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96471/

瑞雪春风 : 2007-02-09#1
这两天发烧感冒,正好躺在床上说些胡话。

:wdb4:

大家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新移老移分析加拿大不好之处的帖子,许多猛一看还真“有理有据”,觉得真像那么回事。不过如果大家愿意像抛弃咱那大部分地区还贫穷落后的“老家”(当然口头上还可以说说爱她滴)那样抛弃咱脑袋里那种“中式思维”和自己在国家中既得利益的干扰,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标准来审视加拿大的话,就会发现许多加拿大“不好”的地方,恰恰是她好的地方。

1. 从“加拿大万税”看加拿大人民的伟大之处

众所周知,加拿大是个民主国家。没有那个党那个领袖那个元首可以不顾人民反对就随便征这个税那个费。更直接了当地说,“加拿大万税”这种现象,其实是加拿大人民自己的选择。

有些用咱们中国人看来“精明”的同胞可能说:“靠!没事自觉自愿给政府交税,这不正说明加拿大地大人傻嘛!”

其实,咱这兄弟是典型的中式思维。大家试想一下,加拿大国土面积和中国相当,而人口不过是中国的1/40。如果国民人人都打自己的小算盘都之想少交税,那这个国家还能维持现在这样的基础设施规模,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吗?

要有所得,就得有付出。能明白这个道理,并实践这个道理,就是加拿大人民的伟大之处,也是他们比多数中国人“聪明”之处。


2 从加拿大的“歧视”看加拿大人的正派之之处

过去每当看到一些华人受洋人“歧视”的报道,心里总是先站在了自己同胞一边,越看越气愤。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用真正公正客观的眼光来观察事实,辨别是非,就不难发现,真正不对的还是俺们那些同胞居多。这中间有爱占小便宜无视规则被人家识破轰出去的;有本来有点理,却不依法解决,想靠像在“流氓国家”闹“群体事件”那样,把事情“闹大”多得赔偿结果被警察警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有不懂文明礼貌,死皮赖脸纠缠人家,被人家撕破脸皮痛骂还不知道人家为什么发火的;有怀里中外文凭一大堆,却高分低能连组织个闹事都不知道按什么步骤来做,被洋上司骂了stupid还不服气的;当然还有低分低能,被老板开除还在那里上班不走被警察当成神经病给送医院的.....

说实在的,也许这些冲突中的加拿大人都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要是知道的话,也许他们会和加拿大驻华使馆里那些被各种电邮百催不烦的vo一样,处理的更nice一些(其实是让咱那些兄弟更没脾气只好自认倒霉一些
)。但正因为这样,我们从他们本能地流露出的对我们某些同胞的那种近似羞辱的“歧视”态度上,是不是可以看出一种对自私自利,不顾公德的丑恶行为的鄙视呢?这种对丑恶行为的毫不掩饰的鄙视而不是漠视的正义之气,是不是俺们中国人所缺乏的呢?


3 从加拿大的“艰难大”看加拿大社会的公平之处

“硕士看门,博士跳桥”,这类以偏盖全的片面“爱国”报道不知吓退了多少胸无主见,才华平庸的“看门硕士”“跳桥博士”不来加拿大上吊,继续留在中国“精英”的位子上优哉游哉,“碍国”碍民


其实,除去某些同胞是由于加拿大与中国对人才专业的需求不同,自己从事多年的专业或职业转型也确实不易因此“艰难大”之外。从某些同胞来加拿大艰难大的现象,恰恰说明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不是任何人凭一纸文凭就可以混饭的地方。

我这样说并无任何贬义,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虽然我毕业后一直从事技术工作,但评估自己的外语水平,买了一些英文专业书后,评估自己用英文完成这些专业交流的能力,以及加拿大与中国对专业侧重面的不同带来的专业经验的废弃等方面的因素...等等。即使考虑到现在移民周期也许会拉长到3年左右,还可以有时间准备。但我现在还是对自己在那里能否重返专业工作全无把握。

但即使我到那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也不会跑到这里来抱怨。道理很简单,既然我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凭什么让别人给我一份工作发薪水?如果确实不能胜任,那就胜任什么干什么吧。只有胜任工作的人才能得到工作,难道不可以算是加拿大的优点吗


反观中国,移民后我从单位主体调到了下属部门。新同事听说我是为了移民加拿大,无不掩口而笑。我问他们笑什么?他们说:“俺们这疙瘩去年刚聘来一个从加拿大'海龟'的,3年前去了加拿大,在那里刷了三年盘子,混不下去跑回来了。你来前刚走,不知又移到那里混饭去了...”

听了他们这么说我还真笑不出来的。虽然我不知道那位兄弟出国前在国内算行业第几。但一个技术人员脱离岗位那么久,掌握的技术应该早已生疏了。而且家园里打labour的新移老移不少,也有不少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重返专业准备一直labour下去的。但像这位兄弟一样刷盘子一刷就是3年,一点没有长进的还还真是罕见。像这种超级笨蛋居然都能打着“海龟”的旗号混进俺们这样科研单位,看来过去的“移民正反大辩论”中得到两派一致公认的“笨蛋最适合移民中国”的结论,真有道理啊



发愤告一段落。休息一下看晚上是否还有精神继续发...

annieshen : 2007-02-09#2
写得好, 文采不错!!!:wdb10:

我为枫狂 : 2007-02-09#3
加声望

wellssong : 2007-02-09#4
欢迎继续
视角很独特啊

life990 : 2007-02-09#5
好贴,不错的文章,很有感触哦。给瑞雪春风加SW了!

瑞雪春风 : 2007-02-09#6
4 从加拿大人的“不孝”看加拿大人的亲情

中国人移民到加拿大后,儿女会变得“不孝”,也是加拿大诸多“不好”中的一条主要“罪状”。

其实,我认为抱怨儿女不孝的兄弟,并没有真正理解西方人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西方人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关系。许多人都提到加拿大社会对儿童权利的重视和保护,却没有一条关于子女必须给父母养老的法律。这就跟他们的价值观有关。

孩子的出生是父母单方面决定的结果,并非孩子自己所能左右的。权利的不对称性,导致的义务的不对称性。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法律里只强调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却没有强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的道理。

法律没有规定的东西,只是说法律不强迫你这么做,并没有说你不可以这么做。在西方社会里,父母与成年子女关系融洽,甚至住在一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至于说西方国家老人大部分不与子女同住,这和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注重独立和隐私的传统,以及市场经济下子女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不可能总窝在老家那个地方都有关系。关键还是他们有比较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以及应急救援与帮助系统,为老人与子女分居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国内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人群中,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许多老家在外地的“精英”,他们也不过是每年春节才有一次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就连中国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外打工还不照样和父母分居?不能把西方国家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居看成是亲情淡漠的表现。

顺便再说说某些中国移民“儿女不孝”的问题。我觉得这些兄弟,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儿女身上,更不该推到加拿大身上。应该好好审视自己,自己是否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子女作为平等的谈话伙伴?是否做到了以理服人,还是动不动就祭起咱老祖宗的传家宝“以力服人”?抱怨孩子学习不努力又不能打pp的时候,想过没有你自己努力吗?给子女作出表率了吗?或者“努力”过了头,光想给子女创造物质条件了,整天从早忙到晚没功夫顾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在督促子女“成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满足子女志向和爱好的需求,是否做到了因势利导?.....

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谁是绝对都好的或绝对都不好的。但是,入乡随俗,“与时俱进”,吸取别人好的东西,改善我们在子女教育方法中不好的一面,无疑是聪明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做法。也是唯一通向成功之路。

crystal_clear : 2007-02-09#7
中国人生孩子是养儿防老, 是为了自己,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财产了.
http://post.iask.ca/canadameet/topic/93470

瑞雪春风 : 2007-02-09#8
中国人生孩子是养儿防老, 是为了自己,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财产了.
http://post.iask.ca/canadameet/topic/93470


刚拜读了你的大作,发现我漏了关键的一点:你在帖子里提到加拿大老人养老金有一部分来自政府的税收。

这说明加拿大的年轻人也是给老人养老的。否则这部分由税收里支付的费用是谁交的?

这其实是一种博爱,比俺们那个只顶自己父母上五台山的爱是更高尚的一种爱。

当然俺们中国人也不是不会博爱。该交社保基金也缴,该上的税也上。可陪老爹老娘看病去的时候,挂号吧,一看除了那个“xx级干部优先”的窗口外,其他窗口都得排上半个小时(半小时以上的轮到你就没号了不用排
)---没办法,上2楼的200元的“特需门诊”吧;吃药吧,大夫说,您老人家这个病最好是用点什么什么药。可按规定,除xx级干部外其他民众只有病情危重时才可使用,否则社保没法报销。你问危重到什么程度?努,“抢救室”躺着的那个....---唉,不行还是自费吧;病好了出去旅游散心,哪个火车站都没卧铺票。说给老人买个软卧吧,卖票窗口上写着“软卧票只供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及
新闻记者
(难怪咱那平时“正气凛然”的记者童子们怎么在这事上保持惊人的沉默...:wdb4:) ”---没办法,改乘飞机吧......唉,不管怎么说父母还是有福啊。生的儿子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还算勉强过的去吧。那些生不出能考“高分”的儿子闺女的弟兄们,对不住了,俺该给你们交的都交了可你们还是啥都没有,俺只好自扫门前雪扛着自己的爹娘“保持先进性”先走一步喽.....

:wdb1:

瑞雪春风 : 2007-02-09#9
5 加拿大孩子的“不刻苦”与他们的刻苦精神

在中文移民论坛上,最常见的抱怨帖子模式就是以下两种:

一种是七老八十的“老移”筒子们抱怨,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让他们的孩子丧失了那些在国内上了高中才随父母移过来的孩子那种能闷头读书考“高分”的“刻苦精神”;

一种是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小移”,抱怨的是“加拿大政府把我们骗来了。既然让我们过来,为啥不给我们安排好工作、住房、吃穿、娱乐....还有洋妞女朋友


先别说中国那种高分低能只啃几本死书,不顾培养孩子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刻苦”对孩子未来的工作能力危害有多大。单就刻苦本身这件事来说,大家看了上面两种抱怨,难道不觉得第一种抱怨里的“刻苦精神”与第二种抱怨里的实际表现有很大反差吗?

前两天我看星报网站上一篇报道,一帮native Canadian在抗议conservative government给最低工资涨的太少。其中一个在college读书的女孩说,她在外面打labour的钱都不够租房住了,将来只好搬回家和父母同住。

自食其力,艰苦奋斗,这难道不是“刻苦精神”的体现吗?相比吾国孩子们那种“俺只管刻苦读死书考高分混文凭,其他父母社会都得给俺准备好”的“刻苦精神”,加拿大教育体制培养出的孩子的刻苦精神难道不更值得我们称道和赞许吗?

rong : 2007-02-09#10
拜读了~~,写得有趣

hitman007 : 2007-02-10#11
说得很好!

瑞雪春风 : 2007-02-10#12
谢谢大家!

今天感觉好多了,刚带儿子出去转了一圈。

估计明天身体恢复正常。然后背单词、学外语、忙乎自己的事,再次作一名“正常”的中国人....

:wdb6:

wolfyzj : 2007-02-10#13
写得非常好!少有的明白见解,论坛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我的QQ149818903,可以做个朋友吧?

大胃贝克汉姆 : 2007-02-10#14
写得好,分析的非常透彻和一针见血......我想,楼主的见解恰恰击中了家园里许多老观点人的要害之处.....加拿大是不欢迎平庸人的,真正有能力的人材才会在那里生存下去的.加SW了...顶!!!

瑞雪春风 : 2007-02-11#15
写得非常好!少有的明白见解,论坛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我的QQ149818903,可以做个朋友吧?

好啊!


不过我很久不用qq了,刚才到腾讯的网站去下载也下载不下来。

我的msn是 xu-l@hotmail.com,能用这个吗?不过除了休息日我只有晚上上网。

瑞雪春风 : 2007-02-11#16
写得好,分析的非常透彻和一针见血......我想,楼主的见解恰恰击中了家园里许多老观点人的要害之处.....加拿大是不欢迎平庸人的,真正有能力的人材才会在那里生存下去的.加SW了...顶!!!

多谢大家支持。

其实说实在的,我个人的感觉即使对于能力平庸人来说,只要他们的“抱负”与他们实际的能力相适应,愿意加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能干的事,他们在加拿大能得到的生活质量绝对还是会胜过中国的。

但我真的很反感许多同胞两点毛病:

一是志大才疏,走到哪里骂到哪里,总是把失败归咎于外部条件上。这样真不好,会妨碍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取得进步,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事业成功的前提之一是善于为自己制定在一定阶段能够实现的现实的目标,好高骛远只能加剧自己的挫折感导致气馁和失败。爱因斯坦如果20岁时就把人生目标定义为当一个比牛顿还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相对论,我敢担保他“大四”还没毕业就学不下去,追随希特勒干冲锋队去了。

二是好面子喜欢吹牛,好像中国年薪20万的兄弟全移民到加拿大去了。其实真没这个必要。那天我在这里发了个英语帖子,total recall那个,就想暗示这个事: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是由你的行为决定的,不是靠你的历史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在国内年薪¥2万,到了加拿大年薪$8万,人们]只会钦佩他;即使他$2万,也没人会因此就不尊敬他;但如果某兄弟总吹自己在国内怎么怎么强,可到了加拿大却学什么都学不会老在贫困线还往下许多的地方挣扎,那不是恰恰证明他在国内是那种传说中的....

side : 2007-02-11#17
难得一见的好帖!虽然观点我不是全部赞同。加声望了。

pandaj : 2007-02-11#18
LZ大概是在中国想象加拿大。

交税不是加拿大老百姓的选择。加拿大老百姓无权对税法投票,也无权对任何法律提案投票。当一个提案被提出来,只有众议员和参议员们有投票权。众议员就是老百姓在选区里选出来的,一共308个选区,每个选区一个,好比我们的人大代表。参议员是由执政党和反对党们的成员组成的,由各个党派指定。交多少税,减多少税,都是执政党的决策,联邦由联邦的定,各个省的省税由各个省的执政党定。由于各级政府的经费全部来自税收,所以他们说要收多少,就是多少。

pandaj : 2007-02-11#19
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在于是否适合当地人民的需要。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加拿大的各个方面无疑是尽量迎合他们的需要。比如学校,就要看当地的工作市场和选拔要求来开设课程。各个行业的要求,反过来也要看当地人民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这些东西,都只看加拿大老百姓的大多数,而不是看移民的情况。在中国,也是如此,你去应聘工作,一般的单位十之八九不要求你英法语流利;你要做医生,就念个医学本科;要做老师,就读个师范大学。但是移民到加拿大,你从前一切为了适合中国国情而得到的教育和训练,都不成为要求,而是要去适应另一套要求了,你要当医生,就要拿个MD,你要做老师,也要修够一定的课程,拿个证书,更别提语言的要求。对于多数登陆的移民,年纪三四十,要从头开始适应一套新的要求,困难是很大的。这不是什么加拿大只适合真正有能力的人,而是客观上决定了,大多数移民无法和当地十八九准备上大学的年轻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对于个人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作要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时也给家人稳定的生活。可以给你这一切的地方,就是适合你的好地方。加拿大在很多方面,是比中国好,但是如果在这里不能够给你最基本的生活意义和保障,那就不是适合你的好地方。先满足了这一点,再去谈什么民主制度、环境、人文。

001 : 2007-02-11#20
通篇发烧胡话

瑞雪春风 : 2007-02-11#21
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在于是否适合当地人民的需要。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加拿大的各个方面无疑是尽量迎合他们的需要。比如学校,就要看当地的工作市场和选拔要求来开设课程。各个行业的要求,反过来也要看当地人民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这些东西,都只看加拿大老百姓的大多数,而不是看移民的情况。在中国,也是如此,你去应聘工作,一般的单位十之八九不要求你英法语流利;你要做医生,就念个医学本科;要做老师,就读个师范大学。但是移民到加拿大,你从前一切为了适合中国国情而得到的教育和训练,都不成为要求,而是要去适应另一套要求了,你要当医生,就要拿个MD,你要做老师,也要修够一定的课程,拿个证书,更别提语言的要求。对于多数登陆的移民,年纪三四十,要从头开始适应一套新的要求,困难是很大的。这不是什么加拿大只适合真正有能力的人,而是客观上决定了,大多数移民无法和当地十八九准备上大学的年轻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对于个人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作要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时也给家人稳定的生活。可以给你这一切的地方,就是适合你的好地方。加拿大在很多方面,是比中国好,但是如果在这里不能够给你最基本的生活意义和保障,那就不是适合你的好地方。先满足了这一点,再去谈什么民主制度、环境、人文。


谢谢你提出批评。

关于交税不代表民意那段,我不同意。我当然知道加拿大不能每件事都来个全民公决,要不然大家整天都干这个没法干别的的。

但加拿大立法者与咱那“代表”的区别,你只要看我举的国内火车站那张“人民代表优先”的牌子就明白了:加拿大的人民代表要敢这样,我敢担保下次他就不是代表了。可中国那牌子从我小时候开始已经立了半个世纪了,人家不还照样代表咱们?


至于上面那段,你说的我完全同意。但你不了解我说的“能力”,如果在加拿大也包括我们的英语能力。这样说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法,因为我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就特别差。假设说三年之后我还没有很大长进无法适应在加拿大工作需要,到哪里找不到工作只好失业回国的时候,我也会实事求是地跑到这里来,把我的教训介绍给大家。但我不应该跑到这里抱怨加拿大不好,说政府不给我安排工作,老板不给我工作机会。

“能力”这个词有两种含义。

一是超出专业范围之外的基本能力,比如咱那位蒋博士,他来加拿大一看核物理专业不行就转行拿了一个化学博士,这就是他的基本能力。这点他lp就比不了。所以有人说干部公务员不适合移民,我不完全同意。从家园里一些筒子写的经历看,他们在国内显然是公务员之类,但在加拿大从labour干起转行发展的程度和速度要高于某些什么都不是的筒子,说明许多“国家干部”基本能力还是高滴


二是专业能力,这个就想你说的,从国内过来的就无法1对1的转化成在加拿大求职的能力。在国内公认好的专业,比如搞管理的,国内他是总经理,到了加拿大人家还聘他当总经理,怎么可能?就像我这样干技术工作的,国内干了20年什么都轻车熟路当了heading engineer了,到了哪里讲话都结结巴巴的谁让俺干leader啊?

但我觉得,如果自己确实不能满足干原来工作的要求,为什么要强求呢?如果非要干回原来的工作,那除了努力达到要求之外,为什么要抱怨呢?

舞戈 : 2007-02-11#22
请问楼主来加拿大多久了?

yokoyanygang : 2007-02-11#23
对某些观点极不认可!

wolfyzj : 2007-02-11#24
LZ大概是在中国想象加拿大。

交税不是加拿大老百姓的选择。加拿大老百姓无权对税法投票,也无权对任何法律提案投票。当一个提案被提出来,只有众议员和参议员们有投票权。众议员就是老百姓在选区里选出来的,一共308个选区,每个选区一个,好比我们的人大代表。参议员是由执政党和反对党们的成员组成的,由各个党派指定。交多少税,减多少税,都是执政党的决策,联邦由联邦的定,各个省的省税由各个省的执政党定。由于各级政府的经费全部来自税收,所以他们说要收多少,就是多少。
我不同意这段话!说这句话的人估计从来不了解民主国家政体。本人去过十余个欧美发达国家,前前后后呆了加起来有四、五年的时间。对个体而言,显然是没有人愿意多交税,但是社会的公共福利设施和国家安全需要税收。税收的本质是强制性与无偿性的国家行为,任何国家都需要税收。在民主国家,即使考虑到弃票率的问题,执政党仍然代表着多数民众或一定数量的人民观点,民主国家无一例外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经费十分有限,并不是你以中国式思维想像的说要收多少就收多少,税收的支出更大比例体现在社会公众福利上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用于养活数目庞大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社会福利的使用上可以打一个国内的比方:小区物业里有一部分业主愿意以支付较高物业费的形式将小区环境搞得更好,但是有一另部分业主却愿意不交物业费或降低物业费,而不关心小区环境好坏。在后一种业主占多数的情况下,可能小区会垃圾遍地,但是自然你也不用交物业费。。。。。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物业的收费由物业公司一家制定,从不听取业主意见,同时存在大量的不交物业费又能“搭便车”的业主,搞得小区里乱哄哄,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税收现状。

wolfyzj : 2007-02-11#25
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在于是否适合当地人民的需要。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加拿大的各个方面无疑是尽量迎合他们的需要。比如学校,就要看当地的工作市场和选拔要求来开设课程。各个行业的要求,反过来也要看当地人民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这些东西,都只看加拿大老百姓的大多数,而不是看移民的情况。在中国,也是如此,你去应聘工作,一般的单位十之八九不要求你英法语流利;你要做医生,就念个医学本科;要做老师,就读个师范大学。但是移民到加拿大,你从前一切为了适合中国国情而得到的教育和训练,都不成为要求,而是要去适应另一套要求了,你要当医生,就要拿个MD,你要做老师,也要修够一定的课程,拿个证书,更别提语言的要求。对于多数登陆的移民,年纪三四十,要从头开始适应一套新的要求,困难是很大的。这不是什么加拿大只适合真正有能力的人,而是客观上决定了,大多数移民无法和当地十八九准备上大学的年轻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对于个人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作要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时也给家人稳定的生活。可以给你这一切的地方,就是适合你的好地方。加拿大在很多方面,是比中国好,但是如果在这里不能够给你最基本的生活意义和保障,那就不是适合你的好地方。先满足了这一点,再去谈什么民主制度、环境、人文。
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建议不要移民,移民真的是一件HARDJOB,是一辈子的付出和牺牲。

瑞雪春风 : 2007-02-12#26
请问楼主来加拿大多久了?

说个笑话。

文化大革命时,“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帮“小闯将”听说美帝国主义要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心想俺们也一定要先美帝一步把红旗插上月球。

他们到图书馆翻了几天书本,拟定了个计划,什么哪里登陆啦,哪里挖掘啦....都计划的挺详细的。“红司令”听了汇报也很高兴,不过心里还有一点不踏实:“小鬼啊! 你们的计划写的很详细啊。可这月球你们都上过吗?那些地点都实地考察过吗?”

小鬼们个个目瞪口呆,于是这个计划始终是个计划,没有付诸实施...

若干年后,美国人登月成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的时候,红司令又想起这个问题。就问:“你们登月是怎么成功的?你们的科学家在计划的时候上去过吗?”

尼克松目瞪口呆:“伟人毕竟是伟人啊!我批准这个计划的时候咋想不起问这种问题泥....”

幸好基辛格脑子快,干紧给总统救场:“红司令啊,当年您领导您那个党长征的时候,事先走过那条路吗?实地考察过吗?”

这回该轮到红司令目瞪口呆了:“基辛格问的问题好怪!俺干嘛非要亲自考察才敢走啊?俺难道不会看地图吗?”


------

我写这个帖子的意思不是否认加拿大对我们大多数筒子的情况来说,确实有很多困难。我想说的只有两点:

1.不应把我们自身的问题归咎于无辜的人身上。就好比我有癌症,当初住进医院时大夫也说过个人情况不同,不能guarantee俺一定能怎么样的。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住了院。现在快死了,钱也花光了。于是就破口骂大夫是骗子:你既然治不好病为啥还让我住进来。---这样做人真得很不对,我觉得;

2.在任何地方要成功都要去奋斗,去努力。加拿大是如此,国内也是如此。既然这么说之所以还要移民,那是因为不同的地方规则不同,奋斗的方式也不同。有些地方适合这些人,有些地方适合哪些人。但不愿吃苦只会发牢骚的人到哪里也不适合。就好比一个高个子孩子练体操练不出成效,不妨换个教练练篮球看看。但再高明的教练也不可能把那些不愿意吃苦锻炼的孩子培养成体育明星。


我来家园比较晚,不像那位在这里问“靠!当年那些在这里抱怨中国‘天道不公’,说加拿大是天上都能掉馅饼的天堂的兄弟们,拿了签证之后都跑那里去啦?”的那位筒子那么了解这里的“历史”。

但我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说的那些兄弟中的一些,不会换了个id又在这里整天抱怨加拿大“天道不公”怀念自己在中国的“辉煌”去了吧.....


:wdb26:

舞戈 : 2007-02-12#27
出国之前,谁说加拿大不好,跟谁急!
出国之后,谁说中国不好?中国在摸索发展嘛!

thunderace : 2007-02-12#28
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在于是否适合当地人民的需要。

朝鲜好在哪儿,以及他们的人民能否选择、能否提出需要,很想听听。绑架,听过吗?斯德戈尔摩综合症,听过吗?

没有绝对的好,但绝对的坏是存在的。

001 : 2007-02-12#29
预祝楼主登月成功!

白桦林 : 2007-02-12#30
先加SW,再读!

riya : 2007-02-12#31
lz的心态很好,说的也很诚恳,从说话方式来看也很谦逊,SW鼓励了。

pandaj : 2007-02-13#32
朝鲜好在哪儿,以及他们的人民能否选择、能否提出需要,很想听听。绑架,听过吗?斯德戈尔摩综合症,听过吗?

没有绝对的好,但绝对的坏是存在的。

现在朝鲜的制度不适合现在他们人民的需要,当然那就是不好。同样的制度,放在世界上都是奴隶制的时候,会是当时最先进、最解放生产力的制度。

pandaj : 2007-02-13#33
我不同意这段话!说这句话的人估计从来不了解民主国家政体。本人去过十余个欧美发达国家,前前后后呆了加起来有四、五年的时间。对个体而言,显然是没有人愿意多交税,但是社会的公共福利设施和国家安全需要税收。税收的本质是强制性与无偿性的国家行为,任何国家都需要税收。在民主国家,即使考虑到弃票率的问题,执政党仍然代表着多数民众或一定数量的人民观点,民主国家无一例外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经费十分有限,并不是你以中国式思维想像的说要收多少就收多少,税收的支出更大比例体现在社会公众福利上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用于养活数目庞大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社会福利的使用上可以打一个国内的比方:小区物业里有一部分业主愿意以支付较高物业费的形式将小区环境搞得更好,但是有一另部分业主却愿意不交物业费或降低物业费,而不关心小区环境好坏。在后一种业主占多数的情况下,可能小区会垃圾遍地,但是自然你也不用交物业费。。。。。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物业的收费由物业公司一家制定,从不听取业主意见,同时存在大量的不交物业费又能“搭便车”的业主,搞得小区里乱哄哄,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税收现状。

请问你四五年在欧美的时间,有多少时间是作为和个税务居民而居住的?更何况,世界上各国的税收制度千差万别,同样是欧美国家,体制都不一样。到下个月,我在加拿大就住了六年了,中间只在中国美国作过短暂旅游。

这个问题,我不是争论应不应该交税,也不讨论哪个国家收上来的税更有效率地使用,单单就是一点,这个税务制度是不是加拿大人民的选择,你有没有发言权。答案就是,没有。

选举从来都是选政党,每一个政党提出竞选口号时,都不会具体细微到税率减到零点几个百分点,更多提出来的是他们的政治倾向。每次参选的就那么两三个选择,选谁都不会是从税上大作文章,大都是他们的政治主张。而参选的政党为了维持上一任的行政开支,谁也不敢轻易许诺减税。如果减税不是人民的呼声,去年7月份联邦消费税减了1个百分点,大家不是如逢甘霖、欢呼雀跃又是为什么?

事实上就是这样,就和中国下一个通知一样。通知说,现在开始加收什么什么计划,每人每月工资要扣多少多少,于是就开始扣钱(钱是扣给政府的,不是给单位的)。又一个通知说,到7月份,联邦消费税减1个百分点,于是就减了。再一个通知说,今年的收入税第一档从多少多少钱调整到多少多少,于是,你报税的时候就按税务局的通知来办了。你有发言权吗?你选的众议员替你说话了吗?他代表了大多数人的主张了吗?没有。

加拿大是高福利国家。北欧很多国家也是高福利国家,但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北欧国家移民非常难,居民相对固定。而加拿大为了应付婴儿潮带来的老龄化,不得不大量引入移民,而移民带来的税收又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很多人反而成为要接受补贴和福利的群体。所以,加拿大现行的一切,也和中国一样,是摸着小马过河。政府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养老和医疗支撑下来,只求先把现在的老人的养老和医疗撑得一时是一时。而移民分数变来变去,移民福利一减再减,也是他们摸索着的应对方法。什么医疗卡三个月后生效之类,都是近这三年来才有的政策。不要以为他们制订的一切,都是无懈可击。

pandaj : 2007-02-13#34
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建议不要移民,移民真的是一件HARDJOB,是一辈子的付出和牺牲。

我在这里这么久,没有打过一天labor,念的是这里最好的大学,做的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工作”,根本不觉得是什么hard job。

一个人的生活,有外界的大环境,也有自己的小环境,就是你的家庭、事业、社交。两者如都能顺心畅意,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只有一个好,另一个不好,肯定也不是理想的生活。很多人选择移民加拿大,是相信大环境的好,可以弥补小环境的不足。这的确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但是不能完全替代。这两者有矛盾的时候,就是一个trade off,这样的大环境,值得牺牲多少小环境来得到。超过一个底线,就不行了。而不是象你们想象的那样,凡是加拿大都是好的。凡是说加拿大不好的,就拿中国更差来比较。

现在你们不过谈的是你们想象中的加拿大而已。大多数移民到了这里,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pandaj : 2007-02-13#35
最后补充一句,准移民对未来的境外生活有美好的憧憬,是一件好事,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的个人建议,不要去憧憬想象那些太过缥缈的东西,想得切实一些,与你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多做些准备工作,更有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rus : 2007-02-14#36
为什么纳税人最下贱,谁可以解释一下啊

rus : 2007-02-14#37
我在这里这么久,没有打过一天labor,念的是这里最好的大学,做的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工作”,根本不觉得是什么hard job。

一个人的生活,有外界的大环境,也有自己的小环境,就是你的家庭、事业、社交。两者如都能顺心畅意,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只有一个好,另一个不好,肯定也不是理想的生活。很多人选择移民加拿大,是相信大环境的好,可以弥补小环境的不足。这的确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但是不能完全替代。这两者有矛盾的时候,就是一个trade off,这样的大环境,值得牺牲多少小环境来得到。超过一个底线,就不行了。而不是象你们想象的那样,凡是加拿大都是好的。凡是说加拿大不好的,就拿中国更差来比较。

现在你们不过谈的是你们想象中的加拿大而已。大多数移民到了这里,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吹牛B

qitianqitian : 2007-02-14#38
It's hard for them to imagine Canada, although they try to.

好 is 好, 不好 is 不好. Whatever is the reason, 不好 cannot become 好.

I believe I am among the top 5% of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I havenot find 民主 and 政体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me.

Success of new immigrant = 能力*5% + Hard Working*5% + Luck*90%.

Luck is way more important than 能力.

请问你四五年在欧美的时间,有多少时间是作为和个税务居民而居住的?更何况,世界上各国的税收制度千差万别,同样是欧美国家,体制都不一样。到下个月,我在加拿大就住了六年了,中间只在中国美国作过短暂旅游。

这个问题,我不是争论应不应该交税,也不讨论哪个国家收上来的税更有效率地使用,单单就是一点,这个税务制度是不是加拿大人民的选择,你有没有发言权。答案就是,没有。

选举从来都是选政党,每一个政党提出竞选口号时,都不会具体细微到税率减到零点几个百分点,更多提出来的是他们的政治倾向。每次参选的就那么两三个选择,选谁都不会是从税上大作文章,大都是他们的政治主张。而参选的政党为了维持上一任的行政开支,谁也不敢轻易许诺减税。如果减税不是人民的呼声,去年7月份联邦消费税减了1个百分点,大家不是如逢甘霖、欢呼雀跃又是为什么?

事实上就是这样,就和中国下一个通知一样。通知说,现在开始加收什么什么计划,每人每月工资要扣多少多少,于是就开始扣钱(钱是扣给政府的,不是给单位的)。又一个通知说,到7月份,联邦消费税减1个百分点,于是就减了。再一个通知说,今年的收入税第一档从多少多少钱调整到多少多少,于是,你报税的时候就按税务局的通知来办了。你有发言权吗?你选的众议员替你说话了吗?他代表了大多数人的主张了吗?没有。

加拿大是高福利国家。北欧很多国家也是高福利国家,但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北欧国家移民非常难,居民相对固定。而加拿大为了应付婴儿潮带来的老龄化,不得不大量引入移民,而移民带来的税收又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很多人反而成为要接受补贴和福利的群体。所以,加拿大现行的一切,也和中国一样,是摸着小马过河。政府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养老和医疗支撑下来,只求先把现在的老人的养老和医疗撑得一时是一时。而移民分数变来变去,移民福利一减再减,也是他们摸索着的应对方法。什么医疗卡三个月后生效之类,都是近这三年来才有的政策。不要以为他们制订的一切,都是无懈可击。

prcll : 2007-02-14#39
我在这里这么久,没有打过一天labor,念的是这里最好的大学,做的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工作”,根本不觉得是什么hard job。

一个人的生活,有外界的大环境,也有自己的小环境,就是你的家庭、事业、社交。两者如都能顺心畅意,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只有一个好,另一个不好,肯定也不是理想的生活。很多人选择移民加拿大,是相信大环境的好,可以弥补小环境的不足。这的确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但是不能完全替代。这两者有矛盾的时候,就是一个trade off,这样的大环境,值得牺牲多少小环境来得到。超过一个底线,就不行了。而不是象你们想象的那样,凡是加拿大都是好的。凡是说加拿大不好的,就拿中国更差来比较。

现在你们不过谈的是你们想象中的加拿大而已。大多数移民到了这里,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你这说这些,那些脑子有问题的家伙是不会信的,他们还会骂你说你胡说。

qitianqitian : 2007-02-14#40
Because

你这说这些,那些脑子有问题的家伙是不会信的,他们还会骂你说你胡说。

They are not looking for truth. They are looking for support.

prcll : 2007-02-14#41
They are not looking for truth. They are looking for support.

你就是那没脑子的一个,还穷忽悠,卡家里是天堂,哪儿都不如卡家里。。

用脑子想想,运气能顶一辈子吗?本事才是大大的。。。。嘿嘿

看你那样还玩英文,你是假洋鬼子把。。哈哈哈

瑞雪春风 : 2007-02-14#42
吹牛B

唉!为什么不相信他说的话呢?

他说的那些其实不难达到的。比如如果年纪不太大而且聪明能干,英文底子不错,兜里再踹上不止50万人民币可供从买车租房到读书或者国内的职业背景很好的的话.....


即使上述条件不完全具备,只具备一部份努力一些我相信也能做到。他完全是一片好意,有些话很现实大家也应该认真考虑,在国内就做好准备。

-------

其实他说的那些和那些支持我的筒子说的那些并不矛盾,只不过大家说得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各唱各的调而已。说个笑话:

某天傍晚“社科院”某“课题组”的研究员老易下班走出大门,习惯性地踱步到报刊栏看报。忽然见几个穿着似民工模样的人正在那里看着那篇“社科院某课题组论证,中国2050年gdp世界第几”的报道热烈地讨论着...

研究员叹息一声,走过去对那些兄弟们说:“唉!我实话告诉大家吧,我就是那个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怎么出来的先不说了,但看兄弟们的模样,我估计不是贪官家里存款超不过50万人民币滴
。所以我劝大家还是务实一些,有工夫还是多想想明天怎么多挣工钱,春节好‘衣锦还乡’才是正事.....”

民工某样的人客气地说了声谢谢,就扭过头去继续他们的话题。

老易又长叹一声,扭头回家。第二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说起这事。同事小易听了大感不平:“你理会他们做什么?农民工素质低,脑子笨,来到北京只能降低北京人的品质
,哪能懂得你说得道理呀?”

小易正说得慷慨激昂,办公室另一头的一位原来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后来因为领导开会讨论“大事”时总喜欢敲锣边说风凉话,被领导“下放”研究别的课题去了的筒子发言了:

“我说兄弟们,你们注意过没有那几个你们认为是民工的家伙,讨论你们那个课题的时候脚底下踩得是什么?...井盖对吧!....问我怎么知道的?....你们忘记了自从被赶走之后,领导交给我的新课题就是研究马路上的井盖的都是怎么丢的---我已经蹲在那个报刊栏边上快一年了,深知那几位兄弟不过是在等天黑下手等得无聊而已.....”


:wdb7:

qitianqitian : 2007-02-14#43
仁兄该不会是为了“某课题”在这逗大家玩吧。

如果楼主是认真的,那么我也可以认真地告诉你:以仁兄的年龄,到了加拿大,如果想在65岁退休前完成供房(你不想退休后还租房或者还贷款吧?)、供/养车、养孩子外加攒养老金,就算你落地后立即拿到年薪10万的工作,都不轻松。----当然,如果你手里有个几千万人民币,算我没说。

说句仁兄不爱听的:移民加拿大是不需要理由的----把别人往死里整要看人家愿不愿意,把自己往死里整还非要说出个123来吗?

唉!为什么不相信他说的话呢?

他说的那些其实不难达到的。比如如果年纪不太大而且聪明能干,英文底子不错,兜里再踹上不止50万人民币可供从买车租房到读书或者国内的职业背景很好的的话.....


即使上述条件不完全具备,只具备一部份努力一些我相信也能做到。他完全是一片好意,有些话很现实大家也应该认真考虑,在国内就做好准备。

-------

其实他说的那些和那些支持我的筒子说的那些并不矛盾,只不过大家说得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各唱各的调而已。说个笑话:

某天傍晚“社科院”某“课题组”的研究员老易下班走出大门,习惯性地踱步到报刊栏看报。忽然见几个穿着似民工模样的人正在那里看着那篇“社科院某课题组论证,中国2050年gdp世界第几”的报道热烈地讨论着...

研究员叹息一声,走过去对那些兄弟们说:“唉!我实话告诉大家吧,我就是那个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怎么出来的先不说了,但看兄弟们的模样,我估计不是贪官家里存款超不过50万人民币滴
。所以我劝大家还是务实一些,有工夫还是多想想明天怎么多挣工钱,春节好‘衣锦还乡’才是正事.....”

民工某样的人客气地说了声谢谢,就扭过头去继续他们的话题。

老易又长叹一声,扭头回家。第二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说起这事。同事小易听了大感不平:“你理会他们做什么?农民工素质低,脑子笨,来到北京只能降低北京人的品质
,哪能懂得你说得道理呀?”

小易正说得慷慨激昂,办公室另一头的一位原来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后来因为领导开会讨论“大事”时总喜欢敲锣边说风凉话,被领导“下放”研究别的课题去了的筒子发言了:

“我说兄弟们,你们注意过没有那几个你们认为是民工的家伙,讨论你们那个课题的时候脚底下踩得是什么?...井盖对吧!....问我怎么知道的?....你们忘记了自从被赶走之后,领导交给我的新课题就是研究马路上的井盖的都是怎么丢的---我已经蹲在那个报刊栏边上快一年了,深知那几位兄弟不过是在等天黑下手等得无聊而已.....”


:wdb7:

hitman007 : 2007-02-14#44
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

正是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大部分人民可以拥有一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

假如加拿大像中国一样遍地贪官、每年几千起矿难、民工劳苦一年要靠跳楼来讨薪、病人没钱死在医院门外、孩子上大学逼死老爸,你还能侈谈什么“稳定生活”?

hitman007 : 2007-02-14#45
把别人往死里整要看人家愿不愿意,把自己往死里整还非要说出个123来吗?
===========
这位是在加拿大的受虐狂吗?加拿大那么苦,怎么不回国享受D妈妈的温暖和“先进性”呢?

hitman007 : 2007-02-14#46
最后补充一句,准移民对未来的境外生活有美好的憧憬,是一件好事,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的个人建议,不要去憧憬想象那些太过缥缈的东西,想得切实一些,与你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多做些准备工作,更有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
没有几个SB会以为加拿大会天上掉馅饼。想出去的人,大部分都是受不了国内的乌烟瘴气,到国外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的,或凭自己体力或凭自己脑力过上“人”的生活!

hitman007 : 2007-02-14#47
最烦就是这帮已经出去的鸟人,自己出狱了,享受自由的呼吸,却翻过脸来教训昔日难友:要安心在狱中生活。外面的世界很危险D,有可能被车撞死,说不定还要饿肚子,哪比得上监狱里旱涝保收!

去TMD,不用你说教,我知道监狱外是怎么回事!老子就想出狱自己担风险,你省省吧,想念狱里的窝头那就赶快回来!

qitianqitian : 2007-02-15#48
有些事情对于国内的同胞来说,的确很难理解,我也想不通为什么

一个人的生活,有外界的大环境,也有自己的小环境,就是你的家庭、事业、社交。两者如都能顺心畅意,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只有一个好,另一个不好,肯定也不是理想的生活。很多人选择移民加拿大,是相信大环境的好,可以弥补小环境的不足。这的确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但是不能完全替代。这两者有矛盾的时候,就是一个trade off,这样的大环境,值得牺牲多少小环境来得到。超过一个底线,就不行了。而不是象你们想象的那样,凡是加拿大都是好的。凡是说加拿大不好的,就拿中国更差来比较。

现在你们不过谈的是你们想象中的加拿大而已。大多数移民到了这里,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前两天和一个同学打电话。

这位兄弟和我同岁,比我小几个月,和我来自同一省农村,大学研究生7年同学。目前官居正处,曾经来卡城出过差,提正处前还在Houston培训了4个月,对北美的生活不算一无所知。聊着聊着就聊到收入上,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大意):

“你们俩加起来一年x万加元,税后x万加元(算得挺准),合人民币x万。我cao,这么多钱怎么花呀。”

“你小子别TM拿我开心,堂堂一个大处长,看得上这点小钱?”

“我们处不行,有钱的是xx(我们同学)他们那些处。”

“告诉过你多少次,我挣加元花加元,不能换。穷庙富方丈,别跟我哭穷,回去还是你请我吃饭”

“你以为我不知道?加拿大除了吃饭下馆子比国内贵,其他的,比如车、房、名牌衣服,奢侈品都比国内便宜”

“奢侈品能买多少?最大的开支还是日常开支”

“车子房子难道不是日常开支?在国内除非自己做老板,哪个挣工资的能开上你那样的车,住上你那样的房?”

“这边买车比国内便宜,养车贵,我每月光停车费300多刀,还不算保险、汽油、保养。这边条件好的apartment跟single house价钱差不了多少,北京没有那么多地,所以single house贵,apartment一点不比这边贵”

“别得着便宜卖乖了。。。。。。。。。。。”

“你不用担心医疗吧?”

“cao,谁不知道加拿大全民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有病能等死人。。。。。。。还好我是中国人,实在不行还可以往北京跑”

“。。。。。”

“还有一个头疼事是养老----只要D不倒台,你就不用担心”

“加拿大不是老有所养吗?”

“那点老人金,还不够我交停车费的,而且等我退休了还不知有没有。我们的目标是退休的时候有200W养老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cao,你也太能吹了吧。。。。。。。。。”

“我给你算算啊。。。。。。。。。。。。。”

“。。。。。。。。。”

“。。。。。。。。。”

中国不是伊拉克1 : 2007-02-15#49
楼主强人。

见解独到,论据充分,态度中肯。

赞一个。

prcll : 2007-02-15#50
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

正是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大部分人民可以拥有一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

假如加拿大像中国一样遍地贪官、每年几千起矿难、民工劳苦一年要靠跳楼来讨薪、病人没钱死在医院门外、孩子上大学逼死老爸,你还能侈谈什么“稳定生活”?


脑子有病的干活。 工作职位,经济需求与社会制度没有一点关系。

prcll : 2007-02-15#51
些事情对于国内的同胞来说,的确很难理解,我也想不通为什么

就你这脑子,什么都不会想明白的,因为你只会凭自己的想象,胡说八道。

没一点现实实际的东西。

瑞雪春风 : 2007-02-15#52
前两天和一个同学打电话。

“还有一个头疼事是养老----只要D不倒台,你就不用担心”

“加拿大不是老有所养吗?”

那点老人金,还不够我交停车费的,而且等我退休了还不知有没有。我们的目标是退休的时候有200W养老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cao,你也太能吹了吧。。。。。。。。。”

“我给你算算啊。。。。。。。。。。。。。”

“。。。。。。。。。”

“。。。。。。。。。”


呵呵,楼上有位兄弟还夸我是强人。其实你这样的筒子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强人.....


:wdb17:

人和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也不同,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

我和lp都是生活很简朴的人,除了一些对学习、工作能力上有用的东西舍得花钱外,吃的穿的很不讲究滴。我想我俩要站在社科院门口,一定会被研究员们当“弱势群体”救济喽。

据我的测算,考虑到我们原来在国内奠定的经济基础,如果来加后我们两人一起工作养一个孩子,家庭年收入税前达到4万元就可以维持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我们10年前的生活水平);如果家庭年收入税前达到8万元,就可以恢复我们现在在国内的生活水平。我相信我们老两口退休能存上个20万足够了,存不上20万回中国养老也够了。

我和lp都是好学勤奋之人,这样的中国人,无论在中国还是加拿大都不会抱怨的。先别管想移民前我们两人的收入是多少,就说准备移民后,我们的收入锐减到每人税后每月三千多元。可你看我什么时候为自己那点事抱怨过中国“天道不公”?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我们办出国手续,都是本着诚信精神和单位明说的。有一位筒子跟贴称赞说支持提倡这种诚信精神。我在感动之余,还有感慨:唉,真是“老移”啊,出国多年把中国的事忘得差不多了以为和加拿大一样了---要知道在中国讲诚信是要付出很大代价滴...


考虑到我们两人的学历、经验和能力,以及我们的刻苦精神,我们对自己能够达成既定目标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但另一方面说,年龄是一个问题。40过半的人,恐怕没有时间向20-30岁的筒子那样再学个“北美文凭”追求更高的“抱负”喽。英语也是个问题,虽然奋斗一年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只达到上面prcll筒子说的那种水平
。不过幸好vo干活慢,相信再奋斗个两三年,应该有所长进吧?

来家园后,从诸位老移筒子发的帖子里了解到不少加拿大的信息,真的受益匪浅,也非常感激。也希望今后老移筒子们能忙里偷闲,海涵部分准移筒子的误解,继续抽出点宝贵时间不吝赐教。

不过我确实也觉得一些老移筒子对俺们这些准移筒子的认识也有一个误区:认为俺们人没来过加拿大就什么也不知道,就跟俺上面讲的那个“民工看报”的故事一样。其实有时也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比如不久前我看见多伦多那里有一些老移新移筒子们在讨论Mississauga距离Toronto有多遥远。呵呵,虽然那里我一天没住过,而他们已经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甚至年余,但显然我比他们中的一些人更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prcll : 2007-02-15#53
不过我确实也觉得一些老移筒子对俺们这些准移筒子的认识也有一个误区:认为俺们人没来过加拿大就什么也不知道,就跟俺上面讲的那个“民工看报”的故事一样。其实有时也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比如不久前我看见多伦多那里有一些老移新移筒子们在讨论Mississauga距离Toronto有多遥远。呵呵,虽然那里我一天没住过,而他们已经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甚至年余,但显然我比他们中的一些人更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没以移民身份生活在加拿大的新人都和你一样,都会回答问题,自以为什么都了解,什么都准备好了。


其实都是那脑子有问题的人,没有例外。

瑞雪春风 : 2007-02-15#54
没以移民身份生活在加拿大的新人都和你一样,都会回答问题,自以为什么都了解,什么都准备好了。


其实都是那脑子有问题的人,没有例外。


说个笑话:

加拿大一个被称为madhouse的出租房里,来了几位新房客。

一位已经在这里住了多年,之前还在其他许多类似的地方住过的老房客大惑不解。以下是他们的问答:

老房客:“你们小丫的们在外面过得好好地,没事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新房客:“还不是和您一样啊....”

老房客:“你们知道这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新房客:“听说了一些,可为了将来好我们不怕啊?反正您老人家不是也住在这里嘛!”

老房客:“我的“程度”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你们丫的能比得上吗?”

新房客:“老前辈您让我们住进来不就知道啦....”

老房客:“靠!你们丫的自以为都准备好了,其实全是脑袋瓜子有病!”

新房客:“要是像您说的,俺们更有资格搬进来和您住在一起喽.....”


001 : 2007-02-15#55
这年头,没上过月亮的总以为比上过月亮的知道的还多

qitianqitian : 2007-02-15#56
越看仁兄越像做“某课题”的。

据我的测算,考虑到我们原来在国内奠定的经济基础,如果来加后我们两人一起工作养一个孩子,家庭年收入税前达到4万元就可以维持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我们10年前的生活水平);如果家庭年收入税前达到8万元,就可以恢复我们现在在国内的生活水平。我相信我们老两口退休能存上个20万足够了,存不上20万回中国养老也够了。

75年~05年30年间,加拿大平均通胀4.75%。我们日常生活所承受的通胀肯定高于平均(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仁兄43岁,到65岁的时候如果能攒20万(本息),假定平均通胀4.75%,折合到现在就是200,000/1.0475^22=72,501。如果仁兄活到85岁,这点钱撒到20年里,连胡椒面都算不上。攒这点钱和不攒一样,唯一的作用是替加拿大政府省点救济金---也就是说,退休后的收入几乎肯定在加拿大老人的最底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最底层”是一个绝对概念---任何一个国家的最底层都不会太爽。兄弟没有43岁那么老,到65岁时承受的通胀更多,200W实在是不多。

如果退休后在加拿大生活,日常支出:

房子贷款还清,但是随着房龄增长,维护费用增加。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有些原来自己能干的活不得不请/雇人干。

车子是有寿命的。虽然车子越破折旧越少,但是加拿大多数城市冬天漫长,雪多路滑,在车上省钱值不值得,看个人了。

其他的衣食住行,退休后与退休前相比,差得最多的应当是行。很多人退休后开始走亲访友旅游。具体支出,各人不同。但是不想出门和想出门却没钱是两码事。

现在谈回国养老有点为时过早----20年后的中国如何,只有天知道:

如果20年后国内变坏了,自然是回不去了;如果变好了呢,20年后加拿大政府给的那仨瓜俩枣拿到中国恐怕也不算钱了(如果不在加拿大养老,有些钱还未必拿得到),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移民呢?

回国养老还有身份问题,如果你入加籍,需要签证(哪位老大知道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在中国养老有怎样的签证政策?);如果不入籍,为了保持身份,花费更多(来回路费,两边的住所,等等)。

人和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也不同,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

我和lp都是生活很简朴的人,除了一些对学习、工作能力上有用的东西舍得花钱外,吃的穿的很不讲究滴。我想我俩要站在社科院门口,一定会被研究员们当“弱势群体”救济喽。

简朴是一种美德,然而贫穷绝不是什么美妙的感受。我经历过的贫穷恐怕是仁兄没有经历过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和村支书的儿子同班,有一次他用一根细绳拴着两个苹果挂在脖子上去上学,把我们大家馋得直流口水,那感觉至今记得。没想到的是我来到加拿大后又看到了我童年的影子。

我刚登陆时住apartment,有一个邻居是河北同胞,比我大近10岁,早来3年。人很好,很热心,有一个女儿当时7岁。他俩过得比较节俭,是不给女儿买任何零食的。超市的收银台边上一般都有类似口香糖这种小东西,小姑娘每次都在爸爸付钱的时候快速拿一包口香糖扔到传送带上,偶能得逞。还有一件事印象颇深:有一次彩喷打印机打折,他拉我去买,小姑娘的感觉就像过节一样。这两口子出国较早,出国前收入一般,所以还是很满足的,我也很尊重他们俩,但是我实在不愿意再现我的童年。

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会理解,不经历不死心,经历了呢,有开弓没有回头箭。

lamborghini : 2007-02-15#57
这年头,没上过月亮的总以为比上过月亮的知道的还多
你上过月亮?看了看你以前说的东东也基本上停留在评价月亮好还是不好上,有种在加拿大本地社区里发点乡土文章上来?我看你也不咋样!

001 : 2007-02-15#58
你上过月亮?看了看你以前说的东东也基本上停留在评价月亮好还是不好上,有种在加拿大本地社区里发点乡土文章上来?我看你也不咋样!
什么叫我以前说的东东。什么叫乡土文章,俺现在在月亮上受苦,你以为是享福,那你就来享福好了。
加拿大的好是要你来才能体会,不好也是要你来了才能体会的。呆在国内发这种发春梦的文章意义不大。

rus : 2007-02-16#59
前两天和一个同学打电话。

这位兄弟和我同岁,比我小几个月,和我来自同一省农村,大学研究生7年同学。目前官居正处,曾经来卡城出过差,提正处前还在Houston培训了4个月,对北美的生活不算一无所知。聊着聊着就聊到收入上,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大意):

“你们俩加起来一年x万加元,税后x万加元(算得挺准),合人民币x万。我cao,这么多钱怎么花呀。”

“你小子别TM拿我开心,堂堂一个大处长,看得上这点小钱?”

“我们处不行,有钱的是xx(我们同学)他们那些处。”

“告诉过你多少次,我挣加元花加元,不能换。穷庙富方丈,别跟我哭穷,回去还是你请我吃饭”

“你以为我不知道?加拿大除了吃饭下馆子比国内贵,其他的,比如车、房、名牌衣服,奢侈品都比国内便宜”

“奢侈品能买多少?最大的开支还是日常开支”

“车子房子难道不是日常开支?在国内除非自己做老板,哪个挣工资的能开上你那样的车,住上你那样的房?”

“这边买车比国内便宜,养车贵,我每月光停车费300多刀,还不算保险、汽油、保养。这边条件好的apartment跟single house价钱差不了多少,北京没有那么多地,所以single house贵,apartment一点不比这边贵”

“别得着便宜卖乖了。。。。。。。。。。。”

“你不用担心医疗吧?”

“cao,谁不知道加拿大全民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有病能等死人。。。。。。。还好我是中国人,实在不行还可以往北京跑”

“。。。。。”

“还有一个头疼事是养老----只要D不倒台,你就不用担心”

“加拿大不是老有所养吗?”

“那点老人金,还不够我交停车费的,而且等我退休了还不知有没有。我们的目标是退休的时候有200W养老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cao,你也太能吹了吧。。。。。。。。。”

“我给你算算啊。。。。。。。。。。。。。”

“。。。。。。。。。”

“。。。。。。。。。”



CAO啊CAO,又一个吹牛的,处长

瑞雪春风 : 2007-02-16#60
这年头,没上过月亮的总以为比上过月亮的知道的还多

我想你并没有真正看懂我用的那个比喻的含义。

目前为止,美国的几位宇航员是地球上唯一登上过月球的人。但我们根据常识就能知道,送他们上月球的那些人对月球的了解要比宇航员多得多...

我举这个比喻的意思不是自吹自己比你们更了解加拿大。我想说的只是有些事也不一定非得住在加拿大才能开始了解它。比如养老金的问题,我想如果大家真想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你在加拿大、中国还是莫桑比克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它不是加拿大的“国家机密”非得拿着枫叶卡才能去查。至于怎么利用这些信息,那取决于你的分析能力和水平。我相信那些住在加拿大的100万华人里,到现在连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还没闹清楚得大有人在。

prcll : 2007-02-16#61
这年头,没上过月亮的总以为比上过月亮的知道的还多



说的及形象,顶。。

没来加拿大过移民生活的中国移民,包括所有在国外呆过的非移民100%的都是你的这句话这种人,这也是他们移民的动力,就像飞蛾扑火,一群无知的脑袋。

瑞雪春风 : 2007-02-16#62
75年~05年30年间,加拿大平均通胀4.75%。我们日常生活所承受的通胀肯定高于平均(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仁兄43岁,到65岁的时候如果能攒20万(本息),假定平均通胀4.75%,折合到现在就是200,000/1.0475^22=72,501。如果仁兄活到85岁,这点钱撒到20年里,连胡椒面都算不上。攒这点钱和不攒一样,唯一的作用是替加拿大政府省点救济金---也就是说,退休后的收入几乎肯定在加拿大老人的最底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最底层”是一个绝对概念---任何一个国家的最底层都不会太爽。兄弟没有43岁那么老,到65岁时承受的通胀更多,200W实在是不多。

如果退休后在加拿大生活,日常支出:

房子贷款还清,但是随着房龄增长,维护费用增加。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有些原来自己能干的活不得不请/雇人干。

车子是有寿命的。虽然车子越破折旧越少,但是加拿大多数城市冬天漫长,雪多路滑,在车上省钱值不值得,看个人了。

其他的衣食住行,退休后与退休前相比,差得最多的应当是行。很多人退休后开始走亲访友旅游。具体支出,各人不同。但是不想出门和想出门却没钱是两码事。

现在谈回国养老有点为时过早----20年后的中国如何,只有天知道:

如果20年后国内变坏了,自然是回不去了;如果变好了呢,20年后加拿大政府给的那仨瓜俩枣拿到中国恐怕也不算钱了(如果不在加拿大养老,有些钱还未必拿得到),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移民呢?

回国养老还有身份问题,如果你入加籍,需要签证(哪位老大知道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在中国养老有怎样的签证政策?);如果不入籍,为了保持身份,花费更多(来回路费,两边的住所,等等)。



简朴是一种美德,然而贫穷绝不是什么美妙的感受。我经历过的贫穷恐怕是仁兄没有经历过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和村支书的儿子同班,有一次他用一根细绳拴着两个苹果挂在脖子上去上学,把我们大家馋得直流口水,那感觉至今记得。没想到的是我来到加拿大后又看到了我童年的影子。

我刚登陆时住apartment,有一个邻居是河北同胞,比我大近10岁,早来3年。人很好,很热心,有一个女儿当时7岁。他俩过得比较节俭,是不给女儿买任何零食的。超市的收银台边上一般都有类似口香糖这种小东西,小姑娘每次都在爸爸付钱的时候快速拿一包口香糖扔到传送带上,偶能得逞。还有一件事印象颇深:有一次彩喷打印机打折,他拉我去买,小姑娘的感觉就像过节一样。这两口子出国较早,出国前收入一般,所以还是很满足的,我也很尊重他们俩,但是我实在不愿意再现我的童年。

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会理解,不经历不死心,经历了呢,有开弓没有回头箭。


呵呵,别介意我说的那些笑话,玩笑而已。这种方式讨论问题虽然不严肃,但至少比说别人脑子有病要礼貌一些。而且我们毕竟都不是“课题组”专业干这个的,每天还有许多别的事要做。用比喻说明问题不用咬文嚼字比较省时间,也比较让别人容易看懂。

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你忽略了三点问题:

1.你考虑了未来几十年内通货膨胀的因素;但你没考虑未来收入增加的因素。再说个比喻:20年前我的月薪是100多元。如果你坐着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年代找我说:“你知道20年后中国北京的消费水平是什么样吗?你还能活下去吗?还不快跟我来加拿大!”我肯定卷起铺盖就跟着你走了。

但这种逻辑是错误的。现实是我现在在北京活得要比20年前好得多。因为物价上涨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而且增加的更快。

2.西方国家的养老基金,不是像中国没有社保的农民兄弟一样,挣来钱全存在银行留着养老。基金的概念是大家把钱交给管理基金的机构,机构用它来投资。所以说现在加拿大老人拿的钱一部分是现在青壮年交的钱,一部分是当年他们投资的收益;同样,我们老的时候,实际上花的也是我们投资的收益和那时年轻人交的钱。除非未来加拿大国家社会也“崩溃”,否则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恰恰是能够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某些兄弟担心加拿大会停止移民是杞人忧天的原因。除非加拿大自己能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否则它根本无法停止移民。

3.就算你把一部分钱存进银行养老。一般说来,银行的利息应该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否则的话谁还在银行存钱?如果你善于理财的话,你可以把钱用于投资,收益会更高一些。

比如80年代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很高,但银行的利息也在2位数以上。现在利率很低了,但通胀也很低了。加拿大也是如此。70-80年代从农业经济向工业转型阶段通胀高,并不代表未来20年内还会高。即使有通胀率高的年份,银行也会相应调高利率进行宏观调控,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识。

另外你说如果将来国内怎么样的话,我说的回国养老就要泡汤。表面上看你把我驳倒了。但你想过没有,如果20年后国内真成了你说的那样的话(当然我们都不希望是这样),那我们不移民加拿大岂不比移民加拿大靠微薄的养老金活着更糟.....

我写那的主贴用的是一种“逆向思维”或者叫“换位思考”得思维方式。这么写的目的不是给中介公司帮腔骗更多得兄弟移民加拿大,只是想说明“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你既然选择了生活在那里,应该多从native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理解社会,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实老外来中国要成功也得这样。前几天我看报纸上dell广告,一些笔记本才卖4000多元。我一看广告下面的小字,写的是“操作系统为dos”---这不变相让大家用盗版软件拆Microsoft得台吗?这说明即使“强大”如跨国公司,他也有一个入乡随俗的问题,除非它不想在中国混也想“海龟”回美国....


其实对中国诸多“不公”,我也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论证出它公平的一面。不过我可不敢写了。因为前几年在一个国内论坛上交了一帮自称是农民的右字号朋友。我用这种“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的方式替咱majesty的某些政策辩解了几句,结果几个兄弟异口同声地骂我是majesty委派的大官,专门到网上来欺骗说服他们的。还有一个比prcll筒子火气还大的筒子说有一天他不想活了一定要上街砍死几个我这样的人...


我到不是怕死。俺家祖宗三代都没出过D员哪儿来得大官呀?只怕他见面都想不到那是我。我是怕这位兄弟上街砍错了人那我不是罪过喽...

001 : 2007-02-16#63
我想你并没有真正看懂我用的那个比喻的含义。

目前为止,美国的几位宇航员是地球上唯一登上过月球的人。但我们根据常识就能知道,送他们上月球的那些人对月球的了解要比宇航员多得多...

我举这个比喻的意思不是自吹自己比你们更了解加拿大。我想说的只是有些事也不一定非得住在加拿大才能开始了解它。比如养老金的问题,我想如果大家真想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你在加拿大、中国还是莫桑比克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它不是加拿大的“国家机密”非得拿着枫叶卡才能去查。至于怎么利用这些信息,那取决于你的分析能力和水平。我相信那些住在加拿大的100万华人里,到现在连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还没闹清楚得大有人在。
要搞清楚我们是不是你送到加拿大来的。

qitianqitian : 2007-02-16#64
我说的200W就是连本带息

你说的那些投资我都知道,我还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否则哪攒得了200W。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拿大是发达国家,经济规律不尽相同,不能照搬。此外,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也和加拿大不同。比如说,80年代末中国为抑制疯狂的通胀推出“保值存款”----这在加拿大是很难想象的----更不要说行政手段了。

工资的增长未必跟得上通胀。说两个现象:一是在整个北美,以前丈夫工作养活一家是不成问题的,现在越来越困难;二是在北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以前中等家庭收入是买得起single house的,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了。

仁兄对国内生活的感受自然比我们准确,反过来我们对加拿大生活的感受也比仁兄准确;仁兄对加拿大生活主要是想象,而我们在中国有很多亲朋好友。

仁兄说了半天,我只能认可一句话:如果中国乱了,移民可以找到一个避风港。

人离乡贱。最近这些年登陆的移民多数不如意(主要是中加的差距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成功者中除了少数极牛的,大多托运气的福(主要是指入门的第一份专业工),回头看看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而且一旦达到一定位置不可避免会卷入勾心斗角,由于语言文化的隔阂,受到的委屈可能更多,更能理解“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含义,这时再看到国内的同胞不惜一切、争先恐后地往外挤,不免会想到“飞蛾扑火”四个字。

所谓“心态”、“职业无高低”,那都是骗自己玩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安慰一下自己是可以的,千万别真把自己骗了。阿Q精神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下精神麻醉剂(避免走上绝路),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有一位同胞,移民前是某省银行副处长,老婆的父亲是某县银行行长。他曾经这样说:“出国之前觉得,回趟国,机票不就不到1W块钱吗。现在一想回国的路费,就觉得气短”

在中国是“权”最大,加拿大是“钱”最大----移民后你会发现钱比你想象的要重要的多。填饱了肚子才有精神谈民主、自由;有钱请律师法制对你才有意义。和绝大多数白人一样,我不觉得民主、自由和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加拿大的自然环境。我是一个爱玩的人,我现在可以在享受都市生活的同时享受童年记忆中的自然环境,而且不像国内那么拥挤,这是我最喜欢加拿大的地方----当然前提是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

移民登陆后如果混不出来自然不会太爽(嘴上不一定这么说);混出来了呢,一边要交巨额的税,一边几乎不享受任何福利;而我们交的税呢,养着一个低效的政府、一群贪婪懒惰的公务员、一个无能的医疗系统,养着一大群无所事事的流浪汉、瘾君子(一水青壮年)---不仅要给他们发救济金,还要给他们提供免费食宿(救济金都让他们买毒品、买酒了),替美国在阿富汗打仗,......所以混出来了也不爽。

那位说了,“中国政府。。。”

----您打住,当初不就是因为看不惯中国政府才移民的吗。


呵呵,别介意我说的那些笑话,玩笑而已。这种方式讨论问题虽然不严肃,但至少比说别人脑子有病要礼貌一些。而且我们毕竟都不是“课题组”专业干这个的,每天还有许多别的事要做。用比喻说明问题不用咬文嚼字比较省时间,也比较让别人容易看懂。

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你忽略了三点问题:

1.你考虑了未来几十年内通货膨胀的因素;但你没考虑未来收入增加的因素。再说个比喻:20年前我的月薪是100多元。如果你坐着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年代找我说:“你知道20年后中国北京的消费水平是什么样吗?你还能活下去吗?还不快跟我来加拿大!”我肯定卷起铺盖就跟着你走了。

但这种逻辑是错误的。现实是我现在在北京活得要比20年前好得多。因为物价上涨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而且增加的更快。

2.西方国家的养老基金,不是像中国没有社保的农民兄弟一样,挣来钱全存在银行留着养老。基金的概念是大家把钱交给管理基金的机构,机构用它来投资。所以说现在加拿大老人拿的钱一部分是现在青壮年交的钱,一部分是当年他们投资的收益;同样,我们老的时候,实际上花的也是我们投资的收益和那时年轻人交的钱。除非未来加拿大国家社会也“崩溃”,否则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恰恰是能够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某些兄弟担心加拿大会停止移民是杞人忧天的原因。除非加拿大自己能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否则它根本无法停止移民。

3.就算你把一部分钱存进银行养老。一般说来,银行的利息应该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否则的话谁还在银行存钱?如果你善于理财的话,你可以把钱用于投资,收益会更高一些。

比如80年代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很高,但银行的利息也在2位数以上。现在利率很低了,但通胀也很低了。加拿大也是如此。70-80年代从农业经济向工业转型阶段通胀高,并不代表未来20年内还会高。即使有通胀率高的年份,银行也会相应调高利率进行宏观调控,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识。

另外你说如果将来国内怎么样的话,我说的回国养老就要泡汤。表面上看你把我驳倒了。但你想过没有,如果20年后国内真成了你说的那样的话(当然我们都不希望是这样),那我们不移民加拿大岂不比移民加拿大靠微薄的养老金活着更糟.....

我写那的主贴用的是一种“逆向思维”或者叫“换位思考”得思维方式。这么写的目的不是给中介公司帮腔骗更多得兄弟移民加拿大,只是想说明“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你既然选择了生活在那里,应该多从native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理解社会,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实老外来中国要成功也得这样。前几天我看报纸上dell广告,一些笔记本才卖4000多元。我一看广告下面的小字,写的是“操作系统为dos”---这不变相让大家用盗版软件拆Microsoft得台吗?这说明即使“强大”如跨国公司,他也有一个入乡随俗的问题,除非它不想在中国混也想“海龟”回美国....


其实对中国诸多“不公”,我也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论证出它公平的一面。不过我可不敢写了。因为前几年在一个国内论坛上交了一帮自称是农民的右字号朋友。我用这种“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的方式替咱majesty的某些政策辩解了几句,结果几个兄弟异口同声地骂我是majesty委派的大官,专门到网上来欺骗说服他们的。还有一个比prcll筒子火气还大的筒子说有一天他不想活了一定要上街砍死几个我这样的人...


我到不是怕死。俺家祖宗三代都没出过D员哪儿来得大官呀?只怕他见面都想不到那是我。我是怕这位兄弟上街砍错了人那我不是罪过喽...

瑞雪春风 : 2007-02-16#65
你说的那些投资我都知道,我还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否则哪攒得了200W。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拿大是发达国家,经济规律不尽相同,不能照搬。此外,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也和加拿大不同。比如说,80年代末中国为抑制疯狂的通胀推出“保值存款”----这在加拿大是很难想象的----更不要说行政手段了。

工资的增长未必跟得上通胀。说两个现象:一是在整个北美,以前丈夫工作养活一家是不成问题的,现在越来越困难;二是在北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以前中等家庭收入是买得起single house的,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了。

仁兄对国内生活的感受自然比我们准确,反过来我们对加拿大生活的感受也比仁兄准确;仁兄对加拿大生活主要是想象,而我们在中国有很多亲朋好友。

仁兄说了半天,我只能认可一句话:如果中国乱了,移民可以找到一个避风港。

人离乡贱。最近这些年登陆的移民多数不如意(主要是中加的差距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成功者中除了少数极牛的,大多托运气的福(主要是指入门的第一份专业工),回头看看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而且一旦达到一定位置不可避免会卷入勾心斗角,由于语言文化的隔阂,受到的委屈可能更多,更能理解“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含义,这时再看到国内的同胞不惜一切、争先恐后地往外挤,不免会想到“飞蛾扑火”四个字。

所谓“心态”、“职业无高低”,那都是骗自己玩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安慰一下自己是可以的,千万别真把自己骗了。阿Q精神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下精神麻醉剂(避免走上绝路),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有一位同胞,移民前是某省银行副处长,老婆的父亲是某县银行行长。他曾经这样说:“出国之前觉得,回趟国,机票不就不到1W块钱吗。现在一想回国的路费,就觉得气短”

在中国是“权”最大,加拿大是“钱”最大----移民后你会发现钱比你想象的要重要的多。填饱了肚子才有精神谈民主、自由;有钱请律师法制对你才有意义。和绝大多数白人一样,我不觉得民主、自由和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加拿大的自然环境。我是一个爱玩的人,我现在可以在享受都市生活的同时享受童年记忆中的自然环境,而且不像国内那么拥挤,这是我最喜欢加拿大的地方----当然前提是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

移民登陆后如果混不出来自然不会太爽(嘴上不一定这么说);混出来了呢,一边要交巨额的税,一边几乎不享受任何福利;而我们交的税呢,养着一个低效的政府、一群贪婪懒惰的公务员、一个无能的医疗系统,养着一大群无所事事的流浪汉、瘾君子(一水青壮年)---不仅要给他们发救济金,还要给他们提供免费食宿(救济金都让他们买毒品、买酒了),替美国在阿富汗打仗,......所以混出来了也不爽。

那位说了,“中国政府。。。”

----您打住,当初不就是因为看不惯中国政府才移民的吗。

唉,先说上面红字部分,不知道你为何得出这种印象。你怎么知道我在加拿大就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呢?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因为我这人属于那种爱管闲事的小市民,看到别人画一个圆圈,就总喜欢把阴影给它添上。在国内中文论坛上基本是农民骂我是大官,大官骂我是农民.....不过看了你这两天说的,也许你是看了俺那个主帖,想干同样的事,那咱们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喽


但我觉得,遇到事情都从正反两个方面想一想,而不是仅仅从一面想,这种思维方式是正确的。

比如你说的许多“中产”觉得买 detached house费力了。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些70年代建的老house和现在的新house有什么不同,你就会觉得也有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比老一代人高的缘故。

用个笑话比喻:中国majesty接见“全国优秀妈妈”代表。一个城里来的妈妈说:“唉,现在当妈妈真不容易啊。我养一个孩子就觉得这么吃力。”另一个农民妈妈说:“没觉得啊?我养了三个儿子也没觉怎么吃力啊?”于是majesty得出结论,农民的日子比城里人过得好---那他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两人养儿的标准不同罢了。

或者现在北京,我父母每月退休金才1000多元,他们却很满足;咱这里号称“年薪20”万的筒子,抱怨的也不少。这是因为老年人他们大半辈子都是在月薪几十元的时代度过的,所以从绝对值来看,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但他们却很满足。将来我们老了也会这样。大家什么时候看见加拿大的老头老太在抱怨“天道不公”?在中国抱怨“不公”的人数也与年龄成反比,其中的原因恐怕不是他们个个都攒足了钱吧?

加拿大的“歧视”也是一样。西方国家也有歧视问题,有些也不光是肤色的原因,也包括贫富。记得90年代有一次单位买德国某公司的设备,同德国佬谈完了正事之后,大家闲扯了几句欧洲风光。其中有人提到了布鲁塞尔的那几个小圆球。德国佬马上不屑地从兜里掏出一张100马克的钞票,说你们猜猜它能换多少比利时法郎。从那时我就知道白人之间也有“阶级”之分滴。

不过我觉得白人之间的歧视与咱们中国人之间的歧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举个例子,记得俺刚来这里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某老移在和一班准移民在争论移民加拿大的好处。争到最后不知怎么变味了变成他那个“年薪10万刀”是否是真的。急得老移筒子连税单都传上来了
,好像一个人说的观点对不对与他的薪水成正比一样...


如果你去那些native Canadian的论坛上去看一看,就会发现这种事是绝对不会发生滴。我看到的是native们也有争吵,个别人嗓门有时高一些也有跑到版主那里告状的。但我想那里一个人受不受别人尊敬绝对取决于他的言行,而不是税单......

futurama : 2007-02-16#66
没以移民身份生活在加拿大的新人都和你一样,都会回答问题,自以为什么都了解,什么都准备好了。


其实都是那脑子有问题的人,没有例外。

恭喜您刚治好病,不过医生下的药可能有点儿恨了,建议您再去复查一下,看准了别是veterinarian啊:wdb23:

futurama : 2007-02-16#67
LZ和qitianqitian的帖子都认真拜读了,有批有驳,确实是好贴!祝大家春节愉快,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加拿大。

另外几位狂想症病患还是好好赚钱治病吧!:wdb13: 什么?我是医生?真可惜我不是,否则一定替那几位看看,免费!别老说除了自己别人脑子都有问题,傻不傻啊?

pandaj : 2007-02-16#68
我刚刚才从国内回来。感觉国内既没有论坛上的准移民说的那样可怕,也不象留学生论坛上说的那样繁华美好。现在很多美加的留学生,都不会太把这个出国当回事,选择去留,基本上是以自己的前途为主,没有什么“贪官遍地、民不聊生”的感觉。不是说靠钱出来的小留家里有关系的才这么想,拿奖学金出来的更不把这当回事。

国内还是国外,其实也都只不过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地方,没有非常本质的差别。中国很稳定,政府也越来越开明,是不可能再走回头路的。

移民到了一个新地方,第一件事不是感受民主自由,而是生存压力,其次就是重建自己社交圈子和生活秩序的压力。如果国内是“贪官遍地”,在这里则是有贪官你也不知道。大家一般8点出门,5、6点才踏进家门,除掉吃饭洗睡的时间,根本没空关注别的。在国内,各行各业,谁没有亲戚朋友?谁没有同事?在这里,同事关系都很淡,没工作的生活圈子更窄。尤其是移民,要接触到官都不容易,别提知道他贪不贪。再一个实际的是,在国内很容易存钱,在这里则不然。

我不觉得国内的纳税人有什么下贱,也不觉得这里的移民地位有多崇高。要说国内没钱不能进医院,这里有钱也进不了。说这些不是劝大家不来,我也不认识谁,来不来与我有什么关系?干吗要劝?这就好比国内争论的一般话题,小城市的人说大城市高薪,住大城市的说这里房子物价有多贵,挤地铁有多难受。这些只不过生活中不同人的体会。什么监狱还是自由世界,老外都不敢这么说中国,如此贬低自己的祖国倒也少见。

我工作的地方在市中心,每天坐火车上下班。那个钟点,乘客也基本上是市中心附近写字楼的白领,90%白人。基本上每天,我都能看到一些衣冠楚楚所谓中产人士,埋头看报或紧盯窗外,用自己的包占着一个位置,明明知道有乘客上来找座位也决不把包放在自己腿上或头顶的行李架上。我说这件事不为了说明中国没有这样的事情,而是想说,生活中的一切,不会有本质的改变,这里也是人的世界。

我正在看一本叫The Naked Investor的书,号称加拿大national bestseller。主要就是讲如何管理自己RRSP的问题,这是大多数加拿大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来源。为了让读者体会到自己学习和积极参与的重要,作者在前面几十页不厌其烦地罗列种种真实案例,让大家看到经纪和许多有名气有规模的理财公司用非法或合法的手段牟取利益,而不顾客户的死活。在前言,作者还说这本书一二版出来后,还受到恐吓和威胁。作者最先要灌输的是,你要认识到这个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投资人的利益而设计的。我同样不是想说明中国没有这样的事情,而是,只要有这个系统存在,就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再民主再自由的国家都一样。

到了现在这个年代,中加两国生活的区别,基本上就象选择在西安还是杭州、南京还是广州生活一样,各有不同的风格和优缺点,但是决不会说换一个地方,生活中要面对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大不同。唯一有可能大不同的,只可能是你的工作及随之改变的生活质量。

001 : 2007-02-17#69
不要打扰人家发春梦,没来的都以为自己是金子,到加拿大才发光。

qitianqitian : 2007-02-17#70
我刚刚才从国内回来。感觉国内既没有论坛上的准移民说的那样可怕,也不象留学生论坛上说的那样繁华美好。

国内的好多现象,本不是不可忍受。不过一旦开始移民,觉得自己很快要“脱离苦海”,很多人就开始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因此有些事情就变得不可忍受起来了。

昨天中午和朋友吃饭,聊到了一个白人,我们最后的结论是:“xxx胆子真大,受起贿来起来无所顾忌,什么钱都敢拿。”

为了家庭和爱情 : 2007-02-17#71
66楼的要造反??还兵团呢??

明月灯火 : 2007-04-15#72
回复: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顶。
什么民主、自由,都不如一份能给家庭带来稳定生活的工作来得重要。

大胃贝克汉姆 : 2007-04-16#73
回复: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老帖了....温故而知新.

拎壶冲 : 2007-04-16#74
回复: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很喜欢瑞雪春风的帖子!
pandaj的帖子也不错,他们真的是在讨论问题,受益了!
谢谢!

49 人 : 2007-04-16#75
回复: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多谢大家支持。

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是由你的行为决定的,不是靠你的历史决定的

这句话说的太正确了

aussiok : 2007-04-17#76
回复: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比较客观,适者生存。

aussiok : 2007-04-17#77
回复: 从加拿大的“不好”体验加拿大之好

我刚刚才从国内回来。感觉国内既没有论坛上的准移民说的那样可怕,也不象留学生论坛上说的那样繁华美好。现在很多美加的留学生,都不会太把这个出国当回事,选择去留,基本上是以自己的前途为主,没有什么“贪官遍地、民不聊生”的感觉。不是说靠钱出来的小留家里有关系的才这么想,拿奖学金出来的更不把这当回事。

国内还是国外,其实也都只不过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地方,没有非常本质的差别。中国很稳定,政府也越来越开明,是不可能再走回头路的。

移民到了一个新地方,第一件事不是感受民主自由,而是生存压力,其次就是重建自己社交圈子和生活秩序的压力。如果国内是“贪官遍地”,在这里则是有贪官你也不知道。大家一般8点出门,5、6点才踏进家门,除掉吃饭洗睡的时间,根本没空关注别的。在国内,各行各业,谁没有亲戚朋友?谁没有同事?在这里,同事关系都很淡,没工作的生活圈子更窄。尤其是移民,要接触到官都不容易,别提知道他贪不贪。再一个实际的是,在国内很容易存钱,在这里则不然。

我不觉得国内的纳税人有什么下贱,也不觉得这里的移民地位有多崇高。要说国内没钱不能进医院,这里有钱也进不了。说这些不是劝大家不来,我也不认识谁,来不来与我有什么关系?干吗要劝?这就好比国内争论的一般话题,小城市的人说大城市高薪,住大城市的说这里房子物价有多贵,挤地铁有多难受。这些只不过生活中不同人的体会。什么监狱还是自由世界,老外都不敢这么说中国,如此贬低自己的祖国倒也少见。

我工作的地方在市中心,每天坐火车上下班。那个钟点,乘客也基本上是市中心附近写字楼的白领,90%白人。基本上每天,我都能看到一些衣冠楚楚所谓中产人士,埋头看报或紧盯窗外,用自己的包占着一个位置,明明知道有乘客上来找座位也决不把包放在自己腿上或头顶的行李架上。我说这件事不为了说明中国没有这样的事情,而是想说,生活中的一切,不会有本质的改变,这里也是人的世界。

我正在看一本叫The Naked Investor的书,号称加拿大national bestseller。主要就是讲如何管理自己RRSP的问题,这是大多数加拿大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来源。为了让读者体会到自己学习和积极参与的重要,作者在前面几十页不厌其烦地罗列种种真实案例,让大家看到经纪和许多有名气有规模的理财公司用非法或合法的手段牟取利益,而不顾客户的死活。在前言,作者还说这本书一二版出来后,还受到恐吓和威胁。作者最先要灌输的是,你要认识到这个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投资人的利益而设计的。我同样不是想说明中国没有这样的事情,而是,只要有这个系统存在,就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再民主再自由的国家都一样。

到了现在这个年代,中加两国生活的区别,基本上就象选择在西安还是杭州、南京还是广州生活一样,各有不同的风格和优缺点,但是决不会说换一个地方,生活中要面对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大不同。唯一有可能大不同的,只可能是你的工作及随之改变的生活质量。
现身说法,比较理智,谢谢分享!