意十年的说法,而且前提是我的英文本就不算差,再来个而且,也只能是大部分,即,以我现有的英文水平,即便在美国生活十年,我仍然没有信心听懂美剧中的全部内容。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之前曾经说过,听懂便是听懂,听不懂便是听不懂,不存在什么80%懂,90%懂,这些通通是不懂,说白了,懂不懂,你自己清楚,别自己骗自己。我之所以在这个地方墨迹了这么半天,就是为了说一件事情:如果你时间有限,同时又迫切需要在短期内提高英语水平,请远离影视剧。并非是影视剧不好,而是把他们完全吃透需要极大的气力,从成本上来说不值得你这样去做。说句最最到家的话,如果你的英文水平比我还差,而且你学英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出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那你就不要看了(准备对该句吐槽的同学,请看清其内在的逻辑后再行吐槽)。

  OK,现在你明白了,饱和法不喜欢美剧而喜欢严肃的新闻访谈类节目(again,要吐槽的美剧迷们,请看清逻辑之后再吐槽。PS,我个人是喜欢美剧的)。回到hard news,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为何听不懂BBC、VOA、NBC、CNN这些玩意。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大家务必在进行听力训练前做到心中有数。逻辑关系按数字顺序排列:

  1. 在听说读写译中,你的听力基本是最弱的一项,或起码是最弱的之一。
  2. 你的听力弱,是因为你之前就没听过多少英语。
  3. 你没听过多少英语,但你却读过不少英语,即,你的阅读能力要稍稍强于你的听力能力,当然,这个是教育体制给害的,并不怪你。
  4. 根据上一条,能得出这一结论:能听懂的,你必然看得懂,但反过来就不见得成立,意即,很可能一句话写在纸上你能够看懂,但如果以声音的形式传到你耳朵里,你却有可能无法理解。
  5. 所以,如果你看都看不懂,请不要奢望能听懂。
  6. 所以,听力训练应该着重解决的只有一个方面:把该听懂的听懂,即,看得懂却听不懂的,而不应该过于贪心,妄想着听懂你看也看不懂的内容,因为这很难实现。
  7. 对于看也看不懂的(包括生词),一般来说只能通过阅读解决,随着阅读的水平提高,你能看懂的越来越多,那么你听力的基础也会越来越好。(阅读不是唯一的途径,但这样效率更高)
  8. 所以,听力训练必须和阅读训练同步进行,而且在材料的选材方面最好有较高的同一性,阅读训练是源泉,而听力训练针对的是技巧以及培养耳朵的敏感度。

故乡的云 : 2013-05-22#3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当然,偶尔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听力过程中你听到一个生词,根据已有的语音和构词法知识推测出了拼写方式,并在查询工具书后得到了证实,进而习得了该词汇,但这显然不能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毕竟效率过于低下了,可靠性也十分糟糕。所以,最佳的办法是保证每日间断不辍的阅读输入,同时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能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得到合理复现。有一种训练听力的办法是,先听中文的国际新闻,再去听当天的BBC、VOA,带着从中文新闻中获得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英文新闻,我虽然并未亲自尝试过该方法,但私以为是个不错的主意,行有余力的同学倒是可以考虑尝试下。

  既然已经确定了hard news作为主要的听力材料,下一步便是具体的练习方法了。在听力这一部分将不涉及类似循环复习机制那样的表格制作和信息记录步骤,我也主要以白话讲解为主。

  大家首先应该确定自己的听力水平,说白了,你要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听懂(你不见得知道,而且人喜欢吹牛,即便是对自己吹牛)。太多人都说,我听VOA能听懂70%啦,BBC有80%啦,云云,所以首先要搞清楚你到底听懂了没。十分有自知之明的同学请跳过此步骤,直接进入下一步,而认为自己能听懂所谓80%的同学请务必进行以下操作:

  1. 找一段几分钟的视频或音频作为测验用材料,要求带文稿(比如CNN Students News等,网站上提供文稿)
  2. 打开你笔记本或者手机的录音功能,准备录下你自己的声音。
  3. 播放材料,每十秒钟左右,或者以材料中说出的每一整句话为单位,总之,你觉得你能记住刚才材料里说了什么就行,不要间隔太久就是了,免得记不住,这时候暂停材料的播放,同时自己以中文也好、英文也好、什么形式的声音也好,录下你自己所理解到的原文内容。
  4. 全文录好以后,对照文稿,看一看自己记录错了多少信息。

  对照文稿的时候,请仔细对照,看是否有下列现象发生。

  1. 你记录的信息是否很不完整(别找借口说我听懂了却记不住,如果是汉语,你会记不住吗?你可以随意设定记录间隔时间,什么都随便,你要你一遍能把它弄下来,怎样都无所谓。总之,和汉语做对比,不要骗自己。)
  2. 你记录的信息是否甚至与原文所要表示的完全是相反的(如漏听、误听否定词等,例如can’t中的’t无法分辨,或者对原文一些语法信息解析不够,导致理解不清)。
  3. 你记录的信息只有部分正确,例如,如果原文是I’d give you my opinion, 而你却识别成I give you my opinion。(这不叫做部分正确,这就叫做,错,即不懂)

  以上几种情况,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听不懂,所谓的部分正确,是绝对的自欺欺人。假设你是一名外贸从业人员,外国客户对你说I’d offer a 10% discount,你却误听为I offer a 10% discount,请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概念。你能说即便误听了那个简单的’d缩写式,你仍然听懂了80%吗?你没听懂,完全没听懂,过分的说法是,还不如一点都不懂,那样起码不至于犯错误。我之前强调的,80%即不懂,便是这个意思,因为这极度不靠谱。

故乡的云 : 2013-05-22#3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经过了这个过程,想必你对自己的听力水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的要求是,在训练精听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听出原文中的所有细节,包括所有的缩写、吞音等,至于有些理论上没办法听懂的,如某些偏僻的人名地名,起码要听出来这些是人名地名,而决不能含糊带过。

  前文已经说过,听力训练采用每日泛听和每周精听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英语矮子和大路货没必要进行任何泛听练习,一概要求精听,唯独“伪英语高手”采用精泛结合的方式。现在我来解释下原因。首先,为了避免过多的吐槽,我仍然必须以“不能因为冷敷有效便要求所有发烧的人都去冷敷”来作为论点,即,并非是泛听不好,我们只是为了根据自身的水平进行分析定制以求得更高的效率。英语矮子和大路货本身的英文知识储备尚且不足,所以既很难理解泛听内容,也很难从泛听中摄取营养(很多水平不高的学习者都有这种经历,听了不老实,但进步并不大),所以要求以效率更高的精听作为主要练习方法。而伪英语高手因为本身水平就很不错(他们有能力能够更迅速地在听力过程中识别出之前在阅读中已获取到的知识点),所以采用精泛结合的方式,追求最高的效率。

  对于泛听没必要进行过多说明,听便是了,你喜欢怎么听,便怎么听。这里我主要说明一下精听的步骤和相关要求。

  1. 如有可能,尽量选用视频材料,而非音频材料(视频材料更为形象,有利于学习和记忆,当然,音频也不是不可以,这并不绝对),且必须带文稿(我给出的推荐材料都有文稿可循)。
  2. 也许这听起来十分滑稽,但请在听力过程中保持专注,千万不要溜号(很多人都溜号的)。
  3. 首先将材料播放一遍,其间如遇听不懂的,也不要快退重新听,第一遍只求了解材料的整体大意。
  4. 之后播放第二遍,遇到听不懂的,快退,以快退三遍为限(请使用快捷键),仍然听不懂的,对照文稿,并快退第四遍,重新听一遍该盲点,如此直至材料播放结束。
  5. 之后播放第三遍,如遇仍然听不懂的(即便经历了第二遍的扫雷,也仍然可能存在漏网之鱼或者记忆空缺,但肯定很少就是),直接对照文稿,并快退一遍,重新听一遍该盲点,如此直至材料播放结束。
  6. 精听时长以原听力材料小时数为准来计算(而非你的练习时长)。
  7. 前30小时的精听一概要求复习五遍,复习间隔遵循精读部分的循环复习机制所要求的时间间隔。
  8. 第二个30小时只要求复习一遍,复习间隔为1天,即,在结束某材料精听练习后的第二天重新听一遍。
  9. 复习过程中,如遇听不懂的地方(极少),可自行随意快退或对照文稿。
  10. 第一个30小时的精听练习结束并循环复习至第五遍时,要求在第五遍进行复述练习。如果是新闻材料,则复述各个小段的新闻大意,如果是访谈材料,则以主持人或被采访者每一小段发言为间隔,复述发言大意。复述过程必须使用英文,且要求录音,每一小段复述结束后结束录音并回听录音内容。
  11. 回听录音内容之后,查找并记录自己复述内容的缺点,如,第三人称单数误用(极其常见)、主谓不一致(你肯定找得到)、各式搭配错误(必然有)、中式英文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千万注意自己filler的使用,尤其在复述访谈内容或在是平时的口语实践中,很多人喜欢使用很多filler,如kinda, actually, anyway, er.., en.., 其中最常见的是you know,该filler在美国也被评为最令人讨厌的filler,请尽量杜绝you know的使用!!!还是那句话,万事不绝对,但如果你已经把you know当成了发语词,不说便不舒服,那就要考虑改掉了。
  12. 每次进行复述练习之前,先浏览一遍自己记录下的缺点,提醒自己尽量少犯该类型的错误。如某项缺点在之后得到了改善,请更新你的记录。总之,请记录你的优缺点,尤其是缺点,也请记录下你的进步历程。
  13. 第二个30小时的精听材料在进入复习环节时,也要求进行同步的复述练习,其步骤如前。
  14. 结束60个小时的精听之后,其后的精听练习不必再进行复习,即,听完了,便是听完了,不需要继续反复。至于其后是否需要进行复述练习,以及复述练习的具体操作模式,我想,到时候你自己将会有能力做出十分合理的安排。

  我想你发现了,我其实连口语也一并给讲了。很简单是吧,没错,是非常简单,退一步说,你本就不应该期待任何神奇方法的降临。高手们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而这种神奇的根源无外乎两个:重复 + 深入。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何前60小时的精听练习有必要进行重复。如果不进行一定量的重复,你的复述是根本不可能成型的,这是由当前的口语水平所决定的,在精听了一遍,扫清了所有障碍,并重复了数遍之后,如果原材料能够从你的口中再过滤一遍,你的口语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复述并不要求字字句句与原文完全对等,这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你自然会在复述中模仿原文的很多表达方式。最好不要妄图在第一次精听结束后便进行复述练习,除非你本来的水平便非常高。可是话说回来,如果你有很高的水平,也没必要尝试饱和法了。给出的两个30小时的临界点并不绝对,大家完全可以自行修改,如果你在达到该值之前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完全可以缩短这一时限,反之则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还是那句话,推荐你在初始阶段遵循我的推荐设置,之后尽可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总之记住一句话,学英语没什么所谓的方法,只有学习习惯的不同组合而已。

故乡的云 : 2013-05-22#3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饱和法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更新完成了,虽然有的同学认为写得并不好。这也没办法,众口难调,我没办法让每个人都happy。我会尽快完成后续部分,估计能很快结束的。另外,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实践饱和法,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也在帖子中做出了回答。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我在此也给大家稍微提醒一下。

  1. 在初始阶段你也许很难达到相应的记忆点数量要求,这十分正常,因为还未形成个人的学习习惯。不过一定会慢慢进步,一些同学的反馈证明了这一点。你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操作流程,这并非一天两天能做到的。
  2. 你如果自己不知道该选择何种材料来学习,可以考虑我推荐的材料。一些同学提问说,我是否可以xxx搭配xxx进行学习呢?其实这并不难判断,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最好隶属于同一类别,仅此而已。我推荐的CNN Students News基本上普适性还是很强的,因为这本就是给美国的高中生看的,可以说其中涵盖的知识点我们都是懂得的,而且还可以顺带学习很多知识的英文对应版本,比如solstice(冬至、夏至)equinox(春分、秋分)等等。
  3. 你并不需要百分百严格遵守饱和法的各项要求。你需要的是一种启发,一种高效学习习惯。饱和法是开放的,我不提倡也认为不应该让所有学习者循规蹈矩,还是那句话,这东西是我弄的不假,但必须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管用。
  4. 如果你对饱和法有任何疑问,或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好克服的问题,我建议重新通读全文。老实讲,大家提出的很多问题,在原文中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表述。如果你读懂了,你也没必要来向我重新求证。作为学习者,你应该勤于思考,不能妄想着别人把一切事情都解决好。如果你本着这种心态来学习,饱和法再完美,我送到你的嘴边,相信你也懒得吞下去。


  之前已经更新了听力练习的具体步骤,其中也顺带提及了口语的提高办法。在口语方面,可以说国内学习者能够采用的办法不多,基本只能采取自我练习的方法,而复述绝对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练习方式。除此之外,如果能找到水平比较好的同学之类来组团练习当然好,没这种资源的也可以对着镜子自己说英文,其实很多英文高手就是靠着这种简陋的办法混出来的,在没有英文环境的情况下,发发神经、自言自语其实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在学英文的过程中,努力没有错,穷尽没有错,追求高标准没有错,但切不可头脑发热,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玩意。有人曾建议过通过训练演讲来提高口语水平,我个人认为该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毕竟用中文演讲本身已经非常困难,何况是使用一门外语呢。这方面你练习一下自然无妨,只要别奢望能成高手就ok。大家并不用特别羡慕那些CCTV杯演讲大赛的获奖者,应该说能出色的演讲能力和口语水平并不能直接挂钩。出色的演讲者需要一些天赋,更需要专门的训练,所以,我们在艳羡之余,能看清自己的目标便足够了,也千万不要想太多,如果你和白岩松或者撒贝宁聊天,一定会羡慕对方的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但我相信你至少不会对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感到自卑的吧。别去追求这种东西,除非你有足够的兴趣和天赋。

故乡的云 : 2013-05-22#3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关于饱和法,唯一还未讲到的便是写作部分了。写作其实没什么好讲的。你别以为这很好笑,这是大实话。正所谓文无第一,对于文章的好坏从来没有唯一的标准,当然,抛却种种审美观(一般人也谈不上审美神马的,语法还搞不清呢,当然,英语牛的,完全可以用修辞来defy语法,那是另一回事),一般来说,我们至少不应该犯太多的语法错误,要少写中式英文,要少说些废话,多说些实质内容。关于英文写作的书籍非常多,不过大多对普通英语学习者来说并不适用,毕竟,如果连基本的语法和中式英文还理不顺,直接去研究修辞和文体神马的意义很小,搞不好可能会越写越歪。我本人的写作水平也并非多么高超,不过至少不至于写出特别吓人的chinglish,本着草根帮助草根的精神,现在将我平时见到的、自己曾经犯过的、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些错误用法和观念作一简单罗列,可以说,如果能基本杜绝这些错误,就基本做到了还算凑合的英文。当然,想从本质上提高写作水平离不开每日不辍的阅读和偶尔练笔,请一定记住这一点。


 1. 重复修饰
  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母语负迁移。汉语中重复修饰的现象十分多见,很多成语也好、常用的四字格也好,本就是一种重复,可以说,汉语在很多时候以重复为美,这一点在官样文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中包含大量的废话套话,让人十分火大。当然,我个人很多时候认为这种样板文章,也不失为一种艺术,细细品来,也别有一番意境的。但如果是英文写作,请不要过多采用重复修饰的手法。很多人不用两个形容词就不舒服,一定要说出这样的句子,才开心:I had an interesting and wonderful weekend,或者,my sister is nice and kind。这种重复修饰毫无必要,可惜喜爱此种修饰方式的同学实在太多太多。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我建议你保留一个最重要的形容词就好,除非出于修辞需要,否则其他的累赘一概删掉。

  2. 废话连篇
  乃是上一问题的进阶版。举个极端的例子便是:I had an interesting and wonderful weekend, coz I enjoyed myself a lot。这是典型的废话,甚至可以说是病句,前后说的根本就是一个意思,没必要再废话一遍。此种问题一定要杜绝,当然,我知道你也许会说,如果不说废话,我可能就无话可说了。那也不要紧,无话可说,便暂时不要说,等想说的时候再说,但一定不要说废话。

  3. 自创表达方式
  这是一个鼓励原创的时代,不过在英语方面,如果你水平不是特别牛X的那种,还是省省为好(人家牛人搞的那叫修辞,你搞出的可能就是病句了)。一般来说自创表达方式的原因是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匮乏,遇到不得不表达的地方,便只好从汉语中借用,搞出许多十分好笑的chinglish。我也不举例子了,你也必定见过不少,总之,请不要自行创造,如果在写作中实在需要表达某想法,又苦于不懂其英文的对应表达时,你查查工具书,百度google下也无妨,这也要比你生造强得多,而且如果能记得住,之后能做到为我所用,便收获更大。总之,先老实一点,等你以后成名了再自行创造也不晚。

  4. 短语使用要严谨
  这包括许多个方面。首先是,长的像的不要随便乱用,比如carry over和carry away。其次是,别丢三落四,该用walk off with的时候,便直接把with给落下之类的,此种现象着实多见。最后,请注意短语的具体用法细则,比如take aback,一般要求用作被动,I was taken aback by xxx,这种才比较ok,请不要自己搞出类似he took me aback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达方式。拿不准的情况下,请查阅工具书后再做定夺,切不可胡乱创造。

  5. 生造长句
  我们不擅长长句。这是事实,不擅长就是不擅长,我们也没必要太泄气。当然,我们应该锻炼写作长句的能力,但长句并不是一切。即便是英文母语者的写作,除非出于特殊修辞需要,大部分情况下也是长短结合,毕竟黑压压的大堆长句,不管是谁看了,都会觉得透不过气。国人学英语有个不好的倾向,认为长句是一切,长句是王牌,所以经常为了把句子弄长,加入大堆的废话套话,牺牲了其他各个方面,只为了把句子弄得又臭又长。请表这样。你应该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慢慢适应和学习长句的用法,而不能一步登天,直接变身长句大神。长句的存在有两个目的,第一,修辞,说白了,就是为了装逼,第二,为了更准确地表述短句难以表述的复杂概念。如果不是出于这两个目的,你也就没必要使用长句,当然了,对于前者,请谨慎使用。总之,用长句可以,但长句并非万能,更不能为了把句子写长而牺牲文字的质量。

  6. 乱用标点
  As a matter of fact, we, Chinese, always have a predilection, as you may know, for xxxx。看了这种句子,你火不火大?我知道你也许认为这样很帅,但真心没必要。有话你就好好说呗,搞那么多逗号,我看了真的想打嗝。有话请好好说,这不是打CS,拼了命在那点射。请一口气打光你的子弹,换弹夹,之后再一口气打光。总之,要么你选择使用狙击枪,哐当一声,一个词解决,显得十分帅气,要么就选择3系的,一口气多打几颗子弹。忘掉M16和AK吧,求你了。

故乡的云 : 2013-05-22#4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能杜绝以上几个问题,可以说,你写出的文章至少不至于特别吓人,至于如何提高更加细化的方面,如我之前所言,这并非一日之功,而需要每日不辍的点滴积累。希望你至少每周能写上那么一两篇文章,毕竟任何东西都是越用越熟练。我知道你也许从未写过任何一篇英文习作,现在也许正对着一篇空白的word文档发懵呢。没关系,请大胆地敲下键盘,如果你能坚持学习,待到几个月后再回看此篇文章的幼稚程度,那也不失为一种乐趣的。

  至此,饱和法的基本内容就讲完了。有的人认为它有效,有人觉得繁琐,有的人看也没看就说是扯淡。。。正常,十分正常,网络之大,无奇不有。不过,我相信如果你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遍本人的文字,便至少会知道,本楼主绝非是妄谈英文、蛊惑众生之徒。你可以不喜欢饱和法的内容,但你决不能拒绝饱和法的精神,无论你是否实践这个办法。

  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谈一个问题,乃是有关英语思维方面的。几乎所有的骗人学习法都十分热衷于英语思维的培养,结果呢?你能拿给我看吗?如果你尝试过这个法,那个法的,你的英文思维在哪呢?你的文章水平如何?口语又如何呢?能听懂多少东西呢?

  请记住,我们是先学会了汉语,才具备了汉语思维,汉语思维是在我们从小到大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一生下来便具备了这个玩意,抑或通过某个办法先学会了汉语思维,进而学会了汉语。英语也如此,你不可能先学会英语思维,你只能通过点滴的学习一点点地建立起有关英文思维的认识。请不要本末倒置,也不要听信任何宣扬英文思维培养的骗人把式。不信的可以多加一些英文的QQ群神马的,抑或多逛逛各类论坛,那些张口闭口英文思维的,大路货都没几个,清一色的英语矮子。

  请大家脚踏实地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努力,对于那些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大可先不去操那份心。前沿学者几十年都搞不清楚的东西,我们普通人,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安安心心等着享用人家的成果便是。英语一点也不难,只要你不太把自己当成个人物,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上学习,你就会进步。本楼主从未出过国,且资质平平,地道土鳖一个,自信我能做到的,你应该做得更好,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学好英文,请立即行动。你必须下水才能学会有用,再完美的理论也不能代替水中的练习,学英语也是如此,整天研究各类方法只会蒙蔽你的双眼,因为真正的方法其实就一个:先跳下了水再说!Being an English ace is always only one step away. Do it.

eagleto : 2013-05-22#4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呵呵,太长懒得看。语言需要实践的,包括土生土长的照样有口音。不过楼主辛苦了。

BRASSEURS : 2013-05-22#4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一分钱不收,就这么让我给看了.
谢谢LZ,回头认真仔细地学习.
LZ 是少有的语言天才.

cherryblossom : 2013-05-22#4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mark

伟丰装修 : 2013-05-22#4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收藏,慢慢看。

baby001 : 2013-05-22#4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端个小板凳来学习

Ex0dus : 2013-05-22#4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崇拜!本人的英语就是“大路货”!

amywu : 2013-05-22#4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楼主辛苦了:wdb26:

就爱红木 : 2013-05-22#4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楼主的文章看了不少,我就是英语矮子。

fyhfiona : 2013-05-22#4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学习了,谢谢lz分享!lz 辛苦了!

maggie6688 : 2013-05-22#5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感谢!

maggie6688 : 2013-05-22#5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感谢!收藏!

beidiao : 2013-05-22#5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tengjy : 2013-05-22#5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大路货顶,好贴。可惜,总是不能坚持下来,有再好的武功秘籍也难以炼成武林高手

niuniu200803 : 2013-05-22#5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感谢..........!

schenvan : 2013-05-22#5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I did not go through line by line, but one conspicuous error is the apostrophe usage." Its people" instead of "it's people."
the children in groups v.s. Threes and fours

Cool Kids幸福快乐每一天 : 2013-05-23#5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wdb37::wdb45:

Greenie : 2013-05-23#5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喜欢这文章,个人也不认同那些不想记单词、不想学语法,却整天想提高的英文的人,让他们去系统学习下高中英文课本,就说那应试,学了也白学,我觉得这类人特别不实际

schenvan : 2013-05-23#5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Why? 可否译作 how so?
Grand county 指县城?不如就叫downtown.

tanj1217 : 2013-05-23#5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慢慢看。若是连这点都看不下来,就放弃学英语了。

wumei888 : 2013-05-23#6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mark

Mansaca : 2013-05-23#6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留印

让子弹飞 : 2013-05-23#6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有用,学习

shw019 : 2013-05-23#6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m

hunter-x : 2013-05-23#6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强大,敬佩

2001liull : 2013-05-23#6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200个记忆点,每个查5种字典,每次1分钟,要1000分钟,16小时。查一种字典,也要3个小时。

Crazy Tree : 2013-05-23#6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very good

schenvan : 2013-05-23#6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FONT=宋体]  荒僻的小镇是生我养我的小镇,每次我千里迢迢的回去总惊异于家乡的变化之小[/FONT]---[FONT=宋体]人还是嚼舌头的人,事儿还是乌七八糟的事儿。可我仍旧如此渴望它,离家太久每每令我神伤。咋回事儿呢[/FONT]

That place is where I was born and raised, however, still I got startled by how immutable the town is, and how unchangeable the people are, finally their unfailing love for gossip and trifles. Even so, unfailing also is my nostalgic and yearning heart throb-- each time I think of the days with the land and the people I am long far off. How so?

schenvan : 2013-05-23#6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FONT=宋体]  小镇在旋律十足的豆腐叫卖声中醒来。天微微亮的冬日清早,刺骨的寒冷渗入每一个毛孔,但这豆腐的叫卖声却鸣若洪钟。不一会儿,主妇们探头出来,又缩了回去,之后便纷纷提溜着碗碟小跑着出了门来。待到最后一块豆腐卖完,这小镇也便熙攘起来。[/FONT]

Once again the small town is awaken by the loudly chanting of the tofu vendor in an early morning of cold winter, while the dawning sun is glowing red with the first beam projecting far beyond the horizon. The blade of coldness, piercing deep into the bone, does not the least muffle his energetic advertizing yell. Homemakers lean out against the windows for a glance and then retreat home, no sooner than they scurry out for morning shopping, trays or plates in hands. The whole town also comes back to life along with it by the time the tofu vendor sells out the last piece.

huamulan : 2013-05-23#6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谢谢楼主的热情介绍,说的真是太好了.不过对于我这种英语矮子来说,看到这些都畏惧英语了,别说三四万的词汇量,一万的词汇量都让我害怕.我对自己要求很低的,能够和老外简单交流就可以了.不过看到自己的孩子整天流利地和同学说英语,还是很羡慕和高兴的!

北方的郎 : 2013-05-23#7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感谢楼主不辞辛苦。好银一个。

雪山 : 2013-05-23#7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谢谢!辛苦了!

xiaomin217 : 2013-05-23#7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个英语软件“百词斩”,是背单词的软件,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呵呵。

xpch : 2013-05-23#7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文章够长,看着要有耐心

wuxiangjing12 : 2013-05-23#7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有这种毅力不成功都难。顶,争取半年从矮子长到大路货。不过我才发现google的翻译可以念出来,比默读要爽。

金色蔷薇 : 2013-05-24#75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慢慢学习

梅菊枫 : 2013-05-24#76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文章很长!做个记号先!

tongue30 : 2013-05-25#77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顶了再看

shw019 : 2013-05-25#78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看到10楼

wuxiangjing12 : 2013-05-25#79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开始饱和学习法。遇到问题:多伦多市长福特(Rob Ford)已否认指控,他说:
"It has taken a great toll on my family..."是什么意思?想录入今天的学习记忆点。

玉垒浮云 : 2013-05-25#80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mark

livy6201 : 2013-05-29#81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研读

Greenie : 2013-05-30#82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仔细看了几天才看完,这个方法挺耗时的,不太适合上班族

wuxiaoxiao : 2013-06-13#83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有一定道理

故乡的云 : 2013-06-14#84
回复: 饱和英语学习法zt

一种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消化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