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2534/

sannorm : 2006-10-24#1



(一)初到麦吉尔
Heart&Soul

只是到了波音七四七飞机轰鸣着离开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一霎那, 我才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孤独,要离开养育了我多年的故土,去遥远陌生的北美读书,耳际边似乎有一种声音在回响,别了,上海!,别了,中国!

从上海至我的目的地蒙特利尔要途径东京和多伦多,在飞了三个小时之后,飞
机已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我曾于九三年公务到过日本。时隔多年,金融危机席卷日本。但机场仍旧繁忙紧张,我的感觉已不象当年那样好奇和兴奋,因为一切似乎变化不大,而想到再过几年后上海将拥有远东最大的新国际机场时,不禁感慨万分。中国这几年的变化,身在其中静悄悄地还不觉察到,真正到了外面才一下子领悟到对比原来是那么的强烈。

到达蒙特利尔多瓦机场已是第二天的晚上。由于时差的原因,我已显得有些疲
惫。正在取行李,忽听有人在用生硬的中国话叫小傅。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
我的教授努莫夫博士。由于飞机晚点,他已在机场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当天蒙特利
尔的气温是零下廿九度,天空下起了一百年以来最大的雪。对我这个从小在南方长大的人来说不免是一种考验。老天似乎在对你说,嘿,小伙子,生活可不简单啊!

但努莫夫博士却风趣地告诉我这是老天对你的欢迎,天降瑞雪,是一个好兆头,好的开始。这种天气,对驾驶和车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我注意到努莫夫博士的后车厢里有两袋东西,上面的英文告诉我这是沙子。当时我不明白这沙子的用途,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路冻打滑,除了冬胎外,很多人还用沙子增加车子的重量防滑,真是一种好办法。

麦基尔大学是北美的一所名校,有加拿大的哈佛之称。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白
求恩大夫就曾在该校任过教。我的教授努莫夫是一位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
是一位美国人,从六十年代来到加拿大,和林达光先生一起创立了麦吉尔东亚研究中心。他为中加建交四处奔走,曾作为第一个加中友好代表团成员七四年访问过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以后他曾数十次访问过中国,与中国各个阶层有广泛的联系。他特别侧重于对中国的研究。他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是关于中国的。他曾于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北京,武汉等中央和地方党校讲过学。他还应古巴卡斯特罗的邀请,在古巴中央党校讲过学。在加拿大,他是一位知名的研究和支持中国和中国的学者。曾任加国政府对华顾问。近年来他又积极帮助中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对技术转让等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我作为他的研究生,主要在东亚研究系着重于研究西方和中国在技术转让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迅速提高听力,我去听努莫夫博士给政治科学系本科生开的日本政治,第一次感觉到政治课原来也可以上的这么生动。同学们提问是那么地热烈。好多次下课后,仍有许多学生围着博士。尽管也有争论,可沟通才是重要的。努莫夫博士还特地为学生们放了去年他从南京带回来的有关日军侵华期间在南京的大屠杀的录像带,使得这一代年轻的加拿大学子倍感震惊。很多同学都说永远也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在此期间,华裔学生会和台湾,香港的学生会还举办了南京大屠杀图片展。博士又应邀作了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在中国的不人道的人体试验的犯罪事实的专题讲座。我也在他乡异国上了一堂爱国主义课,遗憾的是中国留学生会并没参与这个活动,而且很少有大陆来的学生对此感兴趣。

加拿大的华人称蒙特里尔为满地可。唐人街离麦吉尔校区只有几站路。唐人街的匾牌据说是上海市府赠送给满地可的。来到唐人街,想起我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国外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尊严。她似乎有些象围城,不能融合到其它文化中。但她又不是围城,因为她反过来把其它文化融化到她的身体中,可见其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当有些人出于自身的目的想把所谓的“民主”引进中国的时候,想想唐人街,或许是很有意思的。

满地可的冬天依然是那么寒冷,外面又飘起了雪花。然而中国兔年的贺年片在
我电脑上通过电子邮件一封一封地被我打开的片刻,我仿佛已感觉到了春的脚步已
经来临。这时的上海,春潮一定已经拥进了黄浦江!当我把浦东的照片给我的西方
同学秀的时候,谁说又要比满地可逊色呢?

我在麦吉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在这里生活。但我
的皮肤,我的头发,我的眼睛,还有唐人街,它们都告诉我,我的骨子里和血液里
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二)美加边境移民登陆记
Heart&Soul

公元贰零零零年的夏天,我收到了从美国水牛城加拿大联邦移民局寄来的移民登陆纸,兴奋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我在蒙特利尔读书,所以被告知不必回到中国再入境而只需到最近的美加边境完成移民登陆手续。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一,于是一早我就到长途灰狗巴士总站,买了一张当天去往纽约方向的到美国和魁北克省边境关口香普林的学生票。在上车的时侯我被要求出示去美国的签证,我向司机出示了护照和移民纸,解释了并不是要去美国,而是要去完成移民登陆手续,并让司机在关口提醒我下车。司机就让我坐在他后排的位置上,因为我是第一个下车的乘客。

灰狗出了蒙城,经过香普林大桥,沿着高速开了四十分钟,在八点半左右,到了一个小镇,就是香普林了。说是小镇,还不如说仅仅是一个海关和边防检查站。整个镇只有三五栋房子,实际就是边检小楼和两三个商店。对面一百米开外,是同样大小的美国海关。

司机让我在加拿大这边就下了车,还是清晨,海关里就有很多人,而且大都是妇女儿童。我想这些人真是比我还早啊,后来一观察,见他们表情沮丧,都坐在那里,也不办手续,他们中的有的人在和移民官在讲着什么话,原来是被美国谴送的想从加拿大边境偷偷入境的偷渡者。

我直接去找移民官办手续,移民官看了看我的登陆纸,笑着对我说你必须到美国那边去一下,从美国海关拿张纸才叫登陆。我恍然大悟,不出境,哪叫入境呢。

于是我又走了百步,到了美国海关,见了移民官我告诉他我不是要去美国,而是要完成加拿大的移民登陆。美国移民官便要了我的护照和登陆纸看了看,打印了一张表格,让我签了字,并要我拿上这个表格,从另一个门出去,原来这门正好对着加拿大边境。

返回加拿大边检后,一位女移民官过来帮我办手续。她接过了我递过去的护照和登陆纸,问我登陆后准备常住何省。因为我还在蒙特利尔读书,所以就解释道准备读完书到安省去。可这下移民官就犯了难了。她向我解释只有魁省移民才可在魁省登陆,因我是联邦移民,所以不能在魁省登陆。她又叫来另一位移民官,两人嘀咕了一阵,仍然让我回到蒙城去找魁省移民局办CSQ。不过这两个移民官态度甚好,还当场打了电话给蒙城魁省移民官,让她帮忙尽快解决我的CSQ,并给了我这个魁省移民官的电话和地址,所以我在扫兴之余也感到一点宽慰。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打道回府,可此时才九点半,从纽约回蒙特利尔的灰狗要到下午三点才经过香普林。我只能去商店里喝杯咖啡。坐在窗前看着一辆一辆的车从美国那边开过来,又看着一辆一辆的车从加拿大开到美国去。看着看着,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象电影里一样招个手搭车回家呢?

想到这里,我就立刻行动起来。刚好包里有一支彩笔,我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麦吉尔学生求搭车去蒙城。我就站到了加国边境入口处,坐在路边,白纸举在胸前。有几辆车开过来,没停下也没理我又开走了。只有一个老头停了一下但解释不顺路。过了二十分种,一辆漂亮白色小车停了下来。一个白人小伙子招呼我上去,原来他是肯大的学生,一早送他的同居伙伴去美国上班,这时他正好要回蒙城上课,看到我是麦大的,就做个人情,免费搭我回家,一路上聊聊天就很快到了。

回来后找到了那个移民官,不过是例行公事,很快在第二个星期我就接到了CSQ。有了上回的经验,我是轻车熟路办好了登陆。回家时如法泡制,这回是一个大胡子大巴司机把我带回了蒙城。



(三)加国校园拾翠
Heart&Soul
 

移民后选择了继续读书。重拾校园生活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许许多多虽然琐碎平凡但却又多姿多彩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麦吉尔读书时,原以为会是班上年纪大的学生。结果一开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许多人头发已花白。一开始还以为这些人是来学着打发日子的,或者是象我们新移民一样是为了混政府的生活补助。可过了几个星期,发现他们是真的在学习,而且不拿任何补助,有些人在职学习,有些人则半工半读。原来加国某些专业职位如图书馆员的升迁是有一定条件的。要有在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的全美50所学校(加国只有六所大学)获得硕士以上的学位方可。所以这些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仍愿为再上一个台阶而重新上学。他们听课很认真,笔记记得很全,经常举手发言,做作业也很认真,特别是某些做演讲的作业。这就令我对他们格外敬重。因为我上课听不懂就算了,作业也是东拼西凑,基本不预习,总是等到最后一分钟才把作业打出来交上去。北美学校作业有最后设定时间,超过这个时限作业就算FAIL了。所以我是标标准准的LSAT-MINUTE GUY

同学中有一位穿着很时髦但上课总迟到的老同学,说他老也就是五十来岁吧。每次上课他总是抢着回答问题。但他讲的东西总是有点稀奇古怪或者离题八万里。是属于好表现自己的一类。他得了个绰号叫“花蝴蝶”。因为他总是拿把椅子坐在能坐一百多人的大教室的最中央的过道里,有时还跷着二郎腿。有时他来晚了,就一屁股坐在后面的窗台上。有个学期,系里一位身兼全加某专业学会主席的正教授讲一门必修课。某天这位老同学上这个教授的课时坐在中央过道打起磕睡来了,半途中也不知教授讲了一个什么例子,把这位老兄从睡梦中惊醒,这个老兄开始精神抖擞起来,频频举手欲发言。教授听了其他几个同学的发言,看到他的手还高高举在头顶,又一时叫不出他的名字,就说让这个BUTTERFLY发发言,从此我们都背地里叫他花蝴蝶。花蝴蝶可能考试也只管说自己的观点,但很可能得不到老师的认同,所以有两门FAIL了,不得不重修 。但花蝴蝶很热情,身兼多项学生组织和社团的职务,某个职务还是付主席。电子邮箱经常收到他的通告,某时某地某活动,他还每星期在某图书馆工作20小时,也不知他哪来那么大精力。

另一位女同学则是读完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又读图书馆专业的。她有什么特长我记不清了。总之很仗义。有一门课的任课老师是系里从学校图书馆请来的英国文学博士,他上课讲的语言是标标准准的“古典文学”语言,我是根本听不懂。而且他的声音嗡声嗡气,带了话筒音量仍不够,没有板书,没有投影,身子缩在讲台后,象一位害羞的初次登台的新闻发言人。期中考试他告诉我们出的题目他都讲过,而且是他写定义,让我们写出答案,答案就是一个英文单词。起初大家都觉得这种考试易如反掌。但考卷一发下来,大家就只有干瞪眼了。因为定义比GRE考得都难。母语学生尚且难解,何况我们外国学生,更是不知所云。20题(占学期总成绩的20%),我只答对5个,最少的一位只答对了2题。考完后大家意见很大。前面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在课堂上慷慨陈词,对这位老师提出了尖锐批评。她特别提到她的笔记是很全的,还赠送给我们中国同学免费拷贝。她特别提到了中国同学。她说老师既然讲考的都是课上讲的,那她就应该全记下来,可一考却不是这么回事。她感觉虽然免费输出了笔记但感到反而对不起免费拷贝她笔记的中国同学。她的讲话引来我们中国同学一阵鼓掌。后来这位老师说还没阅卷,并保证这不会是一个“DISASTER”。结果每人加了十分,我就是二十分中得了十五,皆大欢喜。

这类故事真是不少,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现在大家虽都各奔东西了,但每每收到母校的校友通讯或认捐支票,都会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欢愉的回忆中。

(四)我在加国打义工
Heart&Soul


在加国我打过几次义工,但只有两次令我难忘。第一件是我刚到加国,那时候还是国际学生的身份,只能在校园打工。暑假前我在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一则政府资助的项目要搞社会调查,需要一些学生作义工。我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调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如果受话者愿意就和他约定时间做访问。第二个部分就是到受访者家做访问,当面提问填一张调查表。我因为语言的关系,所以做第二部分。做一次访问大概要一小时左右,加上路上的时间一般要两到三个小时。主办机构给每位访问者每次访问补偿20元钱,给打电话者每次成功约定则是7块钱,这些钱每一个月就由主办者从多伦多寄支票给我们,被访者则无补偿。

我暑期大概总共做了二十几个访问。有几次被访者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区,所以在路上花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来回车票就要花上七八块钱,这种情况主办者没考虑到。但主办者在多伦多,在蒙特利尔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在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郭小姐负责,当然这也是她课题的一部分。所以有一次我碰到她和她闲谈起来的时候提到了郊区车票的事。她给我解释原先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补助不包括交通费,就是一次20元。但她表示我是国际学生,本来愿意做义工帮助她完成课题她就很感激,所以她会向主办者反映这个问题,或先用她自己的钱给我补上。我一听就和她说算了算了,别麻烦了,没几块钱的。后来到了开学了,我课程较忙,就发电子邮件给她说不再继续做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她寄给我的个人支票,是几十块钱,说是对我去郊区的补差。这件事令我很感动,倒不在于区区几十块钱,而是郭小姐她很尊重我的劳动,也是她个人高尚品德的体现。后来我也没和她再联系过。所以我在此祝愿她好人一生平安,前途无量。

另一件事发生在最近,我在某个中文网站看到本市某个自助就业团体做的广告,他们开展一项帮助新移民找工作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而且他们也欢迎有工作的专业人士支持他们的活动。我想我已工作了三年多,得到过大学,政府和公司的面试,有一定的找工经历,所以发信给他们表示愿意找机会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他们倒是很欢迎。所以我抽空找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并打印装订好。碰巧刚好是农历新年,所以我又顺便把我送客户的我公司的年历也准备了十几份给每位参预者。那次活动搞得还是不错的。第二天我还给主办人去信询问效果怎么样,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任何回音,也没得到他们一个电话说声谢谢。一开始我还不解,后来碰到一位资深侨领,他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他告诉我你觉得中国人中真有这么高尚的人吗?他们只是把精力放在扩大他们的注册者数量上,这倒是真的,我看到他们很认真地登记注册者的信息,到了一定数量他们就可开个就业服务中心,从政府拿补助了。所以对我这样的被表象所迷惑的支持者他们根本不想让我介入太深。不管这位老侨领的话是真是假,总之他们在事后给予对他们曾经支持的人的态度和做法令我感到受到了污辱,而我除此表示愤慨以外也别无其他选择了。但愿他们只是太忙了无意中忘了我这个无足轻重的人。

(五)洗碗工的故事
Heart&Soul

刚到加国时,周末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洗碗。工钱是五块钱一小时,付的是现金。老板是以前从东南亚逃难来的难民。后来白手起家,到如今已是一家城区知名的规模宏大的中餐馆老板,是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物。店门口张贴着多张当红香港台湾歌星在此店用餐的照片。店主办公室则悬挂着中国来的国家领导人的照片。碰到大陆代表团来此用餐,店主会引领嘉宾参观此室,并自称是某某市长的朋友。

俗话说无奸不商,这个店主发达前做过什么本人也无从知晓,但其吝啬是早有所闻,在其嫁女之日则得到印证。

那是个周末,老板连续两天要摆八十桌酒宴招待达官贵人,亲朋好友。事先厨房和招待等一干人都得了一个五块钱的红包,独独洗碗部当班的四位员工,享受不了这个待遇。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在唐人街洗碗的全是大陆来的移民,现在大陆来的新移民尽管在国内是精英人士,但到了这里就是虎落平川,工作难找,连一份洗碗工也是要争的,你不干自有人干,所以不怕找不到人。当然要说这心态自然也是不平的,别人都有红包,偏偏为啥就不给我们呢?可是气归气,我们也只能私下发发牢骚而已,有的说我们今天罢工不干了,有的说我们今天不要洗太干净,连在店里干了六七年平常一直拍老板马屁总是当着老板的面说一些肉麻的奉承话的老工头也忍不住要骂一句操娘的话。只可惜,骂归骂,活照样得干,我们这些在国内的骄子,尽管拥有博士硕士头衔,但在这非常时期,在这区区五块钱面前心理也是极不平衡,不过不平衡又怎么样呢?也只能‘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一忍了。

晚上七时,宴会即将开始,老板满面春光,在大厅里招呼来宾。就在这时,洗碗机突然出了故障,老工头紧急抢修,可洗碗机还是一声不吭。正好是周末,电话打到厂商特约维修部也没人接听电话,只能留言。这下可急坏了老板。这洗碗机早不坏晚不坏偏偏是老板嫁女儿它就坏。这真是老天有眼,我们四个暗自高兴。老板又电话招来一个搞电机的朋友,经过一场抢修,洗碗机仍然是死蟹一只。老板只能决定手洗。老工头嘟囔了一句:手怎么能洗四十桌的碗筷瓢盆?老板说:我不管了,那是你的事,就气呼呼地走了。

那个晚上,我们就只是用水龙头冲冲碗筷就送出去了,根本无法经过消毒水泡洗和洗碗机高温过滤清洗。尽管工作量比平常还是要大得多,我们却很开心,有个同事还哼起了小调,连一惯拍老板马屁的老工头也在说,但愿老板的亲戚吃了喜酒拉肚子,老板女儿吃了生的孩子没屁眼。




(六) 沙漠绿洲亚利桑那工作面试小记
Heart&Soul

毕业前夕,我放弃了参加麦吉尔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研究硕士学位的颁赠仪式,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旅程,由蒙特利尔转芝加哥,在傍晚时分到达了遐尔闻名的大峡谷州的沙漠名城图森。

到这里来是因为得到来自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图书馆的面试邀请。我是三月份在美国图书馆学会网站看到的广告,五月份得到了电话面试,他们一共收到了54份申请,选了最强的15个人电话面试,然后再选9个人去现场面试去竟争3个相当于助理教授的助理图书馆员的职位。我在电话面试后五天就得到了现场面试通知。因为我住在蒙特利尔,是最远的候选人之一,而且去图森要转机,所以对方让我第一个选应试时间,机票和三天的交通食宿由对方支付。

我选了66日,正好是星期五,可以讨个吉利,再则面试完以后可以在星期六逛逛这个沙漠绿洲,对方也愿意为我多付一天的食宿费,因为即使这样,星期天的机票也比星期六第二天就走要便宜很多。选好日期后,对方就给我电邮来了日程安排,一天的面试包括一小时的招聘委员会的面试,一小时演讲,午餐,一小时的与将来一起工作的同事的面试,一小时和教工代表的会谈,一小时参观,半小时见图书馆总馆长,加上晚宴,真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挑战性。

在蒙特利尔进美国海关时,当时我还没入加籍,持的还是中国护照,当然我早就有了往返十年多次入境的签证,所以移民官要问几句话,问我到哪里,去干什么。我很自信地说去工作面试,告诉他是亚利桑拿大学的邀请。我向他出示了对方招聘委员会主席发来的电子邮件。因为图书馆员属于NAFTA协议上的专业职位,所以移民官笑了笑对我说,欢迎你来美国,祝你面试成功。一声祝福,顿时让我倍受鼓舞。

在飞行转机途中我抓紧时间翻看了出发前才收到的资料,发现这上面内容很祥尽,是有关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的介绍,比如它们有在美国很有名的有关摄影术的博物馆,还有它们图书馆的价值观和理念等。我就趁这个机会临时抱抱佛脚,结果面试中还真用上了。

到达图森后,我直接坐巴士到达了对方为我安排的四星的Marriott酒店。因为是对方已付费预订好了,所以我到服务台一报名字就拿到了房间钥匙。服务台要了我的信用卡号码,因为饭钱得由我先付回来后再寄发票报销,长途电话费是要自己付的。房间朝向墨西哥,坐在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晚霞余辉下的墨西哥境内巍峨雄伟的高山。我在稍事休息沐浴后,给招聘委员会主席打了个电话,谢谢她为我做的安排。她在电话里和我寒喧了几句,让我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她来接我。电话中她忽然说到,我们没见过面啊。我立刻答到,我会认出您的。她高兴地笑起来了,是的是的,我也能认出你。哈,人还没见,面试却已经开始了。


(七)海归博士
Heart&Soul

王博士下个星期一一早就要回国到南方某省的海归开发园创业了。在新开的公司里任付懂事长。他是带了专利技术回去的,占49%的股份,开发区投资51% 。这个好消息在朋友中传开后,大家都为他高兴,也有很羡慕的,也有暗暗嫉妒的,更有那平常不屑瞧不起他经常说些风凉话的哥们娘们,听到这个消息,仍然是半信半疑,就是那个在唐人街洗了七年碗英文只会说YES的洗碗博士,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开发公司的付懂事长,肯定他在骗人,要不就是他回国去骗骗土包子们。

朋友们说要在饭店摆一桌搓一顿为王博士送行,王博士婉言谢绝了。出人意料之外,他却约了在饭店一起打工的洗碗工友周末一起再洗一次碗,因为正好那晚酒家有几十桌宴席。其实王博士并非爱好洗碗,哪有堂堂的名牌大学的博士全职洗七年碗的?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加上自身外语不好,经济又是那么的不景气,无奈只好委曲求全,放下博士帽,做个洗碗工了。

不过他洗碗也悟出了一个道道,那就是做一行爱一行。洗了七年碗,他早成了这一行的专家。他常说,洗碗能看出一个人的管理水平。因为平常就是一个人当班,只有周末有酒宴老板才加人,每超过十桌加一人。所以一般一个人要洗十几桌的碗,加上厨房用具,不合理按排,特别是进洗碗机的先后次序不排好,那么人会忙得不可开交,厨房和跑堂都会有意见,因为没有一个饭店会备那么多碗具,所有的锅碗瓢盆,杯碟刀叉都是要周转反复使用的,八小时下来,累得腰也直不起来。

王博士的过人之处不仅于此。要不他英文口语那么差,怎么能在加拿大大学通过答辩获得货真价实的化学博士学位呢?原来他有超强的动手能力。他在麦大读博时,帮助导师设计改进了某个实验装置,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采集到了有效的数据,开发了新的实验方法,他的导师对他很满意,多篇和导师合作的论文在国际一级刊物上发表。他的毕业论文质量是高的。当然补充一下,他的英文稿得到了他太太的帮助,他的太太是商学院毕业后又拿了管理学博士学位的。答辩时大部分提问都是导师帮助回答的。

当然,王博士不是一毕业就去当洗碗工的,他经导师推荐在一家大公司的实验室工作,只是九十年代初经济衰退时他被下岗了。也是吃了英语不会张口的亏,所以一直就再没找到工作,便在唐人街当了全职的洗碗工。个中凄苦,一言难尽。最令人伤心的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国内大学的同学,决定离婚,带了一对儿女回国到某大学任教去了。他妻子之所以离去,是因为忍受不了一个在大学时就被她认为会出人头地的有为青年却沦落到心甘情愿地在唐人街打工洗碗,抛弃了专业不说,最主要是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前途。风言风语把这个在金融机构任职的死要面子的管理学博士的精神彻底压垮了,她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反差,更不想让她的孩子看到这样的父亲,就带着孩子远走高飞了。

到了九十年代末,幸运之神再次眷顾到王博士。在朋友帮助下他再次在某大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年后和其他二位同事及一位上司,一起自立门户。在新公司里王博士负责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可惜他的老板不守信用,答应三位下属的股份成了一纸空文,自己独占了某风险资本公司投的五百万美元的股份,仍让三个下属做打工仔。另两个洋同事,一气之下辞职又到别的大公司去了。王博士就不那么轻松说辞就辞,说找工作就找工作。虽然他也是窝了一肚子火,可咱中国人别的不行,就是能忍。试想王博士在洗碗机旁都熬过七年,这年薪七八万还忍不下来?所以王博士忍着耐心参加了整个新产品的开发过程,特别是设备的设计参数都是王博士自己算出来的,工艺流程他也一清二楚。他的老板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洋人,知道王博士早晚要离开的,所以就和他签了协议书,规定他在五年内不能在北美及日本的其他公司里使用同样的技术知识,王博士爽快地签了,所以老板允许他接触所有的秘密。

中国有句俗话:“饶你奸似鬼,喝了洗脚水。”你知道王博士为何爽快?因为他的老板没提中国市场,韩国市场,所以王博士才放心大胆地签。这种产品是用于印刷电路的,中国的市场该有多大?所以王博士暗中托国内的朋友帮助联络,这期间韩国某企业也通过关系请王博士,开价是五十万美金年薪,但必须签终身服务合同。这个价不开则已,开了却给王博士真正开始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其一辈子被人束缚住,不如轰轰烈烈干一番自己的事业,这就是为什么王博士决定回国的原因。别看他野心大,可对金钱已不那么看重。他吸取了前任老板的教训,决定聘他在美国读商学院的父亲是高干的同学做他的新公司总经理,并赠送他自己的三分之一股份给这个同学,因为这个同学是开拓国内市场的最佳人选,又赠送了三分之一股份给他在外资企业任财务的兄弟,到新公司任财务总监,他自己则一门心思管技术设备和生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王博士不是不害怕中国的市场和人际的复杂多变,但他已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后把他前老板的公司挤出美洲和日本市场。到时他的那位前老板恐怕临死还不知是挨了谁的宰呢。他豁出去了,大起大落酸甜苦辣都尝遍的他已经能够荣辱不惊,成败不计,大不了就是再回唐人街洗碗。这就是他为什么不摆酒而是选择洗碗,为他自己回国饯行。

(八)朋友瑞
Heart&Soul

有一次去渥太华面试,顺便看一个朋友瑞。这个老弟是国内大学一毕业就来加国留学的,后来转了身份,并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一年,以后又跳槽到了加拿大最大的电讯公司。我去看他的时侯,他已是项目主管了,年薪十一万,开的是大奔,在郊区买了四室二厅带车库地库和泳池的独立屋。

我是乘城际公共交通也就是“灰狗”到的渥京,下了车,花了一个25分的硬币给瑞的公司打了一个电话,十分钟后瑞开车来把我送回了他的家里。瑞是单身,家里没有其他人,大房子空荡荡的。瑞把我送到家后,引着我每层转了转又回公司上班去了。临走摞下一大堆中文报纸,并允许我使用他的电脑。

下午六七点,瑞回来了,一进屋,就急急忙忙催我一起出去吃晚饭。我们驱车到了中国城,在一个潮洲餐馆坐了下来,老板过来打招呼,看来他是这里的常客。瑞点了好几样菜,还要了两瓶啤酒。我们边吃边聊,无非是一些生活经历。问起瑞是怎么成功的,没想到他开始吞吞吐吐起来,含含糊糊地说吃吃吃,回去再告诉你。

回到瑞的住所,我在他的泳池游完泳,披上了瑞递过来的真丝浴衣。低垂的初夏的月亮又大又圆,银白色的月光倾泻如水。我们坐在他院子里的秋千上,瑞第一次给我讲起了他在加国的经历。

怀揣了二百元美金闯加国的经历如要细细写来,一定是可以写成一本离奇曲折的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然而,瑞并非我想象中的靠拼搏而成功的主人公。他的故事,神秘,伤感甚至有些刺激。

瑞在投奔亲戚的第三天就感到了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亲戚明言不可能借给他一分钱替他交高昂的学费。唯一可以帮助他的是帮他租一间地下室。第四天,瑞就在中国城里找到了一份理发的差使。出国前,瑞考到了理发,厨师的证书,并学会了缝纫。瑞是广东人,在上海念过书,有语言的天赋。操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上海话和英语。这对他刚出国谋生还是很有帮助的。

帮人洗过发,剪过发,做过帮厨,二厨,在杂货店搬过货,开头两年,有什么工作做什么,赚到的钱还是只够勉强付学费。有一天,瑞在街上盲目地游走,不知不觉就到了红灯区。有个路人递了一张传单给他,上面赫然写着工作机会,每小时轻轻松松赚二百块钱。瑞开始激动起来,但也猜出八九不离十来这大概会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左思右想之后,瑞决定去试一试碰碰运气。

瑞去买了几件新潮衣裤,修饰一番后来到了广告上所写的地址。所谓的面试就是问问年龄,量量身高,称称体重。然后老板要亲自面试。“那是第一次,那个痛啊,难受啊,现在想起来都如恶梦一般。”讲到这里,瑞的眼角已流下了几滴眼泪,在月光下,瑞的俊脸抽搐了一下,闪过一丝无奈和悲哀,但很快又平静了下来。他用手擦了擦眼,自嘲地笑了笑问我:“你知道了,会不会看不起我?”

我确实有些震惊,而且有些意外。但我没有什么资格鄙视他。瑞是出色的,他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语言天赋,在国际大公司里频频升迁。他待人和善,热情,周到,是朋友中公认的才子。

后来的事我就不讲了。好在瑞的命中有贵人,他遇到了一个律师,帮他转了身份,学费的压力一下减了不少,而且瑞有了一点点积蓄。瑞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在首都找到了一份政府工作。后来又跳槽到了加国最大的电讯公司。

那个晚上,我躺在瑞的客房里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隐隐约约闪过的全是一个穿着白衬衣的英俊华人男青年周旋在各色酒吧和形形色色的老老少少的男男女女的黑人和白人之间,半个脸挤出令人神魂颠倒的笑容,半个脸在遮掩的墨镜下偷偷地哭泣。

那次面试完以后,瑞用车把我送回了蒙特利尔。晚上我们决定去一个脱衣舞吧坐坐。在那里,瑞小声感叹了一声:“多么熟悉的环境。”经过瑞的指点,我看到了一个穿着白衬衣,脸刮得很干净的小伙子在那里独斟独饮,并不时地用眼直勾勾地寻找着猎物……


(九)海龟与寄居蟹
Heart&Soul

有一阵我非常想做海龟。于是就给自己罗列出很多不得不海归的理由。什么国内机会多啦,在外国不能进入主流社会啦,永远是打工仔啦,冠冕堂皇,言之有理。

出国前,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要读博士,要成名,要成家,衣锦还乡。好在年龄增长了,阅历也在长,到了国外,知道博士并不表示成功,我读硕士的班上就有好几个读完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的同学,找不到工作又回来读硕士。为什么?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老爸每次来信来电话总是唠叨着要我去读博士,可我左思右想还是选了一门硕士课程。出国几年,经过了唐人街的打工生活洗礼,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大学教育,对博士学位已有了新的理解。当初我在麦吉尔读完文学硕士准备申请读博面试时,一位教授曾问我你为什么要读博士,在我自以为是地列举了一二三四五以后,冷不丁这位教授(是我导师的朋友)问了我两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你是百万富翁吗?你想在大学教书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他给了我六字建议“读硕士找工作”。

后来我又读了一个图书馆信息学硕士,也找到了工作。每天晨晚,上下班的路上,经过越江大桥时,看到窗外的滔滔不绝向东流的一江碧水,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宇宙和时间才是永恒,人的一生与之相比就象那流水一样一去不返,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有时我想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要进入主流干吗?要那么多机会干吗?我的教授曾把我推荐给一位来访的国家领导人,算是为我回国铺铺路。啊,该兴奋一阵了!可仔细想想,我也不是什么太子党,也不会拉关系,对腐败也看不惯,还回去干啥,从头开始吗?就凭个海外学历,会几句外语?

我爸他老人家对我是没指望了,所以最近来信只把希望放在他孙子身上了,希望我儿子做海归,他老人家给孙子规划好了,在国外读完中学就回国读大学,在国内读博士,再到国外做博士后。想必老爷子每天看人民日报看昏了头,国内的学校象清华北大,都是全国高考的状元才能进的。他孙子在国外读完中学,恐怕还看不懂报,数学可能不及国内的高中,就是外语考试也未必考得过新东方训练出来的人,参加高考肯定也考不好,结果怕连扩招也赶不上,他爷爷还得垫上养老金。所以我对老爸讲我儿子也还是在这里上大学吧。况且他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这里土生土长。我尚能找到一个饭碗,又何必为他操心。

知足者常乐,这句话要领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宁愿放弃美丽的海龟梦,而做一只加拿大的寄居蟹,时间长了,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了。



(十)曾经海待
Heart&Soul

出国前,我在著名的钢铁企业工作了将近十年,亲历了一期开工典礼,二期重大项目的科研开发,三期工程管理和对外谈判,基层经验也算丰富,作为定向培养的研究生,陪同领导出国考察过,外语好,但在下面一干就是十年,心态渐渐失去了平衡。看看周围的老同事,觉得他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未来。所以在经过再三考虑后,我决定辞职下海。在外资企业的几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人事关系资源。

九七年,我除了在外资做客户市场外,我另外以个人身份参加了一个由几位中科院海归教授们和外国专家学者自发组织的一个技术引进项目。年底,我幸运地得到了美国的签证,到美国硅谷进行了短期的商务旅行,因为是因私自费,我在加州的朋友就劝我花点钱改个签证留下来,但我当时还希望这个技术引进项目能成功,所以还是决定回去。到了九八年,尽管有上层甚至于国家领导人关心支持,项目进展仍然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和美国方面的都有。这期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系教授努莫夫博士作为项目的总协调人由国家某部门邀请访华并向国家领导人汇报进展情况。其间,努莫夫博士到上海等地做工作访问,我就兼做他的翻译。

在陪同努莫夫博士访问期间,我流露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得到了努莫夫博士大力支持。所以在九九年年初,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到枫叶之国北美名校麦吉尔大学的留学之旅,主要在努莫夫博士指导下在东亚研究系着重于研究西方和中国在技术转让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和对策。

留学使我第一次有机会认认真真地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麦吉尔的环境非常好,我的外语水平迅速提高,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我完成了“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和技术转让的实践”的硕士论文。

尽管有同学劝我留在加拿大,有些中国人甚至嘲笑我在东亚系的学习是抱着金饭碗讨饭,意思是我原来是学计算机的研究生,当时在加国留下来找工作很容易,我却去学些没用的东西,费尽钱财和时间。但当时我仍充满了回国一展所长的憧憬,怀着抱国之志,总想为国家做些事。所以我开始写信和国内联系。

但我很快发现,国内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需要人,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待(戏称海带)。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位老海归,也是麦吉尔大学的博士,她给我来信讲到当时政府正在裁员分流,像我这样在国外读了一两年书的海归硕士回去并不会被什么人看重,因为缺乏海外生活工作经验,所以她劝我留在海外。

我的一厢情原回国的热情被淋了一头冷水,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联想到我原来在国内企业的境遇和经历,有真才实学但不善于搞关系的人还是留在国外为好。所以我就提交了移民申请。

移民后进过法语班,又重新定位读了学位,经过两年苦读,毕业后我在美国某图书馆软件公司蒙特利尔分公司找到了专业职位,工作之今正好两周年。回想一下,颇多感慨,谨撰此文,以存凭照。

(十一)海归回流
Heart&Soul

许多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发现加拿大并非想像中的天堂,语言不通,工作难找,生活漂泊。我们可以看到华人网站上常常有关于移民到底值不值的讨论,有人比喻移民加拿大是错把苦海当天堂,加拿大遍地是金黄色的枫叶,但却不是黄金。移民加拿大,不仅没给自己带来一展宏图的希望,反而成了人生路上艰辛的抉择。

为什么要移民?有的时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怀揣大学学历,放弃了在国内所打的基础,花了数千加元,千里迢迢,远赴重洋来到加拿大,等到的却是到加拿大做苦力的结局。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学历最高的洗碗工、搬运工、出租汽车司机、各种各样的勤杂工。人到了社会最底层,在为了生存而烦恼的时候,新鲜空气和民主自由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看看目前的中国,发展是这样的快。很多新移民来了几个月甚至于几天,就得出了留在中国要到比加拿大好的结论。这不,胡锦涛要来了,访美访加不亦乐乎。中国已经成了超级大国,很多同学同事年薪几十万,有车有房有地位。我们却来到加拿大当二等三等公民。

中国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尤其是城市的外表建设。今年五月我回到上海,阔别多年,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浦东机场的硬件建设俨然可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国际化机场相媲美,机场到市区的公路也是修得上了等级,摩天大楼更是比比皆是。

但是当我到达后的第二天,我就发现了几个对我来说都是严重的问题。第一是环境脏,空气水都被污染;第二是吵,噪音大,街上,车上,办公室,甚至于呆在家,楼房也嗡嗡作响;第三是毒,什么东西都含毒,大米,水,红枣,粉丝,猪肉,没有一样是不含毒的,就算是星级饭店,说不定也在卖有毒食品。还有隐蔽在表面繁荣昌盛下的很多社会问题,官员腐败,肉欲横流,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暗娼猖獗,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制度不健全,信仰危机,全民道德观念低下,没有信用,一切向钱看等等。

这样在国内呆了两个星期,我向家人说我不想再呆下去了,要回去了,要回加拿大的心第一次变得这样迫切,这才突然发现自己已把加拿大当成了自己的家园。在国内的时候,同学们轮流请我吃饭,问我在国外有没有发财,还想不想回国创业,我很真诚地告诉他们,我只想清清静静地过一种被称为日子的日子,有一份养家的薪水我已满足,创业和发达已成旧梦。我暗自发问,创了大业发达了又怎么样呢?

昨天晚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放映了中国影片《十面埋伏》,里面女主角最后被男朋友的真情打动,准备和他一起随风而去,自由自在,浪迹天涯。是啊,美好的愿望自古就有,一个活着的人,如果和动物有所区别的话,在物质财富地位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些更有意义的追求呢?


(十二)三思而后言
Heart&Soul


一个朋友前两天接到了一个面试,因为是一份四到五个月的合同性质的工作,所以他也没把面试放在心上。他面试后想听听我的看法,看看他有没有机会拿到这个在办公室操作电脑录入资料的机会,毕竟是12元一小时,还可算做北美工作经验。

我朋友给我描述了面试的全过程,并不屑一顾地说,这个破工作,还要面试,还两个人来面试。我也不知说什么好,新移民嘛,在国内是在大公司工作,做程序员也好几年,操作电脑数据输入还不是小菜一碟。可他也许忘了,人家给你面试不是考你的技能,主要是看看你这个人能不能一起共事,毕竟要一起工作几个月。当然也会附带测试一下你的水平,比如让你上机拷贝几个文件,改改名字存到服务器上。

确实面试时人家让他做了一个类似的题目,我朋友轻车熟路几分钟就做完了,给我讲述的时侯提到这点他很得意洋洋。不过,我劝他别高兴太早。我问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他想了想说,好象有两个自己吃不准。我说你说来看看。

他就把问题讲了一遍。一个是人家用法语问他是喜欢英语环境还是法语环境。我朋友学过法语,也听得懂问题,就用法语回答更喜欢英语环境。因为我们中国移民,英文程度多多少少还是能读说听写的,自然喜欢英文环境了。我朋友问我,没说错吧,这是事实。我能说什么呢?魁北克是法语区,人家用法语问你,你却答喜欢英文,你不是刺激人家法兰西魁北克瓜吗?要是碰到一个魁独分子给你面试,不当场嘲讽你去多伦多才怪呢?

我说你讲讲第二个有疑问的问题吧。他说人家问他最不喜欢干的是什么。他回答是最不喜欢老板叫他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说完后他问我这样回答可以吗?我不禁笑出声来,你以为这是在中国啊?不能老用中国的概念看加拿大啊,一则这里的老板是很少让你干工作无关的事的,象我工作了近两年,我的老板从没让我做无关的事。二则这是合同工,四五个月,在电脑上输资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老板如有什么其他工作让你做,说不定还是一个机会呢?特别要注意的是,他是老板,他付你钱,你还不想做?对你来讲,做什么都是按小时算钱,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吗?

我告诉他这是一个有点陷阱的问题,在加拿大不能回答不,即使是负面的问题也要给出正面回答。再说人家问你这个问题也不是就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而是看你这个人是不是正面(Positive)的看待问题。

我朋友听完我的分析很是失望,这么说这个破工作就泡汤了,他狠狠地说了一个破字,一付瞧不起的样子。他说我讲的都是实话啊,大不了再找一个。我不好说什么,我已来加多年,知道找工作的艰辛,不想再刺激他。给他分析完了他还不明白,讲实话没错,人家不喜欢谎话,但人家更喜欢你正面看待问题。但是他一个破字正说明他是多么的负面(Negative)啊!

事实上过了一个星期人家也没给他答复,打电话过去留了言也没回复,而原本说周末就给消息。所以我劝他在加拿大面试,要好好准备,并三思而后言!

(十三)自卑的二厨
Heart&Soul

有一年暑期,我找到了一份山边网球俱乐部的工作。这个俱乐部是英裔开的,来打球的大都是有钱的英国人。俱乐部每年五月份开张,九月底就关闭了。我所在的图书馆学院冬季学期四月中旬就结束了,九月中旬秋季才开学,夏季是停课的。所以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我每星期工作五天,每个小时是八元五的工钱。因为是学生,虽然开的是支票,但到报税时肯定会退税的,所以是实实在在的八元五一小时。一个假期下来就可挣足一年的生活费。

俱乐部有十几个球场,除了两位经理,还有若干吧台小姐先生,若干维护人员,我算其中之一,一位专职教练,一个大厨,二位二厨,二位花工。维护工作一般在十点前就完成了,中午我在厨房帮忙,主要是洗洗杯盘。西人饮食很简单,也无太多油腻,所以工作不算太重。有时我帮大厨洗洗菜,烤烤胡箩卜,有时还被厨房差遣到外面去买应急的蔬菜和食品。

有一天中午,我正低着头在厨房后院户外的员工餐台上吃着鸡肉三明治午餐,突然听到一句怯声声的男子问话:“请问厨房在哪里?”我抬头一看,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学生模样的南美裔小伙子。我指了指楼上。小伙子上去了不一会就下来了,出来的时侯笑得很开心,向我介绍是蒙大的学生,二十出头,是随父母从南美来的第二代移民。他留着长发,两个眼睛很大,说话很害羞。原来他就是新来的二厨。知道我是中国来的并且在麦吉尔读研究生,他显得对我特别的尊敬,“哇,中国,超级大国啊。”他向我竖起了母指,“不象我们,从很穷的国家来的。”原来中国在第三世界这么老大,我还是第一次当面听到有人对我这么说,还出自一个土生土长在加拿大的大学生口中,不禁感叹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没有他老人家,哪有中国今天在世界如日中天的地位。

二厨干活时大都安安安静静的,休息的时候和我说说话,说的最多的是他的理想,他最希望的是读完大学回到故国,买一所住房,找个爱人,在乡村教书度过一辈子。听他娓娓道来,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是说笑话,我说你是加拿大人啊,母语是法语,蒙大读本科,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工作的。他笑了笑,“也许吧,可谁看得起我呢?我是从穷国来的,不象你,从中国来,连美国人也要怕你们三分。”

这样干了一个多月,俱乐部要举行一个派对,厨房从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到了当晚,二厨给我们吧台和勤杂工先做一顿晚餐,他做的是一份南美食品,一团面疙瘩加一份奶酪。开饭的时候,吧台几个本地英裔就露出一脸的怪异表情,还好是加拿大,不是美国,而且这几个人还不刁蛮,有一个是康大的学生,还有一个是多伦多来的,另两个是本地的青年,大家拿了饭到了后院,其中一个尝了一口便“噗”地一声就把饭倒在垃圾桶了,其他人也没吃完,一个个皱起了眉头。我是不吃奶酪的,那味闻了都恶心,所以连拿也没拿,只是推说不饿,拿了一杯苏打。没想到大厨看到了,她知道我不吃奶酪,就责怪二厨,并一定要他重做一份米饭和猪排给我。二厨已看到大伙都把饭倒了,又看到我这个第三世界的老大哥朋友连拿也不拿,站到第一世界的统一战线去了,感到特别的委曲,含着眼泪给我重做了一份。我也觉得特别内疚,吃完后特别谢谢二厨,告诉他是我一生中吃的最好最棒的中国饭。二厨勉强笑了笑。那个晚上,二厨一声不吭地干活。收工时他特别向每个人致谦。其实大家并不怪他,因为宴会中有很多吃的东西,我们根本就没饿着,宴会结束我还分到了一个大龙虾。二厨也有,但他没拿。

第二天上班,我特地和他多说说话,看他心情也好了很多,但中午吃饭的时侯,他给别人都做了汉堡,自己却吃昨天我剩的那份饭,他一口一口地往嘴里填,还不停地嚼着,品着味,我猜他一定在想,这不是蛮好吃的吗?为什么你们就他妈地吃不下?

周未收工时,二厨特地过来和我拥抱了一下,他说下个星期他就不干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只是说,“我是从穷国家来的。”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了握他的手。早知这样,我真是咽也要把那堆奶酪给咽下去。看我内疚的样子,他反而安慰我,不关你的事,他在学校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暗暗地祝福这位来自第三世界的男孩子,但愿他梦想成真,回到他的祖国,做一个自尊自强,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主人翁。




(十四)上班轶事[FONT=KaiTi_GB2312]
[/FONT] Heart&Soul[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一个公司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定会让员工们高高兴兴地上班,高高兴兴地下班。这样的公司,就象一个温馨的家,每个成员都在愉快地为其工作。[/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我在一个美国软件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工作,我们的产品是图书馆系统。加拿大分公司不大,在南岸,五十几号人,一个总经理,几个部门经理。我在软件咨询部工作,老板是女性,魁北克人。我是公司里唯一的中国人。[/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我们上班是弹性的[/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FONT=KaiTi_GB2312]。没出国前就知道国外有弹性工作制度,可只闻其名,不知其理。其实你别小看它,它寓有很深的哲学道理和文化特点。弹性就是伸缩、收放自如,放松。人放松了就会身心愉悦,身心愉悦了就会轻松自如、心里没有压力,这是相辅相成的。人放松了,心情愉快了,工作自然积极主动。特别是对我这样晚睡晚起的人来讲,感觉不到很大的压力。每周一、三、五上午九点半我和老板有十分钟的早会,我得相对准时一点。下午我一般六点离开,可有的时候,碰上某个项目较紧急,或要编个什么程序,脑子不想马上停下来,我就上班到八九点。因此,弹性工作制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紧急事务,不必为了几分钟而搞得心燥不安。[/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第二个有趣的地方是,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这和国内在一个大办公室集体办公吵吵嚷嚷不一样,这里每个人即使在一个大办公间工作,也都有隔板隔开,自己有个小空间。部门经理以上都是单独的办公室。我因为要做程序,需要安静,所以和另一个程序员共用一间,就在老板对面,为的是沟通方便。我的同室因为要照顾小孩,所以她每周只上三天班。这样周四、周五就我一个人,很安静。我们上班是可以听音乐的,所以到了周四、周五,我可以不用耳机,把音乐开得正好外面听不到。我最喜爱听的是俞丽那小提琴独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缓缓的音乐,正好配上我缓缓的性格,做程序一点差错也没有,效率也很高。[/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第三沟通方式很现代。和老板、同事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时间是用电子邮件。有什么问题发个信问一问大家,有时,甚至远在法国分公司、未曾谋过面的同事也会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并帮你解决。电话沟通也有,一般是老板说:你来一下我的办公室。但这种机会不多,除了让我去签一些文件之类的,其它事她都是电邮交代。有时她会自己把进程表用彩色打印好,突出每个人的责任区,还会亲自送给我们,没有什么官架子,因为她不想打断我们的思路。和她的早会定了十分钟,但一般是三分钟就结束了。她检查一下我工作的进度,问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然后互相说一下[/FONT][FONT=KaiTi_GB2312] "Have a good day "[/FONT][FONT=KaiTi_GB2312]。[/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部门会在我印象里不多。我刚进公司时,老板领着我挨个到各个办公室溜了一圈,打个招呼就算欢迎了。另一次是大家休完假了才开了一次部门会,也就半小时。我们程序员每周有一个自发的小会,交流一下工作中发现的认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还有一次部门会是在万圣节前,讨论化装的问题,大概用了半小时。公司会只有一次,那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开发部要和美国公司合并,宣布了一下,回答员工的问题,也只是一个小时。以前我在国内大企业里,那真是会山会海,会上有人情绪激昂,拍桌骂人,或是领导长篇训话,你说那样会有趣吗?不压抑才怪呢![/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第四令人欣慰的是公司文化氛围。象万圣节的化装,圣诞节的会餐和晚会。万圣节我打扮成了加拿大人,穿了裘皮大衣,还放了一把枪在办公桌旁。圣诞节晚会是在一个牛排馆租的场地,在晚会上猜字谜是法语,对我来说很难,互换礼品,唱歌跳舞等。中午在公司吃饭时聊聊山海经只是另外一种情趣,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有一次,我老板讲起她妈妈是个旅行爱好者,去过中国、前苏联等。她最爱中国,去过三次了,特别喜爱中国人的筷子。老太太买回来学习使用,不仅自己学,也让子女学。有一次老板的弟弟来看他妈妈,老太太做了花生米,让她儿子用筷子夹了吃。老板的弟弟很痛苦,说:妈妈,你这不是存心不让我吃东西嘛?这哪是一时半会就能学会的哟![/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FONT=KaiTi_GB2312] [FONT=KaiTi_GB2312]第五[/FONT][FONT=KaiTi_GB2312]最[/FONT][FONT=KaiTi_GB2312]有趣的是人。公司里各种人种都有,每一种人都代表一种文化背景。[/FONT][FONT=KaiTi_GB2312]我自己感觉中国人在魁北克还是很受欢迎的,比如中国年,很多同事都会专门来向我说一声:中国新年快乐。还有一个同事要向我学中文。我们的产品也有中文系统,我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开发这个系统的同事的顾问。有一次有个同事问我一个字,我自己也答不上来,那怪怪的模样,我暗自惦量新华字典怕是不够用,想来得查康熙字典才行。[/FONT][/FONT][FONT=KaiTi_GB2312]

[/FONT]

(十五)圣诞晚会

圣诞节快到了,使我想起去年读完学位找到工作后在西人公司过的第一个公司圣诞节晚会。作为公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司对每年的圣诞晚会都很重视。一则因为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二则是借此鼓舞士气,增强公司凝聚力。所以大约在十月份,办公室便向全体员工发电邮确定是不是出席这个晚会,因为西方标榜自由,出不出席不强制。我是新员工,而且是第一次,当然是愿意出席的。得到确认后,办公室电邮给我了晚会的按排,包括菜单,有三样主菜可选,三纹鱼排,牛排和鸡排,场地是租借饭店的,全部公司付帐。

不知不觉在忙忙忙碌碌中就迎来了这一天。晚会是在周未,下了班后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往酒店赶。有个心细的新同事知道我没买车,所以主动发电邮问我要不要搭车,我当然要了。

六点以后,我们驱车到了闹市的一个牛排馆,我们公司租的场地在二楼。上了二楼,我把我参加“圣诞礼物交换”节目而购买的礼物交给晚会组织人员,又掏出两元钱买了开奖的奖券,因为我是新来的,卖奖券的同事又送了我一张。大奖就一个,就是大家买奖券的钱。老板们早早到了,和员工们一个个打招呼。大老板看到我笑着问:“你面试时穿的漂亮西服呢?”我这才注意到男女员工大都穿了套装。我有些尴尬,不过给我搭车的新同事也没穿,他是洋人,在很多公司工作过,他告诉我没关系。

在宴会开始前,有一个猜迷游戏,墙上贴满了谜语,有图,有字,谜底是一件东西,或一个人什么的,要用法语写出来。这对我来说太难了,但也不能表示没兴趣,因为老外问我最多的话就是你有没有兴趣。不过我有办法,拉上公司的翻译一起做,我们得了第四名,但没奖品,因为只有三份奖品,翻译对我说争取明年拿奖

猜谜结束后是 吃大餐。吃完后是即兴表演,我也被同事们拉上去蒙上了脸,同事们讲的全是法语,我就稀里糊涂跟着做,惹来一阵笑声。有个男同事表演脱衣舞,当然不是真脱,是让每桌的一个同事脱一件衣服给他,他先穿上,再一件一件脱下来,但他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止。接下来是交换礼物,被抽到奖的人抽下一个幸运者,我抽到了一个百元的免费美容服务,一个女同事就和我换她的礼物,是一个摆设,后来又有同事来和我换,换来换去,我最后得到的是一本法语书,这倒是我需要的。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跳舞,我没兴趣,而且已是午夜,所以我就搭车回家了。

(十六)和房东过招

Heart&Soul

在加拿大和房东过招是家常便饭,一听过招,您一定以为是充满了火药味,会不会象在国内一样上门评理,大吵大闹?其实,到了一个文明民主的国度,过招的方式和行为也就大大不同了。

我是在2001年初租住下我现在的公寓的,当时只找了JANITOR,也就是帮公司看房的人。我来看房的时候,原来这家人正好搬出,他在粉刷厨房,我四周看了看觉得还行就匆匆忙忙和他签了租约。结果一搬进来,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他骗我是全包,但是暖气是电暖,很明显到了冬天我得自己付电费。我发现这个问题再找他讨价还价已为时已晚,所以只有哑巴吃黄连。好在我和他签了一十八个月的合约,因为到了2002年,大概是新移民大量涌入的关系,租房生意特别好。

房东是不会错失良机的,但要提升房租费也不能随随便便。所以房东第一个步骤是更换每家阳台地扳,再刷上油漆,对房东来讲这些费用可以打进成本。其次,有些小问题会被夸大,比如有次夏天我洗澡时没有关紧窗户,水顺了窗户流出了些,正好水暖工经过看到,他就一口断定我的洗手间窗户下的隔墙已坏,要帮我全部更换。当时我也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奥秘,心想你要换就换吧,结果水暖工换了隔板换了瓷砖,洗手间焕然一新,我还沾沾自喜以为得了便宜。结果到了第十五个月,房东来了一封挂号信,并列了一张成本增加和房租上涨幅度计算的清单,房租到期后如要续租租金要涨十八块钱一个月,如我不想续租就搬出去。我算了一下,电话开通费,用电开通费,煤气开通费均要五十块钱,加上搬家费,还要和银行,税务局,信用卡公司等等一切关联的地方更换地址,所以搬家不划算,第一个会合我就只能接受房东的涨价了。

到了第二年我就留了心眼,这一年我没有发现房东对房屋进行过任何改造。但洗衣房遭窃一次,四台洗衣机和烘干机被小偷光顾撬开了投币箱,租户是有责任的,因为有些人为了偷懒,经常用报纸什么的把大门隔住不上锁随手关上,给小偷创造了机会。洗衣房和公寓大门口放报纸的柜子又各着火一次,结果四台机器和柜子全部烧毁。但火灾房东是买了保险的,当然保险费要上涨了。加上我洗手间天花板漏水又让房东来修了一次,所以房租上涨势在难免。

果真,到了租期前三个月,房东给每个租户寄来一张通知,下个租期要上涨十五元一个月,但没附计算清单。我抓住这一点,立刻给房东起早了一份回信并挂号寄去,索要房租上涨计算清单。结果过了两个星期,我也没收到清单,于是我起草第二封回信,大意是我不同意涨十五元,因为我自从发了索要清单的挂号信,一直没得到房东的任何电话传真信件等形式的回复,天花板漏水也不是我的责任,考虑到火灾和遭窃所有租户有一定责任外,我只同意涨五块钱一个月,如房东有疑义,我们就上房租仲裁委员会,并附上上次信件的复印件再一次挂号寄给房东,这一次房东反应特别快,管里人员打电话给我,讨价还价后最后以上涨每月七块钱了结。第二个回合我和房东实现了双赢。

(十七)在加拿大,办公革命悄悄来临
Heart&Soul

在移民加拿大前,我在中国的国资和外资都工作过。从工作环境看,我还是很羡慕大学老师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老师不用坐班打考勤,上下班较自由。但到了加拿大,使我更喜出望外的是我可以在家里上班。

自从到公司上班,我已养成了一套习惯。每天是八点半起床,九点半到公司。第一件事是倒杯咖啡,公司咖啡是免费的,吃些饼干面包之类的就算早餐。边吃边看电子邮件,对一些重要的邮件比如来自老板和项目经理的,就立刻做出回应,对一般的公司邮件我则连看也不看就放进垃圾箱。然后是检查我的工作日程表,看看今天该做什么,有没有什么紧急的,有没有什么延后的。

中午去餐厅热自带的午饭,周五一般和同事外出吃饭。下午六点离开公司,七点左右到家。每天在路上要花费两个小时,如果算一下,三年有两千个小时花在路上,对一个大多数只能活两位数字年的人来说真是奢侈的浪费。可这就是习惯了的生活,我也没别的选择。

所以当我的部门经理问我愿不愿在家上班时,我以为是听错了话。但当他再三征求我意见时我才意识到他是认真的。其实经理自己也很喜欢在家上班,以前看到他除了到公司开会或有必要到公司外,他的办公室常常是空在那里,他常常发邮件说今天在家上班,我还自以为管理人员有特权,在家也算上班。现在没想到也轮到我自己了。当然老板一再问我并表示尊重我的选择,要在公司上班也是可以的。但我还是决定在家里上班。

在家上班的好处就是省了交通费用,当然也就减低了出交通事故的风险,最重要是一下子每天多出了两个小时,你想想,这两个小时可以去游泳,逛商店,看电影,或者玩电子游戏。再说可以吃到新鲜的自己做的中国饭。还有自由,把脚翘到桌子上工作也没人来管你。缺点是没有免费的咖啡和茶喝了。还有交流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公司则可紧宿办公空间,除了客户支持人员和管理人员常驻公司上班外,象我和我一个组内的同事就共享一个办公室和电脑,谁哪一天非去公司了就谁用。

当然我早就习惯了网上交流。事实上公司部门重组后,我现在归美国那边直接领导,我的新老板在美国南部某个城市公司总部所在地上班,一年到蒙特利尔也就是巡视三次。但我和他每天都在网上见面,周末也是网上开会。上次他来吃饭后特地去计算机商店买了网上相机并更换了我的带话筒的耳机。所以有什么问题我就通过MSN和他通讯。

记得前几天我在一个客户的服务器上安装数据,有一部分数据是客户自己装的,有问题,项目经理通知我后,我就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但经修改后还是装不进去,查了很多地方也看不出毛病,不得已在MSN上向他求救。经理立刻打了电话,问清情况后他在几分种后也上了这个客户的服务器并到了我的安装目录下。经过他的检查,他认定是某个状态位在客户初次输入时因为数据不合格所以设置成了不接受数据,而数据合格时默认值是可多次输入的。所以要把这些数据相关的状态位改过来。我老板通过VNC让我看到他的电脑屏幕,看他是怎么查这个问题和解决它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我进行了培训。

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大大节省了出差办公培训通讯费用。还悄悄带来了办公方式的革命,但愿更多的人象我一样能在家里享受办公的乐趣。


(十八) 跳槽往事

我的同事吉米要走了,去另一个公司工作。我的上司今天在部门例会上宣布的时侯显得有些惋惜。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进公司的时侯,上司向我介绍吉米是她的左臂右膀,那种得意的神色和今天失望的表情对照起来使得我不禁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不过,惋惜也好,失望也好,上司还是同意吉米辞职,并衷心祝愿吉米在新的职场生涯中事事如意。

中午我们约好了去饭店吃饭为吉米饯行。吃饭的时候,大家在无拘无束地东拉西扯,周围都是浓浓的法兰西语。我的思绪随着红葡萄酒的香味在袅袅飞转。吉米的离开在这里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却我勾起了我对两件封存的跳槽事件的回忆。

第一件是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一家中央国企的电脑部门,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的这家特大型企业的付总经理。受他的栽培,我读了在职研究生。读完回去的时侯,这位老总已退休,但被一个北京的国家工程咨询机构聘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顾问。这家工程咨询机构是国务院的决策咨询机构,负责国家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批等,和我所在的大企业一样是部级公司。当时这家决策咨询机构准备搞公司内部的网络建设,但缺干事的人,老付总问我愿不愿去,去北京我当然还是愿去的。咨询机构内负责信息系统的部门相应是司局级,主任就是原来某部委的司长退居二线的,他也认识我并愿意我去。

定下来以后,这位局长便到我所在的公司考察学习信息系统。我们处长当时兼总经理助理,理所当然陪同参观,并一起吃饭。我被老付总预先叫去做接待工作,所以处长见了我并不感到意外。晚上局长约了我的处长,其中谈到了调我的事。这件事没成功。据老付总讲局长是计划时代的京官脾气,没有先说借我用一用,而是对我处长讲某某的机票也买好了,我这次把他带北京去,口气很强硬,我处长有些受不了。结果第二天临上飞机,我处长以人事调动权在干部处,我还来不及问干部处为由就把局长的皮球给踢回去了。等局长回了京,京官不如现管,这件事就泡汤了。我处长反而对我起了心眼。我当时二十五六,还没练历,所以没把它当回事。但很快就被调到部门内部的另一个室去了,去了才知道很多有出国的项目都不让我参加,相当于闲置人员了,因为这个室的主任书记我都不熟。

第二件事是过了一年,我命中又遇贵人了。我认识的一位总公司的付总工程师受命组建一个特大工程的项目组,他是组长。组长要配个助手,他倒想起了我。他知道和我处长谈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就采取了一个曲线办法。他先打了个报告给总经理,需要干部部门为他物色一个懂电脑,研究生,外语好,不超过三十的年轻人做助手。总经理当时是中央某部常务付部长兼的,连续三届中央委员,但这个付总工程师也是很有背景的,是当时国家主席的亲属,所以部长很快就把报告批了下来。组织部门接到批示不敢怠慢,但组织部也不知到哪去物色人才,也不知为什么付总不和干部处讲而是往上报,知道这里面有蹊跷。干部处就直接问付总工程师,您就报个名单吧。付总说某某部门的某某就够条件,就把我调过去了,我处长屁也不敢放一个。我跟了这位付总美国日本跑了一圈,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两件事,真是令人玩味。本来做一个自己想做的工作,在不妨碍别人的时侯,调动也算正常,但到了那种文化背景体制下就俨然成了一场权力大比拼,我一个活人只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想摆哪就摆哪,由不得你自己。回想起来,真是有些惨兮兮的。再看看吉米,自己下自己的人生之棋,一步一步往哪走全凭自己。想到这里,我不由地举起酒杯,和吉米碰了碰。为健康,在我带动下,我们大家都相互碰起酒杯来。还为自由,我暗暗地在心里对自己重重地说了一句。

(十九)我也要把槽来跳

Heart&Soul

在加国,跳槽是家常便饭。因为加国的机构福利差不多,医疗都是买保险,养老也是买RRSP,更是和工作单位无关,好象有关的就是BONUS和休假。不过这点苍头小利对我新移民来说不算啥。看到公司里的洋人,特别是年轻人进进出出,跳槽很频繁,我也起了一个跳槽的念头。

跳槽第一个好处就是给自己长薪水。在加国比如我司,加薪水得你自己提,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是不知怎样给公司提要求,顾忌太多。加多少?会不会批准?别人会怎么看?老板会怎么看?加不成没了面子(咱中国人特在乎)咋办?所以最好的加薪办法就是换个工作,找个年薪高一万的同类工作并不难。

跳槽的第二个好处是积累专业工作经验。一个刚毕业的洋同学的简历洋洋洒洒就是两大张,这也行,那也行,全职兼职带义工。面试的人看了不要也想要。我的工作简历列来列去就是一张纸,两三个工作单位,尽管一直在做专业工作,可没什么好写的,人就象一部工作机器。比起洋人同行来,彰显单薄。跳槽多了,履历就可歌可泣了,有得吹了,即使回国,写上这里的分析师,那里的专家,北美多个机构的工作经验,不把国人也唬得一愣一愣的。

跳槽的第三个好处是见多识广,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新移民从中国来到加国有个适应期,但大都只是适应了一个生存环境,有时很多新移民还生活在自我组成的小圈圈里。有了工作单位,就有了一个新的不同于国内的工作环境,和各色各样的洋人打交道,不能讲母语了,只能讲一些磕磕巴巴的洋文,尽管我有时自言自语还会冒出一个“妈呀”来。换个环境,可以和更多的洋人交往,了解主流文化生活,对提高语言也有帮助。

跳槽的第四个好处是增强自信心。跳槽跳多了,就不怕LAY OFF了,更不怕会失业。因为你总是能前瞻性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时想着把老板炒了而不是老板炒你,变被动为主动。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支柱,跳了两三个职位的人的自信心肯定是要比只做了一份工的人强。面试时你就尽可夸下海口,就和洋人一样了,告诉面试官这个也干过,那个也干过,都OK啦,什么适应性,柔软行,可靠性,还有什么自发性,随便你颠来倒去,但不是信口开河,都有例子一一佐证,自圆其说,相得益彰。

有了这么多好处,我是磨拳擦掌,决心要把槽来跳。当然,工作还是要做好,做得越好越有资格跳。不想跳了也可做加薪的条件。另外,得好好交几个能做推荐人的朋友,顶头上司最重要,因为他的意见可是生死悠关那。好在这里的上司不会说因为你生了跳槽的心就给你小鞋穿,因为说不准他也想跳呢。

此念一生,我是不由得跃跃欲试。每天会去各专业相关网站转一圈,看到合适的工作就发个申请过去。事在人为,相信很快我就会写出跳槽心得,到时一定奉献给大家。



(二十)加中友好的使者努莫夫

Heart&Soul

麦吉尔大学政治系教授努莫夫博士在执教39年后即将退休。作为世界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努莫夫博士和许多中国领导人及普通老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他数十次访问过中国,为加中友好奔波,堪称加中友好的使者。

努莫夫博士在获得纽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和国际著名华裔学者林达光先生一起作为共同创建人创立了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林达光先生出任首任主任,努莫夫博士出任付主任。后来林达光先生退休后,努莫夫博士又出任过该中心主任,努莫夫博士还出任过麦吉尔大学发展地区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系负责本科教育的主任,麦吉尔大学资深评议员,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等职务。他是政治系教授,东亚系兼职教授。作为西方社会研究的专家学者,努莫夫博士也是很多国家领导人的朋友,他去过北韩,是卡斯特罗的老朋友,在泰柬边境会过乔森潘。

但他更热爱中国,作为加中建交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作为当时的加国政府对华顾问,他是第一个加中友好代表团的成员,并在七十年代初期访问了延安。他到费孝通家作过客,见过很多老一辈的中国领导人。八十年代初期,努莫夫博士作为主邀请人,邀请了当时到美国访问的一个中国经贸代表团顺道访问加拿大,并安排代表团参观加拿大的企业,和加拿大企业家座谈,这对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官员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代表团的团长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他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经济改革,被外界誉为中国的“经济沙皇”。努莫夫博士后来多次在中国和加拿大见过这位领导人。只要是对中国有益,努莫夫博士都会把他研究的最新成果,或什么建议,或美加企业的投资意向书等推荐给中国领导人。他还利用这个机会向领导人推荐在加国学习的留学生访问学者等,为他们学成回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除了是领导人的朋友,努莫夫博士更是普通中国人的良师益友。很多中国学生得益于努莫夫博士的帮助。我是99年初来加拿大留学的,到达机场的那天是加拿大有史以来少见的大雪天气,我的飞机误了点,但努莫夫博士在机场等了我好几个小时,没有一点大学者的架子。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他已帮我找好了公寓,并委托了好几位他的学生帮我办理入学注册等事宜。这样的事很多,仅我后来就陪他去机场接过好几位中国同学。他和他夫人还常常邀请中国学生去他家作客。他总是鼓励中国学生学成回国报效自己的祖国。有位访问学者回国后在国家机关工作,经这位访问学者牵线,努莫夫博士成了好几个中国省市和地区的顾问,这些地区也充分利用了努莫夫博士的资源,为这些地区招商引资。

对留下来的学生他也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我记得刚毕业的时后我得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工作面试机会,在我应试前我把我所想到的面试问题写成了书面答案发给了努莫夫博士,让他有空帮我看一看。没想到努莫夫博士很快就回了邮件,他不仅给我改了错字和用法不当的词汇,还给我列出了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他给了我很多贴士和鼓励,使我增加了自信心。每次我请他做我的工作证明人他都立刻答复我,后来我在一毕业就得到了一份专业工作,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努莫夫博士的帮助。

努莫夫博士充满了正义感,他在南京访问了被侵华日军大屠杀难民纪念馆后,把带回的光盘多次在课堂上向加国学生播放,让年轻一代了解史实真相。在他任东亚中心主任期间,他拒绝了一位曾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数百万美元的捐款。他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欢欣鼓舞,但他更关心中国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他曾在中国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讲过学。在他的办公室,挂的一幅是鲁迅的画像。你可以在他的书架上找到毛泽东全集和邓小平全集。这是一位真正的中国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民间大使。

人的一生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东西。但对于我来说,能有幸在这样一位博学而慈祥的老人指导下在麦吉尔大学完成文学硕士学位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一件人生大事。

linear : 2006-10-24#2
坐沙发慢慢看

szshenhua : 2006-10-24#3
好文,值得看,等待下文。

zila : 2006-10-24#4
谢谢分享。

拉拉驹 : 2006-10-24#5
感谢分享。

将军 : 2006-10-24#6
不错,不错,可以出本书了

echokao : 2006-10-24#7
谢谢分享。这是LZ的亲身经历吗?

sannorm : 2006-10-25#8
谢谢大家,第一次发现这个网站.所有这些是我平时所写亲身体验,所有文章都曾在蒙城传统媒体上发表过.以文交友.

sannorm : 2006-10-25#9
(二十一) 一张魔力小纸条


我的钱包里一直珍藏了一张幸运小纸条,这张小纸条是我当年在中国的时候第二次去美国,在加州硅谷红木市的一个中餐馆吃饭后,店主拿来了一盘幸运果,我剥开的第一个,里面藏的就是它。当时看了它一眼,就被它的魔力迷住了。所以就把它一直悄悄地藏在了我的钱包里。从此,这张小纸条伴随我经历了留学,移民,找到专业工作的风风雨雨,目睹了我七年来移民路上的艰辛,劳作,收获和快乐。每当我遇到困惑,疑难,举棋不定,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张小纸条,看到它,就好象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光明,就象刚用完的电池再次充满了电。对我来说,这张小纸条充满了魔力,是我移民路上的护身法宝。

出国读书前,我在一家公司里做销售经理。 但从小就被理想教育熏陶的我总觉的人生不能就这么过,该为国家做些什么事。所以经过了考托,终于得到了枫叶之国麦吉尔大学的录取,攻读硕士学位,着重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政策,技术转让和科技商业化等,期望读完能回国效力。但当我读完成了海待,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沮丧沉沦时,这张小纸条仿佛在对我说,移民吧,移民也是一条光明路。

移民后该是一条什么路?没有现成的答案。在加拿大,只要你努力,有真才实学,相对中国来讲你会有更多的公平的竞争机会。但你必须调整好心态。我是很快就调整了自己。首先要忘掉自己过去的辉煌,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有障碍,人际关系贫乏,中国经验等于零,所以我不再是一个工程师,不再是一个经理,也不再是一个专业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后,我没有和有些新移民一样,一登陆就找工作,而是选择重新充电。

魁省有良好的教育激励体系,对新移民来讲,全日制的学习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政府补助和贷款。所以我先读了十个月的法语,达到了日常生活用语交流没障碍和看懂法文报纸的水平,在一个法语城市里生活这点很重要。然后又仔细调研,选了一门专业,通过两年的专门训练,我拿到了学位,同时也感觉到语言已基本过关,读听说写能力都大大提高,面试时已没紧张感,看到招聘广告后随手就能重新裁剪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书,并能积极主动地去FOLLOW UP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水到渠成。因为我选择了一条可行的移民路,所以我在一毕业就找到了一份正式的连续性的完全对口的专业工作。现在有了宝贵的加拿大经验后,我已具备了接受更大挑战的能力。说实话,我现在已经不怕会失业,也不怕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会适应不了,知道怎么和西人打交道了。这一切,都是当年那张魔力小纸条引发的结果。

小纸条上写的是: 只要你充满自信心,你的一切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呆呆虎 : 2006-10-25#10
嗯,好

liliannezhang : 2006-10-25#11
等待下文. 一口气看完了这个贴, 其中的好几段我都把它寄给了朋友一同分享. 比如那个洗碗的王博士的故事我就拿去教育某个不爱学英文的准移民.
什么时候有下文呀?

白兰花 : 2006-10-25#12
占个坑,回头细看

那个博士是一强人

白兰花 : 2006-10-25#13
学学学,英文,法文,也刺激一下我这个不爱学习的人

gingerjym : 2006-10-25#14
写得好,加WS

linear : 2006-10-25#15
只要你充满自信心,你的一切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charlottezhang : 2006-10-25#16
好是好,太长,看的好累

huizi : 2006-10-25#17
好文

大胃贝克汉姆 : 2006-10-25#18
感谢LZ的好文分享.......

流浪的心 : 2006-10-25#19
很好

房 梁 : 2006-10-25#20
第十六:世界上说房东好话和说上级好话的都很少。

sannorm : 2006-10-25#21
(22) 老板失业

最近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合并,我的部门和美国方面重组在一起,出人意料,我的老板失业了。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部门合并了,管理岗位并没增加,又不象在中国,可以无聊地应人而增设几个副职。我的老板在这公司服务了十几年,也算公司的元老,况且人缘很好,现在得了这个结局,多多少少有点令人心寒。我的一位同事,和她一起工作了十几年,她是搞专业的,不是管理层,所以不在裁减之列,她虽有兔死狐悲之感,但仍暗暗庆幸多亏做技术搞专业,直接做客户项目,所以久经风雨,裁来裁去,还是裁不到她。我则感到有些惆怅和彷徨,招我进公司的人反而丢了工作,使我再一次感到在西方社会找工作难,保住工作更难,同时也感到有一份养家的工作即可,不必非要读什么MBA,做什么管理层。

想当初,刚进公司三月,就碰到了公司裁减开发软件部门人员的大事,开发人员进进出出也算正常,一般他们也是签的是合同,薪水高一点,但合同结束就得另找工作。我以前在国内宝钢工作时和外国专家一起工作过,很多来宝钢的专家实际上就是合同制的。有些人就喜欢合同制,一是薪水高,二是去的地方多,接触的人多,受到的培训多,学的知识也多,经验也丰富。但坏处是不稳定,特别是IT行业,人老了就没人要了。我碰到一个肯大毕业的老外,才四十多,本来在美国工作,合同到期后没找到新工作,回到蒙城,闲赋在家,整天在一家华人武术馆学太极拳,车也卖了。问他有什么打算,他倒很坦然,学好太极拳,再去开武馆教人。事有凑巧,开馆的华人移民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内也是搞IT的,但从小学武,有一身好功夫,刚到加拿大也去工厂打力气工,后来在西人的武术馆教拳,现在自立门户,事业蒸蒸日上,所以,人有一技之长,到哪都可混碗饭吃。

我在公司三年,公司的同事进进出出的有好几十人,大多数人走都是无奈,只有极少数就任其他公司高职而得意洋洋,不过,谁知道未来呢?高处不胜寒,说不定让你走人就得走人,因为高管的薪水可以养活两三个技术人员,碰到重组裁减,高管首当其冲。刚看到的一组新闻,苹果电脑中国高层十几人被一起解雇。所以凡事有好有坏,做到高层也无须太得意,待人接物更不要盛气凌人,中国人更是如此,焉知何时翻船。看看国内,多少省长部长市长书记曾风光一时,一旦犯事就沦落为阶下囚。做个一般人也无须自卑,一般人有一般人的生活,有一份工作,安安稳稳地生活,时间流逝,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生就是如此。

sannorm : 2006-10-25#22
(23) 北美找工的第一张王牌


前天接到美国一个大学的面试邀请,让我一个月后去学校参加面试,对方付我三天的食宿交通和飞机票。这是我第一次]有进行电面试便进入现场面试。一般来讲,异地求职,特别是正规的大学,因为收到的申请较多,甄选周期长,所以大凡要过电话面试,现场面试两关。现场面试一般是一天,包括演讲和吃饭。就和运动比赛一样,有预赛然后才有决赛。预赛先淘汰一些人。所以这次直接进入决赛有些让我喜出望外。当然,我良好的北美名校教育背景和三年的专业工作经验看来已经能得到业界认可。特别是我本身就有一份稳定工作,所谓骑驴找驴,在北美找工作就是这样,越是有工作越好找工作,越是有好工作越能找到好工作。所谓关键则是要找到第一份专业工作。而要找到第一份工作手里要有几张王牌。

很多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发现找工作成了最大的困难,而这个难度也往往超过了来加之前的想象。很多人来到加拿大后举棋不定,有的急于找到工作,虽然个别人比较幸运,确实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但大多数都是四处碰壁。有的人眼看人民币换成的加币日日见少,只出不进,就干脆打起了体力工,久而久之,白领变成了蓝领,自尊心大受伤害,与其在国外受洋罪还不如当初留在国内,内心很矛盾。有的人在国内赚了些钱,来加后无奈开起了杂货店,驾校,培训学校,专业抛到了九霄云外。博士小老板,博士教车教练,博士a习老师在中国要算奇闻,但在加拿大就很一般了,他们那还算是混得好的呢。

我个人不主张新移民立刻找工作。因为即使勉强找到工作,也失去了在北美受教育的机会。能在北美受良好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而新移民能花最少的钱得到一生中有史以来的最好的教育。很明显,北美的教育体系很完善,教育质量高。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团队精神,民主制度,语言的听读说写表达能力,诚信和自信,这些方面在国内大学是学不到的。难怪胡锦涛在耶鲁演讲时说,如果时光能倒流几十年,他也希望成为耶鲁的一员。我相信他是发自内心的。我本人在麦吉笱Ф亮肆礁鲅痪醯靡坏阋]浪费时间,而且受益匪浅。北美教育背景无论如何是新移民应该争取也是较容易争取到的第一张王牌。

除了教育背景,专业的工作背景是新移民找到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王牌。新移民都一样,谁也不是贾宝玉,会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给他。所以进大学读书较好,一般学校都有实习课程。老师和西人同学也有网j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资源。在学校不要死读书,要搞关系,当然不是国内的那一套。我本人就是通过集中选修某一知名教授的课并通过做某个项目给他留下突出印象,这位老师在荣升学校管理高层后仍很乐意做我的工作佐证人,而他在学术界的声望就像一面镜子,所以同行一看到他既然乐意推荐一位已毕业多年的学生,那这位学生一定不差。

shiyue571 : 2006-10-25#23
不错,祝福你!

sannorm : 2006-10-25#24
(24) 加强自身修养,正确看待歧视

在媒体上常常看到反种族歧视的文章,有人比喻加拿大是隐性的种族歧视的王国,比如有一对大陆来的新移民为了搬家和房东吵起来并推了房东一把,结果被房东报警,被抓拘留一周并被判一年内不能接近房东所在地三百米之内为例来说明华人受到了歧视,如此等等,好象华人移民在加国尤如黑人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先说那位和房东吵架的大陆移民吧,坐牢是他不懂法律。因为移民到一个新国度,就要遵守新国家的法律。加拿大是一个讲人权的国家,一切以人为本。在加国,没有上门评理之说,警察也不作调解人。那位移民租期没到可以搬走,但违约要付补偿费,否则必须提前三个月以书面方式通知房东要搬迁,房东是不会和你争执的。而如果你违约在先,还推了人家一把,根据加国刑法,这算袭击罪,房东报警是很正常的。警察抓他完全是例行公事。因为就算换了你是美国人或魁北克人,警察照样抓你。房东没提法律诉讼就算幸运了,否则一旦告上法院,你还得请律师,一旦定为有罪,即使是轻罪,也留下了案底,轻则影响入籍,不能到政府机构工作,重则被驱逐出境。据我所知,有位夫妻在大街上吵起来,男的打了女的一个嘴巴,因为是在大街上当众打人,有很多证人,路人报警后,男的被抓并被驱逐出境,尽管后来女的在法庭上百般为其夫辩解,并说起因在她,但法官仍以袭击罪判他五年入监外带驱逐出境。这不是一个种族歧视的例子,只是一个法律问题外加民族习惯问题,文化不同。很多大陆移民到了加国总是以中国的一套来看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势必会惹祸上身,因为在中国无所谓的问题到了加国就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再说华人有没有受到歧视?对于个案,因为细节复杂,有时分辩不清。但总体上来说,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华裔受到了普遍的尊重。总督省督有华裔,多元文化部长是华裔,议员有华裔,至于大学公司,许多华裔是主管,电视台有华裔播音员。华人过新年,总督总理发表新年贺词,连赌场都挂出中国人新年快乐的横幅。每年出版发行中国生肖年的邮票。中国企业甚至要来买加国的企业,开采加国的能源,图书馆有很多中文书籍,市政要员也来中文社区听意见,各种中华文化活动也很多,中餐馆也很受欢迎,等等。有的人讲,华人从政太难了,要在加国搞政治,要把华语变成第三官方语言。对于这一点,我更不敢苟同。从政并不是衡量有没有种族歧视的标准,你只要有选民,当什么都可以,加拿大组党自由,你尽管可以做什么主席。本来移民国外的华人就是远离政治的人多,经商做学问过太平日子的多,为什么非要和其他族裔去比。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发展史,历史和文化影响了后人的人生观。一厢情愿的热情除了换来几个追随者的呼应外,往往得到的反而是自身族裔的冷遇和唾弃。

我们新移民,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个一般人为好。学好语言,这是没办法的,因为这是人家的地盘,入乡随俗,尤如到了广州讲广东话,到了四川讲四川话一样天经地义。掌握基本功,发挥华人吃苦耐劳,肯钻研学问的优点,从商或做科研学术。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为什么要用我们的短处比如从政去和别人的长处比呢?古人圣贤早就给后人予启示,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另外,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修养,掌握被人尊敬的技能,不管走到哪里,你有本事人家就尊重你。种族歧视的问题发生在你个案身上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小。

sannorm : 2006-10-25#25
(25) 北美求职经验点滴
这是我找到工作后写的。愿与那些踏踏实实地通过再次学习达到最初移民目的的同胞分享。

我是03年6月从麦基尔大学获得图书馆和信息研究硕士的,但真正找工作从三月就开始了。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在北美找工作的难度还是超出了预期的想像。在北美,大部份人是通过关系也就是亲戚朋友找到工作,但我们中国学生就只能靠自己碰运气了。好在学位专业,所以我主要还是通过美国图书馆学会和加拿大图书馆学会的网站上登的广告找工作。

准备一份好的北美风格的简历是很必要的,说来容易,但大多数中国学生写不好,一是语言问题,二是格式问题。好的简历是完美的,就是没有错别字,用词准确,要用学术性英语写,突出你的技能,相关学位和工作经验。一般北美简历是两页。但简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每个职位的具体要求做相应的变通,比如突出某些关键技能等。

COVER_LETTER是最关键的一份申请材料,一般是一页纸。一定要回答广告中职位的QUALIFICATION的要求(Requirements & desired),而且要回答WHEN,WHERE,HOW得到这些经验的。用词要准确,一般每个大学都有CAREER CENTER,比如MCGILL就列出了样板的COVER_LETTER的和RESUME,并列出了可用的动词和形容词。申请专业职位学书职位要用学术性英语写,公司职位对语言相对要求少一些。最好请中心的志愿者检查一遍。我还请志愿者帮我做了两次面试演习。这是很有益的。


一般的求职就是递交一份简历,一份COVER_LETTER,三份REFERENCE的名字,电话和电邮,其中一位REFERENCE必须是你的SUPERVISOR,最少有一位是你的同事。选REFERENCE也是很关键的,不是越有名越好,而是看他(她)是不是真心帮你。

我从三月份递简历,到找到工作总共递了有一百多份,得到了八次电话面试,三次正式面试。

机会最大的是六月份得到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面试。我是三月份在美国图书馆学会网站看到的广告,五月份得到了电话面试,是半个小时,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TEAM_WORK的,第二个是关于DIVERSE PEOPLE,第三是问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第四是问对他们图书馆了解多少。看似很好回答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北美,不用你讲大道理,而是要举例讲你WHEN,WHERE,HOW得到了比如TEAMWORK的经验,你对TEAMWORK的态度。时间控制很重要,我是半小时不多不少完成了电话面试。这是第一步。

他们一共收到了54份申请,选了最强的十五个人电话面试,然后再选九个人去现场面试(有三个职位,相当于ASSISTANTPROFESSOR),我在电话面试后五天就得到了现场面试通知,因为我住在蒙特利尔,去图森要转机,所以对方让我选时间,我选了6月6日,讨个吉利。机票和三天的交通食宿由对方支付。选好日期后,对方就给我EMAIL来了AGENDA,一天的面试包括一小时的挑选委员会的面试,一小时PRESENTATION,午餐,一小时的与将来一起工作的GROUP的面试,一小时的FACULTYREPRESENTATIVE的面试,一小时参观,半小时见DEAN,加上晚宴,真是很TOUGH。

去面试的过程要讲起来可写一个短篇故事,所以我就不详细讲了。主要看发挥。准备要充分,把可能想到的问题都写好答案,熟记要点,关键是每个要点要有例子,英语是经过NATIVESPEAKER修改过的,用词恰当。我表现算是很好的,自我评价觉得满意。所以很有信心。到了七月初,我被告知选进了TOP5。就是很有希望了,但对方来信说还要和我某个REFERENCE联系。当时我并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其中奥妙。

很可惜,到了七月底,我被告知尽管我专业背景强,也很热情,但没被选上FINALISTS。我的唯一缺陷是PRESENTATION时间超过了一小时,另外有些方面讲的太深太细。这是他们给我的FEEDBACK。但最主要还是我的一位REFERENCE渡假忘了给我提供REFERENCE,这个事是我后来知道的,但不好讲,使我错失了的机会。所以选REFERENCE 很重要。

好在稍后面试我的另一家美国公司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公司随即录用了我。我在它的蒙特利尔分公司工作,做软件咨询,是连续性职位。这个公司在世界图书馆的市场份额中占第一位。加拿大国会图书馆,多伦多大学,美国史丹佛大学等都是我们的客户。中国的北大人大也是。

进这公司也是过了三关,第一关是一小时面试,面试时我很自信,两位面试的一位是我的老板,一位是分公司总经理。我一边回答一边写下要点,也问了他们几个问题,给人印象很好。第二关是专业和管理知识考试,是用法语出的卷子,20分钟我就全答完了,而且基本都答对了(没有标准答案,但我的答案我老板很喜欢,她当时就对我讲了)。第三关是三天试编程,我到第二天就被告知OFFER了。我的老板很高兴,说我是SUPER QUALIFIED PERSON。因为我有计算机和图书馆的双硕士学位,又有编程经验,很快就完成了她出的试题。

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比起其他同学幸运一些,有些西人同学还没着落呢,现在就业市场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加拿大。很多IT从业人员下岗了,有些是曾在NORTEL的。

工作了有半年多了,现在已是正式雇员,但回想求职经历,仍觉心惊胆颤。现在愿写出这些点滴供其他和我一样的中国同学参考和分享。

莲子 : 2006-10-25#26
不错,分享很有实质内容,具可操作性!^_^

sannorm : 2006-10-25#27
感谢各位,选了我写的二十五篇有关几个方面的体会,希望对新来蒙城的人对这里的学习和就业等的了解有一点催化作用.

拉拉驹 : 2006-10-26#28
分享经验分享快乐~~~~

皮皮 : 2006-10-27#29
美文共享之。

fayelee : 2006-10-27#30
高,实在是高

david2005 : 2006-10-27#31
写得真好!lz知道自己要什么,难得。不过没看到lz遇到什么大的风雨,总的来说还是很顺利的。谢谢分享!

huhaii : 2006-10-29#32
lz的文笔像个作家

lz的文笔很好,思路更清晰,有时间和你多交流

sannorm : 2006-10-30#33
写得真好!lz知道自己要什么,难得。不过没看到lz遇到什么大的风雨,总的来说还是很顺利的。谢谢分享!

虽无大风大浪,也算风雨兼程. 谢谢

sannorm : 2006-10-30#34
lz的文笔很好,思路更清晰,有时间和你多交流

希望你定下心来,不要太踌躇不前, 三十正当年,当你在加拿大找到工作,一切走上正常后,你就会慢慢体会到在加拿大的好,特别是对小孩有好处, 另外这里人事简单,不用每天想着要去拍领导的马屁,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关键是要有本事,有能力,你有能力,议员部长也可尝试,但在中国你的一切取决于组织.

sannorm : 2006-10-30#35
(26) 民以食为天

最近CBC电视台连续在两个星期天晚上播放了专题片《中国在崛起》。本片在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分析了现中国存在的诸多社会,体制,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和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还是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即环境污染。

片中展示了中国人素以“民以食为天”的食文化而自豪。但就是这个“食“,现在还是不是“天”?污水浇灌出的含有有害化学污染残留蔬菜,受污染了的水产品,在安徽某地区,人们因为喝污水肢体溃兰变形等等,使得人们怀疑这个“天”要从天堂而变为地狱。

美国财经专家白赛克在其评论文章中引世界银行的估计,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当中,中国占6个,每年的环境伤害和健康成本超过54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今年11月为止中国吸收的484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的报告。根据估算,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3.27%。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大头。不考虑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仅仅计算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数目就达到了1428.9亿元,占环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值的76.20%。

其中,工业污染性缺水是各项损失中最严重的一项。1995年,全国工业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业经济损失750亿元,占了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的一半以上。

另外,报告指出,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包括南方水网地区和北方农村地区)、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水污染对农业的损失、水污染对旅游业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损失组成项目。

除了水污染之外,大气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轻视。报告指出,大气污染已对中国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对中国人民的健康损害尤其大,1995年全国因为大气污染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达到171亿元。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报告所计算出来的损失1875亿元虽然已是数目庞大,骇人听闻,然而,撰写该报告的专家指出,中国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远远不止此数目,该数字只是部分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

CBC的专题片揭示了环境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严重问题之一。它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严重损害了居民的健康。在一些农村地区,多年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生病住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便接连出现了农民自发的抗议活动。在中国,多个地区因为环境污染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

由此看来,中国保护环境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basil : 2006-10-30#36
好文!好文!

sannorm : 2006-10-30#37
要去游泳来,各位等会见

hzdasha : 2006-10-31#38
希望你定下心来,不要太踌躇不前, 三十正当年,当你在加拿大找到工作,一切走上正常后,你就会慢慢体会到在加拿大的好,特别是对小孩有好处, 另外这里人事简单,不用每天想着要去拍领导的马屁,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关键是要有本事,有能力,你有能力,议员部长也可尝试,但在中国你的一切取决于组织.


我已过三十了,女性,国内医学本科微生物学硕士,有一儿子5周岁了,老公国内做外贸,我们是今年2月短登了温哥华.目前老公一心在做他的生意,只我一个人在操心身份的事.之前看了很多的移民故事,对这样的生活/过程好象心有不甘,今天看了您的文章,有点启发,读书确实是提升自己同时适应周围的最好的最有用的途径.不知您在读书方面能否提供一些建议?我一点都不了解(目前是)那边读硕士拿奖学金助学金等的情况,可否指点一下? :wdb17:
谢谢!

tiantian1 : 2006-10-31#39
楼主可真能写啊!

sannorm : 2006-10-31#40
you can go to http://www.ubc.ca/ to find information about admmission.

I suggest you go to the university admmission office to get more detail information. face to face talk is a more efficient way. The situation of loan & bursary in BC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Quebec. Good luck.

我已过三十了,女性,国内医学本科微生物学硕士,有一儿子5周岁了,老公国内做外贸,我们是今年2月短登了温哥华.目前老公一心在做他的生意,只我一个人在操心身份的事.之前看了很多的移民故事,对这样的生活/过程好象心有不甘,今天看了您的文章,有点启发,读书确实是提升自己同时适应周围的最好的最有用的途径.不知您在读书方面能否提供一些建议?我一点都不了解(目前是)那边读硕士拿奖学金助学金等的情况,可否指点一下? :wdb17:
谢谢!


montmont : 2006-10-31#41
楼主写得真好。那个洗碗部分以前在哪看过了,印象还很深刻。
现在看了系统的了。相当于看一本大书了。

epyiduo : 2006-10-31#42
好文章,

sskstar : 2006-10-31#43
good

cliff : 2006-10-31#44
很好!!

hzdasha : 2006-11-01#45
you can go to http://www.ubc.ca/ to find information about admmission.

I suggest you go to the university admmission office to get more detail information. face to face talk is a more efficient way. The situation of loan & bursary in BC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Quebec. Good luck.


谢谢您的答复!不过我指的“那边”不是指温哥华,而是指加拿大。一开始我没有去读书的打算,看到您在文章里提到自己读了好几个硕士,所以想问问申请等等的情况。今天我又读了一些关于蒙特利尔的文章,心里又想先生个老二再说(你说我一个人带两在蒙特利尔吃的消吗)。总之都还在准备中,不知道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谢谢了,

jxyu312 : 2006-11-01#46
好文章,收藏!强烈建议此帖置顶!

helenjoe : 2006-11-01#47
好文啊

golf_trip : 2006-11-01#48
鼓掌,加SW!
很少的机会,静下心来读这么长篇的文章了。
感谢分享!

helenjoe : 2006-11-01#49
文采好,经历丰富,人可交

sannorm : 2006-11-01#50
谢谢您的答复!不过我指的“那边”不是指温哥华,而是指加拿大。一开始我没有去读书的打算,看到您在文章里提到自己读了好几个硕士,所以想问问申请等等的情况。今天我又读了一些关于蒙特利尔的文章,心里又想先生个老二再说(你说我一个人带两在蒙特利尔吃的消吗)。总之都还在准备中,不知道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谢谢了,

加拿大学校除了某些专也很少有奖学金.但移民如FULLTIME读书,可直接从省教育部申请贷款和补助,具体情况你要去你申请的学校问清楚.一般学校有LOAN办公室.如你来魁省要满一年以上才算魁省居民.如你要生小孩,暂时不读书为好,全力带好两个孩子.一个人是很累的.来了可申请你父母来探亲帮帮你.

sannorm : 2006-11-01#51
另外感谢各位的捧场.最近没写什么,等有空了再奉献.

(27)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自从有了换个工作的念头后,我就每天都会到专业的就业广告网站上瞄上两眼。因为现在我正干的这份专业工作也是一份长期连续职位,而且做得也比较得心应手了,所以换工作对我来说只是一种长期战略目标,不需要急功近利。这样一来,找工作就轻松多了,随便看了看,觉得到处贴满了工作广告,机会好似是多了许多,感觉也大不一样,和当初找第一份工时的焦虑真有天壤之别。

既然自我感觉这么好,我就给自己定了几个原则,因为还是想进大学或政府机构,所以至少这一条就是硬性的,其次要找永久性或是连续性的职位,相当于助理教授以上,几个硬性条件一框,就筛掉了一大批如合同类,期限类,经费受制类,非学术性类等等诸如此类的广告。要知道这些职位在当初刚毕业时是哪个也不会轻易放弃的,有的甚至稍稍沾上点边我也会绞尽脑汁写出牵强附会的申请投过去,美其名曰天罗地网,广种薄收。想想当初也真是无奈啊,走投无路了,什么奇招都会想的出来,真是一丁一点也不想轻言放弃。比如美国的学校常会寄确认信给我,顺便让我填一张调查表,问我在哪看到的广告,这表就是一张明信片,在美国境内是免费的,但从加拿大寄过去就要贴六毛邮票,当初为了争取工作,这种调查表我也认真填好寄去,这样的申请信我寄过上百封,花了我不少冤枉钱,才得到了七八个面试,面试率是8%。

现在就不比往日了,这样的信我一概不回了,也不是每个广告都去申请,而是挑挑拣拣,要找很专业对口工作经验直接关联的职位,也算是一个挑战吧,所以我把这项行动起名为挑战者一号,所有资料放在我电脑上一个秘密的文档里。另外请了两位麦吉尔大学的教授和两三位同事做REFERENCE。两位教授都是有名望的长者,一位是我硕士学位的导师,他们都支持我找一份学术性的职位,所以邀请他们做我REFERENCE的电子邮件一发过去,立刻就得到了正面的回音。我导师还专门和我通了电话,一番勉励之后,更指出我讲话声音要高一些硬一些。因为我以前讲话都比较平。面试时讲话较平较软,老外会觉得你没自信。我又重新搞了一份简历,斟字酌句也凑了两页。一切准备就序,就等倒计时“点火升空”了。

目前为止,选到了三个有兴趣的美国大学招聘全职系统图书馆员的广告。一封申请昨天刚刚寄出,广告截止期还有一个月,早着呢,另一份也没到截止期。刚到截止期的一份立马就得到了现场面试邀请,对方将出来回机票和食宿交通费。现在雇主正在向REFERENCE了解情况,到目前为止面试得到率为100%。最后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无所谓了,反正有工作,不行就当免费旅行,增加点面试经历。

今天在办公室忙得连中饭也顾不着吃,下班回家时路过一个高尔夫球场,看到俱乐部门口停满了各种高档车。想想真是令人感慨,我们新移民尚在为找份工忙忙碌碌,而有钱人却闲得无聊靠打球打发时间。但我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只要一步一步充满自信地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可开着车常常去打高尔夫球的。

hzdasha : 2006-11-01#52
加拿大学校除了某些专也很少有奖学金.但移民如FULLTIME读书,可直接从省教育部申请贷款和补助,具体情况你要去你申请的学校问清楚.一般学校有LOAN办公室.如你来魁省要满一年以上才算魁省居民.如你要生小孩,暂时不读书为好,全力带好两个孩子.一个人是很累的.来了可申请你父母来探亲帮帮你.


谢谢您的答复!好羡慕你可以在这么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工作,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wdb17: ,呵呵我们还在为这些而努力。
因为都是刚开始了解,所以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还想多请教您。蒙特利尔好象对孕妇来说比较好,对新移民来说压力也会小些,但是我儿子(据加拿大的规定明年可以上小学了)上学必须要学法语,我好象没有准备让他学法语啊,我怎么觉得学法语是浪费呢?您在蒙特利尔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啊?而且在蒙特利尔还有一条就是不能离开半年以上,这样是不是回国很不方便?是不是必须也要有这样的决心就是去了就扎根在那里了?:wdb13:

sannorm : 2006-11-01#53
小孩学法语没什么不好.MONTREAL很多学校开双语,他英文也会进步很快的.电视也有很多英语台,您也可学法语啊,多写乐趣!您的具体情况我就不好说了.如要来回跑,住在温哥华好些.

hzdasha : 2006-11-02#54
谢楼主了!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了,呵呵。只是觉得前面的路好长哦,突然觉得有点累的感觉。想给您加声望,因为是新手不知道怎么加 :(。若是以后真到蒙特利尔了,一定要见见您!

zhkn : 2006-11-02#55
好贴,加SW

Edwardma : 2006-11-02#56
阅历丰富,文章精彩,读了感到很有收获,谢谢!

不见不散 : 2006-11-02#57
再接再厉,顶!

azuki : 2006-11-02#58
好文

sannorm : 2006-11-04#59
谢谢各位,分享是一种快乐!

binbin : 2006-11-05#60
好文章,佩服你的生活观。

拉拉驹 : 2006-11-05#61
另外感谢各位的捧场.最近没写什么,等有空了再奉献.

(27)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自从有了换个工作的念头后,我就每天都会到专业的就业广告网站上瞄上两眼。因为现在我正干的这份专业工作也是一份长期连续职位,而且做得也比较得心应手了,所以换工作对我来说只是一种长期战略目标,不需要急功近利。这样一来,找工作就轻松多了,随便看了看,觉得到处贴满了工作广告,机会好似是多了许多,感觉也大不一样,和当初找第一份工时的焦虑真有天壤之别。
……
今天在办公室忙得连中饭也顾不着吃,下班回家时路过一个高尔夫球场,看到俱乐部门口停满了各种高档车。想想真是令人感慨,我们新移民尚在为找份工忙忙碌碌,而有钱人却闲得无聊靠打球打发时间。但我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只要一步一步充满自信地走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可开着车常常去打高尔夫球的。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同感!

短短一周,此帖浏览过千,置顶共享!愿LZ继续与大家分享您的苦乐:wdb19: :wdb10: :wdb17:

falling_qiulin : 2006-11-06#62
谢谢分享!

wanderer99 : 2006-11-08#63
谢谢,热心人啊

叮叮当 : 2006-11-09#64
惟有说感谢分享....

fjwwxk : 2006-11-09#65
写得真好,从中得益非浅.

Soest : 2006-11-14#66
不管生活在哪里,都要有自己的目标。

有时候,也想混混就这样过一段日子。

读了LZ的文章,似乎有个无形的东西,再次被拎了起来,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要追求的,哪怕只是要一种平静的生活。

明眸善睐 : 2006-11-14#67
谢谢楼主

sannorm : 2006-11-14#68
不管生活在哪里,都要有自己的目标。

有时候,也想混混就这样过一段日子。

读了LZ的文章,似乎有个无形的东西,再次被拎了起来,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要追求的,哪怕只是要一种平静的生活。

SOUL MATE

sannorm : 2006-11-14#69
many thanks to all kind replies

sannorm : 2006-11-14#70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同感!

短短一周,此帖浏览过千,置顶共享!愿LZ继续与大家分享您的苦乐:wdb19: :wdb10: :wdb17:

especially appreciate 拉拉驹

hong_aabb : 2006-11-15#71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非常精彩,那是动力的源泉。

andrewchen : 2006-11-15#72
好文章啊!

crystallh : 2006-11-21#73
谢谢分享

linw : 2006-11-22#74
又看了一遍,常以此文激励自己!

yy12333 : 2006-11-22#75
文章太好了,很受启发,望楼主有时间接着写,谢谢:wdb20: :wdb17:

红茶和绿茶 : 2006-11-24#76
写的好

bobova : 2006-11-25#77
:wdb10: 好文哪,收藏,慢慢看,

谢谢分享经历。

:wdb17:

jhlu2002 : 2006-11-27#78
已拜读了!学到很多东西!谢谢!

dawndxl : 2006-11-27#79
受益,谢谢!

vivian_215 : 2006-11-27#80
谢谢楼主的好文,谢谢楼主的真诚!

tsgzh : 2006-11-29#81
Sannorm:
I have a master degree in Library Science in nanjing Univ. Because of my English, even a page position in a library I cann't get a offer. I am studying in Sneca College in Library an Information Technician Program(first semester).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se? Thank you.

sannorm : 2006-11-29#82
where do you live? How can I help you?
Sannorm:
I have a master degree in Library Science in nanjing Univ. Because of my English, even a page position in a library I cann't get a offer. I am studying in Sneca College in Library an Information Technician Program(first semester).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se? Thank you.


sannorm : 2006-11-29#83
have you got my phone number from your 悄悄话.? it is free for you to phone me from anywhere in canada,
Sannorm:
I have a master degree in Library Science in nanjing Univ. Because of my English, even a page position in a library I cann't get a offer. I am studying in Sneca College in Library an Information Technician Program(first semester).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se? Thank you.


sannorm : 2006-11-29#84
Please call me at my lunch time or after 5:30 pm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I usually leave at 6:00 pm.

jimmyzou : 2006-12-06#85
很长啊,存下来慢慢看。

minlu : 2006-12-06#86
hi Sannorm:
will it be too late for me to begin a master degree in Canada at 35?
Thank you again. :)

sannorm : 2006-12-06#87
hi Sannorm:
will it be too late for me to begin a master degree in Canada at 35?
Thank you again. :)

I don't think so. I remembered one Chinese immigrant started his MLIS at 40's but he found a librarian job in California after he finished the degree. As long as you are full of confidence, plus hard working, you will be successful. :wdb9:

旭日东升 : 2006-12-07#88
:wdb17: :wdb10:

旭日东升 : 2006-12-07#89
:wdb17: :wdb10:

请教真经
我们最近也在考虑技术移民,但一直也是举棋不定。
我刚刚硕士毕业,学的是微生物专业,在事业单位工作。我老公是程序员,在国内水平还算可以,但英语很差。我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刚刚2周岁,考虑到移民可能对孩子会有益,但又担心去那边的生存问题。请您给各建议。感激不尽!

shininggold : 2006-12-07#90
很好的各人传记!建议置顶!

sannorm : 2006-12-07#91
:wdb17: :wdb10:

请教真经
我们最近也在考虑技术移民,但一直也是举棋不定。
我刚刚硕士毕业,学的是微生物专业,在事业单位工作。我老公是程序员,在国内水平还算可以,但英语很差。我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刚刚2周岁,考虑到移民可能对孩子会有益,但又担心去那边的生存问题。请您给各建议。感激不尽!

微生物专业找实验室工作不难,程序员找工作也不难,关键是语言和文化背景和个人的承受力及适应能力,还有自信心和毅力,每个人对自己最了解.越是留后路三心二意想着不行就回中国的人最不容易成功.

旭日东升 : 2006-12-08#92
:wdb11::wdb10: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
问题多多...
我爱人是三年制大专学历,到那边可以申请读硕士吗?可以申请得到奖学金吗?
我现在初步的打算到那边如果工作不好找就先读个学位什么的,这样是否会好些?边读书边打零工能养家糊口不?这个想法行得通吗?(一对双胞胎)大人受苦无所谓,主要怕孩子跟着遭罪.

期待回复.鞠躬了!

旭日东升 : 2006-12-08#93
sannorm的帖子很精彩,读了很受鼓舞.很想给您加声望,好象我现在的资格还不够
希望能多帮忙,有劳了!

sannorm : 2006-12-08#94
:wdb17: :wdb10:

请教真经
我们最近也在考虑技术移民,但一直也是举棋不定。
我刚刚硕士毕业,学的是微生物专业,在事业单位工作。我老公是程序员,在国内水平还算可以,但英语很差。我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刚刚2周岁,考虑到移民可能对孩子会有益,但又担心去那边的生存问题。请您给各建议。感激不尽!

生存问题不大,两个小孩光牛奶金就有500多一个月了.如你丈夫再去打打工,或两个人都全日制读书申请贷款和BURSARY,生活没问题,也可申请免费住房.来是不要带太多钱,带个2000,用完了就立刻申请政府补助(银行帐里存款不超过1000,并无工作就可申请)然后在慢慢读个什么,加强语言训练.

旭日东升 : 2006-12-08#95
:wdb17: :wdb10: LZ真是个热心肠,为有你这样的移民兄而高兴!
请教一下,bursary好申请吗?大专学历可以直接申请读硕士吗?大专学历也可申请得到bursary吗?
谢谢!祝好人好运!

sannorm : 2006-12-08#96
:wdb17: :wdb10: LZ真是个热心肠,为有你这样的移民兄而高兴!
请教一下,bursary好申请吗?大专学历可以直接申请读硕士吗?大专学历也可申请得到bursary吗?
谢谢!祝好人好运!
在魁省FULL-TINE就可以,在这里本科专科更好找工作.很多TECHNICIAN工资比专业人士高.你LG建议上Vanier Collegewww.concodia.ca
找个本科读.读培训也可申请得到bursary,只要FULL_TIME.

ella_lu : 2006-12-08#97
赞一个, 楼主好心态, 所以才能顺风顺水。
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

我是投资移民PEI,打算2008年登陆后放弃居住金直接在蒙特利尔生活。我想申请麦大的本科,本人有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本科学历, 不过我看过其他老筒子的建议,如果想在加拿大读个本科的话,最好不要提交新加坡的学历。在国内我有个专科文凭,请问是否用专科文凭申请会更理想一点,可以申请BURSARY嘛?

谢谢~~

冰之守护者 : 2006-12-09#98
传播“经验”是否要有所取舍

生存问题不大,两个小孩光牛奶金就有500多一个月了.如你丈夫再去打打工,或两个人都全日制读书申请贷款和BURSARY,生活没问题,也可申请免费住房.来是不要带太多钱,带个2000,用完了就立刻申请政府补助(银行帐里存款不超过1000,并无工作就可申请)然后在慢慢读个什么,加强语言训练.

首先说明,看了楼主的系列文章,对楼主很是佩服。

不过看到上面这一段红字部分的建议,感到还是值得讨论一下的。

可行性就不讨论了(楼主自己显然不是这么做的,但很可能见有人这么做过)。

只来说说准备这么做的立意问题。

对于每个有移民想法的家庭是否“适合”移民,恐怕影响因素非常多,讨论起来也会出现见仁见智的局面,其实有不少人对自身都不见得真正了解,旁人就更难给他准确的建议或判断了。

为了帮助自己做决定,尚在犹豫的准移民往往都会多方搜集信息、向老移民请教问题,而问题往往集中在生存相关的话题,而不是类似“那里的天到底有多么蓝?”这样的问题。

其实找工作、吃饭应该不是新移民最难解决的问题(似乎最最强调移民要谨慎的某些老移民也不会说移民就等于要被饿死),最难的可能是如何从思维方式上适应这样一个全新的讲规则、讲秩序的社会环境。

如果新移民以“对自己最有利”为准则去思考和行事,恐怕就会背离这个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

现在说回“来时不要带太多钱,带个2000,用完了就立刻申请政府补助”的做法,这显然是违反了移民局对新移民入境的基本安家资金要求,去钻“银行帐里存款不超过1000,并无工作就可申请”的空子。

这样做并且真的成功实施的好处,是为自己“省”下了大量安家的成本,却也正好符合了楼主本不赞成的“留后路三心二意想着不行就回中国”的思想。但这种明显属于不守规则的取巧行为,恐怕比多花些钱更加阻碍新移民“进入”这个新的社会。凡事,有得必有失,取巧之所得,终归是要还的。

综上,还是应该倡导传播“经验”要有所取舍。

勤劳勇敢使我们的生存能力很强,但我们永远不会为了生存而成为社会的蟑螂,我们活着,而且有尊严。希望以此共勉。

morningdeer : 2006-12-09#99
带2000? 过海关时,怕是通不过

sannorm : 2006-12-09#100
赞一个, 楼主好心态, 所以才能顺风顺水。
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

我是投资移民PEI,打算2008年登陆后放弃居住金直接在蒙特利尔生活。我想申请麦大的本科,本人有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本科学历, 不过我看过其他老筒子的建议,如果想在加拿大读个本科的话,最好不要提交新加坡的学历。在国内我有个专科文凭,请问是否用专科文凭申请会更理想一点,可以申请BURSARY嘛?

谢谢~~

MCGILL的本科比读MASTER和PHD还难申请.如果你读的专业和新加坡的不同,那用新加坡的本科申请没问题,而且新加坡是英语教学,你省了TOFEL了.所以你字己考虑一下.

sannorm : 2006-12-09#101
首先说明,看了楼主的系列文章,对楼主很是佩服。

不过看到上面这一段红字部分的建议,感到还是值得讨论一下的。

可行性就不讨论了(楼主自己显然不是这么做的,但很可能见有人这么做过)。

只来说说准备这么做的立意问题。

对于每个有移民想法的家庭是否“适合”移民,恐怕影响因素非常多,讨论起来也会出现见仁见智的局面,其实有不少人对自身都不见得真正了解,旁人就更难给他准确的建议或判断了。

为了帮助自己做决定,尚在犹豫的准移民往往都会多方搜集信息、向老移民请教问题,而问题往往集中在生存相关的话题,而不是类似“那里的天到底有多么蓝?”这样的问题。

其实找工作、吃饭应该不是新移民最难解决的问题(似乎最最强调移民要谨慎的某些老移民也不会说移民就等于要被饿死),最难的可能是如何从思维方式上适应这样一个全新的讲规则、讲秩序的社会环境。

如果新移民以“对自己最有利”为准则去思考和行事,恐怕就会背离这个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

现在说回“来时不要带太多钱,带个2000,用完了就立刻申请政府补助”的做法,这显然是违反了移民局对新移民入境的基本安家资金要求,去钻“银行帐里存款不超过1000,并无工作就可申请”的空子。

这样做并且真的成功实施的好处,是为自己“省”下了大量安家的成本,却也正好符合了楼主本不赞成的“留后路三心二意想着不行就回中国”的思想。但这种明显属于不守规则的取巧行为,恐怕比多花些钱更加阻碍新移民“进入”这个新的社会。凡事,有得必有失,取巧之所得,终归是要还的。

综上,还是应该倡导传播“经验”要有所取舍。

勤劳勇敢使我们的生存能力很强,但我们永远不会为了生存而成为社会的蟑螂,我们活着,而且有尊严。希望以此共勉。

很多欧洲移民就是这样做的,我以前上法语班上的欧洲同学就这么做的,在加拿大价值观和中国不同.关键是很快安定下来,重新准备,找到工作,你工作了就有对社会贡献了,比高调唱歌要实际的多.你申请福利不"成为社会的蟑螂",而是过渡,象上面那位,有双胞胎,压力要比别人大,加拿大社会宁愿你拿福利,也不愿看到你象蒋博士那样跳桥,博士那样跳桥是犯罪,在加拿大自杀是有罪的,价值观啊不同的.对社会的形象和影响极其恶劣,人家同情他我是鄙视他.

sannorm : 2006-12-09#102
申请社会福利和你失业了申请失业金一样合情合理是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没什么丢人的.在加拿大价值观和中国不同.社会支持你这么做,这就是和谐社会!!!

sannorm : 2006-12-09#103
加拿大社会以人为本,儿童妇女得到优待,人权重要,生存权受到尊重.到加拿大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要转变观念,尊重生命,生命最宝贵.另外我上面所讲的也只是一种选择,你也可选读书贷款,打累脖工等.

sannorm : 2006-12-09#104
赞一个, 楼主好心态, 所以才能顺风顺水。
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

我是投资移民PEI,打算2008年登陆后放弃居住金直接在蒙特利尔生活。我想申请麦大的本科,本人有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本科学历, 不过我看过其他老筒子的建议,如果想在加拿大读个本科的话,最好不要提交新加坡的学历。在国内我有个专科文凭,请问是否用专科文凭申请会更理想一点,可以申请BURSARY嘛?

谢谢~~

另外你是投资移民PEI,所以在MCGILL读书要交外省的学费,也不符合贷款和BUSARY的要求.

sannorm : 2006-12-09#105
赞一个, 楼主好心态, 所以才能顺风顺水。
有个问题想请教楼主:

我是投资移民PEI,打算2008年登陆后放弃居住金直接在蒙特利尔生活。我想申请麦大的本科,本人有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本科学历, 不过我看过其他老筒子的建议,如果想在加拿大读个本科的话,最好不要提交新加坡的学历。在国内我有个专科文凭,请问是否用专科文凭申请会更理想一点,可以申请BURSARY嘛?

谢谢~~

但你可申请各种奖学金如果你的申请材料很优秀的话.投资移民就是有钱人,个种贷款和福利就沾不上了.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0#106
很多欧洲移民就是这样做的,我以前上法语班上的欧洲同学就这么做的,在加拿大价值观和中国不同.关键是很快安定下来,重新准备,找到工作,你工作了就有对社会贡献了,比高调唱歌要实际的多.你申请福利不"成为社会的蟑螂",而是过渡,象上面那位,有双胞胎,压力要比别人大,加拿大社会宁愿你拿福利,也不愿看到你象蒋博士那样跳桥,博士那样跳桥是犯罪,在加拿大自杀是有罪的,价值观啊不同的.对社会的形象和影响极其恶劣,人家同情他我是鄙视他.

申请社会福利和你失业了申请失业金一样合情合理是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没什么丢人的.在加拿大价值观和中国不同.社会支持你这么做,这就是和谐社会!!!

可能有些话被楼主误解了,我可没有“申请社会福利”就是“成为社会的蟑螂”的意思,也没说这就丢人,我想探讨的是在何种情况下,用何种途径获取的“社会福利”才是应得的。

我只是觉得,新移民不要人还没有过去,就开始盘算怎么钻新的社会规则的漏洞。

本来规则有漏洞是可以补的,但失去诚信这个前提,补漏洞的成本会被无限放大,并给诚信者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加拿大对新移民登陆要带的安家费用是有明确规定的,四口之家怎么也要1万加币以上,这跟社会福利并不矛盾,生活困难可以申请社会救济,但绝不鼓励为了达到被救济的门槛而故意不带够安家费用。楼主认为“银行帐里存款不超过1000,并无工作就可申请救济”这个规定,是违背加拿大社会的价值观呢,还是在鼓励移民少带安家费?我看都不是,这个规定的立意还是为了“和谐社会”,是为了让自身资产确实无法解决生存问题的人得到帮助。那为什么还要去想方设法钻它的空子呢?

事实上,很多登录的移民都提到过,现在入关,都要被询问和登记携带资金的数量,甚至被要求看一下现金(其实看一下这种做法也是对曾经发生的很多不诚信的案例的无奈之举),如果没带够规定的资金,是完全有可能在海关被拒绝入境的。

想想现在为什么对中国人的临时访问签证有那么多的拒签?有多少真正想探亲访友的人被存心偷渡的人耽误了?
为什么办个夫妻团聚要准备那么多的证明材料(甚至细节到不够尊重个人隐私),却还是有被认为假结婚而拒签的?还不是被假结婚的案例给害的?

我觉得,如果不从自身树立诚信的观念,“转换价值观念”才是一句空话,这跟“高调唱歌”是两码事。

我相信,如果多数新移民(比较富有的毕竟是少数)都想方设法通过少带安家费,而一入境就“申请社会福利”,肯定会有更新更严格的规定出台加以制止,而新规定的出台,也似乎不是为了破坏“和谐社会”,而只是为了维护“和谐社会”的无奈之举了。不鼓励诚信,社会维持“公平公正”的成本就会无限地升高。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0#107
加拿大社会宁愿你拿福利,也不愿看到你象蒋博士那样跳桥,博士那样跳桥是犯罪,在加拿大自杀是有罪的,价值观啊不同的.对社会的形象和影响极其恶劣,人家同情他我是鄙视他.

单对这一点提个问题,楼主的西人同事们是怎么看“博士跳桥”案例的?相信都会认为他这么做不可取,但排除对做法的判断,仅从看一个人的死去来讲,是同情他的多,还是像楼主一样鄙视他的多?

有此一问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文化的差异,对能力上的弱者,好像已经少有人鄙视了,对精神上的弱者呢?

反正这位博士如果没去偷没去抢,我很难鄙视他,精神上的弱者罢了,总有他的成因,我又有什么资格去鄙视他。

midoculiao : 2006-12-10#108
:wdb20:

sannorm : 2006-12-10#109
单对这一点提个问题,楼主的西人同事们是怎么看“博士跳桥”案例的?相信都会认为他这么做不可取,但排除对做法的判断,仅从看一个人的死去来讲,是同情他的多,还是像楼主一样鄙视他的多?

有此一问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文化的差异,对能力上的弱者,好像已经少有人鄙视了,对精神上的弱者呢?

反正这位博士如果没去偷没去抢,我很难鄙视他,精神上的弱者罢了,总有他的成因,我又有什么资格去鄙视他。

我已经和你说过了,在加拿大自杀是犯罪,你同情犯罪吗?同情犯罪的人会多吗?

对于前面的问题,超出了我原讨论的范围,试想某人有几个孩子,一家把所有积蓄都带来了,等用的差不多了人也快精神崩溃了,说不定又有人跳桥了,你表示一下同情就可以了对不对?

至于对“申请社会福利“的具体操作,我没有刻意引导,只是一种选择,谢谢你发表你的看法。

顺便说一下,在加拿大人们对”偷抢“ 习以为常并没什么大不了,你听了可能又不高兴了,但事实如此,人们对自杀的鄙视要比对”偷抢“的鄙视大的多。这种练习题我们在法语班上课就做过,结果是中国人更关心原子弹在荒漠暴炸,小偷偷了超市,而不关心孩子因为学习不好挨家长打,上学没人送,和你讲过了,我们价值观不同,讨论下去不会有结果的。

sannorm : 2006-12-10#110
”事实上,很多登录的移民都提到过,现在入关,都要被询问和登记携带资金的数量,甚至被要求看一下现金(其实看一下这种做法也是对曾经发生的很多不诚信的案例的无奈之举),如果没带够规定的资金,是完全有可能在海关被拒绝入境的。“

----------------------------------

加拿大政府不希望你带太多现金,严格地讲是不超过10,000元,美国也是如此,因为现金很可能是洗黑钱,用来贩毒和买卖武器。和你讲过了,这是价值观问题不是诚信问题。我以前去美国公干,带了1万多美元现金,结果在落杉矶被移民局扣了很长时间,后来等移民局调查完我的所有行程,美国接待方来担保接我才让我入关。问题就出在现金上。
-------------------------------------------------------------
如果没带够规定的资金,是完全有可能在海关被拒绝入境--------------对于个案不发表看法。谢谢。

sannorm : 2006-12-10#111
自杀堕胎这些是犯罪,而中国人认为这是“人的自由权”。在加拿大尊重生命,一切一人为本。诚信也很重要,但西方社会是看看得到的东西,比如信贷记录,无犯罪记录,而不是看看不到的东西。这和写论文一样,中国同学写我认为怎么样怎么样都是假设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和某某报讲的一样,西方同学写例如例如证据确凿数据明确。人们决不以为蒋博士会有诚信,因为他犯了罪。就这么简单。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0#112
我已经和你说过了,在加拿大自杀是犯罪,你同情犯罪吗?同情犯罪的人会多吗?

对于前面的问题,超出了我原讨论的范围,试想某人有几个孩子,一家把所有积蓄都带来了,等用的差不多了人也快精神崩溃了,说不定又有人跳桥了,你表示一下同情就可以了对不对?

至于对“申请社会福利“的具体操作,我没有刻意引导,只是一种选择,谢谢你发表你的看法。

顺便说一下,在加拿大人们对”偷抢“ 习以为常并没什么大不了,你听了可能又不高兴了,但事实如此,人们对自杀的鄙视要比对”偷抢“的鄙视大的多。这种练习题我们在法语班上课就做过,结果是中国人更关心原子弹在荒漠暴炸,小偷偷了超市,而不关心孩子因为学习不好挨家长打,上学没人送,和你讲过了,我们价值观不同,讨论下去不会有结果的。


首先,我对理解“在加拿大自杀是犯罪”这个观点不存在任何困难,而且我接触的一些入了加籍或美籍不短时间的华人朋友,他们的价值观的确与在国内时起了很大的变化,但我和他们讨论一些问题时,他们却惊异于我的不少观点竟没有受到某一些目前中国的本土价值观念的束缚。

所以我现在也不是特别明白,楼主感觉由于价值观不同而难以和我讨论下去,到底是楼主的价值观融入西方社会太深,还是融入的不够深,以至认为现在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甚至还曾经有过多年相同的文化背景)就没有沟通和探讨的必要。我也不是很清楚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的多元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因为糊涂,所以还是多说几句,请勿见怪。

说到同情和犯罪,我不觉得罪犯就一定不值得同情,因为法律约束永远不能取代道德约束在人类社会的作用。所以我请教楼主身边西人同事鄙视某博士的大致比例,不想楼主反问我,我觉得“同情犯罪的人会多吗”,我真的不知道,而且我想问的是“鄙视”此一个案“主犯”的比例。对于楼主在加国的所学来讲,当然知道有数字统计会更好。
至于假如再有人跳桥,楼主鄙视一下或我同情一下肯定都解决不了问题,但值得深思的是,跳桥者既然精神如此脆弱,他当初是被谁忽悠来加的,鼓励他过来之前,有没有提醒他移民可能也有不利的因素?

至于“偷抢”,似乎在任何国家都是犯罪,而且听说在加国比在中国少一些,对我本人来讲,在中国也没轮落到“习以为常”的地步。我也不会听了不同观点就不高兴。对于打孩子等等,我也认为其行为非常不可取,取消家长的监护权也不过分。这些很久以前的价值观差异,在互连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后,还有那么严重吗?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0#113
加拿大政府不希望你带太多现金,严格地讲是不超过10,000元,美国也是如此,因为现金很可能是洗黑钱,用来贩毒和买卖武器。和你讲过了,这是价值观问题不是诚信问题。我以前去美国公干,带了1万多美元现金,结果在落杉矶被移民局扣了很长时间,后来等移民局调查完我的所有行程,美国接待方来担保接我才让我入关。问题就出在现金上。


对红字部分深表疑虑,希望有更多经历过登录入关的大侠出来说说公道话。

不管怎么带入境内,我是见过白纸黑字的官方对数额的要求,还有每家庭多一个人要加多少钱的规定,这些金额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根据目前加国的物价水平推算的,只是想不起在哪看的了,希望有记得的大侠来说一下。

楼主把去美国公干和移民赴加安家的现金携带做比较,我有些无话可说,据说,西方价值观很在意严谨性,做学问尤是,不知楼主读书期间被训练得怎样,我觉得红字部分的“不希望”似乎更像目前中国的用辞,加拿大的规定听说都是有据可查的,而且里面不会出现“不希望”这种词。

就算是没有大侠出来说明,也强烈建议即将赴加登录的移民,查查规定吧,免得钱不够有麻烦,多带些(超10万我不懂),只要如实申报,还没听说惹上麻烦的案例。注意,赴加公干的去看其它规定,勿效仿!

sannorm : 2006-12-10#114
对红字部分深表疑虑,希望有更多经历过登录入关的大侠出来说说公道话。

不管怎么带入境内,我是见过白纸黑字的官方对数额的要求,还有每家庭多一个人要加多少钱的规定,这些金额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根据目前加国的物价水平推算的,只是想不起在哪看的了,希望有记得的大侠来说一下。

楼主把去美国公干和移民赴加安家的现金携带做比较,我有些无话可说,据说,西方价值观很在意严谨性,做学问尤是,不知楼主读书期间被训练得怎样,我觉得红字部分的“不希望”似乎更像目前中国的用辞,加拿大的规定听说都是有据可查的,而且里面不会出现“不希望”这种词。

就算是没有大侠出来说明,也强烈建议即将赴加登录的移民,查查规定吧,免得钱不够有麻烦,多带些(超10万我不懂),只要如实申报,还没听说惹上麻烦的案例。注意,赴加公干的去看其它规定,勿效仿!

我指的是现金,你可以用其他方法,money order, TRAVEL CHECK等,人家怎么带我不管的,我也不是移民顾问.我只是告诉你我所经历的和我所理解的.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纠正你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

我的价值观是我具备的,不是靠训练出来的.我上网主要是玩,不大再愿意讨论严肃性的东西.如有可能,给人家提供一些信息.我是图书馆员,在北美我们奉行The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 that guarantees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Canada is section 2(b) of the 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和In the United States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protected by the 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我们图书馆员只提供别人信息,不帮助别人决策,也不介入纷争,也不对提供的信息是否合法负责,更不讨论个人的问题,相信和网站的服务宗旨一致,再次谢谢:wdb25:

benkok : 2006-12-10#115
好文...thanks

sannorm : 2006-12-10#116
对红字部分深表疑虑,希望有更多经历过登录入关的大侠出来说说公道话。

不管怎么带入境内,我是见过白纸黑字的官方对数额的要求,还有每家庭多一个人要加多少钱的规定,这些金额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根据目前加国的物价水平推算的,只是想不起在哪看的了,希望有记得的大侠来说一下。

楼主把去美国公干和移民赴加安家的现金携带做比较,我有些无话可说,据说,西方价值观很在意严谨性,做学问尤是,不知楼主读书期间被训练得怎样,我觉得红字部分的“不希望”似乎更像目前中国的用辞,加拿大的规定听说都是有据可查的,而且里面不会出现“不希望”这种词。

就算是没有大侠出来说明,也强烈建议即将赴加登录的移民,查查规定吧,免得钱不够有麻烦,多带些(超10万我不懂),只要如实申报,还没听说惹上麻烦的案例。注意,赴加公干的去看其它规定,勿效仿!

好在我是图书馆员,也算查询高手,在以下加拿大海关网站,说明了带一万元以上要报告,这很可能耽搁你的入出境时间.就和我去美国一样,进是进了,误了航班还费了很多周折,另外建议质疑别人之前最好先查查这样免了大家时间.:wdb23:

http://www.cbsa-asfc.gc.ca/general/cmr/menu-e.html
Cross Border Currency Reporting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are international problems. Money laundering in Canada alone is estimated to be in the billions of dollars. To help fight these criminal activities,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has introduced the Proceeds of Crime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Act.
Under the new legislation,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on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you can bring into or take out of Canada, nor is it illegal to do so. However, you now have to report to a customs officer amount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CAN$10,000 that you are bringing into or taking out of Canada.
This new reporting requirement will assist the government in its efforts to:
  • investigate and prosecute offences related to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 respond to the threat posed by organized crime; and
  • fulfill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to fight transnational crim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sannorm : 2006-12-10#117
Crossing the border
with $10,000 or more?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are
international problems. Money laundering in
Canada alone is estimated to be in the billions of
dollars. To help fight these criminal activities,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has introduced the Proceeds of
Crime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Act.
Under the new legislation,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on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you can bring into or
take out of Canada, nor is it illegal to do so.
However, you now have to report to a border
services officer amount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CAN$10,000, or its equivalent in a foreign currency
that you are bringing into or taking out of Canada.
This new reporting requirement will assist the
government in its efforts to:
■ investigate and prosecute offences related to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 respond to the threat posed by organized crime;
and
■ fulfill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to fight
transnational crime.
Reporting requirements
How to report
In person at a 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 (CBSA) office
If you are entering or leaving Canada and are
carrying $10,000 or more, or its equivalent in a
foreign currency including any combination of coins,
domestic or foreign bank notes, and securities, such
as travellers cheques, stocks and bonds, you have to
complete Form E677, Cross-Border Currency or
Monetary Instruments Report - Individual. If the
currency or monetary instruments that you are
reporting are not your own, you will be required to
complete Form E667, Cross-Border Currency or
Monetary Instruments Report - General. You must
complete the reporting form, sign it, and hand it to a
border services officer at the nearest CBSA office that
is open at the time you are travelling.
By mail
If you are sending $10,000 or more or its equivalent
in a foreign currency into Canada through the mail,
you must complete Form E667 and include it with
the money. In addition, you must complete a
Universal Postal Convention label and attach it to
the item being mailed.
If you are sending $10,000 or more or its equivalent
in a foreign currency from Canada by mail, you have
to complete Form E667 and include it with the item
being mailed, and mail or submit a completed copy
of Form E667 to the nearest CBSA office at the same
time or before you mail the package.
Additional postal requirements may exist when
importing or exporting currency or monetary
instruments by mail. Please contact Canada Post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By courier
If you are sending $10,000 or more or its equivalent
in a foreign currency to or from Canada by courier,
the courier must have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conveyance complete Form E668, Cross-Border
Currency or Monetary Instruments Report made by
Person in charge of conveyance, and attach it to
Form E667, which you, the importer or exporter,
will have completed. Both forms must be submitted
to a CBSA office.
If you need help completing the forms, see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back of the forms, or contact the
nearest CBSA office.
Failure to report
Currency and monetary instruments of a valu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000, or its equivalent in a
foreign currency which are not reported, may be
subject to seizure and the assessment of penalties.
Penalties range from $250 to $5,000, and may include
forfeiture.

What happen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give us?
The completed forms are sent to the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nd Reports Analysis Centre of Canada
(FINTRAC) in Ottawa for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the currency reporting
forms is subject to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Privacy Act and is collected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Proceeds of Crime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ist
Financing Act.
To obtai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 copy of
the required forms, visit our Web site at
www.cbsa.gc.ca or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Web site at www.fintrac.gc.ca. You can also call us
free of charge throughout Canada at 1-800-461-9999.
If you are calling from outside of Canada, you
can contact us at (204) 983-3500 or (506) 636-5064.

:wdb21:

sannorm : 2006-12-10#118
虽说带了10,000元以上报告了就可以了,但10,000元以上现金既不安全也让人容易怀疑.

冰之守护者: 谢谢你谈了一些很深刻的东西如诚信等.你说的都很对,有看发尽管发表.但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动后果负责,再说我也不是教唆别人该怎么样怎么样,只是告知有这么一种渠道,不妥之处难免,欢迎批评.

前生为鱼 : 2006-12-10#119
谢谢好文!支持!

minlu : 2006-12-10#120
to sannorm:
thanks a lot!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0#121
虽说带了10,000元以上报告了就可以了,但10,000元以上现金既不安全也让人容易怀疑.

冰之守护者: 谢谢你谈了一些很深刻的东西如诚信等.你说的都很对,有看发尽管发表.但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动后果负责,再说我也不是教唆别人该怎么样怎么样,只是告知有这么一种渠道,不妥之处难免,欢迎批评.

楼主您好,事实上,我对您的两个长篇主题早就仔细拜读了,而且很喜欢看,也给您加过声望以示支持。并且真的希望看到您能写出更多的见闻。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您的个别观点提出些许质疑并参与讨论,这也是基于“言论自由”的观念。我能做的也就是在我发表言论时尽量避免主观性,也没出现过您设想的听到某些事情就“听了可能又不高兴了”的情况。而且即使在浮夸和不平成风的社会里,也并非凡提“诚信”者就都是在“高调唱歌”,中国人的道德观还没有达到“集体完全”堕落的程度。况且法制比较健全的社会也没听说会排斥道德约束。

感谢您查到了加拿大海关网站的相关信息(虽然对我个人没太多价值),不过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我前面对带资金来加的讨论,仅指的是新移民初次登录的情况,这跟其他入境是有区别的,也恰是您给那位准移民建议时所指的情况,所以建议您在来玩之余,利用您“查询高手”的特长和较好的英文水平再帮他去加拿大移民管理机构的网上查查相关安家费用的规定,也算是有始有终,对不?

BTW,看到这句我都笑了:“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纠正你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主要是“纠正”这个词,让我想不出怎么把这句话以一种“open”的价值观用英文来表达,而且有一种回到中学时代的亲切感,那时的老师挺喜欢用这个词的。那时虽说还不怎么开放,但民风还是比现如今纯朴些。

估计像我一样喜欢看楼主文章的人不少呢,希望楼主能写下去。也建议楼主在闲暇时回答一些新人问题时更严谨些,别轻易辜负了人家的信任。我无意纷争,也不敢批评,只是建议哦。

旭日东升 : 2006-12-11#122
今天一上来,真的吓一跳!想不到由我而起引来这么激烈的争论。感谢各位的好心。我认为不论sannorm,还是冰之守护者,都是出于好意。我在这里谢过了!感谢大家的热心,也祝
好人一生平安!

每个人都应该会有自己的主见,之所以要听听大家之言,也是想从侧面多了解加国的情况,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对决定会有一定的帮助。但至于怎么决定以及决定的后果都一定是自己来承受。

感谢搂主提供的信息,关于大学的信息对我是很有用的,我会认真考虑。希望继续不吝赐教!

很喜欢搂主的文章,那种拼搏的精神对于我这样想去拼搏还不太敢轻易去搏的人来讲是很好的教材。继续关注!

旭日东升 : 2006-12-11#123
请问sannorm,微生物专业(分子细菌和免疫方向),找实验室工作面宽吗?比如宠物医院、科研机构、疾控中心、学校、医院之类是否都在列呢?我猜宠物医院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好找一些,比如分离个菌、做个药敏试验之类的,或者学校实验室准备个实验什么的,是这类的工作吗?还有薪水大概会有多少呢?

我的问题有点多,请别嫌烦阿!我还是相信您会给出对我有用的信息的。多谢了!

旭日东升 : 2006-12-11#124
:wdb10: To sannorm!

期待好文继续!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1#125
今天一上来,真的吓一跳!想不到由我而起引来这么激烈的争论。感谢各位的好心。我认为不论sannorm,还是冰之守护者,都是出于好意。我在这里谢过了!感谢大家的热心,也祝
好人一生平安!

每个人都应该会有自己的主见,之所以要听听大家之言,也是想从侧面多了解加国的情况,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对决定会有一定的帮助。但至于怎么决定以及决定的后果都一定是自己来承受。

感谢搂主提供的信息,关于大学的信息对我是很有用的,我会认真考虑。希望继续不吝赐教!

很喜欢搂主的文章,那种拼搏的精神对于我这样想去拼搏还不太敢轻易去搏的人来讲是很好的教材。继续关注!

呵呵,但愿没吓到你,我和楼主也就是对个别不同观点进行一下探讨罢了,还说不上激烈争论。我们也互加声望来着(他没留名,但我能通过一些细节推测出来)。我和你一样期望看到他更多的文章。

记得我刚来家园网时,就遇到过一场快成了争吵的“辩论”,其中就有多人提到首次登录资金要求的事,你不妨去看看,过滤掉那些争吵之词,还是有些可参考的信息的。链接如下:
带1000加币来到温哥华

另外,如果只是自己发问,虽然也有像楼主那么热心回复的,但不一定人人看得见你的发问,而且也有人比较热衷于只和熟人聊天,不一定顾得上你的问题。所以建议你尽快发满50帖,就可以利用论坛的搜索功能找到更多更全面的参考资料了,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lijixiang : 2006-12-11#126
好文!感谢分享!

lysoup : 2006-12-12#127
有启发!

旭日东升 : 2006-12-12#128
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希望大家都以诚相见,多几分热心,少几分猜疑,多好!
感谢冰之守护者!
很好的人!

sannorm : 2006-12-12#129
请问sannorm,微生物专业(分子细菌和免疫方向),找实验室工作面宽吗?比如宠物医院、科研机构、疾控中心、学校、医院之类是否都在列呢?我猜宠物医院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好找一些,比如分离个菌、做个药敏试验之类的,或者学校实验室准备个实验什么的,是这类的工作吗?还有薪水大概会有多少呢?

我的问题有点多,请别嫌烦阿!我还是相信您会给出对我有用的信息的。多谢了!
大学实验室最好找.关键是你的申请.具体我不了解.

sannorm : 2006-12-12#130
最近工作教忙,两天没上网,有几个悄悄话要回复,有些问题我只知皮毛,也许回答不准.每个人要自我验证信息.

谢谢各位留言的朋友.

sannorm : 2006-12-13#131
版BTW,看到这句我都笑了:“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纠正你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主要是“纠正”这个词,让我想不出怎么把这句话以一种“open”的价值观用英文来表达,而且有一种回到中学时代的亲切感,那时的老师挺喜欢用这个词的。那时虽说还不怎么开放,但民风还是比现如今纯朴些。

发行。
那你是不是觉得用"强迫TO FORCE"更合适.:wdb20: Somebody likes such words!

sannorm : 2006-12-13#132
楼主您好,事实上,我对您的两个长篇主题早就仔细拜读了,而且很喜欢看,也给您加过声望以示支持。并且真的希望看到您能写出更多的见闻。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您的个别观点提出些许质疑并参与讨论,这也是基于“言论自由”的观念。我能做的也就是在我发表言论时尽量避免主观性,也没出现过您设想的听到某些事情就“听了可能又不高兴了”的情况。而且即使在浮夸和不平成风的社会里,也并非凡提“诚信”者就都是在“高调唱歌”,中国人的道德观还没有达到“集体完全”堕落的程度。况且法制比较健全的社会也没听说会排斥道德约束。


你说的很对.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3#133
那你是不是觉得用"强迫TO FORCE"更合适.:wdb20: Somebody likes such words!

“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纠正你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
"纠正"这个词含的意思是: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想把对方拉到正确的路上来。这里面不但有强迫性,还自命了权威性,在“言论自由”的文化里显得很突兀。改成“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我们不一定非要接受彼此的观点”会好很多,意思简洁明了,也真正体现了“open”的精神。

嘴上学会说“言论自由”不是特难,潜意识里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时间,自省,平心,静气,都是需要的。

sannorm : 2006-12-13#134
This is the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styles. It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BTW, open is not an appropriate English word. 言论自由 don't have to obey the rule of open. 言论自由 is a type of democracy.
言论自由 could be aggressive, or passive, or frank, or ....


“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纠正你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
"纠正"这个词含的意思是: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想把对方拉到正确的路上来。这里面不但有强迫性,还自命了权威性,在“言论自由”的文化里显得很突兀。改成“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我们不一定非要接受彼此的观点”会好很多,意思简洁明了,也真正体现了“open”的精神。

嘴上学会说“言论自由”不是特难,潜意识里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时间,自省,平心,静气,都是需要的。


sannorm : 2006-12-13#135
we talk about different things. w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do you have fun? I don't. I hope you can stop. I would be tired of this game. Would you?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你说什么我也不会去纠正你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
"纠正"这个词含的意思是: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想把对方拉到正确的路上来。这里面不但有强迫性,还自命了权威性,在“言论自由”的文化里显得很突兀。改成“加拿大还标榜言论自由,所以我们不一定非要接受彼此的观点”会好很多,意思简洁明了,也真正体现了“open”的精神。

嘴上学会说“言论自由”不是特难,潜意识里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时间,自省,平心,静气,都是需要的。


冰之守护者 : 2006-12-13#136
we talk about different things. w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do you have fun? I don't. I hope you can stop. I would be tired of this game. Would you?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wdb7:

诶,楼主下逐客令了,那我走吧。

有句临别赠言,也许多年以后,你会感谢我:

文章是可以“粉饰”的,而平时言行的一点一滴,更容易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个人的修养。

sannorm : 2006-12-13#137
诶,楼主下逐客令了,那我走吧。

有句临别赠言,也许多年以后,你会感谢我:

文章是可以“粉饰”的,而平时言行的一点一滴,更容易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个人的修养。


所以沟通很重要,我没下逐客令,我之是用你教的方式委婉地表达我对你的TOPIC不是很有兴趣. I would...我老板如果要教我该怎么做怎么做就这样说而不是YOU SHOULD.... !:wdb2:

sannorm : 2006-12-13#138
诶,楼主下逐客令了,那我走吧。

有句临别赠言,也许多年以后,你会感谢我:

文章是可以“粉饰”的,而平时言行的一点一滴,更容易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个人的修养。

到网上找乐的话就别谈严肃话题. 这是隔空放炮--空响(想)!

sannorm : 2006-12-13#139

诶,楼主下逐客令了,那我走吧。
有句临别赠言,也许多年以后,你会感谢我:​


文章是可以“粉饰”的,而平时言行的一点一滴,更容易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个人的修养。​



我一天工作下来了很累,晚上上网就轻松一下.如果你在国内的话我可以谅解你.​


我写的东西是给自己看的,是自己经历的存照,没必要编撰粉饰, 我活着是因为我活着,我活着是为我而活着, 就和我一篇感想里写到的,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一个人一生时间很快就会用完的,所以要尽量享受生活,享受快乐,我感谢我父母,给了我生命,才能到这个世上看一看,我感谢我孩子,他给我带来了做人父母的骄傲和乐趣,我感谢我读过的大学,教过我的老师,他们给了我知识,我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使我不孤单,我感谢那些只怕留一个字"顶"的网友,因为给我带来了鼓励和快乐.​


阴天的郁闷 : 2006-12-14#140
怎么火药味儿这么浓?不好不好,不喜欢这样。我喜欢楼主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不要为了某个朋友的议论坏了自己的心态。

sannorm : 2006-12-14#141
thanks.
怎么火药味儿这么浓?不好不好,不喜欢这样。我喜欢楼主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不要为了某个朋友的议论坏了自己的心态。


旭日东升 : 2006-12-14#142
Thanks!继续关注!

julietzhu2004 : 2006-12-18#143
好文章

期待长篇大作,想起来就写点,我们看着也高兴。总有不同意见的人,会碰上抬杠钻牛角的,执著哦。。。确实没办法。但有更多的人是关注和支持的哦(注:俺可是从多伦多潜过来就为好文章来的啊。。)

chenxiaochenxiao : 2006-12-20#144
喜欢LZ的文章,很朴实也很真实,从中我可以比较客观和真切的感受到加国的生活和工作,很受用,谢谢~~~~

BTW,我也是上海人,初看LZ的文章,提到从“上海出发”,好是激动啊~~~

我刚刚拿到CSQ,递交了联邦的资料,还不知道啥时能登陆蒙城呢,呵呵……。我也打算去蒙城后先读书充电,作为一种适应和过度,然后再找工作,对于专业,我也正在考虑“图书管理专业”,到时还可能要请教LZ呢,先谢啦~~~~~~

黑小子 : 2006-12-20#145
楼主好文,棒极了!

emily-2006 : 2006-12-23#146
留下脚印后看.

sannorm : 2006-12-23#147
谢谢大家的鼓励.

昨天是今年最后一天的工作日,一早接到一个客户(财富500强之一,在加州硅谷)的请求,要我做十件事.不是我的PROJECT,但老板转给我,因为我懂一些很特别的软件工具可以帮她解决问题.结果我用WEBEX连上了客户的服务器花了我四个小时,总算帮她解决了问题,完了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满不满意?她告诉我如要她手工一个一个做,得花她一年的时间.我说这是我的GOOD WILL(因为不算我的业绩)就算送你的圣诞节礼物,她非常高兴,说这是她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之一.她不敢相信我来自中国.

chenxiaochenxiao : 2006-12-25#148
谢谢大家的鼓励.

.她不敢相信我来自中国.


为什么不相信LZ是中国来的呢?? :wdb2: :wdb2: :wdb14: :wdb14:

sannorm : 2006-12-25#149
为什么不相信LZ是中国来的呢?? :wdb2: :wdb2: :wdb14: :wdb14:

我所在的行业以北美本地人为主,很少有外国人.

chenxiaochenxiao : 2006-12-25#150
我所在的行业以北美本地人为主,很少有外国人.


了解了,LZ为国人争光了 :wdb9: :wdb10: :wdb20:

sannorm : 2006-12-25#151
了解了,LZ为国人争光了 :wdb9: :wdb10: :wdb20:

谢谢你的夸奖.不过争光谈不上,我也没想这么远大.我只是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和国人在一起免不了有人要搬弄是非.也算是侥幸吧. :wdb4:

crispwolf : 2006-12-28#152
写得很真实 楼主算是大哥了 学习学习
俺也要勇敢面对自己和生活 有时候还是想逃避 呵呵

俸禄xz : 2006-12-28#153
看了几个小时,好好地拜读了楼主的文字。对于自己的即将到来的移民生活,原来心里还有很多顾虑、犹豫和担心,你的文章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启迪,谢谢!
继续期待你的新的文章,并祝你新年愉快!

拉拉驹 : 2006-12-28#154
开心。

sannorm : 2006-12-29#155
谢谢各位,新年好.

闲着无聊,把自己写的东西翻成英文.但翻了一下又翻不下去了,没动力.

以前翻过一篇.贴在这里.

People Ambassador --- Dr. Noumoff

39 years ago, Dr. Noumoff began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McGill University, now it is the time he will be retiring. As a world well-known scholar on the issues of China's Studies, Dr. Noumoff has developed a wide deep friendship with both Chinese leaders and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He has been to China many times and has done a lot of things which has benefited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s. He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eople ambassador" of Canada-China friendship.

As soon as he received his Doctorate Degree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 he came to New Brunswick Canada and after one year there, together with Dr. Lin Da-Guang, a world famous Chinese Canadian scholar at McGill, co-created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of McGill University. Dr. Noumoff served also as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f Developing Areas of McGill University, the director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senior Senator of Senate of McGill University and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Governance of McGill University. He served on the faculty of both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As a specialist among a very few scholars in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Studies of Communist parties, he became the old friend of several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North Korea, Cuba, Cambodia, Laos, Vietnam and China.

He loves China. As the member of first Canada-China Friendship Delegation, he visited China in the early1970s including his first trip to Yan'an -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Later, he visited China almost each year and had a number of meetings with Chinese leaders. For example, he was invited as the guest to have a personal visit to the home of Fei Xiaotong, one Chinese national leader who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Democratic League and the father of modern Anthropology. In the early1980s, Dr. Noumoff invited a delegation of economic &trade official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Canada as a business visit after the delegation finished its official visit in the USA. He made a series of arrangements for the delegation to visit Canadian enterprises and hold meetings with Canadian entrepreneurs. This was a welcome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officials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western countries while China was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leader of the delegation became the Prime Minister of China in the late 1990s and has been esteemed as China's leading economic reformer. Dr. Noumoff met the leader several times later both in China and in Canada when the Prime Minister paid a national official visit to Canada. Dr. Noumoff always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the results of his research, to Chinese leaders when he had any chance to meet them as long as he thought the information could benefit China. He also took those opportunities to recommend his students or visiting scholars to Chinese leaders so that these Chinese students could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in China after they finished their studies and returned home.

Beside being the friend of leaders, Dr. Noumoff is the excellent teacher and friend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Many Chinese students were benefited from his warm-hearted aid. I clearly remembered the day when I came to Montreal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t was a very cold snowy day in Montreal. My plane was delayed for hours and arrived at the airport late at night. Dr. Noumoff had been waiting for me for several hours. He picked me up like a friend while he was such a famous scholar. I was quite moved by his warm heart that he already found an apartment for me and took me thereby himself and arranged for his other students to help me handle some practical issues such as registration, campus visi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 medical cards, etc. He always loved to help Chinese students. I accompanied him to the airport a couple of times to pick up other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later years. He and his wife always invited Chinese students to visit their h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them. He encouraged his students to go back to China and serve their own country. For example, one visiting scholar became an official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fter he finished his study at McGill and went back to China. Through this student, Dr. Noumoff became the consultant of a few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which these governments outsourced from Dr. Noumoff and imported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ommercial technology.

He also did his best to provide helps for Chinese students who wanted to stay in Canada. For example, I received a job interview when I finished my library degree. I forwarded my preparations for a site interview to Dr. Noumoff and hoped he could give me some advice. I was surprised when I got his feedbacks so fast. In his email, he corrected all my spelling errors and added a lot tips for me. His encouragement increased my confidence. This help contributed to my success in finding a professional job as soon as I finished my studies.

Dr. Noumoff has always been full of righteousness and morality. He brought back the CDs from China and showed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 about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Chinese victims of Nanjing who were kill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by Japanese soldiers when Japan invaded China. He also led the fight resulting in the University refusing a million dollar donation from a Japanese war criminal. He was happy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caring abou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Chinese ordinary people, especially workers and farmers. At the early years of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he was the only foreigner who had the possibility to teach a class for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in the four levels of centr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and county party schools. At his office, Lu Xun' s portrait hung on the wall. You can easily find all collections written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by Chairman Mao and Deng Xiaoping. He is a real knowledgeable great scholar in Chinese studies. It is no any extraordinary if we call him the "people ambassador".

Everyone might have some precious memories for some things in his whole life. For me, I was lucky to have such a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complete my MA degree under the mentorship of such a knowledgeable great scholar at McGill University.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wonderful period of my whole life.

将军 : 2006-12-29#156
精英,楼主强人一个

sannorm : 2006-12-29#157
将军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皖枫习习 : 2006-12-30#158
佩服楼主,支持楼主.

JL13 : 2006-12-30#159
cool!ding

assisi : 2006-12-31#160
占个座先,回头详细拜读。

sannorm : 2007-01-01#161
记得当年移民加国时,当我在美加边境的小城襄普林完成移民入境手续,移民官笑着握着我的手说:“恭喜你,欢迎你来加拿大。”我知道,这一刻对我来说是一生中多么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杯,因为我终于在刚过而立之年之际,有幸到一个富裕,人道,平和,充满自由的国度里读书,生活,和居住。

不要以为我是练什么功的信徒,也不要以为我在中国犯了象赖昌鑫那样的案子。中国仍然是我的祖国,我深深地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和养育我的父老乡亲。但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我更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向往自由。
来到加拿大后,终于充分享受到了自由,也体会到了自由的宝贵。自由地选择了学业,自由地选择了职业,自由地选择居住地。特别是孩子,得到了我们从未有过的快乐自由的童年。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缠着我带他去游泳。当我在泳池无拘无束地和孩子们一起象鱼儿一样在大海里畅游的时候,当我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很自信很勇敢地从三米跳板纵身往下跳跃的一刹那,我明白,作为第一代移民,尽管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为了下一代的自由,也为了我后半生的自由,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移民抽样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问,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会不会选移民加拿大?我的回答是一定会的。一定会的,因为那就是选择了两个无价的字------自由。

Beijing2008 : 2007-01-06#162
换了个注册名.

将军 : 2007-01-06#163
哦,没走,偶以为楼主走了,换个名也好

Beijing2008 : 2007-01-06#164
(28)在加拿大如何写一份专业的求职简历


当你在加拿大或美国找工作的时候,都要给雇主提供一份简历。 一份简历就是一份个人培训,工作经验,技能的总结。雇主首先就是根据你的简历来判断你是否是一个他们所要招聘职位的合适的候选人。一份简历就象是你的个人广告,你要在简历中重点列出你的特点,比如那些能给人印象深刻的,你所独有的。

如何才能算是一份好的简历呢?这份简历要能够让雇主很容易、很快的作出判断即你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当然是越容易越好。好的简历的能够很容易地引起潜在雇主的兴趣,从而使申请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因此,如何准备一份好的简历是成功找到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重要的一步。

要准确预测每一个雇主在一份简历中想要什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在简历中,你必须包括并重点强调能够表明你的技能和个人品质方面的东西。

第一步
将你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义工经验、学术活动和实习以及各自的参与时间列一张完整的表。对每一次的经验,用一些简短的句子解释一下你所参与的任务。你所描述的这些任务要能够说明你能为雇主提供的技能。你所要用的最好的句子是那些能够强调你的成就的句子,比如你自己独自承担了某几项任务,你的创新所导致的积极的结果。要用一些强有力的动作动词和形容词在你的句子中,比如 attained, completed, coordinated 等等。这样的句子就是所谓的“一行式”句子,他们将会使你本来毫无吸引力的简历变得能够一下子引起雇主的兴趣。在写简历是不能象在中国那样谦虚,但是要直接,简洁,诚实,而且职业化。

第二步
要确定你的简历要面向什么人。一份简历最好定位于特定的职业领域或工作。然后搜寻与这个领域招聘广告上的相关的主要技能和要求。接着在你第一步所列的表中找你觉得与你所申请工作最相关的条目。比如, 一个申请教师职位的人可能会选取他的教学实习或者他的义务指导别人学习的经验等等。所有的这些相关的经验要放“相关职业经验”这一栏中。

第三步
现在你可以开始建立你的简历了。你所需遵循的就是将相关的信息放在前面并给予足够的空间。

最后,你的简历要看起来越吸引人越好。它应该简洁明了并且要有足够的事实细节将你的重要方面呈现给雇主。最好将你的简历限定在两页纸以内,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在高质量的打印纸上,字体的选用最好是Times Roman 12 pt. 最后检查一边确认没有输入打印错误和语法错误,因为这类错误将肯定会使你失去面试机会。

Beijing2008 : 2007-01-13#165
(29)在加拿大不用拍老板的马屁
有个网友看到我写的《我的留学移民工作三部曲》一文结束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最为重要的是,在工作之余,我可以为本地华人报刊写写文章,参加蒙特利尔举办的各种节日,可以享受加国自由的氛围和环境,清新的空气,不用看什么人眼色,不用揣摩别人的心态,不用搞腐败关系,更不用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过日子。”,他就反驳我说难道你在加拿大就不用拍老板的马屁。

这位网友刚登陆温哥华不久,也许在他看来不拍老板马屁简直不可思议。我的老板这次从美国总部过来,他管理三十几个人,人员分散在北美五个地区办公室和其他地区。所以他每年到这些地方要跑一两次,主要是和我们见见面,另外就是给我们做年度考评。考评是人事部门要求的,每年做一次,要考评十个方面,十个方面按职位不同占的比例也不同,有的占5%,有的占10%,每个部分分1,2,3,4,5五个等级,比如5%乘以30.15,依此类推,加起来总和得3分算通过。我得了3.8分。

我和老板一年见面不过一两次,每次也只谈几分钟,平常靠电话和电邮联络,但他对我了如指掌。我做了多少项目,客户反应如何,项目 经理反应如何,他都很清楚。因为我们每做一个项目要填一份报告,分析做了几个小时,编程几个小时,和项目经理讨论花了多少小时,客户支持多少小时,测试多少小时,最后安装多少小时,很具体很详细。培训多少小时也要单独填表。所以他有统计数据。考评的每一项他都给出了例子说明我为什么得这个分数。在团队合作这一项我得了4.5分,我老板在这里就引用了一个项目经理表扬我的一句原话,事虽小,但赢得了信誉。我也没想到。


我在客户服务这一项也得了4.5分。我现在给客户做完一个项目,一般会打个电话问问他们怎么样。他们有时很吃惊,因为一般只有项目经理和他们联系,我一般只是和他们电邮联络。他们一般接到电话也都很高兴。去年年底给加拿大交通部研发中心图书馆做项目,这个中心在蒙特利尔,做完后我打了个电话给客户,她很高兴。她原以为我在美国,因我公司是美国公司,这个项目的经理在美国那边,通了电话知道我就在蒙特利尔,她就和我说了很多东西,比如新移民里有中国人啦,去她图书馆很多中国读者,她要去道森学院学汉语啦,还让我有空带孩子去她图书馆玩,很热情。

另外我还是部门里一个虚拟团队的成员。这个团队名叫做“最佳作业”,由各个办公室派一个代表参加,主导一些规程什么的,我代表我的办公室的成员参加。

这次和老板见面还得到一个好消息是我可以九点上班,六点下班,或十点上班,七点下班,或...随便我,只要每天有四小时和其他组员,项目经理在一起工作就行,这对我这个爱睡懒觉的人来讲是比什么奖励都好。原来的老板要我在930前一般要到办公室。

这次会面得到最有用的信息就是在我部门三十几号人中只有两个人有美国图书馆学会认可的图书馆硕士学位,其他都是学信息技术出身,我是其中一位。所以老板认为我能起到独特的的作用。作为部门唯一的东方人,他认为我还将在UNICODE的数据转换上将发挥独特的的作用。就是告诉我我对公司还是有价值的。

另外他也就是问问我有没有什么要求,要配一台新电脑给我,可装很多软件和数据库ORACLE10g,并会安排我春天去美国培训DBA。同意我继续到蒙大晚上读法语口语,学费可报销。见我打电话还是拿着话筒,就立刻去买了一个耳机给我,并请我和同事吃了一顿饭,总之,一切属正常。

我从未拍过老板马屁,说过什么恭维话,连过节也没送过他一张贺卡,来来去去也不迎送,顶多送到办公室门口。工作近四年,天天和洋人在一起,也没感到有什么种族歧视。我觉得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工作勤奋,和人沟通良好,走到哪哪里都能赢得认可和尊重。





crystal_clear : 2007-01-14#166
顶起来~

拉拉驹 : 2007-01-15#167
天啦,蒙城的这个精华帖又被移动了!
找了几天才发现到了这儿!
LZ改名了?

Beijing2008 : 2007-01-15#168
oh, my god, 我自己也找不到了,对,改了个爱国牌的名 :)

vincentsun : 2007-01-16#169
中国仍然是我的祖国,我深深地热爱那里的一草一木和养育我的父老乡亲。但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我更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向往自由

本来今晚准备为了McGill的MBA温书的,可是偶然翻到了楼主的帖子,就一口气看完了,已经过了12点了,估计发完这个帖子就该睡觉了. 平时老婆常常拿我的ID发些帖子,我基本都是深海潜水员,但看完楼主的帖子总觉得该写点东西回馈一下,不然恐怕也太对不住楼主上述的这句话了. 喜欢这句话, 我想每个家园里的筒子们也和楼主一样都是爱着自己的祖国的,这是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人血液里永远流淌的东西. 但是和很多人片面对移民国外的人的理解不同,这和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是不矛盾的,那是人性的回归,是超越民族和肤色的更深层的东西. 希望每位移民加国的朋友都能找到自己久已被现实所淹没的儿时的理想:wdb6:

Emma : 2007-01-16#170
好帖!~~

海-云 : 2007-01-21#171
好文要顶

lorilala : 2007-02-03#172
:wdb17: 继续关注

alex_lz2005 : 2007-02-06#173
好文。

当街小雨 : 2007-02-07#174
:wdb10: :wdb10:

wellssong : 2007-02-09#175
非常好的文章

丢丢丢丢 : 2007-02-10#176
宝贵的经历 人生的财富 好贴

sawayaka : 2007-02-16#177
楼主的经历丰富,很多值得参考的地方

对将来的日子感到不安,不过相信只要努力总会看到成果

(在给自己打气)

Beijing2008 : 2007-02-17#178
谢谢各位的评论, 祝大家新年快乐.

m6jzyz : 2007-02-25#179
好文,谢了

loplop : 2007-02-28#180
孩子,自由

楼主好文

ekaier : 2007-03-04#181
LZ 写得很好,值得好好学习. 感谢,感谢!

98天机 : 2007-03-12#182

newnew : 2007-03-27#183
强!

Beijing2008 : 2007-03-30#18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在加拿大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就要从IMMIGRANT(移进)变成EMMIGRANT(移出)了.加拿大移民风雨路就算走完了,接下去要走美国风雨路了.下一步是拿美国国籍.

whj920 : 2007-03-31#18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等待...............

bonren : 2007-04-09#18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的文章真好,很受启发,特别感谢。做事一定要先做人,赢得别人的尊重先要尊重自己。祝楼主一生平安,一路顺风!!!

长白山 : 2007-04-11#18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厉害!!!!!!!!!!!!!

雨遥遥 : 2007-04-14#18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章!

IBT : 2007-04-17#18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还可以发言啊,呵呵
那就再顶啦

IBT : 2007-04-17#19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10,178 查看, 189 回复)
天啊

chaochao : 2007-05-30#19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牛!
:wdb17::wdb17::wdb17:

snowice : 2007-06-20#19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已下载,慢慢拜读,感谢之至!

北美天空 : 2007-06-20#19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家园文章不少,能引起共鸣的不多。楼主的心态,文笔,逻辑性都很好,这也是你一路较顺利的原因吧。人只有对自己有信心,对生活有激情,才会赢得应有的回报。

steven : 2007-07-08#19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写得不错,辛苦LZ

中国不是伊拉克 : 2007-07-08#19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能不能写写进军美国的故事啊,

偶们很是期待,

多谢了。

西湖春天 : 2007-07-12#19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优秀的文章,优秀的移民.继续哦!

guy2006 : 2007-07-24#19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 看的好累,不过的确是好!

sunny1306986 : 2007-07-25#19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的文章真是个好,竟然还有人在这里说风凉话,我不知道这些人都居心何在,是嫉妒还是在贬低自己,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自身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少走些弯路,不知道能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这是论坛,难道自身的感受还需要粉饰和装点吗?
看了楼主的文章,竟然突然想拥有一对翅膀,飞到我梦想国度。我用心的看了楼主的文章,并认真的体会着每一步,有温馨,有快乐,有痛苦,有乐趣。真的是一种幸福。
好文,确实精彩。不是夸张。

thunderace : 2007-07-25#19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写得真好!

carrie-lan : 2007-07-25#20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是把自己的日记贴上来了吧?真好,可以看到全景式的加拿大生活,谢谢分享.

shine : 2007-07-25#20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分享!

向往枫叶国 : 2007-07-26#20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分享

meilimama : 2007-07-26#20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非常好,谢谢,很有借鉴意义。

missdog : 2007-07-26#20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写得很好,顶。
期待更多!

甘甘猪 : 2007-07-29#20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只要你充满自信心,你的一切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wei : 2007-07-30#20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

yuz34 : 2007-08-03#20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写得真好,收藏!

benky : 2007-08-03#20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慢慢琢磨!!!

beijing2008 : 2007-08-03#20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大家能耐心读完我写的冗长的帖子。从到加拿大留学和离开加拿大(我还是加拿大公民,只是在美国工作了),共在加拿大蒙特利而居住了整整八年。也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八年。读了两个学位,找到了专业工作,为我到美国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祝大家在加拿大有一个好的开始。(原名SANNORM)

此地钱多人傻速来 : 2007-08-04#21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祝LZ好运!

大笨笨熊 : 2007-08-04#21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一口气看完,你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并给了我一定启发和鼓励,谢谢!

lily99_2002 : 2007-09-06#21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ding

3com : 2007-09-26#21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章

doris.fong : 2007-11-02#21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请问LZ是在什么年纪登陆CA的?又是在多少岁拿到各种学位\找到工作的?
我LZ32了,我们现在才准备开始移民,不知道去到那边会不会年纪太大,移民成功也要36\7,再去读书,不知道会怎么样哦.
读书倒是可以,但是加拿大不是不认中国的学历么?想读博士的话一定要从硕士开始读么?
想想都晕哦,这么多年在国内博士算白读了.........

Miumiu Pinklady : 2007-11-13#21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一气呵成地看完了楼主的故事,能够感觉到楼主是生性淡薄,不求名利但却有几分才气的朴实、善良之人。

故事讲述的语气虽波澜不惊,但读者仍然能够强烈感受到这其中的人情冷暖、世事变幻。一路走来,谁都曾经历各种风风雨雨,但是在经历的背后,有成败有得失,无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结果如何,心态的磨练与心智的成熟都是一个人活着的存在价值。

我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以学习的心态看待这过来人的点点滴滴,有期待、有憧憬、同时也有遗憾与钦佩。

虽然每个没有结束的人生都在继续,但未来的路如何去走,怎样才能走得最好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读过来人的故事是对自己未来之路得很好的指导。

我是游客 : 2007-11-13#21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

karen2003211 : 2007-11-20#21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共赏

bigfot : 2007-11-20#21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真正好文,感谢LZ

江南&水乡 : 2007-11-22#21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学习了:wdb17:收藏!

bluewhite : 2007-11-22#22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经历够多,佩服佩服

bluebirdfry : 2007-11-27#22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顶, 谢谢分享

kaleio : 2007-12-08#22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自强不息

北方的天空 : 2007-12-09#22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大家能耐心读完我写的冗长的帖子。从到加拿大留学和离开加拿大(我还是加拿大公民,只是在美国工作了),共在加拿大蒙特利而居住了整整八年。也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八年。读了两个学位,找到了专业工作,为我到美国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祝大家在加拿大有一个好的开始。(原名SANNORM)
感谢分享,不知何故,无法为楼主送出鲜花,也无法加声望,祝楼主一路走好,也祝家园每一位朋友好运!

lavenderdale : 2007-12-10#22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文采飞扬,好文,等待下文。

云上散人 : 2007-12-10#22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一路过来,不容易。

冬天来了 : 2007-12-11#22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希望应你的标题:经历过风雨,总会见彩虹.

fanfanqi : 2008-02-26#22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是楼主自信坦诚平和的态度感染了我们!从楼主奉劝和我们一样三心二意的即将登陆的人开始关注此贴,希望能继续看到您的好文,感谢您的分享!

wfeng363 : 2008-04-05#22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谢谢

IBT : 2008-07-30#22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再看一遍,仍然有很多感叹

kerrytsolmon : 2008-08-04#23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极了,分享

wxhshirley : 2008-08-08#23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今天是一口气看完的,确是好贴,有感楼主的专业、热心和坦诚,希望楼主在美国工作的同时还常来家园看看,给移友们提提建议。也祝愿你一切都顺利美好。谢谢楼主的分享!

longbow : 2008-09-01#23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今天是一口气看完的,确是好贴,有感楼主的专业、热心和坦诚,希望楼主在美国工作的同时还常来家园看看,给移友们提提建议。也祝愿你一切都顺利美好。谢谢楼主的分享!
同感

bluecat : 2008-09-17#23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分享

雨的节奏 : 2008-11-24#23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收藏

enrry : 2008-11-26#23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鉴定完毕

wliu88 : 2008-11-26#23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精华

pourquoi : 2008-11-29#23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tres bien!

自由云飞 : 2008-12-03#23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温故而知新

老照片 : 2008-12-06#23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得仔细看,谢谢好文

打响第一枪 : 2009-01-08#24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还常来逛逛吗?

chenjuncheng : 2009-01-12#24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经典,收藏了!~~~~~~~~~~・

珍珠妈 : 2009-02-02#24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LZ的表达能力相当强,言谈间所流露的价值观颇有熟悉的感觉.
看好文是好的享受,仿佛多了一双眼睛看世界,多了一个头脑在思考.
最近看了2个人的好文,真的都好长,不过真的真的值得一看.
期待更多好文.:wdb10:

huluzhu : 2009-02-22#24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超长帖

oyster : 2009-02-22#24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感谢.

百合花正开 : 2009-03-09#24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楼主还来家园吗?好文章。

薪饷四成 : 2009-03-23#24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挺好~~

kp816 : 2009-03-23#24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

sinoroc : 2009-03-24#24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关注

小蘑菇 : 2009-04-12#24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分享!

枫叶枫叶 : 2009-05-11#25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留记录再仔细看

zj111 : 2009-05-28#25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谢谢分享!祝在美国一切顺利,幸福快乐!

叮当 : 2009-05-28#25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帖子

icebird : 2009-08-21#25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eli8 : 2009-08-21#25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留名~~

故乡的云 : 2009-08-22#25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鲜花

guk : 2009-08-22#25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获益匪浅!

tobe_justice : 2009-08-26#25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呵呵 ,看完了应该回复一下了,谢谢分享,学到了很多!

sosolady : 2009-08-27#25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要顶。

想念老家 : 2009-09-04#25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贴,感谢楼主,收藏。

lalababy2 : 2009-09-05#26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好文章漫漫看

路人甲甲 : 2010-01-30#26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做个记录慢慢看

冰冰豆 : 2010-03-09#26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慢慢看

小闹心 : 2010-04-07#26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有深度的好文章,留爪,慢慢细品~

songf : 2010-04-09#26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留下印记!

shoushou : 2010-06-03#26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佩服!谢谢!
希望LZ一切顺利!

lzx1005 : 2010-06-22#26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读帖深受启发,感谢楼主!

coolgirlannie : 2010-07-05#26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您好,

不知道很久以后您还会不会看到这个信息。我读了您所有的帖子,写的非常好。我觉得您是个非常聪明并且很有思想的人。希望和您交个朋友,如果您愿意的话。希望我们可以互相写邮件,我的邮件地址是:mailagainoops@hotmail.com

迫切希望和您联系!!谢谢

三十功名尘与土 : 2010-07-28#26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收藏了慢慢看。

午后阳光 : 2010-08-19#26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ding

zhouzoe0201 : 2010-12-03#27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我花了大半天时间看了这个贴,受益很多,谢谢LZ!

fabuleux : 2011-01-08#271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很棒的人生历练,感触良多,谢谢!

内蒙老白 : 2011-03-31#272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一口气看完,感谢楼主分享。

布什他哥 : 2011-11-26#273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30)2009年的新年第一天我是在长途车上度过的。 第一站是从蒙特利尔到佛蒙州的白河市。司机是一位胖胖的戴眼镜甚至长得有点丑陋的老头。也许是惯例吧,司机边开车边拿起话筒声明一些车上的几个不准。他的口音浑厚,语速极快,坚定,好象他是一个正在颁布条令的官员,他陶醉的样子,又象是一个正在讲故事的电台播音员。只听他讲道,根据联邦和地区法律,车上不准抽烟,包括厕所里也不准抽烟;不准携带武器;不准大声喧哗,最好别打手机,如果要打的话也请三言两语尽快结束,因为你的邻座肯定不想听你和你父母兄弟姐妹表哥表堂妹大姑小姨之间的隐私对话。他的话有些绕舌甚至有些琐碎。他继续说到: 如果你要上厕所,请锁好车门,一则为了安全,二则为了隐私,请不要把除了手纸以外的其他纸张丢入马桶,请保持马桶清洁,什么什么,反正关于马桶他说了足足半分钟。用英文讲完了一遍他又用法语讲了一遍。看他那么自信娴熟,加上他的年纪,我想他肯定已经在这条线上跑了很多年。无论是刮风下雨,夏日严冬,日复一日,开着这辆大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旅客。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热爱自己工作的专业司机。
他的态度无意中感动了我。因为我本来是要呆在家里过新年第一天的。但是因为下个星期一学校就开学了,而我们部门利用圣诞节其间做系统升级,所以我星期五也就是元月二号必须赶回去上班,做一些收尾工作,以确保师生一开学就可用上升级好的系统。看到司机那种敬业的态度,我不由地感到一丝的欣慰和骄傲。正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工作,才使更多的人在节日里过得快乐。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阳光开朗起来。突然觉得美东的冬天也是那么的美丽。
大约一小时左右,车已到了佛蒙州美国边境检查站。车上只有十来位乘客,按理应该很快通过边境检查,但由于一位伊壤女孩,使我们在边境耽搁了整整一个多小时。问题出在这位伊壤女孩同时携带了加拿大和伊壤护照,而伊壤被美国定义为邪恶轴心国家,所以双重国籍有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此其间,司机和所有乘客全部在耐心安静地等待,没有一句怨言。最后这位伊壤女孩终于被允许进入美国。大家默默地注视着这位女孩子上了车,我从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一丝无奈,伤感,还有愤怒。

到达美国的第一个中途站是白灵顿,又上来了大约十几位乘客。最后上来的是一位路也快走不动的老太太,她几乎是被她女儿就象是拉一头水牛一样地拖上了车,司机让坐在他背后的乘客让位给这个老太太,可老太太坚持不要,非要坐到另一排和另个女乘客坐在一起,理由是司机的位置挡住了她的视野。她的女儿和她亲了亲就下车了。老太太和旁边的女乘客聊起了天。原来她感恩节前就一个人来看她女儿,因为天气预报说元旦是个大晴天,所以她想趁此机会回家。看她的样子,还是一个蛮喜欢旅行门的老人家,只是她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已经是老态龙钟了。

离开白灵顿时,我看到高速公路旁露出了两条黑色的大鲸鱼的尾巴。我不由地佩服艺术家的想象力。在这北部山区的公路旁,竖立上两条大鲸鱼尾巴,不知是为了吓唬过往的生灵,还是为了娱乐疲惫不堪的长途司机。总之,也不知创意和灵感从何而来。这个时候车已经进入了佛蒙州的山区。山上虽有白色的积雪,但很多地方种有成片成片的长青树,所以那些地方依然显得暗绿暗绿。一弯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悄地高高地挂在了天空,在温暖祥和的太阳光下显得有些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天空中不时有拖着长长的白色尾巴的银燕飞过。树林中还可以看到海鸥,麻雀,和乌鸦不时地飞进飞出。窗外的世界如同一幅冬天的山区风景画,让人心旷神怡。

从白河到麻州的春泉地,我换上了另一辆车和前一个司机相反,这个司机惜字如金,而且声音很低。乘客里有两位讲西班牙语的女乘客,旁若无人地大声讲话和嬉笑,让我感到有一丝不快车上也没有一个人去制止他们,因为在美国,谁也不会去随便招惹别人,而且那是司机的责任至于我,权当车上多装了两只鹦鹉不如趁此机会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一觉醒来,车已快到到春泉地了车上恢复了安静,原来那两只鹦鹉也睡着了。

在春泉地我因为上洗手间而错过了一班车,所以不得不稍改行程,搭乘另外一辆去纽约城的汽车但这辆车不经过新海文,所以我不得不在康州首府哈特福特下车等待另外一辆去新海文的班车在哈特福特联合车站,我有时间逛逛这个百年老站在大厅某侧的墙壁上,我看到了这么一块铭牌,上面写着: 纪念亚伯拉罕怀特,问讯先生,为车站问讯台服务所做出的贡献,1916-1969。原来这是为纪念一个在车站问讯台服务了53年的普通老员工所刻的纪念牌。这让我很是感触,忽然感到也许这就是美国精神的一种诠释吧。

最后到达新海文,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当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到家门口时,我特地多给了他一元小费,因为这是新年第一天。司机很高兴,连声向我说了几个新年快乐,我也笑着祝福他。当我拿出钥匙开门的时候,我再次回头望了望皎洁的天空,月亮在寒冷的天空向我露出了狡诘的微笑。我不由地笑了笑,再次对自己默默地说了声新年快乐!

布什他哥 : 2011-11-26#274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字体 -
(31). 十年前我从上海去北京出差,在这趟直达火车上的硬卧车厢里的一次偶遇,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在我对面下铺和中铺的两位旅客,是一老一小的两个美眉。老美眉据她所称当时已五十好几岁,但看起来也就四十出头吧。她打扮端庄,高贵典雅,气质非凡,是一位留洋的海归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做研究员。小美眉穿着时尚,但面貌记不清了,大概在某外资企业工作。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对年龄大的美眉记得那么真切,而对年轻漂亮的小美眉却记忆模糊,那是因为影响我这人生轨迹的正是那位老美眉。
两位美眉也是上了火车才认识的,好像一见如故,有着说不完的话。一路在聊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出国学习的事。她们兴致很浓,聊了整整一个晚上。我那个时候对出国并没太大兴趣,所以整个晚上我只是一位安静的观众和听众,没有表演和发言的机会,甚至连想客串一下的愿望也没有,只是借此良机静静地欣赏眼前的这两个大美女。不过,静静地欣赏也很疲劳的,所以我很快就两眼发直,大脑转动迟钝,身体开始疲倦,慢慢地就伴随着有节奏的车轮声昏昏而睡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这两位美眉已经洗漱完毕,继续她们的连续剧了,话题仍然是昨晚的出国读书。那时离终点站北京还有一两个小时就快到了,我想就继续充当她们的粉丝吧。这个老美眉讲着出国求学人之奋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之类的话。原来她是文革后八十年代第一批去美国斯坦福留学的大陆学生,那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奔四的人了,但她坚持读完博士学位回到了中国。她说她有一种梦想,为了那种梦想,她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承受了远离子女丈夫的那种亲情别离的痛楚,靠着执著和拼搏完成了博士学位,回到了中国科学院,成了一位在某领域很有建树的科学家。她在提到她大学毕业的母校时,我很忽然地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位美眉是我的老学长。也许就是那么一点点机缘,我这位观众和听众就做了那么一下临时演员。我说我也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哦。但那时快靠北京站了,老美眉就让我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并让我在北京期间和她联系。在北京的时候我在一个大外资公司接受培训,美食加上星级宾馆娱乐,有机会看到更多的美眉,所以就把火车上的偶遇忘得一干二净了。
回到上海后的某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在火车上见过的,老美眉她到上海出差,有没有兴趣一起喝杯咖啡。我说好啊好啊,大家一起聊聊天。就约了她在一个咖啡馆见面,聊了一些事。后来她就说她在做一些中美之间的技术转让,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含糊答应了。结果没过多久,老美眉就邀请我一起去美国硅谷一趟。那次出国对我震动很大,我就起了出国读书的心思。回国后通过了托福考试,来到了枫叶之国留学,后来找到工作并最终到了美国常春藤大学工作。
这么多年过来,回想起来,一次小小的偶遇,却这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世界真的是很奇妙,命运也真的是很难预测。机会就存在于一些看似平凡甚至无聊的境遇之中。当我拿到常春藤大学的工作职位后我给这位我人生中的忘年之交打电话感谢她时,她只是淡淡地说:那是你的努力,还有你有一颗宽容平常的心。因为在列车上的那个晚上,我们的聊天本来是打扰了您的休息的,可是您一点也没表现出不快来,还扮演了一个忠实的粉丝形象,所以给我印象深刻,后来我才会到上海和你联络。她的话让我感到有一点点意外,想不到在我身上还有这么一种品质。后来我想了一想,也许那时并不是宽容和大度,只是抱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吧。
后来到了加拿大和美国,正是这种平常心伴随我度过了留学和找工作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个人。无论是支持我,鼓励我的朋友,还是陷害我背后给我小鞋穿的恶人。因为没有那些恶人,我就不会离开我原来的单位和中国,也就不会有今天到外面闯荡的机会挑战和发展。但是我更感谢那些给过我支持关心和帮助的朋友,他们就像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灯和帮助牌,虽然平平常常,有的只是擦身而过,但他们却给我人生通行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到达旅途的终点。

Thunteren : 2011-11-29#275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严重同意楼主,“自由”,千金不换!

到处乱走的鱼 : 2012-01-06#276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字体 -

(31). 十年前我从上海去北京出差,在这趟直达火车上的硬卧车厢里的一次偶遇,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在我对面下铺和中铺的两位旅客,是一老一小的两个美眉。老美眉据她所称当时已五十好几岁,但看起来也就四十出头吧。她打扮端庄,高贵典雅,气质非凡,是一位留洋的海归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做研究员。小美眉穿着时尚,但面貌记不清了,大概在某外资企业工作。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对年龄大的美眉记得那么真切,而对年轻漂亮的小美眉却记忆模糊,那是因为影响我这人生轨迹的正是那位老美眉。
两位美眉也是上了火车才认识的,好像一见如故,有着说不完的话。一路在聊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出国学习的事。她们兴致很浓,聊了整整一个晚上。我那个时候对出国并没太大兴趣,所以整个晚上我只是一位安静的观众和听众,没有表演和发言的机会,甚至连想客串一下的愿望也没有,只是借此良机静静地欣赏眼前的这两个大美女。不过,静静地欣赏也很疲劳的,所以我很快就两眼发直,大脑转动迟钝,身体开始疲倦,慢慢地就伴随着有节奏的车轮声昏昏而睡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这两位美眉已经洗漱完毕,继续她们的连续剧了,话题仍然是昨晚的出国读书。那时离终点站北京还有一两个小时就快到了,我想就继续充当她们的粉丝吧。这个老美眉讲着出国求学人之奋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之类的话。原来她是文革后八十年代第一批去美国斯坦福留学的大陆学生,那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奔四的人了,但她坚持读完博士学位回到了中国。她说她有一种梦想,为了那种梦想,她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承受了远离子女丈夫的那种亲情别离的痛楚,靠着执著和拼搏完成了博士学位,回到了中国科学院,成了一位在某领域很有建树的科学家。她在提到她大学毕业的母校时,我很忽然地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位美眉是我的老学长。也许就是那么一点点机缘,我这位观众和听众就做了那么一下临时演员。我说我也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哦。但那时快靠北京站了,老美眉就让我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并让我在北京期间和她联系。在北京的时候我在一个大外资公司接受培训,美食加上星级宾馆娱乐,有机会看到更多的美眉,所以就把火车上的偶遇忘得一干二净了。
回到上海后的某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在火车上见过的,老美眉她到上海出差,有没有兴趣一起喝杯咖啡。我说好啊好啊,大家一起聊聊天。就约了她在一个咖啡馆见面,聊了一些事。后来她就说她在做一些中美之间的技术转让,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含糊答应了。结果没过多久,老美眉就邀请我一起去美国硅谷一趟。那次出国对我震动很大,我就起了出国读书的心思。回国后通过了托福考试,来到了枫叶之国留学,后来找到工作并最终到了美国常春藤大学工作。
这么多年过来,回想起来,一次小小的偶遇,却这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世界真的是很奇妙,命运也真的是很难预测。机会就存在于一些看似平凡甚至无聊的境遇之中。当我拿到常春藤大学的工作职位后我给这位我人生中的忘年之交打电话感谢她时,她只是淡淡地说:那是你的努力,还有你有一颗宽容平常的心。因为在列车上的那个晚上,我们的聊天本来是打扰了您的休息的,可是您一点也没表现出不快来,还扮演了一个忠实的粉丝形象,所以给我印象深刻,后来我才会到上海和你联络。她的话让我感到有一点点意外,想不到在我身上还有这么一种品质。后来我想了一想,也许那时并不是宽容和大度,只是抱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吧。
后来到了加拿大和美国,正是这种平常心伴随我度过了留学和找工作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个人。无论是支持我,鼓励我的朋友,还是陷害我背后给我小鞋穿的恶人。因为没有那些恶人,我就不会离开我原来的单位和中国,也就不会有今天到外面闯荡的机会挑战和发展。但是我更感谢那些给过我支持关心和帮助的朋友,他们就像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灯和帮助牌,虽然平平常常,有的只是擦身而过,但他们却给我人生通行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到达旅途的终点。


这一段看了感想良多.人生路上很多人和事都会给我们带来生活的改变.有时候一个人的不经意之举,却会改变另一个人的一生.
祝福楼主. :wdb10:
不过楼主为什么总是游客啊? 发站内MESSAGE也不可以啊? :wdb2:

happyhappyeveryday : 2012-03-20#277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写的真好。什么时候再上来写点啊?期待:wdb10:

go-cool : 2012-12-13#278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布什他哥现在美国某大学任副教授,工作比较忙.所以没空再来写东西.今年圣诞节其间将回蒙特利尔过节.有兴趣的话可以和大家见见面谈谈找工作的经验.

Ellali : 2013-03-19#279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布什他哥现在美国某大学任副教授,工作比较忙.所以没空再来写东西.今年圣诞节其间将回蒙特利尔过节.有兴趣的话可以和大家见见面谈谈找工作的经验.

看到晚了,不知go-cool 什么时候还回蒙特利尔?如回来请一定提前告知一下,一定要见见面!
特此提醒,此帖一定要常刷新,才能得到最新消息。

go-cool : 2013-03-30#280
回复: 我的加拿大移民风雨路

看到晚了,不知go-cool 什么时候还回蒙特利尔?如回来请一定提前告知一下,一定要见见面!
特此提醒,此帖一定要常刷新,才能得到最新消息。
不是每年都回.其实见面不见面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从啥时候开始也不晚.贵在坚持.

加拿大松鼠 : 2019-04-04#281
佩服
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