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654592/

o2o2o2o2 : 2013-07-02#1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silverkw : 2013-07-02#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国内心理.

小孩最终成不成器, 一要看家庭教育, 二要看先天, 学校的好坏排到好后面去了. 这里再差的学校也差不到哪里去.

fanforever : 2013-07-02#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国内心理.

小孩最终成不成器, 一要看家庭教育, 二要看先天, 学校的好坏排到好后面去了. 这里再差的学校也差不到哪里去.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考虑买房。单身,但是也考虑买个学区好的房子。因为经纪给她说以后她要卖的时候,学区房保值好卖??:wdb2:

LMFAO : 2013-07-02#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看看别人本地人会去买这种房子吗?说到底就是那些中国人在意淫,孩子聪明能力强,就算你不在那个区域住,所谓的好学校也会请你去,听说过吗?没有吧?!

rengo : 2013-07-02#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有理

盈婆婆 : 2013-07-02#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成绩不是那么理想,你会不回后悔呢?
如果不后悔 ,那你是看的开,想买哪就买哪吧.
如果有一丝顾虑,就还是买学区吧,大不了买小一点.够住就行了.日常开销和地税费用还低.

盈婆婆 : 2013-07-02#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还有,不要一开始就买.好的不一定适合你.租一年,找到合适的再买.

silverkw : 2013-07-02#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其实学区房有点 BACKFIRE 了。

中国人都往里挤的地方,有的学校小孩子攀比的很多,风气很不好。

私校又不同了,但是那个和普遍意义上的学区房不是一个概念。

EMJOBS : 2013-07-02#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私校更攀比

绿茶人生 : 2013-07-02#10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私校更攀比

私校有什么可攀比的,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比的大多是成绩。

wouwou : 2013-07-02#1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私校有什么可攀比的,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比的大多是成绩。

你春假去哪里玩?

EMJOBS : 2013-07-02#1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私校有什么可攀比的,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比的大多是成绩。

笑话,一身校服就能杜绝攀比?老师、学校都攀比,小孩如何不攀比?30万美金的钢琴、1000美金的牛仔裤,这些都小意思了。

hzhelena : 2013-07-02#1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校区学校还是要讲究的,难道,大家敢住到JANE/FINCH? 敢把孩子往那里的学校送? 那里的房子据说很便宜,几万块的公寓都有。

绿茶人生 : 2013-07-03#1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笑话,一身校服就能杜绝攀比?老师、学校都攀比,小孩如何不攀比?30万美金的钢琴、1000美金的牛仔裤,这些都小意思了。

假期到哪里去玩?这倒是每回假期回来后老师会问的一个话题,但大多数家庭一年当中春假、圣诞节总归会有家庭出游的计划呀,又不是富人专有的特权。

还有,就是只听说过慈善捐赠时有人放进去千元的支票,但是谁放进去的,也没有多少人关心呀?

攀不攀比,要看自己孩子跟哪些人做朋友,有的人爱攀比,有些人根本没有这个神经。

大小怪物 : 2013-07-03#1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校区的好坏,其实侧面反映该居住区域的居民状况。会影响到孩子的朋友圈。

学校的教育质量差别并不会很大。

EMJOBS : 2013-07-03#1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假期到哪里去玩?这倒是每回假期回来后老师会问的一个话题,但大多数家庭一年当中春假、圣诞节总归会有家庭出游的计划呀,又不是富人专有的特权。

还有,就是只听说过慈善捐赠时有人放进去千元的支票,但是谁放进去的,也没有多少人关心呀?

攀不攀比,要看自己孩子跟哪些人做朋友,有的人爱攀比,有些人根本没有这个神经。

一看就是没见过私校的,自我YY。其实严格的说这不能叫攀比,人家的生活水平就是那样,家庭基本生活费一年10多万,还是一般水平。
你没有见识过富人的生活,你只知道房子几百万,不知道房子里的陈设和装修比房子本身还贵。
这样的家庭,小孩一般都在私校里,攀比起来不是你能想象的,而且几乎每个私校小孩都很高傲,还是不要多说了,就算说了你也不会信。
你没有看见山,不等于没有山。
个人圈子不一样。
私校的攀比风气之甚,倍数于公校。

silverkw : 2013-07-03#1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怎么又扯远了,我说得一些所谓得好学区公校中国得都往里挤,攀比等风气日益严重。

私校不在一个讨论范围之内。

其实买房就看收入,收入相当的人住的区域就相似,同学的家庭环境也相似不是么?

gzlady : 2013-07-03#1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美国情况也这么严重吗?说实话,十年前在国内我们孩子上重点学校靠的是成绩,近十年靠买学区房进名校越来越严重,没想到这种风气也带到加拿大了。

不少同事的孩子才上幼儿园,就开始买入学位房,一平米3〜4万人民币,他们买的多数是30平米左右的,不过有传言广州学位房必须至少80平米才能换一个学位。

Mirage2000 : 2013-07-03#1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yurw : 2013-07-03#20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同意楼上的

Mansaca : 2013-07-03#2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马克

北京爱心 : 2013-07-03#2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买好学区也是有道理的:
1、好学区一般情况下社区环境好,学习氛围不错,家长也比较重视教育,把孩子放在好学区的学校家长更放心;
2、好学区的房子增值快。加拿大很少有人买了房住一辈子的,好学区的房子不仅以后好出手、而且还能保证较高的收益;

所以买好学区的房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并非对买房者的建议。

chris_cc : 2013-07-03#2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买好学区也是有道理的:
1、好学区一般情况下社区环境好,学习氛围不错,家长也比较重视教育,把孩子放在好学区的学校家长更放心;
2、好学区的房子增值快。加拿大很少有人买了房住一辈子的,好学区的房子不仅以后好出手、而且还能保证较高的收益;

所以买好学区的房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并非对买房者的建议。


学校是可能走下坡路的,房子是不会动的。

frankben : 2013-07-03#2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小学的好差比较呢?

wouwou : 2013-07-03#2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学校是可能走下坡路的,房子是不会动的。

A school full of Chinese going down hill?

:wdb26:

y_b2008cn : 2013-07-03#2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文化,历史,现状造就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人性,没办法的

家园总书记 : 2013-07-03#2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2000一个月的condo还要分租出去。。。。这是闹哪样啊

silverkw : 2013-07-03#2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wdb10::wdb10:

bluelotus : 2013-07-03#2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考虑买房。单身,但是也考虑买个学区好的房子。因为经纪给她说以后她要卖的时候,学区房保值好卖??:wdb2:

绿茶人生 : 2013-07-03#30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一看就是没见过私校的,自我YY。其实严格的说这不能叫攀比,人家的生活水平就是那样,家庭基本生活费一年10多万,还是一般水平。
你没有见识过富人的生活,你只知道房子几百万,不知道房子里的陈设和装修比房子本身还贵。
这样的家庭,小孩一般都在私校里,攀比起来不是你能想象的,而且几乎每个私校小孩都很高傲,还是不要多说了,就算说了你也不会信。
你没有看见山,不等于没有山。
个人圈子不一样。
私校的攀比风气之甚,倍数于公校。
还真是没这种感觉:wdb5:
孩子私校毕业已经好几年了:wdb5:

盈婆婆 : 2013-07-03#3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私校是会攀比的.

北京爱心 : 2013-07-03#3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学校是可能走下坡路的,房子是不会动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学校排名不是固定的,但排名下降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投资学区房的都不会是长期持有,即使排名下降,不等降多少房子已经出手了。

华人多的学校排名不怎么下降;另外很多家庭孩子中学毕业就把房子卖了,也就是3、5年的事,即使学校排名有变化,3、5年时间也不会从前10降到100以外吧?

sjulia : 2013-07-04#3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假期到哪里去玩?这倒是每回假期回来后老师会问的一个话题,但大多数家庭一年当中春假、圣诞节总归会有家庭出游的计划呀,又不是富人专有的特权。

都是玩,但是玩的不一样滴。

3com : 2013-07-04#3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可以不看学区

但万万不能不看社区环境

房子价钱体现在location

Mirage2000 : 2013-07-04#3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可以不看学区

万万不能不看社区环境

房子价钱体现在location

支持!:wdb10:


所说“社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而有好的人文环境的社区,它所属的学校也一定不会差。因为这类社区中的家庭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学生们的学业目标也都定得比较高。

还是那句话:公立学校中所谓的“好校”,很大程度上是由“生源”决定的,学校本身(如师资、校舍、设备等)差别不大,

自然自在 : 2013-07-04#3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一定要买学区房,升值,卖的时候出手快。这不是凑不凑热闹的问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是一个房屋资产流动性的问题。一街之隔,好坏学区的房子,升值潜力,DOM时间,相差非常大。如果有能力,一定要买学区房,这个热闹,是一定要凑的。与孩子上不上学,现在有买有小孩都没关系。

迷茫的小猪 : 2013-07-04#3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美国情况也这么严重吗?说实话,十年前在国内我们孩子上重点学校靠的是成绩,近十年靠买学区房进名校越来越严重,没想到这种风气也带到加拿大了。

不少同事的孩子才上幼儿园,就开始买入学位房,一平米3〜4万人民币,他们买的多数是30平米左右的,不过有传言广州学位房必须至少80平米才能换一个学位。

我朋友呆的美国某东部地区是这样,中国人都往好学区搬,价格就上去了。

肥佬强 : 2013-07-04#3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wdb45:

charlee : 2013-07-05#3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华人重视教育,更重视排名,重视学区房。
买学区房而不租学区房,除了简单的面子问题,还有租来的房子怎么都不舒服,不自在。
就金钱来说,租金是一去不回的,而买的学区房可以是一种投资,学区房,尤其是华人聚集的学区房房价涨之快,亲眼目睹才能相信。

我们家误打误撞租的这个公寓遇上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不错,就在前阵子6月底,N多房子挂出来卖,问主人为什么卖房,有人直言不讳:孩子考上大学了,没必要再留在学区。

gzlady : 2013-07-05#40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我朋友呆的美国某东部地区是这样,中国人都往好学区搬,价格就上去了。

并非因为好学区房子升值快,实际还是中国人抬高了房价。

请问私校附近房子升值也快吗?

大小怪物 : 2013-07-05#4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并非因为好学区房子升值快,实际还是中国人抬高了房价。

请问私校附近房子升值也快吗?

私校没学区,住对面不付学费还是不给上。。

军民共建 : 2013-07-05#4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这个关键还是看家庭承受能力。如果说属于那种努把力,踮踮教,咬个牙就能承受的起的家庭,那么买好学区当然是个好选择。

但是,如果因为买好学区的房子会带来承受的经济压力,比如说让孩子明显感觉到自己家的经济比其他同学家差(或者异样),那么你就要三思了。加拿大的公立教育系统差别不大,各个学校的差距主要是父母的差距和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差距。

一句话,买房子不是为了成为房奴。经济意义上的房奴大家都明白,但是对子女心灵影响意义上的可不能忽视。

军民共建 : 2013-07-05#4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私校有什么可攀比的,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比的大多是成绩。

私校攀比的利害多了。父母做什么的,假期都去哪里旅游了,自己的亲戚里面有谁有谁,自己和谁谁一起吃过饭,到谁家开什么样的party,家里有什么藏品,等等,太多了。

我一个朋友有点钱,但不是特别有钱的那种。把女儿送去温哥华这里一家数一数二的私立女校。女儿成绩倒是不负众望,除了法语和英语稍微差点,其他都很好。后来女儿找她妈说想回公校,原因就是受不了同学之间的巨大差别。我这个朋友家在Richmond,房子也是不错的房子,市价估计也有100多万。但是她女儿跟母亲说都不好意思叫同学到自己家。

军民共建 : 2013-07-05#4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非常正确。

关键看家长。所谓的区就是看家长。比如Vancouver West之所以是好去,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有钱,虽然这里的人的确普遍有钱。而是因为Vancouver West传统上是受高等教育并且有高收入的人居住的地方,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等。如今Vancouver West的面貌已经改变很多,富依旧,“贵“则未必,因为出现越来越多粗鄙的有钱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且规模扩大,Vancouver West没有多久也就是明日黄花了。

西装猫 : 2013-07-05#4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一定要买学区房,升值,卖的时候出手快。这不是凑不凑热闹的问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是一个房屋资产流动性的问题。一街之隔,好坏学区的房子,升值潜力,DOM时间,相差非常大。如果有能力,一定要买学区房,这个热闹,是一定要凑的。与孩子上不上学,现在有买有小孩都没关系。

你说的是卖给同胞吧?

自然自在 : 2013-07-05#4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你说的是卖给同胞吧?

卖给出价最高的,绝无种族歧视。

@@@ : 2013-07-05#4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屌丝和高富帅的研讨会。。 永远找不到切合点

snow@xmas : 2013-07-05#4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华人重视教育,更重视排名,重视学区房。
买学区房而不租学区房,除了简单的面子问题,还有租来的房子怎么都不舒服,不自在。
就金钱来说,租金是一去不回的,而买的学区房可以是一种投资,学区房,尤其是华人聚集的学区房房价涨之快,亲眼目睹才能相信。

我们家误打误撞租的这个公寓遇上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不错,就在前阵子6月底,N多房子挂出来卖,问主人为什么卖房,有人直言不讳:孩子考上大学了,没必要再留在学区。

我们这儿的中学很好吗?听说好像已经掉到两百多名了。

西装猫 : 2013-07-05#4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卖给出价最高的,绝无种族歧视。

好奇的问别的族群也信学区么?

wouwou : 2013-07-05#50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好奇的问别的族群也信学区么?

Fraser Institute 中国人开的么?

scepter : 2013-07-06#5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不要替有钱人操心
穷人自然会找自己的活路

西装猫 : 2013-07-06#5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Fraser Institute 中国人开的么?

Fraser Institute又不光做学校排名
反正我们村儿没人在乎这个
随便看了眼
压根没进本省前200的

所以房子都便宜吧:wdb23:

frank_guo : 2013-07-07#5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不知你以上所说的第一点从何而来. 如果实情, 确实很有说服力.
但仅第二点, 也不可忽视, 可以说比第一点可能对孩子影响很多

大多地产 : 2013-07-08#5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所谓好学区房价就贵,此乃误传。好学区往往在好社区,而好社区贵那是自然。

建议有孩子求学者选房原则,1、远离问题社区,2、选校中上即可,3、离校不能太远,也不需要太近,10~20分钟较佳;3、预算、房型、其它需求结合即可。

EEBS : 2013-07-08#5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好学区涨的快想想也知道荒谬,学校的排名基本和上面说的那样,本质是社区的居民组成,相对是稳定的。

好学区怎么涨的快?每年多几个百分点?20年多涨下来不是吓死人的?

好的社区会贵些,就是始终贵一些,没有意外情况,总体涨幅是不会有明显差异的。

sallyf : 2013-07-09#5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所谓好学区房价就贵,此乃误传。好学区往往在好社区,而好社区贵那是自然。

建议有孩子求学者选房原则,1、远离问题社区,2、选校中上即可,3、离校不能太远,也不需要太近,10~20分钟较佳;3、预算、房型、其它需求结合即可。

为什么离校不能太近?知道住对面不好,可是8分钟的不是比10-20分钟的更好吗?:wdb2:

大多地产 : 2013-07-10#5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为什么离校不能太近?知道住对面不好,可是8分钟的不是比10-20分钟的更好吗?:wdb2:
孩子有10来分钟的步行锻炼也有好处啊。当然对爱锻炼的孩子,1分钟也行。我的意思10分钟内的半径找房子范围太小不好找,8分钟有房源当然也行。

jerbest : 2013-07-11#5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不是哪个好学区都有condo可以租的,另外,有很多地方2000也租不到的。

richtree : 2013-07-16#5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wd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